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1、教材: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课程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规律组织起来并发展着的理论和技术的知识系统。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同步学习配套用书、教师的教学方案等平面的和电子的媒体。
2、课本:学生的角度——指学生用的教科书。
3、教材的功能:是指在实际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所起的作用。
4、传统观念认为,教材结构应呈现为树状;现代:网状。
5、教材、教科书、课本之间的差异:教材的内涵要比教科书大,课本与教科书为统一内涵的不同称谓,教材涵盖教科书,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科书是最主要的教材。再不做严密界定的的时候,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教材。
6、由于所持的观点和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对教材便有了如下几种看法:
材料说。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材料——知识技能体系说。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媒介说。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着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媒介。课程说。教材即为狭义的课程。工具说。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一样,都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工具。手段说。教材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形成学生深刻认识的手段。综合以上观点,本质上来看,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进行自我人格建构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它不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其内容;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通过“对话”交流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发展。
7、教材的特征:1.符合“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教育改革原则,即教材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面。向当代的社会问题,面向当今社会技术化、信息化的发展实际,面向当今社会的现代化生产和经济实际。2.由于教材主要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因此学生可以摆脱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效果不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取决于学习主题对教材的独立钻研。3.由于教材为学生亲自钻研提供了条件,因此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是学生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而能独立获得新知识。4.由于教材设计的目的和方法是使编者和学生直接“沟通”,学生通过独立钻研即可实现编者的意图,这样可以节省教师大量进行口授的教学时间,从而有利于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教法,进行个别教学辅导。
8、教材的功能: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研成果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具有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的功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功能;主题自学功能;主体自我检测功能;复习巩固功能。
9、教材的结构:教材是由术语、实施、概念、原理和步骤五要素所组成,它们共同担当起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职能。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教材的基本单元:教学单元。所谓教材的结构就是指这些功能性教学单元的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图标的呈现形式。
10、教材的编制原则:该原则应由学生个人经验为起点,有旧经验到新经验,知识编排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由主要及于次要;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相统一;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内容选取应是螺旋式上升;教材的内容组织要多安排刺激物,设难置疑,制造悬念,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11、教材评价的本质::就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定。
12、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化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3、教学大纲:以学科中心课程观为指导,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性,过于注重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基础,与大学内容相衔接。
14、教材评价的作用:a工具价值:甄别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分析判断教材文本的设计和编制方面的价值,为国家或教材选用者服务b目标价值:总结经验成果,指出不足和问题,促进教材改革和发展c特殊价值:探索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内容整合方式与学生素质提升的关系,使教材的属性与学生的需要的价值关系以概念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d教育目标:引导和调控着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促使教材编写人员不断改进教材,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15、《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块组成。
16、课程标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他规定了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化学课程标准则是以融合论为指导,考虑了制约课程发展的知识、社会、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
17、教材的评价从内容到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注重单一的语言文字评价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再到关注教材中所隐含的教学法观点,最后到关注教材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
18、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大纲不同点:a.课程观:从“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观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b.课程目标:从过分强调“双基”的化学课程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虎穴课程转变;c.目标取向:从面相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d.课程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西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e.课程实施: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f.课程评价:从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想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关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
19、化学教材和化学教科书、化学课程标准的关系: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教材。化学教材包括化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化学实验手册、练习册。试听教材。基于电脑的多媒体教材等。化学教科书又称为化学课本。化学教科书是教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工具,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20、义务教育阶段5个不同版本:人教(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沪教(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来选取教材内容)、鲁教、科粤、湘教。
高中阶段3个不同版本:人教、鲁教、苏教。
21、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教育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区别:a.地位与作用:化学课程作为九年级开设的13门科目之一,所占的课时数为9.4%,而作为高中开设的15门科目之一,占5.2%。b.课程标准的结构:义务阶段分四部分:
一、前言,由化学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四部分组成;
二、化学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组成,通常又把这三部分称为“三维”目标,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分为五个一级主体: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四、实施建议,分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理由与开发建议。高中教育阶段也分为四部分:
一、前言,同上一。
二、同上二。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与义务段所不同的是,这部分有必修和选修两块所组成。
四、同上四。
1.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就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分析理论来展开。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问题在于人的问题。3.该学段的的化学课程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4.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同时,化学课程标准还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及其评价、化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5.如能恰当地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序原则),该教材的生命价值便会得到肯定
