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21页例6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1页例6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转化成“求几比几多几(少几)”的过程,学生能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结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游戏导入:
1、摆一摆,说一说
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
第二行摆圆,要求是和三角形同样多。同学们,边摆边想,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圆和三角形同样多呢?(一一对应)
咦,我一眼就发现甲摆的是同样多,不用数就发现了,甲,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2、看大屏幕,是这样摆的吗?你们发现圆形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怎么样呀?(圆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
3、再摆2个三角形,现在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三角形比圆形多)谁少?我们可以怎么说呢?(板书:圆形的比三角形少)
4、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就能看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摆一摆的活动先进行到这里,赶快把学具盒收起来。看哪一组的同学最能干,收得最快。
同学们,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例6)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小雪比小华少套中了几个?小华和小雪一共多少朵?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好,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怎么列算式呢?(12-7)
确定吗?有多确定,非常有把握能做对吧,胸有成竹吧。那好,老师还没想清楚呢,你们这么明白,告诉我,凭什么非得用12-7,讨论:7表示什么?
顺着学生的说法,演示:7表示的是小雪套中的个数,那12减7就是拿走小雪套中的个数,好,咱们把小雪套中的个数拿走,能得到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5个?
刚才还夸大家像数学家呢,像数学家那样思考,7除了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还表示什么?(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
把同样多的部分减掉,剩下的就是什么?(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小结: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掉的其实是什么部分?(就是去掉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还能表示什么?
学生会说出“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
咦,这是刚才谁提的问题的答案呀?这两个问题从问法上来说,一样吗?但答案呢?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那么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求什么?求“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其实也是求什么?
怎么列式?12-7=5(朵)那这里的7表示什么呢?也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
哦,求甲比乙多几和乙比甲少几,其实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减掉的部分都是哪一的部分?
太好了,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起搞明白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减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21页做一做:
提示:兔比羊多几只其实就是问羊比兔少几只?
2、23页第5题3、23页第7题
4、老师还有一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一杯奶茶6元,一瓶水2元,奶茶比水贵多少元?一棵大树高8米,一棵小树高3米,小树比大树矮几米,怎么列算式?妈妈重100斤,女儿重50斤,妈妈比女儿重多少斤,怎么列算式?„„生活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把书轻轻合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
王才模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海”、“沙”等6个生字。
2.通过数量词集中归类学习,对数量词感兴趣。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数量词,积累词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旅游,好吗?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出发吧!(课件出现少先队员举旗、吹号、交游的活动场面,并伴随悦耳轻松的铜号声及孩子们的欢笑声。)
二、变序导学,自选景点 1.学习第四小节。
(1)你看到了什么了?听到了什么?(出示: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少先队员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试试吧。(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要想参观,得先拿参观券啊!(出示生字词卡片:铜、号、领、铜号、红领巾)读对了,这张参观券就送给你了。
2.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出发喽!有位小导游来迎接我们。(出示小导游的话:小朋友们,我们先去哪一站呢?出
示海边、乡村、公园的按钮让学生选择。)
▲预设学路1:
(1)海边景色:一艘威武的大军舰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一条小帆船静静地停在岸边。海鸥在大海上空自由飞翔,海滩上躺着许多漂亮的贝壳。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2)小朋友们真棒!想继续参观吗?咱们就去拿参观券!(出示生字词卡片:海、鸥、军、滩、舰、帆、海鸥、沙滩、军舰、帆船)读对了就送给你。(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
▲预设学路2:
(1)出示小导游的话:接下来,小朋友想去哪一站呢?
