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狼》 教学设计--鹏有所持2016
20、《狼》教学设计
鹏有所持2016 【教学目标】
1.流畅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掌握三个虚词(之,其,以)。
3.理解句意、文意,阐释屠夫和狼的形象及文章写作目的。
4.简单思考狼背后的文化意义。【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虚词,理解句意、文意,【教学难点:】阐释屠夫和狼的形象及文章写作目的。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结合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蒲松龄的《狼》,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看到“狼”这个字眼,你能想到那些关于它的成语,请试着举几个?
狼烟四起、狼心狗肺、鬼哭狼嗥、狼子野心、虎狼之师、狼狈为奸,引狼入室,如狼似虎,狼吞虎咽、声名狼藉„„
这些成语都是贬义词,从这些成语、谚语中我们知道狼的形象是狡猾的、凶残的,那么在蒲松龄笔下的狼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7-10’
让我们打开书课文,齐读一遍课文,看看大家预习的效果(学生齐读)刚才听大家朗读时,这些词和句子的停顿不够准确
缀(zhuì)窘(jiǒng)眈(dān)瞑(míng)薪(xīn)
隧(suì)苫(shàn)蔽(bì)弛(chí)寐(mâi)尻(kāo)
黠(xiá)诈(zhà)
① 中(zhōng)②少(shǎo)时 年少(shào)③露(lù)水 止露(lōu)尻尾
④几(jǐ)何 几(jī)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大家自由读,抽学生展示读,老师点拨)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模仿自由大声练习朗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5’
朗读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是一篇文言小说,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故事情节的波澜。请快速跳读课文,在上表的横线处填上动词,并尝试划分出文章段落
屠夫 狼(开端)→屠夫 狼(发展)→屠夫 狼(高潮)→屠夫 狼(结局)。
四、研读课文,把握形象14-20’
默读课文,参考范例,做好批注,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读到了狼 的形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范例:我从文中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读到狼 贪婪的形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路上遇到了两只狼,它们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追问:面对这样凶险狡诈的两只狼,屠夫是怎么做的呢?
讨论(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交流后归纳:(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五、背读课文,研习主题5-7’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可不可删去?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追问: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插入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启示:学生可能答: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六、教师小结:
这篇故事语言简洁生动,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七、知识卡片积累 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③ 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文言实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 向前 “狼不敢前”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作业: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梦狼》和其他两篇写狼的文字。
写作(二选一):
1、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
2、小论文:结合文章试着解释汉文化中狼的负面形象产生的原因。
备注:
《狼》外两篇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通“早”,早上)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通“值”,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聊斋志异.梦狼》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异史氏(注)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邹平李进士匡九,居官颇廉明。常有富民为人罗织,役吓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富民惧,诺备半数。役摇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我无不极力,但恐不允耳。待听鞠时,汝目睹我为若白之,其允与否,亦可明我意之无他也。”少间,公按是事。役知李戒烟,近问:“饮烟否?”李摇其首。役即趋下曰:“适言其数,官摇首不许,汝见之耶?”富民信之,惧,许如数。役知李嗜茶,近问“饮茶否?”李颔之。役托烹茶,趋下曰:“谐矣!适首肯,汝见之耶?”既而审结,富民果获免,役即收其苞苴(注),且索谢金。
呜呼!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类者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也。
[注]异史氏: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苞苴:蒲包,此指馈赠的礼物。翻译: 异使氏说:“我私下哀叹,天下当官的 凶如老虎为吏 的恶似狼,这种情况到处都是.即使当官的不是虎,为吏的也常常是狼,何况还有比老虎更凶猛的呢!人们的祸患往往在于不能自顾其后;而复活以后却让他能够自顾,鬼神的劝戒是多么 的精深奥妙啊!” 邹平有一个进士叫李匡九,做官颇廉洁贤明.曾经有一个富人,被人罗织一些罪名而送官究治.开堂之前,门役吓唬他说:“当官的想你索取两百两银子,你要赶快回去措办;不然的话,官司就要打输了!”富人害怕了,答应给一半.门役摇摇手,表示不行.富人哭哭地哀求他.门役说:“ 我没有不尽力帮忙的,只怕当官的不允许罢了.等到听审时,你可以亲眼看到我为你说情,看看当官是不是允许,也可以让你明白我没有别的意思.”过了一会儿,李匡九升堂审理这个案子.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却走到他跟前低声问:“你要吸烟吗?”李匡九摇摇头.门役马上跑下去对富人说:“我刚才把你的数目告诉他,他摇头不答应,你看见了吧?”富人相信了,心里很害怕,答应如数送两百两.门役知道李匡九喜欢喝茶,有走到他跟前小声的问:“你要喝茶吗?” 李匡九点点头.门役假托去泡茶,快步走下来对富人说:“给你说妥了!刚才他点头,你看见了吧?”接着就审理结案,富人获得了无罪释放,门役就收下了用作贿赂的钱,还向他索取谢金.唉!当官的自以为廉洁,但是骂他贪赃的人却很多,这是众狼行凶而自己却不知道了.世上这类事情更多,可以为当官的人备下一面镜子.
