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教案: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创先争优观念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创先争优意识
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使同志们了解我党干部作风建设的历史,增强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树立起争先争优的意识,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时间:2015年5月30日
教育方法:集中学习
授课人:xxx 授课对象:机关全体党员、村班子中的党员
一、党的作风及作风建设的历史
党的作风,是反映一个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它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我党作风建设的历史:
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反映了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同志的正确态度,成为党的建设进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使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为我们党执政提供了作风上的保证。
改革开放后,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长的情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要论断,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规范自己的言行,改造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具体内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十七大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这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
求实效;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是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进一步实现领导干部作风好转的鲜明标志。
综观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深刻地感到,党始终把思想作风建设视为党的生命放在首位,努力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和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丰富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刻内涵并努力实践,从而确保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
二、深刻认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干部的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这是党中央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作风看似无形,实际上又无处不在。
良好的干部作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战斗力。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男主人公李云龙,把一支部队作风的铸造和形成,归结为这支部队组建时主观的性格。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政党来说,同样如此。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所在之处,往往会成为所有人仿效的榜样,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而转化为战斗力。
良好的干部作风,一向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党的干部身上认识我们党,决定跟党走的。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生存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也仍然企盼和希望作为执政党的各级干部,能够始终保留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那些优良作风,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良好的干部作风,更是一种时代的召唤。新世纪新时期,我们的党风建设与时俱进,在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中,也形成了包括重视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爱民等很多富有时代特点的良好作风。没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是不可想像的。
但也不可否认,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由于受到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漠视群众、独断专行、以权谋私、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等
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干扰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破坏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执行,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是我们党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争先争优意识
我们必须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党风建设,抓好各项工作,为全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为此,党员干部在加强作风建设上要作出表率,在学习、服务、务实、节俭、守纪、团结、廉洁、情趣上争先争优。具体来说:
1、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争先。党员干部业务方面的学习自不待言,而政治理论的学习也十分必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进步的源泉。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政治理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立身之本,要通过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并以此为基础树立正确的
职业观、道德观。坚持在服务工作中忠实履职,加强道德修养,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2、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在服务上争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利益,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这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效能机构的具体表现。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理应在服务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建立和谐关系。
3、要自觉提高工作本领,在务实上争优。服务群众,优化环境,需要真才实学。因此,党员干部要多学习、少应酬,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不能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能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上级主管部门为指导,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服务本领,多办实事、办好实事,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
4、要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在守纪上争先。我们党的宗旨和党的先进性,要求党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成为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成为维护全局利益、整体利
益的模范。因此,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为了全局和长远利益,要勇于牺牲一些局部、眼前和个人利益。
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在维护团结上争先。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一个班子、一个团队,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更好地团结共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民主团结意识,要有宽广胸怀,要有容人之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搞无原则的纠纷,要善于共事,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吸纳忠言,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整体合力,在团结中干事,在干事中团结。
6、要讲操守、重品行,在生活情趣上争优。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从小事、小节、小处着手,讲操守,重品行,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明辨是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坚持择善交友,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坚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和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活动。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既要立言,更要立行。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自觉遵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若干规定》,廉洁自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把干部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效能队伍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党课教案: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创先争优观念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使同志们了解我党干部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增强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树立起创先争优的观念,为我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方法:集中学习
授课人:
授课对象:全镇干部职工
授课内容:
同志们: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值全国上下全力打好十二五开局之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第十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会上,围绕党的作风建设,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从党的建设的角度看,什么是作风?我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第二,怎样深刻认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结合实际,如何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一、党的作风及我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
什么是作风?作风,是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和性质,关系党的形象和生死存亡。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处于关键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解决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问题。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倡导并领导了以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二十四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一次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的三大作风的理论,为加强党的建设,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迅速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作好了充分准备。“文革”期间,党的作风建设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受空前浩劫。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并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并提出了领导干部要发扬“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六大闭幕后,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一起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倡导的“两个务必”,并指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 风,为全党做出了表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和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又提出要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正是靠优良的作风,才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又是靠优良的作风,才迅速地奠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快了强国富民的步伐;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还是靠优良的作风,才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实践证明,优良的作风是一种政治资源,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深刻认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干部的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这是党中央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良好的干部作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战斗力。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男主人公李云龙,把一支部队作风的铸造和形成,归结为这支部队组建时主官的性格。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政党来说,同样如此。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所在之处,往往会成为所有人仿效的榜样,成为一种精神、一种 风气、一种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而转化为战斗力。
