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前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思考
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督执法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作用,现就当前基层行政执法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基层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是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各基层部门80%的精力都花在行政收费上,为执法而执法。二是执法机构单一,专一办案人员少,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三是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大局意识不强,多数人怕办案、不想办案、不会办案,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甚至少数人存在“无事小神仙”等消极思想。四是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各基层部门80%的人力资源用于完成行政性收费,而行政执法工作大约只有10%左右的工作人员,执法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二、当前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抛弃原有工作习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规范市场主体、监督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工商行政管理人员面临着国家经济和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期,为适应发展的要求,必须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不段提高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彻底抛弃“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事不关己、碌碌无为”等旧有的工作习惯。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整合执法力量。各基层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理顺“收费”与“执法”的关系,收费这块“阵地”要紧紧占据,“行政执法”职能也要严格履行,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来促进管理,树立权威,以达到“执法促管理,管理促收费”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执法重心下移,促进基层分局(所)办案。工商所(分局)是行政执法的前沿阵地,要坚持执法重心下移,明细执法职权、明细执法任务,施压力、促动力,一级抓一级,实现基层分局(所)学办案、会办案、能办案、办好案的良好局面。
(四)运用好“三级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的执法体系。按照“据案情、分轻重、分层次、分级别”,上下联动的办案体系,坚持“团队作战,分层负责、分级办理、分案破之”的原则,对大小案件都要坚决一查到底。
(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执法办案工作制度。充分履行职能是工作的根本,取得工作成效制度是保障,各基层部门还要根据实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执法办案工作机制和制度。
(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依法行政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五个一”学习工作计划摆在重要位置,一是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把学习法律知识业务当作一种制度、一种责任,当作自身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工作能力的总要求;三是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最终要培养一支懂理论、懂专业、懂法律、会执法的干部队伍。
(七)培养人才、带动队伍。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要求,培养一批执法办案的业务骨干,最终达到培养一批,带动全局的良好工作新局面。
(八)未雨绸缪,积极拓宽查案领域。一是积极加强与公安、文化、海关、卫生、质监、烟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查找案源,借助“外力为我所用”。二是以反垄断为重点,在强制交易、强制服务等不正当竞争方面寻找新的工作突破口。
(九)保持冷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近年来的执法实践中,阻碍执法,暴力抗法的事时有发生,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时得不到保障,在此种情况下,需要执法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盲目冲动,要运用智慧与违法者较量,避其锋芒,灵活面对,要积极向上级请示、报告,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化解危机。
第二篇: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我们党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依法执政又是党和国家历史基础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依法执政离不开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研究和解决当前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诸多
问题,提高司法及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密切需要,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浓厚的功利色彩、部门利益驱动、不移送刑事案件
在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的行政违法案件中,涉及的对相对人给予经济处罚的同时,又需要追究相对人的刑事责任,一旦将案件移送,罚款也将随案移送。执法部门为了不让利益受损失,维护部门和单位利益,完成上级下达的罚款创收任务,确保本单位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兑现,既便是相对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该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现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也是一罚了之,单位得实惠,相对人也满意。
2、执法人员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不移送刑事案件
违法调解,以罚代刑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权钱交易,执法人员收受或索取行政相对人的贿赂。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工商管理人员白启祥、李亭君明知他人销售劣质奶粉导致被害人死亡,被害人亲属也多次要求查处此案,但白、李二人却因接受了当事人吃请和1000元贿赂,仅作了行政处罚,并伪造材料,隐瞒事实真相,企图让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追究。
3、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差,缺乏区分罪与非的识别能力,证据收集、保全能力低,而不移送刑事案件
行政执法案件中构成犯罪的,大多数为结果犯,有的用具体数字表述,有的则用“情节严重,性质严重”等模糊概念表述,在实践中不宜把握,尽管有的案件有司法解释,但行政执法部门对司法解释知之甚少,在案件处理中,往往是就低不就高,以理解和掌握的政策法律结案,致使有些触犯刑律的犯罪嫌疑人未受到刑事追究,放纵了犯罪。另外,收集固定证据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专门工作,一方面,法律对证据形式、证明方法有特殊要求,另一方面,对证据材料的调查、收集、审查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同时,证据由于时间或其它原因,有灭失或难以提取的困难,固定和保全证据也显得尤为重要,行政执法人员使用证据的专业水平低,要么程序不合法,要么证据不能证明犯罪,致使有些刑事案件降格处理,导致打击不力,放纵犯罪。
