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医疗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XXXXXXX院
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院始终坚持把握公立医院改革主线,严格落实医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连续三年持续推进医改工作各项指标在我院有效落实。现就我院2017年医改阶段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一、组织实施
按照上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我院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按照该办法逐条逐项严格落实。并与2016年一季度推进计生服务机构与妇幼机构的整合,整合后的机构全称:XXXXX健XXX育服务中心,保留原“XXXXX健院”。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我院建立了涵盖公立医院改革考核指标在内的绩效考核方案,每月初对上月工作项目进行全面绩效考核。
1、坚持全面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在公立医改初期,我院就已取消药品加成,截止2017年4月底,我院使用的药品种类有73种,其中基本药物种类56种,约占所有品种76%,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量均超过51%。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入库单进价与销售价格一致,有工作台账和销售票据为据。
2、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占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同县财政部门达成以年终补偿结算到位的方式,一次补到位,2016年以前的补偿款已到位。
3、医院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做了重新定位与测算,纳入考核范围。
4、在药剂室外醒目位置设置了药品价格公示栏,对药品加价前后做了鲜明对比,建立了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真正把医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觉控费的激励机制。
5、建立医务管理考核工作制度,把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作为药剂科的绩效考核指标,每月一评,纳入工资范围。
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1、同XX市XXXX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并多次请市XXXX院专家来我院坐诊,现场解决疑难病症。同时请市妇幼院专家到我院授课,讲解妇幼保健规范化工作理论知识。
2、同基层乡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和XX镇卫生院建立了医联体,签署了医联体合作协议,定期安排坐诊医师到基层帮扶,帮扶医师成为家庭医生签约中的一员。
3、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建立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成立了转诊领导组,理顺了转诊流程与培训工作,使用由XX市妇幼保健院统一下发的“双向转诊单”,形成了相对稳定、无缝衔接的分级诊疗体系。
四、人事薪酬制度
我院建立了人才储备库,对于紧缺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和电视台多路飘字招聘方式,吸纳大专院校毕业生,解决了部分岗位人才短缺的空档。我院出台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以医护人员的从业服务态度和实际完成工作量进行考核。打破医务人员薪酬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五、药品供应保障
1、持续推进药品分类采购和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每月5日由相关部门提交本月药品和高值耗材采购计划,按程序审核报批后,通过网上阳光采购平台下订单,由配送企业完成配送工作。每月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列出具体清单进行处方点评和重点监控。
2、建立健全了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了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机制,同取得药品中标配送资质的10家企业签订了配送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了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供应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奖惩制度。对落实网上阳光采购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的配送企业,首次提出约谈,二次提出警告,三次提出停止合作的方法,目前已停止一家合作资格。
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极力推行医改工作,但仍存在几点问题。一是外部环境条件受到影响,今年我院没有收治住院病人,致使新农合医保报销工作一度停滞。二是尚未建立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工作。三是未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为主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
五、下步打算
我院将立足现实,把握医改大好时机,按照医改规范要求,继续推行已改革的工作成果,加大公立医改知识培训频率,逐步理顺存在的各项问题,使医改工作以利于民与惠于民。
2017年5月24日
第二篇:2011年医疗机构改革总结
西安市阎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2011年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工作
完成情况的总结
2011年即将结束,根据《阎良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阎医改发„2011‟1号)和《》(阎政办发„2011‟81号)的文件规定,现就今年我局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做好这项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我区从2009年年底下发相关文件,召开了动员大会,2010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2010年年底全面完成第一阶段岗位设置和初聘工作。卫生系统涉及人员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但是在区人社局和区卫生局的周密安排部署,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卫生系统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第一阶段工作。岗位设置工作核准岗位216个(管理岗17个,专技岗189
个,工勤岗10个),按岗初聘用人员147人(管理岗4人,专技岗129人,工勤岗14人)。
岗位设置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我们将根据各单位岗位设置情况主要开展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工作。聘用制度是对终身的固定用人制度的改革,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通过实行聘用制,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行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相关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结合其特点,制定了《岗位设置聘用暂行办法》。我们将依据《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让各单位在经区人社局核准的岗位职数限额内,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对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进行择优聘用,对竞聘上岗的人员实行合同管理。由用人单位和聘用人员统一签订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以保证单位和广大工作人员的利益。
二、日常人才管理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需要,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人才招聘计划,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引进医学专业毕业大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服务工作。对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卫生院和医院,我们在人才引进上给予优先考虑,在不
2违背政策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每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振兴计划招考、振兴计划协议生、人才引进等途径为这些机构补充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以提高其整体医疗水平。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从成立以来,我们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其补充了3名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3名人员中2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在专技人员配备方面,政策上予以优惠倾斜,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在岗位设置中中级职称只有一个名额的情况下,配备了2名中级职称专技人员。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我们积极落实省市有关政策,07年到2010年通过振兴计划招录卫生类高校毕业生14人分配到与社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单位,且招录人员均落实了3万元到1万元不等的安家费;通过振兴计划协议给与社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单位分配卫生类高校毕业生12人,通过事业单位招录和人才引进给中医医院(凤凰路社区服务中心)分配医学类高校毕业生11人。
