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03:4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

(一)《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加点词语:

1、从(随着)流飘荡

2、负(凭借)势竞上(争着)

3、猛浪若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4、轩邈互相轩邈(高, 邈,作动词用)(向高处伸展)(向远处伸展)

5、争高直(笔直)指

6、千转不绝(通“啭”,鸟叫声)(停止、消失)

7、好(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

8、窥谷忘反(看到)(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10、鸢飞戾天者(至)

11、经纶世务者(筹划)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林间)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简答题:

1、本文哪句话概写了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本文二、三段所写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答:(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奇”在水之清澈、湍急;“异”在山之峻峭(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也可用原文回答)

2、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触景生情,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分)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作者流露出了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加点词语:

1、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2、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3、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5、衔觞赋诗(酒杯)

6、亦不详其姓字(详细地知道)

7、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旧友)

8、箪瓢屡(多次、经常)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9、或(有时)置酒而招之

10、造饮辄尽(就)

11、环(环绕、周围)堵萧然(空寂)

12、期在必醉(期望)

13、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14、曾(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离开)留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爱好读书,却不在一句一字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逢有心得体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这话说的大概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醉了便回家,竟没有留恋之情。

5、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

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有时摆了酒叫他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三、简答题: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他“嗜酒如命”,是否颓废消极?

答: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自然的体现。

3、“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在本文如何理解它的意思?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1)、本文它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答:(1)“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表现了他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富贵、淡泊名利。(3)、“好读书不求甚解”-----表现了他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现了他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富贵、淡泊名利,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这是他率真自然的体现。

5、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⑴、第一大爱好——“好读书”;⑵、第二大爱好——饮酒;⑶、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三大爱好反映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感。

(三)、《马说》

一、解释加点词语:

1、祗辱有奴隶人之手(只是)

2、骈死

(两马并驾)

3、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4、食马者(通“饲”,喂,喂养)

5、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吃完)粟一石

6、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显现,显露)

7、且(尚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8、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9、食之不能尽(竭尽)其材(通“才”,才能)

10、不能通其意(通晓)

11、执策(鞭子)而临之(面对)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子面对它。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5、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埋没在那些仆役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里,不因千里马而著称。

三、简答题:

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集中抨击怎样的社会现象?(1)、千里马——人才(2)、伯 乐——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3)、食马者——愚妄无知.不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参考答案):(1)、有专业特长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了解中国国情又通晓国际惯例的人才等。(2)、作为人才要自强不息、把握机遇;人才要主动去寻找伯乐,推销自己;社会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能让人才展示才能的舞台;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发挥人才的能力。

(四)、《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加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走送之(跑)患无硕师(担心、害怕)(大)

尝(曾经)趋百里外

每(常常)假借(借)于藏书之家

不敢稍(稍微)逾约(超过)

弗之怠(懈怠)执(拿着)经叩问(请教)稍降辞色(言语)(脸色)

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俟其欣悦(等待)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四支(支通“肢”,肢体)僵劲

媵人持汤(热水)沃灌(浇洗)

右备容臭(香气)

缊袍敝(破)衣处其间

同舍(学舍,书馆)生皆被锦绣(通“披”,穿着)

略无慕艳(羡慕)意(意思)

寓(住)逆旅主人

日再(两次)食

礼愈至(周到)

负箧曳屣(背着)(拖着)

腰白玉环(腰佩,动词)

益慕圣贤之道(更加)烨然(光彩照人)若神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经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用手亲自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有时遇到老师训斥,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3.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及名人相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就不觉得吃的穿得不如别人了。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立侍奉在老师的左右,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后,赶快(或:跑着)把书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三、简答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答、(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2)、作者认为有了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同时也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有所成就。

2、有诗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宋濂自幼家贫,却能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和艰辛,发奋图强,刻苦勤奋,最终成为诗文大家。而那些太学生条件优越,有所成就者却很少。这正应正了要成为雄才得经受磨难,而那些纨绔子弟,一味追求享受,很少有杰出的英才。

