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做大做强执法质量考评体系
现有的执法质量考评很大程度上是“执法卷宗”的考评,基本上是以卷宗质量好坏来衡量或评价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执法质量,虽然接处警、信访、监所管理、民警执法素质测评等工作也纳入其中,但都是年终一次性的抽查,既不全面,甚至不真实客观。公安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说是“执法”,可以考虑把执法质量考评体系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全面衡量、考核公安工作的平台。
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完成执法质量考评工作
但这样一个平台单靠法制部门组织实施是远远不够的,法制部门可以作为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牵头责任部门,相关警种以及政工、纪检、督察、信访部门等部门必须参与,如何共享这些部门相互间执法监督的信息,如何落实各部门在执法质量考评中的责任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
上级业务部门既是执法主体,又是基层所队的上级业务机关,具有监督、指导和服务作用。上级警种部门对本警种本部门情况最为熟悉,同时对下级警种部门又握有相当的资源。基层所队执法问题多少、执法能力高低、执法质量优劣、执法权威大小、执法公信力强弱,都与本系统的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程度、督导力度直接相关。基层所队的上级业务部门最熟悉本系统执法工作的情况,对涉及本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更为精通,因而对下级业务部门行政管理情况进行进行执法质量考评,在统一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专业优势,上级业务部门自上而下的“纵向”监督考评也更为有力,因此,建议关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考评由各自的上级业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如刑侦负责对案件现场的勘查情况及其他相关情况的检查;治安负责对户政、治爆等一系列行政管理工作检查;信访负责对信访案件的落实、检查;督察负责对全局民警、单位的投诉以及各项专项公安工作的督查考核;指挥中心负责对接处警工作的质量检查等等;法制部门则负责对各类案件的考评并结合上述检查情况进行汇总。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执法质量考评
上述相关警种、部门参与执法质量考评后,就不是年终一次性的抽查,而是落实在日常工作中,这就需要一个强大、先进的网上执法质量考评系统,能将这些日常检查、落实工作纳入到该系统中,有关数据、结果自动生成。
执法质量考评应以平时考查、阶段考查为基础,特定案件考评和年度考评为重点,避免年终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模式,并注意四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要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根据不同考评对象、任务,合理选用考评办法,使考评更加简洁高效,避免重复考评,切实减轻基层公安机关负担。要把执法质量考核评议与日常的执法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执法质量融入各项执法工作之中,以促进公安机关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注意各种考评方式的衔接,充分运用纪检、督察、政工、信访等部门多项结果,全面客观的考评执法质量。
随着公安机关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当前应充分利用网上考评手段,实行网上考评与网下考评相结合。网上日常考评要与案件审核同步进行,实现每案必评和实时、动态考评。要完善考评案件网上随机抽取、考评成绩网上自动生成等功能,树立考评权威,降低考评成本,提高考评效率。
四、考评结果的运用必须严格,奖惩兑现
对于个人,考评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个人电子档案,将作为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对于单位,考评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评定各种等级的重要依据;对于单位负责人,个人档案和所在单位考评结果将作为提拔晋职的重要依据。同时,严格落实执法自认,实行执法责任追究而不仅仅是错案责任追究。
考评结果与工作指标挂钩,注重考评的法律效果和工作效率的统一。执法质量首先要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取向,公正优先于效率。在考评中,要弱化过去的“过程”考评,注重执法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增强民警的责任心,提高群众的满意率,以保证公安执法的工作质量。一是考评结果与政治利益相挂钩。对执法质量优秀单位的领导和执法办案质量优秀的民警,要大力表彰晋级、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执法质量不达标的单位不得评优评先,对连续两年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者予以免职;对执法质量不达标的民警不得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和晋升警衔。二是考评结果与经济和利益挂钩根据执法考评实际得分情况,对执法质量优秀的民警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对执法质量差的兑现经济惩罚,后果与末位调整相挂钩。凡被确定为年度执法质量末位的所队长和民警,应由主管局长进行诫勉谈话,进行业务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重回原执法单位,不合格的要坚决调离执法岗位。三是考评结果与追究执法过错相结合,要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凡是发生重大执法过错的,不管是谁,都要严格依照规定追究责任,不仅要追究民警责任,还要追究责任领导责任。
五、增加相关考核内容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衡量检验公安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公安机关内部评价、一系列客观标准证明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再好、再优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强和满意度低,再好的执法质量也没有任何意义。建议执法质量考评标准中增加针对被考评公安机关的社会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度调查主观标准。此外,还可以引入被害人调查、警民关系调查等社会评价机制。目前,需要注意的对被处罚人员调查结果要注意慎用,避免满意度与执法质量相悖的情况出现。
第二篇:构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构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作者:县局党委委员、法制预审大队大队长
徐松灿)
