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0:3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篇: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商朝的商业活动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4)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二是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黄金和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三是著名都会形成。

2.发展和高峰

(1)隋唐:商业繁荣表现为大都会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2)宋元: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表现为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

(3)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作物商品化;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如徽商、晋商等。

原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深化·拓展】

1.想一想,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提示: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

提示:商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家分裂动荡、自然经济影响加大,商业就会萧条;国家统一安定,商业就会繁荣。因此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内外交通便利等。3.想一想,北宋时期为什么能够产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提示:纸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当时使用的金属货币质重而值微,无法满足商业发展对货币的要求,急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携带方便、便于流通的货币;"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这一要求。纸币便应运而生。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宋代: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2.城市发展概况

(1)汉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沿途城镇的兴起,敦煌、楼兰、于阗、莎车、龟兹、疏勒等就是代表。

(2)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

(3)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深化·拓展】

想一想: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有何规律? 提示: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减小,日益突出其生产性和商业性。②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③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着密切联系。$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布局成相应变化。

三.重农抑商

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商鞅变法中就有许多“重农抑商”的政策措施。如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盐铁官营,管制粮食买卖;对商业征收重税。

2.发展汉代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对商人征收重税,私营工商业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些许的松动,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3.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继续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深化·拓展】 1.想一想:“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兴起原因是什么?

提示: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时期,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的基础。而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政治集权的需要相矛盾,发展商业也会减少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等。因此,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2.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提示:“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后面。

第二篇:高中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商朝的商业活动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4)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二是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黄金和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三是著名都会形成。

2.发展和高峰

(1)隋唐:商业繁荣表现为大都会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2)宋元: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表现为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

(3)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作物商品化;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如徽商、晋商等。

原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深化·拓展】

1.想一想,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提示: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

提示:商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家分裂动荡、自然经济影响加大,商业就会萧条;国家统一安定,商业就会繁荣。因此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内外交通便利等。

3.想一想,北宋时期为什么能够产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提示:纸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当时使用的金属货币质重而值微,无法满足商业发展对货币的要求,急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携带方便、便于流通的货币;"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携带方

便而又能大量复制这一要求。纸币便应运而生。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宋代: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2.城市发展概况

(1)汉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沿途城镇的兴起,敦煌、楼兰、于阗、莎车、龟兹、疏勒等就是代表。

(2)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

(3)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深化·拓展】

想一想: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有何规律? 提示: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减小,日益突出其生产性和商业性。②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③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着密切联系。$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布局成相应变化。

三.重农抑商 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商鞅变法中就有许多“重农抑商”的政策措施。如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盐铁官营,管制粮食买卖;对商业征收重税。

2.发展汉代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对商人征收重税,私营工商业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些许的松动,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3.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继续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深化·拓展】 1.想一想:“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兴起原因是什么?

提示: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时期,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的基础。而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政治集权的需要相矛盾,发展商业也会减少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等。因此,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2.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提示:“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后面。

第三篇: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教案

第三课: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导言部分,由此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

(1)挑战:

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B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 C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探究学习】魏晋南北时期,佛教盛行且渐趋本土化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大力支持和扶持—政治需要。

其次,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再次,佛教宣传来世说,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符合统治需要—思想基础。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2)新发展:

A从内容上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B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 C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唐时期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A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B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唐朝初年,李渊和李世民尊道抑佛,李世民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了道教的特殊地位。武则天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道教势力受打击。唐睿宗、唐玄宗父子二人迷信道教,道教优势又逐渐得以恢复。唐肃宗、唐代宗崇佛,道教势力再次衰退。到了唐武宗时,朝廷废禁佛教,独尊道教,第三次出现道胜于佛的优势。道教宣传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轻徭薄赋的要求有相同相通之处和异曲同工之妙,适应了唐初社会在大乱之后,天下初定,人心思治,统治者调整政策的政治需要。同时,道教也提倡佛教的“因果报应”,还鼓吹儒学的“忠”(忠于君主)和“孝”(孝敬父母),此外,还搞巫师的一套“长生术”,不仅适应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需要,也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命富贵的欲望。

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朝有三次崇佛高潮,第一次是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曾利用佛教篡位,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进一步刺激了佛教的发展。第二次出现在肃宗、代宗时期。第三次出现在唐懿宗时期。隋唐时期是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

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教日益处于劣势,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佛道二家的压力。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唐中叶以后,儒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要复兴儒学。这些启发了后来儒者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B、“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学思之窗】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第13页)

思路引领: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C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探究学习】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关键:叙述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探究学习】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2、积极:

①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总之,以上这些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A、“心即理也”;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C、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A、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致良知”“知行合一” 【探究学习】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的字)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解读】陆九渊,自号象山居士,南宋思想家,是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就是天理。他批评朱熹的理学为“支离”,即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当下感奋,挺立起对儒家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日积月累地追求外在的知识,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所以他不像程朱那样致力于注经解经,因而他的著作不多,汇集在《象山先生全集》中,这部集子中包括他的书信、杂著、讲义和诗作,他没有写一部注经的书。陆九渊的心学理论虽不严密,但他的思想言论却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和后来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朱、陆对“理”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他们在治学方法上的分歧。

朱陆二人方法论上的一次重要的争论发生在鹅湖寺会上。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参加这次会的朱亨记述了他们的分歧:朱熹批评陆的学术方法太简单,陆评朱熹用前人思想中支离破碎的语录来教人。