6.课程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因素、学生因素和知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教材属于课程范畴,课程理论也可视作教材编写理论。
7.学科结构中心课程是以认知结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以学科的基本概念为中心,是学科的教学内容结构化。
8.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追求卓越,是结构主义课程的目标。
9.学科中心教材观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教材的基本依据,有组织的学科及其知识体系反映的是人类的集体智慧,是高度浓缩的人类文化遗产。
10.学科中心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学术理论浓缩型,知识结构型,知识综合性 11.教材就应该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
12..教材的概念应该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教材是一种媒介。学生能够通过教材认识化学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通过教材来理解认识国家化学课程的标准和内容,通过教材展开与同学及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第二,教材是一种工具。学生利用教材的学习安排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获取必要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学会探究并形成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观念,促进职能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利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第三,教材是一种资源。教材通过陈述性的课文具体的展示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栏目向学生介绍人类的化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向学生介绍程序式知识。13.化学教材研究的层次指的是研究的步骤:通常的层次为:了解化学教材,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建立教材分析模型,收集反映化学教材质量的静态资料与动态资料,并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根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对化学教材做出一个综合的价值判断。
14.横向比较:就是对同一课程标准下的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进行考查,寻找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
15纵向比较:就是对同是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将他们不同时代的版本如大纲本和课标本进行知识点的分布比较,或者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做衔接性比较。
16.义务教育段人教版大纲本与课标本化学教材的比较:两版教材的差异:①内容主题数量上不同,课标本较大的纲本有所增加,其中把燃料及其利用、盐和化肥及化学与生活单列出来自成一单元。②理论知识编排的先后顺序不同③实验编排上不同,课标本中,实验直接穿插在具体的知识内容当中,没有像大纲本那样将其单列出来,没有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可以区分。
17.五套教材共同点:①充分体现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观念,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②教科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③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④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⑤教科书的版面设计新颖,可读性强 18.人教版和科奥版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栏目的设计各有特色:人教版的栏目设计特点是清晰、简洁、概括性强;科奥版栏目的设计特点是样式多、新颖,具有现代性。
19.人教版教材实验数目多,形式多样:a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除了比较危险性的实验或现象非常直观的实验,教材中注明有教师演示外,其他一律不分界限,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b人教版中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实验项目呈现,与大纲本教材相差不大,而沪教版的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活动与探究栏目呈现,对话功能更好,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沪教版教材中呈现的探究活动数量要多于人教版教材。
20.人教版教材采用传统的章一节式结构,每章开头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引言;鲁科版教材采用章一节式结构,每一章的开头也是以标志画开始;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单元式结构
21探究:a.事实性知识探究b理论性知识探究cSTS知识探究
22.人教版教材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实实践活动,习题等栏目。鲁科版教材每节内容的编排基本上都是从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开始;
苏教版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首先设置“你知道吗”这样的一个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采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23.人教版一从实验化学开篇,其线索与大纲本人教版教材基本一致;鲁科版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苏教版以物质世界为核心。人教版注重循序渐进,实验编排多样化;鲁科版材料新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苏教版专题性强,学生活动较多。
24.教材结构可划分为有深层到表层的三个层次,即教材内容、教材程序、教材形态。这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25教材的内容分成四部分:知识体系、技能技巧体系、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26教材程序是指教材内容纵向编排的体系,它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质是作为客体的教材内容与作为主体的学生相互作用的关系。17.教材的三个层级关系:教材的内容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深层,它指导程序结构,并与程序结构一起共同决定形态结构;教材的形态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表层,他表现内容结构和程序结构;教材的程序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联络层,是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的中介,他调控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
27.对教材进行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呈现三部分。
28.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育情境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29.高中化学教材结构:高中化学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其中各要素包括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包括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力要素、思想要素(包括思想教育要素、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等);各成分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呈现方式。
30.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必修课程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与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的基础,而选修课程则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必修模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有有利于保证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而选修模块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科的专业技术联系密切,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31.化学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包括物质的量、化学反应类型、动力学和热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基础。
32.STS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中的STS内容一般是制理论联系实际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素材。人教版教材的STS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物质生活,技术原理,社会环境,化学家与化学史等四个方面。
33.人教版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习题,教材中的习题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正文的各栏目中穿插或者渗透了一些兼具习题性质的内容,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二是在每一节后面设置了习题;三是在每一章的后面设置了归纳整章内容的栏目归纳与整理和整章的习题。
34.教材中习题设置的特点:①主观题所占比例较大②习题设置体现多样化、综合性和灵活性③习题设置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35.衔接: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36化学教材的衔接:主要表现为不同层次的化学教材结构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即纵向衔接性。
37..①处理好统一性与选择性的关系②处理好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③整合好必修与选修相衔接的知识
1、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
3化学教材内容:化学学科中所呈现的化学现象与假设、观点与本质、描述、现象与法则等
