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5: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

第一篇: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

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

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

(一)根据云发【2014】1号《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及云组发【2014)】7号《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的文件要求,全省的培养计划研修人员一共300人,其中昭通市有25人(即教育类8人,卫生类8人,农业科技类9人),我很荣幸被推荐为云南省首批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研修中的一员,按照研修单位的安排,我于2014年9月26日,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报道。这次研修时间长,>培训研修的内容专业性和针对较强,以研修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达到的目标及相应的培养措施,要求导师与学员实行一对一进行培训和指导。

我来自基层的一名农业科技人员,要十分重视参加这次研修培训的机会,结合自身的专业水平,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和目标。即培养计划:一是2014年9月报道,2014年9月-10月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水稻的育种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2014年11月-2015年2月,参加课题组海南南繁育种实践,进一步加强水稻选育的能力,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全面掌握制种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步骤;二是2015年3月-10月,参加课题组云南试验点优质杂交水稻试验的全部过程,负责一到两个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制种工作,撰写科研论文一篇;三是2015年11月-12月,撰写总结报告结束研修。培养目标:基本掌握优质杂交水稻亲本和组合选育原则的理论,能独立开展优质杂交水稻选育工作,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利用一到两个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全面掌握制种的核心关键技术(即:①。父母本播期的安排;②。父母本花期的调控;③。“290”施用的计量和时期的把握;④。种子的储存和保管等技术)。目前,培训研修的时间接近过半,在这期间里使我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识了一些知名的水稻专家及人士,面对面地得到了他们的指教,真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参加本次研修的情况简要谈一下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代的农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迫使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替换极快。我于1996年毕业于昭通农校农学专业,后来修读中央电大园艺专业,于2001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和杂交水稻选育及制种等工作中,获得过省、市、县一些表彰和奖励。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只能适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搞水稻研究工作还需要学习深造。特别是在海南国家南繁基地研修期间,遇见云集全国各地的杂交水稻知名专家和教授,自己好比是一个外行一样。由此,对于我今后要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必须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做好自我剖析,抓住好研修的机遇,切实做好杂交水稻基础研究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的工作,大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技能,明确杂交水稻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的适应当今水稻品种研发的要求,加快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

二、大胆尝试,积极实践

按照研修培养的计划、目标和方向,我于2014年9月-10月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系统地学习水稻的育种理论知识,且还在正规实验室做了相关培训内容的一些试验科目。从而,使我进一步提高和掌握水稻育种的理论知识。2014年11月1日与课题组人员到海南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实践,学习水稻选育的技术方法、操作及田间管理技术等,熟练掌握和了解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操作及步骤。研究的材料共3000余份,实施面积20多亩。具体实施工作内容:杂交水稻基础研究材料1380份;不育系选育材料820份,其中两系不育系选育材料620份,三系不育系选育材料200份;亲本繁种材料20份;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试制8个。如今,已圆满完成了导师和课题组人员安排的南繁各项工作,得到了研修单位和导师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课题组和海南南繁基地人员的充分肯定。

三、抓住机遇、利用优势

按照这次研修时间进度的计划安排,2015年3月-10月参与课题组实施云南试验点(即宜良、德宏、昭阳区、水富)优质杂交水稻研究试验的工作,主要参与实施水富试验点的工作。根据水富独特的自然气候特点、区位优势及多年的杂交水稻选育和制种经验,一定要利用好这次研修的机遇,提升杂交水稻选育及制种技术水平,找准和确定好杂交水稻选育的目标,认真探索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提高水稻的制种单产,加快水富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为我县农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几个月的培训研修以来,从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确收益不少,尤其是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与改变;另外,还结交了一些杂交水稻研究的良师益友,使我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的转变。在今后半年的培养研修里,严格遵守组织部门和研修单位的纪律要求,服从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多与导师及课题组人员交流和沟通,依照培养计划和目标,踏踏实实做好本次培训研修的各项工作内容,如期圆满完成研修的各项考核任务指标。

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

(二)首先,感谢云南省委组织部启动此次基层对口人才培养计划;再次,感谢昭通市委组织部、水富县委组织部、水富县卫生局及水富县人民医院各级领导赋予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到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研修。

