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孝悌谨”研究总结
新时期“孝悌谨”研究总结
【原典】首孝悌,次谨信。
【释义】首先对父母要孝敬,对兄弟姐妹要友爱;其次要谨言慎行,讲信用。
《弟子规》是我国一部影响深远的启蒙典籍,浓缩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该书仍采取三字一句、和韵上口的形式,从孝、悌、谨、信等方面传递为人处世、践行梦想的行为规范,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精神食粮。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该书还附有翻译和注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康熙年间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诲编著而成,后经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是我国历史上教育青少年修身养性、博学明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重要读物。
在媒体上接连看到这样一类消息: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不求自立,在家啃老,因妈妈没完成为其借400元钱的“任务”,便摁着妈妈的头往墙上撞,以至于鲜血直流……
一个十七八岁女孩,对妈妈先是破口大骂,继而揪着衣领打耳光,理由也是妈妈没给买新衣服,旁人解劝,险些也挨打;
一个十四五岁女孩,嫌妈妈没给买新衣裳,在公交车上将妈妈一顿痛打,在大家的指责下非但不知悔过,反而恼羞成怒,蛮横地挡在车前,不让车走; 如果说这些令人义愤填膺的事件还只是个人的恶性行为,那么还有群体性的:北京海淀艺校一个班十六七岁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哄笑吵闹,还公然用言语和行动一再污辱讲课的老教师。
他们竟然还自鸣得意,自己把这一过程拍摄下来发到网上,加以炫耀。如此野蛮的行径理所当然地触犯了众怒,招致网民的群起声讨。
妈妈生育、养大了女儿,得到的回报是孩子对母亲张口就骂,抬手就打;
学生,亵渎甚至污辱本应备受到尊敬的老师,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令人忍无可忍,必须受到强烈的谴责。但是深入一层思索,又不该一味地责怪孩子,把责任全归到他们身上也有失公允。
有人说:当妈的挨打是“活该”!此言看似无情,却也并非毫无道理。
报道称,当“110”民警接报到场后责令女儿向妈妈道歉时,当妈的反倒为女儿求情,说孩子还小,不要跟她一般见识。看来,女儿无礼、野蛮的根子,首先应该在妈妈身上找。同样的道理,对老师不敬的学生群,也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养育出的怪胎。
以孝为本、以仁爱为核心的伦常礼仪,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不仅陶冶了一代接一代的华夏优秀儿女,成为炎黄子孙瓜瓞绵绵、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而且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被众多邻邦吸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按照伦常礼仪,父母生育子女,对子女有呵护、抚养的义务;子女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为人师者,爱学生,尽其所能教导学生,做到诲人不倦;作为学生,好好听老师教诲,学而不厌,并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师长。这都是天经地义的,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些道理,每个人都需要从小就开始得到有效的教育。
家里有打妈妈的女儿,学校有污辱老师的学生,发生这样的事,根本原因大致有三:
子不孝不敬原因之一:本末倒臵。
人生在世,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他或她首先是个“人”,应该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轮得上学“做事”。因为做什么都必须与人打交道,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便寸步难行。
孔夫子说得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其中孝悌、谨信、仁爱,都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把这些学好了之后,尚“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往往本末倒臵。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竞争加剧,人们为了谋取理想职业,最为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做人”的教育普遍被忽略,加之社会上道德滑坡现象的影响,使一些年轻人在“做人”方面根本不及格。
子不孝不敬原因之二:是非混淆。
“文革”期间,胡批乱反,优良道德传统被全盘否定,礼仪文明备受践踏。学生无情地批斗老师,子女无端造家长的反……正常的伦理秩序被破坏得混乱不堪。那场**虽已过去多年,但所造成的文化思想上的贻害影响深远。当年因失教而晕头转向的孩子们,今已为人父母。他们自身尚且昏昏然,怎能胜任子女“第一任教师”的职责呢?
子不孝不敬原因之三:利害误解。
现在的家庭中,往往是两代长辈守着一个独生的宝贝儿,许多家长对孩子百般娇宠,溺爱无度。孩子该懂的道理不去切实地灌输,孩子该做的事情不去指派和引导,使孩子心安理得地浸泡在长辈们爱的海洋里,而不知道感念长辈养育的恩情,缺乏对长辈的爱心、敬意和责任感,回报、反哺意识淡薄。其结果,不仅害了孩子,家长们也不得不咽下自己酿制的苦酒。
对于孩子们来说,家长、教师、各级公务人员,都是育人者,但眼下的问题是,作为长者,他们自己又做得如何呢?老实说,这方面的“补课”任务还大得很。大人们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同时辅之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是,何愁孩子们不会健康成长呢?
