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蓝天杯2013.12.3

时间:2019-05-12 20:5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蓝天杯2013.12.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蓝天杯2013.12.3》。

第一篇:《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蓝天杯2013.12.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线》教学设计

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 严伟强 212002 [课题]《认识垂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2—4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3 [教材简解]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现象,初步认识垂线,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尝试用工具规范地画,认识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注意展示垂直的多种变式,帮助学生认识克服生活中的 “竖直”对数学中的垂直的制约与局限。

[目标预设]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⒉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难点] 正确画出不同位置的垂线。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找出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交互相垂直的现象,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设计思路] 通过复习近平行线的知识导入教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概念来认识垂线,寻找生活中的垂线,掌握互相垂直的道理。教会学生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垂线的方法。特别重视在不同位置下画垂线的办法。利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做到整体提升,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平行线的知识

出示一组关于平行线的判断题,让学生去判断(题略)

通过判断,使学生认识到判断是否是平行线的三个基本要素:同一平面、直线、不相交

二、认识垂线

1、我们昨天学习的平行线有个“不相交”的前提,那相交的情况又有哪些呢? 请你利用手中最长的两支铅笔,摆出你最常见的相交情况 指名回答:说说你摆的是什么?或是在哪里看到的?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横一竖的相交,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比如说:广告牌、窗、红十字、加号„„)

还有哪种相交也很普遍呢?(老师搭出一个直角)说说你在哪里可以看到这种相交?

(门角、窗角、书角„„)

2、分别把这两种相交的情况画在黑板上。请你观察一下,这两张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它们相交都组成了直角)老师随机画上直角标记

指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的关系叫“互相垂直”,用手遮去其中一条直线,问:这是垂线吗?

指出: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关于垂线,还有一个知识点。板书:垂足 猜一猜,垂足指的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相交,就会有交点。垂足就是指这两直线的交点

再读垂直的定义,问:你有问有发现,这个定义和昨天平行线的定义比,少了点什么?

(同一平面内)

为什么会少了这个条件呢?摆一摆,体会相交只能是在同一平面内

三、画垂线

1、下面我们要来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想,你准备怎么画?需要什么工具吗?(1)用现成

在方格纸上,利用它横和竖的线条直接画(2)用三角板画

注意区别有已知点和没已知点的画,以及点在外、点在线的不同

2(3)用量角器画

也要注意是否有已知点的问题

2、学生练习,分别在自己的本子上用不同的方法画一画

3、完成书上的试一试

四、完成书上的练习: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观察照书上方法折后的折痕有什么关系?

2、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提醒学生要分别画上直角标记;一个直角标记就说明有一组互相垂直的线 要注意第2个图形,学生很可能画得不够规范

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第二篇:蓝天杯教学设计

激趣 探究 想象 ——《蒲公英》教学设计

江苏省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 张健

【课题】三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 【教材简解】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教学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试着用“可爱”“嘱咐”等词语说话。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寓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试着用“可爱”“嘱咐”等词语说话并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要紧紧抓住太阳公公和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的话,除了让孩子们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想象小种子们的想法,走入他们的内心。体会课文所寓人生哲理。【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处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文本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把自己在课文中感觉有困难的字多读几遍。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友情提示:绒róng 翁wēng 泊pō的读音(4)你能为它们找个朋友吗?引导学生适当组一些常用词,适时理解部分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一些构词能力强的生字进行联想拓展,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建构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并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扩大学生的积累面。】

2、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相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触摸语言的对话中,感受自主阅读的价值,分享阅读知识获得的甜蜜】

3、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 “绒球”“ 降落伞”学习生字。

【设计意图: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2)绝大部分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比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3)太阳公公怎么对小蒲公英种子们说的呢?(“亲切”)有谁这样对你说过些什么吗?(这就叫“嘱咐”)引导学生试着用“亲切”“嘱咐”说话。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小组讨论交流后再指名上台讲)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设计意图: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部分字的描红练习。

