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时间:2019-05-12 20:2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提问: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假设有一简陋室,那里青山绿水,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指读了解)

设计二: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二、作家及写作背景简介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柳”、“刘百”、“刘兵客”,作品《竹枝词》、《秋词》等(学生根据预习介绍)。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创作了《陋室铭》。

2、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座右铭”、“墓志铭”)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感知,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时理解文意的基础。)学生自由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准、读顺。

(1)陋室

(2)德馨

(3)苔痕

(4)鸿儒

(5)调素琴

(6)案牍

听教师范读,对照字音、停顿,纠错。认真听并揣摩体会字音、停顿。抽生单独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后进行评价。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默读,同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提醒学生注意勾画重点字词,写好笔记)如果有疑难处可前后桌小声讨论,仍不能解决做记号等会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该环节为按照预先设计实施,主要由学生逐句翻译。)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解疑。

(3)翻译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提问学生单独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识记。老师点拨、指导。

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案牍:官府的公文。鸿儒:博学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强调“形”是使动用法,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里的人)的品德高 2 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有何之陋?)

3、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感受音韵美。这是一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4、赏析课文、研读课文 提问:

(1)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对偶、起兴。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5)作者列举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作者意在用古代的贤士来自比,说明自己也具有他们的志趣和品德。这种写法叫类比)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描绘了陋室周围的环境,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概括这里环境的特点?(提示:环境幽雅)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说明陋室主人的交往——高雅)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调素琴、阅金经。看出主人兴趣优雅)

(9)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提示:安居陋室,只与鸿儒交往,悠闲自得,胸怀着诸葛亮、杨雄那样的抱负。)

3(10)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1)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结构上,与开头呼应。内容上,总结全文。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哲理。)

教学活动4

四、悟读课文

1、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分析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3、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人具有这种品质?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所准备。例如:孟子的“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的“贫贱至极,笔耕不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还有抛弃都市生活自愿选择到汶川支教的年轻教师)

教学活动5

五、写作手法分析: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思想)

六、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2、文言字词积累 附:板书设计

陋 室铭 刘禹锡

山 水 陋室

环境之幽雅

名 灵 德馨

交往之儒雅

陋室不陋

托物言志

情趣之高雅

类比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新版)苏教版1

二十二 都市精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重点)2.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精灵”原是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这里却成了作家笔下可爱的小动物。有“咕哇—咕哇”乱叫的乌鸦;有“叽喳—叽喳”鸣叫的喜鹊;有憨态可掬的小松鼠;有漂亮的红嘴鸥;更有雪白的鸽子……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然而,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在那片片水泥、钢筋林立的楼群的上空,越来越少见到它们的身影了。这真的值得我们反省了!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更应当与我们的朋友和谐相处,我们在发展我们自己的同时,也应当给它们一片生存的天空!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舒乙,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舒庆春即老舍先生的儿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代表作品有《老舍的爱好和关坎》《我爱北京》、长篇传记文学《老舍》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栖(qī)息

黄鹂(lí)

老鸹(guā)...荒诞(dàn)硕(shuò)大 肆(sì)无忌惮(dàn)....3.理解词义。

精灵:神仙;精怪。文中指可爱的动物。

居高临下:处在高外,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地位。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孤城寡人:这里指一座城市只有人没有动物。司空见惯:看惯了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

第一部分(第1-5段):写现代文学馆仍有各种鸟类及小松鼠栖息,慨叹北京城已少见鸟兽踪迹。

第二部分(第6-12段):写每座城市都应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兽、鱼共存。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动物本来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明确: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

(2)课文中“精灵”指什么?文章写了现代文学馆内哪些精灵?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点?

