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作风建设___树立争先争优观念(8)
加强作风建设
树立争先争优观念
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一、党的作风及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
党的作风,是反映一个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它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我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
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反映了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同志的正确态度,成为党的建设进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使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为我们党执政提供了作风上的保证。
改革开放后,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长的情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要论断,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规范自己的言行,改造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具体内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深刻认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干部的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这是党中央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作风看似无形,实际上又无处不在。
良好的干部作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战斗力。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男主人公李云龙,把一支部队作风的铸造和形成,归结为这支部队组建时主官的性格。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政党来说,同样如此。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所在之处,往往会成为所有人仿效的榜样,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而转化为战斗力。
良好的干部作风,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这种力量在我们党领导的军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战士大都是穿上军装的农民,难免留有一些农民的缺点,但往往只经过几个月的军旅生活,便很快让人刮目相看。因为,军队干部的良好作风对每个新成员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农民置身在这样一个环境、一个人群中,都会变得高尚起来,纯粹起来,勇敢起来,都敢于在枪林弹雨中搏杀。
良好的干部作风,一向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党的干部身上认识我们党,决定跟党走的。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生存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也仍然企盼和希望作为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始终保留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那些优良作风,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良好的干部作风,更是一种时代的召唤。新世纪新时期,我们的党风建设与时俱进,在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中,也形成了包括重视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爱民等很多富有时代特点的良好作风。没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是不可想像的。
但也不可否认,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由于受到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漠视群众、独断专行、以权谋私、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干扰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破坏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执行,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是我们党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十七大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这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是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进一步实现领导干部作风好转的鲜明标志。
综观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深刻地感到,党始终把思想作风建设视为党的生命放在首位,努力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和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丰富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刻内涵并努力实践,从而确保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
第二篇: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良好的作风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德为上,树立“以德立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藏在身后,才会蒙蔽初心,迷失方向。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了。初心是引航灯,指引前进的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回归初心,找到来时路,才能不迷路、走错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以新时代理论武装头脑,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此心不敢不尽,此身不敢不劳”的意识,为公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办事要“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谋更多的福祉。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传统美德为人处事,恪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勇于承担职业责任,认真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深入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深刻含义,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做到知荣明耻、扬荣抑耻,既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又要成为闪光放彩的道德标杆。
政坚持廉为要,树立“以廉正身”的观念。部分党员干部也因思想慵懒,患上了“空调病”,不深入基层调研,不走进农家院坝访民生,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遥控指挥,沦为“甩手掌柜”“大概先生”,这是作风漂浮的表现。不熟悉基层实际,制定的政策只会是闭门造车;不清楚群众的想法,研究的举措只会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精准的数字、再精致的材料都只能是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基层调研,才能收获“真材实料”。突出政治要求,注重靶向治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党纪法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整治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喊口号、装样子的种种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当“店小二”,经常到基层“跑堂”,摸清家底、熟悉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只有对群众所需所盼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规划,匠心施策,突破发展的“瓶颈”,真正实施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防止和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讲究排场、挥霍浪费的腐朽思想;甘于清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存正气、禁贪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牢记“两个务必”,树立严谨、俭朴、廉洁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谨于行事,慎于交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夙业在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良好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要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完善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公车配备使用、福利津补贴等制度规定,形成科学有效、体系完善、高效运行的制度规范。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要督促本单位持续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纠,对本单位自查中发现以及受理举报的违规公款吃喝、“一桌餐”、滥发福利和津补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等“四风”问题线索全面梳理,并及时报单位纪检部门备案。
坚持政绩为本,树立“以绩壮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往往心浮气躁,急躁不安,“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基层当成“跳板”,把挂职当成“镀金”。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缺乏党员干部职责的认知。作为党员干部当多一些厚实质朴,少一些能言善道;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敷衍塞责,不动“歪脑经”、不走“捷径路”,不耍“假把式”,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艰苦的岁月往往使人进步,使人练就真功夫。当前,正是党员干部用好真功夫的时候,突发的疫情和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党员干部应在此时深入抗疫和抗洪一线为百姓排忧解难,方显自身价值。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弘扬“升米公事”的作风,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魄力,把事情往前赶,把工作往实里抓,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群众有盼头、得实惠。勤勉务实,力戒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不赶浪头,不出风头,做加快发展的实干家和促进派,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党全国全军形成风正心齐气顺、想干会干实干的浓厚创业氛围。要开展好作风建设大整顿,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干部转变作风、增强纪律观念、改观精神面貌、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要当好征战沙场的战士,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战到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第三篇: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党课讲稿
