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影响直肠癌细胞增值的因素
浅析影响直肠癌细胞增值的因素
一、细胞培养
人结肠癌细胞系CaCo2、HT29、HCT116、SW480、SW620、SW1116、LoVo均购自ATCC,并由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传代保存。LoVo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F-12K培养传代;CaCo2、HT29、HCT116、SW480、SW620、SW1116均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以1∶2至1∶4的比例传代培养。
二、方法
1.样本收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肠直肠肿瘤标本取自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手术室。手术标本切除后生理盐水清洗,打开肠腔,剔除瘤体表面坏死及炎性肉芽组织;取肿瘤中心部位及距肿瘤5cm以上的正常肠黏膜全层组织,切成1cm块状后置入样本管。组织标本经4%甲醛溶液充分固定后,制作蜡块,切片、贴片。随后采用链霉素亲和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DAB显色。TMPRSS4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Proteintech公司,1∶50稀释。
2.半定量RT-PCR:采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美国)提取细胞总RNA。电泳鉴定RNA完整性,分光光度计260nm处测定RNA浓度,使用逆转录试剂盒(Takara,日本)在ABIPrismSDS7000中进行逆转录cDNA合成。上海吉玛生物有限公司合成如下引物:TMPRSS4上游引物5′-TCCAAGGACCGATCCACACT-3′,下游引物5′-AAGTTGTCGAAACAGGCAGAG-3′;GAPDH上游引物5′-GACATCAAGAAGGTGGTGAA-3′,下游引物5′-TGTCATACCAGGAAATGAGC-3′。cDNA在PCR仪(AppliedBiosystems,美国)中进行反应,50℃2min、95℃10min、95℃15s、60℃30s、72℃30s,共35个循环;然后,72℃10min,扩增产物于1%琼脂糖凝胶中,130V、30min条件下电泳并在紫外灯下摄片,成像保存。
3.Western印迹法:细胞在10cm培养皿(Corning,美国)中生长融合约90%时,PBS清洗2次后加入300μLRIPA,置冰上30min裂解充分后煮沸10min,随后1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每孔上样量100μg,加入5×上样缓冲液、去离子水至总体积一致后变性电泳(积层胶80V,分离胶120V),半干转法转膜(15V)70min后脱脂牛奶室温封闭2h,4℃下一抗(兔抗人TMPRSS4多抗,112831-AP,Proteintech,美国,1∶600稀释)孵育过夜。TBST洗膜3遍后加入一定比例稀释的相应二抗室温孵育1h,TBST洗膜2次,PBS洗膜1次后荧光发光显色。
4.siRNA瞬时转染:细胞生长至70%融合时胰酶消化,计数后按每孔3×105细胞铺6孔板,过夜。24h后按照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美国)说明书操作进行细胞转染。由上海吉玛生物有限公司设计并合成TMRPSS4-siRNA序列:5′-AAGUUGUCGAAACAGGCAGAGAACC-3′(si组)。仅转染Lipo2000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NC组)。转染48h后用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72h提取总蛋白质。
5.CCK-8测细胞增殖:取转染后SW480细胞计数后铺于96孔板,每孔100个;设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在第0、24、48、72、96和120h,分别于各孔加入CCK-8试剂(cellcountingkit-8,Dojindo,日本)10μL,37℃孵育2.5h,酶标仪测定各孔在450nm的吸光度值。以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6.AnnexinⅤ/PI流式检测细胞凋亡:转染48h后收细胞,取100μL细胞悬液(1×106个/mL)至流式管,用PBS洗涤1次,离心后加入300μL结合缓冲液,混匀,再加入5μL的AnnexinⅤ-FITC和5μL的PI,孵育15min后用流式细胞仪(BD,美国)上机检测。
7.划痕试验:6孔板转染,待细胞铺满后,用无菌枪头每孔笔直划线,PBS清洗3次,加入无血清培养液置培养箱孵育。24h后在显微镜下每孔随机选取视野观察摄片。
8.transwell迁移试验:取转染24h后细胞,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重悬后计数,调至终密度为5×105个/mL。24孔板每孔内加入900μL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随后置入transwell小室(Corning,美国),小室内加入200μL细胞悬液(105个细胞)。培养箱孵育24h后取出,棉签拭去内室面细胞,甲醇固定小室外穿出细胞10min,1%结晶紫染色10min,PBS清洗3遍后,显微镜下观察摄片。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免疫组化检测TMPRSS4蛋白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和正常肠上皮中表达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MPRSS4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均染色阳性,且转移淋巴结中TMPRSS4蛋白染色更强。表明TMPRSS4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
2.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TMPRSS4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TMPRSS4基因在7株结肠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HT29、SW480、SW620、SW1116中的表达相对较高。Western印迹检测亦有类似结果,有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TMPRSS4蛋白,而HCT116、SW480和SW1116蛋白表达量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决定选用SW480细胞进行下一步试验。
三、siRNA瞬时转染后SW480细胞中TMPRSS4蛋白表达下调在转染siRNA48h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和NC组相比,siRNA干扰组(si组)的TMPRSS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3.TMPRSS4下调可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siRNA处理SW480细胞株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在第1、2、3、4、5天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吸光度值,吸光度值可间接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与空白对照组和NC组相比,si组细胞增殖能力在48~96h时受到明显抑制(P<0.05)。