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答:作者的勤奋、刻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要比作者优越,更应该勤奋、刻苦求学。我们也应该象作者一样尊敬老师,但我们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盲目相信老师的话。

4、学习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1)、“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学习上只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成功,逆境出人才,精神上的富足可战胜物资上的贫乏。(2)、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5.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及事例各两则。名言诗句:(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例: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映雪》、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等。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精编及答案

文言文检测题精编

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叱咄.(duō)缥.碧(piǎo)弗之怠.(dài)为坻.(chí)B.烨.然(huá)泠.泠(líng)轩邈.(miǎo)浅鬣.(liâ)C.皲.裂(jūn)箪.瓢(dān)大庇.(bì)辄.尽(zhã)D.婵.娟(chán)伛偻.(lǚ)黔.娄(qián)汲.汲(jí)

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风烟具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至舍.(学舍,书馆)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容臭.

(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薄.暮冥冥(迫近)把.酒(端起)

C.期.在必醉(期望)伛偻..提携(腰背弯曲)甚.箭(快)

D.戾.天(至,到)土膏.微润(肥沃)何许.人(处所)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绝: 百叫无绝().2.好:好鸟相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好.读书()3.至:礼愈至.()4)至.舍()而.不知()5.和:政通人和.()6陵胜状()

春和.景明()楼之大观.也()7.秀:佳木秀.而繁阴()8()

. 而:既醉而.退(足肤皲裂.观:予观.夫巴此则岳阳.乍:波色乍.明本字及读音。(6分)

1.窥谷忘反: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玉盘珍馐直万钱:

6.属予作文以记之:

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3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七、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朝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

,又号。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字子厚,代文学家,“

”之一。

3.《岳阳楼记》是

所作,选自《

》。

4.《满井游记》的作者是

,字中郎,号

,代

家,与其兄、其弟并称为“

”。5.《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体裁),作者,是 代文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

八、根据要求填空(10分)1.默写上下句。(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2),身世浮沉雨打萍。(3)瀚海阑干百丈冰,(4),蜡炬成灰泪始干。(5)不畏浮云遮望眼。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2分)

3.《饮酒》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作者抒发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5.《己亥杂诗》表达诗人昂扬向上、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的千古名句是。

九、阅读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

不知马也。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2分)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2分)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1分)

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二)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2分)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2分)A.滁人游 B.太守宴C.众宾欢 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于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在原文中默写出所缺的句子(2分)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14分)①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____、南昌的_____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分)

②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

叙事为主,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所见的自然形胜,触景生情,用一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引起下文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照.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作者否定“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鲜明观点。(3分)

③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这种人的忧乐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3)⑤说说文中"进"与"退"的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4.一段中哪些词语突出了滕子京的政绩斐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谈谈第二段末提到的"览物之情"包含哪些感情?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的理解与积累,请举出一些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往今来,一些名楼往往成为诗人作家吟咏称颂的对象,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还读过哪些诗人作家写的楼的作品?请写出有关作家作品及主要诗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愈(韩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著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

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 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够,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1.文中“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中的“三代”指的是()(2分)

A.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B.炎帝、黄帝、颛顼

C.夏、商、周 D.唐、虞、夏 2.文中有一句话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引用,并几乎演化成为成语,这一句是()(2分)

A.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B.惟陈言之务去 C.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D.当其取于心而注人手也,汩汩然来矣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②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③惟陈言之.务去④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⑤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⑥誉之.则以为忧

⑦非圣人之.志不敢存⑧然后识古书之.正伪 A.①⑤/②⑥/④⑦⑧@ B.①⑥/③⑧/④⑦/②⑤ C.②⑥/①④/③⑧/⑤⑦ D.①⑤⑧/②⑥/④⑦/③

4.“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的意思是。(2分)

5.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2分)

(五)晚游六桥待日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2)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2分)

3.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2分)

4.“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2分)

