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认识常见岩石》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的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知识技能: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水和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的收集、观察的研究,认识岩石的特征。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问答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岩石。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用岩石标本
2、工具:放大镜、小刀、滴管、稀盐酸、橡胶板、水、烧杯
3、课件
六、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是哪里?(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都被那些物体所覆盖?学生讨论并回答。(师适时告诉大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覆盖,有的地方被岩石的所覆盖)
2、师出示形状各异的岩石图片
3、学生欣赏后提问:这些岩石有趣吗?你们想不想走进这么有趣的岩石世界?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岩石 ㈡、识别岩石
1、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已有认识
老师发现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岩石,大家都是从哪里采集来的呢?(生回答后师进一步介绍。)
2、学生观看有关岩石的视频后提问:看完这一视频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介绍岩石时天然形成的,有的裸露在空气中,有的被泥沙、水、土壤所覆盖)
3、同学们对岩石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识别讲桌上的这些物体(花岗岩、砂岩、砾岩、砖头、水泥块)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为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师小结:岩石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加工后的混合物;也不是地质变化后的矿产。㈢、观察岩石认识主要特征
1、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先对岩石的特征进行研究。
3、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岩石进行研究呢?
(学生会提出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用刀刻,把岩石放入水中等方法)
4、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并作补充
师:你们的小脑袋课真聪明,相处了这么多方法,由于在室内上课有的方法不能实现,同学们课下可以一一实验,这里老师要强调滴盐酸的方法,由于盐酸有强腐蚀性安全起见我们就不做邸盐酸的实验了。研究岩石的特征一般会从颜色、形状、光滑度、硬度、结构等方面入手。
5、学生读探究提示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记录时要求学生可用多种方式对岩石的特征进行记录,如用文字、画图等方式,因为在描述岩石的某种特性如结构时,有时大家很难找到比较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用画图的方式就简单多了。)㈣、交流探究岩石的发现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并进行汇报,学生通过研究获得的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其间可能会发生争论,这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讲,可让产生争论的小组把实物相对照再进行观察,用事实来说明一切。㈤、延伸岩石的应用
师:岩石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边交流边展示岩石用途的课件,加强认识,形成共识,结束新课。
(六)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填空、选择、连线等练习题
(七)总结及作业
1、这节课我们认识、研究了常见的岩石,你哪些收获?
2、课后同学们用今天的方法探究我们身边的岩石是否也存在这些特征。
七、板书设计
认识常见的岩石
岩石:天然形成的 认识岩石的特征一般从:颜色、人为加工的混合物(X)形状,光滑度、硬度、结构
地质变化的产物(X)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有关于岩石的特征,学生说出很多研究岩石特征的方法,但有的不能实现。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使学生能从多个方面了解岩石的特征,能加深学生的对岩石的认识。
第二篇:《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岩石,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建立岩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标准》中学生意识到岩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等目标。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将分享他们对岩石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将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学准备和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是淡化科学知识目标,而着重让学生参与观察岩石和给岩石分类等活动;二是不拘泥教材,学生具体认识哪几种岩石、用哪些方法认识,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实教材;三是教学遵循开放性原则,整个过程不应局限在一节课进行,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岩石收藏活动、查询资料等活动,课后可组织学生展开岩石标本制作活动和岩石手抄报等活动,使科学学习得到更有意义的延伸;四是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主要有常见的岩石标本(假如学校没有,可以课外组织学生采集当地的常见岩石,并指导他们把采集来的岩石洗净、敲开,露出新断面,做成岩石标本)、放大镜、锤子、水、稀盐酸等材料及有关多媒体课件。这些材料将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以期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
●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按不同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岩石的分布,建立岩石的概念;
●能认识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常见的岩石;
●知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生成过程;
●知道化石和煤层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从了解岩石的生成,意识到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多媒体激趣,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
1、播放课件,欣赏大自然中由岩石组成的美景。
2、谈话: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3、学生发言。
4、谈话: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那么,你对岩石了解多少呢?把你对岩石的了解写在活动记录上。
5、学生填写活动记录。
6、组织交流学生关于岩石的已有知识。
【评析】自然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此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媒体, 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大自然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的感情。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辨别岩石,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
1、谈话:大家对岩石了解这么多,那么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你能分得清吗?
2、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
3、学生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找出哪些是岩石并简单说出理由。
【评析】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使丰富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让他们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增长了见识,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特征,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课外采集收藏的兴趣,可谓一石三鸟。
三、观察岩石,能说出常见岩石的名称和特征
1、谈话:现在同学们可以借助工具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标本,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说明】在此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提供的一些观察工具,并着重讲解稀盐酸的使用方法,科学课上强调大胆探索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2、学生有序地领取所需材料并对岩石进行仔细观察,填写活动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四、给岩石分类,初步认识岩石的生成方式
1、谈话:现在你能把岩石分一下类吗?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2、给岩石分类,把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记录下来。
3、交流岩石的分类方法。
4、谈话:你们想知道地质学家是按什么来给岩石分类的吗?
