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媒介语
上海美知对外汉语http://www.xiexiebang.com/mandarin/
上海美知对外汉语培训学校: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媒介语
媒介语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师生交流而采用的媒介语言,有时候是学生的母语,有时候不是,但它是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例如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基本上都学习英语,因此英语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对不同国别的学生同时授课的时候,常常充当媒介语的角色。但是如果是只是对日本学生授课,老师又懂日语,那么当然日语也可以做媒介语。它与中介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关于外语教学过程中要不要使用媒介语的问题,各派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当时候的媒介语就是母语,媒介语在语法翻译法的教学中运用是非常突出的;由于语言教学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不断进步,语法翻译法逐渐遭到了淘汰,媒介语的作用也随之降低,直至后来出现了直接法、听说法等,主张直接采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杜绝使用媒介语。受普遍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也不例外,出现了包括注重使用媒介语与坚决避免使用媒介语等各个不同的教学方法。
必须承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媒介语不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不使用媒介语,往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享誉北美的“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以及中国大陆的“快捷汉语”品牌所提倡的“语感教学法”都是这方面杰出的例子,他们的学生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汉语强化训练,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完全符合“沉浸式”的教学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学生的汉语水平,特别是口语听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这充分证明了使用目的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国外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在中国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主要区别有: 1.语言环境不同。
在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机会,因此自然也谈不到“生存汉语”的问题。大多数国外的学习者,特别是社会学习者更愿意把学习汉语当作一种时髦的消遣或者是娱乐,而不愿意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课时不能保证。
语言机构中培训性质的汉语教学中学生由于本职工作太忙或者惰性的原因,固然难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即使是小学、中学、大学等专门教学机构中,汉语的课时也是微乎其微。以笔者所在的泰国易三仓大学为例,该校的Business Chinese专业课程设置中汉语课只占全部课时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大量的时间是用英语在上其他经济方面的专业课或者泰语课。在中小学中,虽然政府支持开设汉语课,但是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兴趣课的阶段,对于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没有任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中小学中的汉语课流于陪孩子玩而已,这种情况在小学中尤其突出。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目前全球的汉语热方兴未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汉语的学习还不能给学习者带来直接的收益,学习者的工作生活也没有对其汉语提出明确的较高的需求。加之客观地讲,汉语学习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确实存在着比较难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习者浅尝辄止,仅仅将学汉语的要求定位在旅游、购物等环节上,还有很多学生是处于“寻根”的目的在学习汉语,例如在泰国,华裔的汉语学习者占了全部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了学习动力不强,稍遇困难就放弃也就不难理解了。
民族性格不同。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德国人就是精于抽象思维,法兰西就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等等观念推而广之,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习惯。例如笔者发现泰国人的特点是不喜欢独来独往而又希望老师能故给予明确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使老师通过别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到了某个词语的意思,学生仍然会使用媒介语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如果老师不能给予确认,就与同学进行确认。上海美知对外汉语http://www.xiexiebang.com/mandarin/
由于在国外的汉语教学与国内的教学有如上不同,加之生活交往诸方面的需要,对在国外工作的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学机构,特别是在教学主管不是非常精通汉语教学的时候,盲目地提出了教师必须懂媒介语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明确地知道使用目的语直接进行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屈于各种现实的压力,也不得不退让。此种情况恰如利玛窦当年之来华传教,最终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先“适应”当地人的习惯而非马上“改造”他们的信仰。只有先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市场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之后,才可以谈得到对之进行“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语确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媒介语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如何恰当地使用媒介语,使之达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俗话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媒介语的运用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自己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精彩,让自己永远受到学生的欢迎。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固然艰巨,但是每一个从事这一项光荣使命的人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有的时候媒介语并非可取,在媒介语缺失情景下进行二语教学,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零起点汉语学习者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投入更多关注。教师在掌握相应的二语习得规律,具备相应的汉语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和耐心,使学生排除因为没有媒介语带来的焦虑和自卑,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第二篇: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运用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运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赵晓晖,100024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媒介语?如果可以,在使用媒介语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媒介语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师生交流而采用的媒介语言,有时候是学生的母语,有时候不是,但它是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例如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基本上都学习英语,因此英语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对不同国别的学生同时授课的时候,常常充当媒介语的角色。但是如果是只是对日本学生授课,老师又懂日语,那么当然日语也可以做媒介语。它与中介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关于外语教学过程中要不要使用媒介语的问题,各派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当时候的媒介语就是母语,媒介语在语法翻译法的教学中运用是非常突出的;由于语言教学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不断进步,语法翻译法逐渐遭到了淘汰,媒介语的作用也随之降低,直至后来出现了直接法、听说法等,主张直接采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杜绝使用媒介语。受普遍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也不例外,出现了包括注重使用媒介语与坚决避免使用媒介语等各个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尝试就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媒介语的运用这个话题谈一谈笔者一点粗浅的看法。
