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艺术(五篇)

时间:2019-05-12 20: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艺术》。

第一篇: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艺术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艺术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做到既保证教学效果,又符合美学法则呢?英国美学家荷加斯指出:以波浪组成的事物就能产生一种变化美。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以序列性为前提,实现序列性与波动性二者的最佳组合,使课堂教学既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良性运行。现代心理学家、统计学家证明: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水平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教师在教学结构设计中务必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由此而论,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凤头一驼峰一豹尾“”的形式,即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结构。

一、课堂教学导课设计艺术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是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找到它。”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也是如此。好的导课,如高手对弈,第一招就为全面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又如钢琴家演奏,发出的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给人一种激情夺魄的艺术享受。一堂课开始就教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是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撩人心魄的教学情境中,或悬念于怀,或激情四溢,或徘徊于新旧认识的矛盾圈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以下是几种常用而典型的导课技巧。

(一)激情共鸣式

情感是美感体验中的必备因素,如果情感缺失,再高明的教学艺术也将苍白无力。理科教学内容虽重科学性,但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引发美感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宜于导课时以情真意切的语言多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平静的感情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收到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艺术效果。

(二)设疑启思式

疑问与矛盾作为思维的“启发剂”,可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遵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的认知程序,充分发挥设疑导课的启发功能,以扬起学生思维与想象的风帆。我在讲授“摩擦力”时,把一根筷子使劲插入一个用米粒塞得紧紧的杯子里,说:“当我迅速提起这根筷子时,你们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吗?”学生顿生疑窦。我随手把筷子一提,米和杯子也跟着提了上来。学生很惊奇,仿佛看魔术似的。我又说:“这不是变戏法,而是科学实验--摩擦随压力而增大的实验,是筷子对米粒相当大的摩擦力把米连同杯子提了起来。”在接下来有关摩擦力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导课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在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碰撞中得以升华,使所学知识溶解于学生的思维之中。

(三)故事寓理式

能否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采取意蕴深刻的故事导课,则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我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向学生介绍:“ 1912年秋天的海难故事”,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故事导课宜短忌长,故事本身应能说明问题。教师还需引导分析,避免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这样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四)游戏引起式

帕尔默说:“教师应当采用各种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发展。”新课伊始,教师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游戏,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导课技巧。教师与学生“忘乎所以”地沉浸在游戏情景中汲取知识的甘霖。一位中学教师在讲“简易方程”时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数学游戏。你们每人想好一个数,加上2,乘以3,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只要你把最后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立刻猜出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学生纷纷举手。“我的最后结果是15”,学生甲说。“你原来的数是7对吗?”教师回答。“对”,学生高兴地说。“我的结果是37”,学生已说。“你原来的数是18吧?”“非常正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方法吧。”“好方法是列出‘简易方程',学好了这一章,猜谜的方法也就全会了。”教师巧妙地引入新课,学生则兴趣盎然、精神振奋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课堂教学高潮设计艺术

课堂教学高潮如同“驼峰”,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缺少课堂教学高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难以突破,课堂气氛也将难以调动,如同高明的艺术家总善于精心设计其艺术作品的高潮情节,优秀的教师也总是设法把课堂教学引向那“万马战犹酣”的教学艺术高潮场面。教学艺术高潮是指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教学活动是最具个性特征的一种活动,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创设课堂教学高潮的方法也不同,或豪迈奔放,或庄严悲壮,或热情洋溢,或富于哲理 „„在教学高潮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设计教学艺术高潮中应找准时机,或设在重点难点处,或设在疑问丛生处。对此,以下几种技巧可资借鉴。

(一)巧布疑阵的悬念式

悬念式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是文艺作品情节的精髓。导课时教师有意避而不讲,引而不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给教学带来无穷的韵味,收到“投石冲破井中天” 的教学效果。教师精心设置的悬念又如同“迟迟没有出现的戏剧结局”,产生出“逼入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位数学教师讲点、线、面的基本概念时,出示一张白纸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张白纸是面,还是体?”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牵动着每个学生的思维神经,激起学生心中好奇的涟漪,荡起学生想象的浪花。学生争相举手、纷陈己见。有的同学说:“这张白纸是面,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常听老师说把书翻到多少面,没听说把书翻到多少体。”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回答,全班学生互相争论起来了。这时,老师启发学生说:“请大家想一想,把书翻到多少面的‘面’与‘体’又是什么关系呢?”有位同学回答:“人们常说的把书翻到多少面的面,即页的意思,是指这个物体的表面,不是指物体本身。显然,这样的面是没有厚度的。而一张纸是指这个物体本身而言的。一张纸再薄,它也有长宽高,因此,它是体,而不是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气氛热烈、各抒己见的教学高潮。

(二)连环层进的引导式

教学高潮的形成,需要师生的最佳配合,而关键是启导有方的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在认知的阶梯上拾级攀援。有位数学教师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同学们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 低。”教师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学生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这次教学高潮的设计,得力于教师“循循善诱” 的启发功夫。