4.下调TMPRSS4诱导SW480细胞凋亡SW480细胞株转染TMPRSS4siRNA后孵育48h,收集细胞,用AnnexinⅤ/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si组细胞凋亡比值为14.0%,而空白对照组和NC组分别为10.4%和10.1%,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下调TMPRSS4可能有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5.siRNA干扰TMPRSS4表达显著影响SW480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siRNA处理SW480细胞后,进行细胞划痕及transwell迁移试验。结果显示,si组的SW480细胞在划痕试验中的运动能力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i组在transwell试验中的穿膜细胞数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四、讨论
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类新近发现的特殊蛋白酶,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与耳聋、贫血、高血压和肿瘤等的发生相关。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TMRPSS4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凋亡、迁移等方面的影响。采用siRNA干扰TMPRSS4表达后,发现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同时细胞运动迁移能力也降低,这与Jung等先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针对该蛋白质的其他研究表明,TMPRSS4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间黏附分子或激活其他蛋白酶在组织发育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发挥其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裂解病毒表面的红细胞凝集素,促进病毒在肺部的扩散而致病。因此,推测该基因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细胞间连接分子而在调控SW480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中发挥作用,具体机制尚有待后续研究来揭示。同时,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在siRNA干扰后,SW480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增加,这与干扰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相一致,表明敲除TMPRSS4基因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增殖。最近有研究表明,乳腺癌中TMPRSS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差、肿瘤体积大以及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低相关。本研究初步显示,TMPRSS4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转移淋巴结染色强度略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TMPRSS4与结肠直肠癌病理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间的相关性,为其作为预后预测因素提供依据。我们将继续探讨TMPRSS4对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揭示这一基因对于结肠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篇: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管理研究方法论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书
学 院: 题 目: 研究对象: 组 别: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指导教师:
二O一二 年 十 月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
一.内容摘要
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生命线,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水平、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当然教学效果的好差很大程度是同教与学环节密切相关,教与学的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出假设
假设教师授课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变量定义
1.自变量:教师授课水平
教师的讲课水平是教师在讲课时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课件、语言、教学风格等传授知识并被学生认可接受的能力。也跟老师的责任心有关,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互动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中介变量:学生学习兴趣
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3.因变量:教学效果
驾驭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教学效果综合反映了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掌握程度、教师课堂的 4.控制变量: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
教学设备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班级规模指的是上课的人数;座位安排前后左右安排,性别安插等情况;上课时间是上课的具体时间段及持续时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5.调节变量: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及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些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并且内容丰富的课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变量间的关系