必须承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媒介语不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不使用媒介语,往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享誉北美的“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以及中国大陆的“快捷汉语”品牌所提倡的“语感教学法”都是这方面杰出的例子,他们的学生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汉语强化训练,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完全符合“沉浸式”的教学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学生的汉语水平,特别是口语听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这充分证明了使用目的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但语言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坚决杜绝使用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在笔者工作的泰国,有些教学机构就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不会泰语者不能成为该校的汉语教师——尽管这位老师可能教学经验很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很多国际学校则是要求老师必须精通英语,才能在该校工作。这样做尽管有一刀切之嫌,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机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国外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在中国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主要区别有: 1.语言环境不同。在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机会,因此自然也谈不到“生存汉语”的问题。大多数国外的学习者,特别是社会学习者更愿意把学习汉语当作一种时髦的消遣或者是娱乐,而不愿意给自己太大的压力。2.课时不能保证。
语言机构中培训性质的汉语教学中学生由于本职工作太忙或者惰性的原因,固然难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即使是小学、中学、大学等专门教学机构中,汉语的课时也是微乎其微。以笔者所在的泰国易三仓大学为例,该校的Business Chinese专业课程设置中汉语课只占全部课时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大量的时间是用英语在上其他经济方面的专业课或者泰语课。在中小学中,虽然政府支持开设汉语课,但是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兴趣课的阶段,对于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没有任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中小学中的汉语课流于陪孩子玩而已,这种情况在小学中尤其突出。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目前全球的汉语热方兴未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汉语的学习还不能给学习者带来直接的收益,学习者的工作生活也没有对其汉语提出明确的较高的需求。加之客观地讲,汉语学习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确实存在着比较难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习者浅尝辄止,仅仅将学汉语的要求定位在旅游、购物等环节上,还有很多学生是处于“寻根”的目的在学习汉语,例如在泰国,华裔的汉语学习者占了全部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了学习动力不强,稍遇困难就放弃也就不难理解了。4.民族性格不同。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德国人就是精于抽象思维,法兰西就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等等观念推而广之,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习惯。例如笔者发现泰国人的特点是不喜欢独来独往而又希望老师能故给予明确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使老师通过别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到了某个词语的意思,学生仍然会使用媒介语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如果老师不能给予确认,就与同学进行确认。
由于在国外的汉语教学与国内的教学有如上不同,加之生活交往诸方面的需要,对在国外工作的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学机构,特别是在教学主管不是非常精通汉语教学的时候,盲目地提出了教师必须懂媒介语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明确地知道使用目的语直接进行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屈于各种现实的压力,也不得不退让。此种情况恰如利玛窦当年之来华传教,最终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先“适应”当地人的习惯而非马上“改造”他们的信仰。只有先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市场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之后,才可以谈得到对之进行“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语确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简而言之,包括: 1.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特别是当媒介语是学生的母语时尤其如此。例如在语音阶段,教师如果知道媒介语与目的语的音韵体系,就可以在教学中清楚地区分哪些音是双方共有的,可以进行“正迁移”,哪些音是似是而非的,应该加以注意;哪些音是此有彼无的,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误用。又如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了”绝对是一个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但是对于泰国学习者来说,就不是最大的难点,因为在泰语中有一个与之极其类似的助词。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的具体差别,才可以在授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做到有的放矢、防微杜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所掌握的外语不嫌其多,越多越好。只有教师也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亲身经历,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母语非常了解,才能未卜先知他们的难点所在;只有教师掌握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外语,才能高屋建瓴地看待各类语言,发现其共性与特性,避免就事论事。2.可以有效地树立教师的威信。
从事对外汉语教数学,身肩文化使者的神圣使命,教师个人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极其重要。但是,如果教师本人外语不好,就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对学生的问题也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在指导学生的时候盲目出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个别老师即使会一点外语,在使用媒介语的时候,不是发音不准,词不达意,就是张冠李戴,让学生莫名其妙,这样的情况也会大大降低老师的威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所掌握的外语不嫌其精,越精越好。如果学生知道了老师的外语很好,老师也有学习外语的丰富经验,老师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换言之——为了对学生更负责,才在课堂上尽量不说媒介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自然会很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3.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多方面的营造,教室上课时的教学技巧固然是一个方面,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可忽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中外文典故信手拈来,与学生互动时得心应手,在课下风趣幽默,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想不受学生欢迎都难。4.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般来讲,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主张用外语进行大段的讲解,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恰当地使用媒介语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的使用不单单是指教师说媒介语,还包括与目的语进行适当的对比分析。例如在对日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对比突出汉日两种语言在使用汉字时的相同与不同,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对英美国家的人进行汉语教学时通过对比发现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形态很不相同,但是在语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在对泰进行汉语教学时,适当对比泰汉两种语言的虚词上的异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有很多相似之处……总之,一针见血的使用媒介语,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使对外汉语课堂增色不少,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
