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何反应冷漠_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03: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为何反应冷漠_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为何反应冷漠_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

第一篇:学生为何反应冷漠_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

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

总的说来,我们对大羊课堂的研究显得太少,研J i,者未把课堂闸述为社会环境,尤其对师生如何给课堂卜定义这一问题仃所忽视。我们在本文的研究重点将摆在大学生课堂参与的意义方面。研究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我们挑选J.关囚东北部某个大城市一所私立大学的10个班级米进行观察,对象既涉及大学本科生,也涉及研究’卜。根据被观察者的课程表和他们在课堂‘卜的行为反映来确定的。观察班分属」1社会学系、一衍学系、典语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系和刊’学佘。虽然确定的10个观察班并不能完全代表演所扮’.:一户洲.]l汀班级,但其交I}}f的调查表却一‘:期末随意选择的其它班的学生交回的调查表在结论L了f相似之处。

研究表明:d0人以日自班级户_一学期内}}fvi:相t1_影响作川的平均数高1:那些超过40人的班级。然而,更为y要的是I:Jj.i.I}rJ于't=大小的班级学生课堂多与的’}‘一均数儿乎相等。在被调查的学生,}}, G5%以土的人都表示班级太大是使学生在课堂‘{,i } 1}}} %1 L默的亚要原因。

数据还表明,课堂参与意识及行为仅为少数学生所确立与把握。93}的男生和9-J的女生都赞成或同意这样一种说法:“庄多数课堂卜健谈行a}}是少数”这种结i仑与对课堂参与行为的实际观察是较一致的。

学生形成“少数人健谈”门概念i:}}:识,有一个很重,t},的原川,从收回的调查丧得到显o:: G的男生和6I%的女生都认为“自己厌烦那些在课‘敬上话_人多Ii}J人”。

另据i)};J查,94}II}J男生}}16})Gio il'J女生都赞l4」这种l'u法:“学’}能很快地回答一}、教)ili是

否i`r:11:想在他或她的课堂「进t川」‘沦”二绝友多数学“}_(男_'I}.,Ir_c过93io,女生超过91%)认为教师的性别对他们U'J课堂参一。“没有影111勺”。

但实际记录却丧明,教师的性1.J与男女生在lid}1: } h:堂r}yl;y-J:与态度有明显的联系。j}C男教师上课的课堂中,男生Jr=o数t1“1 I 5 %p夜I出参与行为,“与女生乡与总数21.6%的三倍多〔〕f}E女教 师上课的课堂1)I f男生多一‘J效仍热多J;女生,但女生i}'}堂参与的三l`-均数r _},从男教师_L课班级的24.6%增加到42.2io,儿手劝如J}}2%.}汉女教师的作川下,女生II I课堂参与行为增加到 一厂最大限度。

男女学’上的参la或.,.l1与班级里男女」拍I1比例1-J一J,j I-I儿i r;是男教师或是女教师上课的课 ,}}l}f男女生的比例是们}等的,囚此,可排除因男生太多}盯L1,IIIJ }IJ响男女生参与平均数的可能性。

学生们参I J L }} III'-.I } 1 }I I _I川互作111影响时有何反应呢? }.I l 0个观家班的号察,可以i兑学'I}刘

户尹生的相!jl洲-`)la;}'

}}厂I }}I·

}Il},v`),1}I学牛日巾I ,.}} I i ” L;}:只,lJ’I 1.i17

I,I“i 6 : n.},;:响力的I.%左右,而教师自J提问了y ill授高达整堂课时间的s8}。因此,教师的行为确实对课堂里的相互作

用影响至关讯v':.} tip.得注意的事实是,课堂中很少出现教师对个别学'I}提问的情况。这或许

与课堂应’引,..壁免师生间任何利,类的直接对抗的通行规范有关。川里斯艾(Rics.man)在

《寂寞}.f:体》}5}f}的话来解释,这要求或许是“友好”C} J,因为它强调1.“和睦相处”这

样一科,意识,而在课堂,},师生!,llJ的“和睦相处”叮以避兔他‘们之间任何可能遭遇到的种种 麻烦。然而,这利,定规却是值得讨论的。

在男教师上课的课堂,男生被抽问的可能性比女广卜大(分别为r, 1io和3.100),ii外,男生对男教师讲评的反应是}!1=.fl _I两倍(分别为30.3}和15,0),而女教师土课的课堂观