第二篇:新时期统一战线研究
培育民族精神 构建统一战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它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从而必须承担新使命和新任务。
一、培育民族精神对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新阶段的统一战线要满足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进行最大规模的巩固和扩大。因此,当前统一战线尽管仍然是爱国统一战线,但与此前的爱国统一战线相比,已经由三个阶层的联盟扩展到四个阶层的联盟,而且还扩大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友 人。从而使统一战线得到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巩固和扩大。
我们党已经找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支点,那就是创新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增强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已经被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各阶层、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一面旗帜。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我们党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统战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生死存亡的关系。温家 宝总理曾经说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维系、调节与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也积累了深刻厚重的生存智慧的伟大民族,其中生存智慧的精华已经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力和创新动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存不绝的历史,孕育了不少仅仅根据人性与物性而可以超越时代的普世精神,当然也产生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个性精神、地域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生存留给现代中国和世界人民最可宝贵的智慧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伟大复兴、深厚凝聚力、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地位的认同,无不从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中来。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持久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的延续下来。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有了这种骄傲的民族精神感召,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继续生存发展下去。今日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繁重的社会转型和严峻的经济增长任务,需要中华民族钢铁般的发展意志和众志成城的爱国统一战线来引领和推进,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新阶段提升民族凝聚力,构建新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唯一选择和战略工程。
民族、宗教无小事。中华民族业已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中华民族素来秉承“多元一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一家”、“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民族精神来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从而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延续不绝、日益壮大和长期统一。我们党历来要求全党都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和宗教工作,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险性,要十分警觉,不可掉 以轻心。宗教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拓展、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经济国际化的深度融入而日益凸显,它事关人的生存境遇和心态安宁问题,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民族精神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大问题。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它更是个大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关系到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是说,宗教工作如果做得好,可以对发展社会主义起好作用;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因此,做好宗教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也不要把民族宗教问题看得过分严重,以致草木皆兵,惊慌失措。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统一格局的形成,说明了中华民族总体上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是成功的,中华民族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今天仍然有必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统一战线工作只有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演进历史之中,才能获得创造性智慧,从而富有战略前瞻性。统一战线工作不是一时的空穴来风,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二、当前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事业不断深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统战工作正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
1、思想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直接和迅速,为思想建设增加了难度。市场经济在培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功利意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使部分党派成员在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受到影响,思想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思想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民主党派不但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成员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骨干,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西方国家政治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有比较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
人员分散、流动性大、年轻化,价值取向更加务实,政治参与热情高,民主意识强。由于缺乏政治上的锻炼,心理 上的可塑性很强,缺乏多党合作共事的切身体验,缺乏对政党理论和政党体制的理性思考,缺乏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党派历史、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深入了解,如果不注意加强培养和引导,就可能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形成模糊意识。
2、民主党派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现象
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走向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变革的社会秩序催生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的加入,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正在慢慢发生新的变化。在解放前的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时期,则逐步以非党知识分子为主体;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组合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三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等。界别分布更加广泛,除原有的教育界、科技界等外,还新增了经济界、法律界等等。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对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的改变也会更加明显。
民主党派成员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呈现增多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机关干部、教育界人士离开原有工作岗位,下海经商转入经济领域,直接从事或服务于个体、私营、外企等非公经济实体;另一方面是因为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反映了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过程中,非公经济人士不断加入民主党派,结构呈现多元化现象。这对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和组织管理增加了难度。出现民主党派成员布局的分散性,组织生活时成员集中困难,以及信息反馈的延缓性。