听说法进行教学时,虽然强调师生不应在课堂上讲媒介语,但事实上很难绕过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很多课本是使用媒介语进行注释的,学生虽然口头不说,但事实上经常在进行目的语与媒介语的转换。事实上,对于成年学习者来说,要求其完全放弃其母语或者是媒介语,无异于掩耳盗铃。直接法的做法是,完全杜绝媒介语,借助于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目的语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这种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教学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规模不大,个性较强的情形下尤其如此。另外,视觉材料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固然比较方便,但是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再想用这种办法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为了说清楚一个问题,不得不大张旗鼓多方准备,从头说起,费时费力,可能还需要诸多的辅助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张不妨适当的使用一点媒介语。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不可能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现象,因此学生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负迁移”现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使用得当,教师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把控能力,还是利大于弊的。比如说在介绍汉语的所有格“我的”、“你的”、“他的”之时,这个的字如何让学生理解,如果不借助媒介语,往往会给一些没有经验的老师造成一个很大的难题。有经验的老师固然可以利用手势、动作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解决,但如果再加上英语的my、your、his适当明确一下也未尝不可。
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媒介语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特别是在国外从事外语教学的特定情况下。但是要想让媒介语使用得精彩,帮助老师让汉语课堂加分而不是减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媒介语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好使用媒介语的时机。
万不可时时使用媒介语,也不可每句必使用媒介语进行翻译,这样就落入了俗套,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于学生的学习不利,而且助其养成了一定要依赖媒介语的坏习惯。常此以往,有百弊而无一利。那么,什么时候使用媒介语合适呢?例如,在对零起点学生进行第一次教学之前,适当使用一点媒介语进行介绍,既可以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高素质教师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又如,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通过图画、体态、手势语言以及上下文进行了充分的启发,学生已经基本理解,正确答案呼之欲出的时候,可以画龙点睛,或者学生用媒介语说出正确的理解之后可以给予即时充分的肯定。又如,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巧妙使用一点媒介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再如当课堂教学推动不顺利的时候,适当地使用一点媒介语,也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很少会把自己逼到推动不下去的尴尬情形之下的。2.要掌握好使用媒介语的度。
如果允许使用媒介语,一些老师很可能用媒介语与学生大谈特谈,一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得到什么锻炼,教师的口语水平倒是提高不少。如果说这种授课方式在专门的文化课或者讲座中尚可一用的话,在汉语技能的训练课中实为大忌。“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的负责人认为恰当地使用媒介语确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鉴于国内目前大多数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于是干脆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完全禁绝教师使用媒介语。但事实上,随着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也越来越高,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其反复地进行揣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相信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会逐步掌握这个度的,而且会越来越纯熟。因噎废食的做法短期内固然有效地预防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科的发展。3.要对媒介语与目的语两种语言的差别熟稔于胸。
如前所述,媒介语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负迁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一定要对两种语言都精心研究。例如很多教材与工具书上将“见面”与meet进行对译,教师在授课时如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指出两者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会造出“今天下午我去公园见面我女朋友”的句子;又如英语中的dull有一个义项是“无聊”,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指出它的别的义项,学生马上又会犯“这把刀很无聊”等看似莫名其妙的错误。教师只有将媒介语与母语都运用得得心应手,才能在教学中感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本来就是意向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小儿科”,也不是是个中国人就能做的,既然要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4.要随时调整使用媒介语的方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国别、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随时调整使用媒介语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学生,随着学习程度的变化,学习状态的不同,教师也不应教条,而应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的教师在中高级阶段,课堂上仍不断地说“very good”、“read after me”等媒介语,既单调又无聊,实无必要。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甚至可以不使用目的语,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也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再有,一个班如果存在不同国别的学生,如果老师使用媒介语不当,也可能会影响个别学生的情绪,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老师每天走进课堂都是面临着一次崭新的考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学生又会有什么新情况,使用媒介语也是这样,所以教师只有苦练自己的基本功,方可在课堂上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而这一切都应该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这好比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而优秀的老师方可达到“法极无迹”的境界。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媒介语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如何恰当地使用媒介语,使之达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俗话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媒介语的运用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自己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精彩,让自己永远受到学生的欢迎。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固然艰巨,但是每一个从事这一项光荣使命的人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争取让自己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
第三篇:论对外汉语媒介语的使用
论对外汉语媒介语的使用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些人主张使用通用媒介语(英语)进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些人则不主张使用。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非英语母语生源,或者中国周边生源占到了留学生的绝大多数,并且这个态势还相当稳定。留学生的构成态势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个事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英语这个通用媒介语的作用、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媒介语;对外汉语;适度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教学法不断地涌现,在课堂教授语言的选择方面,有些提倡“过渡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先使用母语教学慢慢过渡到全汉语教学);有些提倡“封闭式”教学法(即为学生提供全汉语的封闭语言环境);还有些提倡“母语化”教学法(即通过加强操练等使用全汉语的教授反复刺激学生习得汉语)。其中,鼓励后两种,也就是外汉老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全中文,试图进行母语化外语教育的推崇者不占少数。但经过了这次经历,加之又联想到当初学习英语时,教学过程中大量母语的使用并没有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我们的英语学习。我们不禁质疑,当今课堂教学中人们所推崇的“封闭式”语言教学环境的.在现在的汉语培训市场,高校倾向于完全不用媒介语(这在中高阶段是完全应该的),培训公司相对持开放态度---这是因为培训公司了解也需要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也可以通过调整相应做法,来吸引客户,从而得以生存。
