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训练教学设计
篇一:《阅读专题训练》教学设计
《阅读专题训练》教学设计
永平镇第一小学中心校六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2014.0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能熟练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2、复习巩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5、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复习的重、难点:
1、将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加以总结能熟练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2、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六年的语文学习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你们在阅读方面有些什么收获?(生自由谈,如 1 会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了解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等。)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样读懂一篇文章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四步循环阅读法”: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带着问题再读全文;一边读文一边释疑;查缺补漏解决疑难。师:阅读时,讲究方法,有的放矢,才会读有所获,不可漫无目的,囫囵吞枣,在复习中我们更要注意将平时掌握的读书方法用于其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进行阅读专题训练。板书课题:阅读专题训练。
二、反思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1、同学们在做阅读短文时,常遇到哪些题型?课件出示:阅读题的题型。哪些题型是你的难点?
相机解决一些学生做题的困惑:如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你们能提出自己的难点、困惑点,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真值得表扬!你们所遇到的这几种难题正是我们语文课要解决的难点。这节课,我们的重点就一起来攻克“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师相机板书:主要内容 思想感情 表达方法)这三道阅读难关,有没有信心?(有)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
三、立足学情,有效引导。2
(一)首先来攻第一关:归纳主要内容。(出示课件)在做阅读题时,要想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得怎样做?(读懂文章)这时,我们一般选择哪种读书方式?(默读)对,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读课文,要因文、因人而宜,直到读懂为止。
1、默读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1)要入情入境地去读,读进去,想开去,一边读一边想。
(2)不动笔墨不读书!标自然段,好词好句,关键词句,标点,做旁注,同学们掌握的学习方法还真多!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去默读短文《仁爱无敌》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3、课件出示:《仁爱无敌》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并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因为这是所有名的住宅,所以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把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行了,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 3 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不可思议地赢得了经济上的胜利,梦想成真。
4、在归纳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你们有什么窍门?
(1、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板书:完整、简要)
5、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谁能根据同学们的窍门,集思广益,来归纳一下《仁爱无敌》的主要内容?别忘了,既要完整,又要简要!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汇报交流;
(3)看看复习小博士的归纳:在英国有位无儿无女体弱多病的孤独的老人,他要出售自己漂亮的住宅。购买者把房价炒到10万英镑,一位青年诚恳地说他会用心照顾老人!这位青年却只用了1万英镑买到了住宅的事。
(4)刚才,我们运用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指导给我们的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常用的“要素串连法”。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种要素串连起来,还要注意简要完整!4 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
(二)第二关:体会思想感情
1、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了解作者的目的。
(2)抓住提示中心的词句。
板书:关键词句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方法来体会一下的《仁爱无敌》的思想感情。首先,我们得再次默读短文,读进去,想开去;边读边标关键词句,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学生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通过再次读文,你标出哪些关键词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看看复习小博士的体会,课件出示:读了短文,我体会到了青年仁慈、善良,就是因为他的爱心,赢得了经济上的胜利,梦想成真。齐读1遍。
恭喜你们,第二关闯关成功!
(三)最后一关,领悟表达方法。
1、你都知道哪些表达方法?
2、你是怎样领悟表达方法的呢?
(再读文章,通过品读词句来领悟。)板书:品词析句 是呀!表达方法就蕴含在字里行间!5 篇二:高效阅读训练课教案
高效阅读训练课教案 马红双
师:“上课!”
生:“老师好!”
赵婧:“我们的阅读口号是——”
全体同学齐呼:“读书使我们敏捷,读书使我们快乐,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教师导入
作家肖复兴曾说:“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臵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读书是快乐的!
本节课,我们继续进行高效精读训练。
二.训练程序
第一板块 眼脑机能训练
幻灯片放映
导语:刚才同学们的眼睛转得相当灵敏,很不错。在阅读之前除了做好这些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还要再次回顾高效阅读的三个问题——
第二板块 回顾知识
1、速读三忌是什么?
2、程序阅读七项内容是什么?