察中何一项目的百分比儿乎完全相同,有趣的是女教师对男女学生提问的可能性也1L乎相 等(分别为12.8%和}z.5})。

学生在下列丧,},的项目里丧明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里沉默。项日的顺序按学生们认为抑

制他们课堂参与}目索份员的一分比大小排列。排列的顺序表明,男女厂!二对抑制他们课堂参与 的因素看法基本上一致J作列在首位的项目有“没有预习,对该学科的内容理解不够”;排

列在末位的项f=f有“学生和老师不重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发言会对班级产生不良o,=;;;响”等。,~卜J,.,护.L,,,,、.,..}.}~.一,-”.r.0.a-o.,eta.0.r,、.甘_._,_Yrr.r-

Laa.r.e/.~t.Lo.1

Iv,,教师对上述项目的看法,排夕.]顺序大沐相似,也有一项一仃明显差i:}}..:()%以匕},J'生都

把“怕被同学视为笨蛋“ }I:为自己r}:}}堂’}’沉默的叩山,}盯认为i }}}!Ji';}}.llli制卜生课堂参一与 重要囚索的教师只;i丫8%门

对问题的讨论

}1x J出的乞关重要f}‘J问题是:“大学课堂是什么了”:}lla想知.臼一:’沛‘!一州何给达仕公

环境形态}、‘址义,这些定义如},丁夜明他们fl课堂‘已达万户,活/)];l}l一人二多数,l.ni沉,师y..持汀!{。抑制课I堂相互影响情况的卫导因素是门·么。

首先,学'f=.相信f }L们在开学初即能判断出某个.教师是u真Il}想要课堂i}l ie;o fU'们还清楚

地认识到,山1=f}大学课堂存在富有特色的“责任增强”,因而t.汪何课堂,},儿乎都有少

数学生(J’能力二t.动回答教liR的提问,或对课堂上引起的任何争论进Ti评论、对每个观察fl的 观察,也证实I’这一点。

你当在课’.I,y}:.il,出现和形)戈一伙“健淡者;l其余自丫r,生使公);ri}a:一种强烈的期望,即

可以依赖这些I,.谈者“责任的增强”来回答问题或作出反应。我们在课堂中注意到,每当提

问X11进行争论时,“沉默”的学生会使身体前倾,并以期待的目光注视肴邵些“健淡者”。

这里!、勺“贵任增强”概念是对拉特思(Latane.)’夺在《无反应的旁观者》一}3 I [1所提

出观点的改变。该}弓川6t-d:任分散”这一概念来解释为f}一么差生通常不愿参与帮助别人的活

动:在这种情况下,山于责毛C分配太清楚,因而反倒是没有人承担责任,自然就更淡不上任

何帮助一了。“责任分故”蛟终只让少数“责任增强夕,的人成为被依赖者,其实际结果却使得

大多数学生在课‘f I I1.,扮演了消极内角色,他们视自己为教师授课f内录一音机,而教师的不愿在 课堂提问的作法更强,化了这种情况。

学生庄课堂工:对少数健淡者发I}钩依赖情况,远比现象l.听反映出米的要复杂得多。当

某些健淡者“代”全班进行讨沦,却有相当一邵分学」二认为他们仁应}i}“话太多”,即使这

些发N者只I}i

J.该节课fi:)少it_时;111。

在大学课堂里应该保于尔1种微妙的平衡。一些学生期r..多发,、。,这样就解除raa:余学生

不得不在课堂发占的负J且f.}_ i从注意的是,在多数学生看来,少数“语言的超人”在课堂上

日若悬河式的表演扰乱了课堂自’J统一安排,减少了教师给]’,其他学生发言的机会,会使大学

课堂产生一种约束语,丫表达{沙外在压力。因而,那此在课堂上忙J-做“语r=gnu超人”的学!l.或大出I}l,头的学生常被其他学生取笑为“马屁精”-}狱J}' }}}队伍里的“、版徒”。

