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三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讲水循环教学设计
2013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讲水循环
授课时间:2013-10-28
班级:高三10班
授课人: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考点解读及考向预测:本讲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主要以图表为平台,创设情境以考查相关知识,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绘出水循环简单的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能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绘出水循环简单的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及变式题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地理,提升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手持一杯开水,学生观察水的现象。设计的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入,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水体,水的运动对地表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复习水循环的知识。
(课件展示)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考点1:水循环
考点2:河流补给方式 考点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设计的意图:使学生明确复习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设计水循环示意图)结合课前预习,请一名学生画出水循环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读示意图)设问:
1、水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2、水循环主要动力?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长江参与哪些水循环类型?塔里木河参与哪些水循环类型?
设计的意图:通过层层设问,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提高复习效率。
(过真题)例1、2010年四川
请在下图模式图中选择两条路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左图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4分)
评分标准:每画正确一个1箭头给1分,注记正确一个给1分。画两个以上箭头者,该题不给分。例
2、金版教程61页例1、2012年天津文综
(2012天津卷文综1)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1.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变式题)2012年7月21日,北京城遭遇特大暴雨。图1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此次暴雨过程中,各环节水量
A.只参与内陆水循环,不与海洋相通 B.e大于a、b、c之和,水资源供大于求 C.e远大于b、d之和,造成a迅速增多 D.a大于c,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2、此次暴雨过程
A.使北京水质得到改善 B.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C.导致环境中物质大量迁移 D.泥沙沉积使城区的地形改变
2012年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特大暴雨已致北京约190万人受灾,初步统计造成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此回答1~3题
1.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图1中的水循环出现异常的主要环节有 A.c,d B.a,b,c C.b,c,d D.a,b,c,d 2.此次暴雨导致北京市严重的城市内涝,损失严重,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今年暴雨和降水量比往年多
B.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C.湿地、绿地减少,雨水调蓄能力下降
D.城市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3.由于内涝,城区多处积水,造成严重交通堵塞,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下列措施有利于 缓解此问题的是 ①用透水砖代替实心水泥砖硬化地面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在低洼处标示安全警戒线
⑤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设计的意图:通过高考题和变式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现知能转化。(小组讨论)小组讨论:通过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水循环。请举例说明,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课件展示)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和水汽输送(人工降水)
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⑤地下径流(抽取地下水、雨季回灌)
考点2:水体的相互联系—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金版教程59页考点二“陆地水体的补给”
读图思考:
1、甲乙丙丁四条河流分布位于我国哪个地区?2.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拨)读图指导 水位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一)水位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1)流量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季节变化;(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时间和长短;(4)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二)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成因(1)流量由河水来源决定;
(2)丰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刚好相反。(3)汛期出现在夏季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冰川融水补给。
(4)具有春汛、夏汛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6)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过模拟)2012年石家庄质检一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万里行”摄制组初秋到新疆北部采访,路遇一条河流,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从河流中开过去,否则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据此回答6—7题。6.关于这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一条内流河
B.一定自西向东流
C.一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一定以降水补给为主 7.摄制组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越过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A.午后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B.午后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C.午后风大,傍晚前后可能会出现沙尘天气
D.昼夜温差大,河流傍晚前后会结冰
(过真题)(2011·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8分)(板书设计)第一讲
水循环 考点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及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点二:河流水的补给方式
1、雨水补给
2、季节性积雪融水
3、冰雪融水
4、地下水
5、湖泊水
第二篇: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李亚敏
课标要求:
1、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其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对水循环地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该“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仍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对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用给予适当和关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将出现阶段性的高原期和飞速发展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接近于成熟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体系进行分析
1、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以及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体
2、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认识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4、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总要意义,进而由学生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要求
1、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大江大河利用现状,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可利用水资源是有限
2、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
3、人类行为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人类行为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案和探究案(见附件)。
2.课前培训:培训小组长,带领组员积极探究学案的问题。组内的疑难问题做好反馈。展示同学,参加完讨论后,迅速展示。点评同学,提前做好点评准备。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PPT 设计目的
一、导入与学习目标解读
导入:前天,是3月22日,是个重大节日——世界水日。其宣传主体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今天,我们就研究与水有关的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老师解读:要求同学们看左侧的学习目标,并解读。
【导入】选取刚刚发生的地理新闻作为导入,及普及地理信息,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节水”“水循环”贯穿始终。【目标解读】让学生明确目标,有效学习。
【反馈表述】老师点拨即突出核心,又能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疑难。【探究共享】学生分工合作探究自己和自己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展示到黑板上供其他小组分享,共同提高。【点拨提升】
利用图3.2和黄河图,让学生了解水体,并知道水体的补给关系。
【点拨提升】
提高学生认识的全面性。利用图,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其他补给形式。【学法点拨】
利用对比法,和学生认识河流流量曲线图。【总结归纳】
从俗语入手,总结归纳河流的水文特征。【活动辨析】
设计活动,让学生画图,提高绘图技能。【视频演示】
与自己的辨析对比,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和认识。【学以致用】
运用原理,说明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水循环的意义。【讨论深化】
运用生活实例,研究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本节课的核心和重点。【地理生活】
利用身边的新闻报道,唤醒学生们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呼应课堂的开始。
二、(1)探究学习智慧共享
师:各小组,结合自学情况,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的同学做好准备。开始。(约10分钟)(2)反馈表述
学生讨论、展示结束后,有疑问的学生马上到相应的问题展区,听取点评同学的分析解答。若仍有疑难或者生成新问题,可反馈到“疑难反馈”栏内。(约5分钟)
三、点拨提升
师:带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一起深入探究学习。思考:①指出图中主要的水体类型。②注意还有河流水
③强调: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补给水体可能不同。如黄河上游,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下游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思考:①河流与湖泊水的关系?湖泊对河流有调蓄作用,它是对上游还是下游呢?
②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般是互补关系,但是右图黄河“地上河”呢?
【过渡】还有,其他形式的补给。
师: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呢? 学生齐回答:降水量变化 师: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呢? 学生齐回答:气温 师:分布地区 学生齐回答:西北
引申:
1、2月份径流量为零是怎么回事? 学生齐回答:断流
师:这条河流有两个汛期,第一个在3、4月份,补给形式是? 学生齐回答:积雪融水(答案不一)
强调:老师在这里强调一下季节性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的区别。学生的疑问1:黄河有春汛吗?可以在此作答。师:第二个在7、8、9月份,补给形式是? 学生齐回答:大气降水 师:分布? 学生齐回答:东北
学法点拨:①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是水文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②4幅图中最可能表示黄河流量的是?③注意不同地区河流的流量曲线图。
【过渡】水文特征描述角度还有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流速、结冰期等。
思考:“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从地理角度看,应指的是跳进那段黄河呢?
学生的疑问2:黄河中游还是下游含沙量大?可以在此作答。活动: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哪位同学能够在黑板上,画出书循环示意图并说明正误。
(一名学生举手示意)师:下面的同学,也画图。
黑板前的同学画好后,辨析正误,并与下面的学生互动。看视频。验证学生的分析,同时再回忆一下水循环过程。拓展:
师:黄河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那么塔里木河呢? 生齐答:陆地内循环
师:我们东南沿海有一台风,还未登陆,到登陆呢? 生齐答:海洋内循环,海陆间水循
【过渡】从水汽蒸发,经过水汽输送,降水,通过径流,流回海洋。这体现了水循环的那个重要意义? 思考:①水循环的能量来源?
②这两幅图又体现了水循环的什么意义?
活动: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黄河三角洲的成因。【过渡】我们知道,人类活动与水循环息息相关。
活动:让小组讨论这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小组代表回答,相互补充质疑。
学生的疑问3:水利枢纽与水电站的区别?可以在此作答。【过渡】水循环就在我们身边。3月22日的一份晚报,惊醒860万潍坊人。
活动:我们高中生应该怎么做呢?畅所欲言
孩子们,我们赤峰是内陆城市,现在正面临着缺水的困境。我们每天开关水龙头,被忽视的一滴水,当它乘以860万的时候,乘以13亿的时候,它不仅仅影响区域水循环,甚至整个水圈。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音乐响起)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反馈目标的达成情况。
2014-2015昌乐二中高中地理自学指南编制:姜官宏使用时间:2015.3.25班组姓名:等级: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能够研究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通过讨论水循环示意图,学会阐释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享受学习的快乐;养成节约水资源的习惯。【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限时20分钟依据自主梳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体系构建。2.独立完成“课内探究”,总结归纳和深刻理解。构建梳理自我完善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知识 1.读图,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到哪几种水体?