3、精读五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后分别放映幻灯片)
导语:我们面前的各位提起读书简直如话家常。可是乞丐读书和富人读书,我们是不是就有点思考了呢?下面我们训练第一篇文章。
第三板块 精读训练
第一篇
1、传发资料
口令:预备——开始!
(输入字数,做好准备)
2、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3、记时阅读:
口令:预备—— 开始!
4、等最后一个同学读完后,请一列或者一行同学汇报阅读速度,记下最低者和最高者,再询问全班还有没有比这位同学高的,之后做出赞赏性的评价。而对那些速度比较慢的,要让速度快的给他们以信心的鼓励和方法的点拨。(适合面对面交流)
5、将原材料收回至第一位同学左上角
6、教师导入:高效阅读包含三个方面,即:速度,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面我们检测一下自己的理解率是否和速度一致。
7、传发试题
口令:预备——开始!
8、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9、五分钟记时检测 口令:预备——开始!
10、同桌交换试卷
11、指名汇报答案与抢答想结合(提醒同学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汇报,之后可以做必要的订正或补充,开放性的题,可以丰富拓展。)
同时辅助幻灯片“参考答案”显示,以便学生日后规范语言表达。
12、完毕后,归还本人答卷。
13、汇报阅读理解率。
14、谈对文章理解的经验和教训。
教师导入:
有人说:富人为了面子才去读书,而穷人在读书中增长了志气。是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贫苦人家的两兄弟是怎么求学的。第二篇
(一)、精读
1、传发资料
口令:预备——开始!
(输入字数,做好准备)
2、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3、记时阅读:
口令:预备—— 开始!
4、等最后一个同学读完后,请一列或者一行同学汇报阅读速度,记下最低者和最高者,再询问全班还有没有比这位同学高的,之后做出赞赏性的评价。而对那些速度比较慢的,要让速度快的给他们以信心的鼓励和方法的点拨。(适合面对面交流)
5、将原材料收回至第一位同学左上角
(二)冷静思考所读内容
内容:从精读五法和程序阅读七项方面考虑
(三)、汇报自己的品味鉴赏
形式:抢答
注意:要有必要的肯定、补充或订正和评价
一、总结本节课的阅读收获
1、读书方面:
2、做人方面:
二、教师总结
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无字之书。漫漫人生,光阴似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脚踏实地地撰写人生之书的每一个章节。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情有义,便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回报社会。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用阅读滋润我们的心灵,修身养性,增知致雅,唯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充实而有意义!
下课!
呼号!
(注明:本次训练题目是:《想讨一本书》和《八月的秋天》)
高效阅读训练课教案
(二)马红双
师:“上课!”
生:“老师好!”
赵婧:“我们的阅读口号是——”
全体同学齐呼:“读书使我们敏捷,读书使我们快乐,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教师导入
作家肖复兴曾说:“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臵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读书是快乐的!
本节课,我们继续进行高效精读训练。
二.训练程序 第一板块 眼脑机能训练
幻灯片放映
导语:刚才同学们的眼睛转得相当灵敏,很不错。在阅读之前除了做好这些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还要再次回顾高效阅读的三个问题——
第二板块 回顾知识
4、速读三忌是什么?
5、程序阅读七项内容是什么?
6、精读五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后分别放映幻灯片)
导语:我们面前的各位提起读书简直如话家常。可是乞丐读书和富人读书,我们是不是就有点思考了呢?下面我们训练第一篇文章。
第三板块 精读训练
第一篇
2、传发资料
口令:预备——开始!
(输入字数,做好准备)
2、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3、记时阅读:
口令:预备—— 开始!
4、等最后一个同学读完后,请一列或者一行同学汇报阅读速度,记下最低者和最高者,再询问全班还有没有比这位同学高的,之后做出赞赏性的评价。而对那些速度比较慢的,要让速度快的给他们以信心的鼓励和方法的点拨。(适合面对面交流)
5、将原材料收回至第一位同学左上角
6、教师导入:高效阅读包含三个方面,即:速度,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面我们检测一下自己的理解率是否和速度一致。
7、传发试题
口令:预备——开始!
8、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9、五分钟记时检测 口令:预备——开始!
