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0一0年信访仲裁企业工资 劳 动 关 系 与 监 察工作总结
二0一0年信访仲裁企业工资劳动关系
工 作 总 结
二0一0年,信访仲裁、企业工资、劳动关系工作在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局党组的关怀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人事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主线,以《信访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人事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企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为依据,以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结合我县开展的“双整一创”和“三服务”活动,认真落实市局和县局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二0一0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信访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
《信访条例》是开展信访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把宣传条例作为重点,上街设立咨询台,全系统人手一册《信访条例》,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把握政策、了解程序、掌握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使全局上下人人都当信访宣传员、调解员。实行首接负责制,对职工反映的问题,按照“人要回去、事要解决”的要求,集中解决他们反映的人事劳动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从而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完善信访领导小组,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解决信访中出现的问题。
除坚持领导包案、阅批信访件制度外,同时对来信来访分别登记,该转办的转办,该调解的调解,该立案的立案,局对每次立案的信访件都进行研究,党组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信访会议,对信访案件不推、不拖、不压。同时局和市局签订了信访目标保证书并与各股室及二级机构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信访工作任务。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3060余人次,立案40起76人次,结案40起,结案率100%。
(三)针对今年大事多、喜事多,尤其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了信访稳定工作,制订信访稳定工作方案,坚持每天有一名党组成员负责信访接待制度,每日下午五点实行零报告,为上海世博会活动的正常进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仲裁工作
(一)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咨询台继续深入宣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上街设立法律服务咨询台3起,印发宣传单4200余份,并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法律法规培训班,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办案质量,积极受理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坚持公开、及时、合理的办案原则,切实维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三方”办案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办案规则和办案程序。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7 起42人,裁决31起,案外调解6起,在法定的时效内结案,结案率100%。
(三)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严格审查合同内容,避免无效合同发生,只要手续齐全符合程序,随到随办。帮助企业建立劳动合同台帐,随时掌握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变化。全年为电业、建设等系统劳动合同鉴证890人,解除劳动合同20人。
三、企业工资工作
(一)继续巩固工资协商成果,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在集体协商的前提下,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分配水平,从而保证了企业权利的正常使用。
(二)以豫人社(2009)58号和驻劳社劳资(2006)5号文件为依据,完成全县46家企业2015人的增资备案手续。为流动职工处理工资19人次,为新录用人员和退伍军人转正定级17人次,为离退休人员缴纳养老金查历年增资手续138人次,查下放知青手续96人次。
(三)根据豫人社明电(2010)58号和驻人社明电(2010)7号文件规定,对有劳动关系的密集型建筑、制造、餐饮和非全日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执行最低工资规定进行检查,共检查52个单位,涉及各类人员2310人,通过检查发现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都支付了不低于最低工资报酬。
四、劳动力管理和劳动关系工作
(一)做好技校、职业中专毕业生和企业招用全民合同制工人工作。经过资格审查,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为21人办理招录和建档备案手续。
(二)做好职工的流动管理工作。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只要手续齐全、符合程序,都能随到随办;尽力为职工流动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方便。全年共为32名职工办理了流动备案手续。
(三)继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我局与县工会配合对我县国有、集体、改制、联营、私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78户,在岗职工2210人,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100%。市检查组对我县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较好的完成了2010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第二篇: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
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劳动仲裁诉讼受案的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因履行企业内部承包合同中的有关劳动权利义务内容而发生的争议;
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
6、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争议;
7、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的其他争议。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正式在编员工之间发生争议属人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因而不属劳动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其工勤人员及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属劳动争议。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员工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也属劳动争议。
什么是劳动监察?
所谓劳动法的监督检查,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以及其他单位和劳动者个人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矫正和处罚,从而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
劳动监察诉讼受案的范围:
依据劳动法及《劳动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
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
3、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
4、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
5、用人单位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
6、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7、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
8、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非法用工主体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9、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职业中介有关规定的。
10、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违反劳动能力鉴定规定的。
11、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等侵犯其其他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
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和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有什么区别?