在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教师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水平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随之提高,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影响,一般丰富的课程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 变量模型化
教师授课水平(IV)→ 学生学习兴趣(MV)→ 教学效果(DV)
↑ ↑ 课程内容(EMV)教学设备(CV)班级规模、座位安排 上课时间等
六.总结
授课水平较高的老师;先进的教学设备;合理的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丰富的课程内容;较高的学习兴趣,能产生更好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明确的价值观。是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涵盖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准则和思想体系。
企业文化主要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
一般来说,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准则、企业口号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经营规模、运作方式、治理形式、人际关系、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利益分配等;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生产或服务、工作环境或厂容厂貌、技术装备、后援服务、人力资源、福利待遇等。企业文化作为一个观念系统,要传达到企业员工、社会和公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将企业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必须通过个性化、鲜明的视觉形象(图形、图案)表达出来,在传导给社会才会更有效率、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形象系统CIS。CIS主要由三个内容构成:企业理念系统MI、企业行为系统BI、企业视觉系统VI。
很多人认为,有了企业才会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功之后总结才形成的自己企业文化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的萌芽不自觉地植根于创办企业及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动机和观念中之中。
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分析,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众多,但至少有一下几个重要因素必须给予特别关注。
一是企业特征。企业主要属于哪个行业,哪个门类。那么该企业特征应反映在企业文化中。例如对制造业,强调“个人向上的资质”,即以人为本,自我实现,输出并实现技术、可信度、安全性、规模;对一般服务业,强调“对顾客的服务”;对传媒业、金融业强调“对社会的服务”。
二是企业家特质。实践已经证明,企业家对企业决定性作用毋容置疑。企业家特质、个人魅力、工作作风和经营哲学均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三是国内国际企业文化新潮。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均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并形成了一些流行概念。不难发现使用较多的概念有和谐、诚实、努力、敬业、信用、服务、责任、奉献、创造力、创新力、安全、满意等,不一而足。
四是追求独特模式。企业文化最忌流于形式,趋于雷同。应在大同小异的大背景下,刻意追求自身特有的、特点鲜明的企业文化。
五是长期形成。企业文化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和渗透到心灵深处,通过不断培育才能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共同意志。
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不断倡导下,以企业全体员工集体意识为基础,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才是最高境界。有时为了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还必须进行“洗
脑”,强化企业文化的灌输教育及企业内亚态文化的整合。加强与企业政治思想、群工工作的紧密结合。甚至于注重调动和发挥有益的非正式组织的积极性。
第四篇:影响角色游戏因素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一、角色游戏中要有主题
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不同之处,首先就在于有主题(反映在名称上)。所谓主题,就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游戏名称。因此,主题取决于时代、地域、儿童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观察表明,某些角色游戏的主题无论在小、中、大班都会出现,例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主题的发展是从生活主题到生产主题,最后到社会政治事件的主题。这种顺序同儿童眼界的扩大、同儿童生活经验的增长有关。
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撇开自己,扮演角色,这要求达到一定的心理水平,即了解和认识成人的行动,能脱离成人行动进行概括,把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重新组合,能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扮演新形象。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如果是自己,那就不是角色游戏了。例如:幼儿扮演“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可以指挥家中其他成员;幼儿扮演“医生”,可能是因为喜欢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比是高度概括了的,他们表现的是人物的典型言语和行为,是以幼儿自己的标准选择的。例如:“医生”只是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就什么也不问了。拿起听诊器听一会儿,一句话:“拿药去,吃了就好了”。“病人”一走,看病就结束了。而“病人”也不会对此提出异议,拿了药心满意足地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看病的许多细节,如:问病人的具体情况、各种检查、关照病人注意事项等都被省略了。这里表现的是概括化了的人物形象及主要活动过程,这与角色游戏的象征性特点是一致的,概括化了的角色就是现实人物的象征性代表。
三、角色游戏中的动作和语言
