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19-05-12 03:0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篇: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美国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和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掀起惊涛骇浪。因此,它必将被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并将此次金融危机同之前的经济危机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全球各个国家在此次国际危机中如何应对,总结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

认识 总结经验

政策措施

一、经济危机的概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 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 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 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优势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 困难,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本国的各个方面 有利条件。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五大有利条件。第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中国金融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较少,这就决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不但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反而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和运用能力。二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相对较小。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国家正在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所形成的较大负面影响还不足以动 摇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基。第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较好。一是中国财政状况较好。财政收入连 续多年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并且出现了较大盈余。如此巨额存款,既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又为企业经营或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的资金条件。第三,具有投资拉动经济的巨大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几乎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完成,因此,目前其投资主要是升级型、技术改造型、功能恢复型投资,投资规模较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而中国现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具体表现在: 交通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建设、能源建设石油、煤炭、电站、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因此,中国通过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仍有广阔的空间。第四,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潜力巨大。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与经济增长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在投资需求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国家经济是一种消费主导型经济,消费能力下降对经济衰退的影响极为明显;二是其居民的消费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即使消费能力不下降,新增消费需求的空间不大。第五,具有较强的政府调控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具有较强的宏观或区域性经济调控能力。一是中国国有经济成分相对较高,政府可以调控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承担更多的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二是中国政府在集中和分配全国性财力、协调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和优势;三是中国巨大的投资需求有赖政府发挥规划、引导、协调的作用。因此,一旦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 出现GDP 增速下降较多时,中国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投资的力度,采取西方发达国家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

三、金融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经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的金融风暴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打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活动开始出现鲜明的发展方向:其一,经济活动市场化;其二,经济活动国际化及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其三,经济活动信息化。世界经济的这三个发展方向一起构成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和形成因素,同时也是这次金融危机为世人留下的重要的经验教训。能否迅速遏制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冲击,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处理好各种危机后遗症,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严重的冲击与危害,但是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部分机遇。我们需要综合分析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探究金融危机的应对方式与策略。

四、中国党和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认识和判断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后,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世所罕见。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增长明显减速,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深陷衰退;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美欧金融体系陷入融资功能严重失效和流动性短缺的困境;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金大量外流,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全球范围保护主义抬头,在贸易、资金、技术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和摩擦加剧。经过各国一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但总体上看,这场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五、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和措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党和政府确定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思路,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着力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前提,信心比黄金、比货币还重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增强信心为主线的宣传教育,着力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振奋精神,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克时艰。总结: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衰退之中,未来的走势还不明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改观,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下滑的态势实质上没有发生变化,要走出衰退实现复苏,还有待时日。在我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金融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工作中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全球金融危机稳定报告》

2.《华尔街日报》

3.《新华日报》

4.《中国日报》

第二篇:浅谈我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08国贸金融一班 陈宇涛 0840303124

我国金融危机的政策以及分析

(一)我们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解读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十大对策措施。重点包括在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国家首次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相应,国内各地区也纷纷推出了扩大政府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的计划。通过这些措施的推出,将力求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此次中央的4万亿投资和地方的配套投资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政策。

1.为什么主要选择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顾朝明先生的著作《大衰退》创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危机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1)关于大衰退的传统解释。长期以来,对于美国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以及20世纪90年代日本长达15年的大衰退,传统解释一般都认为:股市崩溃导致银行不良资产贷款等问题凸显,因此造成信用紧缩,流动性陷阱产生,进而导致企业借贷困难,最终引发了整体经济大规模的倒退。基于这种理解,到目前为止的西方主流观点对于这种大规模经济衰退的解决办法基本上都着眼于货币供给方,主张政府在大力治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同时,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的资金,增加流动性,遏制并消除信用紧缩现象,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股市崩溃——信贷紧缩——企业借贷困难——经济萧条——政府注资(货币政策)——信贷扩张——经济复苏。

