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藏文化

时间:2019-05-12 04:4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藏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藏文化》。

第一篇:感受藏文化

国庆节刚过,我和丈夫随旅行团匆匆前往香格里拉旅游,有幸和藏族同胞零距离接触,平生以来第一次,使自己增加了不少藏族文化知识。

从丽江出发,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一位藏族小伙子,身穿一身藏胞,光光的脑袋,一只大耳环吊在右耳上,宽阔古铜色略扁的大脸,体格魁梧,健壮,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征,整个轮廓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从他的谈吐上便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眼睛和他那张脸布局的很合理。因此,我现在想起来,他的眼睛是什么样子还真说不上来,也应该说是一双又大又圆充满智慧的大眼睛。但这张脸又是多变的,像高原上的地貌一样,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他一上车来,就介绍自己叫什么桑,第二天分别时,我仍弄不清他叫格桑还是洛桑。但他说,他有一个汉族名字叫老虎,虎头虎脑,圆不楞噔的,也真像高原上奔施的一只年轻的花老虎。我就记住下老虎导游。

老虎用生硬的汉话说:我只读过二年书,知识少,大家不要少看我,要互相尊重,把我当朋友。接着又说:我不明白汉人为什么一上车来就抢座位,前后,靠不靠窗子有什么区别?我开始感觉藏族和我们有些理解上的差别。

接着老虎又说了,你们谁身上没带三,四百元钱的就下车。虽说是句玩笑话,但觉得很蛮横,这使我想起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曾经发生城市中的一件事,一位藏族小伙子上公交车时,被人挤了抽出腰刀就砍人。于是,介于老虎的虎威,谁也没吭气。

他又开始说:我知道你们被层层剥皮来到了我们这里,只剩下骨头了,可是我们藏人有藏人的办法,敲开骨头也要熬点儿汤喝喝。老虎赤裸裸的语言把当前的旅行社低价的旅游费转成购物消费的潜规则说了出来。

他还不忘解释说:导游没有工资,是旅客购物的提成,才是我们的所得。一路走来,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种经济团的模式,并不觉得新奇,只是老虎硬要每人交220元共享藏族家宴,让人不爽,甚至有几分鬼火。我们和大多数的旅客一样,生怕惹起民族矛盾,便乖乖的交了。车上有两个小女孩本不想交,不知老虎用了什么方法,最后还是交了。

到了虎跳峡,老虎给我们讲了虎跳峡的来历,传说一只猛虎从对面的山上下来,一跳站在急流中的大巨石上,再一跳就上了另一座山的山坡上,因此而得名。并且还风趣地说:我可跳不过去,此老虎非彼老虎。从他的谈吐中,已经用了不少成语和歇后语,汉文化已经深深地在他的心里扎了根。

路途中还去参观了一个珠宝购物店,不管老虎如何解释货真价实,物有所值,一小时后,一车人买了一个大零蛋,这让老虎很失望。傍晚,我们到了香格里拉,新型的城市,高高的楼顶边用两种颜色相间装饰,别有风味。

到达后,我们直接就去参观了一所土司的院落,一进院子,中央有一个码泥堆,是用刻着藏文的瓦片砖头堆集而成的吉祥塔。五颜六色的经幡伸向院中的四个角落。我们在当地导游的指导下由左向右顺时针转了三圈,以图吉祥。接着去参观土司的木楼,香格里拉有许多这样的建筑,但这座楼比其它的高大,雄伟。同样是两层楼,楼前柱子是用五根独木支撑,三、四人合围都抱不过来。整座房子完全用木头钻隼连接,雕梁画柱,其中的飞禽走兽是我们常人没有见过的动物。据当地导游介绍,这座房子已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后来我想:这么大的树木是去哪儿找的?两天来,我们见到香格里拉的地貌,都是生长着低矮的植物,何曾见过如此高大的树种,主人用的应是千里之外的木材。

院中有一幅祥和图,传说是松赞干布的一个尼泊尔妃子带来的,在一棵大树旁边,还有四个动物阶梯式站着,象背上站着一只猴子,猴背上站着一只兔子,兔背上站着一只非常小的鸟。导游问大家你们说谁大啊回答众说纷纭。导游给大家讲解,这四种动物在一起争大,大象说我来得时候,大树和我一样高。

小猴子说:我来的时候,还摇着它玩呢,它正好达到我的头顶。

小兔也说:我来得时候,它和我的背一样高。

小鸟慢悠悠的说:我来得时候,没有树,我叨了棵种子丢在地上,长出了这棵树。因此小鸟才是最大的。站在最高处。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藏族祖祖辈辈的尊老敬老,和谐相处,正好和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相吻合。

晚上老虎直接把我们带到藏族牧民家里,亲身体验藏族的盛大晚宴。进门时,尊敬的主人和漂亮的卓玛站在大门外欢迎我们,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搭。之后,把我们送上了二楼的大厅。这里四周摆满了阶梯式的条桌和条凳,房的一角放着藏族自用的火炉和三口锅。房屋中间低四周高,因此坐在哪儿,都可以观赏到藏胞的家庭晚会。

主人煮了酥油茶,炒面、青稞酒让我们享用,还有松茸土鸡汤一碗碗地送到了客人的手上。一天的劳累,加上高原的寒冷,吃到这样热呼呼的美味,真是可口极了。纷纷向卓玛要汤喝,没几分钟锅底就干了。

