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轮台县第九小学小学《新疆三史,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活动总结 2014年
轮台县第九小学小学“新疆三史,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工作 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 “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对主题教育进行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抓好方案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全制度,承担责任,维护荣誉”的工作主线,以“四个认同”为主题,大力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宣传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要内容
(一)大力开展“四个认同”教育活动,巩固成绩、创新途径、加强教育。以“四个认同”教育为主线,深入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常抓不懈。要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坚持深入开展“新疆三史,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即:对祖国、对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学习教育活动,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广泛的教育大讨论,努力营造维护学校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维 护社会稳定的浓厚氛围。使全校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二)全校师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 规,进一步广泛开展“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组织开展“四个认同”为主题的的演讲、绘画、手抄报、文艺汇演、征文等活动。
(四)在活动突出“三爱”“四个认同”为主题,通过开办好专题栏目,用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教育全体师生,形成宣传声势,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舆论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部门充分了认识开展以“四个认同”教育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次主题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为构建和谐学校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抓好,注重了实际效果。
(二)创新形式。创新了思路,不断丰富了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创新项目、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专题报告会,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图片展览、歌咏比赛、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以“四个认同”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三)力求实效。各部门要把以“四个认同”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创建文明班级、教研组、学校结合起来,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筑诚信,促和谐”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活动体现在师生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努力把四个认同活动 的成效转化为广大师生促发展、维护学校荣誉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大力弘扬“珍爱生命、努力学习、再创佳绩”的核心价值理念上。
轮台县第九小学 2014年12月
第二篇:学三个离不开,新疆三史,四个认同信息2
学“新疆三史、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树团结稳定思想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为了使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思想防线更加坚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新疆历史,加深对新疆文化的认识,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为再次掀起“新疆三史”学习热潮,引导全体师生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营造和谐稳定团结的学校氛围,2012年5月23日下午,实验中学组织全体学生召开了学习“新疆三史、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新疆历史知多少、民族团结手拉手、爱我中华故事会等。通过开展活动,同学们更加明白要珍惜新疆来之不易的繁荣发展局面,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牢牢记住“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新疆“三史”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拥护党、拥护祖国、拥护人民。
第三篇: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总结
开展新一轮新疆“三史”宣讲教育活动综述
发布时间:2012-03-27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州党委宣传部 梁新河
阳春三月,根据区、州党委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州“现代文化引领”工作要求,州党委宣传部在3月12日-18日组织四个民族的州直专家宣讲团七名成员赴各县市的每个乡镇,用汉、维、哈三种语言集中开展了新一轮学习“新疆三史”宣讲活动。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一是按照州党委的统一部署,州党办下发了《关于做好昌吉州新一轮“新疆三史”宣讲活动的通知》,对宣讲工作的总体思路、宣讲重点和宣讲安排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从州关工委、州党校、州社会主义、昌吉学院、新疆农职院精心挑选了汉、维、哈、回七名专家组成州直专家宣讲团,并召开了州直专家宣讲员会议,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索跃同志在会议上对 “新疆三史”巡回宣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州直专家宣讲团成员要高度重视“新疆三史”宣讲工作,以“宣传道人,切实管用”为要求,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解疑释惑,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最基层。同时,给州直专家宣讲团成员下发了新疆“三史”光碟学习资料,统一了宣讲内容。三是各县市迅速结合实际制定出了宣讲实施方案和计划,同时启动了千人宣讲团队,以理论教育培训基地为载体,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农村、清真寺、城乡结合部,分层次、分类别,富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宣讲活动,确保宣讲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三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联系实际地讲。州直专家宣讲团成员,把身边人讲身边事,运用到宣讲内容中去。维语、哈语、回族三个民族的老师用本民族语言,从维、哈、回族的发展、在新疆和昌吉州的分布情况及当地历史讲起,引起了各少数民族群众极大兴趣,加深了对新疆“三史”认识,增强了新疆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成员的意识。
深入浅出地讲。州直专家宣讲团成员用生活中的生动语言,身边的鲜活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新疆“三史”。回族老师用回族群众最为熟悉的口语,把新疆历史上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串联起来,给回族干部群众讲述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会场上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维族老师和哈族老师用他们民族特有的幽默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把西域与中央政权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新疆各民族相互融合、不断发展的关系讲的栩栩如生,打动了在场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