其次是IU于赞生头脑中的经验告诉他们,抑制个人自:J淡话在课·业上可以少被教师提行J。

在教师看来,真正抑制学生发言的重要因索是他们怕j’l己的发!、7会“被只他人视为不蛋”的

想法。因此一JIU.教师指出,山一1.自V不愿加强学生的危机感,I} Ifl1 }没对学`I}进行提问。

学’}:感到没了i特别的责f }:或击要去顶习.叻课以有刊t } l'}}堂卜‘。’仆l1作出这样的选择还

因为大学生缺乏经乞、‘{‘盯'l若汰。仁梁“},户产,‘认庭作业是教}l}仰:J“日常保险”,借助它,迫使

学生对课堂参与有所} I I=备,、IfU大=: IyIIJ;}!_一j--'j-:生没仃预习.功课iJ}.入课堂也会感到安全的环

境,在这里。,之生们有一仲下顶习也不会被提问的安个感、!阅而U而易见,诸如“没有顶习

-f Ii置的功课”pil“对听学课程内'f i_没仃允分理解”.i },-/} }}I I} n在},'}'}:Il”)头脑,}’,作为抑制他们 课堂参一与的因素y然士I'.汽首位。

这里,我们还必须讨论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即形成大学生不左课堂发言}}勺丛础是了}‘

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L}须考虑学生怎样理解教师。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卜学时期,会深信教师是掌握}6 r}_ fa!0}的“专家”。正如弗里尔

(u}-}:d};)所评论的那样,教I)Ili通常被,.J:.生视为“教育银行”,厂卜池们那里“积祟”有大量

II:)“正确”'1;I f识,学生II :I_}_作就,iL协周从这些积累中“捉取”,IfIJ不是“储谷”。

在大学时期,大气勺:几们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知识I''-_I片,If11教师作为传播者的身份)卜

末:,(变。{也们对训洲!'Ijp恻性认Lil使得他们的思想缺乏交流,}l.栩之间没有价论和话题,也没

了J.丁:才日l飞勺评论

可}}/I我们哈许}'}l}'i.一ll}_I!u卷至多只I、l之个‘·””分、}‘},}I}}I,们又会感JvJ les惊。111们丫I:向我们

ii}J问II己为何只了川}.i,这个等级门评分II}J, k}!}i lnI}I已完屯错fl何处?({川L们tl;少这样做,因为他们比较确Ji’i-l} f} J }}Ir'定的正确性L)飞',')}劝他们j< i};};yi'}il:(i I}a.j种结Iii好I-J坏,或正确 一,了错误。

通常恰况I}学'I:}c寸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观点也如同刊f.'s'教科}l}I行所'i i_传的观念一样,是不加评沦的。他们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很大程!州i-I I,L }.]几他们刊课堂活动所形成的特定认

识L,fl:学!-I看来,课堂不是产生思想的地方。

即便课堂要求发言,户产生们也认为自己的发占应i亥符含逻辑性,应该系统地、完整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fl:他们石来,如果I}1己的思,想没有J'IJ!先芳虑好,这种思想不值得论述。他们

不愿作即席谈话,特别.fL在大.r,J-课堂这样一种表达力强的学术环境里。这种感觉很大程度是

由教师特强的表达能力所引起。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使其避免!" y}`,堂讲述中时有可能出现 的自相矛盾的论点。

学生们还告诉说,(I t于教师的充足准备,也为课堂参与增IJA)’难度。因为教师在讲课中

己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很完美,他们不能对此再加上什么内容。观察证实,至少在某种程度

