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感受到十年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脑,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
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一、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2001年版: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 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变化让我深知新的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第二篇:践行四个加强 还原语文本色
践行四个加强 还原语文本色
——参加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李 锦
2012年11月14日至16日,我有幸在誉有“海上花园”美称的海滨城市---厦门,参加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全新的理念引领,密集型的听课实践,让我享受了一顿新课标出台后的高水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盛宴,受益匪浅。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指出了本次活动研讨的重点暨上课的要求、评课的标准为: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在我所观摩的16节课中,正是对这四个加强的最好呈现。
一、进一步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强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
在16节课,涵盖有第一、二、三学段的教学内容,设计者都能根据年段、课型、文体特点进行了很好的学习目标预设,使我受到一定的启发。如执教二年级《会走路的树》的张臻老师,根据故事这一文体,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标点符号、联系生活展开想想读好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好奇’和‘陪’的意思,积累词语,并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而《匆匆》一课是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名家名篇,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收到感染和熏陶。
二、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识字、写字,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等方面予以保证。要打牢识字、写字的基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16节课,无一不体现这一课标新要求,所有的老师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识字写字教学。如《雷雨》一课写字指导真正落实到“实处”。左右结构三步曲: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如甘肃的徐英强老师执教四年级《搭石》,课堂伊始,在初读中提出了“自由读课文,要把每个字都读准确,尤其是生字的读音,遇到长句、难句的时候,多读几遍。”这就从字音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接着,在检查中,结合文本内容,出示了“间隔相背而行 一行人”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并结合字义选择对应的读音,还将多音字放入句子,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读音。在写字教学中,有选择的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生字“暴猛”,做好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写后展示点评、再次练写提高的过程。
三、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课标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在16节课中: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教师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讲学习过孔隙的写法应用到写作实践中,描写过一线天的感受。短短两分钟,学生呈现的作文给人惊喜,也检验了前面对于方法的学习。再如江苏省刘广翔老师《姥姥的剪纸》一课 迁移仿写,循环往复,真正是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刘老师先是指导朗读,从内容,形式上整体感觉,师范读此句(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顺口,生动,有趣,是大俗话,然后自由读,指名读。接着学学乡亲们的样子,换其他动物夸一夸姥姥。当学生们在学着运用动物名无章法时候,教师又适时指导:我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再读,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们通过朗读发现乡亲们夸的都是相似的动物,学生们再次练习夸姥姥,于是,一句句精彩纷呈的句子就产生了:你姥姥神了,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上九天。再如干琳老师《杨氏之子》一课,.利用文言文精炼的文本空白(心理补白),训练学生的想象和猜读、推测能力。通过读的方式,巧妙地将古文的格式等传递了学生,而非生硬地讲解。小练笔要防止模式化,更不应流于形式。学生言不由衷地说假话、空话、套话,成人化,往往是因为教师提出的练笔内容不当、学生被逼无奈造成的。《杨氏之子》一课的读写迁移,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并且老师在评价中模仿书中文言用语,既表扬了学生,为学生模仿引了路,又显示出了老师的机智幽默。
四、进一步体现阅读训练过程,加强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
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要靠学生亲历亲为的语言实践不可。在教学中,老师一定不要过于强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困惑和问题。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阅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我以为,崔峦老师的讲话意在摒弃华而不实的课堂,还原真实、扎实课堂,形成有效课堂。老师真教,交给方法,学生真学,学到方法。如内蒙古杜彩云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拿取火种受到惩罚 获得自由”,接着提示学生“作者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完整。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练说,指名说。之后老师进行学法概括——用连接段意法概括主要内容。
如《杨氏之子》一课,阅读教学极具层次性:先是读正确,读出节奏——接着借助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读出味道,在这一环节中,干老师的朗读指导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师读白话文,生读文言文,如生读表达句子主要意思的词语“甚聪慧”不突出时,老师不是直接点出,而是重复了白话文“特别聪慧”一句,学生自然一点就通,再读一遍,味道就出来了——最后背诵积累,这一教学过程,符合文言文学习的规律。特别是熟读成诵,契合了中国式儿童学语文的规律。
我认为以上崔峦理事长提出的四个加强,实则是向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让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践行以上四个加强,还语文课以本色,致力于凸显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
反思本次大赛的某些课,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重视度还不够,如:
《跨越百年的美丽》在习方法(透过文字,品味“美丽”后引导,作者是如何)的时候,要把总结的机会、权利还给学生,慢下来,让学生在总结中把方法扎进自己的心里。这样,会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对于“作者是如何表现‘美丽的’”这一问题似乎也不是非常清晰,或者说没有把这种清晰转化为学生的清晰。《从现在开始》课时划分,第一课时目标定位存在问题。而对于文章蕴涵的“尊重”之道理,教师直接告诉,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过多学习方法的引导。《将心比心》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而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好像多于学生的自学,牵的痕迹过显,另外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过程未展示出来。
最后我想引用名师评语文课来结束我的体会。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第三篇:践行课标理念追求有效课堂
践行课标理念追求有效课堂
——临猗县小学数学第六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引言
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示范小学王文娟、嵋阳小学的翟晓洁、临晋小学的许冰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共同学习和研讨的话题,启示多多,思考颇丰。今天,我们参会的有300名余一线教师,大家怀着积极学习的态度来参加全县小学数学第六届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既然是学习,我们就应当认识到学习本身就一种交流,一种对话,一种分享。虽然我们践行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同一理念,但由于我们所带年级的差异,不同视角,不同思想,不同的欣赏标准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
我认为,我们在学习分享他人劳动成果的同时,更多的应当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这是一种尊重,一种真诚学习的态度。三节课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内容领域,不同的教材处理,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同时,课堂是动态的课堂,问题在情境中产生,思维在交流中离奇,在所难免。辨证的看,问题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能够看出问题,并用新理念来审视,今后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本身也是一种收获。同时各校评课教师的磨课经验也给大家带来给多的思考和启示。好课是磨出来的,磨的过程重在历练、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并影响到每位教师。课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磨课过程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这才真正起到了我们今天展示研讨活动的目的。
一、活 动 概 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深化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本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以“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为目标,通过乡镇推荐、全县选拔、观摩展示三个阶段的层层赛讲,从3月中旬开始到4月18日,历时一个月。本次在全县选拔中,做课20节,细细品味每一节课,都有亮点呈现。梳理如下:
1、教材处理细腻。
如示范小学的《桌子有多长》探究新知方面,设置了体验测量法发的多样性、认识尺子、感受1㎝、认识几厘米、测量方法指导、实际测量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知。真正的“体验——建构”模式。
2、教学方式多样化。
有操作演示法、有猜想验证法、有活动体验法、有自学法等等,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全县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3、出现了多节计算教学课。
这是历届数学课堂教学赛讲活动中盲点,是本届课堂教学的亮点,为全县数学常态课教学的研究定位承当先锋开路。
4、关注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如嵋阳《体积与容积》教学创设的乌鸦喝水的故事,虽是旧题重谈,但旧题材新问题,设疑激趣,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迎来新的挑战,这便是数学课程标准里讲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教学情境寓数学知识于其中,可以说是有效的情境创设。
5、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卓里孙芬《辨认方向》在学生认识了八个方向后,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指、身体转方向等活动,既是一种调节活动,也是一种巩固练习活动,把所学知识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运用到实际中。李优霞《认识角》通过找、做、折、摸、画、比等活动,做数学思想贯穿课堂。
6、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闫家庄王翠《辨认方向》先通过复习一年级时的四个方向,发现学生很回生,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于是就先组织学生活动,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教学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真实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现实出发,这才是教学的真实起点。从这点讲,课堂应当是真实的。
7、关注数学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东张《长方体的表面积》、临晋《分数的认识》、三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课都设计了层次练习,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存在问题:
问题年年讲,年年都有,但这里我重点强调几个低效问题。
1、教材使用率过低
多数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没有安排看书阅读或练习的环节。一节课下来课件代替了课本。课本是我们的教学之本,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有些概念性、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否完整、准确,让学生看书更系统准确。练习题目在书上,学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开教材使用。我们课堂教学提倡返璞归真,课堂教学使用教材这是实事求是,这才是最真实的课,省时高效,何乐而不为。怎样更好地利用课本、看书看什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教材内容处理缺乏必要的重组
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未吃透教材。出现了
(1)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学.(2)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盲目追求形式多样化。
(3)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溜教材现象严重。
建议:要敢于跳出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只关注预设,不注重生成大多的课堂教师在课前已经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来,上课以后按照预设展开教学,只关注她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及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尤其是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教师解释错误或不予理睬。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走过场。这样的课,让人听完总觉得有些缺憾——课堂生成不够。课堂回归理性,课堂需要打假。真实的课堂不是靠预设可以完成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构成了教学。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的错误或个性见解是重要的动态生成资源。
