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隶属宝鸡市,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44个行政村,总人口46.3万人,现有耕地53万亩,农业生产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也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其所辖安乐、五丈原、曹家等乡镇,地处秦岭北麓,渭河以南,是猕猴桃生产优生区。三年以来,我们在朱总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政府段县长和谷局长的领导下,在农业局祁局长的带领下,在猕猴桃开发中心主任张帆的直接组织实施下,以提升猕猴桃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示范区和产品基地认证、品牌培育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推广先进实用的标准化丰产稳产增效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果业生产逐步走向标准化轨道,促进农民增收,果业增效。现将三年来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一)猕猴桃种植面积
从2009年以来,已种植推广猕猴桃面积3.09万亩,涉及安乐、五丈塬、曹家、蔡家坡四个乡镇,挂果面积1.8万亩,总产量2.7万吨,猕猴桃产业是我县农民经济来源的主导产业。为了把猕猴桃产业做好做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
支持下,2009年我单位承担了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现已推广面积5.25万亩,示范农户为2027万户。亩均产量2000公斤,商品率达到90%。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以样板点为推动力,全面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安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
(二)猕猴桃生产效益
1、经济效益:建设完成后1万亩猕猴桃有等待挂果,3.09万亩猕猴桃将全部挂果,年产猕猴桃6.18万吨,年实现总收入7784万元;亩产猕猴桃2000公斤,其中优质果1800公斤,亩年收入2520元,亩增收840元。
2、社会效益: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项目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进程,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运输业、包装业及化学工业等产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通过组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合理安全地使用化肥、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果品质量,保障群众消费质量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在县政府的组织下,成立了“岐山县无公害标准化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的责任,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领导小组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谷仲祥任组长,县农业局副局长祁权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
长杨亚岐、县猕猴桃开发中心主任张帆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农业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乐镇农技站、五丈塬农技站、县猕猴桃开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部门间业务协调和技术性工作开展,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省级《猕猴桃标准综合体》DB61/T215-222监督执行。领导小组做到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例会,制定实施方案并安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后,首先制订了《岐山县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猕猴桃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并规定了实施的技术措施。并遵照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制定标准,积极贯彻落实
岐山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把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制定了猕猴桃生产标准,由岐山县猕猴桃开发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全面落实。我们按照要求,对示范区的示范村、示范点、重点示范户发放标准文本,技术培训人员,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都有标准文本。同时对示范区内的果农宣传,动员群众严格按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215-222”管理果园。截至目前,①示范新建幼园2.1万亩,严把苗木质量关,无根结线虫,符合《猕猴桃苗木标准DB61/T218-1995》。②猕猴桃栽培技术符合《DB61/T220-1998标准》。③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DB61/T216-1995标准》,被确定为《陕西省最佳猕猴桃适生区》,共栽植猕猴桃6.67万亩。④销售鲜果符合《DB61/T221-1995标准》。⑤严格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三)、高标准建园,实现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
截止目前,共新建幼园面积达3.8万亩。按照“扩大优生区,稳定适宜区,限制非适宜区”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县今后五年果业发展规。以县委、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予以印发,把任务规划到年度,区域规划到村组、田块,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在认真落实省市扶持政策的同时,县上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果园建设予以扶持,每亩补助优质壮苗110株,并提供果树挖坑机。针对新建园(2008年—2009年)200元/亩,并予今年八月份一一兑付。同时,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抓制度。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乡镇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技术人员抓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包抓了不少于200亩的示范园,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包抓不少于100亩的示范园,技术人员每人抓点不少于50亩,包抓科技示范户不少于20户。县上将果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和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量化指标,落实责任,确保任务完成。
