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味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品味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简析:
1、群文议题:“母爱”
2、群诗材料:《浴着光辉的母亲》《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3、群文特点:
本课选用的五篇文章,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不同,有怀念母亲的,有的表现母爱的方式,有的歌颂母爱的独特,有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回忆来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的,有的直接表达情感的,有的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表现母爱,也有对比描写的„„这组群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地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
3、推荐课外阅读《感悟母爱》这本书,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课型,板书课题
1、同学们,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最崇高的爱是什么?那就是母爱。当我们上学时,是谁亲切的向我们招手?—是母亲,当我们遇到困难左右彷徨时,是谁为我们指点迷津?——是母爱。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展开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板书:群文阅读】
2、“群”的意思是:聚集在一起。今天,我们“母爱”为议题,把这五篇文章集合在一起阅读,大家有信心吗?[课件出示:群文阅读的题目]【板书课题:“品味母爱” 】
二、分层推进,感悟体会,练习表达
(一)共读一篇,打开思路,汲取经验
1.咱们先来共读第一篇美文。[课件出示:《浴着光辉的母亲》](教师配乐朗读,深情地感染学生。)
2.听了老师的课文朗读,文中这位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4.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5.“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7.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
8.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那我想知道:这些小事,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你也一定有许多真挚的话想对母亲诉说)组织学生发言。(略)
(二)自读三篇文章,边悟边批,选文感悟
1、生活中,像这样伟大的母亲还有很多。对于自己的孩子,她们没有不爱的。但是,每个母亲爱的方式并不相同。请打击翻到第二页阅读材料,浏览一下题目。现在,我们要读哪几篇文章?[课件出示:《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
2、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三篇文章,看看它们各用了什么方法写母亲?(或描写母亲对自己严格的教育,或表现自己多年以后对母亲的怀念;或歌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付出„„)
3、在这几篇文章中,有没有特别触动你心灵的地方?如哪些地方让你有很温暖、或很期盼、或很难过、或很感动的感觉呢?
4、这次,大家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只诵读你最喜欢的一首文章,把其间让你感动的地方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可以是你读了文章以后的心情,可以是你对母爱的理解,可以是这些文章中,你觉得描写得很好的原因。
5、速读完后,请再将自己最喜欢的那篇文章,仔细地品读。
(三)汇报交流,彼此分享,互惠互利
1、你最喜欢哪篇短文?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心中感动?为什么?请将刚才批读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分享。(师相机点拨引导)
2、《感受拳拳慈母心》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学习上有所长进,两段选文中的哪些细节体现出这一点呢?选文中的两位母亲都有“慈母”的特点,两段选文的什么细节最能体现母亲的慈爱?
它们在母亲形象刻画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母亲的“存折”》—同学们,从作者母亲的这张“存折”中,你读出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4、《回忆我的母亲》——为什么母亲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本文中的“母亲”在你心中的形象„„
5、读了这几篇文章,你理解的“母爱”又是什么呢?
(四)再读一首,联系旧知,链接生活
1、请看第三篇阅读材料,浏览一下题目,看看这一篇文章中又是怎样抒写母爱的?[课件出示:母爱是一根穿针线]这与前面读的选文有什么相同?(描写的都是母亲)有什么不同?
2、在我们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有类似的描写。大家还记得《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吧!作者通过描写母亲“辛苦地挣钱,豁达地塞钱和又一次凑钱”的感人画面,让读者体会到了“深刻、深厚、深沉”的“慈母情深”。
3、交流读《母爱是一根穿针线》的感受。
(1)你觉得《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感人吗?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有什么表现?
(2)对本文的题目——《母爱是一根穿针线》,你是怎么理解的?(.①这个“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②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3)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
三、梳理统整,比较异同,升华认识
1、今天,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我们阅读了五首描写母爱的文章。那么,这五篇文章有什么异同呢?
