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郦道元)(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20:2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郦道元)(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郦道元)(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第一篇:三峡(郦道元)(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27、三峡(郦道元)

主备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参与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方法 说读讨论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掌握“自”“至于”“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①如有条件先欣赏《长江之歌》,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 ②欣赏有关三峡的诗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关于三峡:《辞海》注解。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一百九十三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九十公里,宽谷段合长一百零三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第二篇:三峡郦道元考核

三峡

--郦道元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毫无)阙(同“缺”,缺口)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水升到高处)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疾(快)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春冬之时,则素(白色的)湍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激流冲荡)其间。清(水清)荣(茂盛)峻(山高)茂(草茂),良(很)多趣味。2-1-c-n-j-y

每至晴初霜(下霜)旦,林寒涧肃(肃杀,凄寒),常有高猿长啸,属(连接)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选自《水经注》,是北魏(朝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四、简答。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2.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的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

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三篇:三峡郦道元教案

三峡郦道元教案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

2、品味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文笔美。

3、能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四种诗意美。

作为常态的精读课,本文至少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完成基础性目标,老师收集分析学情;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完成鉴赏性目标。具体方法:

一是“以学为主”,以“学的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激发想象力、模拟体验。二是品析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方法是“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老师期待同学们能把握好两方面:一是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二是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一是发挥想象,“神游”三峡。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做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音乐家,这样就能比较轻松的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了。二是朗读和品读。个人读、集体读、听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品味重点语句默默的用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来读去,就能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了。

1、请四位同学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停顿。

3、自由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4、语文常识填空

郦道元是(时期)家,他撰写了《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齐读课文,圈词,分别概括四段主要内容。

助读问题:

1、第一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山。

2、第二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水。

3、第三段是哪两个季节的景色? ——春冬之时。

4、第四段是哪两种天气状况下的景色? ——晴初霜旦。

下面,我们变换一下角色,让我们化身为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作曲家,根据第1、2、3、4段文意描绘、吟诵、拍摄、谱写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吧。

请大家注意:我们虽然不是画家、诗人、摄影师、作曲家,但是,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上册的《童趣》吧?一种平常的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会变得美丽而神奇,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绘三峡美、吟诵三峡美、拍摄三峡美、谱写三峡美。一定要结合课文的语句,用“心”感受哦。让我们开始吧!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一段。

让我们先来选择一下画布吧?国画的尺幅有大有小,有一种大的叫做“长卷”有一种小的叫“小品”如果请你选择一种画布描绘第一段,你选哪一种?为什么?

(选择“长卷”:引导学生品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小结: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

(选择“小品”:引导学生品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学生不选“小品”,老师来选,请学生用语言描绘这种情景。可以提问:是不是应该重点描绘阳光灿烂或皓月当空呢?应该重点突出什么景物?然后点拨这句话是侧面描写三峡的“山高峡窄”)

总结:第一段全景式的宏观勾勒,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画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出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雄壮美。仿佛一幅雄伟壮丽的长卷。

诗人都是感情充沛的,他们的感情真的就像长江大河一样,自由奔放的。比如,后世的唐代有位诗人——李白,就很符合第二段三峡的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二段。

李白的个性很像三峡的水,李白还写过一首描写三峡的诗歌,也和第二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哪一首?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问: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印证了第二段的哪些语句?

明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提问:这句话是不是说:要急速传达皇帝的旨意,所以划船划得快呢?

明确:不是,是写江水流速急。这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总结:更重要的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样,写出了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郦道元不是诗人胜似诗人,你听他吟诵的三峡水,自由不羁,万古奔流,充满了奔放美,也充分表达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你能读出来吗?

齐读第二段。

(三)先介绍一下拍摄的术语:“推拉摇移”,也就是镜头推近、镜头拉远、镜头摇上、镜头摇下、镜头平移。

大家读镜头里看到的景色,老师来操作摄像机。

镜头推近,然后镜头摇下,看到什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啊。

镜头摇上,看到什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镜头摇下,看到什么?“飞漱其间”。“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镜头摇上,然后镜头拉远,看到什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总结:“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你看,春冬季的三峡就不像前面那样雄壮奔放了,而是“清荣峻茂”,呈现出一派清悠美。“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

齐读第三段。

来听听晴初霜旦的秋季,三峡里传来什么声音吧!

齐读第四段。

如果你为第四段配一段背景音乐,你想采用怎样风格的音乐?(ROP肯定不行,)结合课文的情境描写,谈谈你配乐的理由。

(学生自由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谈理由。)

小结:作者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季的三峡,表现出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那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秋季的三峡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凄婉美。那“泪沾裳”的渔歌中不也暗含郦道元打鱼人的同情吗?

齐读第四段。

学完本文,你会发现《三峡》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态的“诗意美”,选文共描写四组景物群落,对应编者分的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景物以山为,全景式展现三峡的“雄壮美”;第二段景物以夏水为主,展现三峡的“奔放美”;第三段侧重描写春冬季节特征,展现三峡的“清悠美”;第四段描写三峡特定天气状况“晴初霜旦”,展现三峡的“凄婉美”。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集“四美”于一身,给人以“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的审美感受,令人在惊叹之余,产生“山水如人”的错觉:“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人云的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么丰满而多姿多态的性格”。

郦道元的文笔不也像三峡那样美吗?不也像三峡美得多姿多彩吗?点面结合、正侧相衬、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郦道元那颗隐藏着中国山水文化奥秘的“好奇”的心灵。郦道元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那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生命之美,并且神游其中,乐以忘忧。

美丽的景色,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要向郦道元学习的。

第四篇: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

郦道元《三峡》教案 8年级3班 杨杰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

(一)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

(二)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设计

(三)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

比赛。

第五篇: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范文]

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

(一)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

(二)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设计

(三)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比赛。

四、开放性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选自《水经注》,给它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提示: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下载三峡(郦道元)(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郦道元)(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峡 郦道元 练习归纳

    段落分层: 1、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 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四......

    教学案例三峡(八年级必修)

    教学案例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

    三峡、郦道元_综合练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

    《三峡》郦道元(七上)

    4、《三峡》 出卷人:王兴红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 )陵,沿溯( )阻绝。......或......

    郦道元《三峡》课堂实录4

    郦道元《三峡》课堂实录4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 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郦道元的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

    郦道元三峡的教学设计[全文5篇]

    郦道元三峡的教学设计【精选】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

    26 三峡 导学案郦道元

    26 三峡 导学案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郦道元。 2、对照注解,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本课生字,积累重点词语。3、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