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语音、诗歌、文言文小结
一:字音字形
痴(chī)想
隐(yǐn)秘
凝(níng)成诱惑(huò)喧(xuān)腾
瞬(shùn)间 训诫(jiè)
迂(yū)回 啜(chuò)泣 卑 微 零(líng)落
瘦骨嶙(lín)峋(xún)头晕(yūn)目眩(xuàn)小心翼翼(yì)
收敛(liǎn)
宽恕(shù)纳(nà)罕一丝不苟(gǒu)
迸(bâng)溅(jiàn)伫(zhù)立
伶(líng)仃(dīng)忍俊不禁(jīn)
缀(zhuì)连 倔(jué)强(jiàng)洗濯(zhuó)玷(diàn)污 扒(pá)窃(qiè)诅(zǔ)咒(zhòu)碌(lù)碌(lù)终生
绝处逢(féng)生 贪婪(lán)堕(duò)落 点缀(zhuì)冉(rǎn)冉(rǎn)苦熬(áo)雏(chú)形 丰硕(shuò)累(léi)累(léi)沉甸甸(diàn)繁弦(xián)急管 玲珑(lóng)剔(tī)透
多姿多彩 不可磨(mó)灭
回味无穷金窖(jiào)泯(mǐn)灭
慧(huì)心
嬉(xī)戏
风韵(yùn)闲适 禀(bǐng)告
厄(è)运
行乞(qǐ)落(luò)难(nàn)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kuàngyí)
阴晴圆缺 心痛如割
险象迭dié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 执著(zhuó)鞭(biān)策(cè)盛(shèng)名
报酬(chóu)奢(shē)望
蹂(róu)躏(lìn)呵(hē)责
懊(ào)恼(nǎo)沉(chén)醉(zuì)迷醉
猝然长逝(cù)问心无愧
朗(lǎng)润(rùn)酝(yùn)酿(niàng)卖弄(nòng)宛(wǎn)转(zhuǎn)嘹(liáo)亮 黄晕(yùn)烘(hōng)托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sǒu)花枝招展 镶(xiāng)嵌(qiàn)响(xiǎng)晴
肌肤
绿(lǜ)萍(píng)水藻(zǎo)
贮(zhù)蓄(xù)澄(chéng)清
黛(dài)色贮(zhù)满 匍(pú)匐(fú)磅(páng)礴(bó)澹(dàn)澹(dàn)芊芊细草(qiānqiān)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huá)
闲情逸致 丁(zhēng)丁(zheng)幽(yōu)谷
肥硕(shuò)栖(qī)息
归泊(bó)寥(liáo)阔
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竦(sǒng)峙(zhì)骸(hái)骨
潜(qián)行裹(guǒ)藏葱(cōng)茏(lóng)幽(yōu)雅(yǎ)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峰峦(luán)预兆(zhào)轻盈(yíng)匀(yún)称(chân)崩(bēng)塌(tā)弥(mí)漫(màn)征(zhēng)兆(zhào)
一霎间shà
姿态万千喑(yīn)哑(yǎ)静谧(mì)莴(wō)苣(jù)嗉(sù)囊
红喙(huì)海域(yù)畅(chàng)谈
昂首挺立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丫(yā)杈(chà)
寂(jì)寞
憔(qiáo)悴(cuì)肃(sù)杀(shā)诀(jué)别
荡漾(yàng)嫌(xián)恶(wù)可鄙(bǐ)惊惶(huáng)瑟(sè)缩 虐(nuè)杀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yì)
怦(pēng)怦
拆(chāi)散(sàn)水波粼粼(línlín)
匿(nì)笑
菡(hàn)萏(dàn)敧(qī)斜 祷(dǎo)告并蒂(dì)花瑞(ruì)慈(cí)怜(lián)荫(yīn)蔽(bì)滑稽(jī)御(yù)聘(pìn 赏赐(cì)
爵(jué)士炫(xuàn)耀
妥(tuǒ)当
呈(chéng)报 陛(bì)下 头衔(xián)骇(hài)人听闻 随声附(fù)和(hè)
缥(piāo)缈(miǎo)笼(lǒng)罩(zhào)女(娲(wā)莽(mǎng)莽(mǎng)榛(zhēn)榛(zhēn)澄(chéng)澈绵延(yán)神通广大 哞(mōu)哞(mōu)潺(chán)潺(chán)眨(zhǎ)巴(bā)孪(luán)生痒(yǎng)酥(sū)酥(sū)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二:句子仿写。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彩虹,经过与雷早激战之后才出现;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3、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叶,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金的黄,如麦浪,如稻草,彰显着丰收的希望;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三:诗歌直接性默写
1、《观沧海》--曹操(三国)东临___石,以观沧海。水何___ ___,山岛___ ___。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___ ___,洪波涌起。日月之行,___出其中;星___ 灿烂,___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___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 ___ ___ ___。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___ 低。几处早 ___ 争 ___ 树,谁家新 ___ 春泥。乱花 ___ ___ 迷人眼,浅草才能
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___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枯 ___ 老树昏 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 阳___ 下,断肠人在天 ___。
5、龟虽寿--曹操(三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蛇乘雾,终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里。烈士 ___ 年,壮心不 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故人 ___ 鸡 ___,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___ 外斜。开 ___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___ 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___ 房花木深。山光___鸟性,潭___空人心。万 ___ 此都 ___,但余钟 ___ 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 ___ 啼,闻 ___ 龙标过五溪。我___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___ 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 句是:__,__。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___,___。
1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___,___。
12、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___,___;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___,___。
13、《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___,___。14、15、五:文言文
(一)文言虚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以数万计: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间,取消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句子独立性,不译。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其子曰:代词,他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做”。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7、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二)一词多义