[摘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关键就是要狠抓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质量的提高,围绕提高执法质量进行规范体系建设,重点要构建执法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此,本文作者结合文成公安局如何抓好执法质量,总结该局作为我市全省唯一执法示范单位工作经验,围绕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基本框架、基础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基层公安机关
执法质量
监控体系
执法质量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机关开展“三项建设”的核心,也是基层公安机关的长期任务。尽管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执法质量的提升,广大民警执法思想、执法能力和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程度、执法公信力明显增强。但由于执法质量考评的局限性,执法制度的缺陷性和执法主体素质不等性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亟待提升,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形还时常发生。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目的是发挥公安内部执法监督作用,提高执法质量,确保执法的公平、正义。因此,探索和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执法质量,广义上讲是指执法工作的优劣程度,狭义地理解就是对某一执法活动的计划、实施、结论及整改状态的一个评价。在全面推进公安机关 “三项建设”的新形势下,对执法工作特别是执法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是公安机关树立科学执法理念、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全面推行执法规范化的关键所在。
(一)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是执法管理体制所决定。公安法制部门是内部执法监督部门,承担着执法审核、监督和指导职能,在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处于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的角色,其职能与角色已经难以承担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实践证明单纯的案件审核,事后监督,已经难以适应日益进步的社会形势需求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公信力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对执法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可控制的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建立可控制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公安工作的合法、公正和效率。
(二)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基础。执法质量在公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不断提升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过硬的执法质量,才会有良好的执法效果和放大的社会效益;只有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依法执法的要求,不断地提高执法质量,公安工作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才有创造力和生命力。为此,建立执法质量监控的目的就是提高现有的执法活动的质量,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使执法内容、重点、方式、手段、对象、结果等方面得到完善和突出。
(三)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执法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公安工作的成败。随着法制观念的普及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公正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严格。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已经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处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公安机关执法活动中出现的每一起错案,执法程序中的每一个瑕疵,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炒作的对象,很容易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攻击,直接影响甚至危及到社会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公安机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是防范执法风险的基本路径。执法质量与执法风险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执法质量的高低决定执法风险的大小。执法质量越高,执法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随着执法任务的加重,在执法实施过程中,稍有不慎,遗漏了重要的证据,或对案件适用法律不正确就会造成执法风险。如某县城关派出所一名副所长和一名民警,在查处一起卖淫案件中,因没有立案出现严重不作为,被检察机关以渎职罪判处有期徒刑。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防止出现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严格依法执法,就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化解和弱化执法风险。
二、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三基”工程建设、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核心,也是关键,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执法质量的优劣,执法水平的高低,事关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因此提升执法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对影响执法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一)指挥参谋体系。执法质量指挥体系是整个体系中的决策层,以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各业务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建立由纪委牵头,审计、监察、政治、法制、督察、信访及包含刑侦、治安、交警等主要警种或有关部门组成的执法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信息,分析队伍状况,研究重大执法监督事宜,给党委决策提供意见,当好参谋。主要任务:制定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长远和近期质量目标、各项执法活动的控制规则、实施细则并组织与落实监控工作计划、总结,及时处理执法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