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党课讲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良好的作风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德为上,树立“以德立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藏在身后,才会蒙蔽初心,迷失方向。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了。初心是引航灯,指引前进的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回归初心,找到来时路,才能不迷路、走错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以新时代理论武装头脑,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此心不敢不尽,此身不敢不劳”的意识,为公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办事要“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谋更多的福祉。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传统美德为人处事,恪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勇于承担职业责任,认真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深入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深刻含义,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做到知荣明耻、扬荣抑耻,既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又要成为闪光放彩的道德标杆。
政坚持廉为要,树立“以廉正身”的观念。部分党员干部也因思想慵懒,患上了“空调病”,不深入基层调研,不走进农家院坝访民生,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遥控指挥,沦为“甩手掌柜”“大概先生”,这是作风漂浮的表现。不熟悉基层实际,制定的政策只会是闭门造车;不清楚群众的想法,研究的举措只会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精准的数字、再精致的材料都只能是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基层调研,才能收获“真材实料”。突出政治要求,注重靶向治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党纪法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整治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喊口号、装样子的种种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当“店小二”,经常到基层“跑堂”,摸清家底、熟悉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只有对群众所需所盼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规划,匠心施策,突破发展的“瓶颈”,真正实施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防止和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讲究排场、挥霍浪费的腐朽思想;甘于清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存正气、禁贪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牢记“两个务必”,树立严谨、俭朴、廉洁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谨于行事,慎于交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夙业在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良好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要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完善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公车配备使用、福利津补贴等制度规定,形成科学有效、体系完善、高效运行的制度规范。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要督促本单位持续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纠,对本单位自查中发现以及受理举报的违规公款吃喝、“一桌餐”、滥发福利和津补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等“四风”问题线索全面梳理,并及时报单位纪检部门备案。
坚持政绩为本,树立“以绩壮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往往心浮气躁,急躁不安,“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基层当成“跳板”,把挂职当成“镀金”。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缺乏党员干部职责的认知。作为党员干部当多一些厚实质朴,少一些能言善道;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敷衍塞责,不动“歪脑经”、不走“捷径路”,不耍“假把式”,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艰苦的岁月往往使人进步,使人练就真功夫。当前,正是党员干部用好真功夫的时候,突发的疫情和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党员干部应在此时深入抗疫和抗洪一线为百姓排忧解难,方显自身价值。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弘扬“升米公事”的作风,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魄力,把事情往前赶,把工作往实里抓,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群众有盼头、得实惠。勤勉务实,力戒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不赶浪头,不出风头,做加快发展的实干家和促进派,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党全国全军形成风正心齐气顺、想干会干实干的浓厚创业氛围。要开展好作风建设大整顿,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干部转变作风、增强纪律观念、改观精神面貌、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要当好征战沙场的战士,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战到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第四篇: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XX村支部XX同志
建设新农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的一个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笔者就当前新农村建设浅谈几点体会。
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塑造农村新风貌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工作中,不能盲目崇大、崇快,劳民伤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千篇一律,不重特色。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建设特色村落结合起来,把四大支柱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量力而行,因村制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靠一村一户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发挥政治优势,动员各方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具体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村落整洁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切实防止简单从事、强迫命令,尤其是要组织好、动员好村级各示范点“五老”理事会,通过政府指导,理事会具体负责,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宣传力度,变“要他改”为“他要改”,大力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三、按照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强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同步发展经济,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重点做好富民、强村的两篇文章;同步维护稳定,妥善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步提高素质,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设,打造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步加强基层组织,以“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树立大人口观念
树立大人口观念
建立协同化信息共享应用机制
---留凤关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
留凤关镇位于凤县西南部,秦岭腹地,紫柏山下,由原南星镇、三岔镇、温江寺乡撤并而成。全镇总面积657.2平方公里,辖23个村107个组,总人口2.1万人。去年以来,我镇建立起“敞开式办公”的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人口信息资源的协同化共享应用机制,为进一步用好建好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有益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规范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一厅式”服务流程,实行人口信息初审制度。镇社会公共服务大厅在为群众办理各项社会事务工作中,同步审核相关人口信息,减少群众办事环节,方便高效。同时,采集登记有关人口变动项目,并及时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库。
二是依托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一厅式”办事和相关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协作配合,建立完善全员人口个案信息协同采集机制。加强基层计生专干、协理员、户籍民警、社区服务队伍的协作配合,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的协同采集,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一致性。
三是依托凤县政务办公平台、宝鸡市社会事业公共信息平台,加强部门人口信息共享应用、比对纠错,全面提升全员人口数据质量。经调查,我镇数据库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人口信息更新及时率和基础项目准确率达96%以上。
四是面向社会,创新应用。我们利用全员人口信息库为教育部门提供3至5岁幼儿名单,为人社部门提供死亡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分布名单,为老龄部门提供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等个案,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人口基础信息决策导向作用,为党委政府做好参谋助手。同时,减轻基层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
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700余人次,办理各类证件80余本,出具证明200余人,政策咨询500余人次,受到群众好评。
今后,我们将以建立完善协同化全员人口信息共享应用机制为抓手,不断拓展人口信息服务,努力形成“面向党委政府、面向人民群众、面向民生部门、面向人口计生日常工作”的全员人口信息协同共享应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