在建园方面,我们主要作了如下工作:①宣传动员。在栽植时期,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通过印发宣传单、举办培训会、下到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宣传培训,分析猕猴桃市场前景,增强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特别是秋季,我们不等不靠,提早下手,在春季建园的基础上,利用秋季猕猴桃销售的大好形势,以身边典型事例及时逐村宣传动员,极大的激发了群众栽植的积极性,迅速掀起秋季栽植高潮。②统一调运苗木。在宣传动员的同时,针对春季猕猴桃苗木紧缺的情况,单位及时组织派专人去外地购运苗木,解决苗木紧缺问题。在调苗期间,我们严把质量,仔细检查,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野生籽育成的苗木,坚决杜绝有检疫性根结线虫病苗木流入我地,为群众高标准建园提供了安全保障,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③突出重点。在基地建设中,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选择群众热情高、村上基础条件好的五丈原镇西星村、安乐镇华明、王其、唐家岭、安乐、胡新,洪沟、落星等重点村来抓。新建五个千亩示范园区,新建300亩以上连片幼树标准化管理示范点8处,面积3000亩;建设300亩以上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园3处共1000亩。以此来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带动全县基地建设任务的落实。④加强管护。在栽植期间,单位明确包村人员,驻村蹲点、深入田间地头,从放线、挖坑、栽植、修剪,到后期管护,全程协助群众搞好定植工作。同时印发了《猕猴桃苗木栽植规程》、《猕猴桃新品种介绍》、《猕猴桃春季冻害防御技术》、《猕猴桃冬季栽植技术规范》、《猕猴桃标准化冬季管理技术》《猕猴桃嫁接技术》等技术资料2.7万份,确保
了栽植质量,有效的提高了建园标准,实现了高标准建园的目标。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
每年年初,我们都制定标准化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村进行培训,同时针对我县猕猴桃基地建设的发展需求和结合宝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我们抓住生产关键季节,就猕猴桃果园生产中土肥水、病虫害防治,修剪等阶段性管理,与乡镇、村、组配合,把果农组织在一起,就关键性的管理措施分片举办培训会。其次利用县电视台的“农民之友”节目,系统宣传技术;再次是现场组织小批量的果农以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培训;还以印发科技资料的形式,就重点技术重点宣传;同时还组织有经验的果农外出参观学习3次,加快猕猴桃标准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培训中,我们对培训教师进行登记,并填写培训报到册,培训教材符合《猕猴桃标准综合体》。我们利用安乐二月会等进行宣传,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150场次,组建技术服务队15个,发放《陕西省优质猕猴桃生产关键技术周年操作规范》等技术资料30000份,宝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猕猴桃栽培》书籍100本,制作《陕西省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各种墙体喷绘14幅;发布猕猴桃生产作务信息130条,拍摄《农事直通车》和《农民之友》栏目各8期,培训果农15000人,推广配方施肥3.6万亩,疏花疏果3.8万亩,实施人工辅助授粉2.8万亩,果实套袋560万只,病虫害统防统治4.3万亩。在病虫害防治上,指导果农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统一防治率达到75%以上,通过推广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提高了果实整齐美观度,增大果个;采取果实套袋,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果及农药残留;通过配方施肥,科学灌水达到优质高产。使果品商品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大大促进了果农增收。在品种发展上,由品种单一向品种多样化发展,推广早、中、晚熟品种:徐香、海沃德、红阳、华优等,新品种园面积达2.5万亩,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今后发展的需要,同时做好病虫害检测记录,专门设立农资供应点,对肥料、农药进行统一供应。杜绝禁止了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成立了农业标准化队伍,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做好生产投入品的记录和监管工作,主要着力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农增收,发展绿色有机果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在西星村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有力的促进了标准化技术的推广。
(五)
第二篇:猕猴桃——项目建议书
陕西·杨凌猕猴桃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项目目的和意义
一、项目背景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为目标,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保安全,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建设企业诚信体系,推动全产业链有效衔接,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供给充足的中国特色现代食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虽是猕猴桃的故乡,并且拥有最多的种质资源,但猕猴桃产品的深加工仍处于世界的落后地位。早在1986年,我国就从西德引进八十年代果汁全自动生产线和从瑞典引进利乐无菌自动包装线,但由于管理和体制的原因,产品在国内仍默默无闻。目前国内企业开发出比较成熟的猕猴桃深加工产品有:猕猴桃果汁饮料、猕猴桃复合果汁饮料、猕猴桃浓缩果汁,猕猴桃果酒。但猕猴桃果汽、猕猴桃汽酒、猕猴桃果脯、猕猴桃果糕、果醋类产品的市场却无大的突破。可综合利用猕猴桃的下脚料进行深度开发,减少果渣对环境的污染的猕猴桃果籽饼干,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天然的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猕猴桃果王素也只有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公司在开发生产。
二、项目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因此“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方便”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倡导适度加工,保护食品的有效营养成分,引导健康消费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猕猴桃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其可容性固形物含量为14—20%,尤其是维生素C,每百克鲜果含量达100~420毫克,有的品种竟达930毫克,与其它水果不同的是猕猴桃含有宽广的营养成分,每个猕猴桃可提供8%DV叶酸,8%DV铜,8%泛酸,6%DV钙,4%DV铁和维生素B6,2%DV磷和VA。猕猴桃果实中的Vc、Mg及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猕猴桃由于比较香蕉及柑桔含有理想的钾而位居榜首。故有“维生素果”、“超级水果”、“水果之王”的美誉。国际营养学界称其为“阻断癌细胞的圣手”。因此,猕猴桃深加工品很好的迎合了新时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追求。
2、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近几年,政府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列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我们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只要能确保农民的增收,才能真正缓解城乡之间的差别,实现全民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猕猴桃深加工项目利用“公司+农户”的综合开发模式,将促使相对分散的农民小区化,农村城市化,农业工厂化,具体落实了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同时也将引导农民从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产品深加工增值—市场营销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开发链条,发展订单农业,解决本地资源再利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3、切合项目建设地域的实际情况