5.“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2分)

【参考答案】

一、B(“烨”字的读音为“yâ”,“泠泠”的读音为“líng”。)

二、B(B中“觥”应为“觞”,C中“暮”应为“慕”,D“屦”应为“屣”。)

三、A(“臭”的意思与今义不同,应为“香气”。)

四、1. 停 与世隔绝2.美丽的,形容词 喜爱,动词3.周到 到了 4.顺接连词,不译 转折连词,可译为“却、可是”等5.和乐和煦

6.看景象

7.滋长秀丽 8.初,始突然

五、1.反通返,fǎn 2.被通披,pī 3.食通饲,sí;材通才,cái 4.邪通耶,yã 5.直通值,zhí6.属通嘱,zhǔ

六、B(“环”意思是“环绕”。正确的译文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七、1.欧阳修

宋 醉翁 六一居士 2.柳宗元 唐 唐宋八大家

3.宋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4.袁宏道 石公

明 文学

公安三袁5.传记 陶渊明 晋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八、略

九、(一)1.(1)况且想和普通马一样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2)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2.一食或尽粟一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食不饱,力不足。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其真不知马也。8.食马者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被摧残、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二)1.B 2.D(太守是因不善饮酒而醉,并非因精神不振而喝醉。)3.D(注意核心内容是能表明主旨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文字篇幅最多的内容。)

4.C(概括要全面、准确。)5.C(太守不是自甘堕落、无所作为的人物形象。)

(三)1.略2.略

3.①黄鹤楼,滕王阁.②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适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一乎;一悲一喜;以物喜,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③衔远

山........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⑤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④.在朝做官;辞官归乡 4.通,和,兴.对好友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政绩十分赞赏

5.一悲一喜的两种感情;共同点:都是以人个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6.孟了,屈原,杜甫

7.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崔颢《黄鹤楼》

(四)1.C 2.B 3.A 4.不知道究竟是到达了还是没有到达那一境界 5.强调写作的关键问题是加强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仁义”和《诗》《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界观和思想修养,有“道”才有“文”,韩愈在这里弘扬的就是“文以载道”。

(五)1.(1)梅花被寒气所逼,与杏花、桃花相继次第开放,(这是)最为奇妙的景观。(2)花的娇态,柳枝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情意,(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2.作者因迷恋着湖上的桃花,舍不得离开。3.在红日始出,夕阳未下的朝暮之时。4.指西湖那时有许多乐师为游人演奏助兴,有许多美女。5.沉迷于功利的人不能欣赏这种景致。同时,也表现出文人的清高自负。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小编推荐)

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检测题

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叱咄.(duō)缥.碧(piǎo)弗之怠.(dài)为坻.(chí)B.烨.然(huá)泠.泠(líng)轩邈.(miǎo)浅鬣.(liâ)C.皲.裂(jūn)箪.瓢(dān)大庇.(bì)辄.尽(zhã)D.婵.娟(chán)伛偻.(lǚ)黔.娄(qián)汲.

汲(jí)

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风烟具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至舍.(学舍,书馆)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薄.暮冥冥(迫近)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伛偻..提携(腰背弯曲)甚.箭(快)D.戾.天(至,到)土膏.微润(肥沃)何许.

人(处所)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

1.绝: 百叫无绝.()2.好:好.鸟相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好.读书()3.至:礼愈至.()4. 而:既醉而.退()至.舍()足肤皲裂而.不知()5.和:政通人和.()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春和.景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秀:佳木秀.而繁阴()8.乍:波色乍.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6分)1.窥谷忘反:2.同舍生皆被绮绣: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5.玉盘珍馐直万钱:6.属予作文以记之:

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七、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又号。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字子厚,代文学家,“”

之一。

3.《岳阳楼记》是朝所作,选自《》。

4.《满井游记》的作者是,字中郎,号,代

家,与其兄、其弟并称为“”。

5.《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体裁),作者,是代文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

