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思想的心得体会:以思想解放促和谐文化建设
又一年春早,又一轮新的思想解放,广东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先行一步,在困难重重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奠定了今后发展的良好基础,让国人和世人瞩目,和谐文化的建设也呈现了与和谐社会相伴而至的融和。三十年的风雷激荡,三十年的风雨兼程,我们收获良多,但也挑战无限。现在正临一个关键的时刻。正如省社科院梁桂全院长所直言的:必须清醒地看到,广东存在被相对边缘化的可能:珠三角、广东在全国发展中的地缘经济区位却在相对下降,正面临着来自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挑战。
广东能否保持和提升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关键在于能不能够再及时地来一场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保持清醒头脑,看清牵动下一步广东和谐社会发展全局的纲在哪里。纲举目张,抓纲就要求立足全国,放眼全球,把握规律。如果只站在自己家里,盯着GDP增长自我陶醉,而不考虑国家环境和世界变化,不考虑广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扮演的角色,就不能抓住发展全局的纲,就不可能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不可能建设一个和谐、和洽、和顺的广东。
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倡导的是见物也见人,而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两者是相促相承,相融相洽的,都指向了以人为本的、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目标,所以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摒弃的是新瓶装旧酒,注重的是创新精神。既然广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今天,广东则应为中国走向世界、走向文明新跨越闯出一条新道。和谐文化的建设要为此保驾护航,既要确立新的战略思维,又要抓制度创新,让整个社会发展有一个更好的制度预期,这个制度创新当然包括文化、理念的创新。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作为发展战略基础,提出文化立省的战略,就是通过文化发展与文化变革,再造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大省,指引广东文化新的发展及文化形态新的变革,全面改善和提升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与素质,并借助优势文化平台,全面提升广东的综合竞争力,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呼唤的是集体的智慧、共同的激情,同心协力,再创新高;和谐文化的建设,需要的也是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重在建立先进的精神文化内核;精神文化内核是从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文化实践中升华、提炼、凝聚而成的文化精华,是一种时代精神,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行为和发展方向。而从文化的内在结构看,和谐文化又指诸多文化要素或文化成分既对立又统一的协调平衡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有多元共存、协同有序、良性互动,充满活力,正好吻合当前思想大解放,推进大发展的战略思维。
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注重的是不可浅尝辄止,不可急功近利,而是要深化推进,不断开拓。如果说,当年思想解放、改革先行,凭的更多的是一股闯劲,一腔勇气,主要是急于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那么,今天再提解放思想,则更多需要理性,在科学理性的引导下,广开思路,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检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实现从杀出血路到闯出新路的升华。和谐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目的,也是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坚定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的和谐因素,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和谐的各种法律的、制度的、道德的规范体系,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使广东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
风起南方,领跑南方,广东曾经是改革的试验场,曾经为中国杀出了市场经济的血路,今天,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中继续先行一步,同样需要闯出一条新路,解放思想的力度决定广东改革创新的程度,同时也推动着和谐文化的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让我们从解放思想再起步,由此去推动广东的大发展。(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哲文所所长、研究员)
第二篇:解放思想促发展 创新管理促和谐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促发展 创新管理促和谐
活动心得体会
近年来,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抓普及、夯基础,抓巩固、促质量,抓项目、促发展,抓改革、促活力,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提升,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我们知道要提高教育质量,当然就要提高教师质量,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者,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现。然而,目前不少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确实是不容避讳的现实问题,而且,教师非专业化的问题更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活动的开展,内容的学习,我们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其位则谋其政,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谈谈自己参加活动以来的点滴体会。
1、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
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除此之外,学校必须花大气力,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层次;学校必须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平等对待,并配齐配足专任教师;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大胆探索教育教学艺术,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必须制定一整套实施素质教育的规章细则,导引教师,指导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总之,通过活动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第三篇:学习解放思想心得体会:以思想解放点燃发展引擎
