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章物态变化教学案_20120301113412468
第2章
物态变化教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执笔:张士翀
审核:
课题:第2章
课型:复习课
备课时间:2012.03.16 上课时间:
一、基础知识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时,应先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玻璃泡与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待示数_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________________,视线与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___。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泳后上岸感到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若有风会感到更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蒸发和沸腾都是___________现象,都需_________;不同点是:(1)位置不同,蒸发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沸腾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2)温度条件不同,蒸发在___________温度下进行,沸腾在_______________温度下进行(3)剧烈程度不同,蒸发比较_______________,沸腾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蒸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沸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液化.液化时会____________热。
7.液化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8.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9.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10.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
热,但温度_____________.
11.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热.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12.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____里.
二、巩固练习
1.如图10所示,常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____℃,此时它的示数为_______℃。
2. 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3.把一块烧红的铁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嗞嗞”的响声,并看到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放热吸热情况是先_______后__________.4.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手吹气感到凉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对手哈气感到暖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6.冬天人能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而夏天看不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_________________;(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_________________ 8.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持有露球,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它们会慢慢消失,这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9.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0.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1.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____里.
12.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在烧杯中,用热水微微加热,可以看见_______生成,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3.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2)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象是错误的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乙图所示______℃,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14.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_________态.(填“固”或“液”)(4)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_min.教学反思: 甲 乙 丙
第二篇:物态变化及应用
6-2 物态变化及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及液晶的特性。
2、了解熔化热和汽化热的物理意义及熔化、凝固和蒸发现象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3、了解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潜热的计算;
4、会用分子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说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5、培养学生从能量角度解释常见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熔化热和汽化热的概念。
难点:从能量角度说明物态变化时存在潜热的现象。(应从分子力做功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并说明变化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三、教学器材
光盘。
四、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讨论、讲解法。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热运动的对立统一,使物质有了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不同的形态,而正是这些物质微观结构的不同才使它们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即发生物态变化。物质的各种状态之间怎样相互变化,物态变化遵循哪些规律,物态变化有哪些应用,就是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种现象: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但它们的温度并不升高。这是为什么?
在物态变化时,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好像潜藏在物质内部,因此,这部分热量叫做潜热。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及液晶的特性,然后讨论、学习熔化和汽化现象中为什么会存在潜热,并给出潜热的计算方法。
(二)引出课程内容 1.固、液、气体的基本性质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常见的晶体有雪花(冰)、食盐、石英、云母、明矾等,非晶体有玻璃、塑料、橡胶、蜂蜡、沥青等。晶体和非晶体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准晶体是l984年才发现的,它是金属的互化物,具外形是规则的凸多面体,原子排列不像非晶体那样完全无序,但又不具有晶体所具有的平移周期性。某些准晶体的特殊性质已被开发应用。准晶体组成与结构的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晶体具有规则的天然外形,如雪花是六角形,食盐的晶体呈立方体等,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在物理性质上,晶体有一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导电性、机械强度等都不相同,即晶体的各向异性,非晶体没有这些差别,是各向同性的。例如,在石英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石蜡,用炽热的金属球去接触石英片的反面,则石蜡沿着以接触点为中心,向四周熔化成椭圆,这表明晶体石英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不同。如果用玻璃代替石英重做上述实验,发现熔化了的石蜡在玻璃上总呈圆形,这表示非晶体玻璃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相同。
(1)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固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晶体(雪花、食盐、石英、云母、明矾等)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 有规则的天然外形 ② 有一定熔点
③ 有各向异性(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导电性、机械强度等都不相同)
固体分为两大类
非晶体(玻璃、塑料、橡胶、蜂蜡、沥青等)非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 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 没有确定的熔点
③ 没有各向异性,是各向同性的
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既无一定形状,又无一定体积。
提问: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基本性质上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请同学们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后总结)
(2)分子力和分子热运动在物态形成中的作用:分子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在空间形成某种有序排列;分子热运动破坏分子的有序排列,使分子分散开来。由于这两种对立因素在物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才决定了物质所处的状态。
(3)物质形成固态的微观解释:在固体中,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有强烈的分子力作用,绝大多数分子被束缚在平衡位置附近,形成有规则的排列,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只能使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不能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物质形成液态的微观解释:当温度较高时,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致使分子力不能把分子束缚在平衡位置附近,分子间可以发生微小移动,但热运动还不能使分子远离,物体表现为液体状态。所以,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5)物质形成气态的微观解释:温度升到一定高度时,分子的热运动起决定性作用,剧烈无规则运动,致使分子可以克服分子引力的束缚远离而去,成为气体分子。所以,气体的分子相互作用力几乎等于零,气体分子能自由运动,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熔化 熔化热(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个特点是加热到某一温度才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下面讨论晶体的熔化:
(2)晶体的熔化