(2)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辜朝明先生在《大衰退》中创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彻底颠覆了以上这种传统观念,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认为:问题的根源并非货币供给方,而是货币需求方——企业。这种观点认为,经济衰退是由于股市以及不动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以后,市场价格的崩溃造成在泡沫期过度扩张的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企业负债严重超出资产,因此,企业即使运作正常,也已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总是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但是暗地里这些企业却在全力以赴地偿还债务。这时企业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在停止借贷的同时,将企业能够利用的所有现金流都投入到债务偿还上,不遗余力地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企业这种“负债最小化”模式的大规模转变最终造成合成谬误,于是就会出现即便银行愿意继续发放贷款,甚至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也无法找到借贷方的异常现象。由于借贷方不足这个造成信贷紧缩、流动性停止的关键因素深藏于幕后,不为人所知,最终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衰退期间的货币政策失灵现象的发生。

市场泡沫破灭——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合成谬误(企业不贷款)——货币政策失灵——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当企业资产负债表失衡,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企业大规模转向负债最小化模式,从而导致合成谬误,将经济拖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之中。此时利率降至极低点,通货紧缩现象发生,货币政策完全失灵,政府必须大胆使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复苏。

2.党中央、国务院的应对策略主要采取财政政策2008年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2009年新春伊始,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又一轮中央投资计划,这一次是1300亿元。这笔中央投资初步拟定安排中央项目350亿元,分配给地方额度为95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重点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结构调整构成了新投资的六条主线。

以上措施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采用的是财政政策。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认为,在经济下行阶段政府必须大胆使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复苏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但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断定,在经济下行阶段货币政策完全失灵是偏面的。党中央、国务院在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如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等货币政策措施。

2009年6月12~14日温总理在湖南考察。温总理指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主要表现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消费稳定增长,夏粮再获丰收,工业稳中有升,市场信心增强。

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方针和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当前广大基层干部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机理、“美元本位制”危机的学理解释、党的应对政策的正确解读方面还缺乏学术上的理解,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统一思想,树立信心方面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党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经济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解读党的经济政策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策之我见

① 运用我国的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等行业的规范管理。在风暴呼啸之时,冷静对待风暴,不能以他人之乱,而自乱。而是要加强规范自身行业的经营管理,以堵他人投机转嫁危机。正如温总理20日上午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今年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形势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不可低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对此,我们密切观察形势的变化,沉着应对,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正在收到积

极成效。我们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还有改革开放三十年奠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基础,有多年来积累的应对风险的经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对此要谨慎金融业的放贷,加强房产、股市炒作的监管,确保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

② 如何救市?不是政府投入资金,而是政府运用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政策调控。正如温总理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提高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特别要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作用,调节市场的发展。做生意有亏有赢,我们赢的时候自然要笑,但亏的时候也不要气馁,按我们家乡的话说:“我们既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做生意,搞投资本来就有风险,哪有一味地赢一味的赚钱的?亏的时候也是有的,这不得不承认。这就要求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自然规避与调节,而不是某一些行业一亏了,就要求政府投入,救!这不利益社会的发展与公平。如果某一行业亏了,我们都要救,那么每个人做生意亏了,我们都要去救吗?那消费者能同意吗?

③ 政府适时适价收购内、外资的抛逃资产。如今的股市、房产等行业泡沫味浓,经一些人的炒作,已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特别是房产,有人认为,房地产业的下滑是资金的短缺,这是一个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房地产的房价远远超出其价值,已超出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从而出现观望相持的局面。如果房价能使购房户承受较合理的价格,自然购房户就会下手,不至于看热闹。房价的下跌,才是房地产商的出路,一味地死挣,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内、外资想在风暴猖狂之时,想抛逃取现,特别是外资想抛逃取现,以撤走资金去救他国之市,我们就可将计就计,就让他们撤,但不是现在。如果现在撤,我们冷观其变,他们撤他们的,我们看我们的,不去接收,等市场调节到一定的时机、一定的价位,我们就可放手收购,将这些破产的在逃资金收为国有或集体所有或有能力的企业所有或个体所有。如一些大城市的房产,有些人不是想兑现外逃吗?到适时适价时,可以收购以解决我国的住房难问题。这样我们也可做一回赚钱的生意了。

