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了解了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的前提下讲述的,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学生对认识动物有强烈的愿望,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知识,这是本节课不可忽视的资源,但还须将学生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利用音像材料,在给予学生大量感性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及社会行为的特征等。
四、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2)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 天性行为。(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4)知道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目标实施:
1、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
出示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可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7)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8)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9)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可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
(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 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
2、动物的社会行为
播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3)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4)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5)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你知道那些动物的交流方式?
3、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三)总结归纳,内化提高:
课堂的小结部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总结,谈一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随堂练习。只有在应用的时候,知识才是有价值。
第二篇:《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动物行这部分内容,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
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
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
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
、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
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分析后天行为:
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
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
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
2、动物社会行为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3.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4.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你知道那些动物的交流方式?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四、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在应用的时候,知识才是有价值。
第三篇: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设计
动物行为的类型
青川中学 张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述观点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探究,与同学分享交流机会。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学生分为两组,捕捉10只蚂蚁放在装有糖、面包、辣椒酱、醋的纸盒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也可定时到找到蚁穴处观察自然壮况下蚂蚁的行为。
2.收集有关蚂蚁行为的材料,结合探究结果,形成小组意见。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展示动物世界视频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回顾动物行为的概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行为,从动物的行为入手我们这堂课来讲解一下动物行为的类型。(板书——动物行为的类型)二. 讲授新课
(一)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1.由每小组的代表汇报课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情况和结果,各组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探究结论。(学生们在上堂课就已经定下了两方面的研究,分别是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和蚂蚁是社会性昆虫吗?)
2.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积极地参与了课后探究活动。
那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实验是否是如此?(播放探究蚂蚁觅食的行为短片)
师;从同学们的实验和老师播放的影片中能够看出结果是蚂蚁喜欢甜的和油炸性的食物,并且蚂蚁是集体活动的。所以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动物的两种行为,一是觅食行为,二是社群行为。那么什么是社群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社群行为(板书)
师:像蚂蚁这样,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行为,称为动物的社群行为。可是仅仅如此吗?同学们有没有在其中发现社群行为的动物有哪些特点呢?之前让同学们查了资料,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总结的不错,让我们来看下图片,看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多媒体展示蚂蚁图片),师:从图中能够看出蚂蚁是有分工的,也就是说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许多个体简单地聚在一起,而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师:除了蚂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除了社群行为外,动物还有其他的行为类型,同学们能试着说说吗?
2.攻击行为(板书)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我们来欣赏下图片,看看图片中体现了动物的什么行为?
总结攻击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攻击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攻击行为》的图片。
3.防御行为(板书)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我们从图中能看出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那么这种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总结防御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防御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图片。
4.繁殖行为(板书)
师:动物要繁衍后代就必须进行什么行为?
师:什么是繁殖行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繁殖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图片。
5.节律行为(板书)
师:我们通过上一节课已经知道猫头鹰一般在夜间出没,而我们家养的鸡鸭却是白天生活,那这种又是什么行为呢?
总结节律行为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节律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图片。
师: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下面请同学们6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动物的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有什么意义?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三、课堂练习
书中82页当堂练。
四、课堂小结
以问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五、开眼界
书中83页
六、作业
做一种动物的探究报告。
七、板书
动物行为的类型
社群行为
攻击行为
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
动物行为的类型
防御行为
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繁殖行为
提高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节律行为
第四篇: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行为学是生命科科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是对全书各章节中零散动物行为的概括和提高,与以后将学习的生理、生态等知识也有紧密联系,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涉及动物行为的实例很多,材料十分丰富。讲述实例是为了说明生物学原理,对材料应加以精选,防止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安排一次参观、考察或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并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
动物行为表现无论多么复杂、奇特,多么不可思议,都不是意识支配的。教学中注意不要流露目的论、拟人观、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应以动物生理学为基础,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用自然选择学说加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大多是肉眼看得见的,但是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又不是都能亲眼所见的。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教具诸如挂图、模型、标本、投影、幻灯、录音、录象或电影等手段加以配合。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难点:研究动物行为特点。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放映幻灯片,挂图。课时建议 1课时
(一)知识体系图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动物的行为与生产管理的第一节,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动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探究活动以“蜗牛吃菜叶”和“猫捕食老鼠”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以上三点。“实际用”栏目中,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法建议
电化教学手段完备的学校,可在课前录辑教材中需要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带。但未经选择、编排的一般野生动物内容的录像带不宜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以免冲击本节课的正规教学内容。没有电化教学设备时,除尽量利用教材中的彩图、插图、现有的挂图、模型、标本外、可尽量利用校园内外的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得更生动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出示幻灯片,挂图,描述一下猫捉老鼠的情景。讲述: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只要有:行走、静走不动、奔跑、跳跃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再看幻灯片: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动物的行为?
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
教师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过度: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
2.动物行为的特点
启发提问:猫为什么去捉老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的体内有什么变化? 教师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行为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从外部看,他的听觉、视觉以及集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当吃到事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教师提问:猫捉老鼠对它的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学生们课堂上讨论。教师讲述:动物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它他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紧接着教师提问:猫的一系列动作是在什么的调节下产生的?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关于激素的概念后面将要学到。这就是动物行为的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3.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什么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3.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控制。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空。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
第五篇:《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教学设计
领悟大纲,活化教学
生物,是一门比较生活化的学科,也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得比较紧的科学。生物课,要上“活”,而不能够被“知识”枯燥化。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合作伙伴,是帮助者,是教练也是运动员,与学生一起分享“智慧工厂”生产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引导互动、吃透概念
师:请四个同学上黑板,各写3个动物的行为。生:上黑板书写。
生1:刚从卵膜中出来的蝌蚪就会在水中游泳、刚从蛹中出来的蝴蝶就会腾空飞翔、刚出生2h的小鸭就会下水游泳
生2:鱼游泳、马奔跑、小狗识字 生3:羊吃奶、蛇冬眠、猫吃鱼
生4:老马识途、鹦鹉学舌、海豚顶球 师:还有谁补充?