之后是藏族的大餐烤乳牛。我们听说过烤全羊,没有见过烤牛,大厅里佳宾几百人,六、七只烤牛陆续抬在了人们的面前。我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纷纷摄影留念。主人家把牛肉撕小,装在盘子里,端到每个客人的面前。同时一壶壶青稞酒也放在了餐桌上,我们像藏族同胞一样,端起大碗喝酒,撕下大块肉吃着,藏族兄弟不拘小节,有的客人要餐巾纸,老虎说:藏人不用餐巾纸,他们把油手放在藏胞上一擦就干净了,藏袍愈亮说明主人吃得肉愈多。

从我们一进入大厅,歌舞就一直进行着,身着藏袍的主持人,用带着藏语的普通话主持,极有特色,卓玛金桑子让人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是高亢,激昂。豪迈原生态的歌声。藏胞生活在我国海拔最高处的地方,过着游牧流浪的生活,不畏艰辛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创造了自己特有的音乐,悠长的歌曲,让我们感觉到一种不同的文化,高原上特有的气息。火辣辣,豪迈的舞蹈更让我忘记了往日的一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接着主持人邀请大家共同跳舞,这里是歌的海洋,舞的天堂。大家跳啊、唱啊,我也忘记了这是在海拔3400米的高原,欢乐的气氛愈来愈高涨。因为海拔高老虎提醒大家:不要过度透支体力,以免缺氧。最后,比较强壮的年轻人参加了牛劲大的游戏比赛,牛劲最大的小伙子娶到漂亮的卓码。这个小小的游戏给晚会增加了喜庆的色彩。更把晚会推上了高潮......两天之中,我们参观了解了藏学的不少知识,藏人有塔葬、天葬,土葬......几种不同的殉葬方式,其中让人不解的是-天葬,藏人将去世的人支解成许多块,尸体上的腐肉让秃鹰吃掉,骨头火化升天,这样灵魂便升入天堂,和汉族全尸的情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老虎说:天葬并不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待遇,只有极少数有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才可享受的殊荣。我不能理解藏人天葬如何高贵,但600年前藏族就有一张传世育婴的人体图,从交欢着床,婴儿在母体不同时期的变化,一直到婴儿分娩,这样详细的图解让人惊叹。也许这一切都和天葬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也给人类的医学发展史补上了重重的一笔。还有藏药生长在高寒山区,周期长,因此其药效远远超过内地,所以到此一游,适当带点藏药回去对身体也很有益。

其次藏族的佛教源远流长,我们没有见到一步一叩首的朝拜者,但老虎告诉我们,拉萨是藏人的佛教圣地,朝拜者去一次约要半年,后来我们参观了几个寺庙,有藏汉共同供奉的释加牟尼,也供财神,还有他们自己的另一尊佛。可见自古以来汉藏就是一家人,只不过出于生存的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但藏人拜佛的虔诚却是我们所做不到的。

古代藏人没有固定的住所,常年漂泊,奔波于高山峻岭之中。但藏胞都背着自己的佛像,穿梭于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辛可想而知。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看到藏族兄弟携带笨重的真佛非常辛苦,建议用布制成大大小小的佛像,携带起来方便,这种用布制成佛像叫唐卡,唐卡的用料极其讲究,原料全部用天然的原料制成,并且工艺复杂,是由高超的匠人精心制作,唐卡也是藏胞的灵魂,躯体和灵魂要永远在一起,藏胞在哪儿,唐卡就在哪儿。

第二天早上,因高原气候及其他因素影响,我们没有去成普达措,后来听说那才是香格里拉的精华。我们随着老虎来到了市中正在修建的公园。此时云雾弥漫着整个城市,当一轮红日慢慢升起时,云雾也开始一步步向山岗退去。蓝蓝的天空清彻透明,朵朵白云在蓝色的海洋里更加妩媚动人,变化莫测,而它们的影子映射在重叠的山岗上,像簇簇的雪花漫舞,灵动极了。金色的阳光把高原照得更加鲜亮,明净。红墙碧瓦的佛塔高高矗立,转金顶的金光向四处射开。整个香格里拉形成了一幅壮观美丽的画卷。我这时才真正理解国家为什么把中甸改成香格里拉。这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天低,云淡,太阳近,白云从自己身边绕上山间,与奇特的楼房建筑,藏民族美丽的服饰配合得天衣无缝。

接着,我们去参观香格里拉的草原那帕海。我们离开城区约半小时,就来到了草原。老虎对这一段作了这样的解释,其实这里算不上真正的草原,但也是我们这里唯一的一块湿地了,他还恢谐地说:你们在内地不敢踏草坪,你们来到这儿,可以尽情的踩踏,一块被破坏了的湿地。老虎边开玩笑边介绍风景。

突然他大叫一声:来看看我们的大海吧!

哪儿有海?大家双目远眺,却无所获。

接着老虎解释说:雨季一到,这里积满了水,就变成了一片海洋。大家才明白,原来是草原海,可以想象海洋和陆地其实没有真正的区别,有水则是海无水则是陆。

来到海一般的草原上,其实草不肥,牦牛不壮,但遍地狼毒花红艳艳像在欢迎远方的客人。阵阵的微风吹过,脸上有凉丝丝的感觉。草原的管理人说:还可以骑马参观多个景点。哪儿的风光更美。由于所带的钱币快用光了,也不敢再破费了。但草原的大怀胞已经让我非常满意。深吻这块土地,已经领略到藏族博大胸怀的温暖,我在这里照了几张照片,回来后尽情欣自己的倩影,回味呼吸大自然予的精神大餐。

当天我们返回了丽江,老虎问大家:220元值不值?