第三篇: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12年6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通过财政补贴推广节能家电的活动。这是近年来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立足于扩大内需,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结合起来成为我国一以贯之的战略抉择,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外贸增速曾单月下降29%,经济遭受巨大冲击。

“出手快,出拳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2008年11月9日,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投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

“保民生”和结构调整是4万亿投资的重头戏。中央财政新增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占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投资占16.5%。

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间,我国先后出台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等10个重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成为应对危 机一揽子计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规划实施后,受益最明显的是汽车行业。短短一月后,中国车市就止跌回稳,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寒冬中的一枝奇葩。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1300万辆,同比增长40%,并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

除此之外,拉动消费尤其居民消费是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的战略重点。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200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达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亿台,实现销售额5378.5亿元。

一揽子扩大内需措施为中国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显示,2008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速降至6.8%,2009年一季度降至6.1%。一揽子计划实施半年后,中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二季度增长率恢复到7.9%,三季度增长率回升至8.9%,成功实现V形反转,在全球经济体中率先企稳回升。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7.7%的增长中,投资贡献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评价道:“中国推出的扩大内需措施有效阻止了经济下滑,保证了增长速度,也为世界经济复苏 提供了动力。”

在扩大内需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也注意加强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仍然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等多项措施,按期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在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过去,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外需减弱再度考验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是要在稳定外需的同时,积极扩大内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已陆续到期,最近又推出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同时正在抓紧确定继续支持家电下乡的政策,以及降低流通成本的措施。

同时按“十二五”规划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近日,国资委发布14条意见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卫生部等部门也密集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的细则。

“扩大内需、稳定增长,既要靠消费,也离不开稳住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只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立足点,就能够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震荡,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新华社记者 雷 敏)

第四篇:汇丰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管理经验与启示

汇丰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管理经验与启示

拥有140余年经营历史的汇丰银行(HSBC)是当今世界上著名跨国银行之一。与众多国际知名大型银行出现大幅亏损、信贷资产质量恶化、股价暴跌等不佳状况相比,汇丰银行在金融危机、经济下行中依然保持着较好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展现了良好的危机应对能力。2008年,汇丰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5.17%,股价跌幅为44.81%,而同期花旗银行资本收益率为—31.9%,股价跌幅为77.02%。

笔者以为,汇丰银行车免于全球金融危机靠的不是危机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而是其日常经营中长期采取的经营管理经验,展现了强人的应对冲击的能力。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汇丰银行结合自身国际化、集团化、全能型的特征,逐渐形成了与其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丰富而独到的管理体系、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使其长期保持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和管控风险的有效性,极大地增强了应刘危机的能力。

1.健全的管理体系

管控能力是决定银行经营状况、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成立至今,汇丰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加强独立性建设。汇丰董事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高达66.7%,高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同主要企业独立董事62%、34%、2Q%的占比,而对于集团监察委员会、新酬委员会等需要保持独立性的部门,均完全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这有利于独立董事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对公司决策作出独立客观的判断。二是建立董事评估机制。在明晰职责边界的基础上,汇丰还通过聘请专业评估公司对其董事会效能进行评估,主要是评估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和个别董事的履职表现。由于加强了独立性评估,董事的尽职勤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汇丰著名的“三级内部控制”包括程序与制度、管珲层与合规指导、内部审计,不但控制严密,且配合有序。其中独立权威的内部审计最具特色,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部门的地位很高。审汁部门直接向管理层和董事长报告,且有进入各业务条线或板块的自由和权利。如果被审计的业务部门对审计结果有不同意见,经沟通仍不能达成一致,审计可以不采纳业务部门的意见。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建改会得到高度的重视,每一条都会得到执行,如果审计意见没有得到及时整改,可能会对责任人的前途产生严重影响。—:是制定审计日程表的方法科学。主要是通过风险计算器(risk calcttlatot,RC)识别和计量审计对象的风险,对不确定性进行排序,以风险高低决定审计的顺序和频率,高风险多审,低风险少审,但每个个体至少4年之内被审计一次。在风险的识别和计量过程小,要考虑个体风险和分类风险以及风险特征的变化,并且.采用当前和未来的风险,而非全部采用历史风险。风险计算规则包括:RC分数=内在风险+最近一次审计的评级+距最近一次审计评级的时间+外部监管评价(详见图1)。RC分数超过400分,必须在未来12个月内审计;被审讣的个体若被认定总体风险“非常高”,在未来9个月内必须再次审计;至少每季度对RC分数进行一次调整。