生:上黑板补充。蚕吃桑叶、鸟吃虫、兔奔跑
教学感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就兴奋起来,课堂就活起来,能力就携带着智慧进来。
师:大家想一想,这些行为,哪些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呢?
师:想一想,动物如果没有这种一生下来就有的行为,动物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生1:饿死、生2:冻死、生3:两个字——死亡(其他学生大笑)师:由此可见,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行为,也是必须的生存条件。师:那么,什么是先天性行为?
生: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师:我给它四个字:“无师自通” 生:满意地笑了。
教学感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走出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以此讲清概念,让学生轻松地吃透概念、理解概念。
师:谁能够再举几个先天性行为的例子吗? 生1: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织网。生2:小鱼会游泳、早成鸟会飞翔。生3:蚕吃桑叶、鸟吃虫、老鼠打洞。
生4:鱼游泳、马奔跑、羊吃奶、蛇冬眠等。
师:看来,大家学得很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举出这么多例子了。
师:与先天性行为相对应,动物还有后天性行为。那么,什么是后天性行为?
生: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
师:说能够举几个动物后天性行为的例子? 生1:小狗识字、老马识途 生2:鹦鹉学舌、海豚顶球
生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猩猩吃白蚁 生4:望梅止渴、老马识途、画饼充饥 师:想一想,后天性行为有哪些特点? 生1: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的
生2:是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
师;如果没有这种行为,对动物来说,会有什么影响? 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师: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不是只能经过人工训练才能形成呢?
生:不是的,后天性行为是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生2: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师:后天性行为的形成对于动物有什么意义呢?
生:在环境改变时,动物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学感悟: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表达,在表达中快乐。引导归纳,巩固快乐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大家能利用概念把动物的各种行为区分清楚吗? 生:能。
师:先天性行为是遗传获得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包括趋性(趋光、趋化、趋热等)、非条件反射和本能,同种生物中无个体差异;后天性行为的形成主要与生活体验和学习有关,不同个体存在差异。
师:好,接下来我们考验一下同学们的分辨能力。
师:蜘蛛在织网,人也在织网,两种行为有什么区别呢? 生: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人织网属于后天性行为。
师:谁能够比较一下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先天性行为
后天性行为
形成时间
获得方式
行为特点
适应范围
举例
教学感悟:学习的能力之一,就是要学会比较,在比较中归纳。引入生活,深刻“简单”
师:动物行为的产生是什么样的反应?
生: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师:动物行为主要受什么调控? 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师:下面,请大家看一下书本66页的“谈水三刺鱼”的例子。生:看书。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因素引起了雄三刺鱼之间的攻击行为?
生1:雄三刺鱼到了交配季节,腹部表面变成红色,红色就是一种可引起雄鱼彼此之间猛烈的攻击行为的信号刺激。
生2:淡水三刺鱼,雄鱼到了交配季节腹部表面变为红色,红色就是一种信号刺激,可引起雄鱼彼此之间猛烈的攻击行为。研究表明,三刺鱼的眼一旦受到红颜色的刺激,即能通过神经系统作出进行攻击的决定。
师:为什么雄三刺鱼的腹部表面到了交配季节就会变红呢? 生:受到激素调节的结果。
师:你能够举一些内分泌系统调控的行为吗? 生:鸟类复杂的生殖行为
师:好。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不孵卵也不育雏的杜鹃” 生:对照书本的“课外阅读”讲“不孵卵也不育雏的杜鹃”。师:这也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决定的。师:大家想一想,是否还能够举一些例子?
生1:母鸡带小猫、蜻蜓点水、飞蛾扑火、作茧自缚、孔雀开屏、怒发冲冠等这些,都是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的。
生2:我所看到的母鸡和小猫,小鸟喂金鱼,它们的育雏本能就说明了动物行为的产生与动物体的内分泌有直接关系。母鸡和小鸟就是由于分泌了雌性激素而表现出来的现象。师:说的好。
师:哺育行为中的哺乳是先天性行为,而教育孩子属后天性行为。但是,人们教育孩子的行为不仅仅是哺育后代的表现,家长对孩子、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表率作用等教育影响孩子而使之产生的相应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生活体验和学习在这些行为的产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即便如此,由于任何个体的性状表现最终由遗传物质来决定,包括后天性行为也是以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后天性行为不仅仅由遗传决定,生活体验和学习在行为产生中起决定作用,但仍与遗传有关。
对它的生存有意义,动物越高等,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师:总的来说,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它们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
教学感悟:如何让学生真正地领悟知识,运用知识?那就是引导学生将“简单”变“复杂”,将“肤浅”变“深刻”。书本上的简单的一句话——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但要学生真正地领悟这一句话,是个难点,也为高中生物中相关的知识点作铺垫。师:人的学习是什么行为? 生:后天性行为
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你的学习(后天性行为)有何启示? 生1:我们要不得丰富我们的后天性行为。
生2:我们要在生活体验的过程中,不得优化我们的学习。
生3:后天性行为越多,我们适应社会的本领就越强,为社会作的贡献就越大。生4: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努力学习,应该多具备一些后天性行为。教学反思:
思维的起点,就是参与,就是体验,就是思考,就是表达。本节课,学生一直是主角,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学生不断进步的鼓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