8、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9、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三)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四)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裁”通“才”,仅,只有。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五)重点字词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2、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有害。是知也:此,这。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3、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或凭或立:有的人。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4、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大致,差不多。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丢下。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丢下我走了。)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5、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居数月:经过。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六: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
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夜雨寄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第二句交待“未有期”的原因:因为诗人当时身居遥远而荒凉的巴山,又遇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一问一答中,把亲人思念自己与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真挚地表达了出来。后两句是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与盼望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倾诉了骨肉亲情之间分离的痛苦与想象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景。全诗以“相思”为主题。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第二篇:·文言文的语音
·文言文的语音
文言文的语音 文言文的语音部分,除了多音字的辨析之外,还包括异读字的问题。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所谓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词性和意义的改变。例如:“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在这一句中,否定制词“不”修饰“雨”,可知这个“雨”字已经不再是名词了,而活用为动词,作“下雨”讲。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例如:“子曰:“学耐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所通的“悦”字音“yuè ”,而不能再读它的本音“shuõ”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我、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例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 hán”,而不要读为“kê hàn”。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有些古音,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废除了,并得到了大家人认可。如“叶公好龙”的“叶”是姓,古音读“shè”,由于大多数人都把它读作“yè”,现在已经读为“yè”了。作为地名和姓氏的“费”,古音读“bì”,但现在人们都把它读作“fèi”。对于这类字,要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的规定,凡是时令废除古音的字,一律要读今音。
以上说的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和我们通常说的多音字多义字是有区别的。多音多义字的音和义在千百年来早已完全固定下来,为大家认可,并经常运用,而这里所说的异读,则只表示在具体的文言环境中,某个字音、义的变化,因此,切勿把它与我们现在多音多义字混为一谈。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汇总
一、《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填空。本文的作者是 _,字,代 家,本文选自《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童稚()鹤唳()项为之强()土砾()凸凹()()藐()小 凹者为壑()怡()然自得
3.解释词语
张目对日(睁开)明察秋毫()纹理()时(时常)有物外之趣(超出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私拟作(私下,私自;比拟)项(颈,脖颈)为之强(通“僵”,僵硬)徐(慢慢地)喷以(用)烟 鹤唳(鸣叫)云端 怡然(愉快的样子)盖(原来是)方(正)出神 鞭(用鞭子打,抽打)数十
4、一词多义
⑪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序号)A、代词,代人,代物,代事;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舒缓语气,不翻译D、语末助词,不翻译;E、动词,去,往,到、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的)
2、故时有物外之趣(的B)
3、心之所向()
4、昂首观之(A)
5、项为之强(A)
6、使之冲烟而飞鸣(A)
7、为之怡然称快(A)8.至之市(E去,往,到、)
⑫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A、用,拿;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B、把,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C、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D、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1、以土砾凸者为丘(把)
2、徐喷以烟(用)3.可以为师矣(凭借)⑬指出下列“为”的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三)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四)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2、以土砾凸者为丘(当做,看作)
3、为之怡然称快(因为)
4、项为之强(因为)⑭指出下列“其”的用法:
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使与台齐 神游其中
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时要 “增、删、换、调”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6)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5.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⑪文章围绕紧紧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写了哪几件事?描写了几幅画面?