(二)组织机构体系。是整个体系中的执行机构,以行政首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纪委、法制部门牵头,审计、监察、政治、法制、督察、信访及包含刑侦、治安、交警等主要警种或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立执法监督委员会。主要任务:通过一定程序对各业务部门的执法质量管理提出要求,具体组织执法质量控制体系的活动,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监督。
(三)标准规范体系。是整个体系中执行标准和规范的提供者,由分管法制领导直接负责,法制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分别制定落实。从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实践看,近几年各级公安机关虽然从上至下制定了执法质量考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促进公正规范执法,由于种种原因,与不同警种、不同执法岗位相对应的工作流程和执法标准仍不完善,造成基层执法活动“原则性不足,灵活性有余”,使执法监督难以与当前高速运转的公安业务尤其是办案工作相配套,难以与高度分散的民警勤务方式相衔接,很难起到预防、监督、制约、教育作用。因此,必须制定一套适合当前公安执法形势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科学、系统、有效的执法管理体系。一是以标准化为基准,建立完善能够在充分运用接处警、案件审核、执法检查、执法质量考评、责任追究等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变事后考评为全过程管理,变单一方式、间接性监督为全方位、逐一执法环节的全流程监督以保证每一起案件都合法、公正。二是以程序化为管理模式,引领执法规范化建设。按照“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执法标准、明确执法流程、明确岗位技能,严格过程记载、严格质量监控、严格考核激励、严格责任追究”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档案网上建立,执法绩效网上考核”的执法管理模式,采取由法制、纪检监察、政工等部门对执法工作的共同管理,把执法业绩与民警的职务晋升、奖惩等紧密挂钩,实现执法管理与队伍管理的有效衔接。
(四)信息反馈体系。该体系主要通过各层面(局领导层、质量监控层、中层领导层、执法民警层、辖区群众层、检、法、司、当地政府层),采取审核、倒查、考评、督察、座谈、会议、问卷调查等多渠道多形式来实现执法信息收集和反馈。质量监控系统将收集的信息,按不同性质、类别、对象进行分类,分析存在的执法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和关键控制点,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以便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控制,使执法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五)监督审核体系。是对所有执法单位的执法活动进行考评,评估其执法质量优劣的主要体系,是整个监控体系的重点。一是要建立执法质量预警机制,通过执法单位多项数据进行排名,对所属单位的执法办案质量进行精确分析,每月按优(绿)、良(蓝)、中(黄)、差(红)四个等级监测,实行等级化管理;对办案质量较差、显示等级较低(黄色和红色)的单位及时进行提示或预警,从而实现对全局执法质量的动态掌控,做到定期对执法质量现状有客观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和解决措施,促使执法质量不断提高。二是把信息化应用到执法监督,实施执法源头、执法过程、强制措施、处理结果等全方位的网上审核、监督,形成完整的民警执法档案和动态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及时指导和执法信息反馈。三是建立执法单位中层领导执法监督制度,实行“中层领导带头办案制度”“所长坐堂制”,明确审签意见领导审核案卷,解决法制监督部门不能进行执法事前、事中监督的缺陷。同时,实行法制部门派驻法制员到执法单位的做法,把基层所队的法制员划归法制部门领导,解决同级监督力度不大的问题。四是建立信访和检、法、司、政府法制部门监督的倒查机制。开展“无执法过错、无赴省进京上访、无越级集体访、无信访积案科所队”创建活动和“有责信访零增长”活动,努力在公安机关一线所队实现执法“零过错”、群众“零投诉”、“零上访”。五是要充分发挥法制、督察、纪检、监察和信访部门的作用,理顺监督关系,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对关键执法环节和重点执法部位的监督,把监督工作由结果性监督向执法全过程监督延伸,最大限度消除监督空白,全方位治理公安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过去发现执法问题难、惩处执法过错难、追究领导责任难的问题,用严明的纪律和铁的手腕,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六)整改提高体系。执法整改是提高执法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所在,不重视执法总结整改工作,执法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难以达到。执法质量考评是执法质量监控的重要步骤,目的就是为了查找执法问题并进行整改,从而达到改善和加强各项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执法水平的目的。客观地说,通过执法考评,绝大多数执法上存在的问题都已经被发现和掌握,按照常理,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执法中不应再发生,但现实却是虽经多次强调,不少普遍性、倾向性的执法问题依然反复发作,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执法质量考评是一个检查、反馈、整改、责任追究、完善机制相配套,执法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而实践中,考评前一些形式上的工作力度远远大于考评后的反馈、总结、提高的工作,很多单位在考评之后就全然放松了,不去及时总结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制订落实整改措施,没有对出现执法问题的办案民警及时开展责任追究,没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避免问题的反复发生,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仍然得不到显著提高,失去了执法质量考评的实质意义和最终目的。
(七)奖惩考评体系。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研究制订执法质量管理办法,将治安管理、窗口管理、监所管理、社区管理等列入执法质量考评,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质量情况的考核,奖优罚劣;开展“每月评比相对优胜和较差执法单位”、”“每月执法之星”和“优胜、劣质案件”、“优秀法制员”、“执法办案能手”、“法律素质优劣民警”、“等评比和”、“办案积分奖励”,把这些评比结果运用到执法质量考评,形成完整的奖惩体系。同时,把执法能力和质量与升职、调动结合起来,把执法水平作为职务晋升的主要条件之一,从而充分调动执法主体学法、懂法、依法执法的积极性。