2、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议题——母爱;都是用深情的语言表现母亲的爱;都取材于生活小事,感情都是那么的真挚„„)
3、不同之处呢?(抒写母爱的角度不一样;抒发作者的感情不一样;作者的写作出发点不一样;用„„)
4、请选最喜欢一篇文章,再读诵再体会。
四、拓展延伸,持续阅读
今天读的五篇文章中,刻画母爱之情的都非常感人,有的给人以深思,有的让人受到感动,有的教会我们独特的写作方法„„
其实,在众多的文章中,描写母亲,歌颂母爱的还有很多,如《感悟母爱》[课件出示:这篇文章的题目] 这本书里主要选编118 个震撼心灵的母爱故事,是天下儿女的真情奉献,也是滋润母亲心灵的细语。每一个深爱母亲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他会告诉你如何去爱你的母亲,如何做好一个母亲。透过书中118 个别人的故事,读者能看清身在其外的自己,好好地去爱自己的母亲,因为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伟大作家高尔基认为母亲本身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作,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五.教师小结
阅读材料一:
浴着光辉的母亲
林清玄-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阅读材料二:
感受拳拳慈母心
周俊根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邹韬奋《我的母亲》)
阅读材料三:
回忆我的母亲
季羡林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却来不及了。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阅读材料四:
母亲的“存折”
肖铃
这存折其实是一叠白纸,一叠记录着儿女饮食喜好的白纸,一叠深厚的母爱!
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砰砰直跳,总怕她在外边有个什么意外。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七十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前了。加上现在城市化建设可谓日新月异,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已经迷过多次路,这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得下。
兄妹们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可生性倔强的母亲都――回绝了。她说害怕她这把不中用的老骨头破坏了子女家庭的和睦。没有办法,我便和兄妹们商定,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抽得开身,每周星期天必须回家里陪母亲。
在一家老少团聚的周日,母亲总是不忘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乐呵呵地坐在桌边心满意足地看着我们吃。菜品里兄妹们爱吃的,孙儿们爱吃的,一样不差,多得让我们都怀疑母亲的记忆力是否真的衰退了。
那天,我下班挺早,顺道回家里看看母亲。看见沙发上放了一件母亲的脏衣服,我便拿去洗。衣服刚一下水,母亲便从外面回来了。她看着我正在帮她洗那件衣服,一种紧张的神情一下子爬到了她苍老的脸庞上。母亲叫住我,一把从水里提起那件衣服,然后一边埋怨我,一边十分着急地把手伸进衣兜里一阵摸索。
“还好,还好!”随着母亲松了一口气,我看到了一个湿漉漉的破旧存折躺在了她的手上。
一个破存折就让母亲紧张成这样,看来母亲真的老了,我不禁想。“妈,你这存折里放了多少钱啊?看把你急成这样!”我故意和母亲调笑道。
母亲不理我,似乎还在生我的气,自个唠叨着,说要到屋里去拿熨斗把存折熨干。我偷偷地拿起母亲放在桌上的存折,那根本就不是一本真正的存折,内页其实是一叠白纸,上面爬满了许多歪歪斜斜的汉字,记录着家里所有人喜欢吃的东西,所穿衣服和鞋子的尺寸。只不过母亲害怕把它弄坏,专门用一个硬硬的存折皮给它包上。
那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完全相信了那一句话:世界上最广袤、最无私的是母亲的爱。别人看来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被母亲视作珍宝似的珍藏着,岁月能够冲垮的只是她的记忆力,但无法抹去母亲对子女们无尽的爱。
阅读材料五: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文/尤天晨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是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声音,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她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现在连针都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来着,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达到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了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已经很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很久都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就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第二篇:父母之爱群文阅读
本节课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我选了三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教学中,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在线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中心主题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享孩子课后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notebook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二、阅读概览 1.(过渡):课前我们阅读了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
这几篇写父母之爱的文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母之爱。说说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伟大 《慈母情深》慈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三、交流提升
大家在阅读这三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1.《地震中的父与子》(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了不起”是什么意思?谈谈自己的看法。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3)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在我看来简直事奇迹的结局,但是,老师要改变
这个结局。[多媒体出示改变的结局]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去体会一下大河一样深沉的母爱。
2.《慈母情深》慈祥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下面,我们再共同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2)对于同一首诗,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呢?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3)巴迪听了父亲的话是什么心情?,几年后的巴迪呢? 同学们,其实咱们和巴迪一样,也是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下成长的。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表扬或者受到过批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就把这些事,和同学交流一下。(出示日记、对话)
四、主题拓展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凝聚着父母无限的爱!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汇成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们,让它伴随着你们幸福成长吧!
