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龙泉中学
王艳
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对汉武帝具体史实的讲解,学会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与方法
1.讲解“文景之治”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的内容,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喜庆氛围,然后,提出问题:“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可先提问“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引导学生发言、议论,然后用“雄才大略”作结,再让学生阅读小字内容,提问“这段小字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善于选用人才的结论。
3.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只要做简单交待即可,不必展开讲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 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重、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关于汉武帝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进入咸阳,秦朝灭亡。此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战争,这就是“ ”(学生答)。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学生答)汉朝建立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汉朝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用3-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题目,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标记: 汉朝建立的时间___,开国皇帝是___。 汉朝又称两汉,分为___和___。
本课主要学习汉朝的哪几位皇帝和与之相关的事件?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了第一个盛世局面___。 东汉建立的时间是___,人物是___。学生对过答案后,教师做简单点评。
(三)合作探究
■ 书上说“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请回答: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②如果你是汉高祖,你将怎么办?③为此,文帝、景帝又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④其结果如何? ■ 继文帝、景帝之后,①汉武帝主要从哪些方面实现了大一统?②原因是什么?③大一统的实现有何历史意义?
小组互相解决以上不会的问题。
小组不会的问题,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点拨。
(四)精讲点拨 ■“文景之治”有关材料 西汉初年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unsi),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时的盛世景象: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的“大一统”有关知识
政治方面: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推恩令)想一想:这种做法有何巧妙之处?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译:凡是不属于六艺(在《五经》基础上再加上《乐》)和儒家学说的,一律禁止,不能让它们齐头并进。
(五)有效训练
■必做题:《行知天下》43页第1题 ■选做题:44页第2题
(六)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教师强调遗漏、易错点。
(七)拓展延伸
■ 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注意:秦始皇、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有功有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请结合课本所学,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哪几个盛世局面?
(八)教学反思
■ 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本课通过三段史料的投影,旨在使学生接触几段简短易懂的古文史料,教师应帮助学生读懂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课文的理解。
■ 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后,引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用有关资料讲解,旨在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汉、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预习设计】
一、认知前提:秦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是却短命而亡,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教训?取代秦朝的是哪个朝代呢?它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二、新知认知:
(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7—70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自主学习任务,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预习任务一:文景之治,阅读教材67-68页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原因:(1)汉初 ;(2)统治者吸取 的教训
2、措施:(1)减轻农民的、和 负担。(2)注重发展,奖励耕作,关心。(3)提倡,以身作则。(4)重视。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库充裕。
预习任务二:汉武帝大一统,阅读教材68-69页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措施(1)政治上:接受 的建议,允许诸侯王继续分封小诸侯国,削弱诸侯国力量。
(2)思想上:接受 的建议。“、”(3)文化上:推行 教育,在 举办。
2、影响: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预习任务三: 自己阅读教材,了解“光武中兴”等东汉的历史。
【课堂设计】
预习检查记录:抽查各班二、三组学生预习学案总体情况良好,各班同学都能完成并及时上交。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述了秦末农民战争,谁知道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回答)继续提问,“战争经过了几个阶段?一共进行了几年的时间?战争结束后又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回答)“这场战争从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战争一共进行了7年,下面同学们推测一下,汉朝建立之初的经济形势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原因。”(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汉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打算如何做?”(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走进第12课学习第一个部分内容,看一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做的,同学们归纳一下。”
一、交流展示:
(1)各小组成员在每组1号的带领下共同交流并展示预习任务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由每组每一位同学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
(2)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对抗组提出或其他小组提出,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如果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教师进行点拨或精讲。
(3)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让1、2、3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要的简单知识点和难写易错字。让4、5、6组互相提问不方便板演的知识点。教师抽查提问7、8组学生。最后将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并进行小组量化。
二、精讲点拨
阅读课本67——68页黑体字部分,找出汉初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学生读书时间为3分钟)学生回答问题。
在汉初统治者中,提倡节俭最突出贡献的是谁,阅读67——68页小字部分,你想到了谁?秦始皇的哪些作法与文帝不同,试进行概括,(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做法子导致结局也不同的,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节节俭败由奢。”
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有很多,毛主席只崇拜其中的五位,在《沁园春·雪》中他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今天,我们走进汉武帝,通过以前的积累,你知道汉武帝有哪些作为,才得到了毛主席的称颂?(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迹,概括一下汉武帝)其实他之所以得到毛主席的肯定是因为他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西汉的大一统?学生读书并进行概括。
老师补充,西汉建立之初,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效仿西周,推行分封制,即封自己的亲属、功臣到西汉各地做诸侯王,建立“王国”。到汉武帝时,王国的诸侯王利用自己的权利,不听从中央的调遣,中央的权利受到威胁,即汉初的“王国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学生读书,并进行回答。)
老师提问,“思想领域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什么是“罢黜百家”?指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提问“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学生小组内讨论,回答。)
除在政治上,思想上,汉武帝在经济上,军事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学生读书74页经济上的大一统,79页军事上的大一统,并概括汉武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所采取的措施),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行,汉武帝完成了汉朝的大一统,从此,西汉达到了鼎盛进期,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西汉后期,统治者昏庸无道,西汉灭亡后,东汉建立。自学东汉的统治,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历史事件。老师着重指出以下两点史实: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基本史实。
三、反思拓展:(教师寄语: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在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处理:①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自己独立思考写出答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②指导学生对秦始皇和汉文帝对修建陵墓的不同要求进行分析,分析是要结合他们所处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不同。
③由某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教师点评答案。
【板书设计】
【达标测评】(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7每题1分,第8题3分,共10分)
1.西汉初年,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出现了“治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A、文景之治 B、汉武帝大一统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2.如果你生长在汉武帝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开封
3.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是在()A、文景时期 B、武帝时期 C、高祖时期 D、光武帝时期 4.向汉武帝提出削弱藩王势力,坚强中央集权的是()A、董仲舒 B、主父偃 C、朱买臣 D、李斯 5.“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A、实施背景 B、根本目的 C、实施过程 D、实施结果 6.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是在()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 D、汉武帝大一统时期 7.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A、商、西汉 B、西周、秦 C、商、秦 D、西周、西汉 8.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3分)
【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时安排:2课时 主备:字学娟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大一统的汉朝,指的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其核心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清楚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学生已经学过西汉的建立,本节课的内容大一统的汉朝就是在西汉建立的基础上来学习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由于它还与两汉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它是两汉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 的大一统,解决重点的关键要清楚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的条件,首先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其次是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定位:
(1)了解“文景之治”的形成
(2)掌握汉武帝为大一统形成所采取的措施(3)知道东汉的建立
2、目标分析
(1)了解“文景之治”的形成,就是要清楚文帝和景帝为恢复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2)掌握汉武帝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就是要分析汉武帝为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东汉的建立,就是要知道西汉灭亡的原因,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不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2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其中关键是清楚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其结果如何? 生:(刘邦战胜了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他就是汉高祖。)师:为什么项羽会失败?
