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年终总结(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4:1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年终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年终总结》。

第一篇:2012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年终总结

马鞍上中心医院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年终总结

在院长的领导下,医务科通过对全院职工的多次培训、考核。目前我院职工的知情同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医务人员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擅自决定治疗方案,决定治疗方案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所有治疗方案让患者及家属选择。医师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追求完美的疗效和最低限度的创伤,对治疗方案作适当的调整时,能及时告知患者,让患者对医师精心策划的治疗方案能理解。做到了诊疗结果尽可能完美,也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强调家属的知情同意,也特别重视患者本身的知情同意。在患者缺乏和丧失自主能力时,亲属(代理)同意是虽然必要的,但是,由于重亲情、轻个人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我院医师理所当然的认为,亲属同意未必优先于患者自主同意,将患者决定置于患者亲属之上,一些重大的医疗决策需要患者同意,医生首先考虑的是患者而非患者亲属,我院医师认为患者的决定或签字是有效的。患者亲属不能包办一切,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

三、知情同意的“度”难以把握,由于法律法规对知情同意的“度”没有明定,在临床实践中出现了两种现象:1.知情同意简单化,只言片语告之;2.尽量将最危险的结果告知患者家属,对手术可能发生的

情况尽最大可能的罗列。这种形式上的告知加上患者“知识水平”、“知情水平”与“理解水平”的差异,影响着患方对病情的正确认识与判断,成为导致医疗纠纷的潜在因素。那么,医务人员如何才算履行了告知义务?什么情况下才算患者已经知情同意?医院履行告知义务该不该有“度”?“度”的标准是什么?对此,医患双方仍然困惑不已,并且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始终牵引着医患双方的“神经”。“生命健康权”与“知情权”谁该让位知情权的主体在我国法律法规中为“患者”、“患者家属”或为“关系人”。而“家属”不仅一个,这就出现了多个主体意见不一,决心难下,而等到意见一致后耽误了时间,造成了无法挽回损失的现象。临床上“时间就是生命”,抢到了时间就抢到了生命。耽误了时间,影响了治疗,轻则致残重则致命。如果医生按照科学,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不等家属签字就动手术,即使挽救了患者,也可能因为侵犯了其知情同意权被告上法庭。

四、实施知情同意的对策及方法,医务人员应熟知知情同意的法律法规在日趋法制化、人性化的今天,传统的就医模式已受到冲击,新的就医模式要求医师行医不再是简单地面对疾病,而是面对有思想的人。于是,一项当今社会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的权利——知情同意权被提了出来,不仅成为一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也被我国法律予以认可。我国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范性文件对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形、知情同意的形式、知情同意的例外以及侵犯知情同意权的法律责任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临床实践中,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医务人员

多数是不了解法律法规对知情同意的明确规定。因此,医务人员只有熟知这些规定,才能满足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医务人员要深知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重要意义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对于改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现过程是医患双方交流、沟通、合作的过程。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患者的决定,除将有关信息向患者说明外,也协助患者作多方面的考虑,以选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医疗方案。在解释说明的过程中,可获取患者及其亲属的重要资料,并解答其问题,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和信任。使患者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合作,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医学目的,预防、减少和化解医患冲突,避免医疗纠纷。总之,医务人员只有深知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实现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六、医务人员在实现知情同意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提供患者病情和有关治疗信息在医疗活动中,医生掌握更多的医学专业知识,有义务如实告诉患者有关断、治疗等方面的信息并尊重患者的意愿。告知时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病情、治疗作用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向患者如实介绍病情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以避免对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提供做出医疗决定所必需的足够信息“足够”不等于越多越细越好。

由于患方医学知识的缺乏,有时提供既多又细的信息反而使患者或家属诚惶诚恐、犹豫不决,不敢做出同意的承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有关信息,并从患者的具体年龄、知识、病情等情况出发,使其知情达到最佳程度。

2.取得履行告知义务的证据告知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的,但关键是必须取得履行告知义务的证据。为防当事人事后反悔,知情同意应采取书面形式并双方签字。签字时应注意,如果患者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应有患者本人签字;如果患者是以下三种人之一则由其家属代为签字,并推定为患者的意思表示,视为患者已知情同意,产生法律效力。