2.《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秋桐说过一句话:“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结合图示说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不同情况下的相互补给关系。
3.请画出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并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4.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华北地区与西北相比水量丰富,为何反而缺水最为严重? 体系构建
2014-2015昌乐二中高中地理自学指南编制:姜官宏使用时间:2015.3.25 探究学习智慧碰撞
核心探究一:陆地水的相互联系
(1)读图,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主要补给水体。归纳总结:我国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各自的特点。(东北、东部季风区、西北、西南地区)
(2)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湿地,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和黄河流域最大的岸边湖泊。它是黄河枯水期主要水源补给库,还是横跨欧亚大陆鸟类栖息和迁移的重要场所,在我国湿地、荒漠及动物物种三大生态系统保护中均居于重要地位。指出乌梁素海的流向变化及其对应的大致月份。拓展延伸:地下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2014-2015昌乐二中高中地理自学指南编制:姜官宏使用时间:2015.3.25 核心探究二: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1)读图,分析黄河中游和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
2014-2015昌乐二中高中地理自学指南编制:姜官宏使用时间:2015.3.25 核心探究三: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1)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黄河三角洲的成因。【地理与生活】
这几年,城市建设的脚步从未停下,中国城市先是不顾一切在短时间内追求大规模,遇到问题再进行修修补补,试问,这样的发展模式怎么可能让城市面对暴雨时从容不迫?面对暴雨倾城,我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怎么救灾,我们为什么不看看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呢? 查阅材料:美国城市雨水管理
思考:(1)城市化后对水循环带来哪些影响?
(2)人类活动与水循环息息相关。还有哪些人类活动影响着水循环?
第三篇: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七课)
高三一轮复习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6、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7、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重难点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的区分及相互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机关、自治权的理解
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涉及到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贴近实际情况。但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都仅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层面,缺乏生活实践。
2.具体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时,学生对民族地区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如居民收入低,贫富差距大,民族分裂分子及暴恐问题了解不多,关注不够。
3.教学设计要尊重客观实际,让学生看到成绩、正视问题,思考取得成果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主人翁的身份关注民族和宗教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政链接2018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丨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二)问题设计
综合探究一:201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为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典范。从茫茫草原出发,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制度设计,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是什么?
综合探究二:与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相悖的是,少数敌对分子打着宗教自由和民族自治的旗号,鼓吹民族独立,公然分裂国家,置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于不顾,走上了自取灭亡之路。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少数敌对分子必将走向灭亡的原因。
综合探究三:2017年9月7日,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主要在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即明确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和宗教财产权属、明确遏制宗教商业化倾向。同时,规范了宗教界财务管理和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捋顺了中国宗教事务中亟待解决、急需厘清的关系,如宗教界与政府、宗教活动与社会公共安全、宗教弘传与国家意识形态、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等多方面的关系。
结合材料,分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三)易错知识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因此各民族已实现真正的平等,无差异。2.民族团结是民主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障。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上的同步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5.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自治地方的高度自治。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区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7.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和民族乡。8.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正常,即信仰宗教自由。9.我国对待宗教的态度是鼓励和支持宗教信仰。
10.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拒绝与外来宗教的一切交流与合作。11.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在我国,充分引导宗教界人士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讲 地球 第二课时
三、时区与日界线 1.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图1-4 图1-5
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如图1-4和图1-5。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
(4)区时和区时的区分: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
(5)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
用心
爱心
专心
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3.日界线
(1)日期的界线有两种: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自然界线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0点)。(2)人为界线是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
0
图1-7
