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时间:2019-05-12 20:1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第一篇: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要更善于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南浔名胜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结合本校实际,在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开发适合本校师生的校本课程。关键词:古镇资源 校本课程 开发 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指出: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美术教学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南浔,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据《江南园林志》记载:“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为江南所仅见。”南浔主要的自然景观要属“水”:南浔地属典型的水乡河网平原,素有“水市”之称,小镇内水路四通,到处都可以感受水的灵动和亲切,这正是我们需要感受和体会的东西。

一、南浔丰富的课程资源 从人文自然景观入手,南浔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归纳为五大类:第一类是以小莲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第二类是以百间楼为代表的具有诗情画意的水乡古镇风光;第三类是以张石铭旧宅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第五类是当地民族民间美术与非物资文化遗产。

第一类:以小莲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

南浔是园林之镇。自南宋建镇至民国初期,南浔的私家园林达26座之多,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精神,还融入了厚重的人文气息,寓观景与藏书著书、吟咏唱和于一体;在民国时期,更是引入了欧式风格和元素,形成独特的中西合璧景观。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小莲庄、颖园以及嘉业藏书楼。

第二类:以百间楼为代表的具有诗情画意的水乡古镇风光 南浔是典型的水乡古镇,古老的石拱桥,整齐的驳岸,柳树迎风,夹河小街,粉墙黛瓦,透出江南水乡独有的灵气与娇态。这自然之美与其别具风格的建筑格局交相辉映,衬托出一幅令人惊叹而又无法“克隆”的江南水乡古镇来。它的深厚、广博、远古是无法用文字所能描述的,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透落出古镇的独特韵味来。百间楼、南东街、南西街、东大街连同广惠桥、通津桥等古桥,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第三类:以张石铭旧宅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南浔那些建于清末民初的大宅更是别具一格。由于西风东渐,南浔商人长期与外商接触,耳濡目染之下,欧洲的经典建筑式样悄然地出现在这些传统的江南宅第里。如张石铭的“懿德堂”、刘梯青的“崇德堂”、庞元济的“承朴堂” 等都融入了西欧的建筑形式,形成了南浔宅第特有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成为近代江南建筑中的一道奇观。

第四类:社会历史文化资源

南浔自古以来从商崇文,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早在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享有“诗书之邦”的美誉。在历史长河中南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的艺术人才。近代更涌现出金城、庞元济、张葱玉、吴寿谷等书画名家。南浔还有着吴寿谷艺术馆、李大震艺术馆等艺术场馆,这些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术教育资源。

二、依托古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一)因地制宜,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教材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我们认识到美术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是可以选择、变更、补充和拓展的。在教材的使用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抓课标而不是紧抓教材。课程的实施需要利用本土的课程资源,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习内容本土化。依据学习目标,我们有效地利用南浔本土文化艺术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实际,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如《悠悠北山街》一课要求学生关注传统历史建筑,进行相关的文化探访和绘画表现。但作为杭州西湖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北山街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绝大部分学生都没去过,根本谈不上了解。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到南浔也有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又为同学们所熟悉,就改为《悠悠南西街》,以张石铭旧宅、求恕里、商业会馆等传统历史建筑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观察、写生等活动,了解、感受历史建筑物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上《民间木雕》、《砖石上的雕刻》、《门的装饰》等课时,充分利用南浔建筑中丰富的砖雕、木雕资源,让学生实地探访以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选用南浔本土的图片,供学生观察、讨论、欣赏,由于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觉亲切,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在课堂教学内容、图片选择、创作作业等方面,我们都力求以学生熟悉的南浔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为题材。由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教”制宜,进行独立性国画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因此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就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我一直以来从事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在国画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而南浔水乡古镇的自然景观和园林建筑又比较适合用中国画的方法来表现,因此我们确定了国画学习与古镇资源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方向,立足南浔古镇,充分利用南浔古镇丰富的名胜古迹和人文资源,融地方特色、国画知识技能、人文精神为一体,开发了《墨韵浔溪》国画校本课程。