大家异口同声说:值!

老虎说:小时候,我奶奶告诉我说不要和汉人讲客气,拿来吧。这话足见藏族兄弟的坦诚,直率。我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有中庸之道的讲究,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

在香格里拉的旅途中,因海拔在3400米,有个别旅客出现高原反应,缺氧住进了医院,老虎极其负责的处理这些特殊的旅客,鉴于老虎的表现,热情,周到服务。大家在藏药批发市场,王石加工厂尽力购买些物品中,一是自己需要,二是感谢老虎的服务。细细想来,我还真记住了藏族小伙子老虎,听说普达措的景色更美,那才是真正纯净的一块土地,景色优美更胜于香格里拉,没有骑马奔施在草原参观更多的景点,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无论如何,我已经触摸到了这块土地,藏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条支流,和我们永远在一起。

第二篇:汉藏文化

汉藏文化课

——傅昌婷、詹立

活动形式:

1.初步确定汉藏文化课程主要讲述饮食、节日、服饰和礼仪等四个方面。2.由我们设计制作PPT,用于课堂过程中播放,以深化授课内容。3.在授课过程中再穿插进适当的有关于汉藏文化的纪录片。4.授课过程中,不拘泥于单向的知识与文化的传输,更多的让广大的藏族同学们参与进来,让课堂成为一个文化与知识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

活动具体方案: 1.第一课时:首先由我们作为老师进行自我介绍,我们自我介绍之后主要班委成员进行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环节结束之后,由我们介绍我们的课程结构。在这一环节结束之后,切入正题(询问同学们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引入藏族与汉族之间生活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先由藏族的同学们自主发言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4-5名同学即可。再由我们利用PPT介绍各自的家乡的自然风光,用于对比汉藏两族人民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最后询问同学们对于汉族文化最想了解的部分,用于改进我们下一次的课程。

2.第二课时:此次课程重点介绍汉藏文化之中的饮食与礼仪,课堂主要由PPT与自己准备的纪录片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先由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家乡最富有特色的菜肴和食物,说明藏族特色的食物。此环节过后,由PPT介绍汉族的八大菜系,常州地区甚至江苏地区富有特色的小吃,播放纪录片中关于汉族菜品的介绍,如《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时,在介绍菜品之后引入餐桌上汉藏两族人民不同的礼仪,此环节采用互动,由同学们与我们进行生活中常用的礼仪的交流,内容可以覆盖餐桌礼仪,待客礼仪,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仪。我们学习一些汉族传统礼仪并在课堂之中表演,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形式阳光向上。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与藏族的同学们可以进行礼仪之间的相互教授和相互学习,体现汉藏文化和而不同,相互融合。

3.第三课时:此次课程以汉藏文化中节日和服饰作为重点,由PPT和相关纪录片等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如果可能得话,在第二课时结束的时候要求2-3位有藏族传统服装的同学带几件服装到课堂。如果无法达成此项目的,就由我们播放准备好的藏族服饰图片,在课堂上邀请同学们对他们的名族传统服装进行讲解。节日部分以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主,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对于这些节日我们主要谈论它们的当讲解到汉族的相关节日时,可以向藏族同学们询问他们是否有类似纪念意义的节日(比如中国有农历的春节,藏族也有他们的藏历新年),可以与他们讨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且可以顺带回顾每一个传统节日的传统食品和传统礼仪。在服饰部分,以同学们介绍本民族服装开始(我们可以在旁边适当询问,询问内容主要与服装穿着的讲究,服装穿着的注意事项,以及时间与场合的不同带来的对服装穿着与要求的不同等相关以充实介绍部分)。介绍完毕之后,开始我们的汉服展示(如果时间、条件允许,能得到几件汉服最好),从远古时候的人们所穿着的狐裘树皮以及草衣开始说起,直到清代结束,展现汉服的发展变化,以及它所体现的时代背景与特点(在一些对于汉服发展变化具有代表意义的朝代,如汉朝、唐朝和宋朝,可以找些具体图片甚至实物图片)。时间如若富足,可以播放一个关于传统汉服的视频,帮助深化教学内容并提升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由于课程涉及到对于教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需要提前知晓各个教室是否拥有相关设备以及是否运转正常。

2.由于学生们对于汉藏文化方面会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的讲述内容很可能会未涉及到,需要及时了解,补充并完善课件。

注意事项:

1.文化交流需注意言语,要时刻本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一基本精神。2.上课期间注意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注意民族文化中的禁忌。

第三篇:关于九华山地藏文化的探讨

关于九华山地藏文化的探讨

作者:叶可信

长期以来,佛教文化对于九华山的发展和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九华山成为着名的地藏菩萨道场和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佛教文化巨大魅力使得九华山走出国门,享誉世界,称为国际性佛教道场。然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灵迹示现的道场,九华山佛教文化主要内涵又是地藏文化。因此,在九华山“二次开发”和“二次创业”的今天,需要深入研讨地藏文化,使它成为一张靓丽的品牌,指导和昭示九华名山更好地走向世界。我在九华山供职多年,深感地藏文化对于九华山的内涵和外延有着极端重要性,现就这一课题谈些初浅认识。一、九华山地藏文化的形成

