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研究
摘要:新形势新任务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研究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我们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握好领导班子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努力使高校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我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给全党提出了警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对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外部环境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挑战。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必然引发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交融与碰撞。高校作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因而也就必然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首选目标。这对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冲击。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
方式方法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首先,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伴随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以“系、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教师支部设置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学校合系建院,传统的教研室被合并或撤销,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应结合学校学科重组、院系调整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依据党员人数和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以系、所、中心为单位组建教职工党支部,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和建设相结合的党建机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二篇: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思路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
基层党建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耿喜华
新形势新任务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使命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求。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也涉及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始终处于思想文化冲击的最前沿。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日趋多样,深层次矛盾累积、凸显。与之同时,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趋向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部分师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前途认识模糊。这种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筑牢思想政治防线。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伴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明显滞后,生源素质又参差不齐,高校党组织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这些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的高校是和谐的,但在有些高校,仍然存在少量不和谐因素或是潜在倾向,对此,高校党组织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围绕建设和谐校园这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的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理念与原则
高校党建工作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积极研究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党建的内在规律,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局面。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学校主导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这个领域开展党建工作,尤其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使高校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广泛地存在着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工作的现象,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与情感表达,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新形势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入手,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工作只有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党对学校的领导才能落到实处,党的建设才有生命力。高校党建工作应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确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思想,始终把“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党建为保证”作为根本宗旨,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特别是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中去,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和保证作用。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
思想理论建设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当前尤其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维护、传播。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要牢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同时,高校要利用人才、学科优势,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建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为党建理论研究多做贡献。
制度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党建工作各种关系的优化组合,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体系的协调运转。首先要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程和科学、高效的民主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其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参与决定学校和党内事务创造条件。
方式方法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首先,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伴随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以“系、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教师支部设置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学校合系建院,传统的教研室被合并或撤销,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应结合学校学科重组、院系调整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依据党员人数和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以系、所、中心为单位组建教职工党支部,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和建设相结合的党建机制。
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形势的变化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前列,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大胆探索将现代化科技成果引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机制,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使党建工作方法与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方法有机融合。
(作者系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第三篇: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创新研究
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创新研究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团场一切工作的强有力保障。新形势下,加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找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创新工作思路,可以增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期,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就必须加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从而为兵团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加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阶层、群体进一步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和其他丑恶现象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蔓延;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络影响日益深入广泛,对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将带来强烈的冲击;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图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侵扰和渗透。同时,不同的职业、产业、地区之间出现了人口大范围的流动;在一定的利益和需求基础上人们容易形成复杂多样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独立自主、复杂多变的情况。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的出现,将会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因此,面对这些情况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我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不动摇,以迎接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挑战。
二、团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团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缺乏重要性认识
在团场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但目前存在部分团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缺乏重要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以抓经济工作为重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不如发展经济更有实效,常常出现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作用,不重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团场职工的整体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2、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单一化,部分团场领导缺乏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 在当前,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加大了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力度,但收效不大,有走过场的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理论学习的内容单一化,忽视了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内容的学习,容易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抵触情绪的现象。同时,部分团场领导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不扎实影响着他们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缺乏政治高度,缺乏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对团场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认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场的发展。
3、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工作形式单一
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职工群众,所以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应放在职工群众这个主体上,工作的出发点必须与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常常出现口号高于行动,宣传脱离实际,这就降低了职工群众对宣传工作的信任度,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形式过于单
一、没有灵活性,还存在以学文件代会、以会代课、以课代教的单向灌输方法,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达不到教育效果。