4、迁移价值:是指先前获得的知识能够促进后继知识的学习,它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5、认知价值:是指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这个过程本身能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6、情谊价值:是指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7、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
8、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化学教学内容是经验,这个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指化学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所获得和感受的认知方面的结果性经验,也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过程性体验性经验。
10、化学教材内容中的知识价值包括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谊价值。
11、化学教材内容的结构依据课程理论,其常见的形式有:实验探究、制作模型、联想质疑、交流讨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角色扮演、辩论等。
12、化学概念的学习分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
13、化学基本技能包括:化学计算、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化学用语运用技能等。化学基本技能学与教的一般过程为:感知预备阶段,加工形成阶段,联系巩固阶段,应用发展阶段。常见的教育学的方法有:机械记忆;接受 内省
复现;探究
发现;归纳;演绎;分布方法。
14、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模块化学
一、化学二,选修模块: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物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
15、化学选修课程模块分为了三类:、假设实验 分析 结论(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
二、假设 模型 分析 结论(物物质结构与性质);
三、事实 解释 活动 结论(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从教学方式分)
16、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单元课题形式编排,由四个单元九个课题组成,并设置有八个栏目: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其中三个栏目与实验有关: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
17、化学课程内容与化学教学内容的区别?a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b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利教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性,具有静态性质。c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18、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材内容、化学课程内容的关系。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内容
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内容
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内容
19、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20、人教版化学教材内容。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元素化学知识包括空气、氧气和水、二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铁,简单的有机物等);化学概念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概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抽象性较强,二、涉及范围广,三、关系复杂)化学计算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计算属化学技能基本范畴)
21、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知识结构特点。必修模块将元素化学知识主要集中在化学1,突出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将元素周期律的只是安排在化学2,突出元素观这条线索,并在两个必修模块中分三个阶段呈现。化学1体现以实验为基础来认识化学科学这样的思想,对元素知识采用分类的方式;,22、一本多标: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使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一句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教利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具有静态性质。化学课程是化学教材的上位,化学课程内容也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全部,基于此就有了化学课程标准,多个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的现状,此即“一本多标”的含义。
23、高中选修课程功能:a、课程侧重于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STS理念。《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b、侧重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c、课程《实验化学》,侧重“通过实验的线索”学习化学。
24、教学《化学反应原理》选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a、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过程;b、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c、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d、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1,陈述性知识教学设计:a教材的组织与呈现;b促进知识的理解;c指导复习促进知识巩固;
2,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保证学生习得所教的概念和规则;设计变式练习习得规则转化为智慧技能。
3,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同2,策略性知识的特殊性。
5,学生中心说:主张以儿童中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不再是教师的经验,而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4,STS教育课程: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STS教育思想:aSTS精神在原有理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和延伸,让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实际,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做科学,学到做科学所需要的各种本领;b通过本校课程开设STS教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把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呼吸到时代气息;c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STS教育课题,基于小组活动,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已达到课程的圆满解决;d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与分科课程并行的综合理科课程,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STS教学过程:通过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点的呈现、课堂小结、利用习题复习巩固等不同环节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课内渗透,除了讲授法外还可采用角色扮演;在校内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突出实用性。
6,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a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寻找方法、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得出结论;应用新知、产生迁移)。
7,讲授法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适用于高年级)。优点:教师同时向多人传授知识;缺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下降(穿插提问和对话)、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学习。8,讲授式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以良好组织和复习开始,简短讲述目的,提醒学生注意重要概念;提供新信息时,考虑学生对这方面已知的知识;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进行下一步之前已掌握所学知识;结束时复习重点,强调普遍完整的概念;讲解后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解释材料,并利用或延伸到新的情境中。
9,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基础目标,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化学学习之中。
10,科学探究过程:呈现各要素的顺序是不固定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科学探究既可作为学习的方式,又可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于其他各主体的学习中,不以孤立进行。