在上报省委组织部研修计划时,根据水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疗现况,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一直以来是我院的一项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研修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一年。在2014年09月16日到云大医院妇产科报到后,得到了科主任马润玫教授的热情接待。马润玫主任就云大医院妇产科的具体情况对我们各地州市的研修人员进行了详细介绍,云大医院产科技术力量强大,在全国的产科领域排名前十五位;而妇科的微创手术在云大医院仍属于探索阶段。马润玫主任就本科室具体情况,同时也考虑到了基层产科技术力量实质上薄弱,建议我们应该加强产科疑难危重症抢救及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应加强产科学习。经过深思熟虑,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产科医疗质量的确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听取马润玫主任的建议选择在产科研修半年。

在产科研修期间有幸被分配至肖虹教授的一组,肖虹主任医师及耿力副主任医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教学风格,杨丽娜老师及宋蕾老师努力进取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各位老师的认真带教下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对产科危急重症如羊水栓塞、凶险性前置胎盘等疾病的抢救治疗,同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合并甲亢及甲减、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等各类妊娠期合并症的产科门诊管理及治疗得到加强。观摩了肖虹主任医师及耿力副主任医师干练的子宫动静脉结扎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后子宫切除术,她们精湛的手术操作一直以来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肖虹主任医师在教学查房中针对每一个病人,针对每一种疾病都能给予我们详细讲解,临床与理论的结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产科B超室学习期间得到了许静主任及各位老师的认真指导,明白了产前筛查对一个家庭,对社会具有的重大意义。许静老师精湛的技能,对病人视如亲人的工作作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研修期间积极参与到临床工作中,积极参与诊疗及各类病案讨论。在现如今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给予病患及家属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避免了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使我更加明白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科室里为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安排的每周一次教学讲座,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科室里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在研修期间我得到了带教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明白省委组织部启动此次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我将以己之能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将我在研修期间从带教老师处学习到的优良工作作风,严谨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学无止境,我将以百倍的热情继续完成后半年的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操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为水富县的妇幼卫生事业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第二篇:2014—2015学年上学期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学期总结——罗自良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基层人才对口培养

学 期 总 结

教育与科学管理学院

罗自良

一、总体思路定位

我在学校教学、管理一线工作非常繁杂。现在通过听课、听讲座、看书学习等活动,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反思一些问题、总结一些问题,理清一些思路、找到一些方法。

二、研修目标展示

1.理清科学务实的教师培训思路。2.理清科学务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3.理清对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成绩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思路。4.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三、学习内容及形式

(一)选听了研究生的以下课程

1.李劲松导师和杨舒涵老师的《教育改革基本问题研究》。2.李劲松导师的《教育区域发展研究》。3.张向众老师的《课程与教学评价》。4.田莉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技术》。5.孙亚玲老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选听了“国培”以下讲座

1.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和《阅读教学的路径》。2.贵州师大吴俊教授的《中国古代诗歌解读》。

3.广西师大陈玉秋教授的《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和《新课程呼唤书法文化回归》。

4.匡锦副教授的《教师培训方法》。

5.李辉院长的《连接传统与现代 探索教师发展的略经》。6.符明弘教授的《快乐人生:教师心理压力调试》。7.金子强教授的《演讲艺术与口才训练》。8.李广良教授的《<论语>解读》。

9.朱旭东教授的《校本研修的理论及方法》。

(三)听了以下通识讲座

1.教育厅师范处雷韬处长的《师范院校如何实施好“国培计划”》。2.李辉院长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3.丘日谦教授的《跨出国门的教育——机遇与风险》。4.赵建新教授的《教师心理调整专题》。

(四)听了教管学院推荐的以下讲座

1.李劲松院长的《教育教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2.李天凤教师的《课题文本的规范填写》。3.张向众副院长的《教育科研方法培训》。

4.曹秀能教授的《近十年美、英、日三国学前课程改革的差异性比较》。

5.听了“第26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务实推进混合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部分报告与讲座。

(五)听了两期西南联大讲坛

1.第15期许渊冲讲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联大与哈佛》(现场聆听)。

2.第16期吴敬琏讲的《十八大后经济的形势与改革》(看网络直播)。

(六)自己自觉选听以下讲座 1.周宁教授的《微时代的心理生活》。2.韦颖副教授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3.叶浩生教授的《具身认知与心理健康》。

(七)看了以下书籍

1.张向众老师的《学习成绩评价与考试方法研究》和《中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积弊与更新》。

2.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成为有信念的教师》和《成为有智慧的教师》。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教育系副教授、浙江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的《课堂密码》、《扣问课堂》、《课堂方法》。