(三)因势利导的应变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中,情境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的事件,处理欠妥当,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使教学预先精心设计的计划付之东 流。教师若能因势利导、灵活处理,则可以形成课堂教学高潮。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时,让学生举加法交换律的例子。一名学生故意举“0+0=0+0”作例,另一名学生附和说:“50+50=50+50。”这位教师先是一怔,然后认识到这是理解加法交换律的特殊表现。他当即表扬了这两位学生。这一难得的“故意”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小数、整数、各类数字的例子举了一大串。有一位学生说:“我举一个例子a+b=b+a。”“好”!这位教师故意追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这位学生满有把握地说:“数字例子是举不完的,用字母表示就全部包括进去了。”学生都投以羡慕的目光。这位教师若以“调皮”看待这两名学生,不予理睬,将会窒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机智。正是他适时地因势利导,把教学不断引向深入,才出现了这一课堂教学高潮。

(四)活跃激烈的辩论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知识丰富的教师讲课,好像直接诉诸学生的智慧和心灵,他好像在跟学生随便交谈,发表自己的议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双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教师有意地制造活跃自由的课堂讨论,既可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实为一种制造教学高潮的良好技巧。一位教师在教初中代数课时,问学生:“X同-X 比较,哪个大?”这如一石投入平静的湖水之中,在学生中激起了讨论的波澜。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当然是X大,X是正数,-X 是负数,正数当然比负数大。”一名学生回答到。这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我看X不一定比一X大,这两个数哪个大,要看x取什么值,当x取正值时,x比一x大;当x取负值时,-x比X大 ;而当x是0时,x和-X 相等。”另一学生反驳道。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尽情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里而备感振奋。诚然,我们不应仅仅追求课堂气氛表面上的活跃激烈,因为它与这一技巧的内在精神毕竟不完全一致。

三、课堂教学结课设计艺术

好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中国传统艺术很讲求结尾处的余音韵味、相映生辉,则更得艺术之三昧,臻结构之佳境。高明的教师就如同优秀的作家,总善于给自己的艺术作品设计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豹尾”,都很讲究结课的艺术技巧,显示出各自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或含蓄深远,或画龙点睛,或留设悬念,或释疑解惑。但不论何种技巧,都应给学“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好的结课可以给学生以无穷的美感与艺术上的享受。为此,教学结课应力求做到首尾呼应、蕴藉隽永。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教学结课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技巧:

(一)总结升华式

由于学生不善于归纳知识,课尾要引导学生回到整体上来,以理性的高度、准确的语言总结升华,即结课时教师利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采用叙述、表格、图示等方法加以浓缩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其艺术性表现在系统完整而又简明扼要上。系统完整是指教师应准确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内容要点,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识;简明扼要指将教学内容以最简洁最有条理的方式表述出来。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这一常用的结课方式应防止使用现成、枯燥、抽象的概念语言。

(二)巧置悬念式

演戏讲究演透而不演绝,若一演绝,就断送了艺术。因为盎然的余味是艺术永存魅力的秘诀所在。教师在结课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得“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悬念的设置应有较高的艺术性,既有思考价值,又避免学生费解。一般而言,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有位数学教师在讲授“函数的奇偶性”时,结课时设置“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如果有,有几个”的悬念,让学生咀嚼与思考。这种结尾既避免了学生费解,又利于学生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为上好下节课做好了铺垫,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性。

(三)拓展生发式

有些课讲完后,不应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展。一位生物教师在结课时介绍完他带来的关于昆虫知识的书、标本、图片后说:“下一课,我们开个昆虫研究座谈会,要请大家谈谈看了这些书、标本、图片得到的知识,谈谈关于昆虫的许多有趣的事情。特别要谈谈你自己对昆虫生活进行的观察研究,以及在研究昆虫时的发现。怎样研究昆虫呢?你们会在书里找到一些方法的。要是你自己想出一个研究昆虫的方法来,那就更好了。”这样就把学 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

(四)幽默解颐式

幽默从美学意义上讲,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轻松欢快而又意味深长的笑。教学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娴熟地驾驭教学的一种表现。它以高雅有趣、出人意料、富含高度技巧与艺术的特点在教学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美国的乔治·可汗说:“当你说再见时,要使他们脸上带着笑容。”幽默式结课常能收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它有时来自教师精心的设计,有时来自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变。

亚里士多德说:“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偏离了完整性法则的课堂教学,只能使课堂生气索然、活力不足。结构臻于完美的课堂教学,则如同一首主题鲜明的诗,凝练隽永,回味悠长;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又如同一幅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唯其如此,方能收到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竭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组合,使导课、高潮、结课三个环节熔铸成浑然的统一体,从而保证塑造出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品。

