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沙乡中心校09年民主评议行风党政总结
白沙乡中心校09年民主评议行风党政总结
4月19日,我乡中心校得到了玉龙县2009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反馈意见后,及时召开了完小校长教学会议,广泛征求了意见,并将行风评议组反馈情况印发给了各完小,制定了整改方案,并要求各学校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
一、对症下药,切实抓好减负提质工作
1、进一步落实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开全课程;
2、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的总量,各校都公示了学生进、离校时间;
3、按规定合理安排开展好体育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完全按照减负提质及课标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安排学生活动;
4、严格课外作业时间的规定,精心设计和科学布置作业;
5、严格执行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放假的规定;
6、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参与评价,注重检查过程、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等多元化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制度;
7、严禁任何超出规定范围和数量的教辅资料流入课堂;
8、严禁教师“拖堂”侵占学生课间休息、锻炼和活动时间;
9、强化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增强依法汉校、依法行政意识,对教师实行考勤、坐班管理,要求集体备课、上
按实际支出,多退少补,并做到一月一结帐,伙食安排提前公示,伙食费收支情况一月一公布,做到透明办园,完全杜绝了乱收费行为和学校帐目不清的现象。
4、施行校务公开制,推进依法治校。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校办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代的成长,只有广大教师精诚团结才能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才能使学校走上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了使全乡每一所学校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使全乡广大教师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我乡中心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每一个有关教师切身利益的方案都经过校务委员会委员们反复商讨并大力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后才作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确定下来,并且做到对事不对人,制度一旦定下就付诸实施。每一所完小都设立了校务公开栏,有关学生事务(如评选优秀、各种补助、补贴发放等);有关教师的事务(如量化打分、评优晋级等);学校重大决策;学校财务、债务等都是校务公开的内容。各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教师的心声可以有时向校长反映。
由于我乡各学校校务
明度事,并且每一项制度都是的科研成果,因此,我乡每一所学校中,教师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没有出现热点唯点的问题,绩效工资,老师评优晋
不自觉,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规范的管理对各种意外起到防范于未燃的作用,管理的条例是学校办学治校的规矩和方圆,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就必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也是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乡中心十分重视学校内部管理,从中心校到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要求学校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先要做到。这是我乡各校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学校的制度不仅
墙,也能付诸实际。可以夸张地说,近年来我乡教学质量上的突尺猛进是源于强硬的管理。
总之,我乡中心校对2009年玉龙县行风评议组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反思,查找了自己的不足,并及进进行了整改。然而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的优势明天会变成不足,在工作中还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有能力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我们将精诚团结,一心一意抓好白沙的教育,使我乡教师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二篇: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自查总结(范文)
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自查总结
2006年以来,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步骤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基本情况
白沙乡距县城东12公里,属以山区为主山川结合的乡镇,全乡行政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379亩,辖14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18958人。全乡粮食总产量7240.93吨,人均纯收入1799元,白沙乡马沟村是2007年市列新农村示范村,是市委表彰命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市政府表彰命名的文明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70户132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011亩,2009年底人均产粮435公斤,人均纯收入2945元。
该村于2006年3月启动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本村自然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99户461人统一搬到川里居住,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马沟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把生产发展摆在了首位,狠抓产业建-1-
设,充分利用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两年来发展塑料大棚380座,栽植苹果200亩,大樱桃100亩,核桃1000亩,发展暖棚养畜户155户,饲养仔猪1240头。同时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旧村改造,完成巷道硬化8条1560米,面积4606平方米,刷白墙面3989平方米,更换围墙230米,拆除各类临时性及违章建筑9处116平方米,建成垃圾堆放点7个,清理垃圾120立方米,新建娱乐文化广场1处1800平方米。该村党支部还紧紧围绕“五个好”村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党员明星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把村民事务村民管理当作发扬村级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下设理事分会4个。通过不断努力马沟村已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在去年旧村改造完成硬化巷道7条1220米3416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宽硬化巷道1条400米,完成1800平方米休闲广场1处,硬化村阵地院子600多平方米,更换旧村临马路砖围墙10户243米,并统一刷白。县级新农村建设汤浴村在完善去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成巷道硬化1165米,458平方米,更换围墙673米,商住一条街开
发建设,新建二层砖混村阵地1处10间229.6平方米,栽植通村公路行道树150株,环村行道树230株。县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村完成环村水泥路2.2公里,以“三清五改”为突破口,完成主巷道硬化1400多米,硬化村阵地院子200平方米。