第二篇:《狼》的教学设计--鹏无所持
《狼》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蒲松龄的文言小说《狼》
首先请看大屏幕。
《狼》这篇课文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蒲松龄,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的故事的意思。
展示学习目标:
一、梳理情节,谈感悟
二、分析人物,嚼字眼
三、透析环境,悟主题
二、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展示有疑问的字词和断句
三、自读课文,概说文章大意
1、自由朗读选文《狼》,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的内容
3、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思维图标
4、选取你喜欢的一个情节,根据自己的理解,扩充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1、两狼缀行时候,屠夫的心理是什么样?
2、屠户投以骨时,狼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3、骨尽时,屠户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4、屠户弛担持刀时,狼是怎样想的?
四、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嚼字眼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更多的是从公园,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狼的形象,其实我们作品中总少不了提到它,比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大量有关的狼的成语
说说作者笔下的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依据)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五、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狼三则》中的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2、思考问什么我们的文化中狼的形象都是负面的,邪恶的??
六:文言文积累:
虚词的用法:
(1)之: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作业
A1.导航《狼》。2.预习短文两则
3.默写课文
B阅读《狼图腾》
《海狼》《狂野的呼唤》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七、作业
A.课后练习二。
B.默写课文
第三篇:周密《观潮》教学设计--鹏有所持2015
《观潮》教学设计
鹏有所持2015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文言词句。
2、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重点文意语句。
2、紧扣文言文内容,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读题目,给注释
同学们,钱塘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候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圣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都会举行观潮典礼,十分热闹。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周密一起去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潮涌。
二、研读课文
1.初步感知。
学生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
(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
涨潮之状,军演之威、弄潮之绝,观潮之盛
2.细部研读。
(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
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声朗读,尽量读出体悟到的情味;若对这一文段兴趣不大,可小声读或凝神静听。(2)具体分析课文。
第1段 海潮图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找出表现海潮雄豪景象的关键词:“伟观”、“势极雄豪”。
听读。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试将听到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品读,体味语言。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特别欣赏、喜爱的语句,并简单加以评点。师点拨。如:银线,写出远眺海潮的形态、颜色、光泽。
玉城雪岭,“城”、“岭”表现出潮水渐近时,潮头之高大,如坚固的城墙、高耸的山岭扑面而来、连天涌来,其形状、态势让人心惊。“玉”、“雪”则写出了潮水翻涌,洁白如雪,晶莹似玉的浪花状貌,给人以美而壮观之感。吞天沃日,试换作“遮天蔽日”如何?“遮”、“蔽”只表现将天空、太阳遮掩住,虽然水势之盛也可想见,但偏于静态的状态描写。“吞”、“沃”则写出了潮头的翻腾、激卷,仿佛能将广袤无垠的天空包孕于口,似乎敢与太阳炙射大地的万丈光焰相抗衡,直上九霄冲荡日头,其动感、气势、情味均较“遮”、“蔽”更胜一筹。齐读这段壮阔浩荡的文字,试着将它背下来。
播放音像材料视听结合,感受“交响钱塘潮”。
小结:本段突出了自然的伟力美。(视情况 取舍)
为什么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之技?
第2段 演习图
这是一场古代的水军演习,能说说它给你的印象吗?
请以“我看到了一场的水军演习”答问,并以文中关键词句证明你的看法。通过对语言分析得出:
这是一场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将士功夫过硬、声势浩大、战斗激烈、让人回味无穷的水军演习。请全体男生齐读此段。
第3段 弄潮图
请具体说说这幅画面在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如:披发纹身。原始,野性,张扬出勃发的生命力,极富地方色彩。争先鼓勇,溯迎而上。面对强劲狂暴的潮头,毫无惧色地争先主动迎击,谁说吴越之地只是婉约灵秀,在这些弄潮儿身上,我们分明看到的是豪气冲天的英雄本色。
小结:第2、3段表现了人的精神美。
第4段 观潮图
问:你如何看待这个文段?可否将它删去?