1、强调地方特色,遵循国画学习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地处南浔古镇,自然景观、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古镇资源多与传统国画内容相契合的特点,将古镇众多的自然景观和文物资源作为学生国画学习的内容,以古镇资源为脉络开展国画教学,整合了国画学习和古镇资源的内容。使学生国画学习从单纯的国画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达到将学生国画学习内容本土化、生活化的目标。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国画学习作为思考的起点,以提问、提示、资料提供、画法指导、讨论等方式,展示国画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探索,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安排适量的综合实践活动,尝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让学生通过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等方式开展参观、走访、调查等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三、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1.建立图片库

图片是美术学习的重要资源,图片质量的优劣、内容的多少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它不仅是教师课堂展示的内容,也是学生创作的内容来源。因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对南浔古镇各个景点进行拍摄,同时进行网络搜索,积累了大量的图片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对教师范画、学生作业的收集。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了以校本教材为提纲,按课时划分的图片库,每课包含景点照片、名家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业四个部分。

2.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激发。在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性和多样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1)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在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时,我们注意使用像素高、清晰度好的图片,先让学生从整体观察,了解建筑物的外形、结构、环境等,获得对景点的整体印象,然后通过对图片的放大,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观察建筑物的细节,如屋顶地结构、屋脊地装饰、门窗的造型及花纹、墙面的剥落痕迹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从整体到局部地进行观察。既能让学生全面而深入的感知要表现的对象,又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表现时有内容好画,避免画作的空洞乏味、僵硬死板。

(2)彩色与黑白相结合 自然景物色彩丰富、变化万千,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多年的儿童画学习,已经习惯了使用油画棒、水彩笔,习惯了用色彩去表现多姿多彩的世界,对学生来说,他们的眼中全是色彩。而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墨色,墨分五色,在于用千变万化的墨色去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对此往往不能接受,很难理解如何用墨色去表现。我们运用彩色与黑白相结合的图片展示方法,让学生把颜色与墨色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展示时,我们先出示彩色照片,让学生观察感受,然后将照片转换成黑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黑白也能表现多彩的景物,从而转变他们的观念。然后让学生观察黑白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黑与白之间的层次变化,使学生懂得墨色变化的重要性,理解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要求,为创作表现奠定基础。

(3)视频与图片相结合

在课堂上观看图片缺乏一种现场感,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对景物所处的位置、方位、周边景物环境不了解。为此,我们利用南浔旅游网中的“虚拟游”这一资源,将虚拟游搬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在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上《嘉业堂藏书楼》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进行虚拟游,按大门、宋四史室、书楼、正厅的顺序进行参观,通过观看、聆听导游词,获得对藏书楼的整体印象,了解藏书楼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建筑特色。然后选取典型的、容易入画的的大门和正厅,进行图片展示,重点分析。

3.丰富欣赏内容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国画教学同样如此,要使学生喜欢中国画,画好中国画,首先得从欣赏开始,使学生通过欣赏,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培养中国画的兴趣,真正地喜欢中国画。我们结合南浔本土资源,设计了《画坛领袖金城》、《画虎名家吴寿谷》、《拥军模范沈彬如》、《三痴老人王孙乐》、《庞莱臣与虚斋藏画》等专题欣赏课,在教材中设置了《水墨浔韵》这一欣赏版块,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吴寿谷艺术馆、李大震艺术馆,多次参观南浔画院书画展。通过欣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培养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4.强调多元评价

评价在教学中起着 “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单纯地以“画得像不像”、“画得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丧失信心,他们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及长处,就无法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对个性地发挥也会有阻碍作用。《美术新课标》提出“尊重个性差异,不搞统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多元化评价,评价标准差异化,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为主,以鼓励为主,对学生作品中的个性化倾向加以肯定。如“这幅画的线条很流畅”,“这幅画用笔很粗犷”“这座桥画得真精细”“这块墨的变化真多,你是怎么画的”等等,让学生明白自己作品中的优点,以保护学生的个性不被同化,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介绍画画的想法、心得,学生互评、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评价,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5.注重环境熏陶