父母之爱 父爱是什么
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父爱温暖如骄阳,宽广似江海!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呵护,是激励
母爱是商量,是尊重, 母爱是宽容,是小心翼翼。
母爱是牵挂,是无休止地牵挂!母爱是博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父母的爱,深远而流长,像泉; 父母的爱,博大而精深,像海; 父母的爱是一支神笔,写出了人间多少的动人篇章„„
第三篇:父母之爱群文阅读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以及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在线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本组设计是在学生学习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盘点”、“交流平台”、“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之后进行的一次整合、拓展性主题提升性学习。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2.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阅读浏览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读过的故事吗(生说题目,师板书)?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引出“爱”)?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走进父母的爱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爱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单元学习交流收获。
同学们,从第六组课文中,你分别从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地震中的父与子》伟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慈母情深》慈祥
《学会看病》广袤
三、阅读概览
1.(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十一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1.这几篇写父母之爱的文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
2.孩子们通过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母之爱。说说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父爱安全网》:温暖
《鼾声》:深沉
《母亲的故事》:无私
《秋天的怀念》:博大
四、交流学习精彩片段,整体提升
大家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1.《父亲的安全网》
精彩片段:
A“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
这句话里写了他两个动作,是哪两个?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找出描写梁冬华在这处过程中
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又读懂了什么?
师:梁冬华的安全网在一连串的动作中做成了,是哪几个词语将这些动作前后连接在一起的呢?看谁最先发现了。
师:全文对冬华的表情描写只有一句,想一想为什么在这样生死的关头他还能笑得出来呢?
师:体会当时梁冬华的心情,我们来把这段话进行合理地扩充。
2.《鼾声》是一篇父爱浓浓的文章:
(1)当中“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3)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什么?
3.《母亲的故事》:
⑴死神把孩子带走了,母亲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先后遇到了,分别献出了
⑵勾画令你感动的句子,用心体会,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⑶你怎么看待母亲最后的选择?
4.《秋天的怀念》:
精彩片段赏析: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预设问题:让我们仔细品味这些细节。透过这一堆细节,可以看出母爱究竟是什么。先聚焦这一个“躲”字。母亲看到儿子砸玻璃摔东西,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为什么躲得远远的不让儿子看见?是啊,母亲知道这时候儿子需要宣泄,这是母亲对儿子怎么样?
(母亲对儿子很关心。母亲非常理解儿子。)是啊,母亲非常理解自己的儿子。透过一个“躲”字可以看出,母爱是理解。或者说,理解是爱的别名。只有理解才是真正的爱。母亲没有阻止,反而躲得远远的,任由儿子在砸在摔,因为她太理解自己的儿子了。一个“躲”字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
再让我们聚焦一个“挡”字,把“挡”字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一个“挡”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挡住窗外的树叶飘落?
(母亲不想让儿子对生活失去信心。想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信心。)
古人说,一片落叶一深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树叶黄了落下来了,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身有残疾的史铁生一定会更加感到悲怆,直至绝望。母亲最知道儿子的心事,所以她把窗户给挡住了,不让他看到衰败的景象,而要带他去看菊花,她挡住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她挡住的是绝望,留下的是信心。)
小结: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呵护,母爱是激励。
我们再来聚焦一个不起眼的问号。(师生配合朗读母子对话)
师:“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后面为什么是问号,不用句号?(因为她想征求儿子的意见,不让儿子感到她是在命令他。)
师:你觉得母亲是用怎样的语气和儿子说话?
(征求她儿子同意的语气。)
师:征求同意是怎样的语气?还有没有更准确的词语?