形式多样地讲。宣讲团成员都把讲课内容制成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幻灯片的形式,使得基层干部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汉族老师在宣讲结束后,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互动交流,解疑释惑。回族老师通过现场提问、有奖竞猜等形式,增强了基层群众学习新疆“三史”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族老师和哈族老师在宣讲中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有关新疆“三史”认识方面存在的困惑和模糊认识,有针对性的进行的解答,还原了历史真相,澄清了模糊认识,增强了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
对县、乡镇宣讲员进行层层培训。州党委讲师团给各县市下发了778套新疆“三史”光碟,要求各县市把新疆“三史”光碟作为培训学习资料,认真备课。各县市组织宣讲员骨干统一观看新疆“三史”光碟,统一备课,同时,给基层党工委下发了新疆“三史”光碟、课件等等学习材料,切实为宣讲活动打好基础。阜康市邀请新疆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仲康教授,为2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县、乡镇宣讲骨干进行新疆“三史”专题辅导讲座,进一步提高骨干宣讲员理论水平。
组建各种形式的宣讲团队。呼图壁县借助“新疆小曲子”文化名片,采取 “说”历史、“唱”稳定、“讲”团结、“演”典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走村串户,在各乡镇、社区、农村开展新疆“三史”宣讲,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昌吉市组成回族花儿宣讲团,深入回族聚居的乡镇,进村入户,歌唱民族团结、歌唱幸福生活。阜康市根据本地实际,组建干部教师宣讲队、“三老人员”宣传队、文艺活动等各具特色宣讲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疆“三史”面对面宣讲活动。吉木萨尔县组织县艺术团演员、农村自乐班等文艺团体以新疆“三史”为内容编排舞蹈、快板和小品等文艺节目,深入到乡镇、村(社区)表演,增强了宣讲的吸引力。奇台县组建夕阳红宣讲队、文化惠民宣讲队等各具特色的宣讲队,对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宗教人士、信教群众等开展全方位、形式多样的新疆“三史”面对面宣讲活动,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玛纳斯县结合各乡镇、村、社区涌现出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组织村级宣传员入户开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宣讲活动,进一步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群众。木垒县加大了对哈族等少数民族的新疆“三史”宣讲教育力度,组织“双语”宣讲员,组成马背宣讲小分队、摩托车宣讲小分队和阿肯弹唱团深入农牧区和边远山区开展新疆“三史”宣讲,实现理论宣讲教育全覆盖。
丰富载体,扩大覆盖面。昌吉市依托“新农村建设课堂”、“农民人文素质强化培训营”、“和谐社区建设讲坛”、“文明社区大讲堂”和市电视台精心筹办“昌吉大讲堂”栏目,向全市市民作内容广泛的新疆“三史”专题讲座;阜康市以理论宣讲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四清四知四掌握”为载体,在流动人口聚集处张贴宣传标语,组织驻村(社区)工作组、宣讲小分队走家入户,深入流动人口家中,发放宣传单,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吉木萨尔县围绕新疆“三史”基本知识,结合北庭历史文化,制定了《吉木萨尔县“新疆‘三史’”基本知识百问学习手册》,并编发了《吉木萨尔县“新疆‘三史’”基本知识测试卷》。奇台县把优秀新疆“三史”讲课稿编入《学习交流》杂志,为学习新疆“三史”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园地、理论探讨的平台。此外,各县市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政府公众信息网、手机短信、辅导读物、宣传挂图、墙报、宣传栏、LED屏、标语、横幅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形成了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报纸上有新闻、街道有宣传牌、村头社区有横幅、公交车上有宣传口号、墙壁上有标语、板报上有专栏的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教育格局。
四、活动扎实,效果明显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听取面对面宣讲后的普遍感受。木垒县清真寺教职人员阿克木亚提说:“通过学习‘三史’,我更加了解新疆的历史,我要把新疆‘三史’的内容讲解给广大信教群众,切实增强他们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牧民阿合买提仔细聆听宣讲后说,“希望以后能多开展这样的宣讲,让牧民群众能够真正理解新疆历史,知道了新疆能有今天发展不是哪一个民族的成就,而是新疆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新疆的稳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八户沟村村民王刚说,“我们八户沟村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回、汉聚居村,今天通过学习‘三史’,让我们了解了新疆回族和其他民族的发展过程,新疆的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我要让我周边的人和自己的子女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昌吉市庙尔沟乡一名哈族群众说,“老师用哈语讲,这种形式非常好,使我通过自己的语言了解了新疆的历史,也使我真正认识到新疆稳定团结的重要性。”
截至目前,州直专家宣讲团在各县市乡镇共宣讲49场次,2011年10月州直专家宣讲团用汉、维、哈三种语言在各县市的乡镇宣讲28场次,两次巡回宣讲实现了七个县市所有乡镇的全覆盖,受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共计3万余人。各县市和州直各单位共开展新疆“三史”宣讲200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45万余人。其中,双语宣讲260余场次,受教育少数民族干部群众9万余人。通过新一轮新疆“三史”教育,积极引导全州各族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正确认识新疆“三史”,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认识,为自治州跨越发展、长治久安和民族模范州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四篇:新疆三史,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学习材料2(写写帮推荐)
新疆“三史”
“四个认同”
“三个离不开”
学习材 料 新疆“三史”是指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新疆位居东西交通孔道,历史上十分频繁的民族迁徒和交往,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
西域同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源远流长。很早以前,我国的丝及丝织品便中经西域远销南亚和欧洲,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沿此以往,这条横贯东西的贸易通道被后人统谓作“丝绸之路”。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西域的手工业,如陶器制造,毛纺织品,玉石制造业技术工艺俱有相当高的水平。汉代新疆广泛流行汉朝的五铢钱,和田马钱以及安息银币等说明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商业水平。