三、探索和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保障
探索和建立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涉及到公安机关及其警务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系统工程,也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效保障。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倾最大的人力、物力和决心,才能保障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顺利实施。
(一)要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执法主体建设是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保障。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只有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整体推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领导要重视,领导是提高执法质量监控执行力的关键。能不能建立有效的执法质量监控体系,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创新执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机制,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中付出比普通民警更多的心智、心力和心血;二是民警素质要提高。公安民警素质是提高执法质量的主要基础,没有较好的法律和政治素质难以适应现时的执法环境,为此,广大民警必须加强法律和公安业务学习、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夯实执法基础。各级公安机关要搭建好网上学法平台,开辟网上法律课堂,设立法律法规、执法通报、法制培训、执法指导等栏目,依托网上考试系统,全面实施网上集中教育训练和岗位自练相结合的长效练兵机制,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三是警力要下沉,要强力推进警力下沉,促进警力向农村和基层倾斜,要通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推力”、加强部门协作的“合力”、强化群防群治的“群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 “潜力”等办法,缓解“警力不足”。从而保障基层公安机关开展高效的执法活动。
(二)要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保障,没有规矩何来方圆,没有制度规范就无从谈起,没有规范质量就无从着落,而执法制度建设的关键又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没有落实,执行力不强,也是一堆“废纸”。一是领导带头,各部门一把手带头抓执行、促落实,敢于叫响“向我看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想实招、鼓实劲、谋实事,运用集体智慧共同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各项目标措施的落实。二是纪律要严明,用铁的纪律保证政令、警令畅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监督要有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再者是要健全完善更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目标督查和考核力度,切实发挥好督导检查的作用,大力推行“平时督促检查为主、年终考核为辅”的模式,采取听工作汇报、查阅案卷资料、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了解掌握一线执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途径,是科技保障。
一是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行为规范。要普及信息化证据采集设备,为民警配齐录音笔、数码相机等信息化装备,对接处警活动做到全程录音,对重大案件的审讯,一律制作全景式视听资料,还原审讯现场,保证证据效力,避免无理投诉,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办案中形成的笔录材料、法律文书要全部采用标准执法软件制作,并形成电子案卷归档备查。
二是以信息化促进执法程序优化。首先要以信息化规范办案流程。办理所有的刑事、行政案件从受立案、处理到执行的各个执法环节,都必须在网上流转,要求办案信息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录入警务综合信息平台,录入信息不能缺项、漏项和错项;其次要建立网上三级研判体系,法制部门对网上执法要进行专业研判,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上网发布预警信息。三是以信息化促进执法监督体系。要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在基层所队的值班室、办案区、办事区等处安装监控探头,视频信号接入各级监控中心,由专人对值班人员、窗口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完善内部执法办案监控网络,规范民警的行为;要在公众互联网上建立网上举报箱,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发现有执法过错的民警和案件,要坚决纠正,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检举人,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第三篇: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
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
“>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2007-12-08 14:57:4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
2005水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自查报告
2005年,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实施新《水法》和《湖南省实施水法办法》为契机,以规范水行政许可行为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为落脚点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全年共办理水行政许可20宗,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6件,结案16件,为建立我县水事活动新秩序做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水行政执法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今年年初,局党委高度重视水行政执法工作,根据水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从各职能股室抽调人员充实了水政水资源股和水政监察大队力量,专职水政执法人员达9人,其中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余人员均为大专学历。与时同时,今年通过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与组织、编制、人事部门联系协调,成立了全额拨款的河道管理机构;二是加强了水政执法硬件建设,通过落实执法、办公和通讯经费,配备水政监察专用车辆,布置专门的执法听证室,配置专用照相、摄影、录音等勘察设施,使我县水政执法设施装备更上一层楼。三是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培训工作,全年共安排了2次水政人员到省市参加业务培训,全县开展了4次水行政执法业务集中培训学习。