(是商量的语气。)
是啊,是商量的语气,是平等地对待儿子,是尊重她的儿子,因为那个时候母亲生怕—句话说不好,就引起“我”的生气愤怒,所以处处小心啊。
小结:同学们,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商量,母爱是小心翼翼,生怕惹儿子生气。母爱是商量,母爱是尊重。
师:让我们聚焦一个“笑”宇。
“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儿子态度很差,但是母亲却“笑了”。通过一个“笑”字,看出了母爱是什么?儿子态度那么差;母亲反而笑。
(母爱是宽容。)
小结:只有母亲有这种胸怀,只有母亲对儿子会有这种宽容。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宽容。
最后,让我们聚焦母亲临死前说的那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盯住这一句话,这是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透过这一句话,你是看出,母爱究竟是什么?(母爱是牵挂。)
同学们,母亲临死的时候,念念不忘的是她的孩子。母爱是什么?是牵挂,是无休止地牵挂!
师:母爱仅仅是理解,仅仅是宽容,仅仅是呵护,仅仅是牵挂吗?不,当发现儿子发怒时,她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再次进来时眼圈是红红的;当母亲发现自己说错话的时候又悄悄地走出去了,这些又是什么?说不清。母爱是博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五、照应导语,主题小结拓展
1.现在,大家再看看这棵父母的爱之树,此刻,它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
2.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凝聚着父母无限的爱!
3.能说说自己感受到父母的爱事情吗?
4.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汇成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们,让它伴随着你们幸福成长吧!父母之爱
父爱是什么
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父爱温暖如骄阳,宽广似江海!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呵护,是激励
母爱是商量,是尊重,母爱是宽容,是小心翼翼。
母爱是牵挂,是无休止地牵挂!
母爱是博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父母的爱,深远而流长,像泉;
父母的爱,博大而精深,像海;
父母的爱是一支神笔,写出了人间多少的动人篇章„„
第四篇:《品味母爱》群文阅读设计
《品味母爱》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法哈牛学校
肇丹
1、群文议题:母爱
2、群文材料:《浴着光辉的母亲》《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3、群文特点
本课选用的五篇文章,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不同,有怀念母亲的,有的表现母爱的方式,有的歌颂母爱的独特,有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回忆来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的,有的直接表达情感的,有的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表现母爱,也有对比描写的„„这组群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地反映了母爱的伟大。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
3、推荐课外阅读《感悟母爱》这本书,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课型,板书课题
1、同学们,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最崇高的爱是什么?那就是母爱。当我们上学时,是谁亲切的向我们招手?-是母亲,当我们遇到困难左右彷徨时,是谁为我们指点迷津?--是母爱。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展开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群文阅读【板书:群文阅读】
2、“群”的意思是:聚集在一起。今天,我们“母爱”为议题,把这五篇文章集合在一起阅读,大家有信心吗?[课件出示:群文阅读的题目]【板书课题:“品味母爱” 】
二、分层推进,感悟体会,练习表达(一)共读一篇,打开思路,汲取经验
1.咱们先来共读第一篇美文。[课件出示:《浴着光辉的母亲》](教师配乐朗读,深情地感染学生。)
2.听了老师的课文朗读,文中这位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4.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5.“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7.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
8.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那我想知道:这些小事,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你也一定有许多真挚的话想对母亲诉说)组织学生发言。(略)
(二)自读三篇文章,边悟边批,选文感悟
1、生活中,像这样伟大的母亲还有很多。对于自己的孩子,她们没有不爱的。但是,每个母亲爱的方式并不相同。请翻到第二页阅读材料,浏览一下题目。现在,我们要读哪几篇文章?[课件出示:《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三篇文章,看看它们各用了什么方法写母亲?(或描写母亲对自己严格的教育,或表现自己多年以后对母亲的怀念;或歌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付出„„)
3、在这几篇文章中,有没有特别触动你心灵的地方?如哪些地方让你有很温暖、或很期盼、或很难过、或很感动的感觉呢?