明确:“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写光顾文学馆的“精灵”有成帮成伙的灰喜鹊,一只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一种体形特别小巧的鸟,还有一对硕大的乌鸦。作者对这些动物都非常喜爱,对它们的存在感到欣喜和自豪。但仔细推敲,感情又同中有异。对嬉戏的喜鹊,作者对参观者宣称“这是我们的一景”,颇多自豪。对小松鼠,则视为”一宝”,欣喜之余,却也表明北京全城鸟兽生存嬉戏之景已成过去;听小鸟鸣叫,视为“难逢的幸事”;对一对乌鸦,则用“呆呆”、“孤独”、“寂寞”等词语,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明确显示对现代都市的针砭之意。

(二)深层探究

(1)都市精灵们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它们总体上的处境是怎样的? 明确: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精灵们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2)如何理解“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明确: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城市中的居民应该善待精灵、保护精灵,应该和精灵们和睦相处,和谐共存。

(三)写法探究

作者写了北京城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 明确:作者以羡慕、佩服、向往的感情,写了昆明、上海、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景,这和北京鸟兽稀少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褒贬分明,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了铺垫。

四、课外拓展

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鸟真正快乐起来?

示例: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捞;禁止滥砍滥伐,设立保护区;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加强宣传教育等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在叙述议论中表达观点和流露感情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重点)2.学习在叙述议论中表达观点和流露感情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对《都市精灵》作了整体感知,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每一个段落对本文作微观研究。

二、自主预习

(1)作者在写到一些动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时,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请找出文中 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或通过自我描写流露感情的句子。

明确:

喜爱——悲伤——难过——惋惜——羡慕——佩服

①“我常常带领……这是我们的一景!”——流露出自豪、喜爱之情。

②“我常常感叹生物界生命力之顽强,于是我又常常说:‘现代文学馆……小松鼠。’”——流露出欣喜之情,同时抒发了为北京环境恶劣而悲伤的心情。

③“一听见它歌唱,……难逢的幸事。”——流露出惊喜之情,同时又有一丝悲伤。④“我常为……感到难过。”——抒发了发自内心的难过之感。⑤“如今……实在是非常的可惜。”——抒发了深深的惋惜之情。⑥“我很羡慕春城昆明。”——抒发了强烈的羡慕之情。⑦“我佩服上海人。”——抒发了强烈的佩服之情。(2)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为自己的庭院有动物而欣喜;为发现北京其它地方没动物而悲伤;为北京失去自己钟爱的动物而难过、惋惜;对其他城市拥有自己的动物而羡慕、佩服。

三、合作探究

(1)全文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鸟”“鱼”“兽”? 明确:

提出了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可以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要让城市拥有更多可爱的动物,就不能滥砍滥伐树木,破坏动物们的生存环境。一些对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的工厂必须进行整改,使城市空气中的灰尘指标恢复正常,创造最佳的人居和兽居环境。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让动物们误食。人类要与动物友好相处,和谐共存。在动物集中的地方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繁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违法者教育与惩戒并用等等。

(2)说明下列词语概括的具体内容,想一想文章表达了什么见解。①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宝” ②北京“一景”

③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④昆明人的“一大骄傲” ⑤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 ⑥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 ⑦一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 明确:

①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指的是行宫里群鸟栖息和嬉戏的景象,“一宝”指的是行宫里奇迹般地存在的一只小松鼠。“一景”“一宝”表达了作者对人与鸟兽共处现象的礼赞之情,这种情况在他处已不可见,显得十分可贵。

②北京“一景”指的是几十年前北京城有成群老鸹飞行栖息,颇为壮观的一种景象。作者回忆这种景象,抒发了对今日北京连乌鸦都已久违,“老鸹不老呱”的某种伤感之情。

③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指的是每座城市应有深为广大市民所钟爱的小动物。以这种小动物而不以其他与城市历史有关的重要物件作为“标志和象征”,意味深长,因为它“标志和象征”的是城市环境的优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等。

④昆明人的“一大骄傲”,指的是“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景象。作者对此无比“羡慕”,表明作者向往、追求这种境界。

⑤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指的是看海兽“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看海鸟群集低空滑翔,百发百中入水叼鱼的景象。作者对此浓墨重彩地加以描写,可见心向往之。