动作和语言是角色游戏中人物的基本行为方式。无论是小班幼儿简单的角色游戏,还是大班幼儿复杂的角色游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抱着一个“娃娃”摇摇拍拍,然后放下“娃娃”,拿件衣服或别的东西盖在“娃娃”身上,最简单的娃娃家游戏就完成了。或者幼儿对别人说一句:“我是妈妈”。于是,一个象征性人物就诞生了,一场角色游戏就此拉开帷幕。语言和动作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既是不可取代的,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幼儿可以用语言来假设人物身份,假设情境,用语言规定特定的游戏情境,还可用语言来概括人物的动作,游戏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幼儿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人物的想法、感情,用动作完成游戏的一些情节。语言和动作成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作用的两种互相补充的主要方式。幼儿象征能力的发展为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随着象征能力的提高,语言和动作的概括性随之提高。
四、角色游戏中的物品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也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如:“妈妈”借助“锅、碗、饭、菜”等完成角色的规定动作。物品数量的充足与否和物品使用的形式、种类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例如:幼儿先用积塑装插成一个小“蛋糕”,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为孩子过生日了。接着又用积塑装插成“电视机”,一家人就可以看电视了。一会儿又拆了“电视机”,装插成一架“照相机”,于是,一家人又可以出去拍照了。游戏的内容随物品的变化而显得多姿多彩了。物品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物品的主要特性是象征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使用的物品既可以是模拟物品,也可以是替代品,其中,象征性发挥着作用。例如:娃娃家里来了“客人”,当“客人”提出要打电话时,“爸爸”拿出一个插有吸管的空饮料盒,说是最新的“手机”,当“爷爷”提出要去看病,“爸爸”找出纸棍,让爷爷拄着拐杖出门。幼儿用言语或非言语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物品,物品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替代品和符号物。
五、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场所,同时还受到游戏者的影响,由不同的游戏参加者组成的游戏团体在心理氛围上也不是不同的。“娃娃家”中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气氛是愉快的。但如果“哥哥”是任性的、“妈妈”是独断的,那么气氛就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另外,角色游戏的情境还受到角色游戏主题的制约。一旦主题确定了,情境也随之确定。不过,游戏主题只规定了情境的总趋势,情境的具体细节是受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及游戏者个体特点的影响的。如果空间狭小,“医院”只能有门诊,没有病床,或者看病的、挂号的、打针的挤在一起,“病人”、“医生”都草草了事。结果是“医院”里嘈杂一片。这样,尽管主题确定了,但情节不能展开,人物关系也就无从发生,角色游戏就只有形式而无甚内容可谈了。可见,情境与角色游戏的其它各种成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对角色游戏结构的分析使我们发现影响角色游戏的因素不少,而且影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两类。主观性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模仿、象征等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体的个性、性格特征等。一个活泼开朗的幼儿去“商场”做“营业员”,她主动招呼“顾客”,热情为之服务。游戏开展得热烈而丰富。反之,一个性格内向、孤言寡语的幼儿做“营业员”,只会消极地等待“顾客”的到来,并按“顾客”的命令行事。游戏便会缺乏生气、情节贫乏。具有初级象征能力的小班幼儿是无法在大班 幼儿的“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只能充当“弟弟”、“妹妹”的角色。影响角色游戏的客观性因素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游戏的空间状况、时间长短、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等。如果游戏空间狭小,则游戏内容受到限制,且易引起混乱、争吵;如果时间仓促,则游戏情节不能充分展开,人物关系得不到体现;如果物品材料短缺或种类单一,则不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表现就会受到限制。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平行地发生作用,也可能是交叉地发生作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恰当地控制这些因素,从而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探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并具体探究事物本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养殖遗留食物安全隐患、食品经营者败德行为、消费者消费心理以及政府监管失效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消费;监管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321-01
一、种植养殖遗留食物安全隐患
在产品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易遗留食品安全隐患。不难理解,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人为或者非人为的使食物携带对人体,易给人造成健康或者亚健康的伤害,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在种植过程中,农户为经济利益,使用廉价催熟剂和有毒有害的肥料,将农产品快速催熟。一些打着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招牌的农户或者不法商贩,公然滥用催熟剂,这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和影响。比如廉价的“座果灵”就可以催熟大量的果实,而催熟剂是国家允许生产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若使用不当,则很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威胁。比如过量使用催熟剂,就会使有毒物质残留在果实中,食用后对人体造成健康隐患。