跨入新世纪,广东农垦两个改革发展“五年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弹指一挥间。跨入新世纪,广东农垦由年亏损近4亿转入年盈利两亿多,科学发展成就沧桑巨变。从破除传统决策观、漠视自身优势盲目发展观,到树立求真务实决策观、开拓进取创新观,肩负探索农垦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的责任使命,拓展改革发展的新空间;从破除传统耕作观、安于守成观,到树立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肩负中央要求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责任使命,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从破除安守本土观、小富则满观,到以全球思维和世界视野谋划国际化经营战略,承担维护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责任使命,拓展国际化经营的新空间;从破除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到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终极关怀,肩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垦区的责任使命,拓展农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空间;地处美丽富饶的中国南海东西两翼沿岸的330万亩农垦山水田园,每天都记录着绿色王国解放思想改革发展的巨大变迁。当时间和空间定格在2007年年末,广东农垦这艘航空母舰,承载着社会总产值12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16.5%;出口商品总额26.5亿元,增长22.0%;农场职工收入增长11.8%;近年利润连续创历史最好水平;资产结构更加优化,资产总额达150亿元,资产负债率由78%降至58%等骄人业绩,驶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航道。思想之光:照亮科学决策之道2000年新春,广东农垦新一届党组上任伊始,面对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经历艰难曲折发展历程所遗留下来的严峻局面——垦区由于过于迫切改变落后面貌,放弃农垦自身的产业资源、土地资源、科技资源以及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以什么赚钱搞什么,哪里有钱赚到哪里办企业为决策取向,单纯强调增长速度,盲目追求数量扩张,加上管理失控,使农垦经济走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造成垦区背负13亿的不良债务和巨额亏损;6万多离退休职工被拖欠几亿元工资和产品款;7万多安置在农垦的原水库移民生活困难,不断上访要求解决问题,出现几百上千人集中堵路上水库闹事事件;农垦管理体制面临不确定因素等等„„面对重重重围,省农垦总局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改革发展思路,提出了“以农为本、优化结构、安居乐业”的工作方针,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制定并实施尽快扭亏、重振优势、改革体制机制、打造产业集团、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垦区、建设美好家园的“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发展战略,使垦区由“十五”时期的“扭亏、稳定、重组”为主,转向“十一五”时期的“集聚、扩张、辐射”发展,突破重围,做大做强了橡胶、蔗糖两大支柱产业,推进了剑麻、乳业、畜牧、水产、水果、物业租赁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贫困农场初步建立起主导产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齐头并进,职工收入快速增长,农垦职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的社会形象焕然一新的良好局面。追逐第三次思想解放浪潮,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划发展,省农垦总局党组针对垦区新时期承担的责任使命,又及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场为家,以农垦为荣”的新要求,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垦美好新家园”为重点,推动农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广东农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谋求决策思路创新的实践证明:不同的发展观,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产业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其过程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新旧观念之间进行较量的过程,是突破思维定势,实现认识飞跃的过程,是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世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种思想领域变革的结果,为广东农垦的经济社会发展本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思想引导,并迅速使思想解放的活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思想解放绽新蕾,映日荷花别样红。广东农垦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大发展的实践经验,近年先后被《人民日报》推上头版头条位置,被农业部发文在全国农垦推广,被中宣部树为全国“改革创新,服务三农”十大典型之一,在中央主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思想火花:点燃现代农业之路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一个历史趋势、时代潮流和世界性课题。中央1号文件吹响建设现代农业的进军号角: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垦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下一页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工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的目的。广东农垦兼有独特的规模化生产热带作物资源以及330万亩土地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在我省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农业经营分散、规模不大、生态环境压力大的现实环境中,可谓得天独厚。跨入新世纪,垦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农业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以及日渐增高的绿色贸易壁垒、日渐提升的消费需求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破解现代农业进程障碍,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产品安全、技术密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现代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飞跃。追逐第三次思想解放浪潮,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划发展,广东农垦积极面对国内外涉农产业大集团、大公司以其强大的产业竞争力逐步掌控、主导国内外市场,进而大规模掌控产业资源控制力的严峻挑战,进一步破除传统农业的耕作观,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以“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全面推进农垦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优势,以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突破发展方式的重围。按照“农业孕育工业、工业提升农业”的发展要求,着力培育丰收糖业、燕塘乳业两家国家级以及广垦橡胶、东方剑麻、华海糖业等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组建的广垦橡胶集团,打破区域界限,策动3家年总产橡胶4万吨的现代化加工厂联结24个橡胶农场,纵横驰骋。广垦糖业集团,以独资、控股掌控9家糖厂,形成年产53万吨蔗糖,占全省总产糖量40%以上的糖业巨龙,每年为湛江市创造税收超亿元。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首批国家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省级乳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食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于一身的燕塘乳业,向粤西粤东扩张,形成日加工乳品能力400吨规模,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绿色奶源生产基地10多个、奶牛2万头。