⑥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⑦一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指的是“与狼共舞”。说它“漂亮”,是因为它浪漫而富于想像力;说它“荒诞”,是因为它不可思议且具有危险性。作者肯定“与狼共舞”,实质上是肯定与鱼、鸟、兽共存,以一个奇崛的词语表达一个深刻的意思。

(3)品味语言

①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

连续使用“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这样三个句式一致的短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使用三个句式一致的短语,能充分表现鸟和人的和谐相处。②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居高临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居高临下”本来的意思是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用在文中是表现鸟在城市中已经没有安身的地方。

(4)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从中找出几幅,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

明确:反差强烈的有:①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②不同城市的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四、板书设计

都市精灵

鸟鱼兽 人类 动物 和谐发展

五、课外拓展

举办“动物先进事迹报告会”。设想你就是文中写到的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请你以这种小动物的口吻说一说你为城市生活作出了哪些贡献,又是怎样与人类和谐共处的。

示例:白鸽介绍道:“我是上海城市广场上的一只白鸽子,长得白白胖胖的,漫步在绿草地上。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走近我和我的同伴们身边,亲切地向我们微笑、召唤。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我们喂食,真是美死我们啦!”

六、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从文本提供的详实丰富的材料中,去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体味文章语言平常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借助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保护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注重文本阅读与体验,拓展延伸自然有效,既有利于听写读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拓展能回归文本。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家庭和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亲朋之间,同行之间,同学之间互赠东西,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具有特别的意义,但如果就此演化成一段终生痛苦的经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一条很难填平的鸿沟,岂不悲哉?儿童文学小说《羚羊木雕》所展示的正是这一生活的侧面。捧读全文,作者的情感观非常鲜明:虽然孩子们的年幼,但不能伤害他们的心灵;作品的价值观含蓄地告诉我们:尊重,是处理好人称关系的法宝。

小说语言朴实、符合人物身份;情节集中,波澜起伏;插叙巧妙,结构紧凑;视角新颖,读来真切;感人渲染与烘托手法的运用,有力地突现了故事的矛盾及人物的心理。小说的这些写作上的亮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因此,在教学中单纯地把《羚羊木雕》作为记叙文来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按小说的特点来进行阅读指导。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分5个板块。教学课时: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 教 时

一、悟读一篇文章

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 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课题)。

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①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再展开查字词典

比赛。如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

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文章讲述了 的故事。”的句式说话,提示学生从多角度或由抽象到具体表述,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学生表达的内容,如: a、文章讲述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故事。b、文章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c、文章讲述了为一件工艺品而闹得一家人很不愉快的故事。d、文章讲述了由一件羚羊木雕送了人而被迫要回的故事。

e、文章讲述了“我”把父母送给自己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要我去把它要回来的故事。

„„„„„„

3、深入情节,总理思路。①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

开始和结束的句子。②提问:回忆部分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看属哪种顺序?(点拨: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况)插叙这一内容有何作用?(交待故事的来胧去脉或“我”送东西给万芳的原因等)。③教师在上述提问的基础上相机简介小说的有关知识(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提问: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前后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1—16段故事的开端,写妈爸追查木雕的下落,17—25段故事的发展,插叙“我”同万芳的友谊,26—28段故事的高潮,写“我”被迫要回木雕)。

二、说读一些对话

1、提问:小说人物鲜明生动,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6人)学生寻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2、提问: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学生感知人物,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 的人”的句式说话,提示学生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短句多角度表达,掌声鼓励,教师据此顺势点拨,屏幕展开或板书。

如:a、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或重财轻义)

b、爸爸是一个冷酷的人。(或严肃、冷漠、重财轻义)c、万芳妈是一个比较泼辣的人。(或性格粗暴)

d、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e、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或仗义、纯真)

f、“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重友情、纯洁)

三、品读一批词句

1、提问: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用圈点标示,找一找,联系语境说一说。让学生用“表现了。”的句式说话,学生各自拟写答案,举手发言,掌声鼓励,教师乘机提示,屏幕展示或板书,如: 怦怦:表现了我心情紧张。