强大的风险管理系统。汇丰的风险控制以稳健著称,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全球风险额度一般都由集团总部相关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并分解到各部门、各地区。集团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关注的内容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在内的五大风险。2007年2月,汇丰成功预警次贷风险,并迅速采取措施以降低其对汇丰的不良影响。其风险管理的独到之处,一是有一套适合自身的强大的先进信息科技系统,这是其强有力风险管控力的硬件支持。二是不设立贷款审批委员会,而是将风险委托到各责任人,各级信贷人员在各自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以明确审批责任。三是建立了覆盖整个集团的操作风险自我评估体系和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关键风险指标进行风险预警,并对评估发现的风险级别较高的A级和B级风险提出防范措施或解决方案。此外,汇丰还要求各部门制定业务应急预案和业务恢复预案。

2.先进的经营理念

坚持全球化布局与水土化经营相结合,保障市场互补优势有效发挥。长期以来,汇丰奉行的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战略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汇丰始终坚持两手抓,在进行全球化布局的同时,十分注重本土化经营。在“环球金融”战略的指引下,经过半个世纪的国际并购扩张,汇丰已经在8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约1万个机构,覆盖欧洲、中国香港、亚太其他地区(包括中东及非洲)、北美洲及拉丁美洲。全球化布局不仅有利于其获得并购的协同效应,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市场信心,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助干分散风险。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时,其欧美业务成功弥补了亚洲业务所受的影响;而本次金融危机则恰恰相反,在其欧美业务受冲击时,新兴地区、亚太地区和中国市场支撑着其稳健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是,全球化布局战略的成功离不开“地方智慧”,基于这一理念,汇丰在进行全球化扩张时非常重视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这不仅使其更好地适应了各地不同的市场特征,更拉近了同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能更好更快地接纳“外来户”。.

坚持以审慎保守的理念为经营基调,保障经营风险可控可承受。汇丰长期以审慎保守文化为其经营基本点。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汇丰十分注重资本和流动性管理,资本的充足性和适宜的流动性大大提升了其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健全的资本管理机制和多元的资本补充渠道的共同作用下,汇丰的资本充足率始终高于8%;其整体的贷存比约为85%,是欧洲目前为数不多的客户存款要多于放贷总额的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尽管汇丰在2003年收购美国住户国际公司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次贷提供商,尽管自2006初以来汇丰已累计承担了高达38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但高流动性和高资本比率成功地帮助汇丰免受这次由流动性不足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

坚持主动与监管当局积极配合,保障监管要求的满足和监管成本的规避。作为一个全球化经营的金融机构,汇丰的分支机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受到全球约500个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奉着希望同监管当局一道控制风险,而不仅仅是满足监管部门监管要求的原则,汇丰十分重视与监管当局的合作。汇丰建立了庞大的合规部,集团合规部配有针对每一业务部门的合规人员,各区域、各法人实体均有合规部门,主要负责及时充分地了解和解读监管要求,并监督法律及监管要求是否得到执行。如,汇丰总部与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长期保持着良好通畅的工作关系,集团每季度都与FSA举行内外审联动会议,并专门由合规部门负责沟通协调;为了避免监管成本,汇丰在新的国家和地区并购或新设机构都事先充分了解当地的监管政策,做是功课后再设立机构开展业务;为了让全球各地监管机构更充分地了解汇丰,汇丰建立了人员到汇丰考察培训监管机构的联系。