本项目建设的中心区域设在陕西·杨凌,该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周边区县皆有大面积的猕猴桃种植果园,且该地区也是生态科技观光区,发展建设猕猴桃深加工项目有良好的基础,加之,当地保护站、保护站周边农户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周边猕猴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增,支持发展此项目的力度不断增大,对项目实施十分有利。
4、项目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一旦此项目实现规模化,不仅能安置一大部分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综合利用加工副产品,如猕猴桃籽可用于加工饼干,猕猴桃叶含有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可做很好的饲料等,因此,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陕西果蔬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林开发品种,推动农村新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章 产品需求初步分析
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的身体和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猕猴桃所具有的高营养价值、防癌和保健作用的了解,猕猴桃及其制品的消费市场会不断扩大。
猕猴桃有“水果之王”和“保健水果”之称,具有营养物质丰富、药用价值高和用途广泛的特点。目前,我国猕猴桃年产量约106万吨,只占我国水果总量的0.52%,人均占有量0.75公斤/年。
按照人均猕猴桃消费量达1公斤/年,而每年大约1/4的猕猴桃,以小食品形式生产销售,则我省猕猴桃的需求量7.46万吨,猕猴桃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约为1.86万吨,全国需求量将为33.5万吨,全世界需求量约150万吨。因此,猕猴桃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第三章 产品方案和拟建规模 1.猕猴桃加工产品
初期加工产品为:猕猴桃果干、猕猴桃果脯 2.拟建规模
初期建设投资600万,其中购买生产线用去300万,场地费用、人员工资、水电费等生产辅助设施的费用250万,起于50万用于流动资金。第四章 生产方案 1.原料来源
原料来源于陕西杨凌猕猴桃种植园区,就近建厂,减少原料在运输途中所发生的相应变化,从种植、收获、运输及储藏过程均采用无污染的工艺技术,实行从土地到工厂的全程质量控制,保障原材料的可靠性、安全性。2.生产工艺 猕猴桃
包装 清洗 脱毛 软化 打浆 提汁 摊盘
护色 配料混合 加热浓缩
其他辅料
药食两用物
成型
揭皮
烘烤
3.生产设备
提升系统、清洗系统、分拣系统、灭酶软化系统、破碎系统、打浆系统、真空浓缩系统、烘烤系统、成型系统、被膜系统、包装系统等。第五章 主要原料、动力、燃料
本项目所用原料:猕猴桃鲜果、白砂糖、淀粉糖浆、果胶等 动力和燃料:电力、水。第六章 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
该项目所在工厂设址于中国·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火炬创业园内,该创业园内水利、电力设施齐全,基本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且场地租赁费用较低,有一定的优惠措施。
项目建在杨凌,不仅原材料来源广泛低廉,且交通设施齐全,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生产、销售成本。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间产生的空气环境影响主要是土地平整后,土壤裸露,没有植被巩固和遮蔽,在大风季节,受大风吹扬容易产生粉尘;同时,施工场地上出渣装卸、钻孔、散装水泥和建筑材料运输等也会产生的二次扬尘
(2)施工期间产生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修建临时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
(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主要是由于施工期间使用的机械种类多,且施工机械的共同特点是噪声值高,对施工现场附近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施工场地是敞开的,施工机械噪声不易采取吸声、隔声等措施来控制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和不适。
(4)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土和施工建筑垃圾。若不及时清运,会影响城市景观和环境卫生,在雨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主要废气为锅炉废气,其中SO2、NOX、TSP的日均、小时均值最大落地浓度在正常工况和一般气象条件下不超标,项目正常生产条件下锅炉废气的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生活污水经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生产设备清洗水经酸碱中和系统处理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对车间冲洗水、鲜果清洗水、PET瓶清洗废水、锅炉废水采用絮凝沉淀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3)声环境影响评价:拟建项目投产运营后,噪声源强主要为生产厂房内各种设备;废水处理站水泵及风机;锅炉房的风机;制冷机房压缩机及冷冻站屋顶的冷却塔。
(4)固体废物: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弃果实、果渣、废包装材料、PET边角料和废品、生活垃圾及污泥。除了综合利用的外,拟建项目在营运期间产生的固废都属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总结:项目从原料选取、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均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进行设计;在工艺流程、工程技术、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等方面也将会达到较高的水平;对工程所排放的污染物将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对区域环境影响小。拟建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第八章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
组织形式:针对项目情形,本着高效率、高收益的原则,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组织层次,加强灵活性,将以直线型组织结构作为本项目的初期组织结构。
1、行政办公室:负责工厂内部行政事务的处理,内外来宾和外单位来人的接待,企业的整体宣传和形象策划及后勤管理工作等。
2、财务部:主要负责工厂财务账目的管理与资金运作,资金的管理工作及公司产品销售资金的回笼跟踪。
3、销售部:主要负责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接受客户订单,市场信息整理,反馈、客户档案管理、客户订单具体细节的落实,办理商检单、报关单、应对商检部门检查等。同时进行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并将市场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
4、供应部:主要负责加工应用的原材料的生产收购,基地发展,采购辅助材料计划的编制,质量验收和原材料的贮藏管理,确保各类原料保存完好、有序、标记明确,同时要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的货物装卸、运输,货物的包装材料采购工作,进货出库的统一核算等工作。
5、包装部:主要负责产品包装。
6、生产技术部:负责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技术难题的攻关,技术规程的制定和修订,现场技术服务,同时,也负责工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监督实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对、收购原料验收质量把关等工作。第九章 项目实施初步规划
(1)总体思路: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