东方剑麻集团以目前全国最大、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剑麻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剑麻产业发展。丰收菠萝水果龙头企业年加工2万吨菠萝罐头和1万吨浓缩菠萝汁,年吞吐鲜果20万吨,跃升为全国最大的菠萝加工、出口基地。广垦水产阳江种苗繁育中心成为年产20亿尾虾苗能力、全国最大的优质无毒水产良种繁育中心之一。发挥优良品种繁育优势,以科技园区工厂化育苗突破良种辐射带动重围。先后投入亿元资金建起了天然橡胶、南亚热带木本水果以及甘蔗、剑麻、水产等良种繁育中心,仅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茂名园区的发展规模就达3000多亩,成为国内最大供苗能力达250万株的橡胶种苗中心。全垦区主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势,以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突破示范带动重围。先后启动建设了5个农业部、10个广东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与10个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形成有机整体,建设农垦高新技术研发和展示的创新基地、科技推广和普及的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和推广的辐射基地。发挥现代装备和循环经济优势,以信息化机械化设施突破效益农业重围。开展全国唯一的甘蔗机械化试验,使甘蔗生产从备耕、种植、培土、施肥、喷药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被中科院院士誉为“探索中国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典范”。以以色列滴灌技术为主的20万亩甘蔗灌溉工程,使甘蔗平均亩产提高2吨以上,破解了雷州半岛十年九旱的难题。打造甘蔗、菠萝、剑麻产业链,形成了年产5万吨酒精厂、1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以及筹划建设10万吨蔗渣综合利用项目,延长了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创新优势,以实施名优品牌战略突破市场重围。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名优品牌50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2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1个,各类国际标准认证企业54家的优势,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广东农垦的发展理念在这里实现质的飞跃,发展模式的巨轮在这里重新启动,增长方式的轨迹在这里迅猛抬升。思想明灯:导引国际化经营之航中国橡胶发展,百年沧桑轮回。从国外引种橡胶,到走出去发展橡胶,广东农垦肩负起促进中国橡胶发展百年转折的神圣使命,这考验着农垦人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的能力,考验着农垦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和成长。广东农垦是建国初期为发展橡胶战略物资这一特殊任务由党中央决策创建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先后承担了对亚非十多个国家的热带农业开发援助。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农垦主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责任使命,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出去”发展的要求和农业部“南胶(橡胶)北豆(大豆)”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从事天然橡胶为主、热带农业综合开发的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具有50多年丰富的走出去实践经验、很强的组织优势以及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团队的优势,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步伐,集中力量在境外合作开发战略性、短缺性农业资源,用全球的资源,做全球的市场。重点是把握天然橡胶这一重要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随着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年消费量270万吨,而国产橡胶仅能提供50多万吨,缺口逐年增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宜胶区十分紧缺的现状,本着“低调进入,务实推进,早见成效”的工作方针,采取了“先主要产胶国,后次要产胶国;先投入加工业,后发展种植业;先控有现存资源,后开发未来资源”的策略,通过集团自筹、银行融资、引进合作等方式,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投入5亿元,建成年产橡胶能力超过20万吨的4家天然橡胶生产基地。部分产品已返销国内。同时在马来西亚砂捞月大面积租赁胶园,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合作种植18万亩橡胶基地等,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一页下一页追逐第三次思想解放浪潮,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跨越发展,广东农垦以维护国家经济运行安全为己任,树立世界眼光,向国际水准看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好做法,以全球视野、全国大局意识确立经济国际化战略思维,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垦区开放型经济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转变,使“十一五”期末垦区境外产业营业收入占整个广东农垦营业总收入的1/3,在此基础上不断实施扩产或再建几家加工厂,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境外橡胶达到年产60万吨,境外产业营业收入占整个广东农垦总营业收入的50%。同时,加快推进在马来西亚大面积租赁胶园和合作种植橡胶基地项目步伐,争取“十二五”期末掌控国内外胶园面积达到130万亩。思想之魂:塑造和谐社会之基安居才能乐业敬业,和谐才能持续发展。突破科学决策的重围、突破发展方式的重围、突破国际化经营的重围——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谋划垦区发展,从发展的角度追求和谐。突破改善民生的重围,按照“以人为本,以场为家,以农垦为荣”的要求建设和谐垦区——是从垦区社会关系、社会状态上反映和检验发展理念与模式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进发展。广东农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政治任务,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由于农垦地处广东东西两翼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南亚热带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和社区管理,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35万人中有转业复退军人2万多人、归侨1万多人、水库移民7万多人、离退休人员7万多人。能否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是衡量领导者是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标准,是对领导者政绩观的检验。党组在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时,都必须同农垦的实际相结合,在推进各项改革中兼顾好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把握好力度,严格按政策办事。保持一种为农垦职工谋利益的强烈责任感,一份为农垦和谐社会奋斗的执着事业心,一股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蓬勃朝气。