为了提高社区服务中心单位的专业技术队伍人员整体素质,我们利用周末时间专门安排党校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心理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全部专业技术人员均参加了今年的培训和考核。
三、抓好医保工作
(一)扩大全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
1、我中心围绕应保尽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将城镇各类人员纳入医保范围,确保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参保人数达到4.66万人,截止2011年11月底,已参保人数达到43749人;各镇街截止10月底完成城镇居民医保25149人,增加扩面749人;参保率达96%以上。
2、社保中心为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通过媒体、报纸、宣传单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各项政策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
(二)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1、我中心按照政策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200元),进一步了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在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以上。
2、大力进行医保服务宣传活动,在医保宣传中,鼓励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逐步提高职工、城镇居民住院费用中药费用保销比例,力争在现有的比例基础上提高10%。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同时,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扩大救助范围;努力探索开展重大疾病救助试点。
(三)提高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1、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探索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4探索开展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累计控制在上平均支付水平的6至9个月,最多不超过15个月;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5%,累计结余控制在15%。医保支付比例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探索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付费的新方式,进一步方便群众。
2、中心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加强对“两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稽核力度,建立完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规范其服务行为。
3、2011年7月,全面完成职工医保市级统筹,中心加强了专业人员的配备,业务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每月第三个星期三下午定期到市医保中心进行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提前完成了各类信息录入工作,做好了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了信息共享,避免了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等问题;实现了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的平稳过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任务的攻坚之年。人社局将积极配合我区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做好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在我区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一套全新的用人机制,充分的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〇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二
第三篇:乡机构改革汇报
XX乡机构改革汇报
根据《中共XX州委、XX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一、基本情况
二、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情况
XX乡行政编制为28人,其中工勤人员3人,实有人员为21人,其中工勤人员3人;事业编制为24人,其中农村经济服务中心18人,实有人员11人,宣传文化服务中心4人,实有人员3人,村建环卫服务中心2人,实有人员0人。领导职数为7人,领导班子实有人数7人。
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刊号记1名(兼纪委书记);人大主席1名;乡长1名(兼党委副书记),副乡长2名;武装部长1名。
设综合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
三、内设机构基本情况
XX乡党委、人大、政府机关内设2个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和社会服务办公室。乡所属事业单位设立3个服务中心,即: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村建环卫服务中心。
(一)综合办公室
XX乡党政综合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兼职),秘书、组织干事、档案管理、会计、出纳、宣传干事各1名,机关工勤人员3名。
(二)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
XX乡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兼职),扶贫、统计、民政、残联、民宗、小额信贷、企业、乡填规划、计划生育、科教文卫助理各1名。
(三)所属事业单位:农村经济服各心设中心主任1名,农技、农机、农经、水利等工作人员18名;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工作人员3名;村建环卫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兼职),工作人员2名。
(四)设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妇联主席、专职武装干事各1名。
二、服务体系的构建情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如何建立服务型乡政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对内(机关内部)加强管理,对外(全镇)加大服务。
(2)、健全制度,争创高效型机关。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团结协作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关工作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限时办公制、首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各部门重点规范岗位责任、上下班纪律。
(4)、强化服务,争创务实型机关。增强效率观念,每名干部要做到“能办的事尽快办、大小事情认真办、份外的事情协助办、难办的事情想法办,一切事情依法办”。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做到“一张凳请坐,一杯水暖人,一句话甜心”。主动深入到村社,深入企业,上门服务,化解矛盾。
(二)、社会事业服务体系
2、规范劳务输出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规模不断壮大,劳务输出对富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目前农民工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只有事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4、干群矛盾突出。群众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干部的服务意识未完全转变,加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干群关系日益尖税。主要表现在群众不理解政府行为,干部不能沉身到群众当中,干部群众互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原莲花太平水库承包人未能与当地群众处理好关系,双方多次发生冲突,政府出面多次调解,双方仍不能和解,群众多次组织到市集访,一来二去,干部认为群众无理取闹,群众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差。
5、服务三农力度不够。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作为乡镇一级政府没有更好对策、更多的办法、更大的力度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技术指导不够。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特别是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更加突出。而在专业人员中,传统农业知识多,现代农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十分缺乏,知识结构很不合理。虽然农办人力较多,但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不够强,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在农村推行较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小,真正较大规模的建设依靠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由于面广,上级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滞后突出表现在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落后,公益设施欠缺;三是增收渠道较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天优势,或地理位臵优越、或资源丰富、或上级重点扶持,真正做到白手起家,走出一条特点鲜明、效果明显的增收路子十分困难。