地藏文化无疑是佛教文化一部分,属九华山地域文化。从佛教缘起论观点来看,它不是神造的,也不是人封的,它有源有渠有代表人物,有平台和载体,是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地藏信仰是地藏文化形成之源

从意识形态来看,宗教属有神论者,相信与崇拜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宗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渴求及对无限、永恒、绝对、终极目标的追求。宗教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对于人格化的神和代表他们的偶像的信仰。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经中所载的地藏菩萨就是他们理想中的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的神。地藏,梵文Ksitigarbbha(乞叉底蘖婆)的意译,是印度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经说地藏菩萨在无量劫以来,自誓必度尽众生,始愿成佛。在释迦寂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代佛宣化,普度众生。释迦如来在忉利天宫以娑婆众生付托于他,嘱令脱度。他是众生赖以救苦的菩萨,有无量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其大悲大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大藏经中,专述地藏菩萨本愿事迹的有三部经,即《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又传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天上、人间和地狱无处不在,无处不管。根据佛经这些记载,佛教徒常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两句话来概括地藏菩萨殊胜功德和广大誓愿,这就是后人一直常说的地藏菩萨大愿。当人们在苦难中找不到出路,文化科学落后愚昧和在传统神灵观念影响下,自然相信地藏菩萨,祈求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地藏菩萨的信仰获得现实中不能获得的渴求。人们信仰他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利益众生精神,信仰他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信仰他度空地狱的无量大愿。这种从信仰、追求到崇拜,且一代一代延传,在信众和广大群众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很强的民俗传统和文化氛围。正如着名心理学家马斯诺(1908-1970)所指出的:“普通人对于命运、对于自然、对于人类、对于过去、对于父母、对于曾有助于他获得奇迹的所有一切的激情„„可以转化为一种敬仰、报答、崇拜、颂扬、奉献等等反映。”唐时,我国佛教盛兴,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地藏信仰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由信仰而转化的种种激情,骤然转到了真身应化的金地藏身上。金地藏真有其人,应化九华真有其事。据唐人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开元末,“时有僧地藏,则新罗王子,金氏近属。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落发、涉海,舍舟而徒,睹兹山于云端,自千里而劲进。”他在九华山苦修数十载,于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示寂,寿99。其遗体置石函中,经3年开启,“颜 面如生,兜罗手软,如撼金锁。”《藏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于是僧徒视其为菩萨应化之灵迹,在神光岭建塔供奉。因其俗姓金,故名金地藏。唐人周必大诗云:“渡海离乡国,辞荣就苦空。结茅双树下,成塔万华中。”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数十载,开创了九华山地藏道场,使九华山后来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他是九华山佛教开山祖师;金地藏用苦修菩萨行的实践证道地藏菩萨大愿,使地藏信仰得到普及和深入,他成为中国地藏菩萨;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使者,传播了中新佛教和友谊;他本人又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汉学家。金地藏在九华东崖苦修,事迹感人,生前就被称为圣僧;誓后肉身不腐,示现地藏灵迹,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他的传奇和事迹很快传到了朝廷,传到了故乡新罗国,在广大信众中掀起了信仰和崇拜的热潮。所以九华山就和地藏菩萨联系起来,成为四众弟子朝礼的圣地,金地藏成为信众心中崇敬和膜拜的光辉形象。金地藏是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开创者,又是九华山地藏文化的开创者。地藏信仰从古印度传到中国,从佛经中菩萨到真人金地藏,特别在九华山这块净土上弘扬和辐射,为地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地藏道场为地藏文化的形成铺就了平台

金地藏开创九华山地藏道场后,景仰、慕道、信奉和弘法者接踵而至,他们共同开发和营造九华山,为地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铺就了平台,提供了载体,从而九华山“胜境巍巍,普放大光。”

寺宇林立,香火旺盛

公元401年释杯渡到九华创建茅庵,佛教传入九华山,但影响甚微。唐时金地藏开创道场后,首建化城寺,寺院发展到20余座。宋代时九华山寺院40余座,明清时更有长足发展,主刹化城寺成为拥有数十座寮房的总丛林,全山寺院达到100余座,于是便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清代九华山寺院150余座。地藏道场香火旺盛,明、清时有“香火甲天下”之称。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前后九华山都举行盛大的地藏法会,“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呼膜拜,不绝于途。”

名流荟萃,文化繁荣

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涉登九华,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并改九子名为九华。继李白之后,迁客骚人、名流雅士纷至沓来。自唐至清,刘禹锡、杜牧、杜荀鹤、王安石、杨万里、陈岩、王阳明、汤显祖、袁牧、湛若水、施润章等先后来到九华山。他们或隐居山庄,着书立说;或创立书院,聚众讲学;或出入烟霞,参学访道,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他们用自己的才华颂山、颂佛、颂扬地藏菩萨,留下了500多篇脍炙人口的诗章,为九华佛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朝廷重视,官府扶持

地藏大愿的功德和地藏道场的威名,感动了帝王,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地方官府的扶持。化城寺初创时,池州刺史张岩奏请移旧额于化城,就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明崇祯敕封百岁宫无瑕和尚为“应身菩萨”;明神宗赐谕、赐艮,清康熙、乾隆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九华山有50多座寺庙先后受朝廷赐额。朝廷重视九华山,激励地方官府、商贾也积极扶持九华山。九华山寺院经济大发展,寺院庄田、庙栈、商店、香会等收入大增,同时经济发展 又加速了寺院文化的繁荣。

