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程门立雪教学设计
程门立雪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写的是宋朝大学问家杨时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故事。
课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杨时是什么人(宋朝大学问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第2自然段写杨时和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冒着大雪去请教程颐老师。
第3自然段写杨时他们走到老师家门口,看见老师正在休息,就冒雪站在门口一边读书,一边静静地等着。
第4—5自然段写程老师醒来,发现两位同学站在大雪纷飞的门外,很心疼。杨时说,老师在休息,不敢惊动老师。
通过教学,教育学生要学习杨时热爱学习,虚心求教,尊敬老师,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
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程门立雪”的场景:门外大雪纷飞,树上、屋顶、地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程老师拉着杨时的手,说着话;另一个学生正在给老师行礼作揖。从图上可以看出浓浓的师生情。通过观察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后练习共3题。第1题是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是培养学生“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的口语表达能力。第2题是让学生照样子,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慢慢地、轻轻地、渐渐地等,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词汇。第3题是练习用“非常”和“急忙”造句。要先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运用词语造句。
教学目标
(一)会认8个汉字:程、宋、尊、默、疼、慈、祥、容。会写8个汉字:惊、醒、宋、容、尽、息、急、题,及以下词语:惊动、宋朝、面容、尽快、休息、急忙、问题。学习偏旁“酉”。
(二)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
(三)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程”字是翘舌音、后鼻尾音,课文中是指人的姓。“宋”是平舌音,宋朝是一个朝代,“宋”字也可作人的姓。“尊”是平舌音。“默”字可这样记:我的“黑犬”叫默默。“慈”是平舌音。“祥”是后鼻音,“祥”和“样”形相近,引导学生注意区别。“容”不要读成“yóng”。
2.写字。
惊:左窄右宽,竖心旁要写得稍靠左,还要注意它的笔顺,右边“京”字上中下各部分对齐。
醒:左边“酉”不要少写中间的一横。
宋:宝盖头要定位好,下面“木”字的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容:注意下面“谷”的“八”要压在横中线上,“口”字居中。
息:注意第五笔“一”要写在横中线上,下面“心”字的位置要摆好,上下对正。
(三)朗读指导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尽量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第1自然段用叙述语气介绍杨时是什么人。读第2自然段时,可这样引导启发学生:杨时悄悄地说话,他们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你们该怎么读这一部分呢?第3和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读好老师慈父般的口气,以及杨时真诚的口气。
(四)感悟理解
这篇课文的课题“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中说的故事就是这个成语的典故。所以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程门立雪”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站在 程老师门外的大雪中(等待老师醒来 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用来赞扬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人。课文中写“雪”的句子有好几处,充分体现“立雪”的情景,可让学生把有关描写大雪的句子或词语画下来,如“鹅毛大雪、大雪纷飞、飞舞的大雪”,然后读一读。
(五)实践活动
1.布置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下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举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告诉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词、破句的现象。
(三)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1.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导读好2—5自然段。读出感情,理解词句。
(1)找出杨时爱学习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读中理解“争论”“弄清”“冒着”“请教”等词语。
(2)指导读杨 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地”“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指导读出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读得轻轻地。
(3)指导读 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读中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
3.通过读全文,再把课文中有关写雪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
(五)指导写字
(六)做课后第2题和第3题
参考资料
杨时(1053—1135),北宋学者。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曾任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号称“龟山先生”。先后学于程颢、程颐。著作有《龟山集》等。
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正叔,号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与其兄程颢并称“二程”,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讲学达三十余年。“二程”的学说后来为宋朝哲学家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程颐的著作有《易传》等,后人所编《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本课教学,可让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美人泉》和《八只小金龟》两篇文章。使学生认识到,善良、勤劳是人的美德,好孩子都应具备这种品德。
第二篇:《程门立雪》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要求念得好。
二、简介“成语”
1、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2、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三、听成语故事录音,学习生字。
1、听录音。
2、学习词语。
(1)读生字: 杨尊论尽冒敲等默久疼(师:这个字奶奶常用)慈祥容
(2)不看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按顺序齐读;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3)给“杨、容”组词。
(4)了解“黑”部首。教师示范写“黑”字部首和“冒”字。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
(5)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给小节加序号。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小节,教师给评点指导。
4、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学着读)
5、指名读课文某一小节。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评点,要求学生读得好。指名学生背诵。
2、练习(1)杨时()要求学生说一句话。
(2)杨时是宋朝()大学问家。要求用上既……又……
3、齐读第二至五小节。
4、指名学生分别读2-5小节。
5、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
(1)“程”是什么意思?(师简介“程颐”)
(2)“门”是什么意思?“立”是什么意思?