四、建议
(一)加大机构改革力度
1、自上而下改革。“乡镇改市县不改、改也白改;市县改了,乡镇不改也得改”。乡镇职权较弱,推行的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改革出现不稳定因素也无力解决,而市县具有相对独立的职权。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干部“饭碗”、涉及乡镇债务、涉及基层稳定,因此建议:一是应从市县机构改革开始;二是领导应带头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才能保持稳定。
2、取消事业编制。在乡镇政府中推行事业机构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将事业部门人员转为行政编制,特别是涉农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事业部门人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全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将机关干部换岗换位,行政人员能从事技术工作,事业人员也能从事行政工作,充分挖掘机关干部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壮大执法队伍。一是成立专门行政执法机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既可避免执法违法,又突出其执法主体地位,既贯彻法律法规的执行,又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壮大公检法司队伍,减少行政机关队伍。在乡镇配强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税务所等执法征管部门,精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机关以体现服务为主,将执法权分离。
(二)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要给乡镇负债消肿,由于“三金”、“普九”等欠债给乡镇带来了沉重的债务,短期内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镇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使乡镇运转困难,负债发展更困难。二是尽快实施乡财县管,控制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全市统筹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给每个乡镇定位。当前的现状是各乡镇为求发展单打独斗,在招商引资中、农业项目上、优惠政策上只求引进,“你发展养蚕,我也养蚕;你引进一个企业,我也引进一个企业”。最终造成无规划、无规模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究竟每个乡镇该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全市要做好统筹,形成块状经济,形成规模,要像打造职教品牌一样打造**工业、农业品牌,而不是哪一个乡镇的品牌。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瓶颈问题。农村水渠、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旦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由于镇村两级缺乏相应财力,每年的整修都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市委市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整修,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四篇: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县编办《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的通知要求》的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镇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评估结果汇报如下:
一、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情况
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印发《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层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本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把职能转变放在首位。我镇为适应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打造“四区”,构筑经济强镇发展大格局;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实现工业强镇新突破;三是大力开 1
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奋力实现和谐建设新突破;四是大力实施“强基提升”工程,奋力实现党的建设新突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促使我镇人民政府职能转变。
(二)理顺职责关系,增强政府履职能力
理顺部门间职责关系,做到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范围边界清楚,便于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按照建立权责一致和运转协调管理体制的要求,规范镇政府的职责权限,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上级政府工作部门需要镇政府配合工作的,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上级机关派驻和设在我镇的机构,以上级机关管理为主,同时接受我镇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我镇为主,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我镇党委意见,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
面对整体发展层次低,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小,城市化进程推进慢等发展现状,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院对庞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倾力打造“四大板块”,大力实施 “一年打基础、二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发展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经济、商贸三产、特色农业、城镇面貌、新农村建设“五个提升”,努力形成现代工业、现代物流、农村社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格局,奋力开创建设幸福新庞家的新局面。
三、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改革情况 按照依法行政,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现行法律法规,对镇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职能,相对弱化了直接参与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一)行政机构改革
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按规定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文化教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四个内设工作机构。通过机构设置的调整,各机构的职能得到了细化和明确,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按照“提倡交叉兼职、减少领导职数”的原则,行政编制 名,领导职数 名。党委设书记 名,副书记 名,纪委书记 名;政府设镇长 名、副镇长 名;人大主席 名;人民武装部部长 名。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一一对 3
应,并定岗定员,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程序,维护了“三定”方案中人员编制的严肃性。
(二)事业机构改革
为实现我镇机构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强镇政府服务职能,改革后设立了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及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1、合理界定职能。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我镇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对规定的主要职责,认真履行,不失职或越权,不突破机构限额、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个别确因职能变化而调整机构编制的,严格按照“有增有减”和“撤一建一”的原则办理;对职能弱化或萎缩的单位坚决地予以撤并。
2、坚持“一支笔”制度。凡是涉及机构编制增减事宜,必须由编制部门一家审批,坚决制止“条条干预”。除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下级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干预,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作为“达标”、“评比”的主要条件,也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列入“签订责任状”、“政绩考核”等内容,要坚决杜绝机构编制管理政出多门现象。
3、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协调控制机制。机构编制是配备干部、调配人员、核拨经费等的主要依据,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批准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考录、调配人员,人事部门才能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和核拨经费。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
4、实行了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机制。根据单位的主要职能确定基础编制数额即固定编制。对单位因工作需要或临时工作任务而聘用的临时人员,需由用人单位向机构编制部门请示。
