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时间:2019-05-12 20:5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第一篇: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

结合事例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成为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图片资料:第一幅:鲁迅先生照片;第二幅:航天英雄杨利伟。

同学们,学过这么多年的语文课,我们都认识了鲁迅先生,他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看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之后,航天员杨利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样,“神舟”六号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说过:这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教师设问:联系中国百年沧桑之迷,从这两个材料来看,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它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略。

(一)中华民族之魂

[专家点评]:教材第72页

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也就是说,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那么请大家思考,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并回答)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教师分析: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够冲破种种的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巨大支持作用密不可分。就拿2008年的中国来说,舆论都在评说08年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度,南方的雪灾、股市的突变、5.12汶川大地震。但是每次我们都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冲破这些困难。

学生探究: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 团结统一(1)形成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已经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56个民族这么团结呢,而不会发生分崩离析的现象呢?

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那么,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2)作用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2.爱好和平

(1)古代: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例如,古人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崇尚“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外交方面重视“睦邻友好”,强调“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2)当代: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课堂探究: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探究提示: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

3.勤劳勇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活动:点评总结。

(1)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教师活动:在我们读的古文中,就有很多勤劳勇敢的名句,大家还记不记得呢? 学生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

(2)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 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4.自强不息

在历代中国人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这几年我们都很熟悉的,他叫洪战辉。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照顾妹妹整整12年。我们俗话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洪战辉早早的就挑上了家庭的重担,但他没有放弃生活,没有放弃家人,更没有放弃学业,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毅力!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吗? 探究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涵的自强不息精神。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的地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爱国主义的作用

无论在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了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 探究提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课堂探究:结合其中的一点,淡谈自己打算如何做?

探究提示: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来谈自己的打算,不要脱离实际泛泛而谈,例如 奋勇杀敌、反对台独、不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爱护环境等等。

正是爱国主义这个核心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在面临外来侵略时,中国人民变得异常团结,即使是手无寸铁也敢舍身去挡刀枪、堵枪眼,敢于抛头颅、洒热血。而在和平年代,在爱国主义的鼓舞下,广大的爱国学子纷纷学成归国,为祖国做贡献。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爱国具有历史性,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同我们的人格成长和学习能力培养都应是历史地分析和看待。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去体会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材料一: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楚国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后来因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后来他因为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而对流放到汉北。流放期间他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体,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在秦国挥兵南下时投江而死。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可与日月争光”。

材料二:岳飞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教师活动:在上面二则材料中,都表现了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因为爱国坚持真理而投江自尽,岳飞在壮志未酬悲愤心情下写出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我们的爱国主义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是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国,都具有共同的要求。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教师提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什么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学生回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课堂探究:你认为,不同时期班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探究提示:尽管所处年代不同,但他们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贡献自己青春和力量的热情是相同的,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水远的精神火炬。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了爱国主义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位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第三单元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在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本课既是对前边教学内容的逻辑延伸,又是后边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承上启下,是全书的核心。

2、本框教材的结构

本框位于第七课的第一框,既是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实践的依据。本框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一层次为铺垫,第二层次先总后分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三层次重点强调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我校学生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特性。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报效祖国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因为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前提。

2.教学难点:“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作为难点,因为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认识不够透彻,比较抽象。

四、说教法

考虑到本框题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和问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究活动,思考、辨析,生成观点,提高能力。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促进知识掌握。

4、讨论法:针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教学思路为:按照“情景导入,激发情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拓展,巩固练习”这三个环节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情景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2、针对性强大。3、准备充分。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7.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课程标准】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重点、难点】

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示古代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天下兴亡、‛(顾炎武)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示:毛泽东《七律 长征》。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老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老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革命精神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老师: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界都在学习长征精神。问:现在我们继承革命传统还有没有意义?

老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鼓舞,精神动力。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展示:抗震救灾精神 问:抗震救灾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些精神?

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学生看课本78页,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问题:上述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学生: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过渡:上面学习的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看课本,自己总结。

老师:必要性: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展示:反映国民素质的图片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Why:

(1)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2)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3)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展示: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Why:(1)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展示:

材料一:金融危机源于‚美式文明‛。金融危机源于美国价值观的堕落,如:崇尚劳动、勤俭节约、清新寡欲等价值观日渐衰微。如今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正深陷狂热消费的漩涡,人们拼命的追求财富和享乐,心灵空虚,贪图享受,导致这个国家逐渐走下坡路。

材料二: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让德国重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成为畅销书,43%的人希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52%的居民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合适。

问题:从这个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老师:重要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2、青少年积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生阅读81页综合探究,自己总结。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老师:“主心骨”是指什么? 学生: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老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举例:长江大学救人三英雄。展示图片,播放音乐。