(二)产业建设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生产发展”始终放在首位,突出抓支柱产业建设,注重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把易地搬迁工程的后续管理、旧村改造和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该村地处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产业,2007年新搭建塑料大棚126座,实施订单农业,走“公司+农户+协会”的农业产业化路子,群众增收效益显著,每座大棚纯收入达2000元,建成冬暖式圈舍155座,养猪1240头,养殖业户均纯收入达8000元,栽植大樱桃100亩,苹果100亩。今年马沟村继续实施订单农业,种植地膜早熟洋芋500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新搭塑料大棚280座,每座大棚纯收入2300元,露天种植铁杆大葱100亩。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汤浴村今春浅山区一次性栽植核桃6000亩,河谷川道地区栽植苹果1500亩,以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基本成型,年内新增养猪户100户,其中饲养量2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户5户,分散养殖户至少饲养母猪1头,育肥猪1头,全村养殖业收入达80万元,以养猪为主的辅助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存大力发展以
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新建占地35亩养殖园区1处,建成高标准圈舍5座1500平方米,年内新增50头以上规模户12户,累计达18户,畜禽饲养量3.742万头(只),其中鸡3.5万只,猪2420头(育肥猪2103头,能繁母猪317头),预计年收入146万元。
(三)科技培训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培养懂科学、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作为科技培训的主要目标,狠抓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依托县农广校创办的马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马沟村年内共举办培训班六期1930人,其中省农科院培训大棚蔬菜种植一期283人,汤浴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2120人,程沟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1620人。通过科技培训三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提高了科技对群众增收的贡献率。
(四)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能结合村情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马沟村、汤浴村各建文化广场1处,同时结合“三清五改”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三村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马沟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乡、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靠实责任,细化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直接抓,驻村干部具体抓,帮扶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三是增强群众的自主权、参与权、选举成立理事会、群众的事由群众办,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主导产业确定适合本村村情,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群众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路、通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
二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到位,还有少数群众认为农村建设只是盖新房子,参与性不高。
三是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对发展主导产业增收积极性不高。
四是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旧村改造方面规划不到位,改造建设标准低。
五是科技培训工作抓得不够经常,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培训与指导实践联系不紧。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把生产发展放在工作之前,狠抓群众不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经营的新路子,继续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继续完善旧村改造工作,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各种制度,使制度经常化,使群众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三是积极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小版面,书写宣传标语,开展各类文明户评选活动,使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社会治安技防工作为契机,在抓全乡平安乡镇工作的同时,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真正达到管理民主。
五、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工作力度,积极举办各类科技知识培训班,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互动交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科技培训效果。
第三篇: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步骤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白沙乡距县城东12公里,属以山区为主山川结合的乡镇,全乡行政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379亩,辖14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18958人。全乡粮食总产量7240.93吨,人均纯收入1799元,白沙乡马沟村是2007年市列新农村示范村,是市委表彰命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市政府表彰命名的文明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70户132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011亩,2009年底人均产粮435公斤,人均纯收入2945元。
该村于2006年3月启动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本村自然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99户461人统一搬到川里居住,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马沟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把生产发展摆在了首位,狠抓产业建设,充分利用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1-
发展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两年来发展塑料大棚380座,栽植苹果200亩,大樱桃100亩,核桃1000亩,发展暖棚养畜户155户,饲养仔猪1240头。同时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旧村改造,完成巷道硬化8条1560米,面积4606平方米,刷白墙面3989平方米,更换围墙230米,拆除各类临时性及违章建筑9处116平方米,建成垃圾堆放点7个,清理垃圾120立方米,新建娱乐文化广场1处1800平方米。该村党支部还紧紧围绕“五个好”村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党员明星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把村民事务村民管理当作发扬村级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下设理事分会4个。通过不断努力马沟村已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