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媒介语。如果说媒介语不重要,在汉语培训市场,为什么招聘汉语教师时,对英语或其他小语种有明确的要求?语言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坚决杜绝使用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在泰国从事对外汉语工作,有些教学机构就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不会泰语者不能成为该校的汉语教师——尽管这位老师可能教学经验很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很多国际学校则是要求老师必须精通英语,才能在该校工作。这样做尽管有一刀切之嫌,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机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谓媒介语,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实现与无汉语基础或少量汉语基础的汉语留学生的沟通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媒介语就是英语。很多人认为,如果教师不懂学生母语或者没有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辅助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将无法进行。一方面,利用媒介语进行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媒介语的适当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我认为,媒介语可以适当使用。尤其是教授名词时可以适当使用媒介语,前提是这些名词所使用的媒介语与汉语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在教授“桌子”这个名词时,如果利用了媒介语”table”,那么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掌握这个词的基本含义。而输出过程并非如此,如果每一次语言学习者在见到“桌子”这一物体时,都要从第一反应的”table”再联想到“桌子”那么语言使用则会明显不熟练。因此,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母语化”,将桌子的实体直接与“桌子”这个名词联系起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许多不同种的途径,其中包括反复操练等等。
但是媒介语的使用是受到很多客观限制的,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加,成 分日益复杂,大量没有汉语基础或者没有英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成为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的特殊一群。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任何他种语言都不能作为通用媒介语。原因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点:第一,跟事实不符。历史上一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真正通行天下,可以天然地作为他种语言的媒介。过去没有,而且在今后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也未必会有。第二,对学生不公平。通用媒介语,使学生虽同处于一样的教学环境,得到的却是并不一样的对待,而且利益的天平是向少数人倾斜的。第三,对汉语教学和传播不利。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的选择目前还缺乏自己的深度思考和行业规范,过度依赖英语作为媒介语。媒介语问题对汉语教学和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
就以我调查访问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为例,在长沙,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这五所学校的巴基斯坦学生占到两千人左右。巴基斯坦以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是官方语言,但据他们口述,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国语交流,他们是来中国后才开始开口说英语,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很差,他们来中国后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因为教师上课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这对他们来说,不仅要习得汉语,还得学习英语。他们就会很迷茫,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在学习汉语还是在学习英语,这就产生了分歧。这无疑对他们习得汉语毫无帮助,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过度重视英语的教学,而对其他语种、特别是周边语种重视不够,必然导致小语种人才和多媒介语教材的缺乏。媒介语问题的部分解决可以在圈内实现,而根本解决则必须依赖于外语政策、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
媒介语的过多使用也会给学生造成的对媒介语的依赖性,造成了学习的负迁移阻碍学生汉语语感的生成。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多数情况下都在使用汉语,那么,对于我们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尤其是,很多虚词和媒介语不一一对应。由于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造成对学生学习的负迁移例子很多。对媒介语肤浅的借用,再加上教师自身对媒介语缺乏深入掌握,导致了在用媒介语解释目的语的时候出现混淆,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目的语,反而由于媒介语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解释有误,使学生出现认知误差。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一个句子:“我见面我的朋友”。“见面”用媒介语解释为“meet”,但事实上二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于是学生想当然就有了前面这个句子。又例如,词语“参观”英文解释为“visit”,于是学生便有了“我明天要去参观我的朋友”的语误。
媒介语使用的原则 1尽量少用
对于从拼音开始学的人,我会在第一或者第二堂课,就教他们“好”、“对”等几个高频词,因为这是在课堂上,不可避免要重复出现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对他们发音的评价,需要说“好”或“不好”;对于他们的回答,需要说“对”或“不对”。一些英语说的还可以的老师常犯的错误是,过多地说英语。比如,在默恩汉语的网站上,有个试听课,课堂上涉及到的词语是:听音乐,古典英语,流行音乐等。很显然,这不是该学生的第一或者第二堂课,但是,那位老师不停地“OK”“OK”“all right“,”good"。这些词,完全可以都用一个汉语词“好”来代替。使中介语代替媒介语成为交流的工具
中介语,是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缺乏汉语表达能力,而又迫切希望与教师交流,就会出现很多中介语形式的语言。比如“我去衣服商店买衣服” “我每天吃饭在食堂”。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类似的中介语进行表达,进而取代学生试图用媒介语。3以课堂操练弥补媒介语缺失带来的课堂空白 身处汉字文化圈,有汉字文化背景,具备很好的汉字书写基础;汉语读写能力有一定基础,但是汉语听说能力较弱,且英语基础较差或基本为零。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的不平衡,加之语言沟通的障碍,使之产生焦虑情绪。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操练。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操练,将会很好控制课堂气氛。既可以避免由于媒介语缺失带来的课堂空白,又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学语言要素,提高教学效率。4适度原则
在初级阶段,应当适量的使用媒介语。假若在媒介语缺失的情景下进行二语教学,对教师则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零起点汉语学习者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投入更多关注。教师在掌握相应的二语习得规律,具备相应的汉语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和耐心,使学生排除因为没有媒介语带来的焦虑和自卑,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在外汉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中高级教学过程中,教师确实应该更多地使用汉语培养学生直接使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总之,使用媒介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便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不主张“封闭式”教学法和“母语化”教学法。我们在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正确适量的使用媒介语,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媒介语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如何恰当地使用媒介语,使之达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俗话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媒介语的运用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自己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精彩,让自己受到学生的欢迎。参考文献:
[1]梁宁辉.不用媒介语从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探讨.《汉语学习》第3期
[2]杨忞.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媒介语的利弊及原则.青年文学家.2012年23期 [3]王冰.对外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中媒介语使用的调研报告
[4]焦骄.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使用中的“适度使用”原则.《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版》2009年第3期
[5]王汉卫.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J].1994.3 [6]赫丹丹.无媒介语对外汉语教学.《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洪波.泰国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调查.教育前缘2012年第二期
[8]徐品香.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媒介语使用问题探讨.现代汉语〔语言教学版〕.2008年第09期 [9]毛卫娟.外语课堂教学媒介语研究述评.《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杜娅林.媒介语缺失情境下对零起点日韩学生 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宁波大学学报 》第31卷第3期 [11]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世界图书出版社.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第一编