“趣”;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群鹤舞空、青云白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⑫、“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⑬、文章开篇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⑭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⑮、“夏蚊……空中”运用了什么修辞?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比喻、夸张;表现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和创造力; 在结构上与上文相应,为下文作铺垫。)
⑯找出三句描写(“我“神游其间的)心情的句子,分析在文中的作用?(怡然称快、怡然自得、不觉呀然一惊;
可以使人感觉到察物纹理,聚精会神,情随物动,别有一番情趣,突出文章的情趣。)⑰、“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⑱、你从“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一举动中,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⑲.文中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
⑳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⑴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联系全文想想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于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⑵作者所叙的事情都体现了“物外之趣”,你应该也曾有过这样的情趣,请把它写出来,100字以上。⑶动物的叫声:马(嘶)牛(哞)狼(嚎)虎(啸)鸡(啼、鸣)犬(吠)狮(吼)猿(啼)熊(咆)鸦(鸹)蛙(鸣)龙(吟)
二、《《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1文学常识填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首创私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他还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论语》中的“论”读lún,有编纂、整理之意。《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的朱熹将《论语》和《孟子》、《中庸》、《大学》合为“四书”。“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生字注音 说()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诲女()罔()殆()
3、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学而时习(温习)之,不亦悦(同“悦”,愉快)乎 愠(恼恨)吾日(每天)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危害)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弘毅(宽广,刚毅)勿施于人(施加)信(真诚,诚实)是(这)知(同“智”,聪明)也 齐(看齐)死而后已(停止)凋(凋谢)其(大概,也许)恕也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中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5、列举本文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的句子。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德修养: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找出本文的成语,并加以解释。①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见贤思齐: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⑥择善而从: ⑦任重道远: ⑧死而后已:
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一切人学习)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阐述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我国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字是“恕”。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所以“不亦乐乎”。
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1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强调要独立思考。
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不会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如果只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比如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嘲笑,那么就不要嘲笑别人,而要尊重别人。俗话说就是“拿人心比自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一下。这是一种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是人间多一份温暖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三、《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 号 世称“ ”
2.生字:奂()山 青冥()飞甍()高垣()睥()睨()连亘()窗扉()霄()汉 缥缈()逾()时 倏()忽 市肆()海市蜃()楼
3.解释加点词语。
数(几)年恒(经常)不一见 层层指数(数数)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往来屑屑(忙碌的样子)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倏忽(突然)始()悟()为山市 飞甍()连亘()缥缈()
逾时()倏忽()市肆()往来屑屑()裁(同“才”)如星点
一切乌(同“无”)有 危()楼
4.翻译句子。
①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②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5.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②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③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④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⑤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⑥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⑦文中大量运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请按顺序将其写在下面。
四、《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注音:骤()拟()柳絮()谢道韫()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俄而(不一会儿)雪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可拟(比,比拟)未若(比不上)3、《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4、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五、《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解释词语
去(离开)后乃(才)至 期(约定)行,相委(舍弃)而去 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尊君在不(通“否)寒雪日内集(集会)
2、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3.你觉得文中的“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请用原文回答,元方义正严词地指出了“友”哪两点错误?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六、《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天雨(下雨)墙坏(毁坏)智(以……为聪明)子疑邻、不筑(修补)其邻人之父亦云(也这样说)暮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