第一,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患者:主要是指不满18周岁的人,以及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第二,无法实施签字行为的患者:主要是指病危、昏迷等紧急情况下的患者。

第三,不应该让其签字的患者:主要是指身患重病且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及其家属拒不签字时,医务人员不能实施积极的医疗行为,同时需要做出记录并由医务并由医务人员两人以上或其他证人签字予以证明。

中心医院医务科

2012.12.15

第二篇: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专项检查总结

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专项检查总结

医务科在4月23日组织部分科室内审员对全院内科系统及急诊科、介入科、疼痛科和透析室进行了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专项检查,共检查了34个病区,82份病历。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好的方面:

大部分科室非常重视医患沟通工作,医患沟通记录较及时,知情同意书签署及时、规范。而且不但书面工作做的好,实际工作也落实的很到位。通过访问患者可以看出,相关医患沟通工作的确让病人了解了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情况。

(二)存在问题:

1、医患沟通中未提及替代诊疗方案37例,占45.12%。

2、有些需要患者签字的文书不是患者本人签字,但没有签署授权委托书17例,占20.73%。

3、使用自费药品或高值药品、耗材的,未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2例,占2.3%。

4、有些医患沟通记录或知情同意书虽然有患者签字,但是访问患者或家属时发现,患者或家属并不十分了解相关情况,说明沟通工作并没有充分做到位,7例,占8.54%。

(三)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要求各临床医师严格按照我院相关制度、规范来开展工作,切实做好医患沟通,将知情同意及授权委托等工作落实到实处,对每一位病人都要提供替代诊疗方案以供选择。有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情况必须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如非患者本人签字,一定要签署授权委托书。以上工作一定要认真去做,务必让患者充分理解后再签字。

由于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是评审细则的核心条款,因此,下一步医务科将会加大督查力度,必要时会采取一些奖惩措施。

(四)通报表扬:

本次检查中各项工作做得均较好的科室有:介入科、内分泌一科、消化内一科、呼吸内一科、呼吸内二科、肿瘤一科。

第三篇: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专项检查总结

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专项检查总结

医务科在4月23日组织部分科室内审员对全院内科系统及急诊科、介入科、疼痛科和透析室进行了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专项检查,共检查了34个病区,82份病历。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好的方面:

大部分科室非常重视医患沟通工作,医患沟通记录较及时,知情同意书签署及时、规范。而且不但书面工作做的好,实际工作也落实的很到位。通过访问患者可以看出,相关医患沟通工作的确让病人了解了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情况。

(二)存在问题:

1、医患沟通中未提及替代诊疗方案37例,占45.12%。

2、有些需要患者签字的文书不是患者本人签字,但没有签署授权委托书17例,占20.73%。

3、使用自费药品或高值药品、耗材的,未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2例,占2.3%。

4、有些医患沟通记录或知情同意书虽然有患者签字,但是访问患者或家属时发现,患者或家属并不十分了解相关情况,说明沟通工作并没有充分做到位,7例,占8.54%。

附图: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检查结果 50.00%40.00%30.00%20.00%10.00%0.00%45.12%无替代方案无授权委托书20.73%8.54%2.30%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检查结果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知晓自己病情

(三)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要求各临床医师严格按照我院相关制度、规范来开展工作,切实做好医患沟通,将知情同意及授权委托等工作落实到实处,对每一位病人都要提供替代诊疗方案以供选择。有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情况必须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如非患者本人签字,一定要签署授权委托书。以上工作一定要认真去做,务必让患者充分理解后再签字。

由于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是评审细则的核心条款,因此,下一步医务科将会加大督查力度,必要时会采取一些奖惩措施。

(四)通报表扬:

本次检查中各项工作做得均较好的科室有:介入科、内分泌一科、消化内一科、呼吸内一科、呼吸内二科、肿瘤一科。

医务科 2013/4/26

第四篇:维护患者合法权益(2016年总结)