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见图1—7)(3)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
①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②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③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的方法: 0
用心
爱心
专心
A.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B.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0.5个时区。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经典例题5]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解析】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
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如2003年)是平年。
③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
[能力训练]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
用心
爱心
专心
读下图,回答2~3题。
2.属于南半球、西半球、太平洋的是()A.a B.b C.c D.d 3.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在丁地西南的是()A.a B.b C.c D.d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4~5题。
4.PQ线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5.下列四项,居于X他所在国的是()A.大堡礁 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 6.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①→②的方向是;向西南 b.从③→④的方向是:先西南后西北 c.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相同 d.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正好相反 A.ab B.bc C.ac D.bd 读右图,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
用心
爱心
专心
7-8题图
A.大西洋 B.非洲大陆 C.印度洋 D.南美大陆 8.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A.18时 B.16:20 C.13:40 D.14:20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9~10题。
9.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C.12日2时
B.13日2时
D.13日14时
10.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 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 11.有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03年5月17日11时2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A.5月18日10时30分 B.5月18日11时30分 C.5月17日11时30分 D.5月16日12时30分 12.根据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1题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1)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
A(),B(),C(),D()。(2)A、B、C、D四点分别位于哪个半球?(3)A点位于C点的 方向。D点位于B点的 方向。(4)A、B、C、D四点各属于哪个时区?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5)A、B、C、D四点各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6)A、B、C、D四点中昼夜长短幅度最大的是 点。1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A点此时是 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
(4)此时以 和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1.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利用经纬线在地图上(特别是两极地区)辨别方向和量算距离的能力的单项选择题。根据所给条件“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因此,甲乙两地必须在南极两侧相对应的两条经线上,从一地到另一地沿着经线走,才能经过南极点,并改变方向;且“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即小于南极与赤道之间的距离(约1万千米)。如果有一点离赤道较近,则另一点必须离南极点较近,不可能两地都在赤道附近。如果两地与南极的距离相等,即都不超过4250千米,也就是都小于与赤道的距离(超过5750千米)。因此,都在南极附近是可能的,而都在北极附近则是不可能的(如两地都在北极附近,则走近路须先向北,然后向南,这与题目要求相反)。根据以上分析,只有B项才是正确的答案。2.C 3.A 4.D 5.A 6.B 解析:从自转方向可判定此图为南极附近的俯视图,①→②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③→④也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7.A 8.B 9.B 10.C 11.C 解析:如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8-(
第五篇: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高三生物组——李艳
时光飞逝,一路只顾低头备课、备考的高三老师和学子们,突然抬起头一轮复习过半。回顾高三这段漫长又短暂的复习生活,就复习中收获与不足,我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工作反思总结如下: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体现。对生物学科而言复习时间紧,需要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内容,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对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调整。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在课堂教学反馈中,发现学生试卷中错误率较高的不是难题,恰恰是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核心概念、原理理解不到位而失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放在教材的知识点上,切忌超出大纲要求、超出高考内容的范围、超出新高考试题的难度和知识深度的要求滥加拓展。
二、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化学习,便于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我们认为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
三、突破高三教学重难点
(1)精选精练 注重“变式”,不迷信复习资料,不要被复习资料所奴役
题目必须做,但绝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避免陷入到题海中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选择有助于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促使能力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复习资料我们可以精选后,有选择的让学生作练习,侧重基础,起到激发和鼓励学生的作用。(2)建立错题 本,吃透“经典”
可以说错题是复习过程中的精华部分,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建立错题集,不仅是记录答案,更要认真分析错因,写出解题思路。一道试题答错,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知识记忆不牢,可能是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句,误解了题意;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计算失误等原因。不少学生在应得分与实得分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还因为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解题时粗枝大叶等不良习惯的非智力因素。总之,记录错题,回顾错题,可以帮助自己总结经验,让自己领悟出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巩固强化。研究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吃透高考经典题,对高考经典题要做到“慢学制胜”,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务求“吃透”,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网络化,解题思路清晰化。对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更要细心加以揣摩、分析,一定要寻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它的差距。这样做有