4.原上海北郊学校校长郑杰的《改造学校待何时》、《没有办不好的学校》、《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以上四类书各有特点:张老师是站在高校教师的研究角度来谈基础教育的评价问题。肖川是站在高校教师的角度谈教师的理想信念。周彬既是高校教师又是高级中学校长,以这双重身份谈课堂教学,并且他不回避现行的考试制度。郑杰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号称另类 校长),主要谈学校管理与改革。

5.王荣生等著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著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

(八)外出考察学习

2015年1月6日——9日,成教院郭副院长及班主任凤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到石林县鹿阜中学和民族中学考察学习。

四、正在思考或困惑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现象:小学最热闹、初中次之、高中很少。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改。

(二)能否在短期内(1—3年)通过培训,提高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驾驭高考的能力。

(三)如何建立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高考“应试教育”评价方法。

(五)新一轮高考改革中,课程、教材是否改革。

(六)两所超级中学现象:河北衡水中学和安徽毛坦厂中学。

2015年1月11日

第三篇:基层对口交流活动

基层台站结对共建,对口交流蓬勃开展

一、双向选择,加强管理

对口交流支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下达的东西部对口交流支援任务,二是各省(区、市)局、直属单位间自行结对共建,三是本省(区、市)局内自行组织的对口交流支援。

一个对子的组成,一般由受援方提出需求,双方根据各自实际提出交流和支援方案,签署对口交流支援协议并组织实施。

一个交流合作支援周期一般为三年。合作期满由双方进行总结,向下达任务的上级机关写出汇报,双方自愿继续进行合作的,纳入下一周期的对口交流计划。

在特殊时期,则进行集中支援。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积极进行协调,组织东部省局集中对地震灾区基层台站进行对口支援。2010年开始,又集中对西藏、新疆基层台站进行了对口支援。

二、增强发展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对口交流合作是一项涉及基础业务、科技服务、文明创建、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当前困难和实际问题,更要保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交流合作形式有:

一是业务技术项目。合作双方建立业务发展研讨、交流机制,通报各自业务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建立多种资源共享机制,包括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支援方协助受援方做好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技术升级改造。

二是干部交流培训。东部发达地区的新聘人员,安排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西部地区台站领导和拟提拔的基层领导

干部,分别到对口交流单位挂职锻炼。采取互访考察、参观交流、工作研讨、跟班学习等形式,开阔基层干部的视野,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经济援助帮扶。东部台站站在国家利益和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资金、项目、装备等方面大力支援西部基层台站。发挥各自优势,以项目带人才,以项目促发展,切实解决受援单位的突出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精神文明交流。全国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文明台站标兵,均积极参加对口交流支援活动。利用文化、体育、文艺等载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活跃职工生活,繁荣文化。通过演讲、摄影等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东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弘扬西部职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五是开展省内对口支援。各省(区、市)局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对口合作交流,促进了气象业务、科技服务、人才队伍、文化建设的平衡发展,有的省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常态化。如XX局连续几年实施了项目带动计划、南北互动计划和文化助推行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初见成效

一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对口交流活动中,基层的同志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西部同志看到了发达地区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了解了科研业务的前沿技术,增强了事业发展的紧迫感。东部台站职工也看到了欠发达地区台站的艰苦环境,增强了事业发展的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是提高了发展能力,促进了台站建设。各单位注重在提升双方台站的发展能力上下功夫,东部台站帮助结对共建的西部台站提高整体实力,为对方添置设备,配备车辆,购买科技图书,建设电子阅览图书室等。一些单位注重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提高了西部台站的发展能力。

三是培养了人才,促进了队伍素质的提高。双方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形式,互派业务、管理骨干到对方学习培训,业务人员提高了业务技能,领导干部提高了管理水平。

第四篇:对口单招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对口单招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淮阴区职教中心瞄准对口单招强化学生基础能力训练

对口单招

对口单招,又称对口高考、对口升学,全称为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是指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试。“对口”是指所报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对口单招制度是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是中职生实现大学梦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对口单招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江苏省对口单招考试由3月份的专业技能考试(300分)与4月份的文化统考(700分)两部分组成。专业技能考试在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的领导下,由开设的相应专业的专业联考委组织实施。学生必须先参加综合技能考核,在全省排名前85%的学生才能获得参加文化统考的资格。文化统考分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00分)、专业综合理论(300分),其中专业综合理论由相应专业的5-6门专业课程组成。专业理论与技能占总分的60%,体现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对口单招是通往大学的另一条途径