二、加强水法宣传,营造水行政执法良好氛围
一是制订了水法律法规的宣传计划,将今年确定为我县“一法一办法”宣
传年,并安排宣传专项经费2万元。二是积极开展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三是督促乡镇及各场所管理单位搞好水法宣传。四是在2个县级电视台和重点乡镇电视台开辟了水法宣传专栏,印发了10000余份宣传资料,组织了4台宣传车,悬挂了35条横幅,张贴了1500张标语。
三、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水行政执法质量
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做到所有行政许可(审批)行为符合法定条件、手续完备,并在规定时限内受理和办结;二是所有行政处罚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罚恰当,适用法律正确,所有行政强制行为均有法定依据,且程序合法;三是对辖区内发生的水事纠纷能做到及时调处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如对南岳庙、三阁司跨乡镇的群体水事纠纷,及时果断有效地进行了调处,避免了一场械斗流血事件,对大田张等跨
行政区域的水事纠纷,及时向市河道管理处和市局水政科报告,并协助上级做好了调处工作。四是规范了行政处罚文书的制作和归档工作;五是执法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杜绝了违法违纪行为。
四、强化执法监督,树立水行政执法良好形象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水行政执法监督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各项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二是推行政务公开,将行政许可项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处罚依据、处罚标准进行公示;三是建立完善了执法质量考评、民主评议、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优秀水政监察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通过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了水政执法工作,今年立案查处的水事违法案件,结案率达100,没有一起被提起诉讼,没有一起申请复议,水事纠纷调处也无不良后果,行政执法为无群众举报和投诉,树立了水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另外,我县还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完成了入河排污口调查等中心工作,及时上报各种业务报表和工作计划总结,及时参加各类会议和培训,并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宣传、贯彻、落实。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水政监察大队目前还是股级机构,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二是由于财政非常困难,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津贴、执法人员人身保险很难落实,三是没有发现并查处具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水行政执法质量考核制度的要求,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将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县水务局 2005年12月5日
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
第四篇: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
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
2005水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自查报告
2005年,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实施新《水法》和《湖南省实施水法办法》为契机,以规范水行政许可行为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为落脚点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全年共办理水行政许可20宗,立案查处水事违
法案件16件,结案16件,为建立我县水事活动新秩序做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水行政执法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今年年初,局党委高度重视水行政执法工作,根据水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从各职能股室抽调人员充实了水政水资源股和水政监察大队力量,专职水政执法人员达9人,其中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余人员均为大专学历。与时同时,今年通过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与组织、编制、人事部门联系协调,成立了全额拨款的河道管理机构;二是加强了水政执法硬件建设,通过落实执法、办公和通讯经费,配备水政监察专用车辆,布置专门的执法听证室,配置专用照相、摄影、录音等勘察设施,使我县水政执法设施装备更上一层楼。三是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培训工作,全年共安排了2次水政人员到省市参加业务培训,全县开展了4次水行政执法业务集中培训学习。
二、加强水法宣传,营造水行政执法良好氛围
一是制订了水法律法规的宣传计划,将今年确定为我县“一法一办法”宣传年,并安排宣传专项经费2万元。二是积极开展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三是督促乡镇及各场所管理单位搞好水法宣传。四是在2个县级电视台和重点乡镇电视台开辟了水法宣传专栏,印发了10000余份宣传资料,组织了4台宣传车,悬挂了35条横幅,张贴了1500张标语。
三、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水行政执法质量
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做到所有行政许可(审批)行为符合法定条件、手续完备,并在规定时限内受理和办结;二是所有行政处罚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罚恰当,适用法律正确,所有行政强制行为均有法定依据,且程序合法;三是对辖区内发生的水事纠纷能做到及时调处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如对南岳庙、三阁司跨乡镇的群体水事纠纷,及时果断有效地进行了调处,避免了一场械斗流血事件,对大田张等跨行政区域的水事纠纷,及时向市河道管理处和市局水政科报告,并协助上级做好了调处工作。四是规范了行政处罚文书的制作和归档工作;五是执法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杜绝了违法违纪行为。