一 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目的语 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之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3. 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1. 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无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 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 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
汉外对比分析 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2.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 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3. 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 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语言指是系统,它是逐步接近目的语的一种发展阶段。中介语的概念是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来的。Corder 在1978年提出两种中介语连续体:重构型连续体和重建型连续体。Selinker提出中介语中运作的5个程序: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过渡概括,训练迁移,二语学习的策略和(与操母语者)二语交际的策略。中介语又三个特征:可塑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中介语的变异 包括情景变异和自由变异。
对汉语二语习得的中介语研究 将国外中介语理论最早引入中国的是鲁健冀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对中介语变异描述最清楚的是王建勤。4. 二语习得的自然发展途径
第一语言习得的心灵主义论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对母语的知识来源于普遍语法。E.H.Lenneberg是自然成熟说的代表(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和神经心理学)。D.McNell研究了儿童习得母语的途径。心灵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概括如下: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2)语言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但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3)习得机制是天赋的内在语法规则,是母语习得的决定因素;4)这种习得机制随年龄增长而退化;5)习得过程是有假设验证组成的,后者跟母语语法与通用语法相连。
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 第二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实际上跟中介语发展的连续体大致相同。有两个概念要区分:大致发展顺序,指学习阶段的先后,有普遍性,所有学习和都要经历;具体发展次序,指学习具体语法项目的先后。
输入和互动 包括自然情景下的和课堂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自然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有两个相关课题:外国式语言和话语研究。课堂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包括教师语言和话语研究。输入和互动对二语习得顺序的影响 1)提供套语以供记忆和分析;2)帮助学习和建立垂直结构;3)提供高效率的特殊语法形式示范;4)提供可理解输入,保证输入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高一级;5)提供恰当的情感氛围以保证输入变成吸收。5. 学习者的策略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包括套语和创造性话语。其中创造性话语又包括假设结构,假设建言和自动化过程等。
生成策略 包括二语生成模式,计划策略和纠错策略等。交际策略 包括缩减策略和成就策略等。6. 语言普遍性假说
语言普遍性 普遍性有三种类型:是指普遍性,形式普遍性和蕴含普遍性。
语言普遍性和中介语发展 中介语发展中语言普遍性的作用,又三种假设:1)中介语像 其他自然语言一样,受语言普遍性的制约;2)蕴含普遍性可用于预测出现在中介育种的二语特征的次序;3)学习和先学习无标记(或弱标记)特征,再学习有标记(强标记)特征。三.第二语言教学法 1.传统派教学法
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该语法盛行语18世纪末,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2)阅读法。由M.West创造。3)认识法。代言人是Carroll.2.改革派的教学法
包括直接法,听说法和全身反应法。3.其他教学法
包括静默法,启示法,咨询法和功能法。4. 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1)与相关学科的互动;2)折衷主义;3)综合化倾向。四 语音教学
1.语音教学的原则
1)目标明确;2)汉外对比;3)循序渐进;4)大量的操练实践。2.语音教学方法与技巧
1)教学方法 包括模仿法,夸张法,演示法,对比法,带音法,分辨法等。五 初级词汇教学
1.初级词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纵向(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包括语音阶段,句型、语法阶段,短文、词汇阶段; 2)横向(课型设置及各科型之间的关系)2.词汇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1)展示生词;2)解释词义及讲解用法;3)词语练习。六 中级词汇教学
1.中级词汇教学的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词汇的控制,词汇的讲解,词汇的练习。2.中级词汇教学的重点
重点主要有虚词,近义词、多义词、多音词,用法特殊的词语、容易混淆的词语,成语、习语、固定词组等。
3.中级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步骤 1)教学原则
主要原则有:浅显讲解,精讲多练,及时总结和反复练习等。2)教学步骤
主要有:读词语或听词语,讲解,练习和复习等。七 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化教学,生成式教学,对比教学等。八 汉字教学
1.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对外”的特点,对成人的教学特点。2.汉字教学中的几个顺序关系
1)先认读后书写;2)先教基本笔划名称,再教书写规则;3)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先教笔划少的字,后教笔划多的字。3.课堂教学技巧 1)展示汉字的技巧 板书展示,图片展示。2)练习汉字的技巧
认读练习,字形练习,字音练习和综合练习。
下编 语言技能教学及测试 第十章 初级汉语读写课教学 第一节 教学原则 一 读写课的性质
初级汉语读写课是一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综合课,同时,它还要兼顾有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二、以建立规范为主的强化教学
初级汉语读写课要注意让学生熟练掌握跟汉语交际技能密切相关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汉语读、写技能。
三、实践为主的教学
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说到底是排除母语干扰,形成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在教师对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了准确、合理、清晰的解释后,实践就成了最重要的课堂行为。第二节 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准确、严格的语音教学
1、严格教学标准普通话
2、教学步骤和方法
语音教学 : 语音教学包括展示语音、联系发音、指导发音、纠正发音几部分。训练的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展示语音,学生模仿。教师展示语音时可以适当夸张,以便学生模仿。
3、有针对性地训练
二、简单、实用的汉字教学
1、汉字教学在初级读写课中的地位
在初级阶段中,汉字的重要程度不能和听说读相提并论。听说领先是初级教学的原则,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初级阶段教学的重点,但汉字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2、教学的方法和层级
写字要由繁入简,要有层级。
教学方法有六点:1)先认后写;2)熟悉基本构建;3)强化偏旁位置;4)突出声符;5)淡化义符;6)敢于拆字分析。
三、逻辑分析型的词汇教学
1、介绍汉语构词法
2、扩大词汇的度和量 扩大的词汇在度和量上都要有所考虑,不可超过学生的能力盲目扩大词汇。
3、在对比中说明词汇的使用条件
4、词汇的练习方法5、1)解释和造句;2)制定词组;3)随意组词;4)接龙;5)拆词;6)搭配;7)反义词、同义词、近义词;8)简称。
四、严格强化的语法教学
1、教师对语法的准区理解
2、清楚展示语法形式
3、高效强化的重复练习
4、准确地搭配
五、对教材的处理
1、熟悉教材、储备知识
2、补充内容、丰富教学
3、因材施教、灵活调整 第三节 课堂技巧和复习考核
一、课堂教学的控制技巧
1、课堂上全体参与的气氛;
2、功能、目的明确的课堂教学;3)让学生熟悉你的教学方法; 4)课堂上要保持高效率。
2、复习和考核
1)、高质量的复习时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2)有效和经常化的考核是牢固掌握知识的保证。
第十一章 初级口语课
第一节 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一、“I+1”原则:这里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得输入。
二、交际法原则
三、个人化原则
四、地方化原则
五、精讲多练原则
第二节 初级口语课的教学环节
一、基本句环节
二、会话环节
三、替换与扩展环节
四、练习环节
第十二章 听力技能课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一、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听力的课型特点
二、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三、从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1、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不同的听力微技能
2、几项主要的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辨调能力;2)联想猜测能力和预测能力;3)检索监听; 4)义群理解,语流切分
四、从与其它课型的比较中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第二节 听力课的课堂教学