紧紧:表现了妈妈一定要把事情弄清的神态。静静:表现了爸爸的严肃与冷漠。愉愉:表现了“我”的害怕与无奈。嘿嘿:表现了万芳的爽直。慢慢:表现了我心情沉重。

呆呆:表现了“我”心情难受,说不出话。

2、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探究”第三题(题目见教科书66面),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乘势点拨,屏幕展示或板书。如:

a、“抗拒”比“拒绝”的语气更强调,表明爸爸的态度很坚决。

b、“逼”字形象地表明了“我”极不愿意向万芳讨回“木雕”的心理活动。c、“努力”一词表明“无”失望之深和痛苦之深。d、这里用“冷冷的”月光衬托“我”痛苦的心情。

二 教 时

四、演读一遍课文

1、角色分配:“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各一人,叙述部 分由一人朗读。(学生自荐,如学生多,可由师生推荐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2、朗读要求:①用普通话;②语气要适合人物特点;③声音响亮;④吐字清楚; ⑤不错读;⑥不漏读;⑦停顿适当。

3、登台演读,掌声鼓励。

4、演读完毕,师生点评。

五、探读一组问题

1、展示问题,学生默读。问①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不也算是一种解决

矛盾的好办法吗?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问②文章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应该怪谁?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问③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处理的?问④你想对文中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

2、分组讨论,代表发言。针对问①让学生用“因为我认为。”的句式。针对问②用“应该怪 因为。”的句式表达;针对问③用“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是这么处的。”的句式,针对问④用“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的句式为开头说几句话。(掌声鼓励)

3、学生互评,教师颁奖(奖品为贺卡等)。

4、要点归结,回扣全文(a、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充满友爱的,少年的心灵 世界,让他们崇尚友谊,珍惜友情。b、以爸爸为代表的成人世界里,家长们疼爱子女,却不懂得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较严重的重财轻义的思想行为,以致在成人和孩子间挖下了一条深深的“代沟”。c、我们听到了孩子们在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发出强列的呼声:给孩子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填平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全课板书呈现】

悟读一篇文章——概括内容 说读一些对话——感知人物 品读一批词句——赏析妙要 演读一遍课文——体验情景 探读一组问题——凸现互动

教学后记

《羚羊木雕》是一篇老课文,人教版曾两次改版,都没有删除,这次鄂教版教材又将该文选入,可见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再从鄂教版《教参》中的“教学建议”看,要求两教时授完,说明教学的层次已经提升。那么如何让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力求体现探究、自主、合作的课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点考虑的:

1、抓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训练,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抓学生的读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3、抓学生的思维发散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自主、合作的能力。

4、抓文体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上不足,肯请同仁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羚羊木雕》教案 北城英才学校 李翠霞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体会文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和子女观,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体会文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和子女观,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和子女观,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白郁金香是一朵代表友谊的花。友谊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由友谊引发的故事----《羚羊木雕》

二、检查预习。

抹 攥 犄角 怦怦 树杈 寒战 逮捕 逮着玩(边读边写)

三、学习新课。

1、速读概括

速读课文,文章围绕羚羊木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个词语简要概括。(送木雕、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

2、资料助读----了解“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先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分配好角色。(旁白、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

4、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

5、评价朗读,注意把握好人物的语气。

6、合作探究。

(1)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我要回了羚羊木雕。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那么,这件事究竟怪谁呢?(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2)你觉得怎样处理会更好?

