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校史传统学习感悟
我的校史传统学习感悟
(一)记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强调了以古资今,观史得训的内涵。而这次参观的校史馆就是让我获感良多的镜子。在哈工大将近百年的兴替里,我们更为深刻地知晓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严肃性,感悟其丰富的工大精神内涵:
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
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
校史馆位于现在的建筑学院楼里。而那正是当年哈工大的校舍。距今已经90多年了。在这个年代久远的俄氏风格建筑,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温养。校史馆里珍贵的历史图片,过去的设备,优秀学长的学习笔记,我认真阅览。讲解员作的精彩介绍我也仔细聆听。当看到哈工大前辈们建立的各种勋功伟绩。我是无比自豪,感慨工大的辉煌今昔。
工大在中国做的最出显的就是航天事业,至今也是为人赞叹的。我们哈工大前辈们也是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哈工大航天精神。这使我对这集体奉献的精神莫不肃然起敬。
在校史馆里最震撼的是看到用来给新晋博士授予学位的礼堂和象征最高学术权利的权杖。我展望未来的我也能在里面接受这神圣的授予仪式,我感受到内心的一份庄严和希翼。也许,这时的我已经开始继承工大的学术传统和精神使命。
(二)学习李长春和周玉院士写的关于校史校训的感悟文章
李长春和周玉院士都是我们哈工大的杰出校友。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就其实都是建立在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和“爱国,求是,团结,奋进”的精神的继承和贯彻。通过学习他们的文章,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些校训和精神的内涵。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规格严格”有两层意思:首先要有“规格”,其次要“严格”遵守。功夫到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肯下“功夫”,二是功夫要下到点子上,下到程度。“规格严格”与“功夫到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有“功夫到家”,“规格严格”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受惠于“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哈工大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将不断补充其崭新的内涵。
从校训的丰富内涵里汲取精神养分,向李长春,周玉校长等杰出校友学习,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让自己自豪也让校友自豪的哈工大人。
(三)哈工大校歌的学习
为了理想,为了未来,我们携手在滔滔的松花江畔。校园菁菁,书声琅琅,朴实无华的沃土桃李芬芳。
自豪的哈工大,我们成长的摇篮,你就是我们的骄傲,你就是我们的梦想。民主和科学是我们的追求,忠诚和报效是我们的选择。啊!朋友,规格严格,激励自强,功夫到家,播种希望。
啊!朋友,让我们的豪情永不消失,让我们的青春,永远闪光。
我们唱着校歌,心里体悟的就是这样自豪的哈工大,希翼我们在工大里成长,成为人才。
这就是我的对校史传统的学习。对自己立下要求:积极迎接挑战。锻炼身体,增长见识,培养才干。拓展思维。力争上游,为社会之精英,国家之人才,家庭之擎柱。成为自豪的哈工大人
第二篇:读史感悟
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
—初读《全球通史(第七版)》有感
最早接触《全球通史》是在高中,其实说接触也是谈不上的,因为那只是因为在高考各类模拟试卷中的材料题中见到过很多来自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小片段。而这些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最终促使我决定找到这本书来读一下。
很意外的,从一开始读起,我就陷入了迷惑与措手不及的状态。因为它不同于我以前所读的任何一部历史著作或者教材。因为我习惯中的事件加结论或观点无从找起,这让我觉得我难以读懂它。但是在逐渐深入的阅读中,我才领会到,这是一本真正的历史书!我们以前学习历史总是习惯于接受一种现成的观点或者结论,然后将它背下来或者记住。但这其实在无形中摧毁了我们的思考的权利,也使得我们所学到的只是被各种含有政治的意识形态束缚了思想的东西。而《全球通史》则打破了这种形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始终以一种科学而严谨的批判态度在为我们讲述人类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引起我们思考。他不是让我们在“读”历史,而是在引导我们每个人思考历史。正如刘德斌先生所说的,这本书“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强加给读者,而是平心静气,娓娓道来,没有教育人的口吻,却把读者引入到求索的境界,让你手不释卷。”
《全球通史》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是一本“现实书”,它试图通过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让我们更多的去思索现实,进而探索未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始终在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这包括他对自己所处的意识形态的否定。当下,许多人已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看作是诠释民主与自由的理想疆土。但通过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的视角我们发现,至今为止,人类并为找到一种完全合理而科学的意识形态。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是让我们始终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自身所处的世界。在他的著作里,我们发现,人类的发展史从开始的征服生物界和自然界到最后获得胜利后却开始将自身看作敌人而加以互相残杀。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我们的未来到底该往何方。我们的意识形态何以变得如此狭隘?那么,我们又如何突破这种始终在与自我斗争的糟糕局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索的。