八、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默写上下句。(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2),身世浮沉雨打萍。(3)瀚海阑干百丈冰,(4),蜡炬成灰泪始干。(5)不畏浮云遮望眼。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2分)

3.《饮酒》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作者抒发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5.《己亥杂诗》表达诗人昂扬向上、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的千古名句是。

九、阅读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2分)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2分)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1分)

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二)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D)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2分)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2分)A.滁人游B.太守宴C.众宾欢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于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在原文中默写出所缺的句子(2分)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14分)

①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____、南昌的_____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分)

②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所见的自然形胜,触景生情,用一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引起下文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照.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作者否定“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鲜明观点。(3分)

③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这种人的忧乐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3)⑤说说文中"进"与"退"的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一段中哪些词语突出了滕子京的政绩斐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谈谈第二段末提到的"览物之情"包含哪些感情?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你的理解与积累,请举出一些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往今来,一些名楼往往成为诗人作家吟咏称颂的对象,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还读过哪些诗人作家写的楼的作品?请写出有关作家作品及主要诗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愈(韩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著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够,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1.文中“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中的“三代”指的是()(2分)A.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B.炎帝、黄帝、颛顼C.夏、商、周D.唐、虞、夏

2.文中有一句话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引用,并几乎演化成为成语,这一句是()(2分)A.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B.惟陈言之务去C.然后浩乎其沛然矣D.当其取于心而注人手也,汩汩然来矣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②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③惟陈言之.务去④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⑤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⑥誉之.

则以为忧

⑦非圣人之志不敢存⑧然后识古书之正伪 ..A.①⑤/②⑥/④⑦⑧@B.①⑥/③⑧/④⑦/②⑤C.②⑥/①④/③⑧/⑤⑦D.①⑤⑧/②⑥/④⑦/③

4.“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的意思是。(2分)

5.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2分)

(五)晚游六桥待日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2)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2分)

3.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2分)

4.“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2分)

5.“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2分)

【参考答案】

一、B(“烨”字的读音为“yâ”,“泠泠”的读音为“líng”。)

二、B(B中“觥”应为“觞”,C中“暮”应为“慕”,D“屦”应为“屣”。)

三、A(“臭”的意思与今义不同,应为“香气”。)

四、1.停与世隔绝2.美丽的,形容词喜爱,动词3.周到到了4.顺接连词,不译转折连词,可译为“却、可是”等5.和乐和煦6.看景象7.滋长秀丽 8.初,始突然

五、1.反通返,fǎn2.被通披,pī3.食通饲,sí;材通才,cái4.邪通耶,yã 5.直通值,zhí6.属通嘱,zhǔ

六、B(“环”意思是“环绕”。正确的译文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七、1.欧阳修宋 醉翁 六一居士 2.柳宗元 唐 唐宋八大家3.宋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4.袁宏道 石公明 文学公安三袁5.传记陶渊明晋《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八、略

九、(一)1.(1)况且想和普通马一样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2)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2.一食或尽粟一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食不饱,力不足。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其真不知马也。8.食马者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被摧残、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

(二)1.B 2.D(太守是因不善饮酒而醉,并非因精神不振而喝醉。)3.D

(注意核心内容是能表明主旨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文字篇幅最多的内容。)4.C(概括要全面、准确。)5.C(太守不是自甘堕落、无所作为的人物形象。)

(三)1.略2.略

3.①黄鹤楼,滕王阁.②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适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一乎;一悲一喜;以物喜,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③衔远山........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⑤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④.在朝做官;辞官归乡

4.通,和,兴.对好友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政绩十分赞赏 5.一悲一喜的两种感情;共同点:都是以人个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6.孟了,屈原,杜甫 7.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崔颢《黄鹤楼》

(四)1.C 2.B 3.A 4.不知道究竟是到达了还是没有到达那一境界5.强

调写作的关键问题是加强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仁义”和《诗》《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界观和思想修养,有“道”才有“文”,韩愈在这里弘扬的就是“文以载道”。