三、培育民族精神与当前的统一战线工作有机结合 把培育民族精神贯彻到当前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去,从而把培育民族精神与当前的统一战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统一战线战线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使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取得服务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效果,这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处于百年难遇的机遇期,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值此战略时刻,最大程度地提升民族凝聚力,凝聚中华民族的全部力量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投入到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可靠保证中来,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神圣使命。
1、把培育民族精神与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国际联系日益频繁和紧密的大背景下,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发展带来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民族利益的争取与维护等矛盾日趋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邓小平在1990年4月7日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人时曾经谈到,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历史学家瞿林东认为,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多民族凝聚而成的一个伟大民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增强对于民族凝聚力重要性的自觉认识,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必修课程。历史教育在揭示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渊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思想传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这是因为,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广大的社会公众懂得并不断加深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现实的实践原则。第一,认识清楚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第二,认识清楚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民族凝聚意识和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思想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认 识清楚中国史学上有撰写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智慧宝库。
2、把培育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文化建设、尤其是市场经济伦理规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市场都是人构成的经济交易关系,市场是人与人交换关系的一种制度,只要是人建设的关系或制度,都不是万能的,市场的缺陷是固有的,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业已认识到市场的天性,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既是市场的优点,也不能不是市场的弱点。充分利用市场的优点,尽量避免市场的弱点。这是我国古代市场文化的一个特色,当然,中华民族也有过分看重市场弱点的缺陷,导致市场的优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中国具有可供传承和转化的优秀市场文化的理由。健康的市场文化对市场具有内在规范的价值。在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优秀的市场文化传统值得弘扬,这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致富思源、诚信守法、完善自我,是当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建设者的努力方向。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适应时代要求,致富思源,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决拥护共产党的 领导,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诚信守法,努力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观念和经营理念,进一步促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传承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规范有序的各类市场秩序的形成;完善自我,积极塑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良好形象。中华民族并不反对“求富”、“逐利”,一定程度上甚至“耻穷”、“贱贫”,如《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但中华民族素来主张发展要适度,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天人合德”,要讲求“中道”,“天人合一”,“因义成利”,“义利合一”,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也要和谐发展,甚至人的物质与精神之间也要和谐发展。今日西方学术界和政治社会领域兴起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现代化理论、重写现代性理论等无不是对发展的过度和极限问题进行深刻反省的救偏药方。
3、把培育民族精神与社团统战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团统战工作将成为统战工作潜力巨大的战略领域和新着力点。随着转型期社会的日益开放透明和分工分化,社团激增的现状和蓬勃发展的趋势,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崭新课 题。加强社团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新力量的需要,是推进“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需要,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是促进社团健康发展的需要。现代社团是社会团结和凝聚的基本力量,是国家与个人关系的重要纽带。工会、商会、农会、学会、妇会等团体是现代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商会作为对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平台,在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培育民族精神与社团统战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要对商会进行更加有效的统战工作。现行社团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单位双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协会的自治性质,束缚了依托于工商联的行业协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将成为省级以下区域经济的主体和全社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传统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无法覆盖非公有制企业。要在商会(总商会、工商联)和行业商会专职工作机关设立党组织,把其作为开展私营企业党建工作和统战工作的主要平台。对商会的统战工作要看得更长远一些,既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体制规范建设和伦理规范建设的基础之上,更要立足于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基础之上。提升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凝聚力,可以通过商会来发挥中介作用,包括商会的教育、协调、规范和凝聚功能。
4、把培育民族精神与中国知识分子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带头作用和中坚作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特别是在近代一百多年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今天,要充分发挥我国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好传统主要有:(1)爱国主义传统。(2)与人民相结合的传统。(3)艰苦奋斗的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就要通过发挥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优良传统,对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掘,对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渗透,对下一代进行深刻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教育。