(2)(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3)太阳暖暖地照着稻田,一畦畦秧苗神气地挺直了腰,稻田的旁边是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果园里的果子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小村子美吗?谁想用声音来表现它。(出示: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图示理解“一畦秧苗”。(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4)同学们还想参观吗?那我们再去拿参观券!(出示生字词卡片:秧、稻、塘、秧苗、稻田、鱼塘)谁要?读对了就送给他(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预设学路3:
(1)出示小导游的话: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2)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谁愿意说说公园里的美景?(出示: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你会读这些生字、词语吗?(出示:溪、竿、小溪、竹竿)
3.现在,谁能把你在郊游中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引读:我们来到海边,看到了……乡村有……公园里有……)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畦、一块、一座、一道、一孔、一群……”这些词都叫数量词。数量词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如果站错了地方就会闹笑话了。你们看(出示:《别扭歌》一只马两棵牛,三张小羊做游戏。四口书五朵笔,六匹小孩笑嘻嘻。)
三、游戏巩固,赏读全文 1.巩固识字。
今天的旅游真愉快,我们得回家了。不过,回家的路会很艰难,要攀高山、过陷阱,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
(1)勇攀高山:(将生字放在通往山顶的道路上)这里有些新朋友,谁记住了它们,谁就能攀上高山。
指名说记住了哪个生字,用什么方法记的?鼓励学生介绍自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给生字多组几个词,适时评价。
(2)智力陷阱: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说出与之搭配的数量词。
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海鸥、沙滩、军舰、帆船、秧苗、稻田、鱼塘、果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2.品味感悟。
(1)(故作神秘)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的秘书已经把我们今天旅游时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就是一篇优美的韵文,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识字6》(板书课题)。赶快打开课本第95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价。)
(3)让我们伴着音乐,回忆刚才的旅游,美美地读一读。(配乐齐读。)
四、接受礼物,规范字形
1.在我们回来的路上,小导游还送给大家一份礼物。(田字格出示:海、沙、桥、竹、军、苗)
小导游的话:只要你们能把字写好,姿势正确,就欢迎大家再去玩。
2.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并范写。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如“海、沙”)、结构美(如“桥”的木字旁中的捺变点),感受汉字的演变(竹、苗)。
五、赠送礼品,拓展延伸
1.拓展:小朋友今天的收获真大,不仅旅游了一趟,还学会了一篇韵文,更了不起的是掌握了那么多的数量词。你高兴吗?小导游辛苦了,我们也送她一份礼物,好不好?
(1)(出示礼品盒)说数量词:看看我们送给她什么礼物?用上数量词说说。(红花、钢笔、闹钟、雨伞、望远镜……)
(2)仿编数量词歌:(出示几幅画)这些画也想送给小导游,可没有配文字,谁能仿照课文的样子为它们配上数量词歌呢?
2.总结:今天旅游愉快吗?回家后,我们把今天看到的学到的告诉父母,把家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给父母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吧。
让我们和小导游说声“谢谢!”
板书设计:
识字6
活动图:队旗 铜号 海边图:海鸥 沙滩 乡村图:秧苗 稻田 公园图:小溪 石桥
红领巾 军舰
鱼塘
翠竹
欢笑 帆船 果园 飞鸟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认“领、号”并理解字义,会写“海、沙”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量词并能恰当地运用。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6。(板书:识字6)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过渡:小朋友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看你们会不会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Tān jūn jiàn fān gǎn yāng 沙 滩 军 舰 帆 船 一 竿 秧 苗 táng tōng lǐng hāi dào 池 塘 铜 号 红 领 巾 海 鸥 稻 田 xī qiáo zhú
小 溪 石 桥 翠 竹(1)自由读
(2)指名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3)齐读
(重视预习的检查,可促进预习的有效性,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之一。)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沙滩 军舰 帆船 一竿 秧苗 池塘 铜号 红领巾 海鸥 稻田 小溪 石桥 翠竹
老师把这些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这些词吗?谁愿意来试试看。指名生读(2名)3.读生字
滩 军 舰 帆 竿 秧 塘 铜 领 海 鸥 稻 溪 号
老师把词语里的生字清了出来,你们还认得它们吗? ①指名学生分行读生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一行:前鼻音。第二行:后鼻音。第三行:没有规律)②齐读
4.学习生字“领、号”
小朋友们真棒,把这些生字的读音都记住,那么这些生字的字形是否能记住呢?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领”和“号”。
(1)领
①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领” 加一加 令+页
②从构字上来看这个字是——形声字 左边令——表示读音 页——表示意思
③“页”表面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古时候页是这样写的。它画的是一个人,哪一部分画大呢?