(五)1.(1)梅花被寒气所逼,与杏花、桃花相继次第开放,(这是)最为奇妙的景观。(2)花的娇态,柳枝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情意,(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2.作者因迷恋着湖上的桃花,舍不得离开。3.在红日始出,夕阳未下的朝暮之时。4.指西湖那时有许多乐师为游人演奏助兴,有许多美女。5.沉迷于功利的人不能欣赏这种景致。同时,也表现出文人的清高自负。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初二语文备课组09.06.19

1.《小石潭记》中作者首先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而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经历了一乐一悲;《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也提到了一忧一喜两种心情,你觉得这两篇所体现的悲喜有什么不同?

答:柳宗元的乐与悲都是自己所经历的,因为被贬所以想通过游玩来排遣自己郁闷的心情,看到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光,但是小石潭地环境过于冷清,时间长了,难免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遭遇,那种悲凉、凄清、孤独油然而生。范仲淹所提到的悲喜之情是迁客骚人看到不同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所生发的情感,是为了引出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终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

2.《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爱好读书,《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也爱好读书,试比较他们在读书和生活态度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喜欢读书,而且读书很勤奋。面对贫困的生活都能够坦然面对。不同点: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宋濂读书喜欢追究探讨细致深

刻的内容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五柳先生读书是为了自娱自

乐,满足自己精神的愉悦;而宋濂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求得了功名,是明代的“开国文臣”。

3.五柳先生身逢乱世却自娱自乐,韩愈身逢盛世却满腹愤懑,结合《五柳先生传》 和《马说》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答:五柳先生生性闲静,不慕荣利,为不和他人同流合污而辞官归隐,看透了

黑暗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实的他只得求得自己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因此恬淡自

足。而韩愈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等待别人来发现和拯救自己,所以只

能发出“其真不知马也”的悲愤之情。

4.五柳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欧阳修自号“醉翁”,两者之“醉”有何

异同?

答:相同点:都喜欢喝酒,而且只要喝酒就一定尽兴,性情豪爽

不同点:五柳先生“醉”是因为他想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逃避黑暗的现

实,这种自娱自乐的生活也让他感觉轻松,没有负累,所以在喝酒上表现的豪

放不羁。欧阳修被贬滁州,他的醉一方面是为了排遣自己的郁闷,另一方面因

为他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他也沉醉于优美的山水,陶醉于“与民同

乐”的美好氛围。

5.袁宏道有目的的前往满井游览,发出“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的感慨,其中的“近”不仅指空间相近,也指性情品格与自然之近。柳宗元无意闯入小石潭,哀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你觉得两文的作者有什么异同吗?

同:都热爱大自然,而且都在大自然中得到了乐趣,感到心情愉快

异:袁宏道仕途顺利,自己的心态平和又无心做官,因此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息;而柳宗元是被贬之后为了排遣自己郁闷的心情才出去游玩,他的快乐只是暂时的抛弃烦恼,所以当看到凄清的氛围时不免触景生情,一丝愁绪又上心头。

6.《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作者都是借景抒情,你觉得他们游山玩水的心

情一样吗?

答:吴均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出了他的闲适自在;柳宗元的“心乐之”

“凄神寒骨”看出他初有快乐、实质却是挥之不去的伤感。吴均最后触景生情

表达自己淡泊名利、融入自然的高洁情趣,而同样触景生情的柳宗元却想起被

贬的经历难免会不胜凄凉。

7.吴均在《与朱元思书》抒发了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 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

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吴均写这种感受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淡泊名利,向往山林生活的高洁志

趣,并告诫友人不要追逐功名利禄,含有出仕的思想;而范仲淹写迁客骚人的 心情是为了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虽遭

贬谪但仍愿意为国效劳积极入仕的旷达胸襟。

8.《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同是作者被贬后借景抒情之作,但两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试比较。

