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

时间:2019-05-12 20:3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

第一篇: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

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

榆中县马坡学区阳屲小学

翟建晓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好的东西表现优秀的人,对于那些不好的东西人们总是喜欢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而相对于我们这些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来说选择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就等于选择了失败。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点”,因此教师应该不以一把尺子量学生,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帮助他们寻找曾经丢失的幸福感,还原学生的快乐本色。

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几个表现不和老师要求的,这往往是每个老师最伤脑筋的事。甚至成为某些教师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于他们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滋味。平静时,苦口婆心地劝说;烦躁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气时,毫不留情地训斥„„结果,学生信心全无,破罐子破摔。做为教师首先对这些学生要有一颗赤热的。只有把你的爱心、耐心奉献给他(她),他(她)就会有信心的去学习

我在一悟小学实习代的是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两个班的情况不是很熟悉,每次收完作业总有 那么一两个学生不交。特别是二班的一个学生上课从开不回答问题,作业不交,不管是批评还是找家长他还是我行我素完全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最后我和他的班主任进行沟通后才知道,他天生智力比较差,家长又因为忙顾不上辅导所以他直接以一个旁听生的身份在这个班学习。

那天之后我对他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了,作业尽量放宽时间让他做,上课时对于简单的问题鼓励他回答,慢慢地我发现他能主动做作业举手回答问题。紧接着的期中测试中他一下子考了五十几分,进步了四十分,这真的让我很意外,于是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并发了小奖品作为鼓励。

那天我发现他真的很兴奋,下课之后他高兴地跑楼道里对我说:“老师我把作业写完了放到你办公室了!”看到我满意的点了点头后,他开心的跑开了。

从那之后,他慢慢每天都把作业早早的交到办公室,虽然作业的正确率不是很高但他迈出了超越自我的第一步,我相信长此以往他一定会去的一个理想的成绩。

学困生是教育教学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重视这块木板开始,尽最大努力使这块木板变得长些再长些。生活中他们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断的“较劲”,很多老师因此,对他们束手无策,甚者鄙视、虐待他们。其实,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对每个学生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这样,他们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摘掉我们的有色眼镜,善于去摸索、探讨和交流,就会让他们每个人的“亮点”都闪亮起来······

记得新教师宣誓的那天谈局长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差学生是骂出来的,少年犯是打出来的”。是啊,谁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那个渴望被肯定,大人是。小孩也是。我们为什么不摘掉有色眼镜给还那些学生一片明媚的阳光呢?

第二篇:摘下“有色眼镜”看学生

摘下“有色眼镜”看学生

北城英才学校 李翠霞

《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喜欢程度。怎样做到让学生“亲其师”呢?我认为只有俯下身子,真心和学生交朋友,真心为学生好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只有摘下“有色眼镜”,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才会看到一个个真实的孩子!【教育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自己的一位同事攀谈起来。她说:“你知道一班学生最喜欢你吗?”(同事的孩子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为什么?”我睁大惊奇的眼睛。他们说你宽严有度,幽默乐观,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见。尤其是在你给王强缝补校服袄后,人气指数更是节节攀升。”“是吗?”我嘴上这样回答,心里却乐得开了花。再回想给王强缝补校服这件事,当时的我何尝是心甘情愿的呢?只是碍不开情面罢了。因为那时我还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

“有色眼镜”下的王强

王强是一个学习落后的学生,成绩总是在倒数几名徘徊。身材瘦小,面色黑黄,眼睛细小,嘴巴突出,用“尖嘴猴腮”形容他非常贴切。成绩不好,长相不好,没有特长,这样的学生一般不会受到老师的喜欢。而且听他的班主任说,他的爸爸和妈妈正在闹离婚,处于分居状态,谁也管不上他。上学放学由年迈的爷爷接送、吃住在爷爷家。老人管孩子一般太溺爱,他经常完不成作业。即使完成了,也是书写潦草,正确率很低,完全是在应付。所以最初我对他是带着“有色眼镜”的。这样的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习惯怎能好?成绩怎能好?又怎么会收到老师的喜欢?

