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NO:2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材第116页第3题第118-119页第3-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教材第119页的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2)视算
7+5 2+9 5+8
7+4
6+6
NO: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过程: 认识图形
出示第116页第4题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二.认识钟表
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NO:4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创设情景
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书上第121页第11题。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用数学
书上第121页第12题。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知道整时和快到几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 1、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复习难点:
1、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熟练掌握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20以内的数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熟悉0~20各数的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关系。
2、复习数的序数含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20各数的组成。
复习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法。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中的第(1)~(5)题,(1)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空格的数。
(2)完成第(3)题:按照1~19的顺序从入口走到出口。
(3)完成第(1)题,学生完成后,可以增加提问类似的问题。(4)完成第(2)、(4)两题,学生独立填写。
(5)完成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时怎样排列的。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6页第2题 练习二十五第4—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2、进一步巩固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整理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1、出示课本第106页第2题的表格。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
(2)你从表格中发现哪些是10的算式涂上红色,你发现了什么?
2、尝试与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整理20以内的减法算式。巡视指导
二、复习计算
1、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6、9题
3、完成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5、17题。生思考,汇报,相互补充。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复习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材第106页第3题以及练习二十五的第3、12、13、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及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的整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复习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复习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复习。
(1)说说我们这个学期学了哪些图形?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这些图形有那些特点?
(3)小组说一说,你认识的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2、完成第106页第3题
3、完成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14题。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09页的第3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第四课时:用数学
复习内容:用数学 教材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7~12题。复习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复习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要来16人,每人1把椅子,已经有6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4)引导学生先想:每人1把椅子,16人需要16把椅子,再想已经有6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5)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16-6=10(把)
2、出示书上第108页第8题。
教师: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两只小猫吃了9条鱼,还剩下5条,原来有多少条鱼?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先画图再列式计算:9+5=14
说说9、5、14三个数在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
3、书上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0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4、出示课本第109页的练习二十五第11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题有几种可能,相应的算式该怎样列?
生汇报,填写课本内容。
三、练习总结
说说解决问题的注意点。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台北路学校
熊英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做铺垫
1、复习口算:
a、一共28题,全班每个同学完成一题。
b、仔细观察这些口算题,你知道都有哪几种类型的口算吗?
(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共5种类型。)
C、学习这些计算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复习入正题
解决问题也要用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来解答,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信心吗?
1、想一想:解决问题分哪几步 ?
(1)、知道了什么(包括知道已知条件和和要解决的问题)(2)、怎样解答。(3)、解答正确吗
第一关:
出示练习P108:第8题。要求:自己先独立完成。再同位交流想法,老师巡视,最后请同学发言,按照三个步骤讲清楚,多请几个同学讲解。这是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加法就是把吃了的部分和还剩的部分合起来才是原来有的鱼。所以求“ 原来有多少条?”要用加法。
想一想:用加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求总共是多少?„„)
第二关:
出示108页第7题。先指导学生讲讲画面之中的意思,然后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将条件进行转化,最终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一共需要16把椅子,已经有了6把,还需要多少把椅子?(或者还差几把椅子?)
这题比上题稍稍有难度,它有一个转化:16人,每人一把椅子,一共需要16把椅子,学生要把这个地方转化过来。现在图上只有6把椅子,问题:还需要几把椅子?要让学生理解:从一共的16把椅子里去掉6把,就是还需要的椅子数。去掉,要用减法。所以这是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减法的意思就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问用减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求还剩多少?还需要几个?还差几个?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
第三关:
109页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我从下面的小印章中买了2盒“是什么意思?
“可能买了多少个印章?”是什么意思。再猜猜她可能买了哪两盒,这两盒各有多少个印章?
这一题解答方法会有不同,学生本能不会想太多。老师要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分析理解题意,再写出可能的各种答案。先看清楚题目,按照那三个步骤讲出来,三盒不同个数的印章,(一盒6个,一盒5个,一盒4个)只买了2盒,是什么意思?(不是3盒都买,只买其中2盒)。问题可能买了多少个印章?可能是什么意思?(为了帮助理解题意,老师要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操作来理解可能的意思)可能就是不止一种买法,有不同的情况,可以是1号和2号两盒,让学生书上编好号码。可以是2号和3号,还可能是1号和3号。怎样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呢?连线法。你学会了吗?
这道题把三种可能的情况都讲出来,同学们今天是第一次遇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关键是她只买2盒,不是3盒都买,而且她没有规定只买哪两盒 这就出现不同的选择,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聪明灵活哦。
综合把比拼: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不同信息。这是增加的一个题。
小结: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列出的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问:“7+6”与“5+2+6”有什么不同?
问: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呢?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表现得怎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后作业
110页第思考。有假设法(画图)和比较法。
第四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学具,钟表。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总复习第1题。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1.抢答。
13-6=
14-9=
15-7= 6+6=
9+9=
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大小。
1.出示:15()17 师:谁大?填什么号? 出示:16 – 8()8。师:你是怎么想的?像这样的题应该怎样比较?那么13 – 9()6,该如何比较呢?