上,一个教师为课堂的准备越好,学生对这个教师讲课·I ICJ反应就越小。

我们还发现,侮当谈到最新研究的那些理论的进展日寸,课堂显1}i.最活ill :,有时我f门自己

对某个特殊问题百思不解时,学生却把它轻而易举地解答J’0

还应当看到,学生无力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作出评沦的认识,;亡牙致刘师生关系误解的

一个重要因索。在某个争论性问题,},我们问学生,他们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

性格特征?从普遍的印象石,...生们较为一致地认为垂要的是:“教师是否能制服学生”和 “教师是否具有渊pf:的知识”。山此看来,大学课堂确},一种充满}a相硕误解可能的环境,教

师在一种设想的“智力”环境}}}-L作。而学’}二却在另1种设想的环坑}}a学习。大学教师的经验使

我们相信教师们都倾向于重视对学生思想的评述,但学生们往往更倾向了J几用展开争论的某些

方式来理解这类评述。学生们感到,要把教师对他们思想的评述与他们自身对个人的评述区

别开来是困难的。可一般情况下,多数教师则忽略了对学生阐明自己观点这种做法的重视。

其结果是,当教师开始评述性地分析某个学生的发}} } J(=试图引导这个学生进行更多的

讨论和分析时,被其他学生看作是一种,’:右」服”。结果,“恶性循环”山此而始。观fir:表

明,教师越是试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评论,学生越是对教师的建议置之不理。由

此,人们对课堂得出一个定义:一个必然产生许多相互误解的地方。

补充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选择了不介入的态度,还因为大学课堂的组织特色(如教师不愿个别

提问,课业很少测验)允许不介入,从而使部分学生没一仃承担足够的义务。

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大学课堂对话困境存在的根源。教师要摆脱这种困境,必

须首先把课堂作为一个“具有相互影响作用”的特定场所,帮助学生消除“课堂是无中心集

会”的认识。对学生而言,完全“远离”是不适当的。参与热情必须适度。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只时而点点头,戈在适当关刀:笑】笑。教师则往往把

学生的这些“专心”表示误作是真正介入的象征(这证明学生11’J昌灾获州一极大的成功),可

他们又不知该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为什么产’!一不八4p ,y'-i川多l-J'C话?

(b1任编辑倪马)

第二篇: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原因;影响;教育对策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根据观察部分大学生上课情况,并课后访问大学生的上课感受,本文列举出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其针对这一些列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通过平时上课时观察、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代表交谈等形式,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按照发生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做其他作业、听音乐、吃零食、迟到、早退等等。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性别差异,在外显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更明显,在内隐行为表现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文科生专业逃课率为14%,非专业课为25%;理科生分别为7%和21%。上公共课比上专业课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公共课比专业课出勤率低等。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课堂问题行为越严重。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许多课程干脆就不上了,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带来的影响

1.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性。

2.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活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公开抵触。

三、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上,我们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教师以及课程等因素。

(一)学生的因素 1.情绪问题 调查发现,情绪问题是大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个体其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其根本需要造成威胁或破坏时,就会遭受挫折,导致情绪冲突。情绪冲突会表现为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挫折后的情绪体验,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

2.学习动力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学习动力问题所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占13%。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今成为家人和朋友眼中的天之骄子,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父母束缚,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许多人对“现在”不知所措,对“未来”很迷茫,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3.对待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调查发现,诸如思想政治这一类的公共课问题行为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只需强化记忆就足以应付考试。他们认为这些课程理论性太强,对今后也没什么用处,上课就根本不需要认真听讲,考前突击即可安然过关,拿到学分。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家库宁(Kounin,1970)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教师讲授教材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破坏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说明,教师缺乏这种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可能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讲课时在一段时间里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可能因为厌倦而产生问题行为。此外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组织能力,对学生要求不当,都有可能促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课堂管理能力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缺乏适当的课堂管理,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冷静对待,处理问题主观、简单甚至滥用惩罚,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引起学生对老师继而对这门课程的反感。还有的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此缺乏指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问题行为。

