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

时间:2019-05-12 05: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

第一篇: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

声画关系:

1,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

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常用于动画影片。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狄斯尼(WaltDisney,1901-1966)在他所导演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运用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因而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米老鼠音乐”。也常用于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或喜剧样式、惊险样式的故事片中。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例如中国影片《孙中山》中,北伐军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步出现,然后音乐也同步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

2,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反应镜头);

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平行,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也称“音画平行”。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其基本特点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音画平行的音乐。

3,声画对位,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了犬吠。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包括两种艺术处理:(1)音画对比。音乐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别。例如在中国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有一组表现战士们充满青春活力、节奏快速的生活画面,而音乐是气势悠长、从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红旗飘》。这样的对比,产生了加强画面结构的作用。(2)音画对立。音乐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音画对位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

4,声画对列(窃以为此种声画关系亦属声画对位,如有异议,亦可讨论变更改动)

使声音与画面作非同步结合的剪辑手法之一。即以画外的声音推动画面情节的发展,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声音为画面内容服务的目的。将声音处理或向前或向后位移,即下一个镜头的声音首部,超前进入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尾部,或者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延至下一个镜头的画面首部,以构成上下镜头转换的自然流畅,或引出某种戏剧效果,也属声画对列手法。

第二篇:第三节 声画关系与电影叙事系统

第三节

声画关系与电影叙事系统

第一章

声音与画面关系

第一节

声音的一般知识 人的视觉神经传递的信息速度为1200-1400米/秒,听觉神经传递信息800-1200米/秒。因此人们从听觉中感知的信息传递速度不及视觉,人们总是先看到后听到,在影视作品中也如此,画面提供的信息总是最先被观众接收。

第二节

电影声音的特性 〈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

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虽然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生源的声音。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之外,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的形象。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二〉、声音结构三维空间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改变了拍摄方法,因为声音具备强有力的塑造,拓展空间的能力,环境中的声音深度可以加强二维画面的空间感。声音对空间的塑造可以通过对音质,音量,清晰度,混响,音调的控制来反应摄影机和主体在画面中的相对距离,使主体接近或者远离而产生空间的深度感。还可以通过画外空间的声音塑造打破二维画面的平面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银幕空间“场”的存在。“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是声音对电影的重要贡献,也是电影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

第三节

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按照声源的特点对声音分类:人声,自然音响,音乐

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同期声---对白,自然音响,动作印象

配音---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动效,音乐

一、音效 我们生活在声音充斥的环境中,环境音响是电影建立生活真实感必要的视听材料,除此之外,从总体上讲的音效对于电影叙事和情绪表达两方面都有贡献

(一)叙事功能: 音效可以传达环境信息,有丰富的视觉感,在电影叙事中,音效除了能和画面配合塑造更逼真和生活化的场景外,还能够作为叙事的动力,打破原有画面内的平衡状态,使故事向前推进。

(二)情绪表达功能:音响可以创造出一个声音环境,形成真实的幻象,可以烘托出一种情绪气氛。声音本身也有情绪,有些自然音响本身的情绪感,节奏感在电影的特定情绪中会得到强化,甚至夸张。例如音效和场景一起构成电影烘托情绪表达主题的意象,并不仅仅是独立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声音与故事情节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出现相对应的视觉形象,只是作为场景的情绪元素。有时,对于声音的反常处理可以强化戏剧效果,常常出现在超现实风格的电影中。

电影和声音的最重要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可以创造出时间的节奏感,另外一种节奏模式是由故事情节提供的,情节发展的快慢,对白和讲话的语速,还有剪辑的频率和镜头长度也给电影独特的节奏特征

(三)声音的转场功能: 声音是电影及其重要的转场手段,不仅可以使上下镜头间建立联系,还可以使画面的转换实现自然的过渡,减小视觉的跳跃感。声音转场的基本类型有:声音跌宕,声音前置,声音的交叠,相似声音的剪接等,这主要是从处理前后场景,镜头中声音的方式来划分的。

三、电影音乐

(一)电影和音乐的关系密切

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接近音乐的,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不是直接而具体的,但是在激起人的情感和情绪方面的反应是最准确合细腻的。音乐的情绪调子决定了电影画面的气氛,神韵,情绪。

电影音乐很大地丰富和提升观众对电影的情感反应〉它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强化视觉画面中的情感内容,刺激画面中的运动感,暗示或传达画面不能单独表现的情感。好的配乐应该是有意义的结构性元素

(二)电影音乐一般意义上功能

电影配乐能够创造具有结构意义的节奏和刺激观众的情绪反应,这是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确立一场戏的情绪,气氛,加强戏剧性效果,配合人物和画面运动的节奏