缝补校服

记得那是七年级上学期的一个晚自习。快要放学了,王强拿着自己的校服袄找到办公室,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的校服袄烂了,您能不能帮我补补?”“刚发的校服怎么就烂了?你和谁闹来?”我瞪着他问。他期期艾艾说不出来。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是很不情愿的。“拿过来,我看看。哎呀,怎么这么长的口子?这可不好补,你看还有几分钟就下晚自习了,今天肯定补不完了。明天吧,明天晨读,我给你补,好吗?”“噢!”可能是认为我在敷衍他吧,他闷闷不乐地离开了。我心里想:打打闹闹这么卖力,学习上怎么不这么用功?

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我走进教室,看到王强身上的还没有缝补的校服袄,长长的口子像张开的一张巨嘴,真是难看极了。便不得不对他说:“你快脱下来,我给你缝缝!下次再闹过火,撕烂了衣服,我就不管了。”

幸亏以前给自己孩子缝过校服袄,大概用了二十多分钟吧,我便缝好了。我拿着校服走进教室,感觉到的是全班学生的炽热的目光。他们注视着我走到王强身边,让他穿上。我没有感受到学生们目光中的敬意、爱戴,便走出了教室。

其实,教师给学生缝补衣服,是一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啊!没想到这样的一件区区小事,竟然增加了我的人气指数,也带给了王强改变自己的机会。

改变

缝补校服的事情刚过去不久,学校就组织了一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的活动。一班的大多数孩子都捐五角、一元,而王强一下子捐了十元。他的父母经常不在家,这十元钱应该是他的爷爷给他的零花钱吧。王强的这次捐款,令他的班主任、同学和我都刮目相看了。这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王强,而是一个有爱心的王强。

不仅这件事上,王强的表现令人赞叹。据同学们反应,他在宿舍中也是经常主动打扫卫生,帮助同学打水,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都尊称他为“二哥”。

我和其他老师看到了王强的优点,也对他“照顾有加”。上课经常提问他,课下经常找他谈心。作业不认真,及时与他沟通,了解情况。慢慢地,我们都发现:王强变了。

课堂上,王强的表现越来越好。他上课听讲认真了,作业写得工整了,自习课上和同学嬉笑打闹的次数也减少了。考试成绩也在慢慢提升。

对于王强的表现,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喜过之后,不仅想问问:王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课余,我和学生聊天时,谈到了这个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您知道促使他改变的事情是什么吗?是您给他缝补校服那件事啊!王强说通过那件事,他发现老师没有因为他成绩不好而歧视他。老师您对他那么好,他怎么可以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呢!”“您知道吗?自从那件事后,他在班里给您点了无数次赞呢!您是他最最喜欢的老师呢!不仅他,杜鹏、李哲都喜欢您呢!我们也都喜欢您呢!”“上次,我们班的几个女生和您的孩子开玩笑,也是说明我们喜欢您呢!”„„

听着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话语,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笑容爬满了脸颊、嘴角、眉梢„„ 【反思剖析】

教师往往习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学生。对待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喜欢。即使他们做错了事,老师也会“徇私情”,原谅他们;对待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便带上了“有色眼镜”,把一些坏事都安在他们身上。但实际上,学生的成绩和人品并不成正比。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渴望老师的关心爱护。只要我们当老师的放下架子,一视同仁,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顽石”也会雕琢成“宝玉”。

第三篇:还原语文本色

还原语文本色,构建高效课堂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说:“把语文还给语文。”语文课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课。课堂上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我们应坚决摒弃那种“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的教学模式,还原语文本色,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在简约真实的课堂中提高语文效率。