江苏省对口单招主要面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江苏省内的有关普通高校(本科、专科)按照专业对口进行考试和录取。江苏省对口单招已实行20余年,为江苏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余名应用型、技能型本、专科毕业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江苏对口单招网数据显示: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院校主要开设建筑、机械、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化工、农业、财会、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烹饪、汽车、纺织服装、体育、艺术(艺术美术、艺术播音、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舞蹈)等十五大类专业。本科招生计划为5645人,参考人数为29816人,招生比例为18.93%。近年来对口单招参考人数不断提升,2011年为15871人,2012年为22596人,2013年为29816人,2013年江苏对口单招报名考生数比2012年增加近20%。今年全省招生总计划数为25522人,占85.6%。其中,本科招生院校16所,专科招生院校44所,计划数为19877人。这些高校大都是技能教学水平较高、技术设备条件和社会信誉较好、毕业生就业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校。

3.对口单招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教育部规定,职业学校对口升入高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招录取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学生入校后,收费相同,同样享受助学金、奖学金,发放同样的毕业证、就业报到证,毕业待遇完全相同。相对于普通高考而言,对口单招具有自己的特色,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关注。

(1)专业起点高

同普通高招入校的学生相比,对口单招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已经确定并学习专业,进入高校以后,继续学习该大类专业,所以,专业知识的起点较高。

(2)竞争压力小

由于对口单招是在中职校学生之间竞争,相对于普通高考,参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程度较低。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只要强化技能训练,高考成功率极高。缺乏学习主动性,行为习惯相对不良的学生,如果乐于动手操作,只要按照要求刻苦训练,在技能考试上完全可能有所突破。

(3)文化考试难度低

因为高职的文化理论课限定为以“必需”与“够用”为度,所以中职教材有别于普高教材。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使用省编教材,难度低于普高,特别是数学和英语;各专业使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教材。

(4)学习费用低

《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财教[2012]376号)规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

(5)就业前景广阔

对口单招考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就业更容易,前景更广阔。

近年来,作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淮阴区职教中心抓住对口单招这一优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把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2

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对想要升入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根据学生进校后的文化测试成绩及专业兴趣编班,为对口单招班配备精良的教师,针对考纲组织教学。可以说,对口单招是高考领域内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青睐。

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般认为,高端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端技能型人才强调两点:

一是高端技能。毕结礼在其主编的《高端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一书中给出了定义: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的能力。

江苏省人社厅的一项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高端技能型人才总量203.2万,占技能劳动者的28.3%,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仍然供应不足。

《江苏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人才总量达到1100万人,年均增长5%,每万人口人才数14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560万人,高端技能人才总量180万人,高端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30%。

对口单招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初级——中级——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中职教育是中级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基地,对口单招就是为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推出的一种招生形式。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淮阴区职教中心加大对口单招宣传力度,扩大对口单招考生数量,争取更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和所有意在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人参加对口单招。

强化对口单招考生基础能力训练

中职校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基础能力的训练场,其培养目标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此,淮阴区职教中心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对口单招班重点任务。1.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基础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包括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

淮阴区职教中心在承认中职生入学时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普遍不强的同时,科学地引导、培养、改变学生。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以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能力脉络鲜明、清晰、系统的课程体系;

其次,按实际工作要求将能力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单元,使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

最后,有选择、有强烈针对性地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1)突出技能训练的渐进性

学校在全面分析对口单招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制定了严格的“实习教学大纲”、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与单招要求一致的、针对性较强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有明确的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技能训练实施方案。采取分阶段实习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三、四、五学期分别完成基本操作入门实习、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初级工标准)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中级工标准)。

(2)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学校紧贴对口单招技能考试要点,进行深化、细化研究,突出考点训练。从简单到复杂选择合适的综合训练项目,以基本技能训练“红线”串接各单项训练点,循序渐进地完成“考核要求”。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克服和纠正训练中劳而无功、华而不实的现象,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3)突出技能训练的实战性

技能训练具有生产性的特点,实训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校对技能训练实施全过程管理,突出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实效,强化限时模拟训练。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检验展示、选拔激励、引领示范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4)突出技能训练的规范性

指导教师严格规范与标准,精心指导,规范动作。单项技能训练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连续动作—分解动作—连续动作”的顺序进行,同时加强个性化指导。学校建立了一整套以现场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现场指导教师为考核主体、以行业标准为基本内容的技能训练考核办法,实现了技能训练的规范性。