2.《智子疑邻》的寓意是?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七、《 塞翁失马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1.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慰问)之 此何遽(怎么就)不为(是)福乎 居(过,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胡人大(大规模)入塞
2、这则寓言产生的一个成语是
3.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汇总
对于在文言文方面刚起步的初一学生而言,积累和归纳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就三个方面对第一册的文言文作简单的总结。
一、文言虚词
第一册的文言虚词主要掌握以下五个即可
之
其而
于
以
1.“之”的用法和意义大致有:
①用作代词,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②用作结构助词,的;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用在时间副词之后,辅助音节,没有实义。
③用作动词 到、去。
从“之”的三种词性及功能来看,可归纳出如下口诀:
之字用法辨仔细,词性三类要熟记。一作代词用途广,代人代事代自己。二作助词最复杂,十有八九不翻译。结构助词译作“的”,宾语前置作标志。后置定语作标志,这种用法可不译。主谓之间无实义,凑足音节表语气。三作动词好处理,译作“到、往”最相宜。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②知之为知之
()
③心之所向
()
④人皆吊之
()⑤学而时习之
()
⑥邑八景之一也
()
⑦使之冲烟而飞鸣
()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
()
2.“其”的用法大致有:
①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
②用作副词,其中
③用作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
③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④蹲其身,使与台齐
()
⑤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⑦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3.“而”的用法大致有:
“而”一般在句中作连词用,可表示并列、递进、承接(顺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或意义。
①使之冲烟而飞鸣
()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表承接
③人不知而不愠
()
④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⑤学而不思则罔
()
⑥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表并列
⑦相委而去
()
⑧暮而果大亡其财
表承接
4.“于”的用法大致有
“于”在句中作介词,有“在”“向”“到”“从”“对”“比”“由于”“被”“给”等意思。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③子又留蚊于素帐中
()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以”的用法大致有:
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方式,有“拿”“用”“把”“从”“凭借”“”“因为”等意思。
②作连词用,表目的,有“来”的意思;表结果,有“以致”的意思。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
①徐喷以烟()②以丛草为林()
③以观沧海()④独以跛之故
()
二、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从下面三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来总结
1.通假字
①知之为知之,是知也()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④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⑤由,诲女知之乎()⑥尊君在不()
2. 一词多义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温故而知新()
③马无故亡而入胡()④故又名()
⑤作青云白鹤观()⑥昂首观之()
⑦以观沧海()
⑧果大亡其财()
⑨马无故亡而和胡
亡:()
⑩能张目对日()
⑴吾日三省吾身()
3. 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今义:()
②相委而去
古:()
今义:()
三、第一册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有: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明察秋毫
不亦乐乎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
思而不学则怠
择善而从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任重道远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死而后已
松柏后凋
参考答案
一、文言虚词
1.①的 ②它(指道理)③无实义 ④ 他(指塞上之人)⑤它(指学过的知识)⑥表修饰关系 ⑦它们(指蚊子)⑧它(指癞虾蟆)2.①它的(所观察之物)② 他的 ③它(指沧海)④ 自己的 ⑤大概,也许 ⑥ 他 ⑦它的(指楼)3.①表并列 ② 表承接 ③表转折
④ 表承接 ⑤表转折 ⑥表并列
⑦表承接 ⑧表承接 4.①在 ②在 ③在 ④给5.①用 ②把 ③来 ④因为。
二、文言实词
1.①知通智 ②强通僵 ③说通乐 ④裁通才 ⑤女通汝 ⑥不通否 2.①因此 ②旧的(知识)③原因 ④因此 ⑤景象 ⑥看 ⑦观赏 ⑧丢失⑨逃跑 ⑩太阳 ⑴每天 3.①古: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或能够 ②古:离开。今义:前往某地。
第四篇:七年级文言文
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09.10.1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总编号:NO.1
5(一)曾子杀彘
选自《礼记》命题人:审核人:
【选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适市回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②女:同汝。顾反:反通返,顾与返同义。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④特:不过,只是。⑤戏:开玩笑。⑥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⑦待:依赖。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⑾烹(pēng):煮。
【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 ③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
⑤听父母之教⑥今子欺之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二)凿壁借光
【选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
① 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②邑:同乡。文不识:富户的姓名。③与:帮助。佣作:做雇工辛勤劳作。④大学:大学问家。
【演练】
1. 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
C.主人怪而问衡(奇怪)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3、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与其佣人选而不求偿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三)朝三暮四
【选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③。俄而匮焉④,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⑤,先诳之曰⑥:“与若芧⑦,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口粮。③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④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⑤驯——音(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芧——音(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演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减少)B.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缺乏)..