4、行政执法权“出租”现象严重,致使权力泛滥
行政执法权是国家赋于国家行政机关的一项特殊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享有。实际工作中,有此国家行政机关利益驱动,法制观念淡薄,把本应由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行政权利,“出租”给某些单位和个人,以致使一些单位和个人借用“出租”的行政权,乱罚款、滥收费,甚至索取、收受行政相对人贿赂、贪污、私分罚没款,造成
较坏的社会影响。如烟火爆竹、煤碳管理权本应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是,有些国家行政机关硬是把管理权承包出租给个人,并以政府的名义成立办公室,行使行政执法权。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权利泛滥,影响政府形象,破坏社会经济秩序。
5、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意识差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理所当然地应当担负起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职责,但检察机关重刑轻罚的思想依然存在,在打击刑事犯罪方面我们的确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是无庸置疑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政执法领域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日渐增多,打击这类犯罪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我国九七刑法的修改就是例证。检察机关如何随着立法上的调整,加大对行政执法领域犯罪的查处力度是当前我们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当前行政执法中有些问题的严重性,有的权钱
交易,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渎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有的无视法律,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等等。如果听之任之,会破坏我国刚刚建立的市场秩序和法制秩序,就影响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执政目标的实现,其危害性是不能低估的。其次,唱好法律监督的主旋律,借助法律监督这个平台,查处和打击行政执法犯罪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我们在观念上对行政执法监督仍然抱着无所谓,害怕多一事,或者是例行公事,满足于发文件、讲讲话,不实实在在地抓一抓案件,那就是对“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认识的一种偏颇,是执法中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应当给予摈弃。
6、对行政执法监督程序不规范,导致监督不力
今年高检院和国务院部分行政执法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第三篇:当前基层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问题及对策思考
抓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是维护行政纪律,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政建设,保证政令畅通,建设勤政、廉政、高效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但当前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在基层的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消极对待效能监察。有的行政部门领导没有把效能监察看作是矫错纠偏、规范行为的重要手段,导致效能监察的作用和地
位被淡化。甚至有个别领导认为效能监察是“找麻烦”、“惹是非”、“捅娄子”,担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监察暴露出来,会影响单位形象和个人的政绩,害怕监督,进而以消极态度对待效能监察。
二是个别行政部门负责人不支持,效能监察工作无法开展。行政部门负责人,由于既负责行政决策实施,又负责监督检查,是效能监察的总负责人。但个别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不支持此项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想开展也无法进行。有的虽然开展了,并通过效能监察揭露出一些违纪行为,但由于主要领导的不支持,没能进一步采取查纠措施,导致效能监察半途而废。
三是[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个别行政部门我行我素,效能监察作用无法发挥。多数单位的行政领导,能够把效能监察的成果当作下步工作的决策依据。而有的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监察建议视而不见,你想怎么监察就怎么监察,我该怎么决策还照旧怎么决策。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我行我素、拒绝监督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效能监察的作用无法发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效能监察工作: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对效能监察的正确认识。加强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让其理解和接受效能监察“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的作用,提高对效能监察的正确认识。从事效能监察工作的同志对担负的职责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注意工作方法,不能把效能监察看作是进行案件初查的一种手段。
二是要做好效能监察的后一半工作,以确保监察效果。监察发现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监察建议不是一纸空文,为防止前清后犯,监察部门应适时进行监察项目的“回头看”,对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拒不采纳监察建议酿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责任人要做出组织处理,以确保效能监察的效果。
三是要加强宣传,大力营造效能监察的工作氛围。要借助各类舆论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效能监察,为开展效能监察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当前基层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基层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经综合分析基层纪委执法监察、行风评议和过去几年发生的案件及信访投诉情况,我们认为当前部分执法部门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服务观念淡薄。一些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基本意识。重处罚、轻教育,不是把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教育、引导和服务上,而是以创收为目的,频繁检查,把罚款作为主要手段,“以罚代管”。事前不介入,事中不指导,事后乱罚款,损害了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2013年3月,游仙区纪委监察局先后向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放431份书面问卷,公开征集重点监察项目和工作建议,有近103人(次)署名提议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公正廉洁执法的监督检查,对加强执法监管提出意见、建议22条,主要集中反映执法部门检查多,收费多,服务不够主动。如一家矿泉水生产企业反映,每年都要受到食品卫生部门、防疫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抽检,其中不少项目是相同可以互相利用,但因部门之间互不承认对方的检测结果,导致反复抽检。
二是管理标准不高。一些执法部门的领导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说工作就讲客观原因,以经费缺乏、人手紧张、车辆不足,装备薄弱为由,管理粗疏,不敢执法、执法不严,几个月不搞一次巡查,几年不办一件案子。如辖区小流域沿岸的6处畜牧养殖场违法排污,虽经群众多次呼吁,但很难