一、细读文本,见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不是生命与符号的相遇,更不是生命与逻辑的相遇,而是通过文字,通过课堂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李政涛)因此,教师必须细读文本,把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生命的感悟、审美的体验、语言的品味等还原为教材解读,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对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一文它着力刻画了善良而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才华横溢的女儿。文章语言美、情感美,学生喜欢读。但文中有些语言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学生较难理解。一位教师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当我把父亲死后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告诉女儿温迪时,文中写道:“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了孩子无限的情感。于是,这位教师紧紧围绕“抱”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父亲的心愿,再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为什么女儿在了解父亲心愿后,会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呢?这一抱抱出了什么?这一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这一抱抱出看女儿对外公的敬意,有的说,这一抱抱出看女儿的爱心和对祖父这一捐赠行为的认同,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还有的说,这一抱发自内心,让我们见证了爱的力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更领略到了细节美、文学美、人性美,实现了语言与心灵的融合。

二、静品文本悟生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故事、一篇鲜活的画面、一段感人的旋律。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品读其中的意象,是一种“仿佛看见”,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动态的、活生生的,能够让学生敏锐地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生命。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荷塘旧事》一文,在教学月光下地荷塘美景时。教师抓住几组词语:月朗风清,浮光跃金,繁星闪烁,泛着绿光,一弯新月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品读感悟,通过品、批注、议、想象体会荷塘美景,然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荷塘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此时,荷塘美景已进入学生心灵,这时,巧妙借用拓展阅读中的《荷塘月色》开展比较性阅读,更好地突出了语言表达特点,为培养学生语感,积累感悟提供了材料。这样,语言文字在学生的眼中复活,在学生的心中复活,在学生的灵活中复活,散发着生命的芬芳与活力。

精读文本展开想象,学生就会感受到文中的语言鲜活如画,映入眼帘。“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一群憨厚、淳朴的农村少年展现在学生眼前。

赏读文本,反复玩味,学生领会到了语言文字洋溢的美:色彩美,静动美,情感美。这节课看起来是平实的,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在这平实中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课堂上一个品字,却上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感悟出了语言文字的生命活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人文情怀,丰富了自我精神世界,提升了自我的生命价值。这样的课难道无效?

三活拓文本,促生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言语信息,巧妙设计语言训练,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平台,能让学生“意”“言”兼得。

1、善补白。

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补白,能够起到“开渠引水”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饱经风霜”时,他是怎样教学的:“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一层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学生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学生不仅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更深刻领悟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这样的补白有效。

2、妙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学生就能渐渐掌握语言表达规律并内化为自身语言。教学完《别挤啦》一文时,学生写道:“不要把真诚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虚伪偷偷潜入心底。给和谐以应有的地们,给每个微笑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位朋友成为一生的伴侣。面对着它,你应当无比自豪。给别人快乐的生活,幸福的人生。不要挤,千万不要挤。”此时,流淌在笔尖的真情是发自内心的呼唤。

3、活拓展。

找文本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在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磁场,灵活拓展,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享受语言。在教学《迟到》一文时,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当学生情感与作者融为一体时,教师深情朗读,当我穿上爸爸送来的花夹袄时,当我握着爸爸递给我的那两个铜板时,我真想对爸爸说:---------------------。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活,有的说:爸爸,一路上有您,我真幸福;有的说:父爱如山,从您的一言一行中我读出了父爱的伟大。此时文中人物形象逐渐走进学生心灵,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对我很严,很严。”学生不仅读出了爱的伟大,更读出了对父亲的崇敬。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瞬间,父亲的一点一滴出现在学生眼前,甚至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疼爱的画面,这种氛围早已把文中的林海音和自己的情感紧紧融为一体,学生写起来怎能不动情呢?这样,层层递进,带学生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实践语言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实现了学生的语言与精神共生。

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郑重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从本真出发,让语文课成为生命的课堂,让语文课不仅有效,更是高效。