某某医院

2016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整改效果总结

2016年每季度医务科、质控科对各临床、门急诊等科室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持续改进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查。并下发了督查通报及整改通知,各科室科主任及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认真学习了该通报,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整改,并以书面形式提交了整改措施,综合其整改措施,医院又下发了整改督办通知书,各科室认真执行整改措施,上交了整改效果。2017年1月5-6日由某某副院长带队,组织医务科、质控科相关人员对各临床科室、门急诊科室等进行了复查,整改后效果比较满意。具体如下:

一、临床各科室、医技、门诊、后勤等相关科室能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对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医务人员能将患者知情同意情况记录在病例中。

二、临床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能主动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对于有多种诊疗方案的、多种材料选择,医务人员能主动告知替代医疗方案、替代材料选择等情况。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等情况,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三、临床医务人员能掌握熟练的告知技巧,采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进行医患沟通。对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如化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时已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知情同意书在病历中保存完整。

四、医院已制定关于保护患者隐私及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相关制度,建立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协调处置机制。医院门急诊注射输液室及住院部病房专门安装了围帘,保护患者隐私,男医生检查女性病人时,有护士在场。医院食堂已建立不同民族饮食菜谱,并要求临床医生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临床医务人员了解不同民族、种族、国籍以及不同宗教患者的不同习惯。医务人员自觉保护患者隐私,除法律规定外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情况。

重庆市某某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7年1月

第五篇:浅论老年合法权益的保护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发展,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涉及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现状、分析了赡养纠纷案件的成因,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当前赡养纠纷案件10个特点:

1、农村赡养问题突出;

2、物质赡养需求突出;

3、精神慰藉已成赡养内容;

4、因老人年轻时不孝、行为不轨引起;

5、不可忽视儿媳幕后“拒养指挥人”的作用;

6、老年人主动寻求诉讼保护的意识淡薄;

7、因受法律的威慑、社会舆论、亲情血缘关系的影响,调解、撤诉的比例不断增大;

8、只起诉个别赡养人的多,起诉女儿的极少;

9、暴力拒养现象影响诉讼;

10、因老人再婚引起赡养纠纷。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了7个方面的建议:

1、推广公证赡养协议,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

2、审理该类案件应注重精神安慰;

3、赋予法院根据赡养能力裁判赡养费用及增长比例;

4、赋予儿媳(女婿)法定赡养义务;

5、建立代位赡养制度;

6、加大调解工作力度;

7、适当加大对虐待、遗弃罪的刑罚力度。最后,笔者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的制度。

关键词 老龄 赡养 纠纷 调查 法律制度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的比重和绝对量越来越大。在我国13亿人口中,近1.4亿是老年,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尊老、敬老、爱老已成社会风尚。大多数老年人受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得到了较好的扶助和赡养。但是,也有一些人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尊老、爱老、助老观念淡薄,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保障机制的某些滞后,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少数地区以及家庭,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时有发生,有些甚至还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三大文明的建设进程。我们有必要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做充分的研究。

一 当前涉及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现状

九十年代以前,我国无论城市和乡村,涉及老年人的诉讼案件很少,九六年我国颁布实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来,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笔者曾在安阳县人民法院做过调查:96年以前每年此类案件只占整个民事案件的2%左右。《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此类案件以年7%的速度直线上升。且涉案范围又由过去较单一的赡养纠纷发展到析产、收养、侵权、侮辱、继承、再婚、虐待等诉讼案件。在城镇,因企业改制和经营不善引起的劳保工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纠纷等,在众多涉老案件中,民事方面的案件占多数,而属于赡养纠纷的又占整个民事案件的绝大多数。据安阳县法院的统计:自1999年开始,每年受理涉老案件都分别在50、80、100起以上,到2002年分别上升到100、160、200多起,其中受理并审结的赡养纠纷案件已经占涉老案件的65%以上,上升趋势的范围的扩大令人担忧。

二 赡养纠纷案件的成因和特点

分析该类案件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和老年人法律意识的增强,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次是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扶养、赡养人口与被抚养、被赡养人口不成比例。还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老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对赡养、扶助条件应当提高的欲望。

分析其特点:农村较城市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多;法律越健全此类案件越多;再者是传统观念、亲情血缘关系的掺杂,使得案件的审理和执行起来较棘手、繁琐反复。因此,我们