由人多(车马多)、物价上涨、席地不容闲突出人们观潮热情之高。侧面烘托出江潮之壮美、表演之精彩。
小结:如果说海潮图是自然以它的壮美征服了我们,那么演习图和弄潮图则可说是人以它面对自然伟力的勇敢、自信、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的技艺震撼了我们,更有那“满郭人争江上望”的观潮盛景构成了吴地特有的风俗人情,堪称地域的风情美。
三、知识汇总:赏析文章的文法之美
赏析一个字
赏析一个词
赏析一句话
赏析一种写作手法 示例:“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意思是:海水用起来了,成了用银子堆成的城池,浙江横着,潮水如同给它系上了一条白色的玉带。作者在直接描写了潮水之后,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进一步苗木了钱塘江潮波澜壮阔的启示。
四、能力延伸训练:我们看到了那些画面?
八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典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的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评述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面或一个瞬间。
五、再读课文,读出情感
六、作业布置
1、选二,三段扩写,充分想象,有画面感,不少于400字。参考四年级《观潮》。
2、背诵全文。
第四篇:8-2-1《社戏》鹏有所持2018
《社戏》教学设计
鹏有所持2018
【教学目标】
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童年温情
4、学习掌握多种表达方式来写清事件
【教学重点】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多种表达方式来写清事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激情导入
提起童年,我们的心中就会涌出许多美好的记忆,长大后,回忆往事,更是充满浪漫温馨的色彩。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他最柔软的一块地方,即使是有着坚韧顽强的性格、反抗绝望的信念、永不屈服的精神,被人们称为“民族魂”、“硬骨头”的鲁迅先生,也珍藏有他美好的童年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去探寻、去回味先生童年生活的一片掠影。
二、解题与背景介绍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祀,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陆游《游山西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文中的“我”也就是迅哥,看成是鲁迅。
三、默读课文,把握文意。
YD:首先请大家自读课文,快速阅读,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体脉络。下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呢?
预设: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小伙伴们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去看戏的过程。„„
总结:这篇小说主要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夜航到赵庄看社戏那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YD:文章的题目是社戏,但是真正写到看戏是从那一段开始的?在此之前,作者用来如此之长的篇幅写了哪些内容?
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并尝试给文章划分层次。
1-3 随母归省、乡间生活(4——9)戏前波折(10——13)月夜行船(14——21)船头看戏(22----30)月下归航、偷豆
YD: 题目是社戏,作者是不是在开始写了太多不相关的内容呢?可不可以这么写看戏前面的部分呢“一年夏天,我住在姥姥家,正赶上赵庄演戏,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架着船去看戏了。我们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大家觉得怎么样? 社戏只是乡村生活的一个方面、使得文章有波澜、吸引我们阅读的兴趣、我们先把这些都先放一些,在课文中,作者用来一句充满深情的话概括了那晚的社戏和那晚的经历,同学们,同学们找一找
四、精读文段,赏景析文品人
可以说作者对这次经历的感悟集中在了课文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结尾的哪一个字集中表达了“我”对这段经历的态度和情感?