第四篇:践行四个加强 还原语文本色

践行四个加强 还原语文本色

——参加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李 锦

2012年11月14日至16日,我有幸在誉有“海上花园”美称的海滨城市---厦门,参加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全新的理念引领,密集型的听课实践,让我享受了一顿新课标出台后的高水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盛宴,受益匪浅。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指出了本次活动研讨的重点暨上课的要求、评课的标准为: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在我所观摩的16节课中,正是对这四个加强的最好呈现。

一、进一步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强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

在16节课,涵盖有第一、二、三学段的教学内容,设计者都能根据年段、课型、文体特点进行了很好的学习目标预设,使我受到一定的启发。如执教二年级《会走路的树》的张臻老师,根据故事这一文体,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标点符号、联系生活展开想想读好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好奇’和‘陪’的意思,积累词语,并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而《匆匆》一课是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名家名篇,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收到感染和熏陶。

二、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识字、写字,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等方面予以保证。要打牢识字、写字的基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16节课,无一不体现这一课标新要求,所有的老师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识字写字教学。如《雷雨》一课写字指导真正落实到“实处”。左右结构三步曲: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如甘肃的徐英强老师执教四年级《搭石》,课堂伊始,在初读中提出了“自由读课文,要把每个字都读准确,尤其是生字的读音,遇到长句、难句的时候,多读几遍。”这就从字音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接着,在检查中,结合文本内容,出示了“间隔相背而行 一行人”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并结合字义选择对应的读音,还将多音字放入句子,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读音。在写字教学中,有选择的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生字“暴猛”,做好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写后展示点评、再次练写提高的过程。

三、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课标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在16节课中: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教师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讲学习过孔隙的写法应用到写作实践中,描写过一线天的感受。短短两分钟,学生呈现的作文给人惊喜,也检验了前面对于方法的学习。再如江苏省刘广翔老师《姥姥的剪纸》一课 迁移仿写,循环往复,真正是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刘老师先是指导朗读,从内容,形式上整体感觉,师范读此句(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顺口,生动,有趣,是大俗话,然后自由读,指名读。接着学学乡亲们的样子,换其他动物夸一夸姥姥。当学生们在学着运用动物名无章法时候,教师又适时指导:我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再读,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们通过朗读发现乡亲们夸的都是相似的动物,学生们再次练习夸姥姥,于是,一句句精彩纷呈的句子就产生了:你姥姥神了,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上九天。再如干琳老师《杨氏之子》一课,.利用文言文精炼的文本空白(心理补白),训练学生的想象和猜读、推测能力。通过读的方式,巧妙地将古文的格式等传递了学生,而非生硬地讲解。小练笔要防止模式化,更不应流于形式。学生言不由衷地说假话、空话、套话,成人化,往往是因为教师提出的练笔内容不当、学生被逼无奈造成的。《杨氏之子》一课的读写迁移,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并且老师在评价中模仿书中文言用语,既表扬了学生,为学生模仿引了路,又显示出了老师的机智幽默。

四、进一步体现阅读训练过程,加强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

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要靠学生亲历亲为的语言实践不可。在教学中,老师一定不要过于强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困惑和问题。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阅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我以为,崔峦老师的讲话意在摒弃华而不实的课堂,还原真实、扎实课堂,形成有效课堂。老师真教,交给方法,学生真学,学到方法。如内蒙古杜彩云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拿取火种受到惩罚 获得自由”,接着提示学生“作者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完整。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练说,指名说。之后老师进行学法概括——用连接段意法概括主要内容。

如《杨氏之子》一课,阅读教学极具层次性:先是读正确,读出节奏——接着借助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读出味道,在这一环节中,干老师的朗读指导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师读白话文,生读文言文,如生读表达句子主要意思的词语“甚聪慧”不突出时,老师不是直接点出,而是重复了白话文“特别聪慧”一句,学生自然一点就通,再读一遍,味道就出来了——最后背诵积累,这一教学过程,符合文言文学习的规律。特别是熟读成诵,契合了中国式儿童学语文的规律。