第四篇:推文化建设,促和谐发展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推进医院和谐发展
新医一附院宣传科段桂洪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896年,前身是英属加拿大人开办的基督教博济医院,1982年易名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至今,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作为一所具有115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了一系列医院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医院精神深入人心
“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医院精神是医院在长期发展建设中所形成的医院宗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医院和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患者对医护人员评价的体现。
(1)培养职工自豪感,加强职工凝聚力
一个医院要弘扬文化事业,就必须有核心的精神来凝聚职工。早在1999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动本院职工、社会人士共同设计医院院徽、编谱院歌《新医一附院》、确定“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院训,院徽、院歌、院训作为无形而又强大的资产让每一名职工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并为之自豪。
2006年10月,历经十余年的准备、耗资百余万院建造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史馆在资料保存、内容翔实、展示风格等多方面都处于国内同系统的前列。院史馆内珍贵的藏品生动地记录了该院114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全院职工及病人、社会人士免费开放,是进行医院院史介绍的教育基地,也成为一道医院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线。目前,院史馆已接待参观客人五万余人次,多次接待省、厅领导并受到好评。
(2)结合新形势,赋予医院精神新内涵
为使医院精神更具时代性,结合新形势,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医院文化建设形式,大力推选能代表医院精神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好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在培育医院精神方面的导向和典范作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期间的优秀论文征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期间的演讲比赛、“医患共团圆”活动中的先进科室;“医院杰出人物”“感动人物”“青年新秀奖”的评选……这些活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和要求,通过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提高医院精神的品位,还促进了医院精神在全院的传播,不断提高医院精神在职工中的认知度。
(3)医院精神的养成从点滴抓起
“仁心仁术、博济惠民”作为院训继承和发扬,正是体现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胸怀圣洁、博大的情怀和怀揣精湛的医术去帮助患者,守护他们的生命与健康。抓好医院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各项素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围绕医院中心工
作抓好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考核制度,使医护人员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温馨便捷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并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院,提升职工素质。在医务人员中认真开展对危重病人的救治、三基训练、病历书写、百日安全无事故、医务技能比武和护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和岗位培训,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新知识、自学成材,形成了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医院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把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时奉献给患者。为此,医院汇编了《医师行为规范手册》和《护士行为规范手册》,广泛下发全院,规范行医的基本礼仪,充分尊重到院的每一个患者,努力创造主动服务及感动服务,通过评优评先等活动,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利用文化的育人功能,改变医生的思维模式,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修养水平,杜绝一切不正之风,形成和睦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医院文化和医疗作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二、优化医院文化生活环境,创建和谐氛围
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用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来提高医院文化建设平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的兴趣爱好,通过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身心健康,使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我。
(1)细节入手,加大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
利用海报、宣传栏、院报、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医院文化。在各个病区内悬挂文化宣传板,在门诊和住院大楼内悬挂统一制作的宣传展板,导入医院形象识别系统,建立医院网站。应用院内的闭路电视播放医院新闻,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展示文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和谐就医环境,使职工了解医院的目标、发展计划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医院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医院精神,使医院全体成员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战斗集体。身在院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医院文化,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医院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多彩生活促进文化建设
三八节为女职工献上鲜花、送去图书,让美丽和智慧成为永恒的追求;五四青年歌手大赛让青年职工大显才华;十月举办“我爱我家”院史知识竞赛,让职工重温医院辉煌发展历程;春、冬两季运动会场上,职工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不忘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素质;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职工们期待的文化大餐,职工们踊跃报名参加并自编自导身边的新鲜事:《我们医院的年轻人》、《红包调查案》、《为了37个如花的生命》、《除夕夜》、《使命》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受到职工的欢迎,还不断荣获省、市大奖。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医院投建了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职工活动室等健身娱乐场地;医院组织职工成立文学社、文工团、舞蹈队、车友俱乐部、骑游队,不定期举办各种趣味活动,不断吸纳新成员;每年举办的“廉政文化书画展”都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摄影、书法、绘画各项技能
