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专业综合英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王春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 北京100070)
摘要:本文从教学认识的角度探讨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对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讨论。关键词:综合英语,主导─主体,教学认识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eacher-led, leaner-centered‟ Approach in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Wang Chun-hua(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role the „teacher-led, learner-centered‟ method plays in constructing an environment capable of enabling learners‟ autonomy.The discussion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urriculum in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to English majors by creating activities which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control over cognitive and content aspect of learning.Key words: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teacher-led;learner-centered, didactic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大纲》,2000:2)
显然,大纲强调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也应该是学风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无论在语言观念还是在认知策略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而且学生的某些错误认识阻碍了语言知识的获得和应用能力的 提高。比如,很多学生不懂得“做中学”的道理,把知识当成技能。总想等自己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能把英语说好的时候再开口说,因此他们总是害怕犯错、逃避回答问题,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影响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如果此时还盲目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对学习的监控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我们还发现尽管很多学生认为跟外国人能学地道的外语,但由外籍教师任教的口语课,有时三十人的班级最后只剩下几名学生。当然这里有学生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在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能力。
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教学论认为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是教师教学生认识,是学生个体在教师主导下,主要掌握人类历史经验,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自身。(王策三,2002)它强调学生主体活动是教学认识实现的机制,是联系教学主导,主体、客体的中介、桥梁。学生主体内部活动在教学认识中,发挥着选择功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客观能动性。既然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校学习和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认识论把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作为教学认识有效展开的心理机制,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动协同性。
关于教学认识,三百多年前的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说:“教学论(didactic)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他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1957)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很多教育家、心理学家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教”和“学”的关系。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教师的“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通过它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组织教材,采用正确的教学结构是教学促进发展的根本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也旨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 料去发现事物。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要是接受间接知识,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必须是“接受性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认为要使接受性的学习有意义,必须符合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主动地将所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发生联系的倾向性;具有适当的知识进行新旧联系。因此,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彻底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做法,代之以少而精的讲授,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体系。但是若要把机械的、注入式的教学转化为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态度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激发和培养。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的“学习生成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学习生成过程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完成该信息的意义建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与其思想高度一致的建构主义理论更是强调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也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强调每个学生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倾向,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规划一切可能的情景和机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但是,为了避免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而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教育信息的唯一的直接来源,学生可接触的知识已远远超出课本的范围,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意义的、主动的知识建构。如,他们可以从教育网站、电子书、学习课件、音响制品、软件库等渠道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才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免淹没在无穷的信息中而迷失方向。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就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学与教”教学理论相结合,取长补短而建构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不仅能进行独立思考,而且能拓宽思维的广度、加强思维的深度。通过对学生情感、兴趣、态度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主导─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首先,作为外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要使学生喜爱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口头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语调要做到准确熟练,生动形象。只有当学生从审视的目光转向信任、欣赏的目光时,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过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转引自区培民,2003)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对一个教师讲授的内容,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体现了学生主体内部活动的存在,证明学生是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教育的。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和探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达到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2.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主导─主体”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以及“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发展着的主体,借助教材、教学手段、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学生发生相互联系,教师主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模式的成败。因此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建设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