3.教学手段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就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特别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许多教师只是照读课本,缺乏变化,一味的灌输,使学生不仅听起来感觉累,而且易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不愉快的,是烦闷的,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三)与教学相关的因素 1.教材的选择问题

大学学习是一个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阶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脱钩。这种情况会让大学生觉得大学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没有联系,最新的知识无法获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用不到,所以上课自然也不会认真听,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学生尤其喜欢热情友好的教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反馈,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互相支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所有大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3.课堂内部环境问题

课堂内部环境因素,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环境良好,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气氛紧张,学生可能就会感受到昏昏沉沉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随着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课程是大班上课,一位老师面对上百个学生授课,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课堂管理方面都显得没有力度。

四、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对策

(一)端正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人生观的确立方面变得困难而的复杂。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辅导,使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把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心地需要,进而变成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且要把良好的行为模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应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来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大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可以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和转移阻碍个人发挥自我潜能的种种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实现自我认同和接纳,从而真正转变课堂问题行为。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和教育素养,即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克服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重要之举。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大学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要求不当,教学内容缺乏组织、教学方法单调的等因素有关。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最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调活动,课堂中的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影视民主、有好的,决不能专断,过于冷漠。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管理者、指导者、咨询者以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是“主导“角色而不是”主宰“角色,这样,师生之间就可以形成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师生彼此真诚交流,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无疑更易于接近学生,并对学生行为有意识的进行矫正,即以条件反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此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学,2004(4):29~31.[2]周月朗.大学生课堂行为浅析[J].娄店师专学报,1994,(1):42~45.[3]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108 Abstract: In the late of 1990s, people have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Students’ behavior in classroom is one of questions in classroom research field.Therefore,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s’ behavior in classroom is helpful to know the real learning state, to understand students’ opinion about the college classroom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ir behavior an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tatus;Influence;Causes;Countermeasures

第三篇:对大学生课堂状态的研究设计

对大学生课堂状态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项目背景

据央视国际2003年11月15日消息,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频繁:65%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5%的学生经常逃课。不逃课的大学生几乎成了大熊猫级的动物。

确实,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不注重课堂的学习,对于考试基本采取考前急供的方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提高大学生课堂风貌,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近日,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尚有100万人没有就业。100万这个数字的,但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现状,恐怕大家都没有什么疑义。这反映了中国大学生供过于求,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质量问题,很多大学生不符合企业标准,其中大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也成为一个导致大学生不适应社会一个因素。

因为,大学生的课堂状态与他们的学业有密切关系,大学生在课前准备状态,课中听课状态和课后巩固状态都存在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老师这个宝贵资源,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发挥的大学生的自身主题作用,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有效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其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同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对大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变上课风貌,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上便是我进行此次调查的背景。

文献回顾 研究内容

通过平时与同学们的交流,同学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影响听课状态的因素:

一是多媒体的制作效果,学生普遍喜欢内容新颖,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度延展知识范围,特别是身边可以感觉到的案例最为学生喜欢,而教学课件存在照摘教材、案例过于宏观等问题;

二是对自身专业的认可度,很多同学丢自身专业不感兴趣,认为前途渺茫,更加失去信息。

三是教师讲课方式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与同学进行较多的交流,学习效率定会有所提高。

四是处于对未来认知程度逐步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学生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较大,自身行为易受到影响。

因此此次调查从四个维度展开:

第一,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第二,考察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第三,考察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四,了解学校的办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项目意义

第一,从大学生中较大的课程重修比例和逃课率来看,大学生目前学的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学生们主要把它归结为自身的学习兴趣或对专业的兴趣等方面。但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才是主要原因,包括不上课、不做作业、课余不学习、没有学习计划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提高大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可行之策。

第二,大学生群体行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往往呈“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而不良的风气也拖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学习。因此要树立好的班风,这又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项要求。

第三,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希望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等。对于少数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及单向授课现象要杜绝。

第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风建设,强化校史教育、爱校教育和专业兴趣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研究方案