佛学教育和研究蔚然成风

金地藏在九华山常邀僧俗讲经布道,并诲人不倦,开创了佛学教育和研究的传统。在他的影响下,晚唐诗僧应物、冷然,宋代诗僧园证、清宿、希坦,明代名僧宗琳、法鉴、福庆、道泰等相继来山,弘法布道。明末四高僧之一的智旭(藕益)归卧九华,居华严寺,着述颇丰,着有《梵纲合注》、《劝持地藏名号》、《九华芙蓉阁建华严期疏》等。清代高僧月霞在九华后山开办“华严道场”,培养了一批僧才,开创了中国佛学教育的先河。清代高僧容虚创建“江南九华佛学院”,任院长,还兼任九华山平民小学校长。近现代高僧弘一(名叔同)1934年朝礼九华,并应山僧之邀,为《地藏菩萨垂迹图》题赞。历代高僧大德云集九华,弘法布道和办学讲学,地藏法门,一时宗风大振。他们为地藏道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九华山地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量历史人文活动,不仅使九华山名声大振,还留下2000件佛教历史文物,其中珍贵文物近百件;留下20余处书堂遗址;留下了丰厚的地藏文化遗产。一千多年来,从帝王、高僧、名流到能工巧匠,还有九华山历代僧侣和山民,在地藏道场这块平台上,施展才智,开发营建,促进了九华山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里的儒释道文化、鬼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肉身文化等,异彩纷呈。这些文化在地藏道场这块平台上相互融和,又都深深的被打上地藏文化的烙印。地藏道场使得地藏文化精神的物质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完善,为地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第三、对外开放后加大了文化开发的力度

1979年九华山正式对外开放,千古名山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为展示名山风采,九华山管理部门加大了文化开发的力度,开始做起了地藏文化的文章。二十多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研讨金地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九华山管理处和佛教协会先后举办两次大型“金地藏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又会同韩国有关部门先后在九华山和汉城举办四次研讨,同时举办了“金地藏生平事迹展”。基本弄清了金地藏生平和事迹,把金地藏请下了神台,还原了本来面目,不仅增进了中韩友好,而且使信众更加崇敬金地藏。二是创办历史文物馆,抢救、整理2000件佛教历史文物,对外展出700件,使佛教珍宝为游人和经济服务,扩大了九华山文化影响。三是恢复九华山佛学院。1990年九华山佛教协会在甘露寺恢复了九华山佛学院,办学15年,毕业7届学僧,为全国佛教培育了500余名僧伽人才。四是成立金地藏研究会和佛教文化研究会,荟萃一批研究人才,系统研究九华地藏文化。五是举办九华山庙会,把传统的地藏法会扩大为融佛事、旅游、文化和商贸于一体的旅游节庆;198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22届,扩大了九华山知名度。六是编辑、出版了《九华山志》、《九华山大辞典》、《九华山导游词》、《九华博览》等系列旅游文化丛书,佛教协会出版印制了若干关于地藏菩萨的影谍、音响制品,系统整理和介绍九华山地藏文化。通过以上活动,已把千余年九华山文化积淀整理成系统的地藏文化的精品;二十多年弘扬地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已经取得可嘉成绩。对于什么是地藏文化?如何推开地藏文化?九华山上上下下已基本取得共识。因此,我们可以说,现在推开九华山地藏文化,是水到渠成,势在必然。

综合上述:地藏信仰是地藏文化形成之源;地藏道场又为地藏文化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对外开放后二十余年的挖掘和整理文化资源,从形式到内涵,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 展示了地藏文化。在九华山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经过历代僧侣、九华山民、名流贤达、能工巧匠甚至包括朝廷和官府,共同创造了九华山地藏文化。什么是九华山地藏文化?我认为围绕地藏道场和地藏菩萨所进行的宗教和文化活动,以及相关相适的文化现象,统称为地藏文化。

二、地藏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人类文化是多元的,九华山作为文化名山,其文化内涵也是多元的。虽不能说九华山所有文化都属地藏文化,但作为地藏菩萨道场,地藏文化应占主要地位。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宗教方面:有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器物文化包括寺院、庵堂、法像、经书、供品、祭品以及宗教活动所需的用物、工具和场所。这是宗教意识物化表现,是宗教得以确立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包括宗教组织结构、宗教礼仪、宗教法规、宗教习俗、修行方式、宗教庆典等,是宗教意识结构性表现,是宗教得以构建的组织力量。精神文化包括宗教经典、宗教教仪、宗教艺术、文学、音乐等,是宗教意识多样性的表现。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历代僧侣均为地藏法门的子孙,无论如何派系,九华山宗教文化均属地藏文化范畴。

历史文化方面:九华山佛教文物、佛教石刻、地藏遗迹、地藏经典和关于地藏的故事传说等。

山水方面:灵山峰石、佛化奇景,如地藏洞、地藏足印石、天然睡佛等。飞来峰旁石刻云:“是石非佛,佛由石成;是佛非石,石由佛成。石耶佛耶,谁真谁假?”九华山灵山峰石构成了佛化奇景,既是山水文化,又是地藏文化。