课堂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教学活动应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使“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化。如在讲授现代大学英语二册第五课Say Yes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种族歧视问题的理解,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下列信息:1.What is Racial Discrimination? 2.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s.3.Ku Klux Klan.4.Jim Crow Laws.5.I have a dream.(speech)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堂展示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外语的信心。笔者还推荐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电影和书籍。如:《辛德勒名单》,《卢旺达饭店》,《撞车》,《钢琴师》,《根》,《汤姆叔叔的小屋》,《安妮日记》,《拉贝日记》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文化信息成为教学目标的共同媒介,使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相沟通,延伸课业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体、句 型和词汇的学习,而且更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探索、认识世界的学习。
语言学习既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也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尤其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占有知识,“消费知识”是一个掌握过程,实践过程,而不仅仅是领会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文变成为知识再生产的原材料。如在学完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 一课后,鼓励学生学习运用数字阐述观点这一写作技巧,就有学生写出了下面的文字:If you are looking for an explanation of why many undergraduates are stuck in job-hunting, you need only look at the numbers.On one hand, each year more than ten thousand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send undergraduates to the society.This amounts to several million students who start the job hunting.However, the best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no more than a million positions waiting to be filled.On the other hand, graduating from an elite school, the students, who are knowledgeable and skillful, always cherish the hope that one day they will get a perfect job.显然,这种把阅读视角转向写作视角的引导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学习充满挑战与创新。
其次,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弹性设计。因为实际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无法预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的具体进行状态灵活调整教学安排,为师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创造契机,为师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提供可能。如在一次例行的课外学习成果报告活动中,一位同学向班里汇报了她读到的一则关于安乐死的新闻后,马上有同学提出了反对的观点,随后很多同学纷纷加入讨论,很快形成了两大阵营,这是笔者始料不及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真实情境,笔者把平时只占课堂3-5分钟的活动延长至15分钟。由于话题是学生自己带入课堂的,所以讨论很激烈。这次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现了在语言表达、思辨能力上的不足,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不知不觉中教师就把可观的教学方向、目标转化成了学生内在的要求。
再次,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内容。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解决这一难题,取决于教师良好的设计策略、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也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学习策略。他认为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束定芳教授在他的文章中也指出:“我们评估一个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看他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他解释某一语言现象是否成功,他完成了多少教学进度,组织了多少教学活动,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多少自主学习的策略,整个课堂教学对短期和长 期的教学目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束定芳,2006)
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是成功的学习策略使用者。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学生计划、安排、调节和评估自己使用认知策略的能力,)对外语学习的成功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提高语言组织、归纳概括能力,还应该使学生知道所学材料对今后学习的意义,以及对学习任务采用何种策略等。3. 实施真实、可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施真实可靠的学习评估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针对学生的任何教育评估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使学生了解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系,既不会为眼前取得的进步而骄傲,也不会为暂时的困难而气馁。
②要使学生能够顺利获得考试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学习策略和具备的能力,就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得到相应的训练。就英语专业的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吃透大纲,帮助学生达到专业四级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
③应该给评估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时、清楚、易懂的反馈结果。教师通过每课的测验、学生的习作以及课堂演示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予以纠正。
④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和知识,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情感反应。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稍差,进步反映在语言运用能力上与基础好的同学有一定差距。但这些学生确实努力认真,与自己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连续的评估,使学生获得个人发展的纵向资料,获得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就感(a sense of achievement)。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达到完美,但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保持足够的兴趣。正如一位学生在给老师的反馈中写道:In this semester, I have found some sign of my progress, and my confidence gradually grows, especially when I heard my sound recording being played in the class, when you put “good” on my quiz paper, When you asked me some questions which I can answer correctly.尽管学生的语音语调还有不足,但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就会有动力,随着他们能力的不断提高,自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主动纠正。
总之,民主的评价应该综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评估是为了提升涵盖了自制力、热忱、毅力和自我驱动力的情绪智商,使智力和情感产生互动效应,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主导——主体”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课程讲授或灌输,也不是让学生完全的放任自流,不是学习自由化,而是学与教的有机统一。它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既强调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意识的树立和环境的创设,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它是以“能力”为目标教学取代以“分数”为目标教学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人的整体发展。
参考书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21-29 [2]Christopher N.Candlin & David R.Hall.自主性研究与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2 [3]林立,王之江,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4]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6]王策三,教学认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7