良好的干部作风,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这种力量在我们党领导的军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战士大都是穿上军装的农民,难免留有一些农民的缺点,但往往只经过几个月的军旅生活,便很快让人刮目相看。因为,军队干部的良好作风对每个新成员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农民置身在这样一个环境、一个人群中,都会变得高尚起来,纯粹起来,勇敢起来,都敢于在枪林弹雨中搏杀。
良好的干部作风,一向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党的干部身上认识我们党,决定跟党走的。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生存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也仍然企盼和希望作为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始终保留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那些优良作风,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良好的干部作风,更是一种时代的召唤。新世纪新时期,我们的党风建设与时俱进,在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中,也形成了包括重视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爱民等很多富有时代特点的良好作风,比如杨善洲、郭明义等的先进事迹,都是我们新时期党员干部优良作风的诠释。没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是不可想像的。
但也不可否认,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由于受到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漠视群众、独断专行、以权谋 私、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干扰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破坏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执行,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是我们党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分析问题,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和判断是非得失的准则,努力把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要培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作风,增强干部的开拓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旧的思想模式,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工作方法指导工作,用科学的态度大胆突破、不断超越、不断创新,在今后,我们要不断借鉴外地经验,找到自身差距,不断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切实把思想观念从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用新的思维方式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
2、要培育刻苦钻研、终身学习的作风,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依托干部读书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学习,重 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内容,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学习动力。同时,还要深入到群众,向群众学习,增强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
3、要培育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走访,深入到群众中去,做好调查研究,排查问题,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树立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4、要培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的作风,增强务求实效的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干部岗位职责制度,将每个岗位、每项工作职责、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具体到人,规范干部行为,形成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主管部门集中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干部群众支持抓的工作格局。并以此为依据,加强考核,加大责任体系考核力度,从而激励和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5、要培育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的作风,增强廉洁奉公的意识。通过深入学习干部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党性,在思想上自觉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长城。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既要立言,更要立行。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把干部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效能队伍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良好的作风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德为上,树立“以德立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藏在身后,才会蒙蔽初心,迷失方向。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了。初心是引航灯,指引前进的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回归初心,找到来时路,才能不迷路、走错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以新时代理论武装头脑,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此心不敢不尽,此身不敢不劳”的意识,为公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办事要“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谋更多的福祉。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传统美德为人处事,恪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勇于承担职业责任,认真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深入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深刻含义,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做到知荣明耻、扬荣抑耻,既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又要成为闪光放彩的道德标杆。
政坚持廉为要,树立“以廉正身”的观念。部分党员干部也因思想慵懒,患上了“空调病”,不深入基层调研,不走进农家院坝访民生,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遥控指挥,沦为“甩手掌柜”“大概先生”,这是作风漂浮的表现。不熟悉基层实际,制定的政策只会是闭门造车;不清楚群众的想法,研究的举措只会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精准的数字、再精致的材料都只能是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基层调研,才能收获“真材实料”。突出政治要求,注重靶向治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党纪法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整治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喊口号、装样子的种种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当“店小二”,经常到基层“跑堂”,摸清家底、熟悉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只有对群众所需所盼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规划,匠心施策,突破发展的“瓶颈”,真正实施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防止和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讲究排场、挥霍浪费的腐朽思想;甘于清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存正气、禁贪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牢记“两个务必”,树立严谨、俭朴、廉洁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谨于行事,慎于交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夙业在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良好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要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完善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公车配备使用、福利津补贴等制度规定,形成科学有效、体系完善、高效运行的制度规范。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要督促本单位持续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纠,对本单位自查中发现以及受理举报的违规公款吃喝、“一桌餐”、滥发福利和津补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等“四风”问题线索全面梳理,并及时报单位纪检部门备案。
坚持政绩为本,树立“以绩壮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往往心浮气躁,急躁不安,“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基层当成“跳板”,把挂职当成“镀金”。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缺乏党员干部职责的认知。作为党员干部当多一些厚实质朴,少一些能言善道;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敷衍塞责,不动“歪脑经”、不走“捷径路”,不耍“假把式”,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艰苦的岁月往往使人进步,使人练就真功夫。当前,正是党员干部用好真功夫的时候,突发的疫情和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党员干部应在此时深入抗疫和抗洪一线为百姓排忧解难,方显自身价值。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弘扬“升米公事”的作风,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魄力,把事情往前赶,把工作往实里抓,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群众有盼头、得实惠。勤勉务实,力戒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不赶浪头,不出风头,做加快发展的实干家和促进派,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党全国全军形成风正心齐气顺、想干会干实干的浓厚创业氛围。要开展好作风建设大整顿,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干部转变作风、增强纪律观念、改观精神面貌、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要当好征战沙场的战士,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战到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第四篇: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2框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用法维权的关系。
3、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的正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
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用法维权的关系。
【教学构思】
教师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本的案例进行了串联,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结合学案导学,中考点击,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依法治国方阵。通过方阵游行中“依法治国,和谐发展”的口号,复习“依法治国对存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引入“依法治国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导入第二框课题。(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一、预习检测:是什么?(公民树立什么样的法治观念?)