4、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师教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采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学。
⑵教师随意性语言过多,一堂课好像总在讲话,过于忙碌。
⑶提出的问题琐碎,无思考价值。
⑷活动要求不明确
学生学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不知要求,无合作意识,更无合作内需。
⑵学生的语言表达半句话或不完整。
数学课堂教学在“活动——建构——应用”模式下,提倡启发式教学,以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活动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设计问题注意思维含量和难易适度,活动目的要求明确到位。把发言的权利尽量还给学生。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言的积极性。
5、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和空间明显不足
⑴教师一甩出问题,马上要求学生回答。
⑵学生探索过程还没有完成,教师命令汇报。
⑶探索的结果不是学生总结出来的,而是教师总结出来。
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语言组织的过程,展示的过程是思维暴露的过程。这里的5秒是一个效果,兴许2——3人举手,10秒会更是一个效果„„它会给你带来不同的课堂体验。
6、评价语言的贫乏、单调
这一方面希望我们数学教师能够针对不同情境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
课堂不可能尽善尽美,生成型课堂、智慧型课堂还有理想型是我们的梦想的课堂,但常态课我们追求力争扎实、有效。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包容了所有课堂种类。
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引言
回顾我县五年来数学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有收获,教师教学理念发生了全新的转变,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国家、省、市频频获奖,4月12日示范小学何晓娜老师代表运城市参加全省课堂教学交流研讨课,荣获省级一等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困惑和思考„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以平和的心态,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态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课堂教学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的抉择,也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课时设置每周只有4课时数学课,双休日地实施,从时间和课程设置上都给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如何面对?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只有向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首选。有人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说得好!说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追问和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当追问自己和值得自我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余文森教授)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最核心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关注什么?(吴正宪)
--质量和效率筑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1、课堂质量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A、教的有效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
●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
l准确简洁的语言。数学课侧重于思维的锻炼,准确简洁的语言有助于严格的逻辑推理和发散想象,减少那些不必要或错误的语言信息的干扰或误导。
B、学的有效
●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学生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体验了自信与成功。学生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2、课堂效率
教促进学。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增长学习结果 提升学习体验
教师能否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成本意识”?必须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获取暂时利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省时、高效”。
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l--课前调研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l--抓准切入点
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l--亲历过程
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即建构),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l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l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l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
l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l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l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l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l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l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
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4、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
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新课程提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
思考
一堂课,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通过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
l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l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 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基础知识贵在求联,基本技能贵在求通——郑毓信
l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对策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生成资源来自哪里?