民俗文化方面:宗教习俗与民间风俗相融,如九华山“荤年、素年”,腊八斋粥、拜地藏、地藏法会、庙会、阴骘大会、放生等。

文化学术方面:金地藏生平事迹展、佛教音乐、金地藏学术研讨会、唱目连戏、地藏文化节等。

除此,与地藏道场和地藏菩萨相关、相适的文化现象,均应纳入地藏文化的内容。

关于九华山地藏文化的特征,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群众性

在中国佛教信仰中,除了信仰佛祖释迦牟尼外,就是信仰四大菩萨了,其中尤以观音和地藏信仰最盛。九华山对外开放二十五年,接待海内外游人约在4000万人次,其中以朝山敬香为主要目的者约占三分之一,可见地藏信仰就不是少数人了。我国宗教政策明确指出:宗教信仰纯属个人私事,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既然宗教具有群众性的特征,反映在九华山地藏文化上也就必然具有群众性。就九华山来看,一千多年来僧俗和睦相处,寺院与民居浑然一体,他们与地藏道场同命运,与地藏文化同一脉,地藏文化融入到九华山水之中,融入到僧俗两界大众的心中。因此,我们研讨和弘扬地藏文化,既是广大僧侣的要求,也是九华山广大人民群众所一致称道的。群众支持和乐意办的事,我们就应该认真把它办好。

第二、国际性

宗教是一种国际现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着宗教。佛教既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一,又是我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具有广泛的国际背景。佛教于两汉之际(汉哀帝二年)传入中国后,约于公元三、四纪传入朝鲜半岛,再传日本,我国佛教在世界和亚洲,尤以东南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九华山开山祖师金地藏是新罗国人,历史上九华山佛教就与新罗乃至朝鲜半岛交往甚密,自唐至清,新罗国、高丽国先后有六十多位高僧和学者朝礼九华,有的终老九华,有的在当地做官,关系甚为密切。九华山对外开放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菲律宾、美国等宗教人士和香港、台湾地区佛教界频繁来访,开展了广泛的佛教联谊和交往活动。中韩建交后,韩国佛教数万信众和各界人士来九华山寻根访祖,沿着金地藏开创的友谊,多层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国间的交往。九华山也有百余名佛教人士相继出国访问,地藏道场和地藏文化成为九华山与海外联谊和交往的纽带。九华山声名远播,世界佛教信众都了解九华山,认同九华山地藏文化。所以,我们在研讨和弘扬九华山地藏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它的国际性,加强佛教国际交往,立足和平与友谊。

第三、融合性

外来文化与中国固有的儒、道传统文化相互抗衡,进而互相影响和融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九华山地藏文化的融合作用更为明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自然方面而言,九华山山灵水秀、怪石峥嵘,由于地藏文化的融合,把山灵、地灵和神灵结合在一起,把天上的神灵和地上的环境结合在一起,使得九华山更为神奇。比喻许多自然山峰,分别冠以文殊峰、弥勒峰、莲台峰、罗汉峰、钵孟峰等与佛有关的美名,把天台和拜经台之间奇峰怪石与金地藏在此诵经联系起来,使人感到佛国神奇,观而惊叹。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脉,可一些儒家大师和学者来九华山,也深深受到佛文化的影响。刘禹锡作《九华山歌》,称九华山“疑是九龙夭娇欲攀天”、“自是造化一尤物”。王守仁两上九华山,仿效金地藏“东崖宴坐”,并和周令和尚结为亲密朋友。一些名流作的山水诗和散文,大多是颂山、颂佛、颂菩萨,具有明显的佛教空灵的色彩。早在2000多年前,道家就在九华山开辟福地,《福地考》称九华山为“三十九”福地。唐时金地藏开创地藏道场后,道、佛文化相抗相融,互为利用。据传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在煎茶峰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与道人边饮茶,边谈心,和睦相处。灵官菩萨本是道宗神刹,可地藏菩萨还接纳灵官为卫士,孝忠佛教道场。十殿阎罗的故事本为民间传说,后被道家吸收利用,金地藏来山后又以“幽冥教主”身份掌管地狱,十王殿是佛、道文化和民俗文化互相融合的典型。天台西道僧洞,传说道、僧同住,只住一道一僧,故名道僧洞。九华山寺庙建筑、佛教供品、祭品、山名、地名和故事传说诸方面,既体现出浓重的佛教特色,又含有不少道教遗风。表现在民俗文化方面,九华山僧俗共处,心心相印,宗教习俗与民间风俗融为一体。地藏文化的融合性是宗教文化特征的反映。它推动了九华山文化繁荣,从而使九华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

第四、地域性

地域性即表现为九华山特色,主要有:

一是金地藏真人真事 金地藏,唐时朝鲜半岛新罗国鸡林州(今韩国庆州市)人,父为圣德 王金兴光,母为成贞王后。他自幼聪颖好学,慧根具足,因厌恶战争和宫廷争斗,为救度众生落发出家,24岁携白犬“善听”入唐求法,历经艰辛遍访华夏名山大寺,后卓锡九华山,苦修数十载,终成正果。在中国佛教史上,以真身应化菩萨灵迹者唯金地藏一人。他不是传说中的空灵的菩萨偶像,而是实实在在的鲜活人物。九华山供奉金地藏,金地藏真有其人,这是九华山最大特色,也是区别其他佛山的重要标志。

二是九华山金地藏像与传统的地藏像不同 传统的地藏像是一菩萨像,一般是园顶,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左手持如意宝珠,也有的是立像,脚踏莲花底座。九华山肉身宝殿中的地藏菩萨塑像头戴五佛冠,身着袈裟,坐在座骑上,像两旁侍立一比丘、一长者像。这是金地藏在九华山应化为地藏菩萨的法像,是九华山佛教历史的反映,也是九华山佛教特色的标志。

