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重点句子译文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都已消散净尽,天与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高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第23课 马说
1.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2.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饲马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完后,跑着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博览群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知识渊博的老师、名人相交,(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第26课 小石潭记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第27课 岳阳楼记
1.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文章记下这件事。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览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3.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他人的批评指责。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在水面上的光如跳跃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浙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这两种心情。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9.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指的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之机,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第28课 醉翁亭记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水之中的乐趣啊。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古诗词曲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坡羊.潼关怀古羊》中表达作者对老百姓同情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瞵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饮酒》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朝诗人。2.《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诗人。
5.《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
《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主旨句:。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文天祥《过零丁洋》)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行路难》李白
(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
(2)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的呼唤。(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直接写到“雪”字的四句诗是:①②③④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5)纷纷暮雪下辕门。《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是:。(2)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课外古诗
(1),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2)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默写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6)课文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2)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的政治抱负。(3)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以物喜”:,,“以己悲”:,,(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8)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9)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⑽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文中的成语有:、、、、。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⑴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⑵写出文中的成语:、、、、、⑶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⑷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⑸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⑹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⑺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俱:
2、从流飘荡从: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奔:
5、负势竞上负:
6、互相轩邈轩:邈:
7、蝉则千转不穷转: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
9、横柯上蔽柯: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
2、造饮辄尽造:
3、亦不详其姓字详:
4、因以为号焉以为:
5、每有会意会:
6、亲旧知其如此亲:旧:
7、或置酒而招之或:
8、造饮辄尽造:辄:
9、期在必醉期:
10、环堵萧然萧然:
11、箪瓢屡空,晏如也屡空:晏如: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
13、衔觞赋诗觞:
13、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14、不汲汲于富贵汲汲: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
5、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策:道:
2、执策而临之策:临:
3、其真无马邪其:
4、其真不知马也其: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材: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等:
9、才美不外见见:
10、故虽有名马虽: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千里:
1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也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也.《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
2、援疑质理援:质:
3、益慕圣贤之道益:慕:
4、俟其欣悦俟: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逾约: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10、烨然若神人烨然:
1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硕师:
12、或遇其叱咄叱咄:
13、色愈恭,礼愈至至:
14、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敝:
15、尝趋百里外尝:
16、不敢稍逾约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见:
3.为坻,为屿,为嵁坻:屿:嵁: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5.佁然不动佁然: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居:
7.隶而从者隶: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9.下见小潭下:
10.日光下澈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蛇: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
16.记之而去去:
二、翻译重点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岳阳楼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2、越明年越: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制: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
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以: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胜状:
7、衔远山,吞长江衔: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晖: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10、前人之述备矣述:备: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极:
12、迁客骚人迁客:骚人:
13、霪雨霏霏霪雨:霏霏:
14、连月不开开:放国: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去: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集: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汀:极:
18、宠辱偕忘宠:偕:
19、把酒临风把: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古仁人:
21、或异两者之为或:为:
22、庙堂:江湖: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斯:归:
25、若夫:至若:嗟乎:
26、不以物喜以:心旷神怡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秀: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
5.名之者谁名:
6.饮少辄醉辄: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9.云归而岩穴暝归: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从:
11.吾谁与归归: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秀: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
14.休于树于:
15.山肴野蔌肴:蔌:
16.宴酣之乐酣:
17.非丝非竹丝:竹:
18.弈者胜弈:
19.觥筹交错觥: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乎:
21.树林阴翳翳:
22.鸣声上下上:下:
23.太守谓谁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满井游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恶能无纪恶:纪:
2.冻风时作作:
3.局促一室之内局促: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乍:
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
6.柔梢披风披:
7.毛羽鳞鬣之间鳞:鬣:
8.夫能不以游堕事堕:
9.麦田浅鬣寸许鬣:
1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
11.而此地适与余近适: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三篇: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译文
《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的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的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凄清肃杀,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领悟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衣准备睡觉。月色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江上的风和烟雾都已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奇异的山水风光,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不停地啼着。那些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是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得是大丈夫呢?您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强权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荐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荐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外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的道路阻塞,进出要绕远路。就集合全家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愚公)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个死了父亲的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前往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道:“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周亚夫军细柳》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委派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侵扰。