5、把培育民族精神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有机结合起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家国之情和民族之爱,依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纽带联系和情感所寄,培育民族精神,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精神联系,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精神感应,从而最终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当然,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需要超越不同意 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超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维护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积极倡导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思想。中国有几千万海外同胞,他们与祖国感情相通,血脉相连。他们中有许多已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人民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他们既是推进祖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力量,也是发展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对于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华侨华人的数量来讲,恐怕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侨民可以和我们相比。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约有几千万,在国内的归侨、侨眷也有三千多万,这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几千万华侨华人拥有雄厚的资金,大批高科技人才,遍布世界的商业网络,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社会中具有一定实力的比较活跃的力量。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活动中,最积极最热情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促进和影响外国投资者到 我国投资、进行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发挥了带头和桥梁作用。国外有些研究机构评论说,中国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海外有华人社会和港澳台同胞经济力量的大力支持。大力加强同华侨华人的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并借助他们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和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应该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本国本土,立足于历史文化,立足于乡音乡情,立足于经济发展,立足于捍卫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切合法利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在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应和感召下,将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相通。培育民族精神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光荣使命。
6、把培育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影响人们选择不同政治治理模式的重要因素。尚“同”求“和”思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长期以来成了连接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体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仍然能够绝处逢生的重要原因,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制度的现代化。崇尚“二分”、“对立” 和“斗争”的思想倾向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西方民主制度,培育了公民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直接孕育了近代西方宪政制度中人民主权原则和分权与制衡原则,但一旦走向极端,也有着它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思想传统和政治文明的精髓,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原本具有的劣势和弊端,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它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高效、稳定、低成本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体现了21世纪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基本发展方向。当前的统战工作,就是要让人们理解和自觉地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来,把培育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就能使我国的民主文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根源和人民的精神气象之中。培育民族精神要敢于和善于吸收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政治成果,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是开放和创新的,而不是故步自封和照搬照抄的。
第三篇:新时期小说研究
《新时期小说研究》讨论发言可选篇目
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词典》 王安忆:《小城之恋》、《流逝》、《富萍》 阿城:《棋王》 贾平凹:《商州初录》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林斤澜:《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冯骥才:《烟壶》 莫言:《红高粱》 陈忠实:《白鹿原》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李锐:《厚土》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张承志:《残月》、《心灵史》 史铁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刘震云:《一地鸡毛》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 王小波:《黄金时代》 苏童:《妻妾成群》 叶兆言:《夜泊秦淮》 王朔:《动物凶猛》
第四篇:《弟子规》“谨”主题团课总结
《弟子规》—“谨”主题团课总结
为积极响应系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2010年5月18日下午,数控0804班D组的同学组织全班同学在二教405展开了《弟子规》中“谨”的主题团课学习活动。
团课开场由本组成员罗超主领全班同学朗读“谨”的全部内容,让同学们对《弟子规》中的“谨”部分有大致的了解,然后由各个同学就个人理解“谨”中的一句话向全体同学解译其含义,如有解释有误的当场纠正。其间,黄荣斌解释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黄红莲解释了“晨比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同学们各抒己见,说法虽然不同,但意思大多正确,许多同学还结合自身实际讲解自己的主见,气氛甚是融洽。活动第二部分由本组成员龙庆芳、罗超主持,我们在黑板上写了“谨”中一些不全的句子,以填空的方式让同学们上来填写(不准带课本),难度提高了,但同学们的热情分毫不减,黄春德、罗成凤、陈日荣、宁春玲等众多同学上台轻松填写过关,主持其间故意刁难,例如直接问上台填写的同学句子的意思、单个字的意思、读音等等,不过这些都难不住他们,轻松应答。高难度的提问,轻松简易的回答,看来同学们对《弟子规》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已经做得相当的不错了啊!活动第三部分最是精彩,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谨”中的相关语句来做相应的动作及表演,陈玉梅、黄秀萍表演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黄红莲表演了“宽转弯,勿触棱”;黄国欢、陈日荣表演了“入虚室,如有人”;黄秀萍、王堂明、黄春德结合实际表演了人际交往中不太熟悉的两人相遇时该如何打招呼,表演中随着表演者时而幽默时而滑稽的动作,笑声不断,掌声四起,表演中如有不当的地方,经同学们指出纠正后继续表演,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边表演边学习,于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导、指引着同学们的思想及行动。
此次团课圆满结束,结果比预期的好得多,这说明同学们对《弟子规》已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并能身心力行,我们组将继续带领同学们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并为下次课由我们组负责的“余力学文”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数控0804班D组
2010年5月15日
第五篇:张谨明班主任总结
2014年下期班主任总结
张谨明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一、我所做的主要工作
初三是整个初中重要的时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变化,学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而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转折时期显得无所适从。怎样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变化,顺利度过转折时期,这是摆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务。
我当班主任力争做到两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我觉得当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比如,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三、存在的问题
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还得加一个“严”字。对学生的热爱不可无,但对学生的严格更不可丢。虽然我意识到这一点上,但我要求的还不很严。在班内虽实行了几次严打,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向各位老师请教。
以上仅是我在班级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努力,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几多感慨,这其中有经验,然而更多的是教训。如果问我当班主任的感受的话,我会说,是很累,但很充实。是领导、家长及学生的信任使我背负着责任,是强烈的责任心使我激流勇进。我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上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与领导的要求以及和优秀班主任相比还有差距,但我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