4、不良思想在团场呈现扩大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兵团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不良的信息和思想随着人员流动进入团场,导致团场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在团场蔓延开来,甚至有少数团场干部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思想品质出现下滑。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始终不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他们勾结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在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聚集的团场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利用宗教来制造谣言,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渗透,致使一些团场职工群众的不良思想扩大。
5、网络信息化强烈冲击团场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团场职工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团场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团场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出现不稳定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渐减少,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受众减少,这一趋势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传统的、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创新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1、提高认识,走出误区,把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是团场其他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只有把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其他工作中去,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提高认识,不断开展工作。兵团和谐社会的构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兵团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观念,就要为兵团事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点,但它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为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团场干部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在开展经济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作用。
2、丰富理论学习的内容,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
团场党委在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同时,还要把握时代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要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融合、落实到经济工作之中,对团场领导进行市场经济知识、职业道德、现代管理知识、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团场干部领导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树立起改革创新、主人翁和全局意识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政治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新的眼光审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还要站在一定高度看待问题,及时把握政策和信息,通过对政策和信息的分析保持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团场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3、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式
团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职工群众,团场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能从团场干部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使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团场干部要深入职工群众的生活,从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了解和把握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以及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好;对职工群众不理解的政策、方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宣传。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作用、深入人心,才会取得成效、保持更强的生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强大政治优势的关键所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活动方式出现的新情况,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创新工作形式,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因此,团场党委要改革传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内容融入会议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美术、书法摄影展、农业技术知识讲座等活动,这样既可以使职工群众身心放松,又可以学到知识,同时也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教育,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高团场干部职工群众的政治素质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因此,在新形势下,团场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加大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搞好在职培训。同时要弘扬兵团精神,加强对团场干部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与屯垦戍边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结合起来,推动兵团和谐社会的构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
团场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团场,更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境内外敌对分裂分子始终没有放弃在新疆的分裂活动,他们打着宗教的旗号,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因此,在团场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加强对职工群众进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才能增强各族职工群众的凝聚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兵团“三大作用”;才能为兵团、新疆乃至全国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5、利用网络平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勇于面对信息多元化带来的职工群众思想观念多样化,工作难度加大的现实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创新工作方法。团场各机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站,通过网站宣传优秀的、先进的思想理念,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改进方式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贴近职工生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 参 考 文 献 ] [1]凌伟.兵团贫困团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伊犁论坛,2001年第2期
[2]殷美英.加强农牧团场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J].《兵团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3]崔健.论新形势下兵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4]吴重吞.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推动力量[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第四篇: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摘要:我们党历来关心、爱护、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当代大学生既成才又成人,高校必须重塑德育新理念,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用典型的力量引领人,真正使德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德育 创新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十分关心大学生成长成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写入十八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既成才,又成人?笔者认为,必须重塑德育新理念,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用典型的力量引领人,真正将德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
1.重塑德育新理念
1.1德育工作者要有大德育观。在网络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德育的角度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心理学角度去解决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弄清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和掌握心理学规律,改进我们的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好地改进教育工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自觉自律、心理健康的人。在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同时也要兼顾个体的心理素质,吸纳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丰富拓展德育的内容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1.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德育模式偏重道德说教和自身的社会工作性价值,忽视直接为人发展服务的人文价值和平等观念,普遍存在空洞说教、知行脱节的现象。有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课堂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层面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体内,却隐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因而,德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式方法,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一种合作型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判断、抉择能力,正确引导学生从“顺从性道德教育”向“选择性道德教育”转化。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和调适,使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这样“说服”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心服”,变成他们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1.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德育工作者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工具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发展趋势,在德育工作中容纳并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做到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改变以往德育工作中不顾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状态和思想信息接受特点的“大一统”的做法。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试,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在德育工作中,还要把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纳入到德育内容中来,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知道如何为自己创造健康、幸福、美好的人生。
2.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带给人们的主观反映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深刻、全面、由表及里,也有的浮浅、片面、歪曲甚至颠倒。德育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向人们传播科学真理,即帮助人们拨开扑朔迷离的表面现象,正确把握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因为只有真理最客观,它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任何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只有真理最具说服力,它不怕诡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只有真理最实惠,人们一旦掌握它,利用它,便会带来无穷的利益。我们的德育是党的工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马克思
主义真理,宏扬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天经地义的职责,坚定不移的使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宣传不力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甚至不愿听“大道理””!究其原因恐怕不能一味埋怨学生觉悟低,也不能说“大道理”本身没有说服力,主要还应从德育工作者自身多找原因。