师:是啊,在古时候的页跟头有关。所以“领”就表示带头的人。④出示词语读
领头 领队 领导 领唱 领班 ⑤“领”还可以跟谁交朋友呢?(生给“领”组词)(用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形式检查读音,使学生在生字的不断复现中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对字义的理解。同时渗透字理教学,加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2)号 ①什么结构
②为什么是“口”字旁
师:用嘴巴来吹乐器,是一种乐器的名称。③课文中写的是一把铜号(出示图)师:这就是铜号,用金属铜做的一种乐器 ④扩展 a.还有很多叫号的乐器呢?(小号、大号、圆号、短号)b.“号”除了表示乐器名称外,还可以找哪些朋友呢?(号码、符号、号召、号令、称号、别号)(让学生给生字组词、扩词,不仅增加了复现的次数,识字量也同时得到拓展,使识字教学内容更加丰厚。)5.写生字“海、沙”
小朋友学得真不错,现在我们还要写两个生字呢,看小朋友棒不棒,你们看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是“海、沙”。
(1)观察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为什么是“氵”,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重点:“氵”)海:每一滴水都流到一处,那就成了海。沙:水少了,沙子就出现了。(3)师范写
(4)指名生上台写(两名生)①这位小朋友“氵”哪里写得好!②哪里改进一下就更好了。
(5)讲评:①结构 ②“氵” ③收笔
(“写”是识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老师的指导、反馈中练习书写,写字教学更加规范。)
三、学用量词
过渡:小朋友的字写得真不错,只要认真书写,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一定都能把字写漂亮。
1.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抓住课文的结构特点,直奔重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内容中,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2.“一”的变调
(1)“一”在不同的声调前面,读音会有变化,你们说说会有什么变化?(在第四声前读第二声,在其他声调前读第四声)以旧带新,对数字的教学处理体现优化。
例如:一片沙滩 一只海鸥 一块稻田 一畦秧苗(2)请四名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仔细。
师:除了有数字“一”,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有量词)3.课文中有那么多量词,你都读懂了吗?有哪些量词不懂的吗?(1)一畦
①在课文的第几小节?(出示第2小节)②出示图片:田梗间围着的排列整齐的一块块地 ③再读“一畦秧苗”
在这小节还有哪个词不懂吗?(2)一方
①读 ②图 ③用于方形的东西,四的有边沿的一块,多指土地方面的。(3)读第2小节
①指名 ②男女生 ③齐读(4)一孔
①在课文的第几小节?(第3小节)②看图:图上有两座桥,哪一座可以用“一孔”为什么,有洞穴的桥用“孔”,“孔”一般都用于这种小洞穴的桥。
③那么这桥用什么量词(一座大桥)(5)一竿
①看图:一根根像竹子一样的 ②读:一竿翠竹(6)读第3小节
①1、2组读 ②3、4组读 4.打乱“条、艘”
(1)出示:一条军舰,一艘帆船(2)和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3)看图理解词义
①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两幅图,看哪个是军舰,哪个是帆船。
②军舰可不是一般的船,那它是一种什么船?(军队里用来打战的船)③帆船:有一条大布巾,风儿一吹就前进。(4)同样是船,为什么这两个量词不能换
(5)读“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6)哪些船很大的,可以说一艘的?(客轮、货轮„„)(7)读第1小节 ①指名读 ②齐读
小结:看来我们小朋友可不能乱用量词,要不会闹出笑话的。
(量词教学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对许多量词的教学没有平均使用力气。只讲难点知识点,其它点到为止。低耗高效。)
5.课文中哪些量词重复出现过2次
(1)一片 ①找课文中的词 一片沙滩 一片欢笑 ②还可以说一片
③同样是片,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一片沙滩„„ 范围——大,一片树叶,范围——小
师:大范围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可以用“一片” 小范围的平面薄的也可以用“一片”(2)一群
①找出书上的词 一群飞鸟 “红领巾”
②“红领巾”为什么带引号?
(不是指事物,而是指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③如果不用引号,把红领巾可以直接说成一群——少先队员
④课文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一群”
师:看来,小朋友都明白了,一群是用于成群的人或动物的。⑤还可以说一群。⑥读第4小节。
a.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们向我们走来了 b.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真是幸福、快乐(对两个“一片”“一群”的数量词教学,非常用心,同是“一片”“一群”搭配的词语却不同,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词语的细微差别上获得真知。)
四、想象说话
读了第4小节,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五、结课
1.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啊,仅量词就有那么多的变化。看来,我们还要好好学习,才能真正领悟到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2.再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识字6 海 沙
一片 沙滩 一群 飞鸟
欢笑 “红领巾”
海 沙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韵文。全篇共分5部分,即导言、课文、插图、我会认、我会写5个部分。
由导言可以看出本单元课文的主旨是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觉时代的步伐和生活的美好,并由此抒发自己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分四小节,每小节的都可以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课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的表达方式。
第一小节展示的是一幅海滩风景图,要求认识6个生字,并学会与事物相搭配的4个数量词;第二小节展示的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要求认识3个生字,并学会与事物相搭配的4个数量词;第三小节展示的是一幅公园景色,要求认识2个生字,并学会与事物相搭配的4个数量词。此小节中的一孔石桥和一竿翠竹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教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的含义,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第四小节描绘的是少先队员的活动场面,要求认识3个生字,并学会与事物相搭配的4个数量词。
因为前三小节展现的都是景(静态的景色),只有第四小节展现的是活动场景,所以教学时可以创建一个红领巾出发旅游的情境,采取变序教学法,直接切入第四小节的学习,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由小导游带领大家去海边、乡村、公园游览,随机引入第一、二、三小节的学习。其间让学生自己选择以上的景点进行游览,游览顺序不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又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在识字教学上,重视词语的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学,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在指导写字上,注意学生写字的姿势,执笔方法,并进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我回认中的14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通过朗读、感悟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并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铜、号、领、溪、竿5个生字,会写桥竹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一面、一把、一群、一片、一道、一孔、一竿)