(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或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小结|:初一的我们不仅要有主见,而且要学会思考,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为别人着想,不要自作主张,一句话,遇事多商量就可避免许多矛盾。

四、小结。

同学们,友情与亲情同样重要。只有我们善于沟通,善于处理,才会让他们没有冲突。

七 羚羊木雕 张之路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3 学会记叙文的思路,理解插叙守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难点: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式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

同学们进入中学已半个学期了,如春天的小树在慢慢长大,是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2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一个问题:文中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有几个人物? 明确:《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1)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情节:起因:送木雕(插叙回忆)——经过:要收木雕(妈妈追查、逼迫,爸爸讲理由)——结果:收回木雕

扮演人物角色,分角色表演课文朗诵,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爸爸:婉转、持重沉稳。妈妈:态度生硬固执。

(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我”:重情、软弱。万芳:仗义、明理。

(2)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 文章结构顺序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2、课堂活动: 讨论:

(1)这件事究竟应该怪谁呢?

(2)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假如你是这几个人中的一位,那么,你将如何来处理这件事情? 鼓励学生有更多创新的想法。)

3、联系生活 :

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1)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四)、作业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羚羊木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

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课堂拓展

问题: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明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例如,“爸爸”松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想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法方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1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本文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优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主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悦。另一方面,本文结构缜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

1、读题目,明确断句

《答/谢中书/书》 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2、关于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3、配乐欣赏名家范读并划分停顿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学生齐读、点读、模仿试读

5、重要词句解释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课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研读赏析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______之美,你看_____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1)山水相映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4)动静相衬之美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意境美(如图似画)

美: 结构美(总-分-总)语言美(骈散结合)

五、体会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六、串写

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简洁地串讲、介绍、评说、欣赏课文的写法,叫做“串写课文”: 1.用“串写”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概说:

文章起笔点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话题,接着对“山川之美”进行刻画,对山峰、河流、石壁、树木,以及清晨的山林、傍晚的河流进行描绘。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的感叹结束。全文68个字,高山、清流、朝林、夕水,无不行于笔底!

2.用“串写”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描述: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用“串写”的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欣赏:

作者开篇抒发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描绘山川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仰一俯之间,写出了山河的壮丽与秀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不仅写出了两岸山岩的陡峭,还描绘出了它斑斓的色彩,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让我们感受到“翠竹”的亭亭玉立和摇曳多姿。而“山川之美”的最佳时刻,自是一朝一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山川之美,哪里去寻找。于是作者面对着这人间的天堂,发出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3、模仿本文语言特色描写你身边的一处景致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意境美(如图似画)

美: 结构美(总-分-总)愉悦自得 热爱大自然 归隐之乐语言美(骈散结合)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班会教学设计

增强责任意识,争做有为少年

——“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

2.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推诿扯皮。

3.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富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班会准备:

1.学生调查整理我们班的同学做事负责的事例;

2.搜集近有关“责任”名言和几年来“最美人物”的文字图资料;

3.学生准备诗朗读和小品表演《小哲的一天》; 4.班会课件。

班会过程:

一、漫画导入“责任”

1.以一组哲理漫画导入(出示ppt)

各位同学,大家好!八(3)班主题班会“增强责任意识,争做有为少年”现在开始!请各位首先欣赏几幅哲理漫画。

第一幅: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朝着目的地前进。

第二幅: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

第三幅:于是,他拿出刀,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些。

第四幅:砍掉之后走起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加快了步伐。又走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他又想:虽然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

第五幅:为了更快更轻松的前行,这次,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

第六幅:这样,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大家看:当其他人都在负重奋力前行时,他呢,却能边走边轻松地哼着歌!

第七幅: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他,该怎么办呢?!

第八幅: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

第九幅: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啊,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

第十幅:于是,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

2.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这个“十字架”,是什么呢?

(生答:责任)

二、师生诠释“责任”

1.学生释责任。(学生分组,代表回答)

2.教师释责任。(出示ppt)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责任意识是人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3.诗朗读《责任》

(请准备的4名学生朗读)