五、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注重加强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通过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深、做实有关后续工作,切实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五篇: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篇一:乡镇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县编办《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的通知要求》的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镇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评估结果汇报如下:
一、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情况
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印发《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层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本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把职能转变放在首位。我镇为适应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打造“四区”,构筑经济强镇发展大格局;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实现工业强镇新突破;三是大力开
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奋力实现和谐建设新突破;四是大力实施“强基提升”工程,奋力实现党的建设新突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促使我镇人民政府职能转变。
(二)理顺职责关系,增强政府履职能力
理顺部门间职责关系,做到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范围边界清楚,便于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按照建立权责一致和运转协调管理体制的要求,规范镇政府的职责权限,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上级政府工作部门需要镇政府配合工作的,由上级政府工作部门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上级机关派驻和设在我镇的机构,以上级机关管理为主,同时接受我镇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我镇为主,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我镇党委意见,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
面对整体发展层次低,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小,城市化进程推进慢等发展现状,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院对庞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倾力打造“四大板块”,大力实施 “一年打基础、二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发展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经济、商贸三产、特色农业、城镇面貌、新农村建设“五个提升”,努力形成现代工业、现代物流、农村社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格局,奋力开创建设幸福新庞家的新局面。
三、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改革情况
按照依法行政,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现行法律法规,对镇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职能,相对弱化了直接参与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一)行政机构改革
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按规定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文化教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四个内设工作机构。通过机构设置的调整,各机构的职能得到了细化和明确,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按照“提倡交叉兼职、减少领导职数”的原则,行政编制
名,领导职数
名。党委设书记
名,副书记名,纪委书记
名;政府设镇长
名、副镇长
名;人大主席名;人民武装部部长
名。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一一对
应,并定岗定员,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程序,维护了“三定”方案中人员编制的严肃性。
(二)事业机构改革
为实现我镇机构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强镇政府服务职能,改革后设立了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及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1、合理界定职能。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我镇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对规定的主要职责,认真履行,不失职或越权,不突破机构限额、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个别确因职能变化而调整机构编制的,严格按照“有增有减”和“撤一建一”的原则办理;对职能弱化或萎缩的单位坚决地予以撤并。
2、坚持“一支笔”制度。凡是涉及机构编制增减事宜,必须由编制部门一家审批,坚决制止“条条干预”。除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下级的职能配
置、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干预,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作为“达标”、“评比”的主要条件,也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列入“签订责任状”、“政绩考核”等内容,要坚决杜绝机构编制管理政出多门现象。
3、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协调控制机制。机构编制是配备干部、调配人员、核拨经费等的主要依据,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批准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考录、调配人员,人事部门才能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和核拨经费。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
4、实行了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机制。根据单位的主要职能确定基础编制数额即固定编制。对单位因工作需要或临时工作任务而聘用的临时人员,需由用人单位向机构编制部门请示。
五、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注重加强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通过对本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深、做实有关后续工作,切实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篇二: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珠晖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珠晖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珠政办发[2010]25号),现将我区乡镇农业机构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珠晖区位于湘江东岸,辖两乡两镇五个农场,总面积23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10万,耕地面积6.15万亩,是衡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
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为了搞好乡级农技推广站的改革与建设,区政府专门下发了《珠晖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珠政办发
[2010]25号),成立了以区长符成安同志为组长的乡镇农技推广技术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编办、财政、人事、农业、畜牧、水利农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办。
(二)完善了机构设置。
1、设立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2、各乡镇、衡州路街道将农技、农机、畜牧、农产品质量监管一起,综合设置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区共建立了5个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共有农技推广人员22人。
(三)建设稳定的办公场所。全区4个乡镇和衡州路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具有稳定的办公地点,为了便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办公地点全部设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四)资产整合情况。为了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作用,区政府对原有农技推广资产进行整合,农业部门负责解决办公用具、交通工具、仪器设备、办公和试验示范场所,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五)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了有利于充分发挥区乡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作用的管理体制。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指导。区派出的技术人员的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评、调配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区级业务部门的意见。区级农业推广机构同时加强了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服务。