四、强化执法监督,树立水行政执法良好形象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水行政执法监督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各项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二是推行政务公开,将行政许可项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处罚依据、处罚标准进行公示;三是建立完善了执法质量考评、民主评议、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优秀水政监察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通过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了水政执法工作,今年立案查处的水事违法案件,结案率达100,没有一起被提起诉讼,没有一起申请复议,水事纠纷调处也无不良后果,行政执法为无群众举报和投诉,树立了水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另外,我县还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完成了入河排污口调查等中心工作,及时上报各种业务报表和工作计划总结,及时参加各类会议和培训,并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宣传、贯彻、落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水政监察大队目前还是股级机构,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二是由于财政非常困难,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津贴、执法人员人身保险很难落实,三是没有发现并查处具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水行政执法质量考核制度的要求,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将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县水务局
2005年12月5日
第五篇:浅析公安机关当前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 录
目录„„„„„„„„„„„„„„„„„„„„„1 写作提纲„„„„„„„„„„„„„„„„„„„2 摘要„„„„„„„„„„„„„„„„„„„„„3 关键词„„„„„„„„„„„„„„„„„„„„3 正文„„„„„„„„„„„„„„„„„„„„„3 参考文献„„„„„„„„„„„„„„„„„„„10
写作提纲
一、当前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观念上存在“四个误区”
(二)执法过程中存在“三大顽症”
(三)办案程序不规范
二、公安执法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对法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二)一些办案民警法律素质偏低。(三)“关系”、“人情”影响依法办案。(四)执法监督不力。
(五)法条尚的宽泛,理解不统一,裁量不准确。
三、改善执法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一)要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法制意识。(二)要加强对办案民警的教育培训。(三)要严格用执法质量考评规范执法行为。
(四)抓好体制建设,强化公安执法保障(五)要强化个案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六)要建立法规具体条款的解释集锦。
(七)抓好制度建设,规范民警执法行为
浅析公安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郭登臣
【摘要】公安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质量,达到依法行政,将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工作进程。如何提高执法质量,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端正执法思想,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公安执法工作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人民群众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本文表现了公安执法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力图探究出一套完善和加强公安执法工作的措施。【关键词】公安机关;行政执法;依法治国
行政执法是公安机关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及时分析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对策,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讨论活动至关重要。
一、当前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执法观念上存在“四个误区”
一是重“实践”轻“程序”的观念。有的执法民警注重实体法的掌握,却忽视对程序法的学习,认为公安执法者重在办案破案,至于程序不过是如何“走过场”的问题,都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正因为这些人脑中忽视程序甚至没有程序,所以根本不知道怎么走程序,就更谈不上按程序办案了,结果是程序违法的事情不断发生。比如,有的对留置、拘留、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不按规定告知其应享有的权利;有的办案中应使用传唤证而未使用;有的不按规定执行搜查、扣押;有的案卷中缺少法律文书等等。
二是重“特权”轻“人权”的观念。在基层调查中发现,个别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常常以管人者自居,认为我就是法,我管你你就得听,我做出的决定就是裁决。3 比如,有的执法时不亮证件,只说一句“我是公安局的”、“我是警察”就随意进行盘问;极个别的人对吵嘴打架或民事纠纷的当事人随意戴上械具押往派出所等等。
三是重“破案”轻“监督”的观念。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执法部门处了多少警,破了多少案非常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也相对舍得向这些部门倾斜;而对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却往往认为是自己给自己戴“紧箍咒”,自己人给自己人找麻烦。一些基层执法民警也对上级执法监督有反感心理,认为是“吹毛求疵”,故意找茬与自己过不去。由于领导不重视,一些单位往往把老、弱、病,文化低的人员往法制部门“拨拉”,在人财物和工作指导上关心重视不够、过问不多,致使有些法制部门形同虚设;有的领导对上级法制部门下发的《纠正违法通知书》往往压在抽屉里,该追的不追,该究的不究,致使有错的民警不但认识不到错误和及时改正错误、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四是重“经验”轻“创新”的观念。一些单位领导和执法忽视新业务学习,执中仍凭老经验、***惯、老做法办事,其结果不但和新的法规相抵触,甚至是用了旧规违了新法。有的单位运用新法规时又过于死板教条,不能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开拓创新。一些执法部门之所以重经验轻创新,关键是感觉到创新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上边认可,是既苦又累的差使。