3.科学的发展战略

坚持采取综合经营战略,发挥风险分散效应。作为——家全能型大银行,汇丰采取的是综合经营模式,其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领域,这种多元化经营不但具有节约交易成本、获得协同效应、容纳金融创新、满足金融需求的作用,同时能更大程度地分散金融风险。全能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两类金融机构在市场风险资产的配置上存在很大差异性,投资银行有大约60%的业务收入来源于与市场风险相关的自营资产和交易业务,而全能型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约为20%。过于单一的业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雷曼、美林等众多投资银行深陷危机,而以汇丰银行为代表的全能型商业银行则运用多元化的经营战略,通过传统业务有效抵补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损失。

坚持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发挥客户信赖优势。长期以来,汇丰十分重视客户认可度、忠诚度和品牌价值的培育,在2007年《商业周刊》全球顶级品牌排名中,汇丰银行排名第23位,在银行类中排名仅次于花旗银行居第2位,品牌价值高达135.63亿美元。汇丰的品牌理念不仅仅是“管理品牌(managing brand)”,而是“管理依靠品牌(managing by brand)”。其品牌塑造策略主要有:一是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二是高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品牌形象宣传。三是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树立良好形象。

二、借鉴与启示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展现了良好的应对危机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然而,我们依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识到我国银行业经营历史还较短、改革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还必须虚心向国际先进银行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核心保障: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近年来,在监管当局的积极推动和银行业自身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大型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有效公司治珲尚存差距。一是需健全“三会‘层”。在明晰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的基础上,减少行政力量干预,真正发挥董事会及其下设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和职能,确保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二是需不断完善全行范围的内部控制机制。在提高总行机构内部控制力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有效落实到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三是需建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机制来督促公司治理机制的落实,并通过评估结果及时纠错改进,探索完善与自身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机制。

战略制高:实施“走出去”和综合化经营战略。随着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实施和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中资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和各种鼓励开放的政策又为小资银行提供厂实施“走山去”战略的历史良机。一是要鼓励银行“走出去”。有实力的大型银行可以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参与海外并购等途径进行跨国经营和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影响力和风险抵御能力。鼓励中小型银行跨区域发展,采用直接设立分行、参股、设立中小金融机构等方式,优先到西部、东北等银行机构较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地区扩展业务,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二是要引入综合经营模式。逐步放松综合经营限制,参与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摆脱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拓宽业务领域和投资领域。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化经营并不意味着要覆盖所有业务领域,而是结合银行自身优势并配合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综合经营的领域,逐步实现差异化发展。

IT领航:提高信息科技水平。在信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的信息科技水平直接影响着金融服务效率和银行日常运转,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信息科技风险、银行业安全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银行尚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提高自身信息科技水平:一是提高刘信息科技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加大信息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和科技软硬件设施投入,进—步明确信息科技部门的技术支持、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的职能。二是尽快着手更新、升级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建立起多元化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系统、复合型产品创新和销售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改变国内银行同质化经营和低层次竞争的现状。三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外包风险监测机制,严格把关外包科技企业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以及保密性等,做到外包信息系统上线前充分测试、上线后严格监测,有效防范外包风险。

理念引导:强化品牌价值建设。品牌价值是银行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在危机时期维护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的品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品牌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一是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银行的品牌建设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广告宣传和标志设计,而是体现在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并通过其产品服务的消费者一一客户来认知和检验。因此,银行要在强调客户重要性的基础上,及时跟踪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对具体客户群提供更加细化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实施有特色的品牌战略,提升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二是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环保事业,不断提升公众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在董事会下设立社会责任委员会,使社会责任的履行规范化和制度化。