生:(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才打败了项羽)
师:但是,得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当时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展示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结论: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荒凉景象。师:汉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生: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破坏了社会经济。师: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办?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强调:正是由于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宽松政策,所以,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经过后继者文帝、景帝的营建,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展示板书: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习新课:
问题一:“文景之治”这一盛事局面的形成? 设计意图:了解“文景之治”这一盛世局面的形成。
思考
1、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1、奖励农桑
2、提倡节俭
3、重视以德化民)
思考
2、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展示资料:“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卷15)“都鄙禀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汉书 ·食货志》(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食丰满,新 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思考
3、例题(1)汉初与秦初的统治政策不同,社会效果也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成由俭,败由奢”秦初实行繁重的徭役,赋税制度,破坏了生产。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为后世的统治阶级提供了经验。)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强调:这为汉朝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文景时期是汉朝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例题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文帝、景帝 D、景帝
变式训练: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过度:汉武帝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了皇位。问题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掌握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思考
1、汉武帝时一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发言讨论)请一个学生朗读小字,提问:这段小字说明了什么?(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善于用人)
思考
2、汉武帝登基虽然只有16岁,但他一上台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什么?(诸侯国问题)
汉武帝登基虽然只有16岁,但他一上台就面临这一个棘手的问题——。教师补叙诸侯国问题的来源,然后说明:到汉武帝时,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峻,表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阅读 5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书上关于梁王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诸侯国的势力已对中央构成威胁,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思考
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什么作用? 先建侯国,再削侯。加强了中央集权。(展示: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过渡:但这却招来了诸王门下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诽谤朝廷,谩骂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最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板书)
教师强调:这里的儒术,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稍有区别,是指儒家学说为主,又揉入法、道两家某些主张的混杂的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思考
4、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1、在长安设太学
2、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思考
5、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什么意思?
思考
6、如何评价汉武帝?(与秦始皇进行对比)
例题
2、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变式训练: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过渡:西汉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西汉 6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灭亡,历史进入东汉。问题
三、东汉是如何建立? 设计意图:了解东汉的建立情况。思考
1、西汉为什么会灭亡?
西汉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思考
2、东汉的建立情况?(时间、建立者、都城)例题、东汉的建立者是
五、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有关汉朝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汉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个繁荣稳定的盛世局面。那么,同学们能否分析汉朝为什么会出现盛世局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课堂小结
六、目标检测: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文帝、景帝
D.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① 商 ② 西周 ③ 秦朝
④ 西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七、配餐题: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文帝、景帝 D.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① 商 ② 西周 ③ 秦朝 ④ 西汉()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4、历史上有“秦皇汉武”之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他削弱诸侯国力量的目的是()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5、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6、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最大学府,我国西汉时的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儒学 C、郡国学 D、大学
7、“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A、实施背景 B、根本目的C、实施过程 D、实施结果
8、“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9、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 汉高祖 ② 汉武帝 ③ 汉文帝 ④ 汉景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0、西汉时期,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的皇帝,最突出的是()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景帝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1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
A、抨击其它学说 B、推行儒家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加强中央集权
12、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最不同的方面是()
A、政治制度 B、对待匈奴的态度 C、对待儒学的态度 D、开发边疆地区
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加强思想控制 C、注重儒家学说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3、西汉的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文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
1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卫青 B、主父偃 C、王莽 D、董仲舒 15.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202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年
16.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17.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秦亡教训
B.文治天下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主备:字学娟
(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三、学习方法:
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合作。
四、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文帝景帝还提倡 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 的建议,削弱 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接受 的建议,“ ”。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 在长安举办。以 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思考:“动脑筋”: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 文景之治
作用:奠定了汉代________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 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 措施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太学
意义:西汉进入_______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用心
爱心
专心3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辩证、综合、分析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结合秦的历史,进行对比,找出秦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大一统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得出西汉为何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强盛局面;通过典故、图片、知识树等教学资料,了解汉武帝统治的史实,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封建统治思想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汉由贫穷到强盛,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师: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依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同时,把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标记下来,以便在合作学习中讨论解答。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
用心
爱心
专心
2第五环节[自我归纳]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想?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可自绘知识结构图。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1、(教师投放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畅所欲言。)图片: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之后的深圳 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祖国
(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引导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人才,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今天的中国还没有完成祖国统一,台湾仍孤悬海外,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会在种种海外势力的阻隔下放弃吗?为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