5、观看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煤层的形成)
6、谈话:现在你能像地质学家那样把你桌上的岩石标本分类吗?
7、学生尝试再次分类。
【评析】让学生先自己给岩石分类,再与同学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了解地质学家给岩石分类的方法和理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发现的价值,知道他们离科学家并不遥远,他们就是小科学家。
五、课外延伸
1、识别自己采集的岩石,制成岩石标本。
2、编写一份岩石广泛用途的手抄报。
教学片断赏析
交流对岩石已有认识的教学片断
师:现在交流一下,你对岩石已经了解了什么?
生:岩石都很漂亮,有的岩石上还有各种美丽的花纹,里面还有十二生肖呢!
生:岩石有各种颜色,还有的岩石是透明的。
生:有的石头拿在手里不透明,放进水里才透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有的石头很值钱,像我爸爸上次买了一块鸡血石花了八百多元呢!
生:像钻石、水晶也是岩石,它们的价格就更贵了。
生:石头可以用来造房子、铺路,还可以用来雕塑、刻图章。
生:古代人们用石头做成兵器,还用两块石头一擦,就会有火。
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用石头还可以烧饭。
生:我还知道石头有大理石、雨花石、花岗岩、音乐石…….师:音乐石?老师都不知道,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这种石头在非洲,敲击它会发出很多种声音,所以叫音乐石。
生:我知道在美国有一种会走动的石头,科学家发现它下面有走动的痕迹,据考证,是自然形成的。
生:我还知道在我国河南有一种麦饭石。有人做过实验,把放在水里能使小鱼的生命延长。
师:你知道的真多,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在《我们爱科学》上看到的。
师: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好学生!
生:我还知道,一些动物死后经过很长的时间,会变成化石。
师:你看到过化石吗?
生:我没有亲眼看到过,但我看到过图片,知道有恐龙化石、猿人化石、蜻蜓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科学家通过化石能知道很多地球上以前的事情。
师:看来你对化石颇有研究,我真希望你也能成为科学家,通过化石来破解地球留给我们的一些难题!
生:我还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石头,里面有地球上没有的元素,因此称它为“天外来客”。
生:你讲的是不是叫陨石?
生:对。
生:我知道,石头在大自然中,经过不断地热胀冷缩,会裂开,最后变成沙子。
师:真了不起,你怎么会知道这种变化的?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
生:我知道科学家一般用刀刻、用指甲划等方法了解岩石的硬度;用盐酸滴在岩石上的方法了解岩石的耐腐蚀性。
师:在以后我们对岩石的研究中,也争取向科学家学习,好吗?
……
【片断评析】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经验来到课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与同伴兴奋地交流中不断地获取大量信息,教师在此时应该创造和谐的氛围,不断地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从而及时捕捉课堂生成信息调整教学,使教学少一点呆板,多几分灵气。
教学手记
科学教学应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这开放性在这节课上首先体现时间的开放性,科学课堂不应以一堂课的铃声为起点和终点。鉴于以往课前组织每位学生采集岩石活动的效果较差,这次改为岩石的收藏活动则要容易实施得多。学生大多都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岩石,当然还有些非岩石,这使得课上别开生面“岩石收藏展览会”以及“岩石鉴定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其次还体现在科学学习的空间的开放上,在科学学习中教师不应把学生束缚在课堂内,“我们不能把所有孩子带到整个世界中去,但我们可以把整个世界搬进教室。”我们让学生用语言把以往对岩石的认识带进课堂,让学生把各种场合搜集的石头带进课堂,用多媒体把大千世界的美石、奇石及岩石的形成带进课堂……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从而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第三篇:认识常见岩石(教学反思)
《认识常见岩石》教学反思
许多同学在课外都喜欢玩石头,但对于岩石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没有系统全面的去观察一块岩石,没有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岩石中隐藏的奥秘,因此,探究岩石的奥秘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探究天性。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放了一首关于岩石的优美动听的歌曲,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问学生你喜欢岩石吗?从而增添了课堂的神秘色彩。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都在哪见到过岩石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在给岩石分类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记清分类的依据,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观察岩石时,通过
老师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按顺序观察从而发现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二是观察岩石,通过记录,把发现多理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是汇报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描述的现象,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
五、合理地拓展探究空间
学生对岩石的外在特征进行深入观察后分类,没有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就行,这样学生的主题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探究,思维才是自由的。
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当我提问岩石的用途时,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给他们的机会太少了,因为我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
第四篇:《认识常见岩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科学《认识常见岩石》。
一、说教材
(一)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与《岩石和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通过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为后面学习岩石的特征,岩石的种类建立联系,作好铺垫;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各种岩石,多角度了解岩石的特征,并对岩石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岩石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用岩石村本
2、工具:放大镜、小刀、锤子、滴管、稀盐酸
3、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采用看图——赏石头——设质疑——引导提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岩石分布——接触自己搜集的实物赏识自然美→产生质疑
第二部分:采用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组织分工——分组操作——观察讨论——组织交流——比较分类
第三部分:采用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关于岩石的话题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后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欣赏完图片,同学们会产生疑问:这些美丽石头哪来的?