资源协调:加强与监管当局的合作。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奉着诚实、主动、积极的态度与监管当局交流,既可以利用监管部门“局外人”的身份更客观准确地识别风险,又可以避免因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合作。一是管理层与监管当局建立沟通机制。建立管理层与监管当局的不定期汇报和定期会晤制度,主动向监管当局及时报告潜在系统性风险和突发事件。二是内审部门与监管当局的合作。通过内审部门了解监管当局的现场检查情况,内审部门积极配合监管当局的现场检查,及时收集并审阅相关检查报告,将外部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纳入内部审计的评级中,扑向银行管理层反馈,确保相关监管意见得到有效整改。三是合规部门与监管当局的合作。合规部门负责解读监管政策,并将解读清楚的监管要求分解并提供给相关的各个业务部门,同时监督法律及监管要求是否得到执行,起到预先提醒的作用,防止因违规经营引发声誉风险。

第五篇:《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

读《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有感

《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主要展示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不同场合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演讲稿、公开发表的文章,同时还有少量的媒体访谈稿总计一共45篇。文章紧贴现在的经济热点,同时又不乏解决之道。让我学到了很多….在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个人对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状况,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高速发展下的中国经济,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同时,又要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减少贫富差距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这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在这样子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中国深受影响,因国外经济萎缩,导致需求下降,中国的出口行业大受打击。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出台大量刺激内需的政策,以保证中国经济软着陆。

从各种政策下达后所反映出来的效果而言,中国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已经达成目的。经济继续增长,也没有造成社会恐慌。从这点上而言,作为公有制经济国家,国家的宏观调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没有的,这是政治体制的优势。

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国家的经济复苏势头也已经渐渐有了。但是国际金融环境依旧低迷,西方各国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所以中国的经济形势还是相当的严峻的。出口外汇行业虽有起色,但是还远未恢复。国家的刺激经济政策都已经基本结束。

在这样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快经济增加方式的转变,在完善市场建设的基础上,促进推各种市场力量,使新结构调整更多呈现市场主导的趋势性变化,寻找结构转型的市场支点、培育结构转型的市场力量是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中心任务,应重视市场化改革、相对价格调整、激励机制改革等中间目标管理,利用各种财税政策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产业升级,积极构建中国在新区域和新产业的新比较优势。从这点上来说,自己也想到了最近我们在办的“个改企”业务。自己本来还不太明白,现在自己豁然开朗,也许这就是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

在这同时中央政府还鼓励各大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借贷政策,从而让中小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度过难关。避免了大量优秀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的局面。从这点上而言,这和我们国税部门是有直接关系的。虽然国家有好的政策,但是也不能让一些有不良企图的私人业主钻空子。在办理税务证的时候,我们更加应该仔细,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在工作流程上做到一丝不苟。

以上是我的读后感,谢谢!

下载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浅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艺术设计系09环艺29090101020方树威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恶化,演变为一场历 史上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国......

    扶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经验材料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至2008年12月底止,我区中小企业共5545家,其中规模以上68家,规模以下5477家,从业人员10.58万人,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过5000万的26家。2008年共完成......

    贯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税务部门既要着力强化税收征管、保证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又要加紧优化纳税服务、营造更佳的纳税环境,更要精心落实好中央为应对这场危机而推出的一揽子......

    试谈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五篇范文)

    试谈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强大拉力,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贸易形势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贸易保护......

    妇联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做法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妇女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创业前景不容乐观,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找准定位,推动妇女广泛、平等、充分地参与就业创业,既是维护妇......

    国际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

    全面认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操作层面来描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技术性失误和政策性弊端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金融危机与我国物流业

    金融危机与我国物流业 摘要:物流业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是很明显的,所以各国政府就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物流业作为产品的流通环节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

    浅谈国际金融危机(最终定稿)

    浅谈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9月华尔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月7日美国政府果断出手,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已经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