答:柳宗元游览小石潭看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由自在的鱼儿“心乐之”似与

游者相乐” ,但这些乐都只是暂时的,心中的凄清、孤独和悲苦才是实质的。

而柳宗元在迁客骚人“一悲一喜”后,力求向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虽遭贬谪但仍 愿意为国效劳积极入仕的旷达胸襟。

9.韩愈满腹才学无法施展,愤懑之情难以平息;宋濂自幼苦读,官至“开国文臣”,结合《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造成他们的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韩愈虽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但他一直等待着别人来发现他的才能

而不是主动的去表现去推荐自己,所以只能被埋没。而宋濂读书时便勤学好问,善于向老师请教,克服前行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坚持自己的目标,而且他勤奋

读书的目的就是“学而优则仕”,因此能够仕途坦荡。

10.同是山水游记,却因时因人而各有不同。请结合《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袁宏道的文章与唐宋时期的山水游记有何不同? 唐宋时期的山水游记大部分都是借写景来抒情,重视对自己的理想和感情的传达,而且表达感情的方式比较直接。而袁宏道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于写景之中委婉的传达自己的心情。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资料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字词解释:净:消失。许:表示估计,左右、大约。绝:独一无二。共色:同样的颜色。从:顺,随。缥碧:青白色。湍急的水流。甚箭:甚于箭,比肩还快。奔:指飞奔的马。寒树耐寒常绿的树。负:凭借、凭依。轩:高。藐:远。直指笔直向上。相鸣:互相和鸣。经纶:筹划、治理。无绝:不断。竞:争着。东西:向东向西。息:平息。柯:树枝。蔽:遮蔽。戾:至。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风,烟雾也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夸张)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动着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直看下去,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毫无障碍。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那凶猛的酒廊就像奔腾的骏马。(比喻修辞手法)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形成无数个山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对偶)这句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皆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拟人)

22五柳先生传

字词解释:许:处所。何许:什么地方。不详:不知道。嗜:爱好,喜欢。荣利:荣华利禄。亲旧:亲戚朋友。会意:指对书的内容有所领会。或:有时(一般都是这个意思)欣然:高兴。辄:就。造:往、到。期:期望。曾不:竟不。萧然:空寂。短褐: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的洞和补丁。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吝情:舍不得。赞:传记结尾评论性的文字。俦:辈、同类。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觞:酒杯。(同“白”同意。)著:写。颇:稍微。示:露出。

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从生活情趣侧面反映了

作者弃官归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志趣:1.好读书2.性嗜酒3.长著文章自娱。

翻译: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字: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烈日和风雨。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粗布短上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言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23马说(托物寓意)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愤概,及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满心情。

通假字:食通饲,喂养。见通现,表现。材通材,才能。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祗通只,只是。字词解释:骈:两马并列。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槽。道:正确的方法。且,犹,尚且。通:通晓。临:面对。呜呼:唉。称:称呼。一食:吃一顿。安:怎么。辱:辱没。尽:吃尽。

一字多义:策:1.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2.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其:1.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2.其真无马耶:难道。3.其真不知马也:其实.。以:1.不以千里称也:用。2.策之不以其道:按照。能:1.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2.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中心论点)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是常有的,但伯乐却不常有。(全文表达主旨)

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人的手下受屈辱,跟普通的马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悲惨遭遇)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一餐有时可能吃掉一石的粮食。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特殊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吗相等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被埋没的主观原因)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鞭策它不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又不懂它的意思,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8.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

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内容知识点归纳

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在作者看来,“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且违背“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办?答:伯乐更重要。示例一: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平气和,相信金子总会发光。

