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第一篇: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地球上的水>>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3、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4、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教学准备

1、相关课件

2、学生活动材料:杯子、小勺、滴管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地球仪).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什么?(海洋).你见过海吗?老师收集几张大海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太美丽了).2明确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分布.(2)淡水资源有限.(3)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主要原因.(4)如何节约用水?

3预期效果:鼓励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课前通过和你们交流,我感觉同学爱动脑经,特别聪明,希望你们积极发言,把最好一面展现给老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上的水”这个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啊? 二民主导学

(一)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教师提问:

1、你认为地球上的水多吗?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

(出示教材35页“地球的主要水域” 图片)

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多)

2、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播放课件)

3、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多,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

教师讲述: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4展开世界地图,看地球上的水分布。(分析地球上水,让学生体会出地球上水太多了)

(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为什么还有人说缺水啊?

2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那么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水是什么水呢?(淡水)

3、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淡水呢?(河、湖泊、冰)

教师讲述:看来,只有河流、湖泊、地下水容易被我们开发利用了。

教师提问:

4下面同学们请看资料中是怎么分析的。(播放课件:教材36页)

教师讲述:那么容易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也只有浅层地下水,河流,湖泊这三种了,它们占了地球淡水面积的那么点。看来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确实少,少到什么程度了呢?确实不好说。

5下面老师给大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们就明白了。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所有水比做一个大圆盘,那么淡水就相当与一小块,而可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与一点点。

6教师提问:

(1)、现在大家看看能否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杯水、一个勺子、一只滴管生动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一下“地球上的水”“淡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老师展示并解说: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水相当与这一杯水的话,淡水只相当于这一杯水中的一勺水,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勺中的一滴水。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认识“水污染”和“浪费水”的现象

教师提问:

1、确实象大家所说的那样,虽然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但是可让我们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少的可怜,少到只相当与这一杯水中的一滴水,就这么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总该完全地被人类利用吧?(不能)为什么?(还存在被污染和浪费的现象。)大家看3幅图片.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排放污水达1000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的水体被污染致使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引起的疾病

3、你觉得什么样的水是被污染的水?

如果水中有了一些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4教师提问:造成大多数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谁呢?(人类自己)人类究竟有那些水污染的行为呢?(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人类水污染的行为基本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农业上的污染,比如农民过量喷洒农药,大量的农药会在下雨天随雨水留入附近的河流。其次是工业上的污染,比如许多工厂将废水、废渣倒进附近的河流湖泊中。最后还有生活上的污染,比如人们将生活垃圾倾倒到河流湖泊中,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附近水域的水质,还可能污染到地下水。

(四)引导学生体验节水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一些节水措施。

教师提问:

1、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污染水”和“浪费水”的行为,那我们作为地球上的小公民,该怎么做呢?①随手关好水龙头;②洗完衣服的水墩地、冲厕所;③不玩水枪。三 检测导结 1检测题

填空(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等处。(2)绝大多数水污染是由()造成的。

(3)人类对水污染包括()()().判断

(1)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2)把污水排到江河湖海里对我们生活没什么影响()

2、我想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节水、爱水意识。但光靠同学们节水、爱水是不够的。我们要号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参与到节水、爱水的活动中来。老师这是一个样本,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做出你们满意的设计。(播放课件)

3、不过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组为你们的宣传小报设计一句响亮的宣传语。下面各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学生每组发言,交流宣传语 4结束新课

教师讲述:大家设计的宣传语各具特色,小报的具体内容下去完善,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次活动一定会取得成功。老师希望每位同学及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像珍惜自己生命那样去“珍惜每一滴水”(播放课件)“如果不珍惜水的话,那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播放课件)川、水蒸气、地下水

第二篇: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玛丽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授课者:中路铺中心学校 谢玛丽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4)了解水对人类的生命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

2、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教学器材】

多媒体播放设备、水的物态变化演示课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湿沙子、盘子、冰、湿抹布。

【实验探究形式】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关于地球和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神奇的地球上有神奇的水,对物态变化形成概念,并提出问题,云、雾、雨、露、雪、冰、雹、霜都是大自然中水的美丽化身,而他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

板书课题: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二、传授新课

(一)、水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

1、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物态变化。A、汽化现象

出示问题:地上的水为什么干了?形成汽化的概念,并讲解蒸发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什么是汽化现象。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汽化现象吗? B、液化现象

实验: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形成液化概念,分析露水、雾的形成过程。实验:用嘴巴对着手掌哈气,感觉与对玻璃片哈气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物态变化。

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见到那些液化现象?