第二篇: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实例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分为接受式、探索式、协作式等方式,我采用探索式教学设计模式。探索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从自我的学习兴趣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探索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而不仅仅是得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独立确立问题的范围并能得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协助者,帮助者,主要职责是引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保证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进行。其基本过程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探究来获得一般规律、法则,并用它来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让学生对现象进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2.提出假设
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形成假说。3.实践探索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实验或操练,以期通过实验或操练对假设进行检验或获得某种基本规律或法则。若又提出新的假设,可以多次重复上面两个步骤。4.总结、归纳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实验或操练形成的直接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获得规律或法则的认识。5.意义建构
学生将新发现的知识和规律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整合到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获得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运用新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
6.反思、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获得元认知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发现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应适当把握发现的难度,对发现的复杂性和过程作一定的精简,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可以采不同的发现方式,或让学生进行独立性发现,或给他们提供资料和工具,让他们自己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或直接为学生提出假设,给他们提供资源和工具,让他们对假设进行讨论、选择和验证。在数学教学中,这种模式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应用概念和规律加深对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现就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谈谈探索式的教学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卡片)这是什么图形?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师:如果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会得到两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沿其中一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剪开,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完全一样,能重合 教师将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加以印证。接着教师拿出其中一个三角形(已用虚线作出了高)问:这条虚线叫什么? 生:三角形的高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它的底有什么关系?如果问这个三角形有多大,就是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师: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书上方格矩形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吗? 学生数方格。
媒体出示方格矩形图,其中有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数的?(每种三角形都问一遍)针对同一三角形的面积多少,学生出现的不同回答,说明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不准确。如果遇到很大的三角形,就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如:很大的三角形花坛,金字塔的一个面,„„,这时该怎么办呢? 生:用公式
师:那这个公式是怎样的呢?怎样来算呢? 2.提出假设 师:刚才我们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它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如果可以的话,三角形的面积是否能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到呢? 媒体出示思考题: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拼看。2.每个三角形与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3.你能说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4.实践探索
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进行试拼。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并演示拼法。
媒体演示拼的过程,展示三种拼法。
师:每个三角形与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每个三角形的底就是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每个三角形的高底就是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你能说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 师:刚才大家是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一个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通过实物投影演示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师:(媒体演示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三角形先沿对边中点剪开,然后向右旋转。再看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你能告诉我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高的一半。师:面积变了吗?你能有它们的关系得到什么? 生: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2)4.总结、归纳
师:你是怎么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学生归纳总结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此阶段是在学生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有意为学生创设的一个归纳知识,总结学法,发现问题的内省学习机会。5.意义建构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重新计算课题开始时展示的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做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灵活迁移。6.反思、评价
师:通过练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我评价,质疑问难 【评析】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了以往学生跟随教师一同操作,枯燥、呆板的被动仿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实践,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操作、观察到猜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直观到逻辑,由猜想到论证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完整思维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既学习数学,又发现数学。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渗透转化平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此模式可适用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几何公式、复杂概念的研究和利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如轴对称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体积、比的意义等;以及与生活有关的计算公式、稍复杂应用的教学,如相遇问题、工程问题、解方程问题等。这种模式对信息技术的理想要求是具有多媒体投影设备、网络环境、计算器等数学探索工具,如果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则学生的交流讨论可以口头进行。教学效果可以用解决类似问题来进行评价。
第三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自主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重要,怎样少教多学,我就以下几点进行浅述: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努力实现教学民主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不可无。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难以实现。因此,教师的“教”着重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该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面向全体,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发表独立见解,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绝对的权威,真正做到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