通过严格执法得到根本治理。一些部门的领导管理松散,对执法人员疏于教育培训,致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如游仙区农业局行政审批股人员党强多次无故脱岗、空岗,造成不良影响,区纪委督促区农业局给予该同志诫勉谈话,并调离窗口服务岗位。
三是行政效率低下。个别部门“手续多,办事难”,服务指南、承诺事项形同虚设,办一项行政许可往往要跑上三五趟。一些职能交叉的部门,受部门利益驱使,存在“有权有利争着管、有责无利拖着推”的现象。一些部门怕担责任,对许多事情拖而不决,引发群众集体上访。如游仙、涪城地处城市规划区范围,相关手续办理权限均在市上。市规划、国土部门在该项目的报建审批中办理不及时,致使一些民生保障房项目的规划设计审批和调整土地性质手续办理各耗时一年多,土地使用权转让成交手续办理耗时两年,影响了开工建设进度,引发玻璃厂职工集体上访。如:2009年11月2日至2010年1月21日,区惠东公司分别四次向市规划局提出规划设计条件、选址意见申请(绵惠司[2009]78号、91号、96号,绵惠司[2010]9号文件),直至2010年12月27日,市规划局才出具《建设工程方案(初步)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绵规建审[2010]142号)文件。2010年5月13日,区惠东公司向市国土局提交了《关于办理原游仙区玻璃制品厂土地使用权属过户的请示》(绵惠司[2010]39号)文件。直到2012年6月15日,绵阳市土地矿产市场管理所才出具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成交确认书》(绵土交易
[2012]168号)。
四是执法形象欠佳。少数执法人员不按要求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工作不在状态,群众意见大。如今年以来,区纪委通过暗访,发现质监、环保等单位的4名执法人员上班时间看视频、上淘宝、打游戏,分别给予了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一些执法人员态度不文明,工作方法简单。如区林业局执法人员对协助执法的乡镇干部言语粗暴,区纪委责令其书面检讨;一些执法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如区公安分局民警王浩宇、文钊身处现场,未能正确处理制止群众纠纷,导致事态恶化,区纪委分别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勾冬、正科级侦察员郭明安和民警李毅在征兵政审中不严格履职,导致服刑人员释放后参军入伍,区纪委对勾冬、李毅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郭明安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五是业务技能不强。部分执法人员不钻研业务,不学新法规,凭老经验办事,缺乏必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部分人员学习浮于表面,对业务知识不求甚解,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和文书知识,作出的处罚决定等法律文书专业水平不高;不按程序办事,重实体,轻程序现象依然存在,潜藏着引发诉讼甚至败诉的法律风险。基层执法文书普遍存在认定的事实表述过于简单,案件的定性不够严谨;案件采集的证据没有分析,法律的适用欠缺说理;结论的得出缺乏逻辑推导。
六是执法行为不公。少数执法人员工作原则性不强,随
意性较大,在执法问题上,对人不对事,对事不依法,偏亲袒友,“同案不同办”,降低了执法部门在群众中的威信;极个别执法人员无视上级“三令五申”的严格规定,利用自由裁量权“吃、拿、卡、要”,甚至索贿受贿。有人打招呼、给好处,就按处罚下限,没有背景或者不给好处就按最高幅度。2012年12月,游仙地税局执法人员陈曦和郑学武因分别收受二手房买卖纳税办理人“感谢费”2万元、1.6万元,被区纪委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七是协作意识不强。行政执法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单位在基层开展重大执法时,既不通知所在乡镇、部门,也不跟踪执法效果,仅以送达“停工通知”和“处罚文书”代替“处罚执行”;有些部门发现不属自己管辖的违法案件,也不主动向相关部门移交违法线索;个别案件处理不及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如一些主管部门不执法不严,处置不到位,导致小枧镇的谭小波违法修建“再水一方”19栋违规别墅。经认真剖析辖区“再水一方”“世外桃源”、“宏林山庄”等大型违法建设的成因,主要是相关乡镇和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软弱、推诿扯皮,没有形成通力合作、综合执法的局面,导致“发现的无权处置、有权处置的发现不及时”。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要端正执法理念。强化教育,引导行政执法人员树立“四摒弃四树立”的执法理念,即,摒弃“管”字当头的执法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观念;摒弃以罚代教的处罚
思想,树立先教育后处罚的执法观念;摒弃监管就是查案的思想,树立适度监管不扰民的观念;摒弃随意执法倾向,树立依法履责观念。注重提升执法的综合效应,提倡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防止简单、机械执法。
二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对于企业初次轻微违规,建议推行“首问责令先行改正”制度,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做到提示在先,教育在先,普法在先,告诫在先,处罚在后。要建立违法企业约谈制度,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讲明法规政策,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标准和时限,并督促解决落实。建立重大执法案件回访制度,实现“良性互动、整改扶持”的“双赢”效果。
三是要规范行政裁量权。执法部门要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执法职能,针对裁量权的不同类型,细化裁量标准,压缩裁量幅度,合理界定性质,明晰情节情形。推行警示约谈和集中会审,完善先例参考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有效压缩和减少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裁决合理、监督有效”。
四是要严格队伍管理。紧密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执法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入手,认真排查执法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要建立否定备案制度,对所有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案件,均要追查事实根据和理由;要建立行政处罚案件介入制度,纪检监察组织要参与案件合议、重大案件讨论和行政许可讨论,及时发现和解
决苗头性倾向。要结合实际制订督查考核办法,逗硬奖惩,严格实行“三个挂钩”(即督查考核情况与执法人员津补贴、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三个方面挂钩)。
五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基层行政执法领域大多存在执法责任界定不明,执法空隙较多等问题,建议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建立行政执法监察联动机制,进一步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载体和形式,通过交流、沟通、协调,研究解决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借力,充分发挥协作优势,共同提高执法效率。
六是强化监督严格问责。建议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法制部门,经常性开展明查暗访,全面推行“回访问廉”,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拟提拔交流的廉洁审查制度,加强执法部门勤廉指数考评。对执法投诉举报、媒体曝光、复议诉讼较多的单位,要给予预警;对执法人员衣着不整,行为不端,语言粗俗,举止轻浮,蛮横无理等陋习,要坚决曝光;对粗暴执法、徇私枉法、执法扰民、欺压百姓的问题,坚决从严从重处理。属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谋取私利的,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对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停职培训、调整岗位、给予纪律处分等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013年8月