陶冶了职工的情操。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还增强了职工的团队精神和互助品质,激发了职工的潜能,充分展示了职工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凝聚力,促进了医院文化建设。
三、医院文化建设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构建和谐 以病人为中心,全面贯彻“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理念,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年以来坚持的一条真理。该院始终坚持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等医院中心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形成团结、高效、赏识、激励的人文工作氛围,塑造了良好的理念,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构建和谐医院。
(1)开创优质服务模式,文明创建我先行
医疗服务是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特定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的具体体现,是医院职工价值观、医院文化建设成果最直接的反映。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开展病人便捷服务,在病房内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病人整个就医过程提供一个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采取一系列便民服务,如加强窗口的服务工作,并有专人导引病人看病,不会耽误病人时间;省内率先实行弹性工作制,方便群众就诊;设立院长接待日,病人和院长面对面;“五个一”工程让群众看病无忧;科室开展的“感动服务”让病人视院如家;春节里热腾腾的饺子让患者备受感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把病人当亲人,用最诚挚、优质的服务换回了
病人的信任和支持,门诊、住院满意率都在99%以上。
(2)热衷公益、让利群众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第一批试行按病种付费的医院,且为唯一一家省级医院。按病种付费制度实施以来,该院始终坚持让利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省内外医院纷纷来院参观、学习。在省厅召开的单病种会议上,该院作为先进单位上台介绍经验,受到省政府、卫生厅的表彰;中加合作的“博济力健”工程是该院的又一大亮点,目前已开展七期,累计救助500余名患者,为患者节约资金百万余元,其中中加专家合作完成的大陆首例全过程清醒开颅术更是吸引了《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央电视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笑列车”自2002年驶入我院以来,已为近2000名患儿进行了免费手术;汶川地震,该院职工累计捐款50余万,派出的12名援川医疗队员为灾区2万居民服务,抢救2754名伤员。因救援工作突出,4名队员火线入党,医疗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医院被省红十字会授予“慈善爱心单位”。
在医院发展中,医院文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和谐医院的巨大推动力。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医院建设的大事来抓,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办院理念、创建优秀的医院精神、培养高尚的价值观念,统一医院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医院的整体发展步入健康轨道。汲取悠久的历史,依靠现在的管理方法,
第五篇:以廉政思想促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之我见
廉政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全党上下的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也春意渐浓,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廉政文化这一概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廉政与文化。从二者的结合上来看,廉政文化就是用文化的视角和方法来探索、研究廉政的观念、制度、行为、表现等,并用文学、艺术等鲜活的文化形式来进行推介和传播,进而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在廉政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明智之举,在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今天,在当前的形势下,不仅非常有益,而且十分必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不断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的违纪违法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就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在物质、制度、心理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形成和滋生着一种促进腐败的不良文化,也就是所谓的“腐败文化”。比如:孩子中考结束后,家长就开始四外找关系;离大学毕业还有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家长又开始四处忙乎起来„„要办事就要先找关系,打通关系就必须先送礼,如果这样一种畸形的游戏规则像细菌般在向社会扩散,就会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错位,“痛恨并腐败着”、“你送我也送,你收我也收”在整个社会上形成浓厚的氛围。腐败文化的长期积淀,就会促使人们产生种腐败心理,在机会合适的条件下最终导致了腐败行为。所以说,腐败文化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损害着党风政风和民风。
正视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挑战,构建新型的廉政文化,顺应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战略方针,也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将廉政规律、道理、价值判断作用于各类人群,通过各种文化形式的渗透,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对全社会而言,要形成一种对腐败现象人人喊打的氛围,这将有利于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当前,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该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弘扬廉政思想,增强廉政意识,倡导廉政道德,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驱动力、说服力和渗透力,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创造出优良的环境。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张湾区围绕廉政文化“六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全区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突出教育重点,增强机关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我们依托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电影《暖秋》和《警钟》、《蜕变》等廉政警示教育片,利用人们熟知的身边典型腐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算清“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健康”七笔账,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每年集中在全区开展党政“一把手”为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纪委主要领导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的活动,通过党政“一把手”上廉政党课,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也教育了领导干部本人,形成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去年区乡集中换届以来,累计对152名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区纪委领导先后同
