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铸魂——立根 暑期培训心得
铸魂——立根
——“素养在提升,学校在发展”暑期培训心得
上饶县第二小学
周凌云
7月13、14日两天有幸参与县教体局举办的“素养在提升,学校在发展”暑期培训,这是继六月初到结对学校——上海闵行区江川小学交流学习后,又一次与上海的教育亲密接触。在收获最前沿学校文化建设理念、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将上海几所学校在特色课程建设与我校的现行做法进行对比,在碰撞中我思索二小的特色课程该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整合。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所在。而学校特色课程则是学校文化的最直观载体,所以建设二小的特色课程我们要原有的国学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基于学校文化:铸魂——立根——拓源
一、铸魂——赋予学校特色课程以灵性
嘉定区马陆小学顾剑校长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用文化的方式办有灵魂的教育。一所学校有了灵魂才能具有灵性,而灵魂来至哪儿?
江川小学的杨帆教育,是提取至校名,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生活的航行中扬帆起航。所以江川小学有了扬帆读书课程、扬帆艺术课程,扬帆科技课程、扬帆体育课程。有了积分换船票的评价体系;马陆小学的小精灵教育来至本地富产的马陆葡萄,及校名中的马。所以马陆小学提出了“宏葡萄清新之品,扬骏马奔腾之质。”也就有了小精灵特色课程——小精灵之旅,有了小精灵特色争章体系。当我们提到江川小学时首先想到的是扬帆教育;当我们提到马陆小学时首先想到小精灵教育。反观同时为我们介绍学校文化建设的徐行小学,根据他们学校的地域特色——农村也在乡土文化上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可提到徐行小学,我们会说这所学校的草编特色课程做的很好,他们建了“朝花夕拾”实践基地,却很难将其学校文化整体概述出。所以在吴建秋校长介绍时总会感觉徐行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做的很扎实,却没有灵性,这就是魂的缺失。
二小是一所国学特色的学校,我们有国学特设课程——二小弟子规、开启心灵、情趣阅读等等,我们有国学特色社团——国画、书法、剪纸、古筝、武术等等,我们有丰富的国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有针对强的国学月主题实践活动——“恩”:感恩父母、“孝”:孝亲敬老、“俭”:光盘行动等等。可以说我们做的很扎实、全面,但却缺失了最为关键的——魂,赋予学校文化以魂,让二小变得更具灵性。根据二小的现有的基础,更好地让二小的国学特色发扬传承,我认为二小进一步以经典文化打造“和雅校园”,形成“和雅文化”,办“和雅教育”,育“和雅学生”,建“趣雅课程”。
二、立根——赋予学校特色课程以生机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是会枯竭,只有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地域实际才能让学校文化始终焕发勃勃生机。江川小学的科技特色课程,摩灯平台,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依建在科技的基础上;马陆小学的《小精灵之旅》特色课程;徐行小学的《草编文化》、《蜡染》等课程都是依托区域优势或区域文化而开发,学校因此而极具生机。而二小所能依托怎样的根呢?一可依托现有的特色课程,在原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整合;二可利用上饶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名人等资源。三借用儒家文化的“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古代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将二小的趣雅课程分为:礼——基本礼仪课、传统礼节(开笔礼、成人礼、毕业礼、祭孔典礼等)、传统节日等课程;乐——声乐、器乐、欣赏等课程;数——自然科学(如综合实践、国学践行活动等)等课程书——阅读、书法等课程;射——体育类课程;御——踏寻名人足迹、游学、主题游等。这将使二小的特色课程立于国学文化的沃土上,立于历史的积淀中绽放傲然之姿。
但不管二小的特设课程如何发展,借用徐行小学吴建秋校长报告的标题——适合的才是更好的。
第二篇:立师德 铸师魂(推荐)
立师德 铸师魂
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首先, 教师必须献身教育, 教书育人。回顾历史, 象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 曾被老师斥为“对于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象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 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 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人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 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 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 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 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 而且要做到有爱心,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为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师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 要知人知心, 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 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不只是“识其人”, 而且还要“知其心”。对学生诲人不倦, 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 不能急于求成, 简单从事。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古语云:“爱人者, 兼其屋上之鸟。”特级教师霍懋征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这种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 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而“乐其道”, 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 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这一切, 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 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 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 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 客体是学生, 学的主体是学生, 客体是老师, 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 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 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
热爱学生, 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 这时, 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 把批评当作爱护, 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 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 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 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 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记得2010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 发现有个学生有偷偷摸摸的行为, 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 经过几次观察后, 我确定了是他所为, 此时, 我把他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 亲切地说:“孩子, 别怕, 老师只想做你的朋友, 可以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 说给我听吧。”孩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 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 他打我⋯⋯很痛⋯⋯”此时, 我把孩子搂在怀里, 终于明白了一切, 孩子想得到的东西, 家长不给予, 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 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 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 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 屡犯不改。经过一番教育后, 孩子平静了, 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 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 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 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走访家庭, 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 有什么要求, 有什么愿望, 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 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 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 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 盲目的说教, 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要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 水到渠成的。