(作者:区纪委执法和效能监督室)6
第五篇:对国税基层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国税基层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现状的几点思考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型政府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国税系统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税机关特别是基层分局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在实体和程序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税务干部,本人不惴浅陋,谈几点自己对国税基层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现状的思考。
一、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定义及要件
(一)、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定义
根据行政法学原理,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可以这样定义:税务行政执法行为是指税务机关在行使税收行政职权过程中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作出的行为。
税务行政执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税务行政许可行为。包括指定企业印制发票;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对增值税 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印花税票代售许可等。
2、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优惠、税款征收方式以及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和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3、税务行政确认行为,包括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供票资格认定、出口退 税资格认定、减免税资格认定、委托代征单位登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
4、税务行政强制行为。包括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安装税控装置等。
5、税务行政处罚行为。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停止出口退税权、收缴 和停供发票、提请吊销营业执照等。
6、其他税务行政行为。包括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开具完税凭证、开具外出经营 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欠税公告、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奖励举报等。
(二)、行政行为的要件
按照递进关系,行政行为的要件可以划分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和合法要件,也就是说,一项具体行为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具有递进关系的三个要件才能真正成为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资格要件,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依法享有行政职权 的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单位和个人。(2)、内容要件,行政行为必须是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有具体的内容。(3)形式要件,行政行为必须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主要是通过合法规范的法律文书来记载表达行政行为。(4)、功能要件,行政行为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2、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行政行为成立后,如果没有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让行政相对 人知晓,那么该行政行为是不产生法律效力的。《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了5种文书送达方式,即: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法律文书有着明确的规定,第77条:行政机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必须有制式的送达证;第78条: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应当直接送达;第80条: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可以留置送达和邮寄送达;第81、82、83条:送达法律文书可以委托转交送达;第84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用公告送达。采用何种送达方式,要根据合法有效、简便快捷的原则进行选择。
3、行政行为生效后,并不意味它就一定是合法的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被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情况很多。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有:(1)、主体合法,即实施行政行为的机关和组织必须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得。(2)、权限合法,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3)、内容合法,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内容上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错误适用法律、曲解法律。(4)、程序合法,行政机关在行政行为作出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程序不合法的行政行为自始至终是无效的。
二、目前基层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依据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法规规章法律层次不高。增值税作为我国 目前的第一大税种,征收和管理的依据还是《增值税暂行条例》这一行政法规,与增值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税种法律化的趋势相背离。纳税评估作为基层税务干部最重要、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征管法》以及《企业所得税法》中都没有涉及,这就使得纳税评估缺乏较高层次上的法律依据。
2、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向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销售问题,据淘宝网等交易网站统计每年流失的税收十分惊人,我们国税部门对靖江地区的网上销售也有所了解,可是没有明确的执法依据也只能无所作为。
3、税收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征管法》中规定税务机关拥有税收检查权,《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稽查检查人员检查的权限和内容,而对于管理人员的检查权限和内容,各种层次的税收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形成了现在“谈判式”的管理,加上与稽查的衔接机制与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完善,管理员发现的税收风险点难以做到深度挖掘和利用。
2、执法公平性欠缺。在目前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工作机制下,不可避免地把管理的重点
都放在了大企业和重点税源企业上,而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管理的力度明显不够,在执法公平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