3.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新的职场能力观强调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强调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1998年9月28日结题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承研的部级重点课题《国家技能振兴战略》(陈宇研究员主持)认为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次。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需能力,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主要包括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按其内涵和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个人的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另一类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基础性、普适性的特点。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是中职教育的出发点。职教中心把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作为训练重点,通过落实行动导向训练法突出其实践性;通过课程设置与专项训练突出其系统性;在每个能力点的训练中,按照“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五步训练法”突出其程序性;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平台的搭建突出其渗透性。

钱 皓

第五篇:李培根:如何培养大量基层创新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和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近来在不同场合呼吁注重基层创新人才的建设,并主张高校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他曾建议应该重视基层创新人才建设,如今“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被正式列入了十七大的报告。近日,就基层创新人才建设的话题,记者在华中科技大学采访了李培根院士。

当前中国基层创新人才也非常缺乏

创新实际上是一个金字塔。李培根说,以诺贝尔奖得主等为代表的最高层次的知识发现是创新金字塔的塔尖,塔尖下面还有应用发明、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等。从创新人才的分布来看也是这样——越是基层的创新人才,量越大;越是高层的创新人才,量越少,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从1901年至今全世界就只有770多人次。

他认为,一个国家当然需要处于塔尖的顶层创新,但没有大量位于塔基的底层创新作基础,它的整体创新能力是不可能达到塔尖的。当前中国不只是高端创新人才缺乏,就是在创新金字塔塔基位置的创新如技术集成,甚至在一般的工程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和国外的差距也很大,人才也非常欠缺。中国非常需要大量的基层创新人才。

大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创新素质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李培根认为,从大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来看,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在离校时,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的能力:一是应具备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设计一台机器,无论是概念设计还是总体设计,应知道要先从工艺开始考虑。二是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包括对事物的质疑力和解决问题的构想力两个方面。他们要能够从人们习惯的世界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同时又要善于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构想。他们还要善于从集体中、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去主动地、乐观地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学会质疑,还要善于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选择正确的路径去学习。三是应有协同力。现代前沿科学命题大多是由很多人协同完成。协同不仅是同学科学生之间的协同,还可以是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协同。

目前的分配制度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目前的分配制度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李培根看来,在大学的收入分配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多元化。大学教师的收入是由几部分组成,有国家支付的工资、学校的津贴,还有科研方面的合法收入以及其它一些收入。他说:“如果放任这种局面不去改变,今后会成为很大的一个问题。一个很典型的现象是,最近这些年,很多单位的科研经费增长了好几倍,但相应的科研成果却没怎么增长,甚至创新型的成果还减少了。大学教授或研究者希望有更多的课题来增加收入来源无可厚非,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由此导致这些教授或研究者很难专注于某一项研究。收入的多元化甚至导致某些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这当然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单凭某个高校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它需要政府层面系统地研究和决策来解决。”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实践“实学”创新

好的创新氛围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此,高校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调整“指挥棒”,鼓励他们多花精力搞教学,尤其是想办法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比如,工科大学要对工业界开放,让工业界人士走上大学讲台,不仅要让他们到大学开展讲座,甚至可以讲授某门课中的有关章节,尤其是其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大学生也要到企业中实习,在企业中发现问题,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协同解决问题。

在培养方法上,李培根倡导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引导学生“实学”创新。“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可明显感到中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不足。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被动实践’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李培根称,学生沿着老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这样被动的实践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学生日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主动实践,从实践中提升。

下载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研修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基层培养活动心得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大学生基层培养活动心得体会 大学生基层培养活动心得体会 为了深刻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并且为了提高自己作为当代大学......

    第四批人才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邛崃市第四批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邛崃市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我的内心激动万分。当看到各单位、各部门领导于百忙之中抽出......

    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养高素质人才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生产过程中能动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做多强,并不取决于它获得了多少物质资产、多......

    如何培养全方位人才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才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角逐实际上演化成为智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以智力和知识为特征的知识化......

    人才的培养

    我们所处的行业是一个信念及知识行业,我们在行业上往往面对许多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又经常关连到运用社会的资产,即媒体工具,进而影响到大众。 但,由于工作的多样化,我们的信念无......

    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何为人才?似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但如果我们按学生的能力素养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人才划分为技能性、经验性和智慧性三类: 一、技能性人才 是指有某方面技术专长,并具备一......

    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培训高技能人才1、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根据......

    培养建筑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建筑业已被列为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五个行业之一,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已被列入“国家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