基本概念 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是人们对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社会化因素:指那些使人社会化的制度或其他结构环境。这些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等,本次研究主要研究群体与学校这个社会环境的关系。

理论框架 研究假设

假设一:多数大学生课堂上基本上处于低迷状态。

基本依据:有一则新闻,2007年05月24日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这样描述:“随着清脆又略显刺耳的“嘀”声,蔡煜同学的“指纹通过了确认”,她匆匆走进教室、翻开书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这不是某个科幻小说的开场,而是真实的故事。要用如此方式逼迫大学生学习,可见课堂学风,学习积极性的严重缺失。

假设二:大学生易受学习群体的影响。

基本依据:大学基本以寝室为单位,而寝室内部具有统一协调性,一人选择逃课会带动整个寝室,而寝室同学基本在临近位置上课学习,因此学习态度,效率会相互影响。

假设三: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带改进。

基本依据:学生普遍反映有些很重要的课程,忧郁某些老师在课堂上只顾唱独角戏,并非态度不认真,而是方法不正确,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

假设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动力的有效机制。因此,高校应在不断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前提下,着重抓好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建设。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规模问卷及小规模个案访问的方法收集资料。

调查地点:重庆师范大学校园寝室。

和风苑

惠风苑 雅风苑

以寝室为单位会避免调查的重复性和扩大调查的普遍性,更具有代表性。

调查对象选择:

大一: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大二: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大三: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大四:在大一的寝室里等距抽出20个寝室,每个寝室发2张问卷 共40*4=160张问卷

资料收集方法

(1)现有文献资料。可以到文献收索网站获取。

(2)大学生课堂状态调查问卷资料。通过资料会反映一定信息。为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应注意收发问卷的时间间距(3)从个案访问资料。可以同学与同学们的沟通,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提取有利于研究的信息。

四、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查阅有关文献 2.拟定详细计划 3.修改问卷 4.进行小范围试调 5.根据试调结果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 调查阶段 1.根据课题选取对象

2.依次去各个寝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信息 第三阶段 分析阶段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四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研究

卷皮网针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行为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最深的消费群体,其网络购物行为值得研究。卷皮返利网认为网络购物商品的价格优势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网络购物的便捷性,以及使用网络购物的时间也都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购物行为。最后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网络购物平台和培养大学生理性网络消费行为的建议。

1、求廉心理

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网络购物,价格始终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网上商店比传统商店更能够进行精心挑选比较,价格一般也比较低廉,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因此,价格优势是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

2、求便心理

方便快捷是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另一主要原因。大学生这个群体除了学习之外,也常常参加一些社团或社会活动,这些方面需要较多时间和精力的投人,通过网上购物渠道进行购物,由于是送货上门,可以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大多数男生不喜欢逛商场,网上购物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购物平台,使得他们可以蜗居在寝室购买到需要的商品。

3、信赖程度

大学生们使用网络这种新的购物方式,不仅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不需要额外支出,随着消费次数的增多,对这种购物方式的信赖程度也会增加。使用网络购物的时间越长,表示对网络购物越信任。

4、质量风险

哈佛大学的bauer教授首次将风险感知的概念引入到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感知风险理论主要是把消费者行为视为一种风险承担行为,因为消费者在考虑购买产品时并不能确定产品的使用结果,故实际上消费者承担了某种风险。

5、财务风险

现在网络购物绝大多数采用网上银行支付方式进行货款支付,其支付安全和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网购行为。仅有少数人认为这种支付方式不安全,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所以网络购物基本没有财务风险,网络支付安全性也不是影响网购行为的主要因素。

第五篇: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分层设计研究

摩登学区研究员 张 杰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化,青年学生已经很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社会实践,成为广大中学生的成长必修课程。但对于中学生而言,选择参加何种实践活动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本文着力于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分层设计研究,力求为各初高中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 社会实践 分层设计