劳动监察机构是劳动行政部门纠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违法行为、主管劳动监察的工作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多方代表组成,处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办事机构。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监察暂行规定》的受案范围和监察内容来看,两者的管辖范围有所不同,但对于用人单位录用职工非法收费、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遵守休息休假制度、加班加点不支付加班费,以及对行政处分不服等,劳动者既可以向仲裁委申诉,也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
1、权限
劳动监察:有处罚权,无调解权。
劳动仲裁:有调解权,无处罚权。
2、执法依据
劳动监察:法律、法规、规章。
劳动仲裁:除了法律、法规、规章外,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进行裁决。
3、本质区别
劳动监察:政府部门行政执法。
劳动仲裁:是对用工双方权利义务的平等裁判。
监察和仲裁受理案件范围存在交叉。对于监察和监察相互交叉的范围,劳动者可以选择是到仲裁申诉,还是到监察举报。所以,劳动者在仲裁申诉时或在监察举报时可以就具体争议内容咨询了解,以便合理选择是采取仲裁申诉形式,还是采取监察举报形式来解决问题。
积极处理和与劳动监察大队之间的关系劳动监察大队,一般的情况下不会介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纠纷,但是,劳动监察大队有监督检查的权利,如果需要企业或者通知企业提交相关资料而企业拒绝提交的情况下,法律还是赋予了劳动监察大队的处罚权利的。
在北京的劳动监察大队,一般的都不会过于针对企业,往往是在职工认为企业存在问题想监察大队提起投诉的时候,监察大队会要求企业象征性的提交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劝说职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监察大队都会这么处理,有些监察大队的相关人员会积极形式自己的权利,不断的利用自己的权利,要求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材料,比如,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企业的职工花名册、企业的考勤表、企业的职工工资发放表、企业交纳养老保险的现状等,而企业的这些材料,如果企业完全按照现实情况提交,很多企业就会存在违法的情况,甚至许多企业会自动暴露更多的不利于企业的相关资料,以来,为将来监察大队更深入的调查自我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将要提起仲裁的职工就会依据监察大队的调取材料,向劳动部门提起仲裁。
笔者在山西运城的一个客户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由于没有及时的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交检查部门要求提交的材料,结果,罚款单也就出来了。
作为企业来说,很是无奈,因为,一来,企业不想提交更多的资料,否则,将来会非常被动,而来,提交的资料将来会成为被动的证据,但是,企业又不能够得罪监察,否则,监察查你的时间早着呢。
中国有句话叫做,不怕偷就怕惦记,一旦监察惦记上你的企业,那么,你的企业也基本上宣告完蛋了,你必须想办法供着他,否则,他会不断的抽查你,虽然说,企业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法就可以避免监察抽查,但是,现有的企业,有几个能够做到完全符合劳动合同法,关键是,更多的企业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完全符合劳动合同法。所以,企业也只能甘瞪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和监察大队处理好关系,让监察大队告诉投诉者,如果有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把球踢倒仲裁去吧。所以,作为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与监察大队的关系,一旦监察大队抽查或要求提供资料的时候,要及时与监察大队沟通,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第三篇: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总结
市卫生局2010年
上半年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总结
市卫生系统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和市纪委信访室的直接支持下,以市纪委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卫生工作大局,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职能,严肃查处各类信访举报的违纪案事件,努力推进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作风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稳定大局,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服务于卫生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卫生局党委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并列入了重要的工作日程,坚持常抓不懈,使全系统内信访举报案事件大大降低,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力争保证卫生系统各项政策及工作的推行和落实。
一、强化信访举报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把信访举报工作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形成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位“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齐抓共管局面。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制度,把握党的各方面政策,尤其是卫生法规、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接访制度。在接待上访人时,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耐心听取上访人申诉,能解释清楚的,当场解释;不能说清或拿不准的 问题,提交局长办公会议上研究处理,对需要核实的,组织人员限期进行调查核实。二是坚持日访制度。对受处分人员定期进行谈话,注意掌握受处分有思想动态,该解除处分的及时给予解除,巩固了处理效果。三是坚持月排查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利用每周一的局长办公会议,及每季度一次的市直二级单位负责人会议和每半年一次的县卫生局负责人会议,广泛收集各单位的存在不稳定因素及存在的“热点”问题,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全系统的工作稳定。
二、加大信访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给案件查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结合卫生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讲究工作方法,坚持从严办理信访举报案件,提高办案的效率。
上半年共接信访举报案件5件,共查处5件,行政警告3人,全系统通报批评2人。
总之,卫生局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服务于卫生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下步要更加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加大信访举报公开办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为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再做贡献。
第四篇:2011年劳动监察和仲裁工作总结
2011年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总结