工作单位:山西省乡宁县台头煤矿子弟校 姓名:常金风 年龄:38 职务:教导主任 作品组别:教学论文

地址:山西省乡宁县台头煤矿子弟校 邮编:042103 学校电话:0357——6854161 个人电话:***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艺术[范文]

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艺术

———数理化教研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其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应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才能做到既保证教学效果,又符合美学法则呢?古人写文章讲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平板单调、无波无澜是文学艺术创作之大忌。因此,高明的作者总善于用纵横多变的笔势使文章跌宕多姿,造成强烈的艺术美感。英国美学家荷加斯指出:以波浪组成的事物就能产生一种变化美。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以序列性为前提,实现序列性与波动性二者的最佳组合,使课堂教学既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良性运行。现代心理学家、统计学家证明: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水平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教师在教学结构设计中务必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由此而论,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凤头一驼峰一豹尾” 的形式,即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结构。

一、课堂教学导课设计艺术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是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找到它。”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也是如此。好的导课,如高手对弈,第一招就为全面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又如钢琴家演奏,发出的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给人一种激情夺魄的艺术享受。一堂课开始就教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是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撩人心魄的教学情境中,或悬念于怀,或激情四溢,或徘徊于新旧认识的矛盾圈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优秀教师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导课艺术,下面便是几种常用而典型的导课技巧。

(一)激情共鸣式

研究表明,情感是美感体验中的必备因素,如果情感缺失,再高明的教学艺术也将苍白无力。理科教学内容虽重科学性,缺少情感因素,但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引发美感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宜于导课时以情真意切的语言多方激发学生的情感。一位初一植物学教师考虑到学生首次接触生物知识,决定首先向学生进行生物学科中美学知识的教育。他说:“ 生物学科中所包含的美学知识很丰富、很生动、很形象、很具体。古代军事艺术中的一字长蛇阵:有'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应'的功能,显然是从蛇的自卫战术之美得到的启示;天鹅是天才的舞蹈家,当你们看完芭蕾舞剧《天鹅湖》后,是否有天鹅肃立,如雪莲绽开,天鹅飞翔,似仙女飘逸的美感呢”[1] 他的讲授,如同琴师,声声语语无不在拨动学生感情上的琴弦;如同画家,笔笔画画都是艺术杰作中恰到好处的勾描,使学生平静的感情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收到了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艺术效果。

(二)设疑启思式

实践证明,疑问与矛盾作为思维的“启发剂”,可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遵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的认知程序,充分发挥设疑导课的启发功能,以扬起学生思维与想象的风帆。有位物理教师把一根筷子使劲插入一个用米粒塞得紧紧的杯子里,说:“当我迅速提起这根筷子时,你们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吗?” [2] 学生顿生疑窦。他随手把筷子一提,米和杯子也跟着提了上来。学生很惊奇,仿佛看魔术似的。老师又说:“这不是变戏法,而是科学实验--摩擦随正压力而增大的实验。是筷子对米粒相当大的摩擦力把米连同杯子提了起来。”他接着讲授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相互交融,使所讲知识溶解于学生的思维之中。

(三)故事寓理式

能否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采取意蕴深刻的故事导课,则是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有位物理教师讲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向学生介绍:“在1945年7月 1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30秒,强烈的冲击波来到费米所在的掩蔽处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碎纸片向地面撒去,冲击波刮起的暴风把碎纸片吹出去好几米远。费米根据纸片吹落的距离,很快就算出了原子弹爆炸的强度,他的测算结果与复杂仪器记录的数据很接近。他是根据什么原理测出来的呢”[3]于是教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故事导课宜短忌长,故事本身应能说明问题。教师还需引导分析,避免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这样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四)游戏引起式

帕尔默说:“教师应当采用各种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发展。”新课伊始,教师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游戏,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导课技巧。教师与学生“忘乎所以”地沉浸在游戏情景中汲取知识 的甘霖。一位中学教师在讲“简易方程” 时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数学游戏。你们每人想好一个数,加上2,乘以3,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只要你把最后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立刻猜出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学生纷纷举手。“我的最后结果是15”,学生甲说。“你原来的数是7对吗?”教师回答。“对”,学生高兴地说。“我的结果是37”,学生已说。“你原来的数是18吧?”“非常正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方法吧。”“好方法是列出'简易方程',学好了这一章,猜谜的方法也就全会了。”[4] 教师巧妙地引入新课,学生则兴趣盎然、精神振奋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课堂教学高潮设计艺术

课堂教学高潮如同“驼峰”,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缺少课堂教学高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难以突破,课堂气氛也将难以调动、如同高明的艺术家总善于精心设计其艺术作品的高潮情节,优秀的教师也总是设法把课堂教学引向那“万马战犹酣”的教学艺术高潮场面。教学艺术高潮是指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教学活动是最具个性特征的一种活动,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创设课堂教学高潮的方法也不同,或豪迈奔放,或庄严悲壮,或热情洋溢,或富于哲理 ……在教学高潮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设计教学艺术高潮中应找准时机,或设在重点难点处,或设在疑问丛生处。对此,以下几种技巧可资借鉴。

