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伤仲永》
1、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记住这三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余闻之也/久。
5、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与他才能的退化到泯然众人形成对比,并为后文作者的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6、“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这句话交代了籍贯、姓名、身份以及家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7、“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过渡作用。
8、本文告诉我们(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9、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用了记叙、议论。前两段记叙,最后一段议论。
《孙权劝学》
1、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本文主要写了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和吕蒙结交的事情。
3表明吕蒙学习必要性的句子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表明吕蒙学习的可能性的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表明孙孙权劝学成功的句子:蒙乃始就学。
6、鲁肃说吕蒙惊人长进的句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吕蒙用自豪的语气回答的话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后的惊人长进。
9、文章最后说鲁肃与吕蒙结友一方面表现鲁肃爱才,对吕蒙的敬重;另一方面从侧面突出吕蒙的惊人长进。
10、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先点名学习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破掉了吕蒙接口不学的挡箭牌,使吕蒙无可推脱。
11、本文人物形象分析:
孙权:善劝,对下属关心、爱护、亲密又不失主子身份。
吕蒙: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学;豪爽。
鲁肃:爱才、敬才;才高不自傲,有气度。
12、本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13、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
14、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狼》
1、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文学家。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聊斋”,书屋名。“志”,记。“异”,奇异。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明确: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
3、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明确:①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②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顾”“奔”……
4、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狼”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残、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逃脱不了失败的下场。
5、本文从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明确: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6、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最后一段),还有描写(对屠户与狼的描写)
7、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晚归、少时、久之
8、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1)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2)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3)面对危险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
(4)不要被貌似强大、凶狠的的事物所吓倒,要在心里上战胜对手,不要被貌似凶狠的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口技》
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2、《口技》写了口技人表演的全过程。作者通过对口技人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其技艺的高超,另人叹为观止。反映了我国古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3、文中口技人表演口技的内容概述:表演一家人由睡到醒、由醒到睡、以及表演失火、救火的情形。
4、三个表演场面摹写声音的顺序:
(1)由睡到醒场面:声音由远而近,由外到内,由大到小,由分而合。
(2)由醒到睡场面: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3)失火救火场面:响声大作,由少而多;百千齐作。
5、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未几、俄而、是时、一时、忽、忽然。(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口技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表达效果,从而很好的突出了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6、本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本文一方面用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他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映烘托出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另人叹为观止。
7、课文中两处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8、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反复强调,形成首尾照应;并以口技人表演所用道具之简单,普通来反衬突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另人叹为观止。
9、指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作用?
虽人有百手„„一处也;作者用评论性的语言从侧面突出了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木兰诗》
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诗通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还家,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国、爱家,不慕荣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本文中常考的古诗文默写句子及效果(见七年级下古诗词)
3、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4、“东市买骏马„„长鞭”用排比、对偶、互文写出了木兰一家人紧张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
5、分析木兰形象(参考第1题)
6、有人认为,花木兰是古代著名的女英雄,诗歌应重点写战争上英雄出生入死的战斗场面,而不应该略写战争场面。对此,你有社么看法?(见先锋学案第10题)
《陈太丘与友期》
1、《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爱好文学,招纳贤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3、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聪敏机智、明白事理。而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5、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童趣》
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2、文章第一段总写童年时的物外之趣,有总领下文的作用
3、文章回忆的三件趣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观虫鞭蛤。
4、本文出现的成语: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极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一样。
5、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要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细致观察事物;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超脱于世俗之外,寻找乐趣。
《论语》十则
1、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四书”:南宋的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论语》十则中的句子默写考察(见七年级古诗词考点)
4、《论语》十则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1)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
A、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谈修身做人的: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以上所列文言文篇目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我没归纳进去,但必须巩固好。切记!!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学常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词语解释: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急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什么
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凭借
13、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义: 专指子女(儿子、女儿)
理解性默写 :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公大笑乐。
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重要问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答: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二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字词翻译:
1、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2、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3、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可翻译为“吗”。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2、委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4、引 古义:拉;今义 :引导,带领。
5、期 古义:约定;今义 :期望。
重要问题: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答: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三、《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5)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今义:允许。
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重点句子翻译: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三篇:文言文复习资料6
八年级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líng 嘤yīn鸢yuān飞 戾lì经纶lú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顺,随。
(3)一百许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4)直视无碍碍:阻碍。
(5)负势竞上负:凭借,凭依。
(6)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住高处和远处伸展。
(7)望峰息心息:平息。
(8)经纶事务者经纶:筹划。
(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蔽:遮蔽。
(10)疏条交映映:掩映。
⑾任意东西 东西:名作动,往东往西。
⑿争高直指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⒀鸢飞戾天者戾:至。
⒁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
⒂有时见日日:阳光。⒃缥碧:青白色。
点拨:要善于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解释为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解释为返回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都已消散净尽,天与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高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将文中写“水”的奇异的段落写在下面横线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狼若奔。
四、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3、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是南朝梁文学家。他的骈文成就很高,《与朱元思书》和《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篇。