助于学生能够进行知识间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3)准确把握复习尺度,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一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生物高考命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本中取材的比例,复习时应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得意;得法于内,受益于外。教学中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和科研的热点问题都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二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要广挖坑,不要深挖井。今年考过的明年不一定会考,也不一定不考,今年没考的也不一定明年必考,复习时知识面必须广泛覆盖,但是难度要控制好。三是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根本,但资料不能缺,而且要博采众长。一本资料往往是几个有名的人编写的,一本书就是一个智囊团,多看几本书等于请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师帮助你备课。当然粗制滥造、只为赚钱的资料现在也很多,我们用的资料经过精心挑选才使用,决不被资料牵着鼻子走。四是陈题与新题的关系。题目都是用来检测或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载体。新题测试价值高,但陈题的训练价值也高,不必一味求新,关键是要有针对性。五是考试与练习的关系。谁都知道练球和比赛是两回事,考试和训练也是如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需要考但不能“以考代教”,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考试、练习都必须注重讲评,讲评比考练更重要,讲评要从试题立意、命题角度、干扰项的确定、解题思路等方面分析,通过讲评一道题,让学生弄懂一类题。
四、从学生从发,改革复习方法
改革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都学过一遍了再枯燥的重复效果肯定不好,从学生从发,现在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消化了多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尽量避免从头讲到尾,对简单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限时解决,对于重、难点知识在讲之前先告诉他们:“此重点知识将不再重复讲解”,并且设问,在讲完之后对之前的设问进行提问,相信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果。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五、针对学生复习遇到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1)转变认识
进入高三,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考试成绩就上不去。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用着急、烦躁来解决,要用积极的思想和行动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主要是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同时要有可行的复习计划。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制订计划、处理问题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战略
全体高三同学要从全局的角度,即要从全部考试科目来制订复习计划。就是每次综合考试后,将自己各科存在的问题分成三类,对订出相应的对策。
分类方法是: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的问题。第三类问题是不会的题。
正确的策略安排应该是:消灭第一类问题;攻克第二类问题;暂放第三类问题。这与常规的单纯解决第三类问题的方法不同。
(3)如何消灭第一类问题
许多同学和家长将第一类问题归结为“马虎”,根源在“马虎”的说法是一种范围不清说法。解决办法大致有六点:
第一点是绝对不许用“马虎”这个定义。明确、具体地找出问题之所在。
第二点是定量。定量就是统计这次考试的全部科目属于这类错误的有几处。特别是有几处属于生物复习中的问题。
第三点是定目标。设定经过几次要将其减少到零的目标值。如“审题错误”,我的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等。
第四点是将目标用笔写出来。对于自己的低级错误,必须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能发挥人脑潜意识的能量。如:准备个“错误备忘录”。
第五点是改进方法。改进方法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
第六点是验证。,考后验证是看看自己的计划减少的第一类问题实际减少了多少。若能超计划完成目标值,则可欢呼庆祝了。
(4)如何攻克第二类问题
第二类问题是记忆不牢、理解不清的内容。学习策略应该定为:统观全局,突出重点。不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重点是变化的。考试出题的一个原则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错误是属于哪章?哪节?哪个或与哪几个知识点有联系的问题等。如:“二次免疫反应”是属于人体免疫中特异性免疫;与B细胞的功能有关;属于人体中的稳态部分……其次要在理清知识脉络上下功夫。在书上找到那章那节那个知识点,认真读,深入思考……经过这个过程还搞不懂,就要请教老师和同学了。同时要找同类型题演练,达到举一反
三、运用自如的目的。
(5)暂放第三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自己不会的内容。这类问题在高中阶段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暂时放弃,不去想它。暂时放弃不是不解决问题,而是要分批、分期和分时段的解决。如果你平时没有时间解决,可利用假期集中解决。当老师讲到属于你的第三类问题时,能听进多少算多少,尽量转变成第二类问题。如果是进入高三下学期,在时间上已经不可能,那就不是暂放了,那就要放弃。不可能人人都考取北大、清华,要认清形势,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胜利者。有得必有失,无失便无得。只有这样有张有弛、重点突出,效果才能更好。
认识、掌握、运用了以上各点,在前进——反馈——修正——再前进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第一类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第二类问题会被攻克;第三类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逐步解决。伴随着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你每消灭一个小问题,就有一次成功的收获,会使你的自信心更强,更相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心情越来越轻松,这样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状态。今后注意之处:
复习模式不能太单一;以学生为中心,才是硬道理;不在乎老师教多少,更在乎学生会多少;一轮复习资料不能过厚,最好不要超过300页,否则一轮复习时间过长;其次,每一节后的
题量要适中,不宜出现难题、综合性过强的题,因为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所以就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上原本存在一定的问题,做适当调整,大胆的大量删减,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调整复习反馈方案,有针对性的就学生易错点,忽视点,盲点进行考试,相信复习效果会更好。
树立学生信心,不能一味追求成绩,忽略学生心理变化。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同学会遇到越复习问题越多,越努力越不见效果等使人焦躁、困惑的问题。良性循环学习法主要是解决怎样使复习进入到良性状态的问题。以构建自信、有序、可控的平台,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2016的高考学子们能再创辉煌!
2016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