概括与暗示主题,音乐就像非剧中人的解说词一样,对叙事空间的事件从音乐上(感情、情绪)作出评价。

(三)电影音乐的特殊用法

1.造成一种地点感和时代感。每个时代的音乐,无论从社会内容,乐曲的旋律,曲式,演唱方式还是流行的乐器都各不相同。一首使用得当的时代音乐可以很好地配合视觉方面的时代布景,道具,服装,发式。

2.提升对话的戏剧效果。音乐有时像对白中的情感性的标点符号一样,传达语言之外的微妙情绪,这类音乐应该是不喧宾夺主的,几乎让人不能察觉它的存在。

3.揭示人物内心。音乐有时要超越画面从属地位而承担部分的叙事功能,使导演能传达那些往往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或画面说出的内容。常用于对人物心理状态的表现方面。

4.音乐实现对场面的一种评价,配乐后的画面又多了一层意味。特别是在一些有强烈反讽意味的场景中,音乐的这类用法更为常见。5.音乐本身是独立的。音乐本身具有的性质,画面是一个平等的伙伴,音乐扩展场面的含义和情绪内容,完全独立于影片具体情节情境。

四、画外叙述声

总的来说,画外叙述声是一种非常文学性的电影手法,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叙事任务时,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从画外叙事者和叙事关系上可以分为:内心独白,旁白和解说词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人物的超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声以人物的内心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兼叙事者)第一人称在非叙事时空对事件的评价。内心独白的作用在于它对人心理层面的挖掘,电影电视使用视听记录机器,通过摄取生活的表象来表现深层的含义,但不是所有的含义都是可见的,都可以通过形象传达出来,这时“内心独白作为人物内心视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的见和听得到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电影中换一个叙述人物的内心独白常常可以使故事换一个角度讲述。

(二)旁白: 旁白是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情感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述情节,交待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旁白有两种:角色旁白和非角色旁白。角色旁白就是叙述人在故事中,但是能超越叙述情境的一种回忆,评述;非角色旁白是叙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出现,只是在向观众讲述自己知道的一段故事,情感上比较超脱。

(三)解说词:解说词多用于非叙事形式的作品中,常见于纪录片中。它的作用在于解释画面里没有的信息,给画面定性和明确主题方向。在专题片中,解说词要介绍事件过程,担当叙述人,介绍各方面人物,并结语和点题。解说词不应该和画面有过多的情感联系,保持某种客观的态度,也不应用语言烘托气氛和加强画面中没有的感情因素,而要有较为成熟的。理性的态度。解说词还不应该重复画面中已有的内容,否则会显得啰嗦;解说词也不能使没有信息含量的废话或是空洞的标语口号,总之,解说词应该尽量客观,简洁,信息明确,配合画面叙述清楚事件。

五、无声

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强调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力上有时胜过最强大的音效。从视听心理角度分析,人不是随时都在注视着最富动作性的景象,而是对一切变化都特别警惕。无声的表现力随着画面运动节奏的提升而增长,即画面的变化,节奏感越快,越紧张,无声的表现效果越强烈。

第四节

声画关系

(一)声画同步关系: 声画同步是指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几乎是每一部影片中大量存在的声画关系类型。这类声画关系中画面居于主导地位,声音必须与画面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声音要与画面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同步关系由于声音和画面的紧密配合构成了真实感和现场性,所以声音的质感必须与画面呈现的场景所产生的声音同步协调。

(二)声画分离关系: 我们的听觉在任何时候都能容纳着我们周围的全部空间,而我们的视觉却只能波及60度,甚至在我们注意力集中时只有30度,即使没看到,听觉也会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这是声画分离关系的心理原理。影视中声画分离技巧使观众没有看到形象也能理解叙事,相反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使得画面显得含蓄隽永。分离关系是最能够体现声音作为第二条叙事轨道的功能。

声画分离有不同的形式。理论上的声画分离指画面内没有出现声音来源,这是作为背景音响的声画分离。还有一种分离关系是指同一空间中,以声音作为铺垫,与画面内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用画外音替代实际过程的处理方式,使一个时空内不同的具体空间建立叙事上的联系。第三种声画分离关系是指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如远景或全景的画面,声音却是近距离的相当于近景的声音;或者声音是全景,画面却只给局部特写。声音的画面和景别不一致使镜头获得很大自由,也使观众能自由地想象画面空间,画面显得含蓄。