(二)执法过程中存在“三大顽症”
一是执法随意不够公正。一些民警受“人情”、“关系”的干扰,在执法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如偏袒一方、降格处理、变更强制措施等。正因为处理的轻重有“商量”的余地,所以犯了事的人不是首先找律师,而是找关系活动。
二是执法创收乱施罚没。一些执法部门受利益驱动,存在执法权利“商品化”的现象。有的为了提成、创收,争办有“油水”的案件。在办理有“油水”的案件时,往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扣押。如侦办卖淫嫖娼案或经济诈骗案时常有这种现象。
三是执法扯皮不作为。个别执法部门对人民群众报的“小案”,常常采取推诿、4 拖延或漠不关心的态度。比如有的居民报案说说在楼下丢了自行车,有的乘客报案说在公共汽车上被小偷偷去几百圆钱,对此,有的执法民警不但不登记,热心给予帮助,还说“这样的案子一于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管的过来吗?”有的对群众的求助往往以“不归我们管”为由四处推诿。
(三)办案程序不规范
一是证据不充分。有的办案民警对证据该取的不取,该固定不固定;有的甚至将物证、书证遗失掉;极个别的仅凭口供、证言就草率定案结案。
二是定性不准确。出现定性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概念不清或概念混淆。如:有的把固意损坏财物罪笼统地定性为侵财罪;有的把妨碍公务罪定性为扰乱公共秩序罪;还有的案件里除了存在这个问题以外,适用法律也不够准确。
三是“过程”不到位。有的该使用传唤证传唤的不使用,却用口头“交待”代替;有的不仅随意扣押物品,甚至连“白条”也不打,更谈不上开具法定手续了;有的不贪污告知犯罪嫌疑人、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而不该“告知”的却乱“告知”。
二、公安执法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对法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他们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强调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但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法制工作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片面认为法制工作就是书本上的工作,是条文中的研究;甚至认为执法检查和质量考证不过是“走过场”、“摆形式”而已,因而,工作起来推一推就动一动,领导力度不够。
(二)一些办案民警法律素质偏低
由于他们没受过正规的法律培训,加之平时不主动学习,往往对常用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业务素质不高,执法水平跟不上,必然导致执法不公、违规执法的情况发生。
5(三)“关系”、“人情”影响依法办案
执法中,一些民警难以摆脱“关系户”、“人情网”的束缚,不要避免地把个人感情夹杂到执法办案之中,难以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四)执法监督不力
一些监督部门工作作风拖沓,原则性、责任心不强,发现执法过错或是视而不见,或是轻描淡写地一略而过,缺乏细察深究,一追到底的工作态度和监督意识;有的执法民警业务素质不高,工作方法不当,找不准问题的症结,不能依据相关法规发现违规执法现象,造成执法过错长期得不到纠正和追究。
(五)法条尚的宽泛,理解不统一,裁量不准确
现有法律法规的条文多是比较宽泛和笼统的,许多条文实际执行操作起来往往要借助高法、高检或公安部的解释或批复才能准确裁决。而这些解释或批复,在基层执法人员来说是很难看到的。所以,一些执法人员只能靠自己对条文的理解程度进行裁决,这就难免出现对同一案件作出的处置不等同或争议较大的裁决。
三、改善执法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一)要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法制意识
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提高对法制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指导性。要来真的、动实的,不仅要在会议上强调,在检查工作时督促,在人财物上提供保障,要对法制部门相关工作特别是“两错追究”等“得罪人”的工作给予支持、“撑腰”和鼓励。
(二)要加强对办案民警的教育培训
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民警对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岗位练兵,使民警熟练掌握常用法律法规的内容及执法程序;要针对公安执法中经常遇到的治安裁决、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等易发生违法办案的具体问题,结合具体办案事例,6 有重点地讲清楚如何正确运用法律。在培训中,要区分层次,对新参加公安工作的人员,主要是系统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和公安业务知识,使其初步具备执法能力;对科(所、队)领导主要是在执法中如何审核把关,如何确保案件质量上多“开导”;对民警侧重如何办案、如何准确运动法律、法规。
(三)要严格用执法质量考评规范执法行为
实践证明,考评工作是加强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有力措施,对提高执法办案质量,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级应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质量考评中了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考评细则,并使细则更全面、更细致、更具备可操作性。
(四)抓好体制建设,强化公安执法保障
公安执法保障机制包括领导管理机制,警力保障机制,财物保障机制,法律保障机制,执法环境保障机制等。公安保障机制建设要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要与中国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立足现状,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1、建立适应公安机关的人事管理机制。公安队伍是一支准军事化的队伍,人数多,专业性强,危险性大,而领导职数少,民警职级、待遇长期偏低。要根据这些特殊性,建立符合公安职业特点的人民警察职务序列,在国家公务员序列中单列出来,“按照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加大警衔工资在民警工资构成中所占比例,提高民警生活待遇,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安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公务员之间、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与基层民警在职级、待遇上的差别,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特别是一线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根据各级公安机关的职能定位,大力精简内设机构和派出单位,合并职能交叉或相近的部门和警种,从实际需要出发设置公安派出机构,重新整合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沉到一线,实行“小机关、大基层”,切实解决头重脚轻、机关化严重的问题,切实解决部门与警种之间职能交 7 叉、权责脱节、人浮于事的问题。