一年来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县委、县府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以创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三优三满意”文明窗口为标准,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和我县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截至目前,劳动争议仲裁共受理案件279件,其中立案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256件,经审理裁决191件、调解19件、准许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36件,实际结案246件,其余案件正在审理当中,共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87万余元;受理和调解劳动争议283件,涉及劳动者人数294人,共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9.1万元;经过认真审查,共有23件申请劳动仲裁的案件不属于我办的受案范围,我办均依法开具了不予受理通知书,同时建立健全了劳动争议案件登记台帐,明确记载了各个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规范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推动各类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对各类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审查工作,指导企业签订和完善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今年共对259家单位的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进行了审查。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0%以上,大中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60%以上。全县共鉴证劳动合同8910份;对259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年检,年检覆盖率达97%。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接待来电来访近3000次,书面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15件,受理率100%,结案率100%,共为4920名劳动者追回所欠工资1840万元,追回经济损失0.5万元,调查处理回复信访案件12起,妥善处理了XX农场、XXX小区安置房修建、XX小区安置房修建等涉及民工工资拖欠的突发事件20余起,及时消除了不稳定因素,提高了劳动保障监察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减少和降低了劳动者的损失,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劳动关系充分协调。全面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特别是针对职工群众和企业最关心,劳动关系中最突出的普遍性矛盾开展协商。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设,把争议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征缴、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内容,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督促企业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和切实改善劳动条件,对不签订、不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对客商投资企业,做到主动上门,为其提供劳动用工管理、社会保险、劳动纠纷调查处理等方面的服务,加强了对用人单位聘用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为民工追讨工资提供服务,今年12月份,劳动监察在处理XXX部队营房建设五标段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中,我县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发挥联动优势,圆满解决拖欠的45万多元工资,涉及农民工近百人,这样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的社会影响力,支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维护了广大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强管理,增强素质,大力提高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努力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水平,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专(兼)职监察员仲裁员队伍,逐步推行仲裁机构实体化、监察队伍专业化机制。一是加强学习。每周都会抽出半天时间组织股室人员对最近颁布和施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集中学习,不定时组织大家进行专题业务讨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尽量组织仲裁员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专业水准,拓展视野;二是加强日常管理。首先,通过在工作岗位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要求每个仲裁员必须认真、耐心、热情地接待当事人。其次,加强廉政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办公室所有人员必做到勤政廉洁,不以权谋私,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不办“人情案”、“关系案”,在案件处理中,以程序公正来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良好形象。
四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加大公开承诺力度,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以严谨、规范、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贯穿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的始终,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公正。我们首先完善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告知用语,强化证据质证程序,严格依法办案。在监察和仲裁活动中实行“阳光工程”,制作了工作流程图,既方便群众,又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透明度。
五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督是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自觉接受上级及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社会各界和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监督,防止和纠正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办理案件,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工作流程规范办案程序,做到程序上依法、行为上合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法施行后,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面临解决的具体问题较多,解决难度较大;二是上级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不能及时的得到学习,工作开展上容易造成被动;三是如何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仍是工作的一大课题,要切实创新工作方法,处理好新形势的劳动维权工作;四是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学习时间减少较多,没有处理好工学矛盾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大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提高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法律意识,积极创建劳动和谐关系单位,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力度。