2、水与冰之间的物态变化 A、熔化

出示图片: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形成概念。B、凝固

出示图片,这些冰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概念。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熔化和凝固现象。

3、水蒸气与冰之间的物态变化 回顾1、2引出升华和凝华概念。

出示资料,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为什么南极的气候比北京还要湿润?南极的水蒸气哪里去了?让学生明确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分析霜、雾淞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讨论: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是怎样变干的?

4、综合训练(1)、完成习题。

(2)、实验探究:制造云和雨 A、设计实验:要求学生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和物品,模拟制造出云和雨。

B、交代酒精灯的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进行实验。C、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汽化、液化、熔化等物态变化过程,理解了云、雾、雨等的形成过程。

D、知识升华:教师提问:有哪些同学在实验中生成了霜、雪、冰雹等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呢?

E、家庭实验室:利用家庭实验室,探究霜、雪、冰雹等的形成过程,再次了解凝固、凝华过程。

(二)、地球上水的循环

1、结合刚才的实验,畅所欲言: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到大自然中作怎样的旅行?(强调物态变化过程和各种形态)

(三)、珍惜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

观看视频:大自然的水不断的循环着,水的物态变化创造了自然界的神奇、壮观、瑰丽和生机,可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导致我们现在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困境,像今年我们湖南就出现过严重的旱情,观看看视频资料,倡导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第三篇: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4.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5.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7.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8.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9.会查找、收集、分析处理关于地球的资料及信息。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等相关资料。

2.稍大一点的三夹板,带桅杆的轮船模型或者地形地球仪。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收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史过程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学生朗读单元课题,提问: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 2.谈话: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唯一星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关于地球,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4.谈话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探索关于地球的这么多的奥秘。到本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来进行地球知识竞赛,大家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对地球知识的学习,还是让我们从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开始吧。

二、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

1.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收集了不少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史资料,同学们分小组分享你们的收集成果吧,交流交流人类特别是古代的人们,在探索地球的历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主要的观点?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学生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放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上,梳理出: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4.提问: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哪种观点最接近现在的情况?古希腊人是通过什么现象提出这种观点的呢? 5.演示模拟实验,师生讨论。

用一张大一点的三夹板模拟海平面,一个带桅杆的船的模型,模拟船在海上的航行,再现古希腊人看到的情形。

6.谈话:这个现象激起了科学家的好奇,他们从这种反常的现象中大胆地提出了海平面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观点。古希腊人由海平面是弧形的联想到整个地球是球形的,他们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先生,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点,这是人类对地球认识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他们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振奋人心的,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因此,在当时还只是一个猜想。他们是怎样寻找证据的呢?

7.学生阅读资料,讲故事,谈感想。感知人类寻找证据,对地球形状进行的艰险的探索活动。

三、观察图片,计算数据,构建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知。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从太空远观地球了,地球真的是一个“地”球吗?也就是说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球体吗?