2009年10月24日,在湖北荆州宝塔河江段,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一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才、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举例:王选、钱学森之问

王选,两院院士,研制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迈入‚光与电‛的时代,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仍然沿用活字印刷术,‚以火熔铅,以铅铸字,以铅字排版,以版印刷‛。王选经过13年的潜心研究和无数次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并推广应用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占领了99%的国内报业市场、90%的书刊(黑白)市场以及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曾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他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补充)

【板书设计】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重要性: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课题

2、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3、4、5

第四篇:思想政治③必修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掌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

1.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

2.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教学重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活力。那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课堂探究:在新世纪之初,你想怎样祝福祖国的未来? 探究提示:可结合自己的情感,从祖国的繁荣、昌盛、安泰等方面来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未来。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

多媒体展示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拓展延伸: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所以,民族精神也应与时俱进。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历史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其核心和主题就是毛泽东同志在陕西视察时所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勇于创造,执行政策、严守纪律,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

课堂探究:(1)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2)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1)结合时代背景来解读这两位诗人的诗句,进而体会、感悟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

(2)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对于战胜艰难曲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必须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3)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多媒体展示:

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胜利。女排精神: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课堂探究:(1)你认为上述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2)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 探究提示:(1)这些精神都以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例如,长征精神的意义:纵观红军长征的全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面对那波寿汹涌的江河,巍然耸立的雪山,茫茫无际的草地,还有荷枪实弹、铺天而来的敌军,中国工农红军忍受着酷暑严寒、干渴饥饿,艰难跋涉两万五千里,翻越十八座高山,渡过二十四条江河,转战十多个省,同百万敌兵苦战杀出一条生路,形成了荡气回肠、摄敌心魄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非凡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聂荣臻说:“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 , 实为人类历史所罕见,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不朽的英雄史诗。它不仅是我党我军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胜利使红军的基本力量得以保存,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并为中国革命未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所铸造的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前仆后继、英勇牺牲、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注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求我们必须更高地举起中年民族精神的火炬。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两个观点”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归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单打一,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弘扬和培育好民族精神,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持。因此,观点一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忽视或否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观点是片面的。

观点二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文化在综合国

力竞争中的

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早在200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创汇达7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

小辞典: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郎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由于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毛泽东说过,在我们社会主义里,可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想一想:要预防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样做?

学生回答: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拓展延伸: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斗争的一种重要表现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因此,必须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

今天,如何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拓展延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文化建设而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课堂探究:当年,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在你看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同胡锦涛来到西柏坡考察学习,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探究提示:毛泽东的进京“赶考”意在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因此,二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在高举民族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这也昭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时代不同,党所面临的任务不同,但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振奋全国人民的精神是相同的。作为青年学子,要做什么呢?

2.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要求我们做出轰轰烈烈的壮举,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三、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责无旁贷!

第五篇:7.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重点、难点】

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生齐答P7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有何意义?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又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呢?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课时《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示古代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天下兴亡、”(顾炎武)

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展示:毛泽东《七律 长征》。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老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

老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革命精神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老师: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界都在学习长征精神。问:现在我们继承革命传统还有没有意义?

老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鼓舞,精神动力。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展示:抗震救灾精神

问:抗震救灾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些精神?

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学生看课本78页,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问题:上述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学生: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过渡:上面学习的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看课本,自己总结。

老师:必要性: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展示:反映国民素质的图片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Why:(1)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2)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3)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展示: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Why:

(1)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展示:

材料一:金融危机源于“美式文明”。金融危机源于美国价值观的堕落,如:崇尚劳动、勤俭节约、清新寡欲等价值观日渐衰微。如今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正深陷狂热消费的漩涡,人们拼命的追求财富和享乐,心灵空虚,贪图享受,导致这个国家逐渐走下坡路。材料二: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让德国重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成为畅销书,43%的人希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52%的居民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合适。

问题:从这个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老师:重要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2、青少年积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生阅读81页综合探究,自己总结。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老师:“主心骨”是指什么?

学生: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老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才、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板书设计】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重要性: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课题

2、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3、4、5

下载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教案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 ”教案 高二(1)班 吴建川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一、【课程标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1......

    7.1 民族精神耀中华(5篇模版)

    【初四思想品德】第二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7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1 民族精神耀中华 学案编号:13 备课人:任波 课时:1 一、【课前导入】 感悟——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2014-4-1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最终定稿)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 (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

    永恒民族精神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框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5篇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课标导读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 二、问题导思 1,中华民族精神以什么为核心?其基本内涵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