在一定的压强下,晶体物质要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熔化,这一温度叫晶体的熔点。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需要把奈加热到80°C时才能溶解。在一定的压强下,晶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提问(请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回答):晶体物质在熔点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热,但保持这一温度不变,直至全部晶体熔化完为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分子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先使某些分子运动加剧,剧烈的分子运动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增大分子间的距离,破坏晶体分子的空间点阵,把吸收的热量转变为分子的势能(分子的平均动能并没有增加),因而使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此外,由于不同晶体的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分子力也不同,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克服分子力做的功也不同,所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完全熔化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表明物质的这一性质,物理上引入熔化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晶体),在熔点由固态完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
(3)熔化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晶体),在熔点由固态完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
如果用表示物质的熔化热,m表示已熔晶体的质量,Q表示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Qm则:
熔化热的单位: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
表6—1给出了在标准大气压(P0101325Pa)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及熔化热。(教师讲解表6—1)
实验测得,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跟同一温度下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相等。从表6—1可以看出,冰的熔化热很大,这就是环境温度低于0C而池塘并不很快封冻的原因。人们常利用冰的这一特点来冷藏食品。
熔化热和熔点除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外部的压强有关(因为大多数物质熔化时体积膨胀,凝固时收缩,有少数物质相反,熔化时体积收缩,凝固时膨胀。熔化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如果所受的压强增大,熔化受到阻碍,只有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熔化,所以熔点升高,熔化热也增大;熔化时体积缩小的物质,如果所受的压强增大,会促进熔化的进行,所以熔点降低,熔化热减小),但不显著。
3.汽化 汽化热(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叫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沸腾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沸点)时才能发生。
蒸发的结果会使液体的温度降低,为了维持液体的温度不变,外界必须给液体一定的热量。例如:在炎热的夏天,给地面洒上一些水,人会感觉凉快就是因为蒸发使环境温度降低了。
提问:为什么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液体汽化时,它的分子要从液态的分子热运动状态转变成气态分子的热运动状态。由于物质的气态分子要比同温度的液态分子间的距离大得多,因此,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要克服液体分子的引力做功,增加分子的势能;又因气体所占的体积远大于形成气体的同质量的液体的体积,在汽化的同时,还要反抗外部压强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UW可以看出,液体汽化时所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气体的内能(因温度不变,增加的是分子的势能),另一部分用来反抗外部压强做功。
由于不同液体的分子力不同,所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在相同压强和相同温度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也不同。为了表明液体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上引人汽化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变成同温度的蒸汽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液体的汽化热。
(2)汽化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变成同温度的蒸汽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液体的汽化热。如果用表 示汽化热,m表示液体汽化的质量,Q表示汽化时液体由外界吸收的热量,那么 Qm
汽化热的单位: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
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单位质量的气体凝结成液体时放出的热量等于它的气化热。提问:液体汽化的温度是多少?
液体汽化没有一定的温度,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同种液体在不同温度下汽化时,所需的汽化热也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变小,所以,液体分子脱离液体汽化时需要做的功也减小,汽化热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液体的汽化热除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外部压强有关。表6-2给出了在101 325 Pa压强下几种物质的沸点和汽化热。(教师介绍讲解)
表6-3给出了水在101 325 Pa压强下几种不同温度时汽化热。(教师介绍讲解)
3.液晶
(教师适当介绍液晶的特点及应用)
早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列曼和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就已经发现了某些有机化合物被加热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出现了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特殊的过渡性物质状态。实验结果发现,在这种状态下,它既具有流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等特点,这种过渡状态的特殊物质称为液态晶体,简称为液晶。
液晶对外界因素如声、光、热、力、电磁以及化学试剂等极为敏感,只需很小的能量就能使它的排列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生命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中。例如,利用液晶具有优异的光电效应而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材料,在数字与图像显示技术上开创了新的方法。目前,我们使用的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笔记本电脑等仪器中,均采用了液晶显示。液晶显示具有耗能少、体积小、视觉明显等优点。因而大大拓宽了电子显示技术的应用范围。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液晶电视,现已能像画匾一样方便地挂在墙壁上收看了,而液晶立体电视也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又如,利用液晶灵敏的温度效应制作的温度探测器,在医学上可用来检查肿瘤,肿瘤部分温度与正常组织温度的差别通过液晶温度探测器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科学家们还发现,生命过程中的很多生物反应都是在液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对生物系统中液晶态的研究将使与生命有关的许多奇妙而又复杂的问题得到更深刻的了解。
4.例题讲解
例题 在地球大气层上垂直于太阳光的平面上,每平方米每秒可接收到1.35×10J的太阳能。这些能量平均大约只有15%能到达地球表面。已知地球表面水域占全球面积的71%,设平均气化热2.47106J/kg,试求每秒进入大气的平均水蒸发量m。解 地球大气层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接收的太阳能 I1.35103W/m2,称为太阳常层垂直于太阳光的面积约为数,地球大气AR23.141014m2。地球表面水域每秒吸收的太阳能约为Q0.15I0.71A
因此,每秒平均蒸发量为
0.151.351030.713.141014mkg 62.4710Q
1.831010kg
(三)小结
1.固体分类:晶体(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准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源于内部结构的根本不同,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排列有序,导致单晶体各向异性,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所以表现在熔化过程中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
2.液体、其微观结构比较接近于固体,与非晶体很相似。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分子间距很小,相互作用较大。
3.气体、分子间距比液体增加很多,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间热运动起决定性作用。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4.从能量的角度表述:物态变化的物理概念及物理量。
(四)作业布置
1. P162 5、6、7题 2.《技术物理练习册》(第二版)相关习题
(五)教学说明
学生在解释热现象时经常会考虑不到物态变化时存在的潜热而出错。教学中应在复习初中所学的有关物态变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理现象,引出物态变化时的潜热。在复习分子力和物体内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第三篇:物态变化 练习
10月6日(新生)课堂作业
反面是答案,做完后自己批改,不懂的问老师
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C.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5.我们到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人类接受信息的一个最重要来源是声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B.我们不能够直接听到超声波
C.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D.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6.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D.不同人说话的响度一定不同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
C.“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中考期间,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对需要休息的考生来说也是噪声
9.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D.燃放鞭炮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10.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吼”出声音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主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1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有振动,不一定有声音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一样大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D.无法判定