2.学生计算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感知陆地和海洋、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得出结论。3.观看关于地球的图片,包括从太空、月球上看地球的照片,地球上一些美丽景色的照片,感知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美丽的景象。让学生建立和舒发对地球的美丽情感。

4.画“太空中的地球”图,写关于地球的解说词。

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四篇: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教案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稿与教案

执教者:青岗片区

蒲长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新知识的学习,本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直观、简单常见,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学习难度应该不很大。第一小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我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就是以水为代表的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第二课时是补充学习温度的相关知识和温度计的使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②、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③、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④、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通过观察图片、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②、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2)、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

1、选择教具依据

科学的使用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准备:

烧杯、细沙、水、盘子、冰块、碘、酒精灯、玻璃板等。

三、教材处理

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①、实验探究法;②、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水的各种物态变化,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新课引入:

请两位同学播报“天气预报”

1、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大部、山东半岛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阵雪,其中,吉林东北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有大雪。

2、江西省气象台天气预报:全省天气:今天晚上到明天全省晴天多云,明天早晨局部有雾。

①、从刚才两位同学播报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发现有哪些自然现象?——雪、雾。②、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其它自然现象吗?„„„„

③、这些奇妙的自然现象都和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有关:水,我们通过第二章的学习知道水和其它所有物质一样有三种形态(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那么刚才的自然现象分别是水的什么形态呢?

在分析“雾”的时候,学生可能认为它是气态,注意强调:“白雾”是小水珠或小水滴(液态),而不是水蒸气(气态),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根本看不见。

④、过度:水的三种形态是不断变化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标题: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设计理念】:有关天气预报的广播电视节目,学生很熟悉,让他们参与扮演天气播报员,极大的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以迅速投入教学中。

(二)、新知教学:

我们先来做一个制造云雾和雨的实验:(要求学生注意按老师的要求观察并记录现象)A、介绍实验前水在什么地方?烧杯是什么样的?盘子底部是什么样的? B、重点观察烧杯壁、烧杯中、盘子底部的现象有什么变化?

C、烧杯壁、烧杯中、盘子底部形成的东西分别和什么自然现象相似?

1、[师演示实验]:书P91 5-2-1在一只大烧杯里铺一层包含水分的湿沙,杯口盖一只盘子,在盘子里放些冰块。给烧杯加热,观察烧杯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设计理念】:本实验是制作云和雨,其实就是水的汽化和液化,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观察实验现象,为得出实验结论提供有效辅助。

2、分析实验现象,烧杯壁——水珠(液态)——露的形成 烧杯中——白气(液态)——雾、云的形成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90图5-1-3和相关的文字——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盘子底部——水滴(液态)——雨的形成

3、理解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水 —— 水蒸气 ——水 液态 气态 液态

引出概念——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1)、水(液态)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气态)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介绍:实验中水变成水蒸气的方式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另一种方式是沸腾。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现象?

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

(2)、水蒸气(气态)变成了水(液态)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 雨 露的形成„„„„„„

[互动实验——体验液化]: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观察现象,玻璃板上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4、水和冰之间的物态变化

引导观察刚才实验中盘子里的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冰块熔化成了水

思考:(1)刚才的实验现象中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冰 —— 水 ——冰

固态 液态 固态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熔化现象?

积雪变成了水„„„„„„

(2)同学们知道刚才实验用的冰,还有我们爱吃的冰糕是怎样形成的吗?(用水通过制冷形成的)。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凝固现象? 铁水做成了配件„„„„„„

5、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思考:我们刚才研究了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各种物态变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它们又是什么物态变化?

(1)、师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固态碘,在烧杯口盖一块玻璃板,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固态的碘变成了紫色的“烟”,玻璃板下部附着了很多碘的固态晶体。(强调:“烟”不是气态物质,而是固态小颗粒或粉末)

(2)、结论: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发生转化。

固态——气态——固态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现象? 樟脑丸变小„„„„„„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现象? 霜、雪的形成„„„„„„

6、小结:六种物态变化 【设计理念】:六种物态变化是本节教学重点,我采取从实验现象到理论导出,然后回到生活,服务于自然现象的解释的程序,便于学法培养。

(三)[学生活动]讨论:地球上的水循环

A、学生阅读教材P92倒数第二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题目:假如我是一滴水,我将怎样在地球上旅行? B、抽选2—3名同学讲述。

本板块实施过程需借助有关地球上水循环图片,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物态变化的的信息,使学生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过程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发展。