学校环境是一种潜在课程,高品位的书画文化环境带来高品位的教育,学生置身其中时时受到美的熏陶,是诱发学生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我们重视学校书画环境建设,努力为学生打造优美舒适的书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国画学习的兴趣。我们以宣传橱窗、校报为阵地,长期展示学生画南浔的国画佳作,还布置了《墨韵南浔》国画长廊,我们的国画专用教室也长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使我们的校园始终弥漫着浓郁的水墨气息。这些阵地既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也成了教育学生的资源。

6.开展多彩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习兴趣持久性的重要途径。学校除了常规的比赛、展示活动外,着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调活动内容的本土化、特色化:探源溯根的湖笔文化寻根活动、结合课程内容的古镇调查访问活动、参观画展艺术馆、寻访民间艺人、实地写生、名家讲座、笔会等,将美术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南浔历史悠久,具有独具特色的地方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加强美术教学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第二篇: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高邮市第一小学 卞龙余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观察 生活 美术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一理念,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孩子的玩入手,把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因此在课堂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美术教育。

如教授《风筝》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调查风筝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及现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请身边的扎风筝艺人来学校进行指导。如: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进等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这时,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风筝都飞不上天。此时,大多数学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于是,我鼓励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奥秘,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又忙开了。最后他们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并树立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思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与人进行沟通的一扇门。

二、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中来,利用收集的小食品袋、报纸上的艺术字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店名字体的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一课课堂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让学生参与某某商品包装字体的设计。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收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极大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美带进美术课堂

诗人柯勒律治说,“大自然对儿童的熏陶远远高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如在教欣赏建筑艺术时,除了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述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在教学中,我还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文游台、盂城驿、奎楼、明清一条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感悟生活之美,把生活化的场景带进美术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来再现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二年级《老人与小孩》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上课铃一响,我就扮成一位老人,手拄拐棍,戴着花白胡须,弓着腰走进教室,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同时还让学生上台表演老爷爷、老太太、小孩子走路,让学生去评价,看他们表演的像不像。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再如:在教一年级《玩泥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a、布置展销会。b、“卖泥塑作品”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产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泥塑作品)。c、“买泥塑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泥塑作品上。d、比比谁的泥塑作品买的人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五、关注生活中的大事,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素材引入课堂

在生活中找一些有趣的事物,让学生们自己支感受、去体验、去尝试,远比教“画法”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的连环画、卡通画和漫画学习形式,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以“卫生、饮食安全;防疾病、保健康;家庭居住安全、交通消防安全”为主题的“健康安全、从我做起”绘画设计教学活动。借绘画设计活动,突出学生对主题的重视与理解。这些主题大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防非典方面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方面的环境卫生、防疾病保健康以及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等。要求学生对这些主题内容进行选择与具体、细化。运用绘画语言,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连环画、卡通画或漫画等形式进行不同的绘画设计与表现,把美术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提升对绘画创作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注重体验,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在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上,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更直接、更易于沟通的体验过程。通过这种主题设计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体验学习方法与过程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讲卫生、改陋习、防疾病、保安全的自觉意识。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如:当我国“神舟”六号成功上天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一大事,在教授《看新闻,画新闻》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神舟”六号的新闻资料、图片及英雄费俊龙、聂海胜的相关个人资料与报道。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探讨,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新闻。再如,2008北京奥运会很快就要召开了,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在课堂上教学生用剪纸、绘画、彩塑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奥运福娃。这样不光扩展了学科领域,还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关注社会的热点,为画好新闻,搜集好素材架起了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无形桥梁。

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带入美术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课堂的角度,运用课堂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生活为切入口。如《新花布 新衣服》一课,我从学生们平时选购衣服入手,问他们都会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价格、品牌、合适、舒服、美观„„然后扣住“美观”这个话题引出服装设计的三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服装与人的关系、服装与环境的关系、服装的功能、设计方法,最后学生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进行服装制作并进行时装表演。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见可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忘记了下课,在快乐中吸取知识、掌握技能。再如让学生设计与布置艺术节、运动会的会场,制作各种道具、布景、海报,设计与布置平时的教室与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美化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设计服装等。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美术,寓教于乐,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适时抓住机会,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例如:《头饰》一课,课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形象,进行课本剧表演。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美术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又如:《美丽的花边》,课后让学生用花边装饰墙报,装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强主人翁意识。