(3)成语中还缺什么?(谁和谁)
6、说话练习。
(1)程门(谁)和(谁)立雪。
(2)要求把“程门立雪”的意思说具体。程门(谁)和(谁)立雪(),(),()。
(3)学生自由说。“程门立雪”指的是()。
(4)指名说“程门立雪”指的是什么?
(5)把“准备请教”、“谁和谁”、“站在”部分放在前面怎么说? 在这句话前用上“为了……”该怎么说?
(6)在上面的话后加上“说明杨时是()的大学问家”怎么说?
7、读、背末一小节,完成练习。
(1)指名读最后一小节。(教师评议)
(2)教师示范读最后一小节。
(3)学生齐读这一小节。老师问了三位小朋友,一个小朋友说“久久没有说话”是程老师一直没有说话;另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没有话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们说哪一种说法对?
(4)练习: 程老师听了,两眼望着门外飞舞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心里激动地说:“()。” a、学生自由说后写下来。b、指名学生说上面的话。
(5)用“心疼”说一句话。
二、小结。
三、作业。
第三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修 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本第67-68页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操作活动,让孩子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学生实际体验所形成的知识他们会记得更牢固。进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展示一副三角板,问题学生这物体叫什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片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让学生 找找
(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二)认识角 1、找角。
课件展示剪刀、钟面及红领巾,让学生去找角。2折角。
学生用正方形纸折一角。并与学生交流。3、摸角并感知角。
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先摸尖的地方,说感受,接摸一边,也说一下感受。
4、画角。
个别学生到黑板前作画。之后与全班交流。
5、教师示范画角。和学生的角相对比。说一说画的先后顺序,接下来让学生再次画角。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指名回答)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并把角的符号和大于号相对比。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课件)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我是小小裁判员。(课件显示)(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展示活动角
1、同学我们刚才通过红角蓝角的故事知道角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师:大家看,老师这边有一个角,他可以变大变小,注意看老师(老师改变角的大小)。
3、刚才老师是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的?(让学生回答)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二)由红角和蓝角的故事引入角的大小比较:一个是红角和一个蓝角在比较大小,都说自己比对方大,你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吗?(课件显示,知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无关)2
3、教师用剪刀把活动角的边剪掉一些学生角的大小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能够就地取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1、数一数(出示课件)
2、数数下面图形有多少角?(出示课件)
3、思考: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去掉一个角,看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折折看。(出示课件)
4、如果我是角。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学生同桌交流,互相介绍(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口有关
和边的长短无关
第四篇:《程门立雪》教学设计之一
《程门立雪》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汉字:程、宋、尊、默、疼、慈、祥、容。
2.会写8个汉字:惊、醒、宋、容、尽、息、急、题,及以下词语:惊动、宋朝、面容、尽快、休息、急忙、问题。学习偏旁“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要求念得好。
二、简介“成语”
1.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2.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三、听成语故事录音,学习生字。1.听录音。2.学习词语。(1)读生字:
程、宋、尊、默、疼、慈、祥、容(2)不看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
按顺序齐读;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读。(3)给“杨、容”组词。(4)了解“酉”部首。
教师示范写“酉”字部首和“醒”字。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
(5)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2.给小节加序号。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小节,教师给评点指导。4.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学着读)
5.指名读课文某一小节。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评点,要求学生读得好。指名学生背诵。2.练习
(1)杨时()要求学生说一句话。
(2)杨时是宋朝()大学问家。3.齐读第二至五小节。4.指名学生分别读2-5小节。5.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
(1)“程”是什么意思?(师简介“程颐”)(2)“门”是什么意思?“立”是什么意思?(3)成语中还缺什么?(谁和谁)6.说话练习。
(1)程门(谁)和(谁)立雪。(2)要求把“程门立雪”的意思说具体。
程门(谁)和(谁)立雪(),(),()。(3)学生自由说。
“程门立雪”指的是()。(4)指名说“程门立雪”指的是什么?
(5)把“准备请教”、“谁和谁”、“站在”部分放在前面怎么说? 在这句话前用上“为了„„”该怎么说?
(6)在上面的话后加上“说明杨时是()的大学问家”怎么说? 7.读、背末一小节,完成练习。(1)指名读最后一小节。(教师评议)(2)教师示范读最后一小节。(3)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老师问了三位小朋友,一个小朋友说“久久没有说话”是程老师一直没有说话;另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没有话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们说哪一种说法对?
(4)练习:
程老师听了,两眼望着门外飞舞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心里激动地说:“()。” A.学生自由说后写下来。
B.指名学生说上面的话。(5)用“心疼”说一句话。
二、小结。
三、作业。
第五篇:2014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6丿1 8
8
0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 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6”表示每盘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放6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5)练习:第2页 “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