建议要把审理涉老案件的重心放在赡养纠纷案件的审理上,重点探索分析此类案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从法律制度上去探究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 对赡养纠纷案件的调查

(一)农村赡养问题突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

1、赡养人与被赡养人的人口不成比例。赡养人与被赡养人是农村人口的,分别占83%和95%。

2、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无自己的经济来源。

3、我国在90年代以前,没有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之农村收入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并无多少积蓄,无法靠自己解决晚年的生活保障问题。

4、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农村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时间还不长,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的乡村,依靠集体供养或集体辅助养老的途径难以得到落实。

5、“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不少人甚至被罚得倾家荡产,但仍坚持不生儿子,决不罢休,使得一些家庭抚养和赡养的负担显得十分沉重。以致“养儿无法防老”、“三个和尚没水喝”成为普遍现象。

6、农村分家析产的做法留下隐患多。农村家庭采取了分家析产方式的,几乎占绝大多数,从审理的案件反映的情况看,有分家析产的占95%以上,且大部分的分家析产是采取“化整为零”方式,父母的房产、积蓄、农具等几乎被子女分割殆尽,使老年人自我养老的能力几乎降到了零。而且财产分割上的绝对平等难以达到“公平”,极易造成子女(婿、媳)之间及子女(婿、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为赡养纠纷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八成以上的案件中,赡养人都是以财产分割不公、父母处事不平等作为借口拒养父母的。

(二)物质赡养需求突出

多数被赡养人诉讼请求集中在要子女给付房屋、米面、油、燃煤、医疗费、生活费等生活资料方面,这与当前的生活条件相对较低不无关系,而提出要子女给予精神上慰藉的,几乎没有。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也很清楚,精神赡养执行谈何容易,与其提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还不如缄口不言。不仅农村的情况如此,城镇老年人或原来有工作的老年人在这一问题上亦基本如此,多认为自己“老有所养”,赡养不赡养跟和自己关系不大,特别是在子女赡养问题上持放任态度,基本上全靠政府社会给自己的物质保障为主。

(三)精神慰藉已成赡养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不少老年人不但需要吃饱穿暖,还需要精神上有所慰藉,比如:叫儿女经常回来看看,陪自己聊天游玩,周末星期天子孙同堂就餐等等。

(四)因老人年轻时不孝、行为不轨引起

有些老年人,年轻时对自己父母不孝,或生活作风上行为不轨,使得子女耳濡目染,为其耻辱,长大后也不尽赡养义务,造成恶性循环,产生负面影响。如李某诉子女赡养一案中,李某的三个子女在庭审中众口一致,质问其父亲:“你在年轻时是昨对待爷爷奶奶的?”问得原告张口难辩,悔不当初。

(五)不可忽视儿媳幕后“拒养指挥人”的作用

调查中发现:在法院所审结的案件中,有50%以上的案件反映儿媳在赡养问题上“起决定作用”。儿媳参与、指使不赡养老人,甚至殴打被赡养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案件被赡养人甚至直接起诉了儿媳,诉称儿媳打骂自己,要儿媳赔偿、赡养。因此,在赡养纠纷中,儿媳角色的作用不容忽视。

(六)老年人主动寻求诉讼保护的意识淡薄

对赡养问题不满意的多,而提起诉讼的却较少。城镇老年人的“牢骚”主要集中在子女对老人不关心、养老金不高、发放领取困难方面。农村老年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医疗和物质生活保障上。诉讼少的原因,一是当地基层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二是村(居)委会干部的工作方

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性的,不容易伤害亲情、感情,老年人大都害怕法院会采取强制措施,“打官司把亲情打没了”;三是村委会做工作随时、随地优势,而法庭(法院)来去一趟不容易,执行又比较困难,加之陈旧观念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打官司丢脸”的想法。因此,近八成以上的老人表示:“有了赡养纠纷要先由村(居)委会干部解决”,“不去打官司”。这也是大量的纠纷在法院立案后,老人不愿出庭,自动放弃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的原因。