(一)巧布疑阵的悬念式

悬念式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是文艺作品情节的精髓。导课时教师有意避而不讲,引而不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 的愤悱状态。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给教学带来无穷的韵味,收到“投石冲破井中天” 的教学效果。教师精心设置的悬念又如同“迟迟没有出现的戏剧结局”,产生出“逼入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位数学教师讲点、线、面的基本概念时,出示一张白纸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张白纸是面,还是体?”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牵动着每个学生的思维神经,激起学生心中好奇的涟漪,荡起学生想象的浪花。学生争相举手、纷陈己见。有的同学说:“这张白纸是面,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常听老师说把书翻到多少面,没听说把书翻到多少体。”另一个女同学不同意这种回答。全班学生互相争论起来了。这时,老师启发学生说:“请大家想一想,把书翻到多少面的'面'与'体'又是什么关系呢?”那位女同学回答:“人们常说的把书翻到多少面的面,即页的意思,是指这个物体的表面,不是指物体本身。显然,这样 的面是没有厚度的。而一张纸是指这个物体本身而言的。一张纸再薄,它也有长宽高,因此,它是体,而不是面。[5]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气氛热烈。各抒己见的教学高潮。

(二)连环层进的引导式

教学高潮的形成,需要师生的最佳配合,而关键是启导有方的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在认知的阶梯上拾级攀援。有位数学教师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头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同学们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教师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学生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6] 至此,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这次教学高潮的设计,得力于教师”循循善诱“ 的启发功夫。

(三)因势利导的应变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教学中,情境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的事件,处理欠妥当,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使教学预先精心设计的计划付之东 流。教师若能因势利导、灵活处理,则可以形成课堂教学高潮。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时,让学生举加法交换律的例子。一名学生故意举0+0=0+0作例,另一名学生附和说:”50+50=50+50。“这位教师先是一怔,然后认识到这是理解加法交换律的特殊表现。他当即表扬了这两位学生。这一难得的”故意“ 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小数、整数、各类数字的例子举了一大串。有一位学生说:”我举一个例子,a+b=b+a。“"好”!这位教师故意追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这位学生满有把握地说:“数字例子是举不完的,用字母表示就全部包括进去了。”学生都投以羡慕的目光。[7] 这位教师若以“调皮”看待这两名学生,不予理睬,将会窒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机智。正是他适时地因势利导,把教学不断引向深入,才出现了这一课堂教学高潮。

(四)活跃激烈的辩论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知识丰富的教师讲课,好像直接诉诸学生的智慧和心灵。他好像在跟学生随便交谈,发表自己的议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双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教师有意地制造活跃自由的 课堂讨论,既可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舒展,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实为一种制造教学高潮的良好技巧.一位教师在教初中代数课时,问学生:“X同-X 比较,哪个大?”这如一石投入平静的湖水之中,在学生中激起了讨论的波澜。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当然是X大,X是正数,-X 是负数,正数当然比负数大。”一名学生回答到。这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我看X不一定比一X大,这两个数哪个大,要看x取什么值,当x取正值时,x比一x大;当x取负值时,-x比X大 ;而当x是0时,x和-X 相等。”另一学生反驳道。“非常正确!”[8]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尽情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里而备感振奋。诚然,我们不应仅仅追求课堂气氛表面上的活跃激烈,因为它与这一技巧的内在精神毕竟不完全一致。

三、课堂教学结课设计艺术

好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中国传统艺术很讲求结尾处的余音韵味、相映生辉,则更得艺术之三昧,臻结构之佳境。高明的教师就如同优秀的作家,总善于给自己的艺术作品设计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豹尾”,都很讲究结课的艺术技巧,显示出各自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或含蓄深远,或画龙点睛,或留设悬念,或释疑解惑。但不论何种技巧,都应给学“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好的结课可以给学生以无穷的美感与艺术上的享受。为此,教学结课应力求做到首尾呼应、蕴藉隽永。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教学结课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技巧:

(一)总结升华式

由于学生不善于归纳知识,课尾要引导学生回到整体上来,以理性的高度、准确的语言总结升华,即结课时教师利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教学的内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采用叙述、表格、图示等方法加以浓缩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其艺术性表现在系统完整而又简明扼要上。系统完整是指教师应准确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内容要点,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识;简明扼要指将教学内容以最简洁最有条理的方式表述出来。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这一常用的结课方式应防止使用现成、枯燥、抽象的概念语言。