10、同桌交换试卷
11、指名汇报答案与抢答想结合(提醒同学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汇报,之后可以做必要的订正或补充,开放性的题,可以丰富拓展。)
同时辅助幻灯片“参考答案”显示,以便学生日后规范语言表达。
12、完毕后,归还本人答卷。
13、汇报阅读理解率。
14、谈对文章理解的经验和教训。
教师导入:
有人说:富人为了面子才去读书,而穷人在读书中增长了志气。是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贫苦人家的两兄弟是怎么求学的。第二篇
(一)、精读
2、传发资料
口令:预备——开始!
(输入字数,做好准备)
2、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3、记时阅读:
口令:预备—— 开始!
4、等最后一个同学读完后,请一列或者一行同学汇报阅读速度,记下最低者和最高者,再询问全班还有没有比这位同学高的,之后做出赞赏性的评价。而对那些速度比较慢的,要让速度快的给他们以信心的鼓励和方法的点拨。(适合面对面交流)
5、将原材料收回至第一位同学左上角
(二)冷静思考所读内容
内容:从精读五法和程序阅读七项方面考虑
形式:抢答
注意:要有必要的肯定、补充或订正和评价
三、总结本节课的阅读收获
1、读书方面:
2、做人方面:
四、教师总结
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无字之书。漫漫人生,光阴似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脚踏实地地撰写人生之书的每一个章节。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情有义,便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回报社会。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用阅读滋润我们的心灵,修身养性,增知致雅,唯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充实而有意义!
下课!
呼号!
(注明:本次训练题目是:《西游记》和《小商人》)高效
阅读训练课教案
(三)马红双
师:“上课!”
生:“老师好!”
赵婧:“我们的阅读口号是——”
全体同学齐呼:“读书使我们敏捷,读书使我们快乐,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教师导入
作家肖复兴曾说:“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臵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读书是快乐的!
本节课,我们继续进行高效精读训练。
二.训练程序
第一板块 眼脑机能训练
幻灯片放映
导语:刚才同学们的眼睛转得相当灵敏,很不错。在阅读之前除了做好这些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还要再次回顾高效阅读的三个问题——
第二板块 回顾知识
7、速读三忌是什么?
8、程序阅读七项内容是什么?
9、精读五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后分别放映幻灯片)
导语:我们面前的各位提起读书简直如话家常。可是乞丐读书和富人读书,我们是不是就有点思考了呢?下面我们训练第一篇文章。第三板块 精读训练
第一篇
3、传发资料
口令:预备——开始!
(输入字数,做好准备)
2、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3、记时阅读:
口令:预备—— 开始!
4、等最后一个同学读完后,请一列或者一行同学汇报阅读速度,记下最低者和最高者,再询问全班还有没有比这位同学高的,之后做出赞赏性的评价。而对那些速度比较慢的,要让速度快的给他们以信心的鼓励和方法的点拨。(适合面对面交流)
5、将原材料收回至第一位同学左上角
6、教师导入:高效阅读包含三个方面,即:速度,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面我们检测一下自己的理解率是否和速度一致。
7、传发试题
口令:预备——开始!