(七)因受法律的威慑、社会舆论、亲情血缘关系的影响,调解、撤诉的比例不断增大。

(八)只起诉个别赡养人的多,起诉女儿的极少。从审理的案件看,赡养人在三人以上的占95%以上,但被赡养人只起诉一、二个人的占90%以上(律师代写诉状的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在于赡养纠纷往往是一、二个子女不尽义务而引起,导致其他赡养人攀比仿效,因此,被赡养人“逼迫”无奈,只有起诉不尽赡养义务的少数子女。被赡养人之所以不起诉女儿,原因仍是旧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女儿未分家产,出嫁后可不承担赡养义务,这一点我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尤甚,有的老人甚至认为:“女儿没有赡养义务”。

(九)暴力拒养现象影响诉讼。

从审结的案件中可以看出,近15%左右的老年人反映赡养人有暴力拒养现象。而事实上还高于这个比例。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赡养纠纷案件撤诉或起诉后不愿出庭现象之所以较多,与此不无关系。有几宗案件在法院立案、调查甚至开庭后,被赡养人还找法官申请撤诉,原因就是赡养人威胁“越告越要打”。故暴力拒养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十)因老人再婚引起赡养纠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择偶、婚姻观念也在不断革新。许多离退休老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优势为社会发挥余热,经济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老年婚变或年老续贤情况的不断出现,不少子女则因老人再婚后将来继承父母遗产或分割家产时对自己不利,而干涉老人再婚拒绝赡养。

四 实现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鉴于当前涉及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上升和扩大趋势,笔者谨从法律角度就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中的赡养纠纷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推广公正赡养协议,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

签分家(管)协议是我国城乡民间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的协议一般会涉及父母财产分割、赡养、安葬,具有遗嘱性质,对子女有一定约束力。有的乡(镇)政府也规定在领取结婚证明时,新婚夫妇须与父母签订赡养协议,或为父母投养老保险,希望通过类似的办法解决老年人赡养问题。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民间签订的协议,还是由政府介入签的公证协议,积极作用都不容置疑。履行协议的毕竟是大多数人,不守协议或以其它借口而推脱责任的往往是极少数人,通过诉讼后,这些人基本上也比较主动表示愿按协议履行赡养义务。问题是,虽然这样的协议实用,但法律效力不足,使得不少协议流于形式,不得不通过诉讼方式来解决,而审判结果最后又还是回到协议上。因此,我们建议民间的分家(管)协议要逐渐过渡到公证协议上来,让政府机构从法律角度、履行现实性、合法性方面把关。同时,立法机关可根据这种协议的实际操作性,赋予公证赡养协议书强制执行效力。只要这种协议订立的程序、内容合法,当事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免于繁琐的诉讼程序,以最经济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审理赡养纠纷案件应注重精神安慰

在司法实践中,实现对赡养纠纷当事人的精神安慰,可促进纠纷解决,我认为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立赡养纠纷案件调解必经制度。鉴于赡养问题辐射的社会面广,加之赡养纠纷愈来愈

多的现实,我们认为以多做调解为宜,不能简单地将“一步到庭”庭审模式适用于赡养纠纷案件。增加调解程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各方的对立情绪,减轻各方的精神负担,对被赡养人有利无害;

2、加强诉讼中宣传、教育工作。凡有虐待行为的赡养人,法庭应当首先对其进行教育,宣传法律规定,同时,根据民法通则中有关制裁民事违法行为的规定,责令赡养人具结悔过,当庭向被赡养人道歉,并书面保证以诚恳的态度履行赡养义务。在赡养纠纷案件中,一般不宜对赡养人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以免产生逆反、对抗心理,报复被赡养人,导致被赡养人受到更严重的精神伤害。

3、对有数名赡养人的赡养案件,法院在判决时,应根据当事人的平时表现,在一个判决中采取给付不同等数额赡养费办法,对有能力而拒养者,应允许判决其多出赡养费,不应当保持赡养费给付上的均等。对于与被赡养人关系相对融洽,主动提出与被赡养人生活的,可适当少量承担赡养费,以弥补赡养人精神上的付出。

4、加大并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利用精神需求物质补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给予被赡养人精神上的安慰。

5、建立赡养纠纷案件减免诉讼费、巡回审理、律师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及基层组织协助执行制度,实现赡养纠纷案诉讼渠道彻底畅通。