1下级党政负责人谈话128人,并对个别领导干部进行诫免谈话教育,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和违纪苗头得到及时纠正。同时还通过向党员干部赠送廉政年历台历、廉政警示牌和开展廉政文化知识测试活动,让廉政文化贴近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达到廉政文化入眼、入脑和入心的目的。
——突出监督职能,增强机关廉政文化的驱动力
履行监督职能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营造廉政文化氛围的重要环节。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建立巡视制度、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畅通信访监督渠道等,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其存在的问题,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减少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张湾区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管理的意见》、《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管理的暂行规定》、《张湾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的规定》和《关于对重点项目监督管理的实施办法》等等,进一步规范了行政用权行为,切实加强了对各单位用权行为的监督。同时,每年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期间在全区组织开展“述职述廉”活动,让群众对各级领导班子的从政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区纪委派人参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区纪委主要领导同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进行廉政谈话。去年,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区纪委组织开展了社会公众评议执纪执法机关活动,对6个作风整顿工作不扎实的单位在全区进行通报,对3起作风不实的案件进行了查处。在发挥监督职能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到位不越位,既充分行使监督职能,又不包办代替部门工作,做到职责清楚、责任分明,确保监督的有效性。近年来,我们针对容易侵害群众利益的领域和部门,深入群众了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情况,对这些机关实行逆向监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推动了廉政文化步步推进、深入人心。
——突出惩处职能,增强机关廉政文化的说服力
反腐败要讲究政策和策略,要着眼于挽救,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但如果对腐败分子不严肃查处,搞“下不为例”,或重罪轻罚,也会助长某些人的侥幸心理。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才能震慑有腐败图谋的人。在机关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坚持不论官大官小和涉案金额大小一律严肃查处。2003年以来,查处包括正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内的科级党员干部12人,一般党员干部35人,有53人受到了党政纪处理(含党政纪双重处理),其中6人被判处刑罚,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9万元,为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对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后,认真总结教训,深入挖掘和剖析发案原因,帮助发案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全区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专门出台文件予以规范,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同时,结合查办案件,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优势,推行“教育促廉、制度保廉、监督查廉、亲情助廉、环境倡廉”的“五廉”工作法和“一案双报告”制度,不断放大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努力扩大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实践表明,只有做到有案必查、违纪违法必究,惩处有力,才能增强廉政教育的影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摄力,从而增强机关廉政文化的说服力。
——突出活动载体,增强机关廉政文化的渗透力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搭建尊廉崇洁的平台是建设廉洁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对机关廉政文化载体的多元化、特色化、长效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紧紧抓住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条主线,狠抓以“十个一”活动为载体的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不断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为载体,开办一个“廉文荐读”学习专栏,组织一场廉政文化知识测试,集中开展一次“一把手”作廉政报告活动,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对廉政文化知识的学习,营造“学廉、考廉、讲廉”的浓厚氛围;以影视等作品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观看一场廉政电影和读一本廉政小说,促使党员干部读书思廉,从故事情节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以手机短信为载体,定期向党员干部发送一条健康向上的手机廉政短信,提醒领导干部约束自己管好他人;以学校民主评议行风为载体,开展一次中小学生讲廉洁故事演讲比赛,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让廉洁教育走进课堂,教师行为受到约束;以妇联组织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家属举办一次家庭助廉座谈会,集体签订家庭助廉“廉政承诺”,教育领导干部家属吹好“枕边风”,把好“廉政门”;以书画文化作品为载体,举办一场廉政文化书画展,让各单位在文化创作中思廉政,提高廉政文化意识和修养;以元旦、春节贺年卡为载体,向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寄送一张廉政贺卡,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做到“常
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政廉政、严以律己、克己奉公。通过载体建设,把廉政文化融入机关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使机关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勤政廉政的教育和熏陶,不断增强机关廉政文化的渗透力,逐步形成人人崇尚廉洁的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