11,几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利用实验法进行探究;利用化学史料进行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探究;利用调查访问进行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a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并提出一定的信息资源来源,提高查阅资料的效率b教师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课题,提出选择有用信息、加工整理信息整理的活动要求,还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c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是收集验证假设证据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12,如何对自己设计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由此提出相应的评价理论模式以其应用?通过学习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内容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一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进行学习,并知道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具体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提出科学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全部或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一是要进行价值标准研究,为评价对象提出一个合适的价值标准。二是要进行信息收集研究,提出一种既符合评价对象实际,又是评价者可以操作实施的办法。三是进行价值判断方法研究,提出一种符合评价目的,能作出有意义的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办法。评价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3,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说明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间的区别和联系?传统备课:(1)稳定性过强,强调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知识体系本身往往带有封闭性和滞后性,缺乏随着时代、理论、技术发展的变动性,稳定时间过长,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知识社会;(2)统一性过强,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3)应试性过强,不利于学生自学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要求。教学设计不是对备课的全面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对于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深化和提高。经验型的,业余的,无论什么水平的老师,上课之前准备一下,都可以叫备课。如果只知道备课,那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专业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就高得多。备课可以是经验型的,而教学设计则要有理论上的依据,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含量比较高,是一件专业化的工作。区别,并不难理解。教学设计比备课要求高,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论、技术各方面的门道比较多。在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教学设计更侧重于指导思想和整体的设计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虑。或者说,对于那些具体的物质准备。教学设计不包括这些太具体的事情。1,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2、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
3、内容标准:(1)科学探究(2)身边的化学物质(3)物质构成奥秘(4)物质的化学变化(5)化学与社会发展;
4、实施建议:(1)教学评价(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建议
2,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称为“三维目标”。而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提出的,依据三维目标编写,是教师的不同强度的行为动词与学习对象相结合来表述的。
3,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也可以按照基本问题或者科学探究过程来进行,两种教学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化学教师要学会选择。在目前,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获得成长,更多的还是选择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将人类认知进行解构与不断按照学生个性建构的过程。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应侧重于考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投入的程度大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评价要多元性。
4,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一句“科学探究”项下三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其进一步说明,编制“三维”目标。
6、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7、学情分析的一般原则就是该年龄段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知识和一般学习心理状况;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心理的发展现状。
8、化学教学设计包括的要素有哪些?就目前学生应具备较高科学素养条件下,如何对教学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顺序排列说明理由?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老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胜利和心理发展特征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导言设计,结尾设计,板书设计,实验设计,习题设计。设计整体和局部。要素:
1、具有现代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同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以科学研究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有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现代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3、具有动态,可调控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顺序理由:要符合“三序”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顺序、心理发展顺序; 1.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是化学史上的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独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2.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本质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而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希望点举例”就是通过对课题的希望和理想使问题的本来目的聚焦,再加以考虑的技法。4.单元教学评价与课时教学评价关系;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是考虑的问题有?单元教学评价是对课时教学评价的整体一制性内容的大略概括,单元教学评价是具有一系列相似内容和结构的课时教学评价的整合。编制单元目标考虑的问题:考虑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学期内容中的作用和地位,既要与旧的化学知识做衔接,又要为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穿针引线,更好地做到知识的深化外延,给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一个提高。
教学设计:步骤:1.教材分析2.学生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教学重点与难点 5.教学过程设计 6教学反思。
1.高中化学六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2.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生活动表现、建立学习档案三类。教师可以通过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选择、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3.在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获取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二篇:中学物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精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性质(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物质、相互作用、运动规律、能量、实验操作技能等。
2、过程与方法观察、科探究、信息处理、信息交流、提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实践、信心、科学态度、责任感。
课程内容:
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科学内容:(3大主题)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每一级主题都设若干次主题,这些主题综合融入课程目标。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准确的分析物理教材不仅是正确选用适合本地区的物理教材的需要,而且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等教学工作的基础,还是物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
物理教材分析的涵义: 物理教材分析是物理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教师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物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教材的知识系统结构、重点、难点以及蕴含的教育因素等进行挖掘和剖析的过程。
中学物理教材版本介绍:义务教育课标物理教材版本共六种,分别是:彭前程
人教版,廖伯琴 沪科版(司南版),束炳如 沪科粤教版,阎金铎 北师大版,刘炳升 苏科版,吴祖仁 科教版。
安徽地区常用版本是的有人教版和沪科版,人教版共三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沪科版八年级和九年级共两本。不同版本教材结构、内容的共性特点:(1)教材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改变了纯理论的叙事模式,代之以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传递各种科学和生活信息的直观形象模式。(2)教材结构均作了较大的调整。
(3)删掉了传统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开放性、实践性课题。
(4)教材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
(5)教材均设置了STS栏目,介绍并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联。
(6)教材在内容的选取、知识技能的呈现和探究课题展开上均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并以最新的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丰富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两种版本物理教材的结构特征:
1、组织结构:人教版:第一章 声现象,第二章 光现象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六章 电压 电阻,第七章 欧姆定律,第八章 电功率,第九章 电与磁,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沪科版: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机械与人,小粒子与大宇宙
栏目设置:人教版:阅读指导,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我还想知道,小资料,动手,脑学物理,科学世界。沪科版:设计与制作,观察与思考,作业,观察,实验探究,探究点拨,信息窗,拓展一步,迷你实验室,讨论与交流,动手与动脑。不同版本中学物理教材特色比较: 不同版本教材都能够具体详尽的表现新课标的理念,其共性是主要的,又各具特色。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都能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在知识内容的呈现上,注重加强过程和方法的引导,突出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设计,体现新的科学文化观,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积极的大胆尝试和女里努力,渗透STS教育思想,注意教材内容选择和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等。
但不同版本教材在篇章安排上不尽相同,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对部分知识内容的处理方式各有优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层次不一。总体来看,人教版继承性强,适合农村或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使用;沪科版创新之处诸多,比较适合城市或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和学校使用。
物理课程标准在教材分析中的作用: 新课标和教材之间的是“源”与“流”的关系。课标 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教材是具体化了的课标。教师只有对教材深入分析,才能弄清楚和挖掘出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从而正确的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理解和把握课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分析和处理物理教材,比较教材,有合理的删选取舍。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1)物理学是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科学。(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3)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
(4)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5)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学生心理特征及其在物理教材分析中的作用:
1、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2、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物理教材
4、结合学生情感和兴趣特征分析物理教材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紧扣物理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分析教材
二、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分析教材
三、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析教材
1、教材的整体分析
2、教材的局部分析
四、从学生认知角度分析教材
中学物理教材章节分析:
一、教材章节的地位与作用
说明学习本章前学了什么内容,与本章的关联,本章的主要作用及对后续内容学习的作用。
二、教材章节的内容及呈现方式
综述本章的章节安排,共几节,每一节的主要内容和所用到的栏目和方法。
三、教材章节的重点、难点
分析说明那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并说明依据。重点内容是如何展开的,难点是如何分解的。
四、确定章节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说明本章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中学物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1、中小学教材具有权威性,具体性,典型性。
2、根据教材分析的范围大小,可将其分为整体分析和章节分析。章节分析:1.分析章节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地位及作用;2.分析章节内容的知识结构能力;3.分析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4.分析章节内容中具体知识内容的安排和呈现方式。
3、分析中学物理教材要以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物理学科的特征。我国的课程标准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做了规定和描述。
4、物理教科书是在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为了完成物理教育的目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选择相关内容,经过学科专家和物理教育专家对物理知识结构的再加工,按一定顺序编排,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适当方式呈现的物理知识体系。
5、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面向教学系统,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研究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的活动过程和系统工作方法。其入口就是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共同组成教学设计过程最基本的要素)
6、教学设计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核心要素,1.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工作的对象;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7、教材结构的论述有三种观点,1.教材的组织构成;2.学科的知识结构;3.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结构。
8、新课程提倡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事实和资料的收集、猜想和假设、检验和评价、交流和表达等。不同版本教材共性有三,1.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强调科学探究不仅仅是学生实验,而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并加强对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发觉身边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
9、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宗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是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10、物理实验不仅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事物的有效方法。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由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两部分组成。
11、分析物理教材应该且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1.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物理教材;2.结合学生情感和兴趣特征分析物理教材。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中,教室要重视观察思考和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以其有趣的故事、现象、实验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插图(尤其是一些漫画)等特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于因果兴趣和逻辑兴趣。
12、教材的风格代表教材的个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指导思想。
13、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14、教学式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理论观点,对教学中的认识活动所安排的程序化操作步骤的系列。
15、教材分析示例: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首先,牛顿运动定律在后续力学如曲线运动等要用到;其次,它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如电学中的受力分析等都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第三,本章的实验是引导学生实施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有重要作用;最后,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不难看出,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章节。
16、教材分析示例: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要求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及本质,明确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瞬间对应关系等;3.牛顿第三定律,要求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方面进一步认识;4.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要求掌握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通过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建立解题思路,能够对超重现象、失重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等。难点:本章中要从力的角度研究加速度,并且加速度与力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瞬间对应关系,对此学生难以理解形成难点。为此教学中要借助物理场景突破难点,如利用物理情景: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先通过两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体会从受力情况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和从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受力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为进一步化解难点,将原本应该以知识内容呈现的改为以例题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分析来理解物体的平衡、超重和失重问题。