出示另一幅图告诉大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石头都是岩石。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岩石
2、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已有认识
学生欣赏自己搜集到的石头
提问:(1)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节、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案。
(2)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板书
二、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
1、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先对岩石的特征进行研究。
2、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岩石进行研究呢?
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水、土壤的研究方法,让他们自己说出观察岩石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深化三年级下册所提出的用多种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的手段。学生会提出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用刀刻,把岩石放入水中等方法,这些方法我们以前都已接触过,不必作详细指导,只要提醒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第五篇:五年级科学下认识常见岩石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第四单元《认识常见岩石》教学设计
大连长海大长山小学
杨
峰
知识与目标:
1、观察常见岩石,发现并知道岩石的特征
2、用一定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观察岩石活动,认识并发现常见岩石的特征。
2、活动探究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等方面的特征。
3、利用资料交流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将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岩石的特征,分享合作的快乐。
2、能列举岩石的功能与作用,体会到科学研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重点:
认识岩石的特征。难点:
鉴别身边的岩石。教学准备:
常见岩石标本、稀盐酸、滴管、锤子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样物品,请大家看看它是什么?(老师出示岩石)
2、对于岩石你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的吗?
3、学生提出问题
4、老师小结:同学们能对岩石产生这么多的问题,可见同学们对岩石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接下来我们就选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
二、观察岩石、认识岩石主要特征
1、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岩石标本,首先请各小组的同学商量:用什么样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研究?
2、小组讨论商定研究方法及选择工具
3、学生活动
4、老师指导:(让学生从岩石的颜色、结构、软硬、遇盐酸后的反应等方面去研究)
5、小组汇报: 我们可以用感官去观察如:用眼看、耳听、手摸。我们还可以借助锤子敲打等。
6、小结:对研究岩石这个问题同学们能积极进行思考,纷纷献计献策采用多种办法,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种方法:用滴管滴一点盐酸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但是请同学们注意盐酸是有很强的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千万不可用手直接去碰它,更不要滴在衣服上,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7、小组活动:观察、实验、记录、交流
8、老师巡视指导
9、小组汇报。岩石的颜色各不相同,花岗岩是白色与灰色混杂在一起的,云母是白色的。石灰岩是青色的。大理石很硬,云母、页岩比较软。砾岩的颗粒比较大,花岗岩的颗粒较小。石灰岩滴上盐酸会起气泡,花岗岩、大理石等一些岩石滴上盐酸却不会起气泡。
10、你的发现是什么?(岩石的颜色各不相同,它们的结构也不相同,它们硬度不同,将盐酸滴在岩石上面的有岩石冒气泡有的不冒气泡。)
三、了解自然界中的岩石形成。
1、在大自然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岩石
2、学生回答:山上有岩石,海边有岩石。
3、课件出示,了解自然界中的岩石。
4、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岩石?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
5、学生思考并回答。(煤是矿物、水泥是人工混合物,红砖是人加工而成的。玻璃是人加工制作而成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岩石)
6、小结:岩石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是经过人为加工而成的混合物。
第二课时
一、给岩石分类
1、经过我们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岩石有了较全面的理解,你能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吗?
2、小组活动。(按各自的标准给岩石分类)
3、活动记录。
4、学生汇报。岩石有颜色比较深的,分一类,也有颜色浅的分一类。我质地很硬的分成一类,质地比较软的分一类。遇酸起气泡的分一类,遇酸没有起气泡的分成一类等。
5、师: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这正是科学家研究岩石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按怎样的标准给岩石分类的。
6、视频播放岩石的形成课件。
7、请你按科学家的分类标准重新给岩石标本分类。
8、学生活动
9、学生汇报10、11、你对岩石的分类还有哪些疑问需要解决的吗?
老师释疑。(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这是要经过地质的变化和久远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二、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1、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进上步认识了岩石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将亲自体验一下变质岩的形成吧。
2、学生了解活动方法。(见教材42页下)
3、学生活动
4、说说你在活动中的感受。
三、了解岩石在生活中的用途。
1、岩石是我们地球上丰富的矿物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岩石有着广泛的用途,你了解岩石的哪些用途呢?
2、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做建筑材料、做家俱等)
3、课件播放完善学生的了解。
四、巩固练习。
1、岩石是()形成的,是组成地壳的外壳。
2、地质学家是按岩石的()给岩石分类的。
3、按照岩石的形成方式可以将岩石分为:()、()、()三类
五、总结:
经过对岩石研究与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常见岩石
特征:颜色
软硬
结构 分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