4、这次,大家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只诵读你最喜欢的一首文章,把其间让你感动的地方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可以是你读了文章以后的心情,可以是你对母爱的理解,可以是这些文章中,你觉得描写得很好的原因。
5、速读完后,请再将自己最喜欢的那篇文章,仔细地品读。(三)汇报交流,彼此分享,互惠互利
1、你最喜欢哪篇短文?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心中感动?为什么?请将刚才批读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分享。(师相机点拨引导)
2、《感受拳拳慈母心》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学习上有所长进,两段选文中的哪些细节体现出这一点呢?选文中的两位母亲都有“慈母”的特点,两段选文的什么细节最能体现母亲的慈爱? 它们在母亲形象刻画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4、《回忆我的母亲》--为什么母亲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本文中的“母亲”在你心中的形象„„
5、读了这几篇文章,你理解的“母爱”又是什么呢?(四)再读一首,联系旧知,链接生活
1、请看第三篇阅读材料,浏览一下题目,看看这一篇文章中又是怎样抒写母爱的?[课件出示:母爱是一根穿针线]这与前面读的选文有什么相同?(描写的都是母亲)有什么不同?
2、在我们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有类似的描写。大家还记得《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吧!作者通过描写母亲“辛苦地挣钱,豁达地塞钱和又一次凑钱”的感人画面,让读者体会到了“深刻、深厚、深沉”的“慈母情深”。
3、交流读《母爱是一根穿针线》的感受。
(1)你觉得《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感人吗?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有什么表现?
(2)对本文的题目--《母爱是一根穿针线》,你是怎么理解的?(.①这个“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②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3)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
三、梳理统整,比较异同,升华认识
1、今天,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我们阅读了五首描写母爱的文章。那么,这五篇文章有什么异同呢?
2、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议题--母爱;都是用深情的语言表现母亲的爱;都取材于生活小事,感情都是那么的真挚„„)
3、不同之处呢?(抒写母爱的角度不一样;抒发作者的感情不一样;作者的写作出发点不一样;用„„)
4、请选最喜欢一篇文章,再读诵再体会。
四、拓展延伸,持续阅读
今天读的五篇文章中,刻画母爱之情的都非常感人,有的给人以深思,有的让人受到感动,有的教会我们独特的写作方法„„
其实,在众多的文章中,描写母亲,歌颂母爱的还有很多,如《感悟母爱》[课件出示:这篇文章的题目] 这本书里主要选编118 个震撼心灵的母爱故事,是天下儿女的真情奉献,也是滋润母亲心灵的细语。每一个深爱母亲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他会告诉你如何去爱你的母亲,如何做好一个母亲。透过书中118 个别人的故事,读者能看清身在其外的自己,好好地去爱自己的母亲,因为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伟大作家高尔基认为母亲本身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作,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五.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品味母爱
表达方式
《浴着光辉的母亲》 直接表达 《感受拳拳慈母心》
对比描写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直接表达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借物喻人
阅读材料一:
浴着光辉的母亲
林清玄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阅读材料二:
感受拳拳慈母心
周俊根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
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邹韬奋《我的母亲》)阅读材料三:
回忆我的母亲
季羡林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却来不及了。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阅读材料四: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文/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搭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面对你纯真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草原,而我则要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荐书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触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的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它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阅读材料五: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文/尤天晨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是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声音,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她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现在连针都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来着,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达到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了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已经很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很久都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就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第五篇:别母教学设计
《别母》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二首古诗,并熟练地背诵。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二首古诗的大概意思,3、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重点诗句的情味,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在图文对照和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提升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诵读理解二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你的妈妈爱你吗?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指名交流)2.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时时记刻刻都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这就是母爱,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母爱是一餐可口的饭菜,母爱是一件御寒的毛衣,母爱是一句温暖的叮咛,带着这份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继续学习古诗三首,(板书)首先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板书,生齐读课题)3.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游子?在本诗中是指谁?
二、初读古诗 1.请大家自读一读古诗,看谁能将诗句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美。(出示古诗,自由读)2.指名读古诗,之后生再齐读。3.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们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师简介诗人并)
三、朗读诗文,意境交融 1.请大家看,在这首诗里,有一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后来还一直被人们吟诵的千古名句,是哪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这里的“寸草”是什么意思?“三春晖”是指什么?
(2)知道这句诗表达的是什么语气吗?(反问的语气)
(3)诗人用反问的语气想表达什么意思?(生叙述)可他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报答不了这份亲情,却用了一个“谁言”这种反问的形式呢?