第三篇:孙敏“蓝天杯”教学设计

《我不耍赖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孙敏 223800 [课题] 《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5《我不耍赖皮》 [教材简解] 《我不耍赖皮》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学”第五课的内容。教材以“我不耍赖皮”为题,主要教育意图在于促进儿童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民主参与规则制定的意识。本课由“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规则的发展”、“学校中的规则”、“小小辩论赛”和“为我们的班级制定宪法”等几个环节组成。

[目标预设]

1、情感与态度

通过课前、课中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懂得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给自己、他人带来了方便,使人感到愉快,使生活更有秩序,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有影响。

2、行为与习惯

通过游戏、辨析和规则的设计,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不耍赖皮,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3、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说、讨论、游戏等体验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的重要。[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中需要规则,在具体生活中应该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我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

活动之中,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设计思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已经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但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为此本课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走进游戏,从“我不耍赖皮”的游戏中感悟规则的重要性。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反思自己的行为,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展游戏,建立规则意识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玩哪些游戏? 2.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怎么样?

3.讲解游戏方法:这个游戏很简单。你们看,我这儿有一根绳圈,还有六件小东西,等会儿,我请一组同学上来,每人一只手握住绳圈,另一只手去拿地上的东西。我们可要比比哪组同学拿得快。

4.哪两组同学想先来玩?(小组游戏)

5.有没有更快的?啊,有这么多小组啊!你们要不要准备准备? 6.(请一组上台)咱们大家可都是小裁判。(小组游戏)7.各位小裁判,他们快不快?(齐答)好,了不起,祝贺你们!8.他们为什么比较快,有没有什么窍门?(板书:事先定规则)9.这是谁出的点子? 10.你们大家都同意吗?

二、发现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规则呢,你知道吗?(指说)小结:看来,我们无论在哪儿,无论干什么都是有规则的。可以这样说,我们都生活在规则中。

(一)、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

1、课件播放下列两个情景

情景一:中午,小明和小瑜正在下棋,可是没过多久,两人就吵了起来。只听小明对着小瑜大喊:“不准悔棋!”小瑜也大声说道: “我没有!”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情景二:小红、小霞和小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真好玩,你看他们,笑声不断,好开心呀!咦,怎么回事?怎么吵起来了?小霞说:“你偷看了,你耍赖皮!”小红大声分辨:“我没有偷看!”

2、思考:他们好好的在玩,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在学生充分发言以后,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游戏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我们在玩的时候才能玩的开心,玩的痛快!

3、揭示课题:我们在玩的时候遵守规则,就是在玩的时候不能耍赖皮。相机板书课题:

5、我不耍赖皮

(设计意图: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把学生带入其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二)规则的发现

1、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是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规则不仅在游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学校里,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板书:规则处处有)

2、那你知道什么是规则吗?让我们一起翻开小词典看个明白。学生看书了解后课件出示:

小词典: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指读或章程。比如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班级规则、学校规则等等,规则对人有约束作用,但规则也是为大家服务的。

3、借助教材:

(1)多媒体出示教材P29插图,逐幅知道观察并讨论这些地方应该遵守的规则。

(2)多媒体出示教材P30插图,逐幅知道观察并讨论这些地方应该遵守的

规则。

4、“黄金眼大搜索”活动

课前我们开展了“黄金眼大搜索”活动,让大家睁大眼睛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规则,可以是校园中的规则,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规则。你们都找到了吗?

(1)各自把规则内容写在不同形状的彩纸上。(2)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板块上,指名交流。

5、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小结:说得好,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黄金眼”,既然你们都能找到,老师相信你们今后一定能在遵守规则方面做得更好。(板书:时时来遵守)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规则。以开放的问题,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智慧的碰撞,获得对规则的进一步感知。)

(三)反思行为

1、你在遵守规则方面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我们现在就来个实话实说。

2、组织学生观看自己在学校中的各种表现(下课了;吃饭了;阅览时;值日生„„)讨论:哪些地方好?哪些不足之处?