(三)赋予法院据赡养能力裁判赡养费用及增长比例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是否均等,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现实生活中,子女在赡养父母上做到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有人认为,既然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那么法院的权力只是强制当事人履行义务,而义务应当是平等的,是否愿意多付出那是当事人的权利。据笔者调查的安阳县人民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就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当事人不仅对法院裁决不同等赡养费提出上诉,甚至向办案人员诘问:“哪条法律规定我就该多承担义务?你找到法律根据我就服判”。当事人的不解和不服,易导致执行上的困难,致被赡养人陷入比起诉前更困难的境地。因此,从立法上规定法院对不同当事人可以作出不同等数额的赡养费给付义务,是必要的。其次,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期间内是确实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大多数情况下是逐年有所提高的,而裁判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稳定性”。如何以稳定性裁判来反映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审理案件中,有的纠纷就是为追加赡养费数额而提起的诉讼。笔者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允许法院参照当地一定时期内统计资料载明的生活消费增长比例,确定赡养费给付增长比例。一可最大程度减少追加赡养费诉讼的出现,减少诉累;二能消除老年人生活长期原地不变,甚至倒退,而与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日益进步的矛盾现象。至少,可以缩小两者之间差别。

(四)建议赋予儿媳(女婿)法定赡养义务

现行婚姻法第十五条三款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继承法第十条一款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第十二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从法条规定可见,儿媳(女婿)对公婆(岳父母)没有法定赡养义务;同时儿媳(女婿)对公婆(岳父母)也无继承权,或者说继承权是受严格限制的。上述规定合理性值得探讨。第一,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不相谐。现行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因此,夫妻任何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无疑属夫妻共同财产。而司法实践中,界定夫妻共同债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因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夫妻双方或一方因治疗疾病所负债务、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赡养父母所负的债务等。从这

些相互关联的法条具体规定上,笔者认为有逻辑矛盾:一方面,儿媳(女婿)没有继承权,对公婆(岳父母)没有法定赡养义务,另一方面则又相反,有关共同财产取得规定上,无形中又赋予了她(他)们赡养义务和继承权。第二,现行的一些做法,如有的乡镇政府推行新婚夫妇与父母签订赡养协议、为父母投养老保险等,实际已经为儿媳附加了赡养公婆的义务,从法律角度上说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因为儿媳没有赡养公婆的法定义务。第三、现实生活中,儿媳(女婿)在赡养问题上的作用非同小可。“一个女婿半个儿”,如此类的俗语,最为大众所接受。我们评价文明和睦家庭的标准,无疑婆媳、翁婿关系都是重要的砝码。而在赡养纠纷中,儿媳尽管站在幕后,但这个潜在的主角,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在笔者调查的安阳县人民法院所办的案件中,近四成反映儿媳会参与拒养、殴打公婆,是引起纠纷的主要责任者。多数人认,儿媳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笔者认为,赋予儿媳(女婿)对公婆(岳父母)财产继承权,并规定她(他)对公婆(岳父母)的法定赡养义务,符合我们长期以来的伦理道德观念及现行共同财产取得制度。在家庭仍是主要养老义务承担者的大环境下,有助于加强家庭亲属间的关心、爱护及亲合度,最大程度发挥家庭养老功能,也是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的承认。同时,独生女子即将登上赡养老人舞台后,这样的规定更能体现出社会经济生活、家庭关系的特点,更符合各方利益。

(五)建立代位赡养制度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城乡卫生条件改善及生活环境好转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平均寿命有所提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了比较有特点的“以老养老”案例。即:赡养人与被赡养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些案件中,被赡养人无法以自己也需别人赡养提出抗辩,这种抗辩显然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因履行赡养义务是法定的义务。但客观上又确实存在这样的难题:赡养人本身就是需要他人赡养者,如果强制性判决赡养人尽赡养义务,十分不尽情理,这样的判决无法得到履行。尽管目前此类现象还不甚太多,但这类现象将逐渐增多的可能却是无可争辩的。建议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赡养人年龄,即规定赡养人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可以免除他(她)的物质赡养义务,追加孙子女、外孙子女作为代位赡养人,替其父母尽赡养义务。