第四篇: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课程介绍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是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相对应,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基础,培养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为目的,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化学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将化学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
1.系统掌握中学化学教学方法,通过化学教学设计,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3.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学会设计教学方案,学会说课、讲课、评课,并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成为反思型、创新型教学的实践者;
4.了解化学科学特征与化学学科现状,是学生能够利用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丰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掌握化学学科课程教学策略。
5.培养良好的师德和工作态度,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该课程性质以培养专业化教师为宗旨,创新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优化科学课程教学体系,更新化学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改进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质量。该课程的定位是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于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前培养和中学化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及中学化学课程网络教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课程主要是学生通过对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学习,了解当下化学教育教学现状,掌握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认知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系统的化学学科知识,获得化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提高化学教学设计的实际动手与课堂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拟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化学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的准备、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化学教学设计策略、化学知识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等。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第三部分是与专题讲座。该课程内容涵盖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知识、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还包括了典型案例、前沿专题以及热点问题等内容,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缩短从“师范生”到“中学化学教师”的距离。
四、授课方式
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授课必须构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为:
1.理论讲述、优秀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教学实践等环节构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集中讲授、教学实践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学科教学理论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
4.开展优秀中学化学教师专题讲座,将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理论与中学化学教育实际相结合,实现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无缝对接。
5.发掘地方教学资源,体现科学教育特色。把具有地域特征课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丰富和创新化学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五、与前后课程关系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前期课程为高师化学学科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后期课程为化学史、环境化学、化学与社会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化学学科理论、化学实验、化学学科教学理论是《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学习的基础,化学与社会、化学教学研究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化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六、课程特色
化学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重视化学科学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另一方面重视化学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和科学素质的提升。本课程的特色:
1.建立了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到教学反思的化学课程教学系统,建构了化学学科知识、化学学科教学理论与化学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技能形成体系。
2.创新了教学方式,把科学知识传授与教学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情景、案例、启发等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把高校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双导师制”、“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的形式,实现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无缝对接。
七、教学条件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内外人员组成,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师资源由高校教师与中学骨干教师形成;校内实训教室、校外实习场所建设完备,与本课程相关的图书资料充足,教学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八.参考教材: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3.王祖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郑长龙主编.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文庆城主编.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唐力、文庆城.现代中学化学优化教学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徐承波,吴俊明.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9.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0.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五篇:中学数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读后感
读《中学数学教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有感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能力,备课是源头。教学语言、动作以及教师魅力才能更好的作为辅助,使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效率最大化,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习者数学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数学教师的主要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教学是朝向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借助有选择的人类经验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使学习者获得某种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设计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解决个各种问题的教学决策活动。
数学教学设计有助于数学教学科学化;数学教学设计有助于数学教学现代化;数学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对学校学习情境中的学科教学设计而言,大多都是问题解决定向的。尤其在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让我思考我在教学设计中是否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学习者真正学到什么?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如何使学习者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及其生活的关联性?如何让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学习环境中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指导和支撑?
常规的新课教学设计对于已经工作了一年的我来说,基本能从学生出发,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而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复习课一直困扰着我。看完书中的点评,我总结到:使所学的知识横成片、纵成线,从而从整体上建构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体验解题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不牢固的知识,矫正不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尤其实在知识梳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