1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14、敲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5、甲、乙两气球分别以1米/秒和1.5米/秒的速度竖直升上天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气球在上升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气球在上升
C.以甲气球为参照物,乙气球在上升D.以乙气球为参照物,甲气球在上升
1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汽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甲车必定向北行驶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
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方向可能相同
17.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18.人们经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好坏,以下做法中不是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
A.花匠用手拍打花盆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19.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20.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21、用录音机播放磁带时,“快放”比正常播放()
A.音调提高B.响度变大C.音色变好D.完全相同
22、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 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
2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2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25.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二、填空题
1.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_,课桌的长度是60.0,课本的长度是地球的半径是6.4×1032.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_处减弱噪声。
3、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增大,后者是要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4、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
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5.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合______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____m.6、“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
7.一把琵琶。当弹奏的人用力拨动弦时,弦振动的增加,发出的声音按住弦的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___改变
9.大鼓的声音很响,但音调很低,这是因为鼓面振动时而振动的可以很小。
10、如图甲所示,该尺的分度值是__,甲图测得木块长度是cm,结果中的准确值 是cm;乙图测得木块长度是cm.丙图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填A、B)。10题图甲10题图乙10题图丙
11、一物体的真实长度是3.408323m,甲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去测,结果为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结果是3.40832m,则乙同学的刻度尺的精确度是mm,12、如图的三种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图和图;响度相同的是__图和__图。
12题图13题图
13、如图,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依次;
若向瓶中吹气也能发声,音调从左至右依次。
14、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是:8.22cm,8.25cm,8.23cm,8.24cm,8.78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
第四篇:初三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第二章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物体的 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 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 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 ;② 玻璃泡要跟被测物 ;③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 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 甩下去。
4.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例如熔化是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 温度要达到 ;② 还要继续。(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压 关(选填“有”或“无”)。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 作用。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 先是温度要达到 ;② 要继续。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 ②。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要 热。物质从气态 叫凝华。凝华要 热。霜的形成属 现象。
课堂巩固
1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宿迁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B.正常人的体温
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在宿迁,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14.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我市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
不要使用手机”等。原因是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5.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16.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7.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对树木________,会将树木劈开。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书树下避雨。
18.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卸罐在烈日的曝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 方法使气体液化。
(2)罐中的液化石油气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内能,压强增大,容易发生爆炸。(3)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要 热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
19.我国运动员王濛在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比赛中收获了三枚金牌.滑冰时.冰面在冰刀压力作用下.稍有熔化,由此,你能猜想到冰的熔点可能与 有关.这层水的作用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减小了
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第五篇: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三.教学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4、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水循环简图(课本)
(2)水的循环伴随能量的转移。
例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 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
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例2.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思路分析与答:当A中水的温度上升时,由于高于B容器中水的温度,B中的水从A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A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lOO℃,B中水的温度也可以达到100℃.但是,由于A、B之间没有温度差,B中的水不能再从A中的水吸热了(这是B容器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液体沸腾不仅仅要求温度达到沸点,还要求继续供热,由于B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扩展一下,如何才能让小铁桶中的水沸腾,你有哪些措施?
例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思路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棍周围的“白气”与人呼出的“白气”,尽管都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一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一个是从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本题容易忽视水蒸气的来源而错选A。
答: D(“白气”的来源和“白气”在生活中是有区别的)例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 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思路分析:.刮风是由于大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雪一般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A 5.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7.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8.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10.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 ;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
侧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11.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2.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二、选择题
1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 B.18.1℃ C.19℃
D.20℃
14.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16.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17.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
18.如图2-5所示装臵,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19.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 ① 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 ③
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
;②
;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20.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