总之,在美术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辜敏、杨春生著.《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 《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卞龙余,小学美术高级教师,自1997年从教至今,先后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美术报》、《音体美报》、《教育新视窗》等报刊杂志发表。

第三篇:让博物馆资源走进课堂

让博物馆走进课堂之课程实施方案

当代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博物馆教育主要包括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终生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多年来,我国的博物馆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有效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爱国主义,增强人们的审美观念。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在国内外都已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已逐渐成为博物馆职能的重要方面。博物馆也越来越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展览和其他教育活动与社会历史、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既能吸引成年人参观,又能满足他们追求各方面知识的愿望,在进行成人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

一、课程开设的需要评估: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丰润区。一方面,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打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和各村新富起来的个体户子女。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校训是“文明、勤奋、活泼、创新”,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他们进行交际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二、课程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七、八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三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际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一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公民”、“我是服务员”“今天我当家”、“我的家乡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王贺印

副组长:王守增.王晓朝.王学军.高海忠.专家指导:田秀梅(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成员:王友华.甄东亮.韩玉红.马瑞文.王建东.王福利.王艳凤.甄立红.张海峡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有关人员:

指导老师:王晓朝

实验老师:甄东亮.韩玉红王福利

七、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4、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第四篇: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让地方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课题研究方案

东海外国语学校

彭华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缩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其次,民间美术的特点,可以完善美术课程内容,使乡村美术教育接“地气”。

一切艺术形式都起源于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美术也不例外。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老祖宗。起源于史前的原始美术虽然不能称之为“民间美术”,但她却是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鲁迅语)。以后的“宫廷美术”、“宗教美术”、“文人美术”,都是从“生产者的艺术”中派生、演变而成的。

民间美术品种繁多,领域广阔,但凡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玩的每一个方面都能见到她的踪迹。民间美术的民族风格特别强烈,各个兄弟民族,各地区的地方特色,无不归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共性之中。那些炎黄子孙所特有的意识和审美,无不渗透在每一件作品之中。几千年的民族传统,又一贯地延续在每一段历史时期的作品里,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中国民间美术正是以她那独特的民族风格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放射着独特的异彩。

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行们比较轻视、甚者是蔑视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认为这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不值得下功夫研究和教学。这主要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之类的传统偏见。他们认为民间美术只要让学生知道一点就可以了,还是该把教学重点放在点、线、面,素描,水彩,油画,水墨画等所谓的“阳春白雪”高雅艺术的学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

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有更多的喜庆感觉。

民间美术的服务对象既有自作、自用、娱乐的,又有通过馈赠、交换、买卖的形式,服务于全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村和城乡劳动者。在古代,同时还波及宫廷、宗教和人文美术领域。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家乡水,家乡情,家乡之物人人亲。芳香扑鼻的泥土气息,既是眷恋家乡,热爱祖国的诱惑济,又是

体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生活习俗、意识信仰、审美理想相异性的见证物。为研究民族、民俗、历史、宗教、心理、审美等学科提供了生动全面的形象资料。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无比的丰富。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们学习民间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2、理清民间美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关系。

3、挖掘中学美术与民间美术之间相关因素。

4、探索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5、寻找出哪些教学活动能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最大,最有效。

6、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研究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受教者的接受潜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潜能,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

2、新课标目标的确立。

新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美术情感态度养成目标是其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

3、民间美术教学的研究理论的学术文章: 吴静芳的《传统美与现代工业设计》 李绵璐的《谈民族民间美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找出并分析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关民间美术的教学因素,从强调基础知识到深度和广度的推广和学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健康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2、探索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的教学的方法,探讨民间美术在整个中学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价值。

3、通过本课题的演绎,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结合我校所拥有的特殊施教群体的资源优势(我校在校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民间美术的发源地农村地区的孩子),同时根据教育哲学、教学理论和美术教育目标,从中筛选出具有教育价值和美术教学意义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系统研究,安排有效的实施原则进行规划。根据以上情况,经过先期调查和梳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为17个点进行。