2.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
二、游星空(总复习第7题。)投影示:游星空的画面。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谁能提一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 同桌两人一个提出问题,另一个解答,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而且好。
三、应用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共有几只小蝌蚪? |谁知道青蛙小时候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想知道吗?(投影出示总复习第8题的画面。)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只小蝌蚪?谁能用算式表示?谁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少了几只小鸟?(投影出示总复习第9题的画面。)第一幅画面上有几只小鸟?第二幅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少了几只小鸟?怎样列算式?
四、口算。
1.投影出示:16 – 8 = 12 – 5 =
+ 6= 师:谁能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三个数的怎么样算?10 – 6 + 9 = 2.完成总复习的第10题。同学们一定注意要细心,不要漏题。
五、看图解答。教师:谁能说一说大括号的意思? 分别出示第11题的两幅画面,先让学生说一说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教师: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填哪个数?第三朵花?第四朵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填在书上。
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
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四、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五、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三个密码。
六、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算式并解答。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总复习(4)复习目标: 1.2.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复习重点: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复习难点: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复习过程:
一、提出问,解决问题 师:有一天是,小猴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和好朋友小兔、小熊一起飞上了天空,他们坐在月亮上,数星星。大家看了小猴和他的好朋友分别数了几颗星星。
生:小熊数了9颗,小猴数了8颗,小兔子数了11颗。
师:根据他们数的星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的问题想好后,可以任意请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看图列式 1.课本102页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思,找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全班交流反馈,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课本102页第9题。(1)引导学生分别数出两副图的意思,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题方法的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独立思考
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与讲座,说说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
四、数学故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编一个简短的数学故事 2.学生独立 列出列式,并解答
3.集体交流、反馈中,说说是怎样列式的,算式里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五、总结
1.质疑:以上问题,还有哪些疑惑?
2.总结: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要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教学后记: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总复习
(五)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我们忆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多能多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三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上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该填哪个数?第三朵花呢?第四朵花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真在书上四、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五、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 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六、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三个的密码。
七、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综合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说明。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角的度量是基础,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就要有角的度量知识;而平行的概念又是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这些几何概念紧密相扣,很难脱离其他概念来单独认识某个概念。因此,教材上把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例如,可以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样本中不同类数据的差异,也可以看出不同组样本的数据差异,还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5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综合复习。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然后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接着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最后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在此之前,先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完成总复习第3、4题。
2.复习“乘法和除法”时,先复习乘、除法口算,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例如,学生在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并不很清楚,学完了商不变原理以后,就理解得更透彻了。结合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完成总复习第5、8题。接下来复习笔算乘、除法,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在做第7题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最后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乘、除法估算的内容,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二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使三种计算方法互为促进。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4.复习“统计”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结合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信息,如本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原因、对策,把统计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的功能。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4题是关于乘、除法验算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对乘、除法互逆关系有更深的理解。学生的验算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用交换因数的方法来验算乘法,也可用积除以其中一个因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的验算既可以用被除数除以商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商乘除数的方法验算。
第5题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关系的题目。从表面上看是乘法运算,实际上是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加以解决。
第6题,学生的估算策略可以多样化,教学时应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如294×3可以估算成300×3,也可以估算成290×3。
第9、10、11题是实际操作的题目,让学生在画角、画平行四边形、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本的作图方法,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在解题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如第11题,只要保证两条折痕与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距离相等,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第120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河内塔问题渗透的是一种化归的思想。最简单的河内塔问题是把两颗珠子按照教材上的规则进行转移,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1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2号杆。
第二步:把1号杆上的大珠子移到3号杆。
第三步:把2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3号杆。
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1号杆当作“起始站“,把2号杆当作“中间站”,把3号杆当作“目标站”的话,就是先把小珠子从“起始站”移到“中间站”,把大珠子从“起始站”移到“目标站”,再把小珠子从“中间站”移到“目标站”。
当珠子的数量变成3个时,可以把上面的2颗珠子看成“连体珠”,所以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它“整体”移到2号杆上,但因为每次只能移一个珠子,所以要先把3号杆作为“中间站”……整个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最上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二步:把中间的珠子移到2号杆。
第三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3号杆移到2号杆。(此时上面两颗珠子相当于“整体”移到2号杆。)
第四步:把最下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五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1号杆。
第六步:把中间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3号杆。
第七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1号杆移到3号杆。
随着珠子的数量增加,这个过程会变得比较复杂,但从原理上讲,都可以转化成两颗珠子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最大那颗珠子以上的其他珠子看成“一颗”“连体小珠子”,这颗“连体小珠子”又可以看成是由一个大珠子和新的“连体小珠子”组成的……这样一直下去,最后就可以化归为两颗珠子的移动。在这个过程中,1、2、3号杆作为“起始站”“中间站”“目标站”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