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思考
l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l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l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l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l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对策
6、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除非你定或者说抄写的,目标与教学预设两张皮,不用目标指导教学。
l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l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方法)
l
一堂有实效的课要做到(孙晓天9个点)
l定好教学起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捕捉课堂生成点。
l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百度视频搜索_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数学的生活化和数学的综合性拓展,把握住这一主导思想,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是:
开拓思路求发展找准目标强落实
放低起点严要求扎实推进促提升
具体措施:
1、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赛讲内容以计算与解决问题课教学为重点研究对象,解决“算用结合”思想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策略问题。新教材把计算与应用糅合在一起,不再独立存在,同时又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材如何处理?方法如何巩固?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同时计算与解决问题课的内容占教材内容60%以上,现在我们仅仅停留在讲练的水平上,从有效性来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有待改进,否则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是教学研究明智和必需的选择,2、县上组建一支素质较好、有指导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骨干队伍,以课例为载体,为乡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培养指导力量。
3、叶澜教授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五是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我想,课堂教学我们站得高点,追求扎实的课、充实的课,我想还是容易做到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最近太原听课,任何一堂课,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想,每位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地解决这些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我们的课堂教学鉴赏能力正是在发现和反思更多的不足和遗憾中得到提高的。
祝愿所有的教师
带走的不是遗憾,而是收获
谢谢大家!
第四篇:还原语文本色
还原语文本色,构建高效课堂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说:“把语文还给语文。”语文课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课。课堂上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我们应坚决摒弃那种“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的教学模式,还原语文本色,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在简约真实的课堂中提高语文效率。
一、细读文本,见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不是生命与符号的相遇,更不是生命与逻辑的相遇,而是通过文字,通过课堂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李政涛)因此,教师必须细读文本,把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生命的感悟、审美的体验、语言的品味等还原为教材解读,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对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一文它着力刻画了善良而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才华横溢的女儿。文章语言美、情感美,学生喜欢读。但文中有些语言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学生较难理解。一位教师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当我把父亲死后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告诉女儿温迪时,文中写道:“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了孩子无限的情感。于是,这位教师紧紧围绕“抱”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父亲的心愿,再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为什么女儿在了解父亲心愿后,会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呢?这一抱抱出了什么?这一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这一抱抱出看女儿对外公的敬意,有的说,这一抱抱出看女儿的爱心和对祖父这一捐赠行为的认同,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还有的说,这一抱发自内心,让我们见证了爱的力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更领略到了细节美、文学美、人性美,实现了语言与心灵的融合。
二、静品文本悟生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故事、一篇鲜活的画面、一段感人的旋律。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品读其中的意象,是一种“仿佛看见”,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动态的、活生生的,能够让学生敏锐地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生命。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荷塘旧事》一文,在教学月光下地荷塘美景时。教师抓住几组词语:月朗风清,浮光跃金,繁星闪烁,泛着绿光,一弯新月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品读感悟,通过品、批注、议、想象体会荷塘美景,然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荷塘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此时,荷塘美景已进入学生心灵,这时,巧妙借用拓展阅读中的《荷塘月色》开展比较性阅读,更好地突出了语言表达特点,为培养学生语感,积累感悟提供了材料。这样,语言文字在学生的眼中复活,在学生的心中复活,在学生的灵活中复活,散发着生命的芬芳与活力。
精读文本展开想象,学生就会感受到文中的语言鲜活如画,映入眼帘。“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一群憨厚、淳朴的农村少年展现在学生眼前。
赏读文本,反复玩味,学生领会到了语言文字洋溢的美:色彩美,静动美,情感美。这节课看起来是平实的,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在这平实中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课堂上一个品字,却上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感悟出了语言文字的生命活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人文情怀,丰富了自我精神世界,提升了自我的生命价值。这样的课难道无效?