2.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仲裁办案质量。
3规范监察执法程序,按监察条例规定,严格执行立案、结案等规范程序。
4.积极推行农民工保证金制度,加大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以维护我县经济秩序的和谐稳定。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预防和化解了多起劳动争议,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与劳动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并不断的发现和研究劳动仲裁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工作中去,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五篇:企业效能监察与其他监督的关系
企业效能监察与其他监督的关系
作者:樊光中
1、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建设的全部过程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所要监察的内容。近些年来,由于系列公司舞弊事件的发生,企业制度建设又重新得到理论界与业界的极大关注。(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制度建设—整体框架》首次把制度建设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是制度建设理论研究的历史性突破,代表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主流思想。其对制度建设的定义为:制度建设是一个过程,它受到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的影响,为以下三个方面提供合理保证:经营的效果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COSO报告认为制度建设由5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内部每一成员在实施制度建设方面都有自己的责任,如企业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通过对制度建设进行监察,管理人员对企业制度建设系统负责,而首席执行官对制度建设系统负最终责任。尽管所有管理人员在其控制单元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负有责任,但其中财务和会计人员在管理人员实施控制的方式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防止和发现欺诈性财务报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制度建设系统的有效性并进而增强制度建设系统的持续性效果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其他职员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提供制度建设系统所需要的信息或采取其他行动实施制度建设,有责任向上层汇报
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违规情况,并通过职责分离实现牵制与制衡。
从以上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企业制度建设体系是企业内部各管理体系所构成的制度建设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集合。它是企业管理者围绕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所做的系列策划、实施、控制、反馈与改进的过程,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提供合理保证。企业效能监察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效益、效果、效率等问题的监察活动,因此企业制度建设全部过程情况是企业效能监察所要监察的内容,效能监察工作有利于企业制度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
2、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内部审计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制度建设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是制度建设的五个组成要素之一监控要素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在于评价制度建设系统的有效性并进而增强制度建设系统的持续性效果,但不是建立和维护制度建设系统的主要责任者。
企业效能监察是围绕实现企业的效益、效果、效率和持续盈利能
力即“一能三效”为目标的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循环的审查、建议并督促改进的监督活动。内部审计立足于经营活动与制度建设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于评价制度建设系统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主要是验证并报告经营活动与制度建设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情况;企业效能监察立足于围绕企业的 “一能三效”目标实现开展工作,主要是审查、建议并督促改进的工作形式,更具强制性、广泛性和全面性。两者工作的目标、对象、内容存在有些区别。
内部审计在经营活动与制度建设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验证与报告工作与效能监察工作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叠性,同时,内部审计业务中有一些值得效能监察工作借鉴的方法与技术,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与效能监察工作之间存在互通有无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从一定程度上内部审计力量可以成为效能监察工作中的一很重要很专业的组织力量,效能监察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与工作信息可以形成共享,形成监督合力,以提高相互的监督效果。
3、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业务监督
企业业务监督是指企业内部的各业务专业职能部门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对其部门职责范围以内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实施的必要的控制活动,是管理学意义上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组成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业务监督是部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项经常性的管理活动,它的实施主体为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企业业务监督是职能部门对自己的工作计划、措施在执行情况的控制与自我纠偏,目的在于确保完成本部门工作职责履行,实现部门工作目标。业务部门在做这些工作时,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
度用来规范业务过程,并督促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检查、评价其执行情况,改进规章制度,这些是企业部门业务监督的一些内容。
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都是按照自己的业务范围实施本部门的专业性的监督检查活动,而企业监察部门则对各业务管理部门和监督性质的专业部门都有企业内部第二方监察的责任,是企业对业务部门全部管理活动的第二方监察,其中就包括对业务部门的业务监督活动开展与有效情况的监察,是一种跨部门、跨管理体系的管理与监督,这不是同一个层次的管理与监督活动,而是更高层次的管理与监督活动,因此说,企业效能监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再管理,业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这种监督具有高层次性和综合性。同时,效能监察可以选择在事前、事中或事后介入,主动性和灵活性大,可以在一个部门或跨部门系统的开展监察活动,这是企业内部其他专业监督检查部门所不具有的,是特有的工作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