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在去年旧村改造完成硬化巷道7条1220米3416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宽硬化巷道1条400米,完成1800平方米休闲广场1处,硬化村阵地院子600多平方米,更换旧村临马路砖围墙10户243米,并统一刷白。县级新农村建设汤浴村在完善去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成巷道硬化1165米,458平方米,更换围墙673米,商住一条街开发建设,新建二层砖混村阵地1处10间229.6平方米,栽植通村公路行道树150株,环村行道树230株。县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村完成环村水泥路2.2公里,以“三清五改”为突破口,完成主巷道硬化1400多米,硬化村阵地院子200平方米。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生产发展”始终放在首位,突出抓支柱产业建设,注重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把易地搬迁工程的后续管理、旧村改造和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该村地处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产业,2007年新搭建塑料大棚126座,实施订单农业,走“公司+农户+协会”的农业产业化路子,群众增收效益显著,每座大棚纯收入达2000元,建成冬暖式圈舍155座,养猪1240头,养殖业户均纯收入达8000元,栽植大樱桃100亩,苹果100亩。今年马沟村继续实施订单农业,种植地膜早熟洋芋500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新搭塑料大棚280座,每座大棚纯收入2300元,露天种植铁杆大葱100亩。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汤浴村今春浅山区一次性栽植核桃6000亩,河谷川道地区栽植苹果1500亩,以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基本成型,年内新增养猪户100户,其中饲养量2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户5户,分散养殖户至少饲养母猪1头,育肥猪1头,全村养殖业收入达80万元,以养猪为主的辅助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存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新建占地35亩养殖园区1处,建成高标准圈舍5座1500平方米,年内新增50头以上规模户12户,累计达18户,畜禽饲养量3.742万头(只),其中鸡3.5万只,猪2420头(育肥猪2103头,能繁母猪317头),预计年收入146万元。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培养懂科学、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作为科技培训的主要目标,狠抓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依托县农广校创办的马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马沟村年内共举办培训班六期1930人,其中省农科院培训大棚蔬菜种植一期283人,汤浴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2120人,程沟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1620人。通过科技培训三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提高了科技对群众增收的贡献率。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能结合村情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马沟村、汤浴村各建文化广场1处,同时结合“三清五改”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三村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马沟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
在经验方面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乡、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靠实责任,细化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直接抓,驻村干部具体抓,帮扶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三是增强群众的自主权、参与权、选举成立理事会、群众的事由群众办,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主导产业确定适合本村村情,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群众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问题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路、通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
二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到位,还有少数群众认为农村建设只是盖新房子,参与性不高。
三是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对发展主导产业增收积极性不高。
四是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旧村改造方面规划不到位,改造建设标准低。
五是科技培训工作抓得不够经常,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培训与指导实践联系不紧。
今后,一是继续把生产发展放在工作之前,狠抓群众不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经营的新路子,继续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继续完善旧村改造工作,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各种制度,使制度经常化,使群众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三是积极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小版面,书写宣传标语,开展各类文明户评选活动,使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社会治安技防工作为契机,在抓全乡平安乡镇工作的同时,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真正达到管理民主。
五、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工作力度,积极举办各类科技知识培训班,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互动交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科技培训效果。
第四篇:红星乡中心校党员活动日总结
党员活动日总结
红星乡中心校
四月份我校党支部召开专门会议,学习传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行部署。支部书记主持会议并强调,全校广大党员和教师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为建设和融美丽的红星中心校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全体党员出席会议。
会议集中学习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社论精神。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从严治党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把依法治国作为核心主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清醒判断、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深刻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立场,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航程。
中心校党支部一致认为,全校上下要树立新常态的战略思维,保持一以贯之的工作思维,发扬钉子精神,将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情转化为抓常规落实、特色创建、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咬定教研教改的目标任务不放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学校。
一是与推进依法治校相结合。法为国之重器。要在推进依法执政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全面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在推进依法治校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法治校园;在推进全民守法上下功夫,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教师学生懂法守法,使依法办事成为全校广大干部群众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是与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实践活动的收尾工作不能放松,要按照既定部署,把各项党建工作和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推进到底,整改落实到底,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师德建设、依法治校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是与冲刺期中工作相结合。会议指出,各分校党员领导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德育等工作重点,结合各年级分工,统筹抓好德育、教学、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红星乡中心校 2015年4月27日