首先,德育工作者自身理论修养的高低,对真理的科学涵义是否弄懂吃透,直接关系着宣传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灵魂、行动的指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更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以使我们宣传的真理更丰富、更具时代性。否则,自己云里雾里,又如何能说服学生、教育学生!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宣传真理。阐述真理必须准确全面,说明真理必须实事求是,宣传真理必须有的放矢,坚持真理必须与时俱进。断章取义、老生常谈、形式主义、装腔作势、大而化之、避重就轻,习惯于“放空炮”、“一锅煮”、“一刀切”,对于广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说不清、道不明、绕开走,只能抵消真理的力量,是宣传真理的大忌。
再次,宣传好真理要注意选择好的表达方式。要讲究“四性”:一是逻辑性。听起来主题鲜明,条理清楚,过度自然。二是真实性。多用接近的、典型的事例、数据说话。避免从原则到原则,从概念到概念。三是平等性。不能给人以居高临下、冷冰冰的感觉,应以平等地位、热情的语调与听者交流。四是艺术性。善于用浅显明白的事理、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诙谐的语言,把重要、深奥的理论讲清楚,让人听起来感到亲切、顺耳,容易接受和理解。
3.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
既然德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一切行动都受感情的影响,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就不能不重视情感的力量。“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即以自己的言行引起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情为民所系”。作为党的干部,专职从事学生德育,从事人心的转化工作,更应当心系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的冷暖,与学生实现情感相通,心灵互动。那种对学生的疾苦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任凭你苦口婆心,但激不起一丝感情的涟漪,甚至连一点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的人,是不可能做好德育的。所以说,做德育的人首先是个“有情人”,要学会了解人、尊重人和关心人。了解人,是指熟知情况,全面把握学生的心态。要真正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之中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既当有心人,又当知心人,真实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然后“对症下药”及时做好思想化解工作。尊重人,是指尊敬和重视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一般来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先进和后进之分。同先进学生的感情交流较为容易,同后进学生则容易产生感情上的隔阂。因此,对后进学生,尤其要尊重他们,热情诚恳地对待他们。因为得不到别人重视和尊重的人,不仅自尊心往往最强烈,而且逆反心理最重。只有通过真实情感的双向流动,才能消除思想上的隔阂,使之自尊心得到激发,进而把党的主张、正确的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注入他们的心田,实现其思想的转化和提高。关心人,就是要真诚地关怀和体贴学生,尽力帮助其排忧解难。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一定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然,以感情人不等于感情用事和放弃原则。它要求的是情真理切,情理交融,融情与理,以情示理。
4.用典型的力量引领人
德育的一个有效方法叫做典型引路。毫无疑问,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就是德育工作者自身。“身教重于言教”这句哲理名言,深刻地说明了德育工作者自身思想作风修养,对于保证德育取得实效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德育工作者良好的人格力量的重要性。无数事实表明,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德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做到,这样大家才会心悦诚服。否则,你不讲原则,不顾及人格,“说起来像钢条,干起来像面条”,不但没有人会听你的,而且会失去你自身,失去你在学生中应有的威望。实践中,我们有些思想教育工作之所以收效不大,往往不是因为教育的内容失当,而多半是因为一些处在领导地位的教育者,缺乏令学生敬佩和认同的人格力量。如说的多,干的少;说和干的不对号;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贪图安逸,害怕艰苦;见好处就上,见困难就推;对人是马列主义,对已是自由主义;尤其是一些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的严重腐败现象,正在严重侵蚀着党的德育的人格力量,动摇着德育的根基,以致形成“台上他说人,台下人说他”的现象,这是当前德育苍白无力的主要原因。注重高校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是新形势下德育对领导干部素质的客观要求。领导干部在学生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个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应有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既要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又要成为党纪国法的模范遵守者;既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既堂堂正正做人,又实实在在干事;既能做到一心为公,又能做到办事公道;这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才能有资格去教育别人,说话办事才有感召力、引导力和说服力。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如新媒体对德育工作的影响等。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迟成勇,杨湘红.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02).[2]张志华.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 2005.[3]彭永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6.[4] 陈友放.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应突出“三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7)[5]赵道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赵
[6]杨文华.高职生德育现状及面临的新情况[J].中国成人教育, 2006,(11)
第五篇: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_价值观念
时间:2012-07-24 18:57:30作者:刘朋朋
论文导读::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论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努力拓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1课堂教学层面——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摘要途径。[1]
在教学方法上:一是以现实事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行课堂举例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是以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亲和力。改变填鸭式、教条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师生互动,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结合多媒体技术价值观念,依靠网络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空间和渠道。一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史实和材料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二是围绕中国革命历史,开展红色经典教育,鼓舞和激励当代大学生;三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红色网站,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生力量。
2教师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第一,辅导员队伍建设cssci期刊目录。高校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员。辅导员队伍既要保证数量,更要确保不断地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向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方向发展,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而又生动地加以讲授,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深入钻研理论,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强化教师培训,严格教师考核,提高教师待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其他教师队伍。高校所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第四,学生骨干队伍。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对全体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培养学生的优秀骨干,把优秀的学生尽可
能地吸收到党内来。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中形成导向价值观念,树立典范,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2]
3组织层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组织、协调和实施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团组织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负有光荣的使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党的建设为龙头,把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到大学生中,引导大学生的正确追求;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选拔、培养、发展工作,通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素质,为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奠定基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结合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育,以旧带新,构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层次体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生社团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致、扎实、全面。高校党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上,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4校园文化层面——创设浓郁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为学校营造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从思想上来看,全校师生员工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校风学风建设;从制度上看,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自身素质上看,全体师生员工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培养良好的教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领导培养良好的领导作风,为校风的建设共同努力。
其次,要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价值观念,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中,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再次,要重视发挥各类组织载体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学生社团的组织载体作用,将社团及其活动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cssci期刊目录。
最后,要树立学生公寓的阵地意识,主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占领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宿舍文化,使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延伸。
5网络层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习、服务等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鉴于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借助网络技术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高校应全面加强校园网和思想政治专题网站的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
平台,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综合运用法律、技术、行政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最大限度地阻止不健康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
6社会实践层面——加强实践活动,构建贯穿大学生全部学习生活的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积极开展“红色之旅”价值观念,组织学生到革命史馆、改革开放前沿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增强对党的感情,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强化专业意识,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教育;
同时,高校要与基层广泛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社会、高校、政府都要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突出“产、教、研”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思想道德教育两个功能。
此外,还要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这些都为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寓思想教育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周方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119-121.[2]刘志超.思想理论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7.[3]周贤群.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措施研究[J].商情,201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