3、小结,板书:适时来遵守。

(设计意图:凭借媒体的直观形象,将学生带入生活中,通过看、说,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

三、探讨规则,树立公民意识

1、生活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事情,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看完后小组里讨论:他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1)播放动画。

视频: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秋游,大家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整队准备出发了,突然发现小明还没来。原来,小明起床晚了,时间来不及了,可小明是一个守时的同学,不愿让大家等,于是他就„„

小组讨论:小明该怎么办?(2)学生讨论。(3)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大家谈得很有道理,遵守规则,不耍赖皮,可以维护大家的利益,给大家提供方便。

(设计意图:这个动画故事留给了孩子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遇到困难,多给以鼓励。)

四、总结规则,感受规则重要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玩什么游戏,都是有游戏规则的。我还知道了,规则就是事先规定好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者章程。虽然,看起来规则会给个别人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是,它是为大家服务的,只要我们大家都遵守,既能方便别人,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方便的。

2、观看家长放学后来校接孩子的情景的录像,引出矛盾所在:对家长接孩子是否进校门或到教室等产生不同意见。

3、课件出示P31上半部分内容,布置小小辩论赛:搜集资料,准备在下一节课举行小小辩论赛。

(设计意图:观看录象引出矛盾,留下问题,让孩子们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从而达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板书设计:

5、我不耍赖皮

事先定规则 规则处处有 时时来遵守

教学反思:

对于《我不耍赖皮》一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品课教学,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

第四篇:《认识11——20的数》蓝天杯教学设计

认识11——20各数(小学数学一年级)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朱红亚 213135 【教材简析】《认识11——20各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认识”的范畴。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认识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会读11——20各数,掌握“10个一是1个十”,体会数的意义。首先教材安排了捆一捆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接着借助摆小棒的活动,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最后在19的基础上认识20,让学生直观了解20的组成。教材这样安排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针对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本节课《认识11~20各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学生数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捆,摆,说等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体验经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同时这也是数学建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基础。【目标预设】

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重点】会数11——20以内的数,掌握“10个一是1个十”。体会数的意义。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一)感知10个1是1个十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想知道有多少根吗?我们一起数一数(1、2还可以说成2个一,3个一,4个一„„10个一),满10根了我们可以怎么做?(捆成1捆)

提出同桌操作要求: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先数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1捆吗?有困难的同桌互相帮助。教师指出:1捆就是1个十。

提出同桌合作要求:拿出你捆的小棒,说给同桌听,1捆表示多少?(1个十)提问:10个一是几根?1个十是几根?

小结:10个一是10根,1个十也是10根,它们都是10根,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提出同桌合作要求:10个一和1个十是什么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

快速反应:老师分别摆3根,6根,1捆小棒,学生说一说它们表示几个一,几个十?

(二)举例生活中的“十”

谈话:(多媒体呈现)“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橡皮有10块,也是1个十,生活中像这样1个十的例子还有很多,课后还可以到超市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认识11——20各数

(一)认识12 提出要求:小明到商店买了12支散装铅笔,请你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12根小棒怎么摆,一眼看出是12根?

预设:(1)1根1根,摆12根

(2)2根2根,摆12根

(3)5 5 2摆12根

(4)1捆加2根

资源呈现并集体交流:他们都摆对了吗?他们是怎么摆的?

交流中感受:1根1根数太麻烦了。2根2根好一些了。552还要先算一算才知道是12根。第4种12根。哪种摆法不用数一眼就看出是12根了。你是怎么看的?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边摆边说:左边摆一捆,右边摆2根。一捆就是1个十,2根就是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提出要求: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

提问:你用这个方法再次摆一摆12根小棒吗?如果能像老师这样边摆边说就更棒了。

(二)认识其他十几的数

看数摆小棒:11用小棒怎么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尝试边摆边说。14、16怎么摆?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看场景图说数:

13、19 提问:刚才我们用小棒摆了11、12、14、16„„这些数用小棒都是怎么摆的? 小结:都是先摆1捆表示1个十,再摆几根,表示几个一。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提问:19添上1是多少?左边的1捆是10根,右边的9根加上1后又满10了,又可以捆成1捆,现在就有几个十了? 小结:2个十是20。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哪些数?(揭题:认识11—20各数)

【设计意图: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添上1根是多少?20根怎么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应用练习11-20各数

(一)数一数感受数的顺序

提问:教师的魔术尺上出示0-10,11-20的数应该放在哪里?