3.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通过朗读感悟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并能掌握它们正确的读音。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6个数量词的用法,并尝试用这些数量词表达其他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回答)现在的新疆呀已经是初冬了,可是南方呢,依然是花红柳绿,温暖如春。有一群红领巾今天要去旅游,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吗?(生回答)好那咱们就出发吧。
二.随情境学文、识字:
(一)学习第四小节(变序教学法,进入第四小节的学习)
1.配图、配乐,情境引入(带拼音)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
①学生随乐唱一唱。
师:同学们,你们看,少先队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愉快的歌上路了,让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唱一唱吧。
②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开心吗?(生回答),那就带着拼音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吧。(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拼音宝宝都回家去了,这下你们还会读吗?(生回答)好,老师要请几位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愿意的请举手。(指名去拼音读)
(二)我会读(巩固认读生字铜、号、领)
1、同桌互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三个红体字是我们要会读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学生答)好,老师呀,要考考大家了。把这三个生字宝宝藏在其他的句子里,你还会读吗?(出示课件)先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2、指名读
师:好了,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3、同学评价,纠错
4、全班读一读(出示拼音)
(三)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我会填)
1、情境引入(出示填空: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师:大家看,括号里是老师带来的神秘朋友,其实你们已经见过面了,有谁还记得它们呢?(生回答)好,下面就让我们请出这些朋友吧。
2、给学生灌输数量词的初步概念(口语化地概述)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虚线前面的词语。这就是老师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新朋友--数量词。数量词的作用可大了,它能使你表达的句子更准确,更丰富,快点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情境引入,复习巩固第四小节的认读生字铜、领、号
①情境引入(小导游出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让她带着大家去各个景点参观,你们想见见这位小导游吗?(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文录音,小导游: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今天的小导游,想知道我是谁吗?那我要考考大家了。我带来了几位生字宝宝,你们只要说出他们的名字,我马上就出来和大家见面,你们看,生字宝宝来了!随机出示生字铜、号、领)
②学生解决难题(巩固认读生字)
师:唉呀,小导游没见着,她的声音我们倒是听见了,这位小导游究竟是谁呢?看样子,想见她,就得先解决她留给大家的问题了,谁会回答?请举手。
③同学评价、纠错。(强调领的发音)
2、见导游并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训练.师:好了,难题解决了,现在小导游该出来了吧,让我们一起看看她是谁。(出示课件,小导游: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导游--小魔女,今天我将带着大家去公园、海滩和山村三个景点参观,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吧。)噢,这个神秘的小导游原来是小魔女呀。你们看,她骑着会飞的魔扫帚,正欢迎大家呢!小朋友们,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训练)
3、去公园参观
师:小魔女带我们参观的第一站会是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小导游: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跟着旅游列车来到了第一个参观景点人民公园,快和你的小伙伴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
①合作交流(说说看到了什么)
②汇报(老师相机引出话题,出示飞鸟、翠竹、石桥、小溪四个词组)
③读一读(自由读、同桌读、集体读)
师:小朋友们,公园的景色迷人吗?你们想读一读这个小节吗?好,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先读读吧。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溪、桥、翠、竹这四个字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要记住它们的名字。(自由读)
师:老师把拼音帽子去掉,你们还会读吗?(去拼音指名读)
四.写字指导(我会写)
1、桥的书写
师:木和乔这两个小天使成为好朋友以后,会组成一个新字,这个字念?(生回答)非常好,那么,桥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提醒学生桥是左窄右宽的字。
2、竹的书写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竹是怎么写的(出示课件)有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这个字哪里容易写错呀?(指名答)好,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田字格示范书写)提醒学生左右对等的字,第一笔是撇而不是撇折。学生评价写字,并自己在本子描红。
3、总结认字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们记住这两个生字宝宝了吗?好,有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指名答)
五.数量词的引入(我会填:选词填空)
师:小朋友们,公园里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小鸟,老师把看到的写下来(出示: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可是,老师不会用数量词修饰它们,请大家帮帮我,把这些数量词宝宝带回家吧。(选词填空)
六.复习巩固
1、集体读文
师:小朋友们,公园这么美,你们还想呆一会儿吗?(生回答)那好,就让我们去掉拼音帽子,一起读一读,记住公园的美景吧。(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集体读)
2、生字卡片测试(溪、桥、竿、竹)
师:下面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我的火车哪里开呢?(生回答)