当今的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世界政治格局不断调整、经济形势不断演变、文化文明不断渗透和更新,就连学生坐在教室里也经历着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大融合。此外,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高分”的获得源于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育,而“低能”则源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欠缺。教育部于2011年5月下发了《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探索建立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机制。《通知》强调:“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实践的情况,存在着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还没有衔接起来的障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随着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号召和支持下,广大中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的时间纷纷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实践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

成长,对于中学生而言具有深刻的内涵,除了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成长、心智的成熟,还在于其社会化的实现,而社会化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

(一)实践活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现实土壤。自上世纪提出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中小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工作,并开始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发展个性和特长,然而这样的引导缺乏相应的载体,学生的素质成长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了,但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多元化需求为切入口,以中学生已有能力及可发展性能力为承载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夯实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技能等“个人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培养其“社会素质”,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实践活动为知识的检验提供现实落脚点。学生每天所接收到的学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是巨大的,从家庭父母的教导到学校老师的教育,再到同伴的交流,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调整着自己的知识结构。然而这样的知识获得是一种“经验式传导”,而不是“操作性总结”,也就是知识的获得没有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活动为学生对知识进行论证提供了可能性,让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不断调整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形成科学、系统的认知结构,为今后参与社会建设积累经验。

(三)在实践活动中把握社会发展、变迁的规律。教育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已有的知识、不仅是对已有社会文明的简单传承,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对“社会变化”的掌控能力,那就是要透过社会实践活动去体验社会的变迁,去探究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在牵引力,并以此来指导个人成长方向、完善个人能力结构,把自己培养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今社会,个体的生存生活环境都遵循着由母体到家庭,从家庭到学校(社区),再到社会的转变。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社会学角度,融入社会都是个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实践活动是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社会融入”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建设性,因此,缺乏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学生便无法真正参与到社会建设各项事业中,“社会融入”便无从谈起;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让个体有所担当,才能激发主体的参与热

情和责任感,才能赋予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崇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为此不懈努力。

二、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一)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组织和动员下,初高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以“敬老、养老”“送知识进社区”“关注地球生态、关注周边环境”“帮扶1+1”等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种类,学生参与广度逐渐形成规模,“实践育人”初显成效。

(二)由于缺乏可借鉴性经验,当前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系统管理。这主要表现在没有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要调整学生哪些方面的不正确认知、要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问题被忽视了。缺乏对实践活动的系统管理和设计,最终导致活动的独立性和单一性,参与效度仅以“参与事实”或“参与现象”为依据,无法对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难以实现参加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二是参与时间成本高。实践活动的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具有隐形的特点,学生健全的人格、客观的社会评价、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等等,都无法像学业成绩一样以直观的分数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模糊性直接导致时间成本的“可视回报率”低。另外,由于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处于探索阶段,在活动组织与开展上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时间参与度,而忽视了活动质

量;当前中学生还没有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能安排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时间相对较少,等等,都是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间成本高的原因。三是创造性价值不强。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其他群体存在较多差异,主要在于参与活动的类型少、形式简单、程度浅,创造性价值不强。要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将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锻炼或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又彰显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分层设计

鉴于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不强、时间成本高等特点,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分层分类设计尤为重要。根据中学生成长期望及学校、社会发展现状,主要对实践活动进行如下分类,以强化实践活动的教育、引导、服务等功能。

(一)鼓励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强化学生会、学生社团的阵地作用,提高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学生当前的成长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为准则,但单纯的学校教育由于功能定位等原因,在学生心理成长、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等方面只能起到简单的梳理和引导作用,无法起到具有建设性、实践性的培养作用。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主体,让学生作为组织者、策划者、领导者参与到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工作当中去,繁荣并发展校园文化、引领校园时尚。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素质拓展活动和能力竞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突出篇二:浅析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浅析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中学生主体地位地发挥

德育不是一个被动的育人行为,而是学生个体自觉追求德育目标的过程。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为,学生个体内在地把各种德性的形成、道德人格的发展作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并通过德育活动使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这就是社会实践中德育的本体价值的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德育与个人成才是内在统一的,其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