C.先诳之曰(欺骗)D.与若芧,朝四而暮三(和,同,介词)..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爱狙,养之成群B.能解狙之意 ..
C.先诳之D.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的内容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4、翻译句子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5.解释成语的本义和今义
朝三暮四
6.这则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持竿入城
【选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①。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③”遂依而截之。
《笑林》
【注释】
①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②俄:不久。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③中截:从中间截断。
【演练】
(1)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遂: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请分别从鲁人和老者的角度,写出此文给人们的启示。
(五)道旁苦李
【选文】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执:俄:但:以:
(《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
【演练】
1、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众多)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小孩)..
C.诸儿竞走取之(跑)D.唯戎不动(只有)..
2、翻译下列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你读了此文后受到怎样的启发?
(六)北人啖菱 【选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①,仕于南方②。席上啖菱③,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④
【注释】
①北人:北方人。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②仕:做官。③啖:吃。④坐:因为。
【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席上啖菱(2)或曰:“啖菱须去壳。”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语
A.仕于南方B.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
C.并壳者,欲以清热也D.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第五篇:语文版七年级上文言文试题(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文言文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文言文试题
班别 :
姓名 :
座号 :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4分)
1.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yùn)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xīn)
不闻机杼声(zhù)同是宦游人(huàn)
B.诲人不倦(huǐ)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歆辄难之(zhé)遂携拯如初(zhěng)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yuè)策勋十二转(zhuǎn)
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朔气传金柝(tuò)
D.思而不学则殆(dài)尊君在不(fǒu)
王欲舍所携人(shě)著我旧时裳(zhuó)
2.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相委而去(丢下,抛弃)
B.敏而好学(敏捷,轻松)
C.思而不学则殆(危险,学业上陷入困境)
D.愿为市鞍马(买)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几项()
A.巴山楚水 剪烛西窗 儿女共占巾
B.扑朔迷离 君向潇湘 敏然众人矣
C.磨刀霍霍 巴山楚水 默而识之
D.沉舟侧畔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4.用原文回答问题
A.《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5.朗读下列诗句,节奏不恰当的一句是()
A.城阙/辅/三秦 B.今日/听/君/歌/一曲
C.扬子/江头/杨柳春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4)(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7.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项是()
A.何有于我哉 “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B.宁可以急相弃邪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C.不亦乐乎 “乎”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8.解释句子有误的一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二.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文言文阅读
(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
诗。(2分)题目是《_________》,(1分)作者___
___,___
_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_____
___。2.“与君离别意”,中的“君”指______
__
___。
3.“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意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_
。(2分)
5.点出杜少府出发的地点是____
___; 将宦游之地是_____
__。
(二)(10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
俱: 欲: 幸: 遂:
2.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
本所以疑 所以:古义: 今义:
疑: 古义: 今义:
3.比较下面两句中“此”的含义是否相同。(2分)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三)《论语》六则(2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 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
___的书。(2分)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5、第①句有通假字____
_通________,这一则用了___
_____、____
___两种修辞手法。(4分)
6、解释加点字:
A、时____________B、知___________C、愠__________D、识_________E、厌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22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____
__编的《______
____》。(2分)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8分)
(1)旦辞爷娘去()(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军书十二卷()(4)出郭相扶将()
3. 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脚步跳跃,雌兔的双眼迷离。
B.策勋十二转
记了许多次功。
C.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_____。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
(2)
2、解释下列词语。
愠:
何以:
识:
诲:
说:
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罔:
殆:
4、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2)不耻下问:
。4.“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________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
(1)关于学习态度:。
(2)关于学习方法:。
(3)关于孔子自谦:。
6、用课文原句回答: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
7、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答:。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9、解释下列词语
(1)舍
(2)戏
(3)委
(4)引
(5)顾
10、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 无 信
12、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答:。
13、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答:。
14、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
15、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你说呢?