甲:当清风送来第一缕朝霞

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乙:朝阳中 鲜花中 掌声中

我们开始了成长之路

甲:我们明白了责任的意义

我们正在渐渐地向它前进 乙:因为我们敢于担当

属于我们的责任

丙:责任是一盏明灯

它亮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 丁:让我们时刻铭记着

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丙:责任是一束鲜花

它开在人生的每个角落 丁:让我们时刻感受到

它的芳香与美丽

丙:责任是一曲歌谣

它回荡在生活的不同阶段 丁:让我们时刻欣赏着

别样的生活之美 丙:责任是一副图画

它展示着人生的不同视角 丁:让我们时刻陶醉于

它的优雅与深奥

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甲: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是一种责任 乙: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是一种责任 丙:言出必行 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 丁:谦逊礼貌 不耻下问是一种责任

甲:责任 是重如泰山的嘱托

责任 是言出必行的承诺 乙:责任 是永不磨灭的道德

责任 是坚忍不拔的生活 丙:责任 是活出自我 责任 是分享快乐 丁:责任 是用心沟通

责任 是平淡从容

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就该用青春拥抱时代 乙: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就该用生命点燃未来 丙:我们是翱翔的雄鹰

就该用意志展现风采

合:为了祖国的希望

为了中华的梦想

我们愿意承担共同的责任

我们愿意坚守精神的家园

从古到今,责任意识浸润社会各个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责任

三、大家畅谈“责任”

(一)说说名言中的责任

1.学生举例

2.出示名言

(出示ppt)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二)谈谈身边中的责任

1.身边无责任的言行

(分组派代表回答)

2.我们该负起的责任

(汇报我们班的同学做事负责的事例)

是啊,我们不吃垃圾食品,那是对自己负责;看到班级的灯没关,关上了灯,那是对集体负责;而回到家里帮妈妈做家务,那是对父母负责;走入社会不乱扔垃圾,那是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四、社会呼唤“责任”

1.小品表演:《小哲的一天》 上课铃响了,一个学生背着书包急匆匆走进教室。老师问学生:“你的语文作业,还有语文课本怎么又忘带了呢?”学生还振振有词地回答:“都怪我妈妈,昨天忘了给我装进书包。” 2.主持人:

(1)组织评价:你认为这个同学做的对吗?小组内说说。(2)全班交流:全班同学交流

(3)老师小结:小品中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

3.我能为班级做些什么?(出示ppt,为全班同学提供对照)

①热爱班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集体有害的事;

②按时完成作业,无抄袭、无考试作弊现象;

③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比赛,为班增光;

④认真值日,保持教寝室、校园整洁优美;

⑤遵规守纪,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使班集体不会因为我而扣分;

⑥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风;

⑧更好发挥带头作用,敢为人先,带动班集体积极向上;

五、学生抒写“责任”

社会中,负责任的人很多很多,他们正是承担了自己的责任,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看,这些最美的人,最美少年、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最美战士„„

1、“最美人物”展示

①最美教师: 张丽莉老师是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危急时刻,她将四名学生推至路旁,而她却被车碾压,致使高位截瘫。张丽莉用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她就是我们心中最美教师。

②最美司机:杭州长运公司的司机吴斌正在开车,突然吴斌被飞入车中的5斤重铁块砸中,这个重量相当于被一颗微型炸弹击中。但是他正是被这样一块飞入车中的铁块刺入腹部。他临危不惧,忍痛用1分16秒缓缓靠边停车。他用生命的最后1分16秒诠释了对自己职业的责任。

③最美妈妈:吴菊萍所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正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同学们,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未来需要我们承担责任,拿起我们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责任,把它牢牢记在心中吧!

2、尽情抒写“责任”

学生将现在最想努力完成的事写在树叶型纸上,并贴在“责任树”上,让我们用“责任”叶使这棵“责任树”枝繁叶茂。

六、总结展望“责任”

1、播放视频

(出示ppt)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班会总结

责任使我们长大,让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承担责任,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稚嫩的肩膀一定能承担起未来的大责任。

今天我们还是一株幼苗,明天我们将成为国家栋梁!让我们把“责任”二字牢记在心,增强责任意识,争做有为少年!

班会到此结束,谢谢。

板书设计:

增强责任意识,争做有为少年

——主题班会

“责任”是什么?

我为班级做什么?

“责任”心语心愿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