三是九华山肉身菩萨多 自唐时金地藏成为第一尊不腐肉身后,明、清至民国时期,九华山相继出现了无瑕、隆山、常恩、法龙、定慧等9尊不腐肉身;对外开放后20余年,又先后出现了大兴、慈明、仁义(比丘尼)、明净和普文5尊不腐肉身。九华山计有15尊不腐的释子肉身,且有僧有尼,数量之多,实为罕见。九华山雨量多,气候条件不利肉身形成,且肉身未经任何人工和药物处理,对于其成因,众说纷纭。不腐肉身,九华山人称为肉身菩萨。佛教认为是传承,是“戒定慧综合熏修而成。”但不论如何形成,九华山肉身现象已成为九华之奇和中国之奇,为地藏菩萨道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四是独具特色的寺庙建筑 九华山寺庙建筑以皖南民居风格而闻名,主要特点是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巧用不规则地形,不强求中轴对称格局;白墙褐瓦,就地取材为主。闵园集中20余座尼庵,一般规模较小,庙舍合一,“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墙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中供佛居两厢。”九华山有20余座寺庙建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上,称为“高山玄寺”,气势非凡,具有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九华山一道奇丽的风景线。

五是奇特的民风民俗 九华山寺院居民式建筑居多,寺院与居民浑然一体。融成了奇特的民风民俗。例如九华山居民过春节,有过“荤年”和“素年”的习俗。腊月二十八过“荤年”,庆祝传统春节;三十晚上过“素年”,为地藏王菩萨吃斋,尊重宗教习俗。每年七月三十日前后,僧俗共办地藏法会,全山要大忙七、八天,共庆地藏菩萨圣诞和金地藏成道日。腊月初八各寺庙都要煮“腊八粥”,僧俗共享,全山人人都要吃斋粥。除此以外,还有九华山庙会、“阴骘大会”、“百子会”、“放生”、“放荷灯”等宗教和民间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六是有关神灵和鬼的气氛浓 九华山先是道教福地,后是佛教圣地,特定的宗教文化渲染,从而使神灵和鬼的气氛?摇浓。主要认为天上有神,地上有鬼,山中有仙;人有前世、今世和下世,都要经过“六道轮回”。九华山十王殿是地狱的象征,九华山流传许多关于神鬼的传说。地藏,“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大地,又和神龙联系起来。据说九华山是“九龙盘珠”的风水宝地,地藏菩萨来山时有十条神龙跟随其后,其中一条妖龙被地藏斩杀,九条神龙至今还在九华山,龙池就是神龙的居所。如今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不再相信神灵和鬼了,但这些故事传说一直保留至今,这是九华山特色文化的反映。

七是名山出名人 神奇的大自然,悠久的宗教文化,滋润了九华山这方净土,名山出名人,九华山代有高僧和名贤。唐时,金地藏成为中国地藏王,明代无瑕和尚,朝廷敕封“应身菩萨”。15位成为不腐肉身的和尚,均在九华山修成正果。近现代心坚、心方、性妙、明心和仁德等高僧均为九华山佛教弘法利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唐至清,着名诗人、学者有弗冠卿、村荀鹤、程万

九、陈岩、腾子京、章贲、陈蔚、周赟等,都是九华山和九华山周边人。名山与名人“相得益彰”。名山出名人,是九华佛山又一显着特色。

三、关于弘扬地藏文化的现实意义

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有其适应社会某些积极功能,也有不适应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研究宗教文化,不是为上帝和神明服务,而是要求上帝和神明为人类服务。据此,我们研考和弘扬九华山地藏文化,其目的是:

第一、弘扬地藏文化积极功能为当今社会服务

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愿,集中反映了利益众生的地藏精神。在当时无法抗拒自然和无法摆脱苦难的情况下,地藏菩萨通过自我修行来实现利益众生;金地藏“辞荣就苦”,为救度众生落发出家,到九华山开创道场。这些精神应该说是无私奉献,与任何社会现实都是相融的。当今,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小康而努力,这种精神是完全可以借鉴的。地藏精神中的孝道和报恩的主张,孝敬父母和师长,报“三重恩”、“四重恩”以及慈悲为怀、因果报应、五戒、十戒等,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相融的,与当前“三个文明”并不相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激励为社会奉献精神,倡导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关心弱者的优良传统,戒除不良恶习,发扬社会新风。这与弘扬宗教文化中积极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应该说是一致的。因此,在九华山要教育、引导佛教僧众弘扬地藏精神,既信仰与爱戴地藏菩萨,更信仰与爱戴中华民族的大业,为振兴中华而精进修持,利益众生。

第二、推出地藏文化品牌,为九华山旅游和经济服务

九华山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在当前国内外旅游行业激烈竞争的情势下,各个着名风景区都相继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如安徽的黄梅戏、桐城文化牌、普陀山观音文化牌等,因此九华山急需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当前,如果我们向世人展示地藏文化特色,推出地藏文化品牌,实际就是推出自己的优势,展示佛山文化魅力,对内能极大提高九华山民和佛教僧侣自豪感和自信力,对外能极大提高九华山知名度和凝聚力。地藏文化牌是“莲花佛国”自己的牌,佛教文化牌是佛教名山和佛教道场共用的牌。地藏文化牌较之佛教文化牌,更具鲜明、感性、直观和贴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广大信众易于接受,因而更具凝聚力和感召力。故而,推出九华山地藏文化牌,是九华山“二次创业”和“二次开发”的要求,是九华山走向世界的必需。至于如何打好地藏文化牌,这是一篇大文章。我相信,只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专家学者、研究机关和行业人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篇文章是一定可以做好的。前程似锦的九华山,打出地藏文化牌,一定会新姿焕发,锦上添花。

