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大全]

时间:2019-05-12 21:1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大全]》。

第一篇:六年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大全]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一、基础知识整理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2.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号:“:”叫做比号,读作“比”。

(2)比的前项和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

(2)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特别提醒:

1.两个不同类数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数量。如路程比时间表示的是速度。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先转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也可以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但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3)小数比的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使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进行化简。

特别提示:在化简比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比值不变,且最后结果仍然是两个数的比。

(三)比的应用

1.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1)先求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分数乘法求出各部分量。

(2)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用每份量乘各部分量所占的份数,求出各部分量。

特别提示:在按比例的问题中,根据两个量的比,可以写出这两个量的差所对应的份数,既可以用平均分法解答,也可以用分率对应法解答。

二、基本方法复习

转化法: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陌生的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存在的相等关系,把新问题通过换角度、换方式、换叙述等方法进行变化,把新的问题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学问题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策略,这种思考方法就是转化法。

例1: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6.3㎏水中含氢和氧各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把这道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解。题中被分配的量是6.3㎏的水,且水中氢和氧的比是1:8,则水中氢和氧共有1+8=9(份)也就181是说氢占水的,氧占水的,即氢的质量是6.3×=0.7(㎏),氧的质量是6.3999 8×=5.6(㎏)9 例2:小华和爷爷的年龄比是1:6,已知小华的年龄比爷爷小50岁,小华和爷爷的年龄和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因为小华和爷爷的年龄比是1:6,所以他们的年龄和是1+6=7(份),求出其中的1份是解题的关键,又因为小华的年龄比爷爷小50岁,比爷爷小6-1=5(份),那么每份是50÷5=10(岁),所以小华和爷爷的年龄和是10×7=70 同步练习:

1.班级图书角新买来一批图书,借出28本,借出的本数与剩下的本数之比是4: 5。班级图书角一共新买来多少本图书?

2.两个城市相距36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5:7,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各行驶多少千米?

三、重要考点复习

(一)、填空题。

1.3:()=3÷()=12:()=():21 7 2.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二)、判断题。

1.一个比的比值是0.9,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到原来的,比值是0.3。()3 2.把0.5: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4,可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4 3.2.5吨:250千克的比值是0.01。()

4.爸爸的身高是175㎝,我的身高是1m。那么爸爸和我的身高比是175:1。()

(三)、化简下面的比,并求比值。160:80 0.5:0.8 : 54

(四)、解决问题。

1.利民食品厂男职工和女职工的人数比是5:3,已知该食品厂共有职工184人。这个食品厂的男职工比女职工多多少人?

2.把一根60m长的铁丝制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2: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A、B两地相距800㎞,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3。甲、乙两车平均每小时各行驶多少千米?

第二篇:六年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

教学内容: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 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8=。(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我们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相对应的工作效率就用时间分之一来表示。)(4)一项工程,施工方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1÷=6(天)。(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张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

师: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师:假如你是负责人,你会承包给谁?为什么? 如果要修得又快又好,怎么办?

(预设:让甲队修;可以让两个队一起修。)

师: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PPT出示完整题目。)

张村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三、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一)猜想。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两个队一起修路,大约几天能修完?(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所说的天数。)

师:在这些天数中,哪些天数可以排除?你是怎样想的?(得出“两队合修的天数比12天少”的结论。)

(二)讨论。

师:到底是几天呢?观察题目,想一想,要知道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预设: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师:可这里的工作总量(也就是道路全长)是未知的,怎么解决? 可以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板书假设的长度(预设单位“1”,如36千米等。如果是假设具体数量,考虑12和18的公倍数会方便些)。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道路全长的值,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三)验证,辨析各种解法。

1.学生用假设法解题,老师巡视,抽取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演示。2.全班交流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预设:(1)假设道路全长36千米,36÷(36÷12+36÷18)=7.2(天);(2)假设道路全长720米,720÷(720÷12+720÷18)=7.2(天);

(3)假设道路全长为单位“1”,1÷

=(天)。

对于假设具体数据的解法,分析一种,让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先分别求出两队的效率,再用工作总量除以合作工作效率,即两队效率之和,求出合作修路所需的工作时间。)

对用单位“1”及分率解题的方法,老师结合PPT进行重点追问:

这里的1指什么,各指什么?代表什么?为何用1÷?

请学生结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说一说。(同桌互相讨论这种解法的思路。)

预设:如果有同学用1÷(1÷12+1÷18),肯定并说明可以直接写作形式。

(四)小结建模,策略优化。

1.同学们各自假设的道路总长不同,但答案都是7.2天,说明什么?(说明完成时间和道路总长没有关系。)

在道路总长发生变化的时候,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没有变? 的引导小结:他们单独修的时间不变,无论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两个队每天修的始终占道路全长的和。

也就是说对这条公路的全长而言,他们每天修路的米数在变化,但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没有变。

2.比较这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小结 :这道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我们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根据“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可知一队每天修全长的(也就是一队的工

(也就是二作效率),根据“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可知二队每天修全长的队的工作效率),所以表示两队工作效率之和。

用工作总量单位“1”除以工作效率之和,即可求得两队合修所需的工作时间。

(五)点明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板书课题)。

(六)针对性练习。

师:咱们一起来试试解题吧!(ppt出示教材第43页“做一做”。)

交流解题方法,说一说“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效率就是次数分之一”。(PPT直观演示线段图。)

四、实践应用

(一)辨析性练习判断题。

(在正确算式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算式后面的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解答时出现了如下几种列式:

①300÷(8+10)……();

②300÷(300÷8+300÷10)……();

③300÷();

……();

④1÷(300÷8+300÷10)……

⑤1÷……()。

(二)变式训练,类推应用 1.甲车从A城市到B城市要行驶2小时,乙车从B城市到A城市要行驶3小时。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几小时后相遇?