一、听力课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1、听力课的教学环节 1)初级班的教学环节 如果把一个教学单位时间(两节课)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的话,可以由开头(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导入)、展开(听、理解、练习)和总结3个环节。2)中级班的教学环节 有三种模式的诸个小环节:第一种模式是生词、课文、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二种模式是课文、生词、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三种模式是课文、习题、生词3个小环节。
二、听力教学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六有”
即课前有准备,课上有讲解分析,有重点,有变化,有交流,课后有要求。
第十三章 中级精度课(综合课)第二节、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教材
一、精读课教学的内容
1、语音教学;
2、词汇教学;
3、语法教学;
二、精读课教学的教材
目前国内流行的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主要有:复旦大学出版的《新汉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等。
第二节 精读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和实践安排
1、预习
2、课堂教学
3、课后复习巩固
4、测试。
二、教学方法
1、课文生词的学习和练习
1)生词的展示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顺序展示,另一类是归类展示。2)生词的解释 包括解释生词的意义和用法。
3)词汇的练习a、机械的记忆和理解练习;b、词汇用法补充练习;c、交际练习。
2、课文的学习1)阅读提问法;2)阅读和笔头练习法;3)阅读和讨论法。
3、近义词的辨析方法近义词的学习是中介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重点之一。比较近义词可从语义特征、语法限制、于永选择3个方面进行。
第十四章 中级阅读课 第一节 阅读者是如何阅读的
一、词频和语境
二、句子理解
三、篇章理解
四、图式与推论
第二节 阅读课教学的性质与特点
一、阅读课的性质
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阅读课的特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增加阅读量;
3、不同阶段突出不同训练重点。第三节 阅读课总体教学要点和方法
1、课文处理
2、技能训练部分的处理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推测能力;2)自觉进行理解监控;3)纠正不良阅读习惯;4)不同的阅读方式与速度。
第四节 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
一、讲解词汇的方法
1、几种讲解主题词的方法
讨论法,语境展示法,图画—实物法,联想—引导法,综合法
2、写出目标词
3、难词、关键词通过上下文讲解
二、词汇练习的方法
1、猜词练习;
2、词汇联想;
3、评价练习第五节 如何解决课堂气氛沉闷的气氛
一、增加参与感,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二、增加信息输入量,结合文化知识学习
三、增加输出机会
四、合理安排阅读节奏
第十五章 中级口语课 第一节 教学要点及其实施
一、课堂交际化
1、学习内容中的交际;
2、课堂活动中的交际;
3、以学生为中心。
二、精讲多练
三、恰当实施修正原则和监督原则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第二节 教学环节
一、课文处理
1、找出或补充符合汉语口语的表达特点的教学要点
2、模仿
3、复述
二、教学要点练习
三、如何把握课堂讨论
1、课文以内的讨论;
2、课文以外的讨论。第十六章 写作技能课 第一节 对写作教学的认识
一、写作教学的“难”
写作课的难是由3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写作技能本身的特点;
2、写作活动的独特性;
3、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滞后。
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1、写作技能的提高可以促进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
2、写作教学能满足较高层次的汉语交流的需要;
2、写作教学能推动语言研究,尤其是篇章研究的发展。第二节 写作教学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二、渐进性原则
三、造作性原则 第三节 课堂教学方法
写前指导、写作训练、作文讲评构成写作课堂教学的3个主要环节。
一、写前指导
1、提问式
2、对比式
3、例证式
4、引导式
二、写作联系
1、听后写
2、说后写
3、看后写
4、读后写
5、续写
三、作文讲评
1、肯定式
2、归类式
3、类比式
4、讨论式
5、自改式
6、互评式 第四节 教材使用方法
一、对使用的写作教材要有大致的了解
二、有选择的使用教材的内容
三、取长补短的使用教材
四、从论文、工具书中寻找有效的理论依据和范例
第十七章 报刊阅读课
第一节 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特点
一、词汇特点
1、新闻体的文章在词汇上通常大量采用书面词语;
2、还会不时出现古词语和成语;
3、数字及表格;
二、句子特点:结构或层次复杂的长句
三、句子和语段连接特点
1、采用连接词;
2、“意连法”。
第二节 报刊阅读课的教学原则
一、词汇方面
不必强求学生记住看过的每个词语。
二、句子方面
让学生懂得句子与句子之间连接的各种方式,充分认识到句子与句子组合的层次性。
三、篇章方面
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篇章的内部结构,从而尽快了解全篇文章的大意,概括与归纳出全篇文章的中心来。
第十八章 语言测试与成绩分析 第一节 语言测试的性质和目的
一、语言测试的性质
语言测试是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所进行的定量评估。因此,一般认为,语言测试应具有以下3个基本要素:
1、代表性;
2、客观性;
3、科学性。
二、语言测试的目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语言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是我们进行选拔和科研的重要方法。因此,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反馈、选择、研究。第二节 语言测试的类别
一、分散测试和综合测试
二、主管测试和客观测试
三、分班测试和学能测试
四、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
五、常模参照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
六、诊断测试
第三节 语言测试的原则和特点
一、针对性
二、可靠性
三、有效性
四、实用性
第四节 测试成绩分析
一、描述分数集中的统计指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二、描述分数离散性的统计指示——方差、标准差、四分位间距和全距
三、测试成绩的标准化
四、百分位
五、试题分析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
a)定义:“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c)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2.学科
a)作为一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学,而且包括跟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
b)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涉及四个方面:语言层面、心理层面、教育层面和技术层面。3.事业
a)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民族的事业。b)任务:加快孔子学院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 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 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
二、第一语言和本族语的关系
1.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2.母语:传统上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3.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三、习得理论包含哪几个方面
1.强化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斯金纳
c)内容:儿童学习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使之受到强化并形成语言习惯。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2.传递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奥斯古德
c)内容:内在刺激产生的内部反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媒介如何表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以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3.内在论
a)理论依据:心灵主义 b)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
c)内容: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使其能对所接触的语料进行处理。当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并将之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时,就可以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了。
4.认知论
a)理论依据: b)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
c)内容: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天生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互促进。
四、国内汉语教学类别
1.汉语预备教学:为准备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某些专业的外国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完成学习时一般要求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
2.汉语进修教学:不以获取文凭为目的的汉语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3.汉语言本科教学:培养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汉语专门人才。4.对外汉语本科教学: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本科教学。
5.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教学。6.汉语国际教育:满足全球对汉语师资的需求。第二章 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五、教学法(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代表人物、代表作)