8、请同学们面带微笑、充满自信,深呼吸两次。
9、五分钟记时检测
篇三:记叙文阅读训练教案
记叙文阅读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 清新优美 简洁凝炼 准确严密 精辟深刻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热情奔放幽默讽刺 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1、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2、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3、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1、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
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
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
(五)、为文章拟标题:
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或用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第二篇: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教学设计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词语的修改
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意识。2.和学生探讨词语(动词)运用的原则。
3.提高学生自主修改语言和自主选择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
回顾典型题目(PPT)
二、自主学习
1、自读短文,提炼信息。
词语的修改包括哪些方面的修改?课文中列举了哪些例子?请结合自己的作文说说自己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有哪些例子?(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2、作文修改要注意什么?(1)词语的选用是不是准确。(2)词语的运用是不是得体。(3)词语的搭配是不是恰当。
(4)现代人不再用的冷僻的文言词语,其他地方的人看不懂的方言词语等。(PPT出示例句)
三、实战演练(PPT出示习题)
四、知识拓展
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重复累赘、用词不当、句式杂糅、关联词不当、不合事理、分类不当、否定误用。
五、巩固
1、短文中的“想一想·做一做”
2、修改下列病句。
(1)通过学习,使我们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3)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4)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6)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7)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8)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9)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0)只有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11)深蓝的夜空中明月高照,繁星密布。
(12)商店里摆满着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
六、作业
修改本次习作
第三篇:读写训练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读写训练教学设计
山泉镇中心学校
陈伟华
【设计思路】
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篇幅较长,作为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白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文章写的是谁?二是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她)?三是作者是怎样突出这一人物性格的?同时将写作方法应用于作文训练中。因此,教读本课至少需要三课时,熟读课文,感知人物需一课时;探究写法,明确主旨需一课时;片段展示,加工润色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阅读——感知——分析——归纳——探究——实践”的方式,逐层深入,目标检测,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尽量体现教材在写作训练中的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快速阅读记人散文的方法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指导阅读,了解阿长其人
一. 直接导入新课 二. 设疑导读
(一)初读思考 问题设置:
课文题目为《阿长与<山海经>》,其中阿长是何许人也?(身份,地位,与本人的关系)山海经为何种书籍?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此环节,由题目切入,纲举目张,逐层深入,遵循写人记叙文的阅读规律,使阅读过程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徐徐展开。)
(二)成果汇报
1.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家里雇佣的女工,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3.《山海经》是儿时鲁迅渴慕已久的绘图宝书,是阿长为他买来的,正因如此,作者鲁迅对保姆阿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崇敬和怀念这位长妈妈。
(三)感知人物 问题设置:
作者眼中的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依据是什么?
(提示:可以用这样的句式:阿长是一个 的人,因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示例: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因为她睡觉时经常摆成一个“大”字。)
此环节从写人散文的特点入手,调动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围绕人物特点筛选主要信息,能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果预测: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因为我的饮食起居都由她来照顾。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因为作者说她生的黄胖而矮,“长”字也不是什么形容词。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因为家里人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因为她总是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因为我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要告诉我母亲去。
„„ „„
三. 师生鉴定
通过刚才的阅读分析,你认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可以发现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四.学以致用
说说:我身边的“阿长”
同学们,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类似阿长的人物,请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他的特点,可以模仿上面的句式。
(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搜集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并能利用老师传授的评价人物的方法给心中的人物定性,可谓学以致用。)
五、方法探究
通过阅读,你觉得要想快速读懂记人散文的关键是什么? 分组合作,讨论探究 师提示:
记人散文,大多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而刻画人物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一般来说,一篇记叙文往往要选取一两个或者几个事例,每个事例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而要想把事件说的生动形象就要突出细节,抓住了细节,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另外,无论是记人还是记事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小组代表发言:
师生归纳:
1.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2.从事件入手,归纳人物性格 3.从细节入手,透视人物形象
4.从抒情语句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
六.课外拓展
运用所学的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几篇记人散文,写成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如:本单元的《背影》《老王》《台阶》等。
(要想做到学有所得,必须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情感追踪,写法探究(分析作者写此文的动机,即为什么写阿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怎样突出人物性格的?)