答。
16、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17、“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能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 答。
(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8、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
:
①俱乘船避难()
②幸尚宽()③纳其自托()
④遂携拯如初()20、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
携:
21、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4、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借 旁近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
2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就:
②称:
27、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
(1)余闻之也久
。(2)从先人还家。
28、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
29、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
30、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答。
31、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答: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其综合运用。(60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
:
:
A.矜jīn 杓shāo 圃pǔ
遣qiǎn
B.阙quē
溯shù
湍tuān 巘xiàn C.券juàn 辇niǎn 襦rú
帩xiào
D.姝zhū
踟chí
蹰chú
峙shì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早晨的阳光)月
B.虽乘奔御风(虽然),不以疾也(快)就傅读书(靠近)惟手熟尔(罢了)C.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晴初霜旦(早晨)
至于夏水襄陵(大的土山)D.而(但是)翁知我(把……当知己)公亦以(因,凭借)此自矜(夸耀)3..下列句中加点“之”与例句中的“之”的意思、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我酌油知之
A.忽啼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康肃笑而遣之
D.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5..写出古诗文中描写“月”的一句诗。,6..请写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任意一个人物和他的故事。(2分)例:《三国演义》:诸葛亮巧施“空城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选择四个不同身份的人的话(填序号),并用简洁地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6分)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村里有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________”,裁缝说:“_________”,赶车的接过话茬:“__________”,船夫最后说:“______”。A、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B、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C、咱们到那儿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D、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
厨师的话是______
裁缝是______
车把式是______
船夫是_____(各1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8..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两个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9.填空题:(1).文学常识填空(8分)
A.《登飞来峰》的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B.《陌上桑》节选自 《
》。
C.《卖油翁》的作者是,是
代政治家,文学家,号
。D.《三峡》是
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写的一篇写景散文。(2).按照原文或根据意思用文中原句填空(20分)
A.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良多趣味。(《三峡》)
B.行者见罗敷。少年见罗敷
。耕者忘其犁。
,但坐观罗敷。(《陌上桑》)C.远方的朋友遇到挫折,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可用
,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春天来了,江南大地真是。(《江南春》)E.当前改革困难不少,我们应有
,的精神。(《登飞来峰》)F.《望岳》一诗中以距离之广远烘托泰山之高峻的句子是。G.《观沧海》一诗中采用虚写的手法含蓄地表现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声音响亮,凄厉异常。C.券在心,不在纸:字据在心里,不在纸上。
D.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周朝、宋朝相距多少时间了?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秦罗敷的严辞拒绝下,使太守的美梦破灭了。B.《观沧海》抒发了曹操北征乌恒时的体验和复杂心态。
C.《望岳》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处处在景物描写中体现着这个“望”字。D.《登飞来峰》不仅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怀,而且还为我们描绘的壮丽的景物。12.选出分析理解有误的两项(2分)
()
A.《三峡》结尾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为了说明长江上渔人的艰辛痛苦的生活。
B.《陌上桑》中罗敷为了拒绝使君的无耻要求,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极力铺陈其夫婿的地位、仪表、风度,反映了罗敷善于斗争和聪慧勇敢的性格特征。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的是诗人当时目之所见的大海的宏伟景象,目的是表现大海的美丽、壮观。
D.“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运用概括的语言叙述了戴震聪慧和好学的精神。
13.元旦晚会上,女主持人走出舞台,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来,神态自如地说:“
”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14.根据以上情景,女主持人最可能说的一句话是
()A. 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
B.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C.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D.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扭伤脚。二.阅读理解。(11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2分)
①尝射于家圃()
②无他,但手熟尔()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同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D.康肃笑而遣之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
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5、对陈康肃“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康肃感到“忿然”,可见康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2分)