(改变问题情境,将工程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

2.某水库遭遇暴雨,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急需泄洪。这个水库有两个泄洪口。只打开A口,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只打开B口,6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学习工程问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①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②谁几天完成,谁的工作效率就是几分之一;③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和就得到工作时间。

六、课外作业

1.教材第45页第6题;

2.阅读教材第45页“你知道吗”内容。

第三篇:《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第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笔算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的归纳整理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二、复习过程,练一练。

1、教材P47 第1题,课件展示。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都需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材P47第 2题,课件出示。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从以上加法和减法题中各选一题进行验算,并说说验算的方法。

4、教材P47第 3(3)题,课件出示。

两个问题选择的计算策略是不一样的,问题1可以使用估算,问题2使用精算。

学生上黑板计算,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判断题。

认真思考,集体回答。错的说出原因。

2、连一连,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3、教材P49第6题,课件出示。

第1问采取估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第2问先让学生自己将要买的商品打上勾,再列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快。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再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巧算的方法么?汇报结果。

四、板书设计

第十课时 整理和复习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笔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第四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册_苏教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

1、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2、介绍运载火箭。

3、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

4、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

5、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教学目标】

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教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提问: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哪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

(3)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4)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就诞生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2.分组研究

介绍望远镜: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①天文望远镜 ②光学望远镜 ③射电望远镜 ④太空望远镜

(2)讲述: 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3)介绍现代的望远镜:①天文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天文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②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 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③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他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介绍“光年”的含义:由于使用了望远镜,人们看到了远处的各种星体,发现星体之间的距离非常大,用地球上的长度单位来计算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用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作为星体之间的长度单位。光每秒钟走30万千米,一年走94608亿千米。)

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介绍火箭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多级火箭的结构及发射过程,教师进行整理。

介绍航天器

(1)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刚才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2)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3(3)讨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3、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1)讲述: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踏上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英雄。

(2)根据学生介绍太空英雄,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万户——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的太空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 景海鹏 刘伯明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3)谈话:看了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三、知识延伸

1、拓展性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这样做是否值得?

2、了解中国航天大事记。学生自由默读补充资料。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有关宇宙秘密的书籍,把相关的资料、故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2、收集各种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资料,办一个小小展览会或办一份手抄报,发布在校园网上,大家一起来交流。板书设计: 4.探 索 宇 宙

望远镜:天文,光学,太空,射电

箭:多级

航天器: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探测器,宇宙飞船

科学试验卫星

1、盘古开天辟地

2、嫦娥奔月

3、女娲补天:

4、夸父逐日

5、中国航天大事记

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二号1984年4月16日 东方红三号 1997年5月12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首次载动物航天)2002年3月25日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九时

神舟七号(首次出舱活动)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

天宫一号(首个宇宙空间站)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

神舟8号 2011年11月1日发射 3号凌晨三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3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有一名女性刘洋)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载3名宇航员(有一名女性王亚平)

第五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册_苏教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

1、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2、介绍运载火箭。

3、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

4、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

5、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教学目标】

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教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在手里及衣兜里放一些东西,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激发学习兴趣。

2、讲述:小小的手里及衣兜里都引起了大家这么多的好奇,那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仰望天空,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通过编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

(2)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3)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4)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就诞生了。

2、介绍望远镜: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①天文望远镜 ②光学望远镜 ③射电望远镜 ④太空望远镜

(2)讲述: 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3)介绍现代的望远镜:①天文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天文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②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③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 2 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他能观测到140亿光年外的天体。

(介绍“光年”的含义:由于使用了望远镜,人们看到了远处的各种星体,发现星体之间的距离非常大,用地球上的长度单位来计算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用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作为星体之间的长度单位。光每秒钟走30万千米,一年走94608亿千米。)

3、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介绍火箭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多级火箭的结构及发射过程,教师进行整理。

4、介绍航天器

(1)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刚才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2)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3)讨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5、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1)讲述: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踏上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英雄。

(2)介绍太空英雄,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万户——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的太空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 景海鹏 刘伯明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3)谈话:看了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三、知识延伸

1、拓展性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这样做是否值得?

2、了解中国航天大事记。学生自由默读补充资料。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有关宇宙秘密的书籍,把相关的资料、故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2、收集各种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资料,办一个小小展览会或办一份手抄报,发布在校园网上,大家一起来交流。板书设计:

探 索 宇 宙

肉眼——望远镜——火箭、航天器

下载六年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册_苏教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1、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2、介绍运载火箭。3、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

    六年上册《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六年品德与社会上册测试卷

    六年品德与社会上册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1、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其中陆地约占(),海洋约占()。 A、70%B、65%C、30%D、35% 2、世界上最大的洋是(),最小的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

    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上游小学:马春梅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的四字词。 2、引导学生发现几种主要的四字词类型,并学习分类积累四字词语。 3、能学习运用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教......

    一年级上册字词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词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复习学过的字词,学会运用,练习说完整的话。 2......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学设计范文

    语 文朱习四年级 春教 案娥 复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

    《统计表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统计表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会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并能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 2.会填写统计表,会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知识树的......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复习》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侯平兴 【复习内容】 学科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 7 课人教版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