七.数量词的括展。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可是小导游又给大家出难题了,你们害怕吗?(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给大家出了什么难题?(出示课件小导游:小朋友们,我在公园看到了一道小溪,一孔石桥和一竿翠竹,你们能用不同的数量词修饰这些事物吗?只要能解决这道难题,我马上就带你们去下一个景点参观)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用不同的、自己熟悉的数量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并会写沙、海、军、苗
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再次感知数量词的用法。(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块、一方、一座)
3.拓展思维,能用学到的数量词表示不同的事物。
4.通过朗读感悟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4个字。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用学到的数量词表示不同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卡片检测)
1.对第三、四小节的生字进行检测。
2.对第三、四小节数量词运用的检测。
二.朗读第一、二小姐课文。(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人民公园,这节课我们将去海边和沙滩游览。海边和沙滩都有哪些景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三.情境引入学习第一、二节。
1.情境引入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导游准备带大家去哪里游览。(出示课件:小导游:小朋友们,我们还有2个景点要参观,你们想先去哪里参观呢?)
师:噢,原来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呀。好,现在我们就分成两组。想去海滩参观的同学组成一组,有小导游带领大家去参观;想去乡村感受田园风光的同学组成一组,由我带领大家去参观。(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组织大家学习)一会儿,我们选出代表来给大家介绍各个景点的风景。
2.预设:去海滩参观(学习第一小节)
小导游:小朋友们,我们小组的同学去了海滩参观,现在就让我的小组成员来告诉大家海滩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
①生汇报交流并评价,听众可以就不明白的地方向汇报的同学请教。
②读第一小节(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方法:开火车、自由读。
③说一说对生字的识字方法(出示海、鸥、滩、军、舰、帆几个生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认识的,老师再总结)
④连一连,引入这小节的量词的应用
一只 帆船
一片 沙滩
一艘 海鸥
一条 军舰
⑤指导书写海字
3.预设:去乡村游览(学习第二小节)
师:小朋友们,我们小组去了美丽的乡村,现在就让我们组的小成员为大家介绍那里的风景
①学生汇报并评价、请教。
②教师出示友情提示:一株秧苗和一株秧苗的比较。
③读第二小节(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同桌读、集体读)
④数量词拓展(用不同的数量词表示本节事物)
⑤说一说识字认字的方法(学生说,教师总结)
⑥指导书写生字苗
四.总结巩固生字的识字。(出示本课所有生字,让学生归类识字)五.做游戏(编数量词儿歌)拓展并巩固数量词的运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们开心吗?(生回答)你们看,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图片呢(出示课件)我看到了两根竹子和三枝黄色的鲜花。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呀?像老师一样编一个数量词儿歌,念给你的同桌听,你也可以说说教室里的事物,开始吧。
1、学生交流
2、汇报评价
六.总结
1.读导语
师: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旅游,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引言吧。
2.全班齐读课文
师:看看小导游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小导游:小朋友们,让我们用优美的声音来赞美我们美丽的祖国吧。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吧。)
3.和小导游告别
师:同学们,小导游就要和我们分别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家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给你的父母听。(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是一项课外扩展活动)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3)放手认识圆。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拼一拼
预习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七巧板
预习要求:
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一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一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
+1 + 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七巧板
+ 1 + 1 =7(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
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 12 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口算题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教学内容: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 9十()=14 9十()=15 9十()=16 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3)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板书:
十几减9.15-9= 6 16-9= 7 13-9= 4 11-9= 2 18-9= 9 17-9= 8
课后反思;
14-9= 5 12-9= 3 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1)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复习重难点: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一、基础练习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三、小结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2)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2)9+()=18 15-9=()18-9=()(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作业设计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十几减8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13页,在课堂练习本试做“做一做”的习题。教学内容:十几减8(第13页 例2)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 8十()=13 9十()=15 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第五课时 :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 8十()=13 5十()=11 7十()=14 9十()=16 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