(六)多调少判,加大调解工作力度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是每个公民都明晓的义务。一旦老人状告法庭,子女难负重堪,心理上与父母形成强烈的对立情绪。判决败诉后,背上道义和法律上的双重负担,致使判决难以顺利执行,既便强制执行,原、被告双方也难以从心理上消除隔阂。不如以调解方式结案,双方互相谅解,和睦善待,重归于好。在庭审方式上要讲究灵活性。比如在田间地头、家庭等小范围内开庭,这样影响面较小,便于化解矛盾,社会效果更好。

(七)适当加大对虐待、遗弃罪的刑罚力度

现行刑法对虐待、遗弃罪的规定,基本上是沿袭了旧刑法的规定,并未作实质性变动。相反,一些规定如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操作甚至倒退。以虐待罪为例,构成犯罪须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死亡的,最高刑只有七年,而且告诉的才处理。与目前赡养问题严重性相比,这样的规定实在过于“软弱”,起不到威慑作用,特别是告诉的才处理,几乎把虐待、遗弃罪片面性比率降为零。近年来,披露的一些虐待、遗弃案件罪行之所以发展到令人发指程度,与刑法对这些罪行规定的刑罚过低不无关系。正因为如此,大多数老年人表示:不打官司,告了没有用。与此相反,我国古代历来无不将“不孝”列为重罪惩治。以唐律为例,唐律规定了十种不赦大罪,其中一项就是“不孝”。凡子女不能善事父母者,其罪行之严重与危害统治者统治地位、生死存亡的谋反、谋逆、谋叛等相提并论,为“常赦所不原”的大罪,并不得享有议、赎、减、免等特权。笔者提及于此,只想说明刑罚惩罚上确实存在不力的问题。另外,赡养裁判与一般民事给付判决不大一样,赡养裁判给付周期可能是10年、20年之久。

多数赡养人在法院下达裁判之初会主动按裁判执行,但时间一长,拒不履行的现象就多了,哪怕强制执行也难有成效。这是目前大多数法官最不愿意承办赡养纠纷案件的原因之一,而现行刑诉法将“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操作程序作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执行难”的现象波及到了赡养纠纷执行上。因此,对与赡养相关的刑罚幅度适当提高,实有必要。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赡养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障金制度。我县统计资料表明:在现有的10万人口中,91%生活在农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保障条件的改善和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农村人员逐渐向城镇集中的20年后,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将达到95%,农村也将达到60%以上,独生子女将真正登上养老舞台。届时,一对夫妇赡养4位甚至6位老人的现象将大量出现,赡养问题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问题。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为人们普遍认同,夫妇抚养子女的负担大大减轻,家庭收入中用于自身养老的投资作为一项固定支出项目必将为人们所重视,逐步由养儿防老转变为自已养老,实现养老问题的社会化。同时,国家也应从公民纳税收入和养老保险手续中拿出一部分完善公益性专业养老院和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减轻子女赡养压力,逐步形成养老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实现子女以精神赡养为主、具体养老事宜由专业老年人服务机构承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最终彻底解决家庭赡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中国老年报》2003年5月17日第3版。

②《闪光的足迹》,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二)》。

⑤《中国法制史》,蒲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下载2012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年终总结(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年终总结(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浅析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关键词:完善平等人性维权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患者合法权益的协调处置机制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于患者合法权益协调处置机制 为了防范患者合法权益受害的发生,切实做好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工作,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患......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持续改进成效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持续改进成效 为了有效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医疗秩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了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相关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不断改进,今年取得的成效如下:......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持续改进成效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持续改进成效 为了有效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医疗秩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了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相关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不断改进,今年取得的成效如下:......

    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考试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知识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是我国第一部专......

    大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曾经以为励志奖学金是一种奖学金,是不用做义工打扫卫生的。自从上了大学生合法保护权益这门课以后,我曾经郁闷的心情突然开朗了。我有得奖金的......

    网吧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标签:杂谈分类:我为网吧鼓与呼 众所周知,在网吧经营中,网吧业主最头疼的事就是应对行政机关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这些乱检查,对网吧经营的危害也最大。老李特根据相关法律、法......

    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护暂行办法

    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护暂行办法 总工发〔2007〕32号 (2007年8月20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保护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企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