学生讨论完成。【设计理念】:本处是教学难点的突破,我设计成一个第一人称的讨论题目,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四)、物理 ——生活 ——大自然,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本板块设计意在展示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创造了自然界的神奇、壮观、瑰丽和生机。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大自然向我们“讲述”的水的物态变化的“故事”。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了很多的自然现象,并知道了它们分别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下面我们来列举大自然中奇妙的自然现象加以解释,由男生和女生相互出题和解释(比如:请问ⅹⅹⅹ,雾是怎样形成的?),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云、雨、雾、露、冰、霜、雪、雾凇、雹

在上面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敬畏地球上的水循环,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杰作”,关爱水的生态系统,形成爱水、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

活动中可以提供如下设想供学生讨论:若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人类的生活将变成怎样?

(五)、当堂检测:

关于“冰糕”的物态变化习题,请简述它们的物态变化:

1、制作冰糕;

2、夏天,我们发现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的包装纸上有很多白色“粉末”;

3、夏天,我们发现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冒“白气”;

4、放冰糕的玻璃杯一会儿开始冒“汗” 【设计理念】:本练习我使用关于冰糕的系统训练,因为它和许多自然现象一样贴近生活,甚至因为接触非常多而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解答起来就更容易。

(六)、总结: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3)、水和水蒸气的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蒸发和沸腾)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水和冰之间的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5)、水蒸气和冰之间的物态变化:——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6)、地球上水的循环

(7)、自然现象形成的相关解释

(七)、课外作业

1、“家庭实验室”指导 :

太阳能净水器的创意很好。被污染的水将因吸收太阳能加快蒸发(汽化),至温度罩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洁净水滴,然后经漏水托盘汇集到收集杯中。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1)周围气温要低于罩内,且空气流通,以加快净化水的速率。

(2)相对漏水托盘,污染水杯口径要小,以减少凝结后的洁净水滴重返染水杯,增加净水产生率。

2、“物理在线”和“走向社会”指导 :

(1)阅读教材上的资料,了解“为什么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肺’”。

(2)关于保护水资源,可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图片或下载网上信息,并按以下主题整理信息。

(八)、板书设计: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实验地球上的水循环1:

烧杯壁: 水珠——露

烧杯中: 白气——雾

盘子底部:水滴——雨

汽化 液化

水 —— 水蒸气 ——水

液态 气态 液态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熔化 凝固 冰 —— 水 ——冰

固态 液态 固态

实验2:

固态碘——气态碘——固态碘

升华 凝华

第五篇:《地球累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地球累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了解和感受人口急剧增长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危害,知道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之一。

2.知道解决人口迫在眉睫,知道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解决人口问题出一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口急剧增长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视频,引出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们体会地球妈妈的美丽和无私,初步感知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

活动二:数据导行,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让孩子们明白人口急剧增长,让地球妈妈负担加重,由此速度增长,设想一下,有140亿人口的地球的样子,明白人口急剧增长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活动三:联系生活,深化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地球人口持续增加,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人口急剧增长给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明白解决人口问题迫在眉睫。

活动四:控制人口,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孩子们用自己擅长的文字或图画,为今年的世界人口日设计一幅宣传标语,呼吁大家有责任和义务为解决人口问题出一份力。

下载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球妈妈教学设计

    7 地球妈妈 教材分析: 半空中、池塘里、地底下和地上的小房子里,有我们和小动物们小小的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大大的家。 《地球妈妈》是一篇活泼生动、韵律优美的......

    话说地球教学设计

    《话说地球》 陈振玉 2017-10-2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第 7 课《话说地球》 。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现代科......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②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③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

    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地球上有什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家园》单元的第二课。主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地球的概貌,学会看地......

    地球清洁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知道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样做地球清洁工的,有对自然、对生物观察探究的兴趣。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与小伙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教学重点......

    上水解释及造句

    【注音】: shang shui【意思】:3<轻><方>食用牲畜的心、肝、肺。上水造句:1、它们的观察重写了火星上水的历史。2、这一发现也可以解释地球上水的奥秘——海洋是如何在地球上形成的......

    地球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地球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古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纯粹的科学小品文,是纯理性的文本。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