(二)巧置悬念式

演戏讲究演透而不演绝,若一演绝,就断送了艺术。因为盎然的余味是艺术永存魅力的秘诀所在。教师在结课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得“且听 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悬念的设置应有较高的艺术性,既有思考价值,又避免学生费解。一般而言,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有位数学教师在讲授“函数的奇偶性” 时,结课时设置“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如果有,有几个”的悬念,让学生咀嚼与思考。这种结尾既避免了学生费解,又利于学生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为上好下节课做好了铺垫,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性。

(三)拓展生发式

有些课讲完后,不应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展。一位生物教师在结课时介绍完他带来的关于昆虫知识的书、标本、图片后说:“下一课,我们开个昆虫研究座谈会,要请大家谈谈看了这些书、标本、图片得到的知识,谈谈关于昆虫的许多有趣的事情。特别要谈谈你自己对昆虫生活进行的观察研究,以及在研究昆虫时的发现。怎样研究昆虫呢?你们会在书里找到一些方法的。要是你自己想出一个研究昆虫的方法来,那就更好了。”[9]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

(四)幽默解颐式

幽默从美学意义上讲,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轻松欢快而又意味深长的笑。教学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 娴熟地驾驭教学的一种表现。它以高雅有趣、出人意料、富含高度技巧与艺术的特点在教学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美国的乔治·可汗说:“当你说再见时,要使他们脸上带着笑容。” 幽默式结课常能收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它有时来自教师精心的设计,有时来自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变。如有位地理教师讲解一幅地图时,地图“啪” 地一声掉了下来,这时恰好响起了下课铃声,这位教师不失时机,幽默地说道:“看来挂图也想休息了,下课。” 师生在会心一笑中完成了课堂教学。

亚里士多德说:“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偏离了完整性法则的课堂教学,只能使课堂生气索然、活力不足。结构臻于完美的课堂教学,则如同一首主题鲜明的诗,凝练隽永,回味悠长;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又如同一幅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唯其如此,方能收到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竭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组合,使导课、高潮、结课三个环节熔铸成浑然的统一体,从而保证塑造出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品。

二〇一〇年五月

第三篇: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

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

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

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

(一)教学艺术的特点

1.形象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则主要运用生

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

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就要借助语言、表

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描绘,这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其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最为重要,通过比喻、类比,可使学生立得要领、顿开茅塞,透彻理解。2.情感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而教学艺术则是运用情感,以情感久。

教学过程既是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教师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与冷漠、忧郁、严厉、满面愁云的教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善于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3.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

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教学艺术特别要求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

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教学艺术素养的教师的教学与人小同而大异,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教学艺术中的创造性,除了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以外,还应具有应变性。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教学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发事件。

“应变”是教师一切创造中最复杂的创造之一,是一切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师创造性灵感的火花。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是否具有“应变”的创造才华,是区别“平庸教书匠”和创造性教师的 重要尺度。4.审美性

审美性是教学艺术最突出的特点。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表现在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态的美、扳书的美等方面。

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计划、方案新颖、别具一格而又具有可行性、富有成效。

教学过程的美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起(开始)能引入兴趣;承(上下衔接)能环环紧扣,别具匠心;转(转化)能自然畅达,波澜起伏,引入入胜;合(结尾)能令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沉思。

教学语言的美表现为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精确明快、富有情感。教态的美表现为衣着打盼美观大方,仪态端庄,态度真诚、热情,举止潇洒、自然等。

扳书的美表现为布局设计比例协调,对比鲜明,有系统而又重点、难点突出,书写规范而且漂亮、工整等。

必须明确指出:在教学艺术中,审美仅仅是手段,是从属于教学效益,并以教学效益为取舍标准的。只有当既美且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二)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

1.实现愉快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愉快教学是要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盎然地专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避免课堂沉闷,压抑学生潜能的发挥,以及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美感,促进美育实施。

听一堂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课,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教师美的形象与品格及美的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活动都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感觉,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品格。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

二、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板书艺术和教师的动姿艺术等等。

(一)教学组织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角色。

教学组织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措施和手段的技能、技巧。

课堂教学组织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即课堂教学的“紧张度“,另一方面涉及课堂教学的难度。

教学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难度的教学量。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速度太慢,学生会感到厌倦乏味;速度太快,大量学生就会掉队。没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能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进步。但难度太大,使学生负担过重会影响健康、走向反面。

构成难度的因素有三:即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广度即教学内容的分量。一般地说,分量越重,难度越大。但内容浅显,光分量多也不能说难度大。所以还要考虑内容的深度。

内容越深,难度越大。新概念、内容越多,新颖度越大,难度也越大。教师要掌握好适当的难度、速度,即教学节奏,这是一项教学艺术。2.掌握导课和结课的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入入胜,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课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

导入的类型有:①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②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③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④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⑤巧设悬念,以提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⑦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入;⑧从审题入手,以提纲挈领的方法导入;⑨利用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导入等等。