从课文的第17段带最后,就是让迅哥儿魂牵梦绕的“好戏”和“好豆”,素来严肃庄重的鲁迅先生笔下也有令我们兴趣盎然的片段。你喜欢那个片段,试着分享一下 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分析: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心理),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写景佳句,示例:双喜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几句话看似简单,无深层含义,但实际上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琢磨推敲的。这四个短句其实是由四个角度讲的。先是说写包票,给作者的母亲、外祖母心理上的安慰,可是他拿什么来保证?下面就是他的理由,层层递进。先是客观原因——船大——船翻的可能性很小;然后又加以补充“迅哥向来不乱跑”,毕竟船上的人要是乱跑,那么船再大也是会出事的;最后就是最具有保障的理由——他们都是识水性的,没错,他们从小都是弄潮的好手,真是出了什么事,他们也可以挽救的。看似简短的几句话,使他们的理由没有一点纰漏,并最终说服了我的母亲与外祖母,此处充分的表现了双喜的聪明机智以及他的能说会道。示例:“最美好的意境”。
《社戏》中最美好的已经都集中在了这两部分中—11—13段、22—23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首先这句话是景物描写,以船为参照物写的。而且这句话是一句比喻句,把连山比喻成铁的兽脊,很形象生动的写了船的速度之快,而且这句话还照应了第10段的最后一句“飞一般的赵庄前进了。”
五、跳读文段,探究主旨
YD: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思考探究:那一夜舞台上演的“社戏”到底好看不好看?那夜吃的豆一定就比第二天六一公公送的好吃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示例:21段中“扫兴”、“破口喃喃的骂”、“忍耐”、“不住地吁气”、“打起呵欠”、“终于”和“熬”写得十分生动传神。“扫兴”首先说明了这个戏十分无聊;后来大家又变成了“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着,和其余的人打起呵欠”这说明大家已经愤怒了,但还得极力忍耐;而到最后“终于”和“熬”更是一种递进,写出大家已经忍无可忍,彻底失望,表现出大家对这无聊社戏的不耐烦。
YD既然那的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那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连连说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对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理解?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总结:其实,戏看得让人打哈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作者之所以说好,代表他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显然,文中的“我”怀念的不是戏,而是在那个月色朦胧,横笛宛转,豆麦飘香的夜晚和天真纯朴、机灵能干的农家孩子一起渡过的美好时光;以及六一公公与孩子们给予“我”的厚爱与友情。真情、美景、趣事。有了真情、美景、趣事,平常的戏也便成了难忘的好戏,普通的豆吃起来也回味无穷。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 用心去感受, 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 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它们将会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学习源泉。
《社戏》删减的部分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⑶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第五篇:12、《论语》十二章 鹏有所持2016
12、《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鹏有所持2016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请读课题,注意论语的读音。
《论语》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政治,历史,思想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即使在我们的身边也能隐约能发现它的影子,请你找找看?
预设答案:1 东方贤人雕塑群:孔子像 2 乐知楼,好知楼的命名
3很多班级里面的成语: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点评学生回答,交流对话引入:为什么《论语》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哪?让我们来从课文中发现这个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来读不准的字音,2、出示读音,节奏;学生练读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â)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8、贤哉(zāi)
9、思而不学则殆(dài)
10、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肱(gōng)而枕之
12、博学而笃(dǔ)志
放声朗读,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再次讲解重音和节奏,请学生上来用白板给这四则论语画出重音和节奏
3、齐读课文,老师正音
文言文学习特别强调朗读,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在诵读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味。下面老师给大家做个范读,请大家拿出笔来标注好字音和节奏。老师范读。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出文言韵味。
5、学生自由练习,同桌互读。
6、男生齐读,女生纠音
7、女生齐读,男生纠音
8、学生齐读课文,齐读注释。
三、学习只言片语,分析微言大义,老师演示,如何读懂语录体
在《世说新语》一课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留”即保留。“补”即补充。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换”即替换。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调”即调整。
现在,请同学们参考上面的翻译方法,结合书下的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独立完成文句翻译
小组合作交流,攻破难点,明确答案
展示文意,串讲交流,点评强调,积累总结
你们对这几则论语片段字面理解上还有什么问题吗?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注意引导。
问:“子曰”是什么意思?“曾子曰”什么意思?
“子”的文化含义。
明确: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所以《论语》中的“子曰”都是孔子说的话。
注意讲解:“三”这个古文常识现象。明确: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第二则内容恰巧举了三个例子只是一种巧合,不是真的就反省了这三个问题。
四、体悟只言片语,反馈当下生活,试着和本单元其他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文章体式上有什么不同? 只言片语的语录体。
议论文
论说内容分类:
《论语》十二章中那一句最最触动你,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五、想象孔子形象,见证汉语魅力
学完这几则论语片段,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此刻你眼中的孔子形象?
学习论语就像打电话,我们不知道和孔子对话的人说了什么,但是我们能够从文本中读到孔子说了什么,请发挥想象力构建孔子和弟子交流的场景,注意谈话的契机,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的描写。
积累卡片一: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积累卡片二:
积累卡片三:
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3.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鉴的句子是:
。
6.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并将它阐述为
。
积累卡片四: 积累卡片五: 积累卡片六: 积累卡片七: 积累卡片八:
六 小结
通过这四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论语》言简意赅的非凡魅力,初步体验到了孔子理念的现时性,七 布置作业ppt 1 将本课的文言文相关知识整理到古文积累本上。
拓展作业:三选一,做随笔写作
阅读白话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于丹《<论语>心得》,修身篇 电影《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