“其真不知马也”是全文主旨所在。

24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通过自身经历来阐明一个道理:学业的成就和道德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的条件。勉励后生在优越的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字词解释:即:就。致:得到。假借:借。无从:没有办法。于:向。自:亲。还:归还。冰坚:结成坚冰。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录必:抄录完毕。走:跑(一般都译这个意思)稍:稍稍,稍微。愈:超过。以是:因此。假余:借给我。遍:广泛。观:阅读。既:已经。益:更。慕:仰慕。患:担心。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尝:曾经。趋:奔向。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执:握、持。叩问:求教。德隆望尊:德高望重。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援疑质理: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负:背着。箧:书箱。曳:拖着。屣:鞋子。穷冬: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学舍。衾:被子。寓住在。乃:才。逆旅:旅店。缨:帽带。嗅:香气。容嗅:香袋。腰:腰佩。汤:热水。缊:旧絮。敝:破。慕艳:羡慕。

通假字1.支通肢,肢体。2.被通披,穿。

古今异义:1.走 古:跑。今:行走。2.汤 古:热水。今: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3.假古:借 今:虚伪的,不真实的。

一词多义:以1.以衾拥覆:用2.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3.人多以书假余:把。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来.从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2.当余之从师也:跟从。至1.礼愈至:周到.2.至舍:到达。若1.烨然若神人:好像。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翻译句子:1.余幼时即嗜学。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常常想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天气特别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我也不敢放松抄写。

5.录必,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抄录完毕,跑着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广泛的阅读各种书籍。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曾经跑到百里

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人的学说。

9.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德高望重,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书房,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0.余立侍左右,援疑治理:我站着陪侍在他旁边,提出问题询问道理。

11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躬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对答,等到老师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当我去求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大风,大雪深积数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1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到了校舍,四肢僵硬的不能动了,伙计拿来热水浇洗后,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15无鲜肥滋味之享: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

1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得穿的不如他人了。阶段:1.得书之难2.求师之难3.生活之艰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答: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29满井游记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眼妆骑驴的,也时时可以看到。

2.始知郊田之外未尝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中心句)

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3.夫不能以游堕事,萧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大概是说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在山石草木之间流连忘返的,就只有我担任的这个官了。

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

山峦被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思想: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官场俗务的感受,并表示今后的外出游玩日程从今日开始,因此写游记有纪念此事。

赏析手法:语言清丽而简洁,抒发主观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结构松散“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8.醉翁亭记(与民同乐)

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太守乐作铺垫,反映

作者治理有功,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2.“醉”字和“乐”字在文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文中三种“乐”,并作

简要分析。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6.小石潭记:1.(作者对小石潭记得整体感觉: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小石潭的氛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7.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含义:就是超越个人的快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2.抱负也是此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阔大的胸襟)

课文主旨:作者对古人人之心两种感情加以批判,提出“先天下~~”的主张,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下载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阅读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 一.《岳阳楼记》, 1.本文作者范仲淹是我国宋(北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 人 之 述/备 矣。 ②然 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参考答案 5、《三峡》(一)1、郦道元 2、真(或实在)寂静连续快(5)逆流而上(6)通“缺”空缺,中断 3、(1)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汇总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汇总 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 古义:附在整数词后,表示约数 一百许里许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鸢 今义:罪过,乖张。古义: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与朱元思书一、 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奔】飞奔......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问答题 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默写训练一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是∶ , 。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 , , 。 ,......

    最新八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语文乐园(一)一、1.(1)①运用反复,强调保持安静的重要。②巧用比喻,告诉人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快乐,倡导关爱别人。(2)国内:和(和谐)——创建和谐社会是2006年的主旋律。医疗—......

    八年级下册寒假作业答案

    八年级下册寒假作业答案 1. 选择题 1A 2D 3A 4C 2. 填空 (1)T=20-6h 20,6 T h h (2)Q=6x105-pt 6x105 p Q t 0≤t≤6x105/p (3)S=1.5b (4) 0≤x≤7 0≤y≤5 5 0 3.解答题 (1)y=......

    八年级下册教与学答案范文大全

    八年级下册教与学答案 八年级 下册数学教与学答案 六(1)班和六(2)班共有学生100人,如果从六(1)班调出10人到六(2)班,两个班的人数就相等则:1班有60个人,2班有40个人那么2班是1班的: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