导入技能由:①集中注意,②引起兴趣,③明确目的,④进入课题四方面所构成。

导入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导入具体、简捷,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导入具有针对性;

b.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给学生创设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并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即导入富有启发性;

c.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即导入富有趣味性;

d. 导入的语言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可接受性,即导入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导入要求简练,短小精焊,以尽快进入主题,并要注意熔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炉。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而且也要求结尾更为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结课的基本方法有:

①总结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

(常用方法)

②发散法:即把教学过程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对已讲知识的掌握。

(如一题多解、一法多用)

③假想法:指对课文作各种假想,让学生依据假想推断另外的结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可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余想不断)

④回味法: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

结课的艺术表现方法远不止上述四种。

结束的最佳方法是在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问题的实质。

结束的过程大体分为: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四个阶段。

结束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忆,并使之条理化;

b.能紧扣教学目标进行简单扼要的归纳总结,并提示知识结构和重

点.

c.能对重要的事实、概念、规律进行总结、深化和提高;

d.能对有些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3.掌握“应激”的艺术;

应激即指教师对课堂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的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有:

①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换元、转向的教育机智进行处理;

②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小黑板掉落、板书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学生哄笑、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的轨道上来。

③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乘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但要注意不要为此花费太多时间,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在对个别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时,要防止“顶牛”现象发生。

教学组织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热爱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渗透着大量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b.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表扬为主,激发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能重视集体和良好班风的形成与建设;

d.能灵活应变,因势利导,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引导到有益的学习或集体活动方面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e.能不焦不燥、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和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二)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其主要构成要素有语言、语调、节奏、速度、响度、词汇、语法等7种。

教学语言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赢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1.教学艺术语言的特征

教学语言除应具备准确、鲜明、生动的共性特征之外,还应具备自身的个性特征:

①从教学目的和任务看:教学语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性。

(语言为教育目标服务,要带有鲜明的教育性)

②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具有专业知识性。

(具有学科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专用名词、术语定义、定律等务必用词恰当、准确)

③从教学对象看: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具体、明朗、亲切;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学语言应当深刻、多变、具有哲理性。)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语言才能发挥应有的诱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④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应有灵活的启发性。

无论讲授、讨论、练习,教学语言都要求具有启发性,并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或讲述,或点评,或直陈,或曲问,或质疑,或解难,或分析,或综合,使教学语言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美化学生的心灵。

2.教学语言最优化的要求

①清晰准确,通俗易懂;

②生动活泼,简洁练达、富有情趣的语言最能开启人的智慧,但要做到生动有度、活泼有格,避免为追求生动形象而流于庸俗、低级;精练、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的语言,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不致于厌倦烦燥。

③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句子的长短,声调的高低,抑扬的有规律变化,即语言的节奏,能给学生以较强的刺激,从而且到明显的教学艺术效果。

A.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确定语调的变化。重点内容,主要知识,关键与难点,语调应稍加缓慢、高亢,字正腔圆,一句一顿,必要时还须适当反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于那些次要的、非重点的知识,或学生一听即懂的不需费解的地方,则可适当讲得快些,语调平淡,一带而过。

B.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思想感情要求,运用语调。

教师的感情要随着教材内容变化,反映在语调的运用上:

·愉快时应当语调明快轻松;

·愤怒时则应语沉字重,铿锵有力,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悲壮时则应当低沉厚重,惋惜之情油然可见。

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确切恰当,有画龙点睛之妙;既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饶有风趣,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讲解课文时,教师的语言应准确、严谨,具有判断推理的逻辑性;也应玲珑剔透,具有清澈见底的透辟性;在课程的起、承、转、合处和激疑、析疑、质疑、释疑处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启发性。

在课堂归纳总结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简练、简约的凝练性、严密质朴的平实性,并向新的深度、广度掘进的延伸性。

(三)激疑启发艺术

一位优秀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之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进路转峰回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释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长智慧,并学会怎样学习。同时学得生动活泼,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激疑启发就是激励学生生疑,然后释疑,再质疑,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

激疑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问要适时:

即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出问题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之时提问。应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提问。

2.提问要适度:

一是所提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否则会使学生答得没劲或答不上来,影响答的积极性;

二是提问不能超出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现有和过去学过的知识能够作答的。如果超出课文内容太多太泛,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要做到提问适度,关键是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般来说,一个提问,如果班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其适当性便可以接受。

面向全体还有个区别对待问题,即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或根据不同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

提问过程一般分为引入、陈述、介入、评价四个阶段。因此,提问技能最优化的要求应该是:

a.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界限要求,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所提问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事前进行合理设计;

b.提问时要点题集中,陈述清晰准确,意义连贯,措辞恰当,语速和停顿适度,并能在必要时提示问题的结构,最后又能进行点评和作出结论:

c·能面向全体、顾及多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和探询,并不断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使全体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四)课堂板书艺术

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

常用的板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纲式: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提纲挈领地编排书写的形式。