第五篇:榆树乡中心校科研课题总结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验》结题工作总结
肇州县榆树乡中心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由此带来的信息技术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突破了现存教育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与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综合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优势,有助于实现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终生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现代化。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一种可选择的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或一种补充或一种并行的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2015年我校申报省“十二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模式、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经评审合格,同意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验》立项。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课题研究准备工作: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习现状,并具体分析,创建网络资源,课题申请,成立课题组,构思、规划、制订出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了实验组织机构,建立了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了本研究的意义和做法。较好地完成了课题阶段工作计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改善了课题研究的环境 优化了校园网站;建设了具有多功能的“计算机教室”;购置了一些与教研相关的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课件制作系统等。
(二)对教师进行了研究理论培训
全校教师都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相关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培训,课题组织成员参加了课题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年轻教师组织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
(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了解信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模式,以及它们的适应范围和特点,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观察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影响,以及教学对学生心理、情感乃至对整体教育产生的影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有价值的课件,丰富充实教学资源库
(四)初步制定了相关的研究制度
1、参与研究的教师必须参加相关的理论培训,如: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多媒体和课件制作的培训等。
2、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具体分工,每个教师每个研究周期都要有关于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的笔记;每位教师都要学会常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每位教师每个研究周期都要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研究课,对每堂研究课收集资料,分析、总结教学过程和研究过程。
3、每个教师每个研究周期都要有关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方法的论文总结。
4、学校对在论文案例、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评比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
二、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课题学期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揭题准备工作。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作了精心布置和准备,研讨了撰写的实施方案,顺利进行拉开了课题研究的序幕
三、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组,使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包括公开课、评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中间实验研究。课题实施过程共经历两轮研究,通过两轮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改方案,形成最终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网络环境下理论和设备设施,依托新课程教学内容,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意识,促进小学教学与学习方式的优化,为学生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探究等提供技术支持。为师生创设教育和学习的网络环境,使各科教学与网络优势整合,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法与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流动性的自我和人格,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教育过程中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问题和设想
(一)存在问题
探索本身是一个多元、开放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更积极的心态,也有了审视、反思的勇气。我们发现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困惑:
1、课题研究是一个尖端领域,需要教师具备超强的敬业、探索、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在本课题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困难时,所能采取的办法仅仅是查阅资料、交流猜测,浪费大量人力精力。如何用课题研究的平台,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课题研究更具权威和有效性,是我们最大的困惑。
2、信息技术环境为古诗词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但网络是一个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学生一旦进入网络环境,往往难以控制。一旦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沉迷于其他网上活动,那么非但收不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效果,反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3、缺乏经验,尤其是搜集保存资料的经验,致使一些最原始的资料都没能好好保存下来,十分遗憾。
(二)今后设想
1、注重实验团队的打造和实验教师的培养,为更多年轻实验教师的成长提高平台和服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并摸索探讨适合的评定标准和更科学的检测标准。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发展,通过引导教育,来提高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4、注重资料的搜集和保存,扎实进行实验。
我们相信,有市县老师的专业指导,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课题进展会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