第22课五柳先生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shì酒辄zhã短褐hâ箪dān
晏yàn如黔qián俦chóu觞shā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处所。
(2)因以为号焉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3)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4)性嗜酒嗜:特别爱好。
(5)亲旧知其如此旧:这时指旧交、旧友。
(6)造饮辄尽造:往、到。辄:就。
(7)其在必醉期:期望。
(8)曾不吝情去留吝情:舍不得。
曾:竟,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9)衔觞赋诗觞:酒杯。
(10)环堵萧然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
⑾亦不详其姓字详:知道。
姓字:姓名和表字。
⑿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⒀短褐穿结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
⒁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⒂赞曰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⒃戚戚:忧愁的样子。
⒄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⒅此若人这俦乎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成语:不求甚解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并翻译。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4、精要笔记: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
扬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本文选自《陶渊明集》。第23课马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相xiàng马祗zhǐ骈pián死
槽枥lì不外见xiàn
点拨:“相”是多音字,“见”是通假字。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3)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
(5)执策而临之执:拿。临:面对。(6)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或:有时。
⑺策之不以其道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道:正确的方法。
⑻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⑼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⑾其真无马邪? 其:表反问,相当于难道。⑿其真不知马也。其:表猜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解释为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解释为表现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解释为表示疑问
⑷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并翻译。
1.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2.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饲马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朝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与《龙说》并称姊妹篇。
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四、精要笔记:
(1)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的愤懑和控诉。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3)千里马:指人才。伯乐:能发现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蒲、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第四篇:七年级文言文
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09.10.1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总编号:NO.1
5(一)曾子杀彘
选自《礼记》命题人:审核人:
【选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适市回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②女:同汝。顾反:反通返,顾与返同义。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④特:不过,只是。⑤戏:开玩笑。⑥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⑦待:依赖。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⑾烹(pēng):煮。
【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 ③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
⑤听父母之教⑥今子欺之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二)凿壁借光
【选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
① 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②邑:同乡。文不识:富户的姓名。③与:帮助。佣作:做雇工辛勤劳作。④大学:大学问家。
【演练】
1. 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
C.主人怪而问衡(奇怪)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3、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与其佣人选而不求偿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三)朝三暮四
【选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③。俄而匮焉④,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⑤,先诳之曰⑥:“与若芧⑦,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口粮。③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④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⑤驯——音(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芧——音(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演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减少)B.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缺乏)..
C.先诳之曰(欺骗)D.与若芧,朝四而暮三(和,同,介词)..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爱狙,养之成群B.能解狙之意 ..
C.先诳之D.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的内容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4、翻译句子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5.解释成语的本义和今义
朝三暮四
6.这则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持竿入城
【选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①。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③”遂依而截之。
《笑林》
【注释】
①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②俄:不久。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③中截:从中间截断。
【演练】
(1)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遂: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请分别从鲁人和老者的角度,写出此文给人们的启示。
(五)道旁苦李
【选文】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执:俄:但:以:
(《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
【演练】
1、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众多)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小孩)..
C.诸儿竞走取之(跑)D.唯戎不动(只有)..
2、翻译下列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你读了此文后受到怎样的启发?
(六)北人啖菱 【选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①,仕于南方②。席上啖菱③,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④
【注释】
①北人:北方人。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②仕:做官。③啖:吃。④坐:因为。
【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席上啖菱(2)或曰:“啖菱须去壳。”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语
A.仕于南方B.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
C.并壳者,欲以清热也D.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第五篇: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文言文复习资料
《王顾左右而言他》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名轲,战国邹人。世称“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托:托付。
妻子:妻子、儿女。之:到„„去。
比:等到。
冻:冷,这里指使„„受冻。
馁něi:饥饿,这里指使„„挨饿。反:同“返”,回来。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弃:放弃。
已:止,这里指罢免。顾:环顾。
《公输》
节选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与儒家在当时为“显学”。《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著作。墨子的主要思想是“非攻”、“兼爱”、“尚贤”等。为wâi:替。
云梯之.械:这样的。以:用来。
闻:听说。起:起身,出发。
至:到达。
命:教导,告诫。
焉为: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借:凭借,依靠。
请:在此为敬辞,意思是“请让我”。义:崇尚仁义。
固:本来,从来。再:第二次。
说:说话。
为wãi:做,制造。
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有何罪”。有余于.地:在。
争:争夺。智:明智,聪明。
知:明白。
争:争辩。
得:达到目的。
强:坚强,刚强。
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道理。服:被说服。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或者“春秋左氏传”。“三体”:史传文的三种体例,即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有《春秋》、《左传》;国别体例如《战国策》、《国语》;纪传体由司马迁独创,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皆为此体例。“三传”——“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伐:征伐。
将:将要。
其:代词,代指曹刿。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1:谋议;
谋2:谋虑。
间jiàn:参与。
鄙:浅陋,无知。何以战:宾语前置,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专:独自专有。
必以.
分人:以:把。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指猪、牛、羊等。
从1:顺从。
从2:跟随。
加:虚报夸大。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fú:信任。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虽:即使。
必以.
情:按照。忠:尽本职。
属:类。可:可以。
以:凭借。乘:骑,坐。
鼓:击鼓进军。败绩:大败。
驰:追逐。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既克:已经战胜。
故:缘故。作:振作。
再:第二次。衰:衰退。
盈:充满。故:所以,因此。
测:推测。伏:埋伏。
靡mǐ:倒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该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讽:动词,讽喻。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名词,批评意见。
修:长。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朝(zhāo):白天。
服:穿戴。
窥:看。
及:比得上。
复:又。孰与:“孰与”连用表示比较。意思是与„„相比,谁更„„
自信:相信自己。
旦日:明日,第二天。孰:谁,什么。
若:如。明日:第二天。
孰:通“熟”,仔细。如:比得上。
寝:睡。
美:赞美。
私:偏爱。
于:对。
见:拜见。诚知:确实知道。
以:认为。于:比。
方:方圆。左右: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
蔽:指受蒙蔽。
善:应答之辞,表示同意。面刺:当面批评。
过:过失,过错。受:通“授”,给予,付予。
谏:进谏。
谤bàng讥:指责、议论。
市朝cháo: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使„„听说。
进:进献。
若:像。
间jiàn:间或,偶尔,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
闻:听说。朝cháo:朝拜。
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