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率领属下骑着马迎送。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皇帝的先行引导的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导人员说:“皇帝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军营慰问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守卫营垒大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帝就控制住车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陛下)。”皇帝被他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皇帝)离开了。
已经出了细柳军营大门,群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是真正的将军了!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一定是可以通过偷袭而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被侵犯的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第四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测试题
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初,权谓吕蒙曰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知晚乎!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0未至,道渴而死。
1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1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1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7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8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第五篇:文言文重点句子
表现手法
一、积累一些诗的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表现技巧。
二、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有音节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问:加强语气。
顶真:回环跌宕,具有旋律美。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注: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
三、【表现手法训练】
(一)、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又可称之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等,是古诗词最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古诗词中只要提到景,就可以将其归为借景抒情一列。尽管有时关于表现手法的提问重心不同,但答借景抒情至少是不错的。试举两例:
其一: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船,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近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问: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满腹的相思和愁绪。
其二: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问:诗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触景生情,表达了苦苦的思乡之情。
(二)、托物言志法
托物言志也常被称为借物抒怀、托物喻人等,是作者通过对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褒贬臧否来含蓄地表达志向或抒发对世事及个人身世的感慨。试举两例:
其一: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借物抒怀,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
其二: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答:托物言志,借白梅不与凡桃俗李争高低的高洁品格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三)、运用典故法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作者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名言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陈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旧瓶装新酒”,自然别有一番滋味。试举一例: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①,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皆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②。
问: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答:运用典故法。①中“门外楼头”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是隋大将韩擒虎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外,陈后主跟他的宠妃张丽华还在结绮阁寻欢作乐。②中《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歌,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至今商女,时时尤唱,《后庭》遗曲 ”则同时化用了唐朝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子。
(四)、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最早在《诗经》中运用较为普遍。“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起兴、兴喻。试举一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有蔡家亲。注:晋人羊祜为蔡邕外孙,故称表亲为“蔡家亲”
问:这首诗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比兴兼用的手法,用风雨中飘摇的黄叶树比喻孤灯下凄凉的白头人,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作者先写“黄叶树”以引出 下文的“白头人”,是为“兴”。
(五)、虚实相生法
虚实相生也叫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衬实、景随情迁、情随景生等。“实”就是眼前的景物,“虚”就是想象的景物。因此,虚实相生亦可列为浪漫想象。试举一例: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有人认为,第三句诗拆用《梅花落》曲名,在手法上使全诗意境丰盈,你认为是这样的么?为什么?
答:是,“梅花落”的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笛声化作满地落花。景象虚实相生,视听相通,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配,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使一种思乡之情感而不伤。
(六)、对比法
对比又叫正反对比,作者往往将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对照列举而出,以使读者在鲜明而强烈的比较中体味到含蓄深刻的寓意。试举一例:
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百姓以“萧管”迎龙祈雨与朱门恐春雨潮湿“管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含蓄,讽刺性强。
(七)、衬托法
衬托也叫烘托、烘云托月、侧面描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渲染。作者不惜笔墨对描写对象周围的自然景物大事铺排渲染,让读者在浓烈的自然
景物中或倾听历史的回音,或感受作者自己的情境。试举一例:
楚 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百五十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江上的荒城,猿鸟的悲啼,以及亘古不变的滩声烘托了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悲哀命运。
(八)、以小景写大景法
以小景写大景就是通常说的以小见大。作者通过对景物局部的刻画雕
琢使读者明显感受到景物的整体。试举一例: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问:本诗使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什么?
答:以小景写大景法。作者先概括大地“春色”于一“园”,强调“春色”不但“满园”,而且满到“关不住”的程度。用“关不住”一呼,再用“出墙来”一应,把“一枝红杏”写得无比鲜活,使读者由一枝红杏而阅尽人间春色
(九)、互文
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为了达到文字简洁、含蓄凝练的要求,让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使其“互文见义”。例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汉乐府《木兰诗》)
三句的意思是:开我东、西阁的门,坐我东、西阁里的床。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雄兔和雌兔脚都扑朔,眼都迷离。不是开东门坐西床;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也不是兔子“脚扑朔者为雄,眼迷离者为雌”。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问:诗中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互文
(十)、落笔他方(或从对方落笔)意在笔先、主客移位的写法,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衬出自己冬至夜思念亲人之苦。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诗歌最后两句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
答:
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反映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
(十一)、白描:对描写对象用最简练的笔墨粗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文、反复等;
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表现技巧 抒情方式
(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它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不深入讨论。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1、以乐写乐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2、以哀写哀:比如:《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比如:《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3、以乐写哀:“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4、以哀写乐: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垂 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描写技巧 1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4
5、细节描写 6色彩的渲染 7 8白描
9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10、诗中有画 表现手法
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操作数•咏梅》);等等。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3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例:《红楼梦》中《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制服。
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臣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影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际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杜甫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⑦抑扬。《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毁”——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⑧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四、结构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一)层层渲染、铺垫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描写技法之一。
(1)渲染的对象。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2)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
(3)渲染的原则。在于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
(4)渲染的种类有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染等。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
(1)铺垫的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3)铺垫的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4)铺垫的种类。
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之别。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铺垫。
2)从铺垫手法来分,又有伏笔铺垫、悬念铺垫、衬托铺垫(又叫垫衬)、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之别。宝玉挨打(33)是伏笔铺垫,《红楼梦曲》就是一种悬念铺垫。如:江南可采莲作者: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1)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为同后面所写的内容相呼应,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笔。伏笔是用预示、重复等方法,埋伏下情节发展的线索,为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以叫到结构严密、情节跌冗起伏的艺术效果,又叫伏线,在相声艺术中叫包袱。(3)照应的种类。
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四)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