(三)声画对位关系:声画对位是视听媒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听关系,对位来源于音乐的对位法,指复调音乐中两个以上的,有独立表现的旋律同时进行。它可以把音调不同,节奏不同的若干声部结合起来构成一首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在视听语言中,对位关系是指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互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往往能表现出更深的内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是非常主观的艺术处理手法。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声音与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立联系。画面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声音所表现的是另一时空中所发生的动作;画面上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而声音所表现的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反之。声音和画面是两个时空轨道,分头叙事,但又能使观众建立相应的联想,故事能讲得更为省略或更有戏剧性。相措置的声音和画面应该有一定叙事上的联系,让观众可以理解的情节关系,同样这样处理又有足够的必要。画面

当前叙事时空的动作声音:另一时空的动作 画面

现在叙事时空的动作声音:过去时空的动作

第二章

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

电影语言是感性和微妙的艺术语言,它不仅仅有一些可见的规则,还有很多不能循规蹈矩,不成文的创作原则。一部影片要能够讲述一个戏剧性的虚构故事,同时这个故事在电影化讲述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情节本身,而有导演引导对故事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对影片的情感调子的确立,而这一切必须通过电影语言才能实现。电影语言既是感性的,同时也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技巧环节上。总的来看,我们在分析一部影片的视听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第一节

电影的整体质感 电影的整体质感可以从画面的视觉设计,声音的整体情绪调子,气氛的控制和设计体现出来。

一、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是电影创作中的复杂工作,包括对布景,人物造型的设计,对具体的场景环境色彩,色调的设计,可以通过对用光的选择,对拍摄天气的选择的选择实现。人物,景物,物件道具,光线和色调的五个视觉要素的设计,要有整体感,某中内在质感的一致性。视觉设计不仅仅和影片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情绪气氛有关,还直接作用于故事的主题表现。视觉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场景空间的选择和布局。空间的具体表现功能可以划分为:

(一)叙事功能---人物生存环境,场景的视觉元素功能 场景空间是影片一切戏剧动作发生的地点,是人物存在的环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包含着丰富的视觉元素,这些视觉元素所承载的信息和空间本身一起承担了一定的剧作功能。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更重视空间的真实性,而表现性强的电影又会设计有意味的形式空间来为表达服务。构成场景的视觉参照物越丰富,人物的位置,关系就越明确,而空间参照物越少就越抽象,写意。

(二)构成意象---建立关系,暗示主题,实现视觉风格

空间不仅仅可以承载叙事,在很多影片中,空间是一种意象,对于表达影片的主题气氛,暗示人物关系有重要作用,是导演力求影像表达的重要手段。中国第五代导演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语言的革命,其中最重要的电影本体意识的觉醒在于对电影空间表现力的开掘和实现。

以张艺谋为例:电影《菊豆》染坊的空间是故事的发生地,天井的意象又有丰富的含义,红色的染布既在视觉上支撑起影片,又是暗示性欲,生命力,谋杀的视觉符号;《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片的空间设计尤其令人难忘,拍摄地乔家大院也因此成名,影片的故事主题,气氛与空间融合一体,彼此赋予表现力。大院格局很好地配合了影片中方正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表现了影片整体的压抑气氛,隐喻人物自我囚禁的困境。而导演刻意运用拍摄大院空间深度的大景深镜头和表示关系,强调空间表现意味的俯拍角度也将主题在空间的塑造中呈现出来。

在一些优秀影片中,空间常常作为一个符号表达特殊的意义,此时空间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基本的叙事层面。空间的这类意义经常出现在一些富有哲学思考的电影作品当中。电影空间高度抽象和写意,非现实空间,人物处于既突出又孤立的状态。

二、声音与画面关系的设计

这一点是强调一部影视作品要有声音与画面关系模式的整体感。

声音设计是电影整体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电影风格冷峻,尽量减少无现场生源的主观音乐介入,有的电影追求情绪性,铺排大量的音乐,成为剧情中的重要角色,有的电影追求声音画面同步,画外解说词说什么,画面就展示什么,这种贴合同步的声画关系模式构成影片的一种纪实风格。任何一部影片都有对声音运用、音乐铺陈、声画关系的某种风格追求,和电影的视觉风格一起构成电影的整体感。

第二节

结构感

一、线性时间结构

线性时间结构或可称为“大情节电影”,即“电影开始于时间中的某一点,在基本连贯的时间中不省略运行,并终结于某个晚些的时刻。”这种结构的电影各个段落由中心线索以因果逻辑关系串联而成。具有人物,行动动力,目标,帮手,敌手的生成要素,有开端,发展,高潮的几个大的叙事段落,在电影结束前故事有明确的结局。如《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都是典型的线性时间结构的电影。这也是主流商业影片大多采用的结构模式,讲述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个中心事件或解决一个中心危机,如《变形金刚》就使用线性的时间顺序在封闭结构内完成故事。