1、东海地方民间美术寻源。

2、灿烂的东海古文明之光

3、鲁兰古城的秦砖汉瓦

4、温泉汉墓的尺牍

5、苏北鲁南的民间陶艺

6、喜庆节日里的对联与剪纸

7、烧满龙的彩色面塑

8、巧夺天工的石雕艺术

9、柳编工艺

10、水晶的艺术

11、放飞飞天的梦想——扎风筝

12、古老又年轻的农民画

13、土味十足的乡村社戏脸谱

14、秸秆贴画

15、栽在花盆里的艺术

16、中学民间美术课教材编写研究

17、美术特长生培养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东海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各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读书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课题研究读书书目:

吴静芳的《传统美与现代工业设计》 李绵璐的《谈民族民间美术》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 2014年1月到204年12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

(1)完成资料的收集、学习。(2)批准立项一个月内上传研究方案

(3)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进展情况。

(5)读完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专著,上传不少于一篇独立撰写的读书笔记。

(6)上传独立撰写的一篇课堂教学或教育案例分析。第二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

(2)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进展情况。

(3)上传独立撰写的一篇课堂教学或教育案例分析

(4)最后一个月完成结题报告上传,并提出结题申请。

第五篇: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

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 三堂镇第六小学

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这一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就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生活情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远程资源在创设情境氛围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集图、文、音、像于一体,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多种表现形式,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统计》一课时,远教资源中有一个FLASH课件,里面包括快乐学堂、生活应用、快乐岛、练习区等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快乐学堂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然后在练习区中练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在生活应用中应用有关的统计知识、最后在快乐岛中畅游。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时,远教资源中提供了大量的课件资源,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远教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的储备量也有限,所以在感知事物时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以外部特征为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远教资源的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化难为易,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利用远教资源动画课件: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凸现“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标出“边”。这样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清唽明了地展现出“角”的图形和“角”的画法,学生对“角”的画法轻而易举就掌握了,并为学生架设了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力的突出《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如:二年级《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学生对于平移的距离判断时很容易失误,如果教师恰当地利用远教课件,先直观地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跟着数平移的距离,初步感知平移。然后在物体原来的位置用不同颜色标示出物体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以这个点或这条线作为参照来判断平移以后的距离,并抽象概括出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从而顺利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非常丰富,模式一的学校配有1-6年级的DVD教学光盘,每节课都有课堂实录,教师可以自己借鉴光盘中的教学设计并结合班级的特点进行教学,还可以与光盘中的教师同时进行教学,形成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模式二中,不仅有配套的光盘,还可以接受中央电教馆传送的远教IP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每课的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资源、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练习和单元测试等等,还包括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栏目。不同的教育专题,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学生能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提出“润年为什么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又闰”等疑难问题,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单靠教师传授性的教学,是很难弄明白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学生通过查找“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等内容,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并能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网络在线和BBS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

四、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4等分,能拼成什么图形。(2)把圆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插成一个什么图形。(3)把圆32等分、64等分……继续拼插,得到的图形接近了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插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认识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圆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插成我们熟悉的其它简单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教学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下载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快乐教学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让快乐教学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东安县白牙市镇一小 唐亚琴 快乐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

    让趣味游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让趣味游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已近三年,一直在课堂教学中去探索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孩子们喜欢美术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而用......

    让阅读走进课堂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语文或者英语文科类的科目才有阅读,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发现数学课堂也越来越离不开阅读。数学向来被认为是一门语言和工......

    让陶艺走进课堂范文

    《让陶艺走进课堂》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我校开展陶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体验创造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

    让赏识走进课堂(模版)

    让赏识走进课堂 吴联信 今天我觉得非常的荣幸,因为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共同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交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有所收......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

    让爱走进课堂

    让爱走进课堂 古浪县裴家营中心小学 王珍福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我看来,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爱。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以爱来贯穿我们的......

    走进古镇平川

    走进古镇平川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古往今来,和谐、文明、神秘、魅力四大人文主题,一直成为高人韵士钟情的灵物,而更成为他们借以抒发对大自然的浓重情怀,对社会现象的激浊扬清,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