(六)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区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人员编
制维持原编制数15名不变。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机构人员编制按照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户数、行政村数作为测算的基本指标并分别设立权重,即按照农作物播种面积0.5~1.5万亩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3;500~1000户农户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5;2~3个行政村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2;3个指标所算的值之和乘以2/3即为乡镇应配备的编制数。经测算最后核定为22名,具体编制分别为:东阳渡镇6人、茶山坳镇5人、酃湖乡5人、和平乡4人、衡洲路街道2人。确保了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区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区、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今年是换届之年,干部提拔,人员调动,编制变动等工作都暂时冻结,因此,尚未开展竞争上岗工作,人员还没有最终确定,目前在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上班的都是原在岗人员。
(二)经费不足。一是要加大对农技推广机构办公场所、培训场所、检测仪器、培训宣传设施、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人员知识更新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环境和条件。二是要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制定乡镇农技推广人员
培训规划,搞好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经费尚未落实。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待换届选举完成后,我区将全面实行了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期一般为三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
(二)财政经费。拟定区财政部门保障乡镇农业推广站的工作正常开展,将人员工资、社会保险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并随区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结合本乡镇生产需要,认真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实行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制度,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及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篇三:镇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
××镇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
××镇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泸溪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经过精心准备、宣传发动,人员分流、人员考核成绩汇总、人员定岗共经过五个阶段,机构改革任务已初见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加强领导,制定完善方案,把握改革关键。自11月份上级有关部门安排部署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以来,××镇镇党委、政府针对本次改革政策性强,工作面广量大,影响深远的实际,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的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把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多次召开镇党委和党政联席会议,结合我镇实际,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办法及镇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了机关改革方案和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时谨慎操作,保证了机构改革工作的规范运行。
二、严格标准,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
了使改革工作与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镇党委、政府坚持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精简、统一、交通的原则;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人员分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思想疏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保证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平稳运行。
1、充分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机构改革涉及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我们以稳定人心,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讲清了机构改革的意义,遵循的方针原则,实施方案步骤,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改革,并对可能列为退休、内退及分流人员的思想问题,采取了分别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
2、精心组织实施,实行竞争上岗。人员定岗和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推敲,组织全镇事业干部竞争上岗。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统一理论测试,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组织考核,成绩公示等程序,选拔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在竞争上岗胜出人员聘用过程中,我们又对岗位职责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发展潜力,因职选人,人尽其才。
3、强化纪律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在乡镇事业单位人
员竞岗、聘用工作中,实行阳光操作。我们聘请镇纪检人员、人大代表、全体机关干部对竞聘人员的考试考核、民主测评、决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对上岗人员及岗位职责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4、优化结构组合,转变政府职能。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归根结义就是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效率。改革后,我镇乡镇机构改革将机关设置为4个办公室、6个事业站。对公益事业在保证投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经费不减、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将政府拨款逐步由“养人”为主向“养事”为主转变,对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农技推广、水利、文体广电、社会事务、计划生育等公益事业单位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此次乡镇机构改革,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严格精简。在这次机关机构改革中,我镇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机构设备和人员编制数,科学合理的设置上报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行政人员编制名,其中领导职数核定为名,工勤编制名,事业人员编制核定为名,机关变得更加精干高效。
2、优化结构。在改革中,明确了人员定岗办法,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聘任条件、办法和程序进行了详尽地说明,经过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序占半数以上。
3、转变职能。乡镇机构改革后,镇党委、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职能逐步转变为服务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全面履行职能。
4、作风高效。事业单位实行改革后,经过竞聘上岗的干部职工普遍产生了危机感,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下去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解忧排难。机关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改革观,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保证了改革及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5、创新机构。这次机构改革中许多成功的做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镇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为建立和完善现代行政管理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