这种形式能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词语式:选择关键的词语作板书,或者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对课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表格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项的特点设计表格,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提炼出简要的词语填入表格中,也可以边讲边把关键词填入表格,还可以先把内容分类,有目的的按一定位置书写、归纳,总结时再形成表格。表格式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对比直观、鲜明,对事物的特点抓得准。

4.线索式:以教材提供的线索(时间、地点等)为主,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使教材的梗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它的全貌有所了解。

这种板书指导性强,对于复杂的过程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便于记忆和回亿。设计和使用这种格式的板书的主要技巧在于善于分析和抓住教学内容的主要发展线索,把它提取出来展现在黑板上,使其成为教学的主要思路。(还可辅以少量的文字或线索,用以说明、解释或衬托主线。

5.图示式:这是把板书和板图结合起来,用不同颜色的文字、线条、勾画出简明的图形或图表,使学生从相互联系上理解知识。

6.总分式:适合于先总体叙述后分述或先讲整体结构后分别讲解细微结构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结构,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例:菜豆种子的结构:

板书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字体工整、清晰,书写规范、准确,有示范性:

b.用词恰当,造句准确,线条整齐,图表规范,有科学性:

c.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枝蔓有序,有条理性;

d.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鲜明性;

e.布局合理,有计划性;

f.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趣味性。

g.

静中含动,有启发性;

静中含动,是根据需要,加上实线、虚线、箭头、括号、省略号,使静态的板书蕴含着动态的思路,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师边讲边写,边讲边圆,比用现成文字挂图或事先画好的挂图,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启发性,会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综合发挥作用。

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灵活多样,要有新的变化,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有新异、奇特之处,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拨动他们的心灵,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加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五)教师动姿艺术

教师的动姿艺术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它要求掌握这种艺术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教师的动姿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

1·身体的动作:指通过驱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态与头姿等。

手势易变化、易表演、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是视觉美点的中心。所以教学中大部分信息传递靠手势来承担。

手势总传递着一定的张力,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这一张力力度的大小,再结合具有教学情境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接收到教师手势所蕴含的情感信息。

做手势表达情感时要注意:

·讲到优美形象时,手势的力度不宜过大,动作要轻柔;

·当揭露丑恶的形象时力度宜大,动作要有力;

·讲喜剧主题时,力度要大且富有变化,有轻盈活泼感;

·讲悲剧主题时,力度宜小且动作缓慢,有滞重被动感

有些教师手势僵化,缺乏表现力,有些又形成某种习惯动作(手势),一节课下来几乎是一个或几个手势动作,这样一来,其手势就失去了传达教学信息的功能。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另一种方式。

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注意力气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情绪。教师在课堂上走动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讨论、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教师在课堂上走动的作用:

·缩短空间距离,与学生心理上接近;

·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可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了解情况,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要有控制:

·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

·走动的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头部动作对于表达思想或态度同样起着重要作

用。

例如: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时,你使劲地点头,则表示:“我知道了,你快讲吧!”

·如果你将眉毛抬到不能再抬高的程度,则表示:“我太惊奇了!” ·假如你慢慢地抬起眉毛,并轻轻地点头,表示你正在注意听,而且对他的回答进行思索,会使学生更愿意谈自己的意见或见解。2.面部的表情

指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而传递信息。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

·满面笑容、和颜悦色,给人以愉快的暗示;

·愁容满面,双眉紧锁,给人以悲哀的暗示;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给人以冷漠的暗示;

·开口大笑,歪嘴耸鼻,给人以轻率的暗示。

教师面部表情最重要的一点是面带微笑,因为学生会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之情,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反过来尊敬教师,热爱教师,喜欢教师的课,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教育,课就会上得更好。但教师的面部表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自然、贴切、巧妙,切忌挤眉眨眼,或肌肉僵硬,表情木然。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面部表情有时应做到“形于色”,但有时又要做到“不形于色"。如对于聪明而骄傲自大的学生的惊人表现和敏捷思维,就不能轻易将惊喜形于色。再如教师生活中的哀愁与不愉快,也应深深地藏在心底,在学生面前,教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表情。

一般地说,一位教师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外在表现——表情的能力越强,他的教学艺术水平也越高,他的教学也就越成功。

3.眼神的交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了大量 的情感信息。教师的眼神不同于演员的眼神,它所遵循的美学要求是自然,只有真实自然,才有教师特有的神韵美;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笑波应是教师内心愉悦情感的真实流露。一切做作矫饰出的笑,都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凭借经验和体验,能理解教师眼神中所发出的真实信息。

刚毅、坚定、炯炯有神的目光,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感兴趣并希望学生继续把话说下去。

机智、灵秀、明澈的目光,意味着教师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或上课前没有认真备好课。

课上,教师的眼神切忌:

·搭拉着眼皮。因会感染学生昏昏欲睡;

·不能把眼睛长时间固定在某个学生身上,以免引起该学生心慌意乱:

·更不能上课时目光看窗外或望着天花板,使学生以为你心绪不宁,分散听课注意力;

教师不仅要研究自身的眼神,还要注意学生的眼神,及时取得教学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进程。

学生的眼神常常能表现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学生对讲课感兴趣时,眼神是闪光、兴奋的;

·听不懂时,眼神是困惑的;

·不感兴趣时,眼神是漫不经心的;

·疲劳时,眼神是呆滞的;

·能回答问题时,眼神是直视教师、充满自信的;

·不能回答问题时,眼神不敢正视教师,甚至会低下头去,等等。

教师要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信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衣着服装、发型装饰、美容化装等)是教师内心修养的外部流露,虽然它不直接传送教学信息,但却是一个影响教学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潜在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的第一印象是从外表开始产生的。

教师的外表,穿着按美学要求应是优雅大方。优者,美好也;雅者,规范、高尚也。即教师的外表应落落大方,衣着美观而不妖不俗,而且要整洁、简朴、自然。

一个教师不修边幅,衣着随便又不整洁,头发蓬松杂乱,往往会给学生“不负责任、粗鲁无理、暴躁无情的印象,从而对学习这门课失去信心。

如果教师过于刻意打扮,涂脂抹粉,奇装异服,新潮发型等,不但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外表上,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形成“轻浮刺激,敷衍教学”的印象。

以上两种不良教师形象,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机。可见教师的外表、穿着并非是无伤大雅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使外表美与性格美交相辉映,使教学具有最佳的艺术效果和教育魅力。

第四篇: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作者: 李营利(初中化学洛阳市初中化学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62发表日期: 2013-12-31

21:39:37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课堂教学艺术

要有效调控课堂,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精心准备课,精心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有效调控课堂的基础。一堂课,设计教学环节张弛有度,起伏错落,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流畅自然,教师讲得顺心,学生学的舒心,教师运筹帷幄,课上起来得心应手。故要有效调控课堂,先把课备好。

好课常常有,但不会节节是。有些时候,调控课堂,教师也要耍点手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如通过设置悬念、问题讨论、谜语、故事、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产生学习的欲望或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知

合理把握课堂节奏,有效调控课堂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我们的课会上的精彩、有效。

第五篇: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的真正的艺术

---创设愉悦、趣味、开放的课堂

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文本是一座精神园林,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园林”,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愉悦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来解读文本才更有效。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学中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会更有效的培养学习能力,下面我就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教师出神入化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跌宕起伏的万般思绪,为学生营造愉悦的空间。

1、备课抓重点,全面把握文本的纲要性,使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从容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并生成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当以学生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虔诚地加以研读,广博地请教并吃透课本内容,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备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愉悦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2、思维能力如何去培养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掌握活化文本的方法,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打造舒适、想象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运用丰富完善的教学图片和视频来为学生展示教学实物,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投入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学生主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书本中的死知识变得鲜活,调动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文章的意境,体会文章的美妙,获得自然、社会和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信息技术画面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他们的智慧在闪耀、思维在发散、心灵被震撼,继而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分析和合作探究,最终体会到作者的意图。

二、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趣味情景导入,创设全新的情景式教学模式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广为应用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有很多种途径,它能够将学生带进最佳的学生状态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去探求新知的重要途径。老师应该将自己活跃的教学思路以及一颗善良的爱心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充满和谐、奋进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文本有大美而不言,这需要用心和文本对话,倾心挖掘教材的潜质,才能体现“文本”的开放魅力,1、单纯的理论课堂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只有将理论知识和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才能逐渐让学科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使课堂变得高效。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的挖掘文本中的教学资源,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辅助,学生自由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学生能在课堂中主动学习,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快乐和知识。我听过不少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他们的课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的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如果教者自己对文本没有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

2、在语文学习中多提供学生开放活动的机会,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采用表演的形式,小组合作自制道具,进行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高效课堂距离我们会越来越近,我们教师和学生在愉快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真正跨入高效课堂的艺术之门!

下载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艺术(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艺术(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恰当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姓名:王长军龚永涛 作者单位:保康县寺坪镇台口小学 电话:*** 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

    好书《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邵清艳编著的《上好课的教学艺术》充实了我的署假生活。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什么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以前我总是认为,课堂上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教学艺术、提问技巧等。听了杨玉栋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基础......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一生都要面临的工作。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上好课。今天,我想就课堂教学艺术这方面的内容同大家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好......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决定课堂效果(范文大全)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决定课堂效果 空军雷达学院 空天基预警监视装备系 电路与系统教研室 徐翔 摘要: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决定课堂效果。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一、生命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书本独尊于教学生活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的达成,学生则成了知识填鸭的......

    课堂教学艺术学习体会

    根据镇教委推荐的青年教师读书数目,我借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看了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

    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篇一:课堂教学艺术学习体会 读《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技术》心得体会白庙中心小学保岚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