我们越来越清晰的发现,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而不可分割。在当代,“地球村”、“全球化”等观点不断涌现,这正是我们对自身所处世界的观察和思索而得出的。但是,在各国的意识形态中,民族主义,地域主义,敌视状态仍然根深蒂固。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人类还远远无法做到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各类的社会变革总是处于一个相对于技术变革而言的滞后状态。我们应当如何抛弃固有的偏见,和睦发展。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甚至于个人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越来越深。世界在逐渐走向一体,而我们的意识却在逐渐分离。这也是当今各种矛盾与冲突,各种危机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许《全球通史》无法解决我们的所有疑虑,甚至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但我说过,它至少引导我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与自身。也许它本身也没有找到任何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答案,但至少它告诉我们,我们应当运用批判的精神努力的用思考去寻找答案……
第三篇:我校是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
我校是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一直以来把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群体性运动进行推广。学校组织了羽毛球队,让更多的儿童爱上打羽毛球,要求人手一拍,全员参与,利用课间,课外活动时间充分运动,在运动中提高身体的反应速度,增加身体免疫力,使身体更加柔软,更加健壮。
第四篇:我校首届团史知识竞赛圆满结束
我校首届团史知识竞赛圆满结束
为庆祝建团90周年并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共青团、做一名优秀团员,共青团合肥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共青团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委员会和中文系学生会承办了首届以 “学团史•知校情•明使命” 为主题的团史知识竞赛。4月25日晚,竞赛在锦绣校区2教西阶2拉开序幕。校团委余军、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陆涛、化学化工系团总支书记张晖、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吴世红、生命科学系团总支书记何磊、计算机与科学系团总支负责人吴晓星、中文系辅导员王洋作为嘉宾出席竞赛。我院共十一个代表队参赛。
全场人员一起重温共青团宣誓词后,比赛正式开始。比赛分为五个环节:个人必答题、团体必答题、快速答题、抢答题以及观众互动。在第一、二个环节中,选手们沉着应对,凭借扎实的团学知识拿下一个个满分。第三、四个环节使比赛进入白热化。各队力图拉开与其他团队的差距,选手们机智精彩的回答引起观众的阵阵掌声。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的观众互动环节中,来自各院系的现场观众纷纷积极参与问答,他们的妙语连珠使现场气氛变得热烈而欢快。最终,外语系荣获比赛的一等奖,化学化工系与计算机系获二等奖,教师教育学院、中文系和艺术传媒学院获三等奖。
最后,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陆涛为比赛致辞。她为大家介绍了我校校情,对比赛成功表示了祝贺。相信本次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大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有利于同学们学习团史、了解校情、明确使命并努力做名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张昀圆
第五篇:哈工大校史传统学习感悟文章
哈工大校园每天最先迎来旭日朝阳的是它的哈工大之星。这个校园传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的血脉,见证了祖国沧桑变迁。时代更替,始终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工大精神,是始终瞄准世界之巅、国本之需的工大视野。曾记否,八百壮士励精图治,开启中国高等教育新风。到了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办学成效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方MIT”。在哈工大校史馆,我们看到了历年学子的高大背影。哈工大见证了祖国的发展。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和严谨务实的追求。当今时代,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潮流中,不迷失自我、不被功利所诱惑、不被浮躁所鼓动,就必须要有独立不移的精神,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坚守,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我们必须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继承哈工大意志,做一个合格的哈工大人。
我们能够进入哈工大,已经证明我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今天起,大学的蓝图将在我们面前展开,这里有美丽的校园、知识的海洋。因此,我相信我们会有精彩的生活,在大学完成人生最重要的成长转变:从被动安排到主动担当,从被动学习到自主探究.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哈工大学子的踏实作风,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梦想!正如哈工大校史馆所展示的哈工大师生抗日活动的史料和荟萃着两院院士和共和国将军的展板所展示的,我们必须树立报国理想,努力奋斗,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勤于求知,报效祖国。
穿过校史馆这座厚重的“历史之门”,我们意识到,必须要秉承工大的独特传统,以全球视野观世界,博闻通达,从依附到独立、从遵循到创新、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踏过哈工大这座“未来之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亦有大师之谓也。”著名学者钱学森回国时说过一句话:“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以科学精神拓展全球视野,积极求知,披星戴月,让哈工大精神薪火相传。踏上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融汇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展望未来,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