生的个性,习惯和爱好,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民主化,与此同时,教师的导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在引导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启”字下功夫。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未产生,或只是产生了一点无意识的兴趣,老师必须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找准情感基调,课文的意境,使开讲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的阅读冲动。自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同文馆。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结合以上原因,我认为,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高地站在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演戏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该是演员,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戏要演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你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这一堂课。而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其次是还要研究学生,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核舟记》时,我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把重点放在体
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上。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表演他们不同的动作神态,这时,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跟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有学生表演不当,老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别的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避免出现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为此,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而更出乎意料的是,听了故事后,又有学生认为愚公砍伐树木,挖掘山体,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做为老师,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再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我就花了整整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孔乙己最后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有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并且都有凭有据。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告诉学生从鲁迅的写作意图出发,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孔乙己应该是死了的,并且陈说理由。
2、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字上下功夫,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的这种阅读冲动转化为语言的深入感情,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放手让学生活动的同时要发挥主导作用,而这里的主导作用主要蕴含在学生活动的评价中,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意图不是通过简单的讲授而是通过巧妙地富有积极意味的评价反映出来,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评价中,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从而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现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只要教师紧扣学情在“评”字上下功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佳境,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二、着眼主体,突出自动
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自主性,在时间上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力求“少讲多练”。即在教师教的活动量上做减法:少讲,少问,少废话,少板书,在学生学的活动量上做加法:多自学,多读书,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切忌“满堂灌”。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他们能有时间,有精力去“自主选择,主动参与”。
另外,还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学生有学必有疑,有了疑才会产生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一问一答”,“半问接答”或者是凭教学经验认为学生会在某方面有疑,并设置解决方法以求为学生解疑,生怕学生听不懂,把知识嚼得细而烂,喂给学生吃,使学生几乎没有质疑的可能。这样,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器具”,处在被动的接受中,剥夺了自主的权利。为此,教师还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问,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对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精神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学生寻找解“惑”的方法,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思维方式,教师只能尊重学生的探索思路,并引导他们比较鉴别最佳思维方式,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鼓励。在教学中,教学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它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2.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主动发展.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
担任一定地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历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拓展主体的求知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技能
教给学生自主求知的方法,正如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与主动,必须以掌握学法为前提,如果学生部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行动迟缓。一句话,不会最优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出色,讲解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
教自己学。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怎么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以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学。好的教法培养出好的学法,教师随时准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导”和“辅”的度。最终教会学生能够完全脱离老师,学会自我学习。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认识关系。
总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想,多做,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
参考书目:
①《人生平台上的语文》,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17页。②《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七版,第75页。
③ 周庆元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5—46页。
④《语文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
第四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定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张素凤 杨海丽 陆洋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参与
整个课堂环节,并与同学进行协作与交流,进行成功的意义建构,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并能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 索的学习习惯,并终生受益。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综合英语
【基金项目】2012 河北工业大学教研立项,课题编号2012092,课题组成员:张素凤杨海丽赵春能姜亚珍陆洋时维 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27-01
一、当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新时期对应用型英语人才在语言运用的适切性和得体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信息时代和科技时代也要求外语人才有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语言知识多,技能训练少;教师备课任务重,学生学习效果差。要想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和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在综合英语课堂中的角色,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二、“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双主”教学模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卡茨、维果斯基。其核心可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互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生动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又是它的目标和灵魂。“双主”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实现其持续发展。