6、除了上面第24题所说的道理,本文还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亡何()
且父未尝语我也()
2.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1分)()A.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D.思而不学则殆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重诺责,敦风义。
⑵ 卒辇而致之。
4.在文段中用“‖”标出两个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5分)
第一层:
第二层:
5.“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2分)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罗敷的致词内容可分为两层,用“‖”在文中划开并概括其大意。(5分)第一层:
第二层:
2.罗敷夸夫的用意是什么?(2分)
3.上述文字采用了
等修辞手法,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2分)4.联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力求有独特见解。(6分)⑴ 罗敷的夫婿真如她所夸赞的那样吗?请说明理由。
⑵ 你觉得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 请你设想一下使君听了罗敷的致词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1.下列诗句你能背吗?(请选择两句来填)
A、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B、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C、杜甫的:,月是故乡明。D、王安石的:,明月何时照我还。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他所使用的武器是
,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所害。《西游记》中孙悟空从龙宫索取的兵器是。
4、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描写春风,此诗中描写春雨的句子是:“
”
5.在下面句子空白处填入读音为jùn的恰当的字。
“阳光花园”住宅小区即将()工的时候,有一栋楼的下水道堵塞,工程无法正常进行。施工队长将疏()下水道的任务交给了一位新来的英()的小伙子,对他说:“这对你是一个严()的考验。”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B 2.B 3.A B 4.A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B 6.(1)说——悦(2)帖——贴(3)不——否(4)火——伙 7.C 8.C
三、文言文阅读
(一)1.送别 《送杜少辅之任蜀州》 王勃 唐 初唐四杰 2.杜少府 3.无须,不要 4.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二)1.一起 想要 幸而,恰巧 于是 2.所以:古义:……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疑:古义:迟疑 今义:怀疑 3.(1)这一点(2)这件事 <三>?1、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2、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说——悦 排比、反问
6、(1)时常(2)理解、体会(3)怨恨
(四)1.郭茂倩 《乐府诗集》 2.(1)早上(2)只(3)这里表示数量多,不是确数。(4)外城。3.A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5.交代了木兰多年征战的经历。不仅写出战争的激烈残酷,还告诉我们木兰已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壮士”,讴歌了木兰的战功。(正确理解句意,言之有理,符合文意即可。)
答案:
(一)1、略
2、(1)怨恨(2)为什么(3)记住(4)教导(5)愉快(6)满足
3、wǎng
dài
4、略
5、略
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二)8、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9、略
10、略
1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2、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13、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1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5、略
16、言之有理即可
17、略
(三)18、C
19、①一起,都;② 幸而,恰巧;③ 接纳,接受;④ 救助 20、zhé
xié
21、①(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②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22、① “幸尚宽”;“贼追之”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3、王朗做事只看眼前;华歆做事考虑周密,守信用。
24、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四)25、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6、就:完成这里是写好。
称:相当,符合
27、略
28、第一问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第二问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29、伤:哀伤
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仲永被邑人捧杀,终“泯然众人”; 30、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31、略
附:七上第七单元综合检测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其综合运用
1.A 2.C 3.D 4.(1)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2)善于质疑,敢于质疑 5.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6.符合题意即可 7.依次为B D A C 理由:说话者三句不离本行(其他意思对也可)8.略 9.(1)A.王安石
北宋 B.《乐府诗集》C.欧阳修 宋 醉翁 D.北魏 郦道元(2)A.素湍绿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B 下担捋髭须 脱帽著帩头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E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F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G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0.B 11.C 12.A C 13.B.二、(一)1.(1)曾经(2)罢了 2.D 3.熟能生巧 4.放下 爱不释手等 5.他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熟而已(意思对即可)狂妄、自负或骄傲自大 6.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意思对即可。
(二)1.wú
yù 2.C 3.(1)看重诺言,重视情义(2)最终推着车子把银子送还给了友人的儿子 4.“……敦风义”//“有友某……” 第一层:简介蔡勉旃的籍贯与为人。第二层:友人寄千金不立券,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5.字据在心里,不在纸上。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信就会付诸行动,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三)1.“……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第一层:罗敷严辞拒绝使君;第二层:罗敷夸夫。2.为了拒绝使君的无理要求,是斗争的一种策略。3.排比,夸张4.(1)不,这是为了反击使君,使之死心,是罗敷善于斗争,机智聪明的体现。(2)荒淫无耻(3)灰溜溜地走了;沮丧;恼羞成怒等。附加题:
1.A.每逢佳节倍思亲 B.天涯共此时 C.露从今夜白 D.春风又绿江南岸2.赤壁之战3.李逵 金箍棒 李鬼4.沾衣欲湿杏花雨 5.竣 浚 俊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