【注释】

有关资料引自《佛教文化辞典》、《宗教原理学》、《九华大辞典》。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

第四篇:感受“海尔文化”

感受“海尔文化”

8月13日,我们小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大同市鼓楼的海尔专卖店。

走进海尔专卖店,悬挂着新颖别致花花绿绿的促销海报令人耳目一新,大厅回响着舒缓柔和的音乐,给人以轻松优美的感觉。

分组后,我们佩带着海尔专卖店的工作牌,来到了电视专柜。与那里的工作人员刘阿姨和闫阿姨交谈起来。从交谈中我们得知海尔专卖店鼓楼分店从去年4月28日开业,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结合海尔公司的严格的管理体系,所以销售额一直都比较好,业绩也比较突出。然后闫阿姨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宗旨——真诚到永远,顾客永远是对的。作为一名员工必须热爱企业,注意个人形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闫阿姨还向我们介绍,海尔专卖店在发展业务的同时还积极的回报社会,比如:向灾区捐款捐物,积极参加教育慈善活动等。在注重企业效益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员工自身素质,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和服务理念,切实做到让顾客满意购物,在对海尔公司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我向闫阿姨提出了问题,“闫阿姨,您做了三年的推销员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您是怎样解决的呢?”闫阿姨微笑着说:“我靠的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才能让顾客满意”

伴随着顾客接二连三的到来,我们的采访活动也接近尾声。

大同市城区四十七校

五年级七班

王琪

第五篇:经典文化诵读感受

经典文化诵读感受

中华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诵读经典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少年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金年代。有机地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少年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诵读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诵读80篇(段),合计240篇(段)。” 经典诗文诵读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的经典诗文,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身受益。五四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鲁迅、胡适、蔡元培、赵元任、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巴金、钱钟书、老舍、梁漱溟、陶行知„„这些大师大都接受过严格的传统的私塾教育,在少年儿童时期强记背诵了大量经典著作,从而打下了宽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他们大多又都在青年时期远渡重洋,接受了西方文明的熏陶,广读博览了大量西方名著。传统文化的扎实根基,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二者融合,造就了三四十年代这样一批大思想家、大学者、大作家、大教育家!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当今,有识之士提倡在中小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力,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获得提升。

通过将传统诗词、经典哲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教改中实现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将逐步成为推广经典诵读的主阵地。在阅读计划的制定,经典诗文的安排要因地制宜、独具特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由领导决策,教育骨干支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精心选择、精心编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以及唐诗宋词等系列诵读读本供学生诵读之用。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使语言表达,协调沟通的能力得以提升,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得到培养,从长远看,让学生陶冶性情,涤荡心胸正是中华经典的精髓所在。

传统经典诗文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积极有效地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一是这项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提高广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特别是中小学生认真学习、了解中华经典诗文的内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传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并重,是语言文字工作新的工作思路,既推广了普通话,又传承了民族经典。

二是这项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诗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语文教学的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这项活动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中华经典诗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经典诗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这项活动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把经典诗文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如《三字经》(1128字)、《弟子规》(1080字)等几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势在必行,推广国语,规范汉字,诵读诗歌,解读经典等能强化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待人处世的德行素养,与爱国爱家,仁爱诚信的伦理道德追求是一致的。与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化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做为实施基础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一线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领悟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读经典,谈感受”

心得体会

刘学坤

平度市田庄镇田庄小学

下载感受藏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藏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家文化

    感受企业家的文化 当整座城市的霓虹开始闪烁时候,人们又一次踏上了寻找各自安歇之地的归程。无论他们到达的是一床一桌一椅一人的斗室,还是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大宅,都无法抑......

    感受文化影响

    2.1 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影响。2、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交往方式和思维......

    感受陶瓷文化

    感受陶瓷文化 带着对陶瓷文化浓厚的兴趣,我和同学不远千里的从南昌来到景德镇,为的就是来一睹它的风采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来欣赏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和那儿的传统的名瓷......

    感受闽南文化

    周末的晚上和客户还有管理小组的人一起去KTV唱歌,第一次听非常优美的闽南语歌曲,感觉都有点陶醉其中了。大多都是当地的人,他(她)们从小就说闽南语长大,就像陕西人说陕西话一样,......

    感受红色文化

    “感受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按照组织安排,我先后到西柏坡、正定县塔元庄、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白洋淀进行了实地学习,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深受教育。体会如下: 一......

    俄罗斯文化感受

    俄罗斯文化感受 一直以来,自己就很喜欢俄罗斯这个国家,更喜欢其多样性的混合型文化。这学期,很高兴选上了“俄罗斯文化”这个课,让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俄罗斯文化的魅力。俄罗......

    感受矿山文化大全

    【导读】随着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发展,矿山文化已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矿山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了,团结、尽职、奋进、振兴的矿山文化精神,在这种具有时代前沿矿......

    感受晋商文化

    感受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