三、“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原则﹑目标及描述
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全员性与平等性原则,多样性与灵活性原则。在遵循以上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培养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并提升其包括情商在内的综合素质,而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双主”模式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要遵循难度适宜,教师适时点拨,适当进行指导和概括的原则。把学生按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等合理分组,组织课堂活动。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评价并总结规律。1.给学生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安排每组学生中的成 员轮流展示,朗读单词后请其他学生找错并改正,还可在组 与组之间进行竞赛,进行生词的英汉互译,对重点词汇进行 造句,编写小故事,让各组同学间互相分享评价。2.课文的处理是整个教材的中心,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技 能的核心环节。按照所学课文的类别分别进行模块式的处 理。对于记叙文,一般包括背景知识,文章结构,故事情节(议 论文的论据),主题思想(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语言特色,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方法,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六 大项,最后结合时事,或社会问题作相关讨论或对课文内容 及特色做陈述或辩论,还可以把文章的情节编成小剧表演出 来。
首先,针对每课的具体内容,布置学生课前做好背景知 识的搜集与整理,预习课文,搜集作者信息,课上每组出代表 展示与分享;其次,组织学生回答有关课文理解的问题,并加 以指正,做到正确理解内容;再按模块内容组织学生分析讨 论,各组就课文的六大项特色进行探讨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后互相交流,辩论,逐渐清晰透彻。再由教师释疑解惑,总结 概括。最后的拓展环节组织学生陈述,辩论或表演。整个过程 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并参与,由学生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并实践 每个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大量的 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 构,并能使他们开拓思路,举一反三,培养其发散思维。
四、结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教学模式,要坚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学会有效地交流与协作,积极地进行意义建构,并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很多教育家都有的共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比把某种知识传授给他们要更有意义,这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即有的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第二课堂的开辟,自主学习和发展,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晶.自主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主体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1)[2]吕文平.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3]欧阳霞,刘艳林.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3)[4]秦艳.改进英语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J].学苑教 育.2011(15)[5]吴军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研究[J].长春 理工大学学报.2011(07)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外语·外文 ·127
第五篇:“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案例
“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ai、ei、ui”的设计
1.教学背景
学校 福建省厦门市松怕第二小学。
教师 吴小蔚,教龄3 年,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创设情境进行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脸和小学语文”基于网络环凌的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研究”课题。学生 一年级(4)班,学生46人,部分学生只有相当强大的拼音基础,部分学生已学会一定数量的声母、韵母.大部分学生兵有一定的拼读能力。
教法 课件小游戏激趣——看动画练习说话;
学好短句——形式多样; 乐读儿歌——愉快阅读;
自我感悟——自选图片,创编故事
教材分析
“ai、ei、ui”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中的学习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复韵母ai、ei、ui。认识7 个生字,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l)复习巩固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2)认识7 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3)大以阅读有关ai、ei、ui的文章,自我感悟。
(4)在大量阅读的从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编故事,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能力目标
(1)自主阅读课堂上发的儿歌、谜语、绕口令和童话故事等阅读材料及大量的其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2)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图片,鼓励学生即兴创编故事,允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发敝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3)通过课堂上自主演说、两两讨论、小组话动等形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感情激励.培养自信心。通过自主阅读资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植树的课程学习及动画演示,加裸对热爱祖国、保护大自然的认识。通过即兴创编故事,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3.教学资源
包括人教版语文第一册拼音“ai、ei、ui ”课文、网络课件与识字相关的演示文稿。4.教学策略
该课的土题是拼音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效果展示机会,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恨据主题内容,教师收集了大量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指导学生自主听、阅读和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仔细观察动画、图片后试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5.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小游戏激趣,复习巩固。学生齐读、开火车读,使用课件读,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巩固复韵母ai、ei、ui的四声和音节拼读。
第二阶段:动画激趣,学好短句(看课件,编故事,认读音节)。第三阶段:读一读: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小儿歌。
第四阶段:看一看、学一学。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五阶段:提出问题,提供4 幅情境图片、动画启发学生,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并让其进行口头说句子、编故事。
图7-9 为教学流程图。
这是一个典型的“主体一主导”教学设计案例,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型运用。第一阶段为巧设悄境、复习巩固。这一阶段是复习旧知,对ai、ei、ui三个复韵母进行检查,同时唤醒旧的认知结构,为新课打下基础。开始以“开火车”活动让学生再认韵母,这一环节短小精悍,基本上做到了全员评价,效率很高。紧接着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种花活动)来检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同时适时地扩展识字。第二阶段为动画激趣、学好短句。这一阶段教师利用flash课件创设情瑰、启发学生想象,先让学生看图说话,接着学习“你栽
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一短句,在短句学习过程中,利用合作和全身反应法来辅助学生学习生词,带着感情朗读句子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既是时字毋拼读、组词、造句说话的迁移,又l 卜常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第三阶段为形式多样、乐读儿歌。这一阶段是课文讲解与理解阶段,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明读课丈,让学生感悟小白兔的可爱,并适时地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兴趣高昂!同时还注意了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念识,让学生相互之间指山优.饭和缺.饭,更正错误,这一点尤为重要!第四阶段为愉快阅读、自我感悟。扩展阅读是课标的巩固和迁移.又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知识童、识字量,捉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从课件来看,所选的扩展材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同时体裁多样,内容活泼。第五阶段为自选图片、创编故事。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里,教师提供了4幅情境图片、动画,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口头说句子、编故事。这是课堂教学液为精彩的地方.可以说是画龙点晴之笔,充分利用这个教学策略,将极大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得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