通过品牌创建,专业化经营,形成企业基本经营能力;通过产业化初级阶段,经营横向扩展,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通过产业化高级阶段,实现经营的纵向发展,从而增强市场控制力,实现资产增值。(2)实施的基本方式
以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依托,建构竞争合作模式的网络体系,有效实现知识的外部传递和扩散,提高产业化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供应商体系和个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所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知识创新体系,努力寻求与各高校和研究所的合作机会。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基地和成品基地,以品牌为纽带,企业知识资本为投资,实现扩张为主导,拓展市场。
2、进展安排
(1)发展初期:与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打响企业品牌,同时培养一批掌握市场经营知识的人才,形成初步的经营资产和人力资本,构成企业产业化基础
(2)产业化初级阶段:经营开始横向发展,并在全国展开品牌连锁经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增加经营性资产。拓展市场及保障服务有了保证,市场可得到迅速的发展扩张。
(3)产业化高级阶段:经营开始尝试纵向发展,实现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充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使企业不断创新,得到完全的发展,实力进一步得到扩大。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概算资金预算预计投资600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流动现金50万,不可预见及物价变动费50万。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00万,主要开支:简易厂房建设,简单生产设施购买,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的收购,包装,广告宣传,人员培训,相关资料等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
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带动该地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该地电信业发展;带动该地的电力改革;带动该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动该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2、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猕猴桃作为经济林,可以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猕猴桃,可以让农户享受退耕还林的惠农政策,同时发给陕西省猕猴桃建园的补助(200元/亩);促进农民增收,更好建设新农村;同时还可以在太白山、钓鱼台、炎帝陵周边建设猕猴桃生态观光采摘园,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3、转移劳动力状况
项目本着以规模化的方式带领本地农户发展新型猕猴桃深加工产品,以品牌化的模式进入市场,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所以可以大大的转移本地闲置人口,并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本地人口,减少出外打工者。
4.其它
在此基础上,发展本地经济,合理和开发自然资源,扩大原材料的收购和产品的销售规模,积累经验和资金,为发展其他产业打好基础!第十二章 结论
通过论证分析,认为猕猴桃深加工项目选项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建设的各种条件具备,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第三篇:台湾新品种金针花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
一、项目名称
台湾新品种金针花栽培技术推广。
二、推广目的开发推广反季节蔬菜新品种,实现农村致富之路。
三、公司状况分析
该项目由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与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同开发,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负责引种、技术,公司负责种植及加工销售,同时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融生产、收购、加工、冷储调运、进出口贸易、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花菇、茶叶、蔬菜等寿宁地产农副产品。公司组建以来,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方式,先后与产区乡村签订了产销合同,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低保护价,并建立专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千家万户的生产,公司有能力在全县发展该项目并形成产业化。
四、项目的背景分析和市场前景预测
金针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耐旱力强,在山坡地生长良好;对光照适应性广,无论在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寿宁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高海拔、多山,属于海洋性气候、气温垂直差异大,日照温差大,晴天气候干燥,又是典型的山地气候,年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236天,土壤为红黄壤、黄土壤、PH值4.5~6.5、有机质1.3%~2.9%,适合金针花的种植。
台湾新品种金针花特点:①容易管理。繁殖能力强盛,种植一次可永久生长、发展及收成。②种植容易。低肥、少病虫害。③加工后的成品呈金黄色、特别鲜艳,且清脆可口,列于餐桌上之配色也非常美观,“色、香、味”本品都具备。④商业价值比大陆金针花售价高。⑤高品质、耐贮存。加工后的成品可长久保存,不易变色、变质。⑥种植收益大。基本上每亩可收成鲜货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最低价(保护价)1元人民币,每亩可收成1500元以上。⑦市场销路极大。因此产品目前只提供外销,且供不应求,在台湾市场年-1-
需求量约3000吨左右干货,国内年需求量约30000吨左右干货,目前货源短缺尚未推广国内市场,若有货源必定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预期目标、具体考核指标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农民效益为中心,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预期目标到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金针花干货10000吨,产值1.5亿元。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近几年的气象特征,植株成长率95%以上,产品优质率:一级占70%,二级占25%,次品占5%,实行无公害栽培,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加工,达到绿色食品的品质要求。
六、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规范、关健技术和工艺特征
金针花5年内种植面积3~5万亩,并将金针花项目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与菇茶两大产业形成三足鼎力的趋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关健技术:公司采用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的栽培技术及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将优于目前国内生产的金针花,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将有较强的竟争力。并切实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增产增收。