(4)生自由读诗句,再指名读 2.为什么儿子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呢?请大家读读前四行诗,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这几句诗,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插图和古诗)
(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1)为什么儿子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呢?(预设:作者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
(2)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是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
(3)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
(4)的确,在古代吴越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是因为“意恐迟迟归”。
(5)母亲把这份愿望缝进了衣服里,现在,我们就把这份祝福融在诗句里,读出来好吗?(指名读)
(6)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指名说)
(7)由此可知,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指导朗读)
(8)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厚的恩情能够报答得了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1.现在,如果你就是孟郊,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原因让你觉得无法报答母亲?(生畅所欲言)2.指名说诗意。
四、学习第二首诗《别母》
1、刚才我们发自心地感受了孟郊的《游子吟》,正可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永远是母亲心中最深最重的牵挂,现在再让我们走进第二首诗《别母》(课件出示)(板书)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诗的韵律美。3.指两名读古诗。
4.同学们,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5.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第一句诗)6.“夜欲分”指什么?当时的环境又是什么样呢?(下着细雨)这更让你有一种什么感受?(凄凉)来,谁来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师相机表扬)7.这位母亲又是什么样的呢?(白发)母亲又在说什么? 8.可是,儿子终归要远行的,此时,他也不忍离开自己的家,自己的白发母亲,于是他想到了——(生接读后两句诗)
9、透过作者的想象,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10、是呀,天涯无边,漫漫旅程,归来的日子遥遥无期,而想念家中的白发老母,却只能在梦中相见了,此情此景,谁来用你深情地诵读,让我们来感受一番呢?(指2名读后两句诗,再齐读)
五、体会诗境,悟诗情 1.刚才,我们从《游子吟》中,读出儿子临行前,母亲“密密缝”的画面,又从《别母》中,读出了儿子临行天涯,母亲雨夜不眠的画面。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进入了读诗的第一重境界,那就是读出了诗中之画。(板书:诗中之画)2.孩子们,当“临行密密缝”和“白头闲坐话艰辛”这两幅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远行后,引读——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3.孩子们,当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指名说)4.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导朗读)5.刚才,你们把体会到的情感放进诗里,把自己的心放进诗里,让人感觉,你不是在读别人的诗,而是在读自己的心声。不知不觉,你已经达到了读诗的第二重境界了,读出了诗中之情。(板书:诗中之情)。6.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生说)7.你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两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指名读两首诗。)篇二: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敬意;
3、通过课外资料辅助阅读,引导学生感悟并升华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敬意;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资料《赋得永久的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
齐诵《游子吟》
二、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师:母亲,多么亲切的称呼,每一个心灵都会用崇高和敬意在心底保留一份感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哪个段落集中而具体的述说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情感?(第二自然段)
三、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一段为引领,联系全文,结合阅读资料,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那真挚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情感体验
师:端好书,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跳到了你的心中,让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生再读)
引导学生交流。灯片出示: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 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预设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板书关键字:痛)
生体会。教师引导:什么是“食不下咽”?什么是“寝不安席”?
师:人在什么时候才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教师相机点评:食如嚼蜡、如梗在喉、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教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悲痛:作者这种痛源于?? 师:母亲的去世给了他巨大的悲痛,以至于他??引导生接——真相随母亲与地下。
读出作者内心的痛。个别指导(不超过来两人)
预设二: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板书关键字:念)引导学生体会:数十年如一日,这是一种怎样的思念?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随机指导。
预设三: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板书关键字:悔)生谈体会。教师随机引导:
师:这里的“恨”指什么?
“终天之恨”这是怎样的一种悔恨?
师:※联系这一段,我“悔”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六岁离开母亲,中间只回家两次,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联系阅读资料,我“悔”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教师出示灯片: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
(请回答问题的学生再读一遍课外资料:请你带着此时的情感再读这份资料)师:然而,誓言犹在,母亲已做西风而去。
因此,当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痛哭了几天,生接——(全体)
因此,我一想到母亲——生接——(全体)
注:如果学生先谈这一句,教师则照“预设二”引导。形成两句的统一。如果学生先谈预设二,教师只引读就可以了。
师:这就是我此时的痛——、此时的——悔、此时的——念。
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同样体会到作者的悲痛、悔恨、和思念?