1.定义:教学理论。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吕必松(1994):语言教学法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测试等广泛的领域。
2.地位:
a)跟教学总体设计的关系:教学法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有紧密的联系。
b)跟教材设计的关系 c)跟课堂教学的关系 3.传统教学法
a)语法——翻译法
时期: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奥伦多夫
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是传统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
过程: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进行语法教学,边讲边译;最后阅读课文,逐词翻译。b)阅读法
时期:20世纪初 代表人物:魏斯特 代表作:《新方法读本》
特点:让学生从开始学习时就产生兴趣;通过课文学习生词;词汇越少,其使用范围越大;课文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
c)直接法* 时期:20世纪后半叶
代表人物:贝力兹、帕尔默
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是结构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
原则:建立语言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教学手段:口语伴随动作或图画展示;通过模仿的方式重复所学的语句;口语领先;.趣味性、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
d)听说法
时期:20世纪40年代 美国
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是描写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过程:模仿;重复;翻译;轮转;重复与翻译;对话 e)认知法
时期:20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卡鲁尔
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心理学基础是以奥苏拜尔为代表人物的认知心理学。
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母语应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衔接相关的知识;听说读写并进;教学顺序由语言能力到语言表现。
f)全身反应法
时期:20世纪60年代 创始人:【美】阿舍尔
原则:先有充分的理解性能力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性能力的关键;指令是基本的交际;等待学生自然地产生说话愿望并付诸行动,不要强迫。
4.人本主义教学法
a)静默法
时期:20世纪60年代 创始人:【英】加特诺
原则: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启蒙者;口语领先;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促使学生用少量的词汇创造大量的句子。
b)启示法
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 创始人:【保加利亚】罗札诺夫
原则:创造舒畅愉快的环境气氛;让学习者大脑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用种种手段让学生得到启示。
c)咨询法(社团语言学习法)
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 创始人:古兰
特点: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只学口语,不学书面语;依赖母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有母语到目的语的过渡。
5.交际型教学法
a)功能法(交际法)
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
创始人:美国纽约州教育部门 代表作:《现代语言交际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吸取了功能法的内容。b)任务式教学法* 时期:20世纪80年代 英国 代表人物:伯拉胡、纽南
特点: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中;意义优先;以完成任务为评估标准;重结果而不重形式。
原则:语言、情景真实原则;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原则;任务的阶梯型原则;以做促学的原则。 步骤:分析教学内容;从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选择合适的任务;确定结果,重视评价。c)内容教学法
注重专题内容的学习,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d)3P教学法* 时期:20世纪70年代
阶段: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运用(production)
6.创新教学法
a)全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面对的是全学习者,包括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弱点。全语言(全文、全语言技能、全语言环境)教学需要的是全教师、全方法。b)体裁教学法
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
定义: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体裁分析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步骤:体裁分析、模仿分析、小组讨论、独立分析、深入分析、模仿写作 c)“四位一体”教学法(4P法)
阶段:预习(preparat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运用(production) 特点: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以质量为导向,以素养为目的。
第三章 第二语言习得
六、对比“等级”
1.0级: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某个语言点没有差异。【英汉语序“主谓宾”】 2.1级:第一语言的两个语言项等于第二语言的一个语言项。【borrow、lend:借】 3.2级: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不存在。【英语中的“格”】 4.3级: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的等值项有不同的分布。【被动句的标记】 5.4级:第一语言的语言项和第二语言没有相似之处。【声调】
6.5级:第一语言中一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有两个或多个语言项与之对应。【aunt/uncle】
七、对比分析的程序
1.经典程序:
a)描写: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写。b)选择: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c)对比:找出两种语言关系中的特殊点。
d)预测: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进行预测。2.实用程序:
a)发现:在教学中发现值得进行对比研究的语言点。
b)选择:发现的问题与母语关系密切,需要进行对比研究。
c)对比与解释:通过细致的描写、精心的对比,找出某些语言点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够解释学习者偏误的生成原因和路径。
d)教学:通过对比等级、困难等级认定,结合教学实践,找出该语法点的最佳教学方法。
八、偏误分析的步骤
1.语料收集和选择
a)自然语料:作文、对话录音等
b)非自然语料:语音、词汇、语法练习等 2.偏误识辨
a)区分“失误”和“偏误”:出现的频率;生成者能否自己纠正 b)区分“显性异常/偏误”和“隐形异常/偏误”:显性偏误在形式上违反句法规则,隐形偏误放在上下文或语境里会出现问题。
3.偏误点的确定与纠偏:偏误点是指引发偏误的具体成分,或者具体的词语。4.形式分类
a)从传统的语法范畴(词类、句子成分、句式)等入手进行分析。b)从标准数学范畴入手,对比偏误形式和正确形式,概括二者区别。5.偏误起源 6.偏误评估
a)局部性偏误:只影响句中某一个成分,不影响整句理解,很容易纠正。b)整体性偏误:影响整句结构,理解困难,不容易纠正。
九、偏误产生的原因
1.语际偏误(干扰性偏误/对比性偏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2.语内偏误(目标语规则泛化偏误/发展性偏误):第一语言内部的发展偏误。
原因:过度概况;忽视规则的局限性;规则不完全;形成错误概念
3.训练偏误*: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不好而引发的偏误。4.认知偏误(普遍偏误):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而出现的偏误。
十、中介语
1.定义: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2.特征:
a)可塑性:中介语的语言规则不断修正
b)动态性:中介语的规则是以渐进方式逐步扩展的 c)系统性: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套规则
十一、外国式语言
1.定义:本族人对外族人说的话语。2.特点:
a)语音:放慢语速、发音清楚、停顿、重音以及夸张等
b)词汇:偶尔使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词替换、释义等方式 c)句法:有三种不同的调整方式,即省略、扩展、替换或重置等
第四章 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
十二、教材编写纲目的类别 1.2.3.4.5.6.十三、1.语言结构为纲 交际功能为纲 交际话题为纲 交际场景为纲 课文为纲 文化为纲
教材编写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要符合第二语言/外语学习和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由易到难,方便教,方便学。a)语言点的选择、排序和频率
根据难度等级安排语言点 典型语境出现语言点 语言点由易到难 限制内容含量 合理重现语言点 明确学习难点 b)教材语言
课文语言科学规范 解释语言清楚易懂
练习语言指令明确,容易操作,容易执行 c)课程特点 d)协调性
课内协调
整部教材的协调统一
系列教材要考虑初中高级的衔接;配套教材要考虑各种技能教材的搭配
2.实用性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能切实提高这种技能,就具有实用性。a)交际性 b)技能训练 c)工具性
检索性 系统扩展性 便利性
3.适合性原则
a)学习环境 b)学习者
c)教学类型和目标 4.趣味性原则
a)现实性
b)多样性(内容、形式)c)生动性(内容、语言)d)板式设计
第五章 语言测试和成绩分析
十四、语言测试的类别
1.分散测试和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和项目的不同)