栽培技术要点:
⑴繁殖栽培:金针花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时间在花蕾采毕后到冬苗萌发前,也可在冬苗枯萎后春苗抽生前的一段时间,但以前者为好。把每2个~3个蘖作为一丛,由株丛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的病、老根去除,只留下1~2层新根,再把过长的根留10厘米剪短,即可栽植:行距70~90厘米,株距33~50厘米,每亩栽6000棵左右,一般采用三角形栽植,每穴3丛。
⑵田间管理:栽植2年~3年后,每年应做好培土护根,水土流失严重的更应该注意勤培。一般在萌芽前4月中旬、6月中旬及8月中旬各追施1次萌芽肥、催苔肥、催蕾肥和秋季展叶肥。催苔肥宜重施,每亩可用尿素10公斤~15公斤、钾肥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以促进抽莛和花蕾形成。采后枯叶期拔去苔秆,留6厘米
~7厘米割去老叶。休眠期烧毁残叶,深翻3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
⑶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叶斑病,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700倍喷雾,出现病害后7天~10天喷一次,共喷2次~3次,其次为锈病,可用0.2~0.4波美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较好。主要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可用石硫合剂、克螨特、杀灭菊酯等来防治。
工艺特征:①干品加工 鲜金针花—机械化洗泡—日晒脱水—机械化设备烘干—分选等级—精美包装(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深加工)—成品—国外市场。②保鲜加工鲜金针花—冷冻保鲜—按标准化操作规程分检产品—小托盘包装—纸箱包装—成品—国外市场。
七、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及产值估算
第一年即2003年秋冬季种植3000亩,2004年种植10000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并建厂房一个面积30~50亩,2005年种植20000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2006~2008年推广30000~50000亩,产值达到1.5亿元,并再建一个厂房与其加工规模相配套,并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深加工,开拓国内市场。
八、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竟争力分析
项目实施启动后,金针花每季(年)成本每亩200元,每亩可收成1500公斤,最低保护价1.0元/公斤,种植户每亩至少可收入1300元,国外售价2.0元/公斤,海/陆运费、加工包装费、工资等费用0.8元/公斤,公司可获利0.2元/公斤(即每亩可获利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可带动广大农村农民参加种植行业,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并可开垦荒山、荒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引进的金针花为台湾改良后的最新品种,与国内目前种植的金针花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抗病、抗旱性更强,产品外观更鲜艳,口味清脆可口,并采用台湾新工艺生产加工,品质更上层。该
项目保持较强竟争力的保障措施有:①技术保障,聘请台湾种植金针花有丰富经验的张世泽先生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使广大种植户掌握金针花栽培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地动态,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②该项目生产方式采用最低保护价收购方式,由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产销合同,暂定保护价1.0元/公斤,由公司负责向种植户提供种苗,每亩6000株,价格0.2元/株,总值1200元,农户每亩先交100元,其余苗款由公司暂垫,从第二年起分三年从农户送交的产品收购款中扣回。公司将与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设立加工生产线加工产品,并到产地公路沿线进行现场收购。③建立风险基金,以备市场激烈竟争时产生的风险。
九、投资预算
① 前期流动资金300万元人民币。
② 建立栽培技术实验室,实行公司+科研相结合,预计投资100万元人民币。
③ 公司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100万元人民币。
④ 公司第一条加工生产线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含厂房建设及机械设备的引进)。
⑤ 在5年内投资规模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十、项目带动能力
① 前二年内种植规模达到20000亩,可带动农户1.5万户。② 第三年种植规模达到30000亩,可带动农户2.5万户。
③ 2006~2008年种植规模达到50000亩,可带动全县3.5万户农户发展生产。
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
二○○四年一月十八日
第四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鱼山镇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精神,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我院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周密部署,逐步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一)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振兴中医,实现科学、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弄清自身的优势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就有着十分明显的特色优势。我院要求全镇各卫生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有所作为,必须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发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中医药特色之路。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来,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绩。但一些地方中医药基础设施落后,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完善,中医药服务阵地萎缩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和培养人才等措施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在农村和卫生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掌握应用推拿、按摩、拔火罐、针灸、简便中草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让群众受益,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惠民措施
我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价格低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同时,根据疾病谱的变化,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酒精肝、小儿腹泻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的防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三)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中医人才梯队
许多地方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原因是中医药人才缺乏,许多村卫生室没有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要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社区和乡村的医生都具备相当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非常困难。我院在中医药