2、建立“分级管理,分项负担”的财物保障机制。公安经费保障理应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事,让公安机关“自谋财路”,就会把手中的权力变成向老百姓敛财的工具。要彻底解决公安经费保障问题,必须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解决。即规定国民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公安经费的固定来源,建立起“分级管理,分级、分项负担”的财物保障机制,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分项落实保障。具体是: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全国公安机关装备费和服装费,财政部、公安部制定全国公安机关装备标准,由中央财政统一划拔;省级财政主要负责全省公安机关行政经费,包括民警工资、医疗保障,特别业务费等,保证省内民警的物质待遇基本一致;市级财政主要负责全市公安机关办公、办案经费等;县级财政主要负责县级公安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分级分项负担公安经费,可以缓解目前地方负担过重,保障乏力的状况。在新的财物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前,首先要用好、盘活有限的经费,增强成本意识,降低警务成本,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健全内外监督机制,科学管理使用现有经费装备,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3、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安法规体系。公安立法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在保障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进程,到2005年建成以人民警察法为主体,以公安刑事法规、治安保卫法规、公安行政管理法规、公安组织人事法规、警务保障法规、监督法规和国际警务合作法规为主要门类,由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地方性公安法规、规章组成的比较完善的公安法规体系,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安立法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遵循立法的规定,符合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策,贯彻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保护公民、法 8 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当前公安立法的重点。一是制定出台公安机关组织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二是加强对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本着执法为民,群众至上的指导思想,从合法性、适用性、有效性等方面,对现有公安法律法规进行认定,及时提出废改立建议。三是对不同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规章有冲突、不协调的条款进行修改,特别要对由多个部门行使同一种管理、审核、发证、收费、处罚权的法规规章进行清理,进一步明晰职责权限,“减负”于民。四是要加强全民法制教育,营造有利于公安执法的大环境。深入开展全民“四五”普法教育,掀起全民学法新高潮。各级政府特别是司法部门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工作,公安机关在行政管理、打击处理违法犯罪等执法工作中也要注重法制宣传,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支持、配合执法,为公安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要强化个案监督,加大惩处力度
要对公安执法中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扣押”,非法插手经济纠纷以及滥用强制措施等“顽症”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上级公安机关业务部门发下级公安领导对“两错”案件袒护或不作追究的,要“通报、向上级领导汇报、下达纠正违法通知书、在考评中扣分”等四管齐下,决不照顾面子,决不搞“下不为例”。
(六)要建立法规具体条款的解释集锦
各级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将执法过程中常用的法律法规及逐条逐款的司法解释、“高法、高检、公安部”等高层领导机关的“批复”、“批条”等整理成册,印发到每一个民警手中,便于大家学习和运用。
(七)抓好制度建设,规范民警执法行为
要从根本解决执法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的弊端,把民警的一切执法活动都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执法制度和规定,使执法活动更加规范化。二是要建立《执法民警资格认证制度》、《接处警和立案破案回告制度》、《治安案件限时办结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增强民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适时出台相关制度。对个别单位不依法严格执行行政拘留,有降格处理、以罚代拘的现象,要及时制定《办理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严格规定行政案件从受理到结案的一系列程序。对裁决后不执行的单位和负责人进行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这样能使执法中趋利性表现比较突出、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这些时有发生的问题得到根本的遏制,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行为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公安机关执法须知》,公安部法制局;
[2]付明喜,《完善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体系》,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3]刘璐,《试论行政科学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4]余军,尹伟琴合著:《对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的再认识》,政法论坛,2010年第23卷;
[5]河南省公安机关机关资格认证考试复习资料,河南省公安厅,2010年2月
[6]河南省县级公安机关和所队领导班子成员轮训班法律法规学习材料摘编,河南省县级公安机关和所队领导班子成员轮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