一. 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阿长这一人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大作家鲁迅会对她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去体会他的感情变化。二.速读课文,情感追踪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四.跳读课文,归纳事例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作者“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五.精读课文,写法探究 分小组,合作讨论:
七件事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这些事中哪件写得最细,最精彩。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
七件事中的前四件都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罗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一是长毛攻城时护城事件;一是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而最详细,最感人的事件就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因为“山海经”事件是彻底改变“我”对长妈妈看法的重要事件,也正因为有了“山海经”事件,“我”才真正由“厌烦”长妈妈变成了“敬重”长妈妈。因此,“山海经”是敬重长妈妈的代表性事件,“山海经”代表的就是文章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正是欲扬先抑写作手法中“扬”的部分。也是作者鲁迅写此文的关键触发点。
而这两件事之间又夹杂了谋害我的隐鼠一事,作者在写敬重长妈妈的两个
故事中间,再次穿插这个“隐鼠事件”,一是为使文章顿起波澜,二是与下文写敬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这也是本文构思的主要特色。
六.纵观全文,浓缩主旨
齐读最后两段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
主旨归纳(先由学生自主回答,后教师明确)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通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七、角色体验 写法再现 问题设置:
假如你是大作家鲁迅,你能毫不吝啬的告诉同学们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文章写得如此精彩的吗?请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例如: 首先,我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因为,要写的事实在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说明问题。请同学们接着说。(典型事例显性格)
回答预测:
第二,我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确定所叙事件的详略,因为都详细的写,也就没有重点了,那么要表达的中心也就不明确了。(详略得当突主旨)
第三,为了使文章跌宕起伏更有吸引力,我还欲擒故纵,欲扬先抑,先说人物不好的一面,再说好的一面,然后,突出我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欲扬先抑掀波澜)
第四,最关键的是,我在写作中有意刻画了一些细节,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处处细节,它可是你了解人物的一把金钥匙。(放大细节是关键)
八.手口合一 片段演练
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说说身边的阿长”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突出其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片段展示,润色成文
一.导入 二.片段展示
1.学生朗读自己的片段习作
2.师生评价人物性格与事件本身是否相符
三.列出提纲
根据自己所写人物及情感的表达,合理安排事件顺序,列出简略的写作提纲 四.加工润色
1.运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突出人物特征 2.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合理布局
3.详略得当,加工成文 五.习作心得
1.请写出你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最得意的片段或用词造句最满意的地方。2.请说出本次习作过程中你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或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六.作业
搜集整理同学们的反馈信息,师生明确归纳学生提出的典型经验或问题,研究探讨解决方案,以备下次写作借鉴。
综上设计依据记人散文的特点:从感知人物性格入手,归纳其相应的典型事例,再到写作手法的探究。
逐层深入,分三课时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一堂,联系现实,为人物定性;第二课时,选取典型事例,突出性格特点;第三课时,列出提纲,布局谋篇。
2010.10.11 星期二 晴 教后记:
本篇文章我本想按照原计划的三课时进行讲授,但总体下来,还是感觉时间很紧张。实际用时将近四课时,当然如果没有课前提问,效果也许会更好,时间也会更充足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既完整又能很好达成目标。尤其是感知人物和学以致用两个环节同学们配合表现都很出色。只是归纳方法时学生感到有些难度,这时我又进一步启发,师生合作明确归纳,最后的环节阅读方法实践,我让同学们把读后感写在了日记本里当作当天的日记,同学们没有感到增添了额外的负担,完成质量相当好。第二天上课,我让几位学生到前面朗读自己的读后感。写《背影》读后感的学生居多。但是其他几篇文章也都写得很到位。我觉得这次阅读实践非常成功,因为同学们真的把方法融入到阅读过程中了,还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做到了细致的预习。可谓一举两得。
相比之下,第二课时的课堂内容就显得有些多,对重点段落研读的不够详细,现在想来,最好的办法还是把第七环节和第八环节下移到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就是方法归纳和片段写作及展示,把第四课时安排成片段变成文训练。如果将写片段和成文放在课下来完成自然会减少一课时,但是,没有在课堂上完成的质量好。
总体感觉是学生在方法归纳探究时感觉有难度,即使,我在方法归纳前都给同学们展示范例,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入手,我想这就是平时训练不够,也就是平常的教学很少涉及方法的归纳,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作文水平才停滞不前,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致使大部分教学时间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悄然流逝。