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和卫生室人员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简便易学、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真正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四)夯实基础,强化抓手,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
党和国家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要求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院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2年11月份,对我院门诊医师和全体乡村医生进行了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发放中医药宣传单100余份,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夯实了中医药工作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切实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确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印发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目标、推广内容、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作出要求。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完善本地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关键是搞好培训。加强师资力量,把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医师作为骨干,赴基层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推广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中医人员都要学习和掌握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在日常业务中经常应用。
(二)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建设。
卫生院结合实际,狠抓中医药的推广普及,把中医科建设做为卫生院和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建设时做到全部开设中医科,设置中药房。
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在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时,注重加强中医药的推广普及,对业务用房、设施等也要相应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规范化村卫生室全部都配备中医中药,并注意
将中医药人员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进行调整充实。所有村卫生室都配备规定以上数量和品种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每个卫生室要有一名以上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防病治病服务。
三、强化保障,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便捷价廉的中医药服务,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卫生院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推广应用方案,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责任,拟定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督导,及时研究解决推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加强了对推广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为推广应用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保障措施。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将中医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部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范畴,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报销比例和降低中医院的起付线,使越来越多的病人体验到中医药治疗的实惠,为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方面通过积极提供中医药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扩大影响,吸引病人;另一方面,也加强管理,控制大处方,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减轻病人医药费负担,正确引导群众就医。
(三)加强考核督导。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绩效考评机制,纳入卫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同时,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纳入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并把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和晋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医执业的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督导,凡考核不合格的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鱼山卫生院
2012-12-7
第五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唐城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上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精神,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我院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周密部署,逐步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一)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振兴中医,实现科学、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弄清自身的优势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就有着十分明显的特色优势。我院要求全镇各卫生所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有所作为,必须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发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中医药特色之路。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来,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绩。但一些地方中医药基础设施落后,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完善,中医药服务阵地萎缩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和培养人才等措施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在农村和卫生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掌握应用推拿、按摩、拔火罐、针灸、简便中草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让群众受益,以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惠民措施 我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价格低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同时,根据疾病谱的变化,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酒精肝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的防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三)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中医人才梯队