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要搞好教育, 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学
高为师, 身正为范”, 德才兼备, 方堪为人师表, 所以做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 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以坚定的信念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 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学生天天向上;也只有这样, 才能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 尽一名教师之职。
第三篇:立师德 铸师魂[模版]
立师德 铸师魂
我知道十心:即忠心、良心、爱心、热心、雄心、虚心、同心、耐心、公心、恒心。同时,也体会到教师通过十心确立师德的重要性。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十心”立“师德”,才能搏击教育之长空,培育社会之幼苗。
一、要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教师的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目前国家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就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二是对家长负责,家长把子女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是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小孩培养成才,帮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家长希望教师做到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三是对学生负责,学生来到学校应该是有所求,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他们的行为如何。在这一点上,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在知识,做人各方面得到发展。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么担当得了吗?我从中体会到,从事教师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强烈的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
二、教师要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三、虚心学习是一个合格教师良好的品德。
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在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广采博纳,厚积薄发。博学还要善教,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与学生的交往中,学生都能从你身上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智慧的神奇,人格的魅力。
总之,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让我们真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对待上级同事,真诚地对待各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高尚师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立师德,铸师魂
立师德,铸师魂
逸夫小学 侯娟利
有一种人生最自豪,那就是教师。有一首歌最闪亮,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美丽,那就是师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XX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教育与学习,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用优良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共同托起我们的教育梦。
第五篇:立师德铸师魂演讲稿
丹心育桃李,大爱铸师魂
——“立师德、铸师魂”演讲稿
罗山初中韩丽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丹心育桃李,大爱铸师魂》。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幼承父训,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经过十三年寒窗苦读,终于如愿以偿,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初中教师。
初为人师的我,由于没有经验,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这个孩子这么的任性调皮?为什么班里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难提高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后来,一次次和学生谈心,一次次的给学生耐心辅导。最后,我找到了答案。是爱!“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最神奇的沟通手段。
我们每天忙碌在三尺讲台上,进行大量的平凡的、琐碎的、重复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谈话、辅导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忙碌的工作让我始终坚信一点: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感觉最快乐、最充实、最有意义的事。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能给我带来莫大的喜悦,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句,“矢志教育,痴心不悔”。
记得那是星期四的一个下午,我回家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房门,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面色苍白,一副很疲惫、很劳累、憔悴不堪的样子。我只对妈妈说了一句:“太累了”。然后爬上床,倒头就睡。听妈妈说,吃晚饭时,他和弟弟怎么叫我,都叫不醒我,直到第二天9点多时,我才睁开眼睛,坐起来说:“终于睡了一个好觉”。我对妈妈说起了事情的缘由,星期二上午课间,学生们正玩的起劲,这时,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一拥而进,不料,一个小个子男孩脚下一滑,摔倒在教室门前的水泥台阶上,他的鼻子、脸被砍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直流,脸上的肌肉都要掉下来似的。我当时正要上课,看见了,连忙跑回办公室,找来卫生纸简单的包扎后,叫上同事骑着摩托车带上我和小男孩往医院飞奔,可由于孩子伤势过重,赶到医院时小男孩已经昏迷了,我更着急了,在医院里跑上跑下,挂号、叫医生、取药,忙了大半天,医生终于帮孩子止了血。医生说,再迟来一个小时,孩子流血过多,就会有危险。就这样,我陪着小男孩打点滴、给伤口换药,小男孩疼得直叫喊,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强忍着难受的心,安慰小男孩,给他讲开心的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就这样陪着小男孩熬了两天两夜。直到星期四的中午,小男孩外出打工的父亲才从外地赶回来。妈妈听我说完事情的经过,心疼的看着我说:“你呀,你多爱你的学生啊,你对学生比对自己都好。”我只是嘿嘿一笑。后来,孩子的伤口痊愈后,来到学校拉着我手说:“老师,您多像妈妈呀!”。在我的抽屉里,现在还放着当时怎么推也推不掉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送我的红色小笔筒。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办公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一名好老师除了有高尚的师德,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
10年多的教育生涯,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既要有严师的风范,又要有慈母的情怀。要知道,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兴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无私的,这种爱是深沉的,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这种爱能照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种爱,更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点燃希望的灯。
有爱就有一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