这一时期学术活动活跃的现象说明了思想界比较开放,学术思想能够有自由交流的空间,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不严格。

【探究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难点: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设问法、比较法、联系法和创设情景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讲授新课】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如吕不韦(“奇货可居”)、范蠡(陶朱公)等。

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1)重农抑商政策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2)商业的艰难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合作探究】1:秦汉时期商业有所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3)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和条件: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合作探究】2:阅读P12【学思之窗】,思考: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解题关键:使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思路引领: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条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合作探究】3: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2)表现:宋: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合作探究】4:北宋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1)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2)发展:

A、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B、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徽商: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安徽绩溪湖里村人“红顶商人”胡雪岩。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以家乡的文物景观现身说法)

晋商: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 逐渐增大。二是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合作探究】6: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提问: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政府的行政管理。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1.市的变迁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2)宋:

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2.古代大都市的发展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扬州、成都 特点:商业中心

原因: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合作探究】7:阅读课本P13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和历史地图册P17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问:观察下图,说一说北宋东京城和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方面有什么变化? 城市布局上:突破坊市空间限制;突破坊市时间限制;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大。商业活动方面: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更为频繁。【合作探究】8: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1)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2)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3)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4)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既是个国家进行贸易。(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原因:海禁、闭关锁国)

海禁:中国明代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又称洋禁。始于明初,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它阻碍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商品交流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表现为仅广州一处通商,“十三行”;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2、政府对商业的政策(1)朝贡贸易的特点: ①官府控制

②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③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②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③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合作探究】9:影响商业发展有哪些因素?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2)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3)中外交往、民族交往

(4)交通发达、统一通用的货币等(5)人民的辛勤劳动

【合作探究】10:政府对商业实施怎样的管理?(1)商周: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3)汉:城市设“市”,政府设专职官员对市进行管理,市区与住宅区分开,市的活动有时间限制。(4)东晋南朝:商业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5)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合作探究】11:隋唐时期商业概况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运河的开通、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政府开明的政策 表现:金融方面:柜坊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合作探究】12:宋元时期商业概况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达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探讨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练习巩固】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1、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2、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3、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4、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5、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B、学习延伸: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成年男子结婚不久就外出经商,有的人几十年都不回去。徽州人很团结,注意互相帮助,一个大商人能够得到许多同乡的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这些同乡也学到了经商的本领。徽州人还崇尚节俭,不奢华。

同意。因为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州商人的实际,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写照。

第五篇:高中数学 1.3进位制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3

§1.3进位制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规律,会利用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联系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换。2学习各种进位制转换成十进制的计算方法,研究十进制转换为各种进位制的除k去余法,并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各进位制表示数的方法及各进位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除k取余法的理解以及各进位制之间转换的程序框图及其程序的设计

学法:学习各种进位制特点的同时探讨进位制表示数与十进制表示数的区别与联系,熟悉各种进位制表示数的方法,从而理解十进制转换为各种进位制的除k取余法。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常见的数字都是十进制的,比如一般的数值计算,但是并不是生活中的每一种数字都是十进制的.比如时间和角度的单位用六十进位制,电子计算机用的是二进制,旧式的称是十六进制的,计算一打数值时是12进制的......那么什么是进位制?不同的进位制之间又又什么联系呢?

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即可称n进位制,简称n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

一般地,若k是一个大于一的整数,那么以k为基数的k进制可以表示为:

anan1...a1a0(k)(0ank,0an1,...,a1,a0k),而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脚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

543210如:把二进制数110011(2)化为十进制数.110011=1*2+1*2+0*2+0*2+1*2+1*2=32+16+2+1=51

把八进制数7348(8)化为十进制数.7348(8)7*83*84*88*83816

4、把二进制数110011(2)化为十进制数.543210解:110011=1*2+1*2+0*2+0*2+1*2+1*2=32+16+2+1=51

例5 把89化为二进制数.解:根据二进制数满二进一的原则,可以用2连续去除89或所得商,然后去余数.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89=2*44+144=2*22+022=2*11+0

11=2*5+15=2*2+1

所以:89=2*(2*(2*(2*(2*2+1)+1)+0)+0)+1=1*26+0*25+1*24+1*23+0*22+0*21+1*20=1011001(2)这种算法叫做除2取余法,还可以用下面的除法算式表示:

把上式中的各步所得的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即可得到89=1011001(2)

上述方法也可以推广为把十进制化为k进制数的算法,这种算法成为除k取余法.例6 利用除k取余法把89转换为5进制数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把十进制数化为二进制数。

把k进制数a(共有n位)转换为十进制数b的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语句为:

INPUT a,k,ni=1b=0

WHILE i<=nt=GET a[i]b=b+t*k^(i-1)i=i+1

WENDPRINT bEND

小结:

(1)进位制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及程序

(3)图形计算器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算法方面的潜能,更能体现他们的创造精神。3210

下载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1.3《算法案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3算法案例 (1)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2.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

    历史必修2教案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考点解读】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由采集经济向 经济发展。 地域差别:北方以......

    高中历史《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4年高中历史《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维的能力;通过欣赏名画、历史小短剧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鉴赏艺术中凸现探究问题的......

    语文:新人教必修1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公开课)

    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

    英语:unit1《Friendship》教案2(新人教必修1)(精选)

    Period 3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Teaching aims: 1. To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write sentences using dir......

    语文:第二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2)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一、二两卷,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5 编制者:王秀娟 使用时间:09年2月日 班级:姓名: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