a)分散测试*:用不同的语言项目分别检测学生不同的知识和技能。b)综合测试:全面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2.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评判成绩的方式不同)3.4.5.6.十五、1.2.3.4.a)主观测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反应相当重要。
b)客观测试:所有考生成绩的评判都依据一个客观标准。分班测试和学能测试
a)分班测试: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按等级对学生合理的进行编班。b)学能测试:测出考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测试内容和目的)
a)成绩测试: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b)水平测试:检测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常模参照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
a)常模参照测试:显示考生语言能力的差异。
b)标准参照测试:显示考生水平跟某种标准的距离。诊断测试* 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失败的程度。常用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语言测试的原则
针对性: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测试。可靠性(“信度”):测试结果的稳定性。a)测试长度
b)测试的同质性:各项试题相似或一致的程度。c)试题区分度 d)评分准确性
e)测试的场所、环境、设备等 有效性(“效度”):测试是否能达到测试的目的。a)内容 b)标准
c)共时:用两种不同方法对同一种内容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相关程度高,就具有较高的共时有效性。d)预测
实用性:测试的可操作性。a)考试的进行
b)判卷评分的难易度 c)管理的方便和俭省
第六章 汉语传播与教学简史
十六、新中国成立前国外的汉语教材
1.朝鲜:【高丽】司译院:《老乞大》、《朴通事》(汉语教材)2.日本:
a)【唐】学问僧空海:《篆隶万象名义》(汉字字典)b)【元明/江户】冈岛观山:《唐话纂要》、《唐译便览》、《唐话便用》、《唐音雅俗语类》、《经学字海便览》(唐话课本)c)【明清】:《官话问答便语》、《学官话》、《白姓官话》(会话教材)3.越南: 4.欧洲:
a)意大利:【明】耶稣会士罗明坚、利玛窦:《葡汉辞典》(外汉辞典)b)比利时:金尼阁:《西儒耳目资》(罗马字注音字汇)c)英国:罗伯特·马礼逊:英文版《汉语语法》、汉英对照本《华英字典》、英文版《广东土话字汇》 d)【中】黄嘉略:《汉语语法》、《汉语词典》(未完成)(中国人在欧洲编写的最早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e)19世纪:(【法】雷蒙沙:《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法】安东尼·巴赞:《官话语法》;【荷兰】霍夫门:《荷华文语类参》;【美】卫三畏:《简易汉语教程》、《汉英拼音字典》;【德】克拉勃罗德:《满洲文选》;【俄】雅金夫·比丘林:《汉文启蒙》)【英】威妥玛:《语言自迩集》 明代初期朝鲜人:《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 日本人在被警告工作生活:《官话指南》、《燕京妇语》 欧洲人编写的适合西方人学汉语的:《语言自迩集》
十七、我国第一次请国外专家为对外汉语教师系统讲授语言教学法课程的人
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邀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黎天睦教授来院讲学,这是我国第一次请外国专家为对外汉语教师系统讲授语言教学法课程。
十八、新中国成立后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阶段的表现
1.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2.表现:
a)教学规模迅速扩大
b)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完整的教学体系
多类型的非学历教育 多层次的学历教育 c)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
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 成立专门的学术团体 成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 加强师资培训与教材建设
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学生 出版一批该学科概论性著作 d)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制定各种大纲,规范学科发展 研制推出汉语水平考试
实施资格审定办法,规范师资队伍 针对不同需要,加快教材编写 e)建构并深入研究学科理论
第七章 语音教学
十九、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发音部位:
a)双唇音:b p m b)唇齿音:f
c)舌尖前音:z c s d)舌尖中音:d t n l e)舌尖后音:zh ch sh r f)舌面音:j q x
g)舌根音:g k h –ng [ŋ] 2.发音方法:
a)塞音:b p d t g k b)擦音:f s sh r x h c)塞擦音:z c zh ch j q d)鼻音:m n-ng e)边音:l
f)清音:
g)浊音:r m n –ng l
h)送气音:p t k c ch q i)不送气音:b d g z zh j
二十、普通话韵母
1.单韵母
a)舌面元音:a o e ê
I u ü b)舌尖元音:-i[ ] –i[ ] c)er 2.复韵母
a)前响:ai ei ao ou b)中响:iao iou uai uei c)后响:ia ie ua uo üe 3.鼻音韵母
a)舌尖鼻音: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b)舌根鼻音:ang iang uang eng ueng ing ong iong二十一、一般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
1.教学方法
a)模仿法
集体模仿:全班学生或部分学生一起模仿录音或教师的发音。 个别模仿:学生单个的模仿录音或教师的发音。b)夸张法
口形
响度与音程 板书 c)演示法
直观法 实物演示 图表演示 板书演示 动作演示 d)对比法
汉语内部对比 汉外对比
e)带音法:以旧带新,以易带难。f)分辨法
分辨声母 分辨韵母 分辨声调 分辨音节
2.重难点的教学
a)声母
不送气音和送气音 清音和浊音 舌尖后音 舌面音 b)韵母
i的教学 ü的教学 c)声调
教学顺序 演示法 对比法 第三声
第八章 词汇教学
二十二、解释词义及讲解用法(举例)
1.词的释义
a)利用汉字字形解释单音节词 b)利用反义词释义 c)利用近义词释义 d)借助旧词学习新词
e)利用语素释义(语素的分解和组合)f)利用词组释义 g)利用形象释义 h)利用情境释义
i)利用上下文语境释义 j)利用句子、举例释义 k)直接使用翻译法
l)利用图形、符号等释义
m)通过选择正确答案解释、理解词义 2.讲解词的用法
a)词的用法就是指词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词与词的搭配问题,有时也涉及组词成句的问题。b)理由:
作为目标语的汉语语言特征:词组的结构与句子基本一致
学生习得汉语:词的用法、限制、区别、联系等无法从字典中查到;避免出现受母语干扰的错误
第九章 语法教学
二十三、语法教学的原则
1.语法教学的目的
a)用汉语交际 b)教汉语 c)研究汉语
2.语法教学的内容和语法项目的选择
a)教学内容
词的构成(语素和语素构成词)规则 词类划分词和词构成词组的规则
词和词、词和词组、词组和词组构成句子的规则 单句构成复句、句子构成语篇的规则 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的关系和规则 形式、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关系和规则 b)语法项目的选择
体现语法体系总体特征的项目:汉语的语序、修饰语的位置、一些比较特殊的词、动词结构等。词的构成方式、词类的划分和划分标准、句式成分和句子类别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必须选择的语法点。 学习难点:
1)低难度项目。指母语和目的语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语法项目。2)中等难度项目。指语法项目部分对应,部分不对应。3)高难度项目。A.母语没有、目的语有的语法项目。
B.母语的一个项目对应于目的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C.表层相同、深层不同的语法项目。c)语法点的排列次序
由易到难:由易到难是一般教学的次序。
从实际出发:从交际出发是功能教学法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跟最基本交际密切相关的语法点先教,关系不那么密切的语法点后教。
参照使用频率:交际迫切性强的,使用频率就可能高。 相关语法点组成系列 复杂的语法点分阶段教学
二十四、用语法教学的原则分析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序和语序重要
a)某些语义成分的位置比较灵活
他买了那本书。 他那本书买了。 那本书他买了。
b)语序变化隐含逻辑关系的变化
张三到图书馆拿书。 张三拿书到图书馆。
2.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固定:汉语的修饰成分一般都在被修饰成分前边,无论是定语还是状语。
三件漂亮的衣服 三件刚买的漂亮衣服 3.有一些特殊词类和特殊的词
a)个体量词:度量衡单位词;名词借用为量词 b)语气词:“了”、“来着”、“啊”、“吧”、“吗”等 c)方位词
1)介词短语英语只是“介词(+冠词)+名词”,汉语却是“介词+名词+方位词”。不用方位词有些句子就不能成立。
2)有些句子,英语使用不同的介词显示不同的语义、功能区别。d)介词
现代汉语的介词有60多个。
1)特殊介词:数量不多,最典型的是“把”,还有“被”、“在”等。2)近义介词
4.狭义形态少
a)名词没有性、数、格。
b)汉语代词没有性和格、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的区别。c)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5.特殊的动词结构
a)动补结构
小偷打破了窗子,撬开门,拿走了值钱的东西。 Broke,forced the door open,got away with„ b)动宾离合词
1)表体态的词语往往放在中间,而不是放在最后 2)中间还可以插入表数量、性质的词语 见面 鞠躬 洗澡 跑步 结婚 帮忙 见了面 见了两次面
6.句子成分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
1)对应:多数情况下,主语、宾语还是由体词性成分承担,谓语还是由谓词性成分承担。
2)不对应:在狭义形态不改变的情况下,谓词性成分可以当主语、宾语,体词性成分可以当谓语。
去有去的好处,不去有不去的好处。
二十五、情景化教学的定义
利用和创造特定句子或更大语言单位出现的情景,使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自然或半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中,接触、输入、习得相关的语言材料,并生成、输出相应的话语。
第十章 汉字教学
二十六、以部件为中心的汉字教学
1.部件: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成字部件、不成字部件)2.具体实施:
a)从结构分析入手,通过归纳进行学习b)强化部件的位置
c)抓住作为声旁和形旁的部件,强化形声字意识 d)对形似部件,要进行专门的归纳对比
e)对同音字,要适时地通过部件的分析进行归纳复习f)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地归纳复习,强化记忆,防止遗忘 g)由部件的归纳逐步引出部首的概念,学会使用工具书 h)以部件为中心并不等于以部件为教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