追问:和15相邻的数是哪两个?比19小1的数是?比19大1的数是?15离10近一些还是离19近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提出同桌合作要求:学生根据魔术尺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二)估一估、数一数,培养估的意识 提问:估一估草莓比10多还是少?

教师示范:用作记号满十圈一圈的方法数一数,圈内表示1个十,圈外有4个一,合起来就是14.提问:估一估雨伞大约有多少个?你也能用做记号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数出雨伞的个数吗?

(三)说一说,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谈话:老师家住在常州,想不想到老师家去作客?一起出发吧。到朱老师家去要乘公交车呢,要乘几路?(18路)上了车,向前开,遇到了红绿灯,绿灯还有多少秒跳红灯?(12秒)终于到了常州老师家住的小区,看朱老师家住在多少栋?(19幢)想到朱老师家还要乘电梯呢。老师家住在多少层?(跟着电梯数一数1——17)打开门,老师家的宝宝正在看喜洋洋灰太郎呢,多少频道?(20频道)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11—20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数一数、估一估还是说一说,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不断体验11——20各数的意义、顺序和大小,增强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第五篇:《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蒋韶艳

教学内容:教材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像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直尺、三角板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直线都相交了。预设:这些图中的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

2、谈话感知: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称——垂直。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

思考: 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其中的直线叫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小组交流后,汇报。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垂足在哪儿,就标一个垂直符号。

(3)寻找生活中的垂直例子。(4)练一练:自主练习第一题

(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长方形按教材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2、学习画一组垂线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

A、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

C、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 D、标上垂直符号。学生再尝试。

(3)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自己尝试,再请已经画好的同学介绍,课件演示 学生再尝试。

(4)小结方法:一放、二移、三画、四直角(板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2、5题

四、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收获? 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得到这样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认识垂直

一放、二移、三画、四直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积极、主

动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在学画垂线这一环节,学生能通过直观图像来观察、分析问题,运用已掌握的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以及作线的基本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解决新的问题中显得得心应手,正确率比较高。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质疑、调动了课堂活跃的气氛,让学生会说,学会质疑问题,学会理解错误原因,及时更正,加深理解。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及熟悉作垂线的方法,是学生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是教学中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摆放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没有完全重合导致错误的现象没有加以强调,导致作图的严密性,规范性不够。

下载《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蓝天杯2013.12.3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蓝天杯2013.12.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解读(范文模版)

    认识垂直 铁门中心小学 樊红芹 教学内容: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42~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

    蓝天杯教学设计施翔

    《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年级 语文)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施翔 223800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寓言。作者以“小松树和大松树”为题,表明文章要通过描写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的事情,......

    李莉蓝天杯教学设计

    5A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Story time)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李莉 223800 一、教材简解: 本单元话题是宠物。教学重点是句型I/We/They have„和He/She/It has„以及动......

    张裕兴蓝天杯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裕兴 223800 [课题(学科和年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简解] 这部分内容主......

    蓝天杯教学设计曹宁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曹宁 邮编:223800 【教材简析】: 这首歌是苏教版三年级曲目,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

    陈香蓝天杯教学设计

    五上 Unit 4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扬州市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 陈香 225800 【课题(学科和年级)】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36、37页Unit 4 Hobbies (Story time)第一......

    蓝天杯教学设计(张 静)

    《蜗牛的奖杯》(二年级 语文)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 静 邮政编码:223800 【教材简析】 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

    化銮红“蓝天杯”教学设计《认识分数》(推荐5篇)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化銮红邮政编码:223800 教材简析: 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都是编排在三年级。作为初步认识分数,到底认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