三活拓文本,促生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言语信息,巧妙设计语言训练,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平台,能让学生“意”“言”兼得。
1、善补白。
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补白,能够起到“开渠引水”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饱经风霜”时,他是怎样教学的:“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一层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学生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学生不仅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更深刻领悟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这样的补白有效。
2、妙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学生就能渐渐掌握语言表达规律并内化为自身语言。教学完《别挤啦》一文时,学生写道:“不要把真诚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虚伪偷偷潜入心底。给和谐以应有的地们,给每个微笑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位朋友成为一生的伴侣。面对着它,你应当无比自豪。给别人快乐的生活,幸福的人生。不要挤,千万不要挤。”此时,流淌在笔尖的真情是发自内心的呼唤。
3、活拓展。
找文本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在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磁场,灵活拓展,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享受语言。在教学《迟到》一文时,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当学生情感与作者融为一体时,教师深情朗读,当我穿上爸爸送来的花夹袄时,当我握着爸爸递给我的那两个铜板时,我真想对爸爸说:---------------------。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活,有的说:爸爸,一路上有您,我真幸福;有的说:父爱如山,从您的一言一行中我读出了父爱的伟大。此时文中人物形象逐渐走进学生心灵,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对我很严,很严。”学生不仅读出了爱的伟大,更读出了对父亲的崇敬。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瞬间,父亲的一点一滴出现在学生眼前,甚至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疼爱的画面,这种氛围早已把文中的林海音和自己的情感紧紧融为一体,学生写起来怎能不动情呢?这样,层层递进,带学生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实践语言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实现了学生的语言与精神共生。
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郑重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从本真出发,让语文课成为生命的课堂,让语文课不仅有效,更是高效。
第五篇: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
摘下有色眼镜,还原学生本色
榆中县马坡学区阳屲小学
翟建晓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好的东西表现优秀的人,对于那些不好的东西人们总是喜欢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而相对于我们这些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来说选择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就等于选择了失败。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点”,因此教师应该不以一把尺子量学生,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帮助他们寻找曾经丢失的幸福感,还原学生的快乐本色。
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几个表现不和老师要求的,这往往是每个老师最伤脑筋的事。甚至成为某些教师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于他们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滋味。平静时,苦口婆心地劝说;烦躁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气时,毫不留情地训斥„„结果,学生信心全无,破罐子破摔。做为教师首先对这些学生要有一颗赤热的。只有把你的爱心、耐心奉献给他(她),他(她)就会有信心的去学习
我在一悟小学实习代的是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两个班的情况不是很熟悉,每次收完作业总有 那么一两个学生不交。特别是二班的一个学生上课从开不回答问题,作业不交,不管是批评还是找家长他还是我行我素完全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最后我和他的班主任进行沟通后才知道,他天生智力比较差,家长又因为忙顾不上辅导所以他直接以一个旁听生的身份在这个班学习。
那天之后我对他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了,作业尽量放宽时间让他做,上课时对于简单的问题鼓励他回答,慢慢地我发现他能主动做作业举手回答问题。紧接着的期中测试中他一下子考了五十几分,进步了四十分,这真的让我很意外,于是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并发了小奖品作为鼓励。
那天我发现他真的很兴奋,下课之后他高兴地跑楼道里对我说:“老师我把作业写完了放到你办公室了!”看到我满意的点了点头后,他开心的跑开了。
从那之后,他慢慢每天都把作业早早的交到办公室,虽然作业的正确率不是很高但他迈出了超越自我的第一步,我相信长此以往他一定会去的一个理想的成绩。
学困生是教育教学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重视这块木板开始,尽最大努力使这块木板变得长些再长些。生活中他们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断的“较劲”,很多老师因此,对他们束手无策,甚者鄙视、虐待他们。其实,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对每个学生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这样,他们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摘掉我们的有色眼镜,善于去摸索、探讨和交流,就会让他们每个人的“亮点”都闪亮起来······
记得新教师宣誓的那天谈局长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差学生是骂出来的,少年犯是打出来的”。是啊,谁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那个渴望被肯定,大人是。小孩也是。我们为什么不摘掉有色眼镜给还那些学生一片明媚的阳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