含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就是要守法,以及用法。
二、时事感悟:为什么?(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展示2009年中国十大法制人物,分析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1)公民素质角度: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2)依法治国角度:增强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3)社会稳定角度: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4)社会主义法制角度: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对应相关问题在课本中做出标记。)
三、案例探究:怎么做?(公民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第一目:公民必须懂法
(一)案例导知
1、展示案例一:小明平时对学习缺乏兴趣,乃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时常违反校纪校规,多次旷课到无业青年马某家去赌博,欠下大量赌债无力偿还。后向同学们敲诈,受到严肃处理。
问(1)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准备帮助小明提高哪些法律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①未成年不得参与赌博;②未成年应该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③赌债不具有法律效力等。(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提示:公民必须学法懂法。
过渡:那么公民如何才能做到懂法呢?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确,主要通过国家开展法治宣传和公民自觉学法,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2、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得快:
(1)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2)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3)“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有哪些意义呢?(从自身和国家两个角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目:公民必须守法
(二)案例导意
1、展示案例二:在一天放学途中,小明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十几块钱。初中刚毕业的表哥听了小明的诉说,便认定是某中学学生干的。于是,他也敲诈了该中学的几个学生,为小明补上了损失。
阅读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法少年、小明表哥及小明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归纳:不法少年勒索他人钱财,是违法行为,该受到法律制裁;小明表哥以同样的手段违法,错上加错;小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不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对表哥的违法行为不制止,是违法的。三人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公民必须守法
2、知识链接: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及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体现人民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作用:它既是公民权利的体现和保障,又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三目:勇于用法维权
(三)案例导行
1、误区导航: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并分析小明和小林的观点。
小明:在我国,已形成了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体系及四大保护领域,我们青少年一定能健康长大。
小林:只要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就是法治观念强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
(1)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保护,但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小林的观点是片面的。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只是严格遵守了法律,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还必须勇于用法维权。
2、漫画赏析
星期六,小明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到商场买了一 双运动鞋,可只穿了一天,鞋子就坏掉了„„(1)请阅读漫画,讨论并分析请你分析下小明 爸爸妈妈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教师归纳:
小明爸爸:行为实质是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行为后果是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也触犯法律。
小明妈妈:行为实质是忍气吞声,息事宁人,行为后果是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会带来进一步的侵权行为。启迪思维:
(2)你认为小明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提示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总结升华】
教师寄语: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共勉:法治就像一盏灯,光线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让我们与法同行,增强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五篇: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XX村支部XX同志
建设新农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的一个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笔者就当前新农村建设浅谈几点体会。
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塑造农村新风貌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工作中,不能盲目崇大、崇快,劳民伤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千篇一律,不重特色。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建设特色村落结合起来,把四大支柱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量力而行,因村制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靠一村一户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发挥政治优势,动员各方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具体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村落整洁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切实防止简单从事、强迫命令,尤其是要组织好、动员好村级各示范点“五老”理事会,通过政府指导,理事会具体负责,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宣传力度,变“要他改”为“他要改”,大力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三、按照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强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同步发展经济,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重点做好富民、强村的两篇文章;同步维护稳定,妥善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步提高素质,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设,打造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步加强基层组织,以“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