一、中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特点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成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德育工作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德育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告诉学生一个结论是容易的,但真正能够在一个人的头脑里扎下根并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轨迹,必须通过自己努力探究并获得真实体验才有可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又在很大程度上教育了别人,相互影响提高,形成广泛的教育群体。因此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制约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几方面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被动参与,甚至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宁可整日去游戏厅打游戏,上网也不愿意去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学生遇到的往往不是认知障碍,而是情绪障碍,甚至会出现认识接受而情绪上抵制的现象,这已成了制约德育的瓶颈”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德育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和灌输上,忽视对学生的内心感受的做法,很难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可尝试通过课题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归因分析,不断寻求破解问题的方法,逐步加以控制”德育工作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就要不段研究和创新德育工作”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德育实践研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巩固和调整,通过德育实践,反思总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相适应的德育实践计划”一手抓创新和发展,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提出新思路,与大专院校的德育研究机构或课题组进行联合,共同开展课题,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提高,推进德育实践的创新发展”。

2、学校因素。学校怕出问题,3、社会因素。当然这跟我们现实的教育状况也有很大的联系,一是怕出安全问题,没人愿意去承担这么大的社会风险。

三、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中学生主体作用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德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1、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为了更好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性。通过各种手段,如校报、校园广播、橱窗、海报、演讲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表扬优秀团队和个人,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让全校师生感受、分享他们的实践成果”。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

让学生明白,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取知识,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体验创新,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促进人的发展。认识自我,追求学生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表现自我、批判自我、展示自我,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在认识自我中,不断丰富自己”人”的内涵,完善自己的人格个性。都从社会实践当中获得了巨大的人生收益。正是社会实践四方的人生经历,磨炼了许多杰出人士的意志,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锻炼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2、社会实践活动应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践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中学生正处在多思好问敢于尝试的年龄,他们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对众多的社会问题密切注,对最新的社会变化倍加留意,他们急切地想参与社会的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清况反映出,中学生在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消费结构、扶贫帮困、党风廉政等社会热点问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适时地抓住学生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然后通过一定形式组织他们到社会实践中,自己去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会实践活动应贴近学生实际,要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需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切合中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校情。社会实践活动有许多好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探访福利院,走进农村、工厂、部队等活动,一些活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学生群体差异,要不断赋予其新时代的特色”避免那种年年人不同、岁岁花相似的情况”使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贴近学生”。

3、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认识到中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并且授以学生正确的方法来处理获得的信息,在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不失时机地在调查方向把握、主题的确立、资料的积募祠泊分析、调查方法的运用等加以引导,使学生克服在选题方向上的盲目性,主题确立的偏差,资料运用的随意性和调查方法不恰当性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碰到了困难,教师就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启发学生,并在情感意志上鼓励学生;一旦学生的观点发生偏颇,教师也没有横加指责,而是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找到答案有些教师说:”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被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巨大潜能迸发出来了。篇三: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cn 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喻娇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年第06期

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和评价体系。研究结合实践,从提高参与者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创新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完善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中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指中学生利用暑假,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并掌握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使其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一、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迫于学业考试的压力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中学生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部分中学生甚至根本没有亲身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是拼凑一份实践报告,然后托关系找单位盖章,草草了事。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亲身参与了社会实践,但是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认真地完成实践计划,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更多的知识追求和价值追求,一旦遇到困难就叫苦连天,遇到问题就轻言放弃。2.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自从学校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并赋予其一定学分以后,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交上来的“答卷”看,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从活动的内容看,学生们所从事的活动中,大多是最不具知识和技术含量的一些服务性工作或体力劳动,如:发放宣传单、宣讲、生产劳动、卫生服务等很少有发挥空间的工作,因而实践的成效仅限于参与,没有能力的多重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从活动的形式看,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无非是一些志愿者活动,如:走进社区、街道、农村去帮助弱势群体或者参加各种志愿者组织。如果这种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年复一年地开展下去,将会不断扼杀中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兴趣,也会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再难以为继。

下载学生为何反应冷漠_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为何反应冷漠_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