在养殖环节,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少见。然而畜牧行业抗生素的使用增加的趋势比较明显,猪、鸡鸭、奶牛等大型养殖场抗生素的使用都比较普遍。因为现代养殖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快速培育出体积大的猪禽等,需要供给大量的蛋白质,这就需要给猪禽等动物注射抗生素,以防动物生病。简而言之,养殖场为了快速牟利,减少成本,就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引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随即通过环境、食用养殖的动物肉制品等方式传播至人体,从而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二、食品经营者败德行为加大食品安全风险
截至2015年12月末,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仅仅有3.9万余家,中小型食品企业特别多,有些企业虽然取得了生产和经营许可,但质量差,有的企业违法经营成本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而在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由于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监管仍存在粗放性特点,对于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自律性对于确保食品安全供给就显得尤为关键。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食品企业,特别是小型食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遵守《食品安全法》意识薄弱,未切实将食品安全摆在生产经营的第一位,公然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假劣食品。这种食品经营者的败德行为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在乡村,食品经营者就更倾向于经营品质低劣的食品,以低价销售,这也在农村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供求状态。塑料米、老鼠羊肉串、化学豆腐、甲醛鸭血、掺假蜂蜜、被污染的瓶装水、烂米粉、瘦肉精等假劣食品,曾经长期被消费者食用,食品经营者为了个人私利,在明知假劣食品对人体会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情况下,仍然制售这样的食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有些黑心厂商地址比较隐蔽,也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对其监管存在较大难度。
三、消费者消费心理与消费过程影响食品安全
消费者消费心理使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成为常态。普通消费者在无法辨别食品安全性的情况下,存在购买廉价食品的倾向。特别是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对“三无”食品不但不抗拒,而是图便宜,更无暇了解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尽管如今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相关部门也对农村食品安全乱象进行了整治,关闭了一批农村违法食品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然而,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很严重。
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维权越来越难。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表面上是对消费者的维权越来越有利,但实际情况是,消费者因为取证和食品检测难以攻克技术难题,无法有效维权。比如对于食品中非法添加的情况,消费者维权需要找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一旦鉴定结果是食品不存在安全问题,那么消费者就会增加了维权成本。加上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经营者没有举证责任,在消费者维权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维权就很难实现。
四、监管失效与监管盲区并存影响食品安全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多头管理模式,多头交叉的管理格局必然导致全责错位、资源配置低,而新的监管体制并不能在短期内很好地调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受旧体制的制约,人员、权限、机构等各要素的调整和优化也难以一步到位。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的监管失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着分段监管,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实际上就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的漏洞和监管盲区。各监管部门各管一段也容易造成其职能错位,进而造成监管盲区。这种分段监管的模式最终导致整个监管失效。特别是在广大农村,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在享受发达的现代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同时承担着由此带来的不安全风险。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这一块原本就属于较薄弱环节,山寨食品更是在农村泛滥成灾。囿于监管资源有限,农村食品安全取证难,对其监管更是难上加难。总的来说,监管体制的不完善,监管力量薄弱以及监管能力差导致监管失效的现象经常存在。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拟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个人消费维权以及加强社会监督等角度,保障食品安全。具体来说,监管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无缝监管,在种植过程的监管应该强化;针对性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有关部门应为消费者提供取证和食品安全监测等服务;企业要自觉尚德守法,主动承担主体责任,树立良好相信,打造精良品牌,供给优质产品;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权益,消费过程中应有主动保留维权证据的意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特别是要针对农村监管盲区,加强社会监管力度,以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本文作为辽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辽宁省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L14BGL02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王淑娟(1979―),女,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