我认为以上崔峦理事长提出的四个加强,实则是向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让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践行以上四个加强,还语文课以本色,致力于凸显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

反思本次大赛的某些课,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重视度还不够,如:

《跨越百年的美丽》在习方法(透过文字,品味“美丽”后引导,作者是如何)的时候,要把总结的机会、权利还给学生,慢下来,让学生在总结中把方法扎进自己的心里。这样,会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对于“作者是如何表现‘美丽的’”这一问题似乎也不是非常清晰,或者说没有把这种清晰转化为学生的清晰。《从现在开始》课时划分,第一课时目标定位存在问题。而对于文章蕴涵的“尊重”之道理,教师直接告诉,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过多学习方法的引导。《将心比心》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而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好像多于学生的自学,牵的痕迹过显,另外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过程未展示出来。

最后我想引用名师评语文课来结束我的体会。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第五篇:还原语文本色 追求本真课堂

还原语文本色

追求本真课堂

阳邑中心小学

王旗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旗慧,是阳邑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从教13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08年被评为武安市骨干教师;连续多年年终考核优秀;2014年9月获得武安市第三届小学语文名教师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我很荣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为我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还原语文本色,追求本真课堂》。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课堂的培养目标,还原语文课程的原点。用简单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随着多媒体的出现和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语文教学出现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泛化、甚至滥用的现象,使得原本的语文课堂丧失了真实的面貌,让学生的说读能力减退。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呢?让语文还原本真,让学生品味语言。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必须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以文本为主

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达出语言深处的美。”的确,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揣摩、品味、吸收其语言精华,让学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熏陶。特级教师洪镇涛更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回归到语文学习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

课文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文本语言的赏析,品味作者创设的意境,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这需要教师聚焦语言,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关键词,揣摩感悟玩味,从而领略语言的魅力。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抓住“不可估量”一词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价值;在教学2段中抓“拱”字,来了解圆明园的分布;在第3自然段中抓重点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来体会圆明园的宏伟。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更不能冷落文字。

二、重视诵读,多读,反复品味

我们强调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对语言的研习,那如何带领学生去“理会语言,体悟语言”?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一篇课文如果不读通读透,而忙着去操作电脑,带领学生看画面、听音乐,课堂上没有了琅琅书声,也便没有了语文味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没了,语文素养也无从谈起。

三、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语言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语言,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课文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为的是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过去的美好,把美好的东西毁灭,更能激起人们的痛惜与仇恨。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然而,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不复存在,只能通过阅读课文感悟、想象等在脑海中再现昔日的景观,对此,我让学生认真读书,有重点、有层次地理解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宏大的布局,然后重点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当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时,适时引导学生或联系生活经验,或展开想像来理解金碧辉煌的殿堂大气之美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秀气之美。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中的点滴探讨和做法,对于语文教学,我还会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努力打造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有语文味的本真语文课堂。

下载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感悟,还原语文课堂本色

    读中感悟,还原语文课堂本色 ——《桥》说课稿 枣阳北城东园小学 朱春艳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的四篇课文都是感人至深......

    别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别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由一次误解学生引起的思考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习惯于以学生一贯的行为表现为依据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然而,由于一次对学生的误解改变了......

    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感受到十年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

    让语文还原本色——《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让语文还原本色——《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前言:崔峦指出了现在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社会上出现了轻视语文教育的倾向;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阅读教学的质量......

    请为您的学生摘下头上的紧箍咒

    请为您的学生摘下头上的紧箍咒——浅谈学生管理中的柔性管理 开原中心校李晓光 提纲: 教育要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就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1模块氧化还原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1模块氧化还原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水平5:高考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解决......

    以学生为主体,彰显课堂管理本色---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名特优教师开课(合集五篇)

    以学生为主体,彰显课堂管理本色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名特优教师吴伯顺开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