现有的石窟壁画和大量的汉文记载都说明当时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并给内地很大影响。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 中原地区的关系。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71年改国号为元。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明代,西域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元、明两代,西域各族人民为保卫和开拓祖国边疆、繁荣西域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的时期。18世纪中叶,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这对于我国西北疆域的最后界定,新疆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改称西域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新疆与内地的军政体制基本一致,国家的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我国领土。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和《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由于清朝衰落,就连毗邻新疆的浩罕小国都有伺机吞并我国领土的野心。一些反动和卓打着“圣战”的旗号,攻城掠地,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
清政府在经过一场所谓“海防和塞防密瓜”的争论之后,西北防务生新得到清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受令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清军入疆顺应历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至光绪三年底,清军已陆续收复到天山南部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权覆没。
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谈判,几经周折,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实行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性行政管理体制到单一郡县制的转换,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趋于一致。
1949年,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1949年秋,党中央派遣邓力群到伊犁与三区革命政府联系,三区革命政府涌跃响应。1949年9月,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分别通电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接着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即是这一政策具体实施的结果。为了加快新疆的发展,在世纪之交,我国政府又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民族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会彻底改变新疆落后的社会状况,新型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将不断发展,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疆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坚定不移地与分裂主义势力进行斗争是新疆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四个认同内容 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于是时俱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决定,当前要把强化“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四个认同”,是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一重要观点,是党中央1981年在讨论和解决新疆民族关系问题时正式提出来的。
1990年8月,江泽民同志来新疆视察,他在视察中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进步的历史,对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要经常抓、反复抓,坚持不懈。同时,又进一步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从而不仅充分肯定了“两个离不开”思想,而且将其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第五篇:“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和硕县第二小学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少年学生“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 思想基础,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制定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地位(扩大)会议精神为主线,在全年特别是重要节假日期间,通过扎实开展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三史”教育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四个认同”教育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新疆三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化解心理隔阂、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促进教育系统广大轻烧年学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为推进库车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5日—2012年12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1、开展专题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有关材料。要做到“六个至少”,即:集中组织青少年学生至少观看一次 “新疆三史”光碟,至少读三本“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有关内容的书籍,至少撰写两篇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至少开辟一个学习专栏,至少张贴一份心得体会,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入思考,牢固树立“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大团结好”的思想,增强学习效果。
2、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学习《“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简明读本》。各学校要集中开展学习地委宣传部、团地委、地区关工委编印的《“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简明读本》(简称《读本》),要把《读本》内容列入民族团结和思想教育课程,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课堂集中学、课余自主学,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领会《读本》内容,切实抓好各学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1、全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各学校要选拔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过硬、双语表达能力强的青少年学生组成宣讲组,在学校内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将宣讲活动覆盖到每一个班级。通过讲解理论、讲述身边实例、畅谈理想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朴素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2、把学习教育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学习载体。各学校要把“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学习教育内容同四项品德教育课程、学前教育、入队入团前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活动陈地作用。结合青少年学生实际,在大队室、业余团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馆等教育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用“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五观”主要内容丰富团队日活动,使每一名青少年学生都能受到教育。
和硕县第二小学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