这是我最新的感悟,我也会以此为鉴,做好后续的教学工作。
(本篇教学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张老师和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一课时 学生练笔节选
妈妈是一个时尚的人,因为他是一个购物狂; 妈妈是一个爱玩的人,因为她整天泡在麻场里;
妈妈是一个厨艺高超的人,因为她总是为我烹制出美味的菜肴。
《背影》读后感
2011.10.10 801班 顾佳
《背影》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朱老先生年轻之时,一次父亲送她回北京,原本打算不送的,但最后还是因为放心不下,而决定去送朱先生,在朱先生还未乘车离开之时,父亲为朱先生买橘子。
当朱老先生看见父亲胖重的身体翻过月台时,眼泪竟不争气的掉下来,但是并没有让父亲看见,而父亲翻过月台时的背影,成了朱老先生一生无法释怀的记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真的要赞叹父爱的伟大,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的确,父亲并没有母亲的细腻,所以,人们常常以为父爱不及母爱,但实际上父爱不比母爱逊色。相反,有时父爱比母爱还要更温暖。
但是,父亲的角色,却是一个冰山的形象,所以,那爱的熔浆无法冲破冰层,只好徘徊在出口,等待着有人去发现,但是却很少有人发现它,于是,他越来越寂寞,越来越退缩,但,退缩并不代表它不再存在,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曾放弃过,只是我们没有勇气冲破冰层去寻找。
请不要让爱寂寞,既然爱就要说出来。
本文部分语言虽然显得不够凝练,但却是小作者的真知灼见,是真实的阅读体验。
第一课时课后练笔节选 读《背影》有感
大多数人都喜欢歌颂母爱,但在朱自清的心中,父爱更为温馨。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但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这是我感到很特别。(此处谈出阅读的兴奋点和阅读感悟)
写爱的文章,往往淋漓尽致的描写,但这篇文章的语言却很朴素。从朴素中我感觉到了父爱的伟大,如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虽然这
句话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而且也显得那么平常,但这却使我感到很贴心。像这样的话还有很多,我想作者也一定很满足,因为他有这么一位慈祥的父亲。在父亲离开作者的时候,作者看着他的背影流出了眼泪,因为父亲为他去买橘子了,他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路自然很费事,但他宁愿费事也要让自己的儿子吃到橘子,这种精神实在太伟大了。
其实我也有一个像作者这样慈爱的父亲,(此句有歧义,应改为:我也有一个父亲和作者的父亲一样慈爱。)我很感激父亲对我的疼爱,虽然父亲不善表达,但我能感觉到,他是非常爱我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能抓住文章的与众不同之处。
建议:
此份设计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能够从文题切入文本的阅读,此问题设计的非常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层层推进,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课时安排合理。
但应有几个问题需要与老师交流:
1、既然教学目标中确定的是“掌握快速阅读记人散文的方法”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那么训练中为什么没有进行加强“快速阅读方法”的训练,而进行了写作训练;如果是进行写作训练,为什么在教学中又没有写作方法的归纳?(方法:如,(1)、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性格,(2)、叙事之中有详有略,(3)、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等)
2、在第三课时,课堂教学程序安排的较好,有层次,形式多样。但在写作训练后,为什么又安排了阅读训练?我想这个阅读训练应该在学习了“快速阅读记人散文的方法”之后,进行训练。总体感觉是将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混淆在一起了,两项内容不是不能放在一起学习,但最好是一项一项地解决,这样比较清楚,学生也不能混淆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区别。
张老师
第四篇:对联训练教学设计
对联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 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对联,春联)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春联,谁来帮我读一读?(讲解对联上下联的有关知识)
2、了解对联中考的有关知识。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瑰宝。学生可以通过对联来感受民族传统文化。
对联的拟写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拟写对联,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考查考生修辞方面的能力,更可以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近几年来,对联一直是中考的热门考点,分值2分,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多出现在综合性学习这一题里。
二、欣赏对联,了解对联特点。
1、学生欣赏对联
一籽入地
万粒归仓 山藏千叠秀
水映万般奇 又是一轮秋月朗
再来几阵北风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两两分居,一河滚滚隔星座
七七相会,半月弯弯照鹊桥
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平仄相合,音律和谐
三、修改对联,熟悉对联特点
(一)、老师和学生一起做题,提醒学生根据上句改下句,讲清解题思路。
1、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四方精锐
2、两树梅花一潭水,烟雨四时半云山。
3、大地回春处处春光好,东风报喜家家喜盈门。
(二)、学生试做中考题
1、下面描写“花”的对联中都含有“雨”字,其中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A.桃
花:欲雨红花含晓露,乍晴紫陌笑春风。B.丁
香:雨丝愁见红心结,风片喜闻紫蕊香。C.美人蕉:绿蜡初寒蕉叶雨,红香好运稻花风。D.蔷
薇:一篱绿绕含烟秀,千萼红开雨带香。