引导学生读文交流。
由“盼”体会不能相伴母亲的悔恨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齐读这句话。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神情?
师:这是母盼而归的神情。同学们,默读阅读资料,从哪儿你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归来的期盼?
生读。交流,出示: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师 :同学们齐读这段话。(生读)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多层次体会。
母亲辛酸的期盼着,日日夜夜的期盼着。出示;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想:能给儿子掖掖背角该多好啊!孩子们,你能体会到这位母亲对母子相聚的期盼吗?拿起笔写下母亲的心声。出示:______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想:________该多好啊!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升华点拨。师: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整整八年的期盼,望眼欲穿,死难瞑
目。然而,天涯相隔,不能承欢膝下,这是我无尽的——(痛)、无尽的——(悔),无尽的——(念)。(指板书)
继续出示灯片:齐读: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很。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由“面影”体会不能赡养母亲的悔恨
师过渡:你又从那还读出了悔恨中的怀念?
预设:学生抓住“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梦的时候,梦却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谈体会。
教师随机评价升华,简单处理。
灯片出示: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师:几度梦回,只为在梦中的见母亲的面影。读阅读资料,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师生交流,出示灯片: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师:指名学生读。
师:这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贫苦的、孤独的??)
师:母亲如此的贫困,我却不能?? 母亲如此孤独,我却不能?? 当我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 师: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就是这是我无法忘却的——痛、无法忘却的——悔,无法抹去的——念。
师:记忆着浓浓的愁、永久的悔恨、深深的念,再次倾听作者的泣泪的诉说。放《沉思曲》教师范读。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读出你心中那浓浓的情。指两名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无尽的悔恨。
齐读这段文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音乐:搴(qiān)帏(wéi)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不能承欢母亲膝下之悔,不能赡养母亲之悔,苦痛的缠绕了作者七十余年。
师深情诵读(音乐):2001年,90岁的季羡林回到故乡为母亲扫墓。这位老人颤巍巍地来到母亲的坟前,百感交集的他,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在了眼前的香烛上。青烟渺渺,萦绕着老人泣泪的诉说:“娘啊,这是儿子今生最后一次为你扫墓了,当儿终老之时,我要睡在您的身边。”
师:这就是一个九十岁老人终生的——痛、终生的——悔,终生的——念。带着此时内心的情感,齐读课题。
师:每一位母亲,都渴望儿女承欢膝下,带着此刻浓浓的情,你、我、我们回家还母亲一份暖暖的爱。下课。板书 怀念母亲 季羡林
亲生母亲 痛 悔 念
祖**亲篇三: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爷爷的压岁钱
第1课时
课 题 1爷爷的压岁钱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 点 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 点 在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教 法 读中感悟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板书设计
1、爷爷的压岁钱
压 藏在鸡窝里
岁 藏在菜园里
钱 藏在“我”的衣袋里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不足之处 分段时,学生段意概括的不够简明扼要。第二课时
知识要求: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
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重 点 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难 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 法 读中感悟、合作学习
教 具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爷爷每次给孙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试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孙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爷爷的压岁钱》。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文。
想象:接到压岁钱时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
思考:现在让我回味的是什么?
师介绍时代背景。
2、学习第二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联系上节课学生掌握的知识学习课文。合作:这段可以分为几层?说说分层的根据。
(1)指读第一层
这一层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读爷爷的话。
引:这压岁怎样得来的?农民养鸡有什么用途?
结:农民养鸡是为了攒零用钱,贴补家用,可以这压岁钱来得不容易。
讨论:爷爷是想通过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让我明白什么道理呢? 学生根据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2)(3)层。
3、学习第三段
指名学生读课文。
讨论: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具体说一说爷爷对母鸡、土地和我的希望是什么?