许多地方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原因是中医药人才缺乏,许多村卫生室没有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要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社区和乡村的医生都具备相当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非常困难。我院在中医药
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和卫生室人员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简便易学、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真正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四)夯实基础,强化抓手,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 党和国家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要求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院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2年8月份,又选派了2名中医药骨干参加卫生局组织的适宜技术推广县级师资培训班。通过活动使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知晓率达100%,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知晓率达100%,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夯实了中医药工作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切实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确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印发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对全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目标、推广内容、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作出要求。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完善本地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关键是搞好培训。加强师资力量,把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医师作为骨干,赴基层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推广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中医人员都要学习和掌握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在日常业务中经常应用。
(二)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建设。
卫生院结合实际,狠抓中医药的推广普及,把中医科建设做为卫生院和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建设时做到全部开设中医科,设置中药房,其中:卫生院中药饮片达到30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150种以上;卫生室中药饮片达到27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50种以上。
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在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时,注重加强中医药的推广普及,对业务用房、设施等也要相应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规范化村卫生室全部都配备中医中药,并注意将中医药人员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进行调整充实。所有村卫生室都配备规定以上数量和品种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每个卫生室要有一名以上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防病治病服务。
三、强化保障,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便捷价廉的中医药服务,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卫生院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推广应用方案,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责任,拟定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督导,及时研究解决推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加强了对推广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为推广应用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保障措施。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将中医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部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范畴,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报销比例和降低中医院的起付线,使越来越多的病人体验到中医药治疗的实惠,为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方面通过积极提供中医药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扩大影响,吸引病人;另一方面,也加强管理,控制大处方,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减轻病人医药费负担,正确引导群众就医。
(三)加强考核督导。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绩效考评机制,纳入卫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同时,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纳入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并把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和晋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医执业的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督导,凡考核不合格的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唐城中心卫生院
中医科
二〇一二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