2、运用对联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下联()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A.入座清风陪左右
B.倚天长剑化幽兰
C.空谷幽兰绝美人
D 诗书联语俊儿郎
四、学习写对联。
(一)、老师和学生一起做题,讲清解题思路。
1、()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心田似海,()亦可容人
3、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春意融融,新思想新气象()
(二)、学生试做中考题
1、写春联。请你在下面两幅春联的空缺处填入恰当内容,使之对仗工整。(1)八百里洞庭凭
壮阔,五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2)爆竹千声长城内外丰收岁,红梅万枝
艳阳天。
2、“传递圣火,点燃激情”,6月2日,奥运圣火传递起跑仪式在荆州东门金凤广场举行。参加“祥云”火炬传递的,有奥运会体操冠军仙桃人郑李辉、世界举重冠军潜江人关虹、江汉油田四机厂工人危峰等众多明星和各行业的精英代表共208人。假如江汉平原中学生文学社团部分代表也相约古城为活动助威加油,请你露一手文学才,主办“圣火传递”专栏。(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后作为专栏标题)上联:众明星应邀荆州传圣火 下联:诸少年3、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来自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在会上展出最精华的世界文明。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上海世博,共享文明盛宴,学校准备开展“走进世博,共襄盛举”的主题活动。
请你拟写标语。请为下面一幅对联式标语补写上联,用以盛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描绘人类发展蓝图
第五篇:素质拓展训练教学设计
素质拓展训练教学设计
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 邓长艺
一、指导思想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或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项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的运动,由于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被不断推广开来。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素质拓展应运而生。素质拓展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培养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课的拓展训练内容,主要以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为主;同时,通过个人在游戏中的参与,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个人的责任感。本课的素质拓展游戏包括:《防护圈》、《抢救伤员》、《缩小包围圈》三个游戏。
《缩小包围圈》主旨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防护圈》则主要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的品质及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最后《抢救伤员》主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三、学练目标
1、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完成所有游戏,提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敞开胸怀,放下矜持,让全部的参与者都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3、提高责任感,在游戏中共同协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以素质拓展游戏贯穿全课,以培养优良品质为目的,促进学生运动及团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1、课的激趣导入部分:
介绍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意义及本课所要开展的内容和目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游戏名称:《缩小包围圈》
游戏内容: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各人手搭着其他同学的肩膀紧密地围成圈,教师也参与其中,并告诉大家我们将要面临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是大家要一起向着圆心迈3大步,同时要保持大家已经围好的圆圈不被破坏,然后开始游戏。
游戏目的:创造融洽的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大家带来欢笑。
游戏提示:刚开始围成圈要紧密,迈第三步的时候要小心,提示同学互相保护,完成后可以尝试闭上眼睛再做一次。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带动,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投入游戏。
2、课的挑战参与部分:(1)、《防护圈》
游戏内容:若干学生围成一个圈,一名学生站圈中,在教师鸣哨后闭上眼睛原地转圈然后向后倒,该学生背后的同学负责保护。
游戏目的:使队员挑战自我,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提高团队意识。
游戏提示:围成的圈不要太大,外围的学生尽量站得紧凑些,注意保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多鼓励,发现不敢做的同学多做引导,争取每个同学都能完成一次。
(2)、《抢救伤员》
游戏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12人左右,其中6~8名学生作为救护队员,其余学生作为伤员,在教师语言提示(某地发生了灾难……)下开始游戏,要求救护队员用手组成担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伤者运送到安全地点,在运送过程中所有救护队员应共同协作,运送并保护伤员,伤员运完后游戏结束计算花去的时间,然后进行身份轮换继续游戏。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身体素质。
游戏提示:教师用情境导入游戏,强调救护队员的职责,和时间的宝贵,并提醒保护伤者不能在运送过程中落地。可安排见习生也担任伤员,一起融入游戏中。启发学生讨论如何组成的担架最可行。
3、课的放松体验部分
口令放松,在一段轻松的音乐下围坐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