三、悟
爷爷没有直接把压岁钱交给我,而是通过让我找压岁钱的方式领悟他寄予的希望,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
板书设计
总起——回忆爷爷给“我”压岁钱 希 7岁时藏在鸡窝里 1爷爷的压岁钱 分述 10岁时藏在菜园里 12岁时藏在“我”的衣袋里 望 总结——“我”的感悟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爷爷藏压岁钱的背后有着深切的希望。不足之处 学生只停留在读、品的程度上,没有从写作方法上去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
2、花边饺子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大吉大利” 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重 点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 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教 法 熟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 具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
同学们爱吃饺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篇四:怀念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三次修改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姜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文章怀念祖**亲这一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怀有的真挚情感,巩固从关键词句入手体会语句所表达情感的阅读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的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表达情感的特点,而后在辨别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中强化认识。
3、通过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诚挚之心。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文章怀念祖**亲这一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怀有的真挚情感,巩固从关键词句入手体会语句所表达情感的阅读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的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表达情感的特点,而后在辨别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中强化认识。
三、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的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表达情感的特点,而后在辨别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中强化认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巩固。
1、导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哪位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母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怀念母亲》一课,去感受季老先生在留学时代的那颗真挚的赤子之心。
2、板书课题:怀念母亲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重点学习了第二自然段,我们先来回顾所学。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敬意 爱慕)....
4、在第二段的学习中,我们理解了作者因与母亲生活时间太短暂而对母亲的去世抱有终生的悔恨,这份深厚的情谊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回到他的留学时代,感受他对两位母亲深厚的情谊。
(二)学习“怀念祖国”,体会感情。
1、抓重点词语体会过渡段情感。
过渡: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怀念着自己的生身母亲,他只身离开自己的祖国,这么远的距离,割断得了他的思念吗?
(1)指名读第三段。
(2)默读第三段,有一个词语表达了深切的怀念,是那个词语?(频...................
来入梦)。出现了几次?(两次)
出示:后来到了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
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3)指名读,请大家感受反复使用这个词语的好处。
(4)有感情朗读。
激情导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因作者怀有对生身母亲无尽的情思,生母才频来入梦!你来读——
身处异国,倍感孤寂,只因对祖国深切的怀念占据了心房,祖**亲更频来入梦!大家齐读——
2、研读日记内容,学习表达。
过渡:梦里作者与两位母亲时常见面,梦醒后只得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了,那么,作者借助什么来抒发情感呢?——写日记和散文。...........
我们就深入感悟研读这些充满真挚感情的文字。
(1)学习第一段日记。
①练习概括内容。a..............用横线画出看到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想到的语句。...................... b、指名读。谁来读作者看到的语句?谁来读作者想到的语句? 出示: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c、练习概括段意。你能说说这段日记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学生汇报后总结全段段意,点明这种概括内容的方法叫归并层意法。②研究写景部分。a、指名读写景部分,请同学们闭目想象,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感情是怎样的? b、默读写景部分,看一看作者用什么词语描绘什么样的景象来表达这份浓浓的情思?请你圈画出词语来,并想像画面。
自学时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
不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 面的屋顶。重点词语:
织:根据学生汇报应机处理。(板书:织)
再说几个词语。
播放暗夜渐渐织上夜空的图片。
边播放边总结:随着暗夜一点一点的降临,作者对祖**亲的怀念之情也越来越强烈,作者将对母亲的怀念融于渐渐变黑的夜幕之中,这份感情含蓄而不外露。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做——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③研究直接抒情部分。
刚才前面是借景抒情,后文转为直接抒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找一找有那些词语能够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 .................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 甜蜜:
这两个词语矛盾吗?为什么?请你连读作者想到的这一部分内...........................容从文本中找到依据。而后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合作学习后全班讨论。(板书:凄凉 甜蜜)这一部分作者直接将内心对祖国的怀念之情表达出来,感情真挚而强烈。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做直接抒情。
④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在第一段日记中,作者不仅用诸如“织”这样表意丰富、引人联想的词语,还用了借景抒情、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将这份深深的爱国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夜上浓妆人影孤,离愁别绪愈渐浓,何处诉说离别苦,只叫浓情满心中!谁愿意用朗读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
指名配乐朗读。
(2)学法迁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