二、时间关系淡化

区别于中心线索叙事的电影,不以因果关系为动力和表现内容,而是以场景情景的魅力为主表现的影片。非常像散文或诗的结构。如侯孝贤电影很多采用这样的结构,刻意把故事的因果冲淡在日常时间感受中,带有纪实性和个人记忆的色彩。有一些旅程结构的电影也是顺序结构,但不同的是,这类电影不强调事件前后因果,而着重展示旅途中的经历,如费里尼导演的《大路》,虽然是顺序,但时间感并不明显,旅途中的各个事件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而影片所表达的那样的年代,人生就是一段不明方向的旅程,人的命运轻若浮萍的意味在看似散漫的片段中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三、时空交错

时空交错结构以复杂的结构反结构,用颠覆经典电影结构“三一律”的方法结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时间和场景的次序并不按照因果,闪回,闪前这样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这种结构不是简单地将故事技巧革新,而是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可能性,时空交错,人物散点叙事中揭示了生活中的偶然和宿命。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和人类探索用电影表达更深刻的哲学命题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叙事结构的革新不应是技术上的试验,而应是创作者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自然选择,否则就会以文害意,成为花哨的噱头。

第三节

风格感

风格感不同于整体感,整体感是影片的形式之间的完整性,风格感则是对电影语言的各个技术要素运用上的贯彻和反复运用,而成为决定影片气氛,情绪,调子。正如文学作品的风格来自文字语言的运用,电影风格感则来自技术要素的细微与频繁的使用。频繁地用某种技巧容易建立风格,这些要素可以包括:

一、镜头的形式风格

影片是运动镜头还是固定镜头为主要形式,是长运动镜头还是长固定镜头,还是运动中的突然静止,创作者总要对镜头风格有所设计。一部优秀的电影在镜头形式上也一定呈现一致的手法。一般而言,影片的前几个镜头确立全片风格,导演会在前几个镜头中像给自己电影做标签一样,确立影像和镜头形式风格。

二、画面造型风格

画面造型风格涉及到画面造型语言的各个要素:景别,焦点,角度,视点,构图,用光,色调,任何一个技术要素既要有充分的合理性,又要有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整体性。比如伊朗影片《小鞋子》,影片在画面造型风格上朴实无华,以中近景为主要景别,符合影片讲述一个生活中“被放大的细节”的叙事需要;光线运用以温暖的散射自然光为主,主色调是灰色,重点色是红色。没有任何夸张的造型语言手法,充满生活气息,却又温暖感人,表现了困窘生活中善良人性的感人主题。

三、剪辑风格

剪辑风格即一部电影的镜头组成方式,以什么样的逻辑建立镜头关系,是好莱坞的经典剪辑风格,还是充满大量跳切,追求叙事的清晰,戏剧性的强化,还是追求风格化的,充满视觉跳跃感的效果,场景主要由单个镜头剪接还是大部分长镜头段落,都要有所考虑。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一定要有某种镜头组成、剪辑的风格;库布里克是一位非常有风格的导演,他的每部作品都在追求电影形式的完整性和不同风格感,如影片《巴里林登》充满大量缓慢的推镜头,剪辑方式则是频率低,节奏慢的长镜头段落剪辑,和影片视觉上繁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相配合,在镜头和剪辑风格上呈现为沉闷,空虚的气氛。

总之,电影语言作为一个综合表意系统,任何一个造型手段,镜头形式,声音形式,剪辑手法都不能单独完成一部影片的叙事和情绪的建立,是一个彼此辅助,彼此作用的复杂关系。作用的原理来自视听语言的规则,也有规则之外人对世界的直觉把握能力。我们在分析一部优秀影片的电影语言特点时,既要理解影片的内涵,主题意义,分析其实现的叙事策略,镜头语言方式,又能从个人感受出发,感觉影片的整体调子,直觉印象,分析对应的技术手段,把握它的形式风格特点,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对电影形式的敏锐度,对电影语言美学表现的理解能力。

第三篇:化工疑问总结

OEM生产,又叫代工生产,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即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

第四篇:声现象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五篇:电影纪录片中的声画分析

电影纪录片中的声画分析

一、“声画组合”题型是编导类考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电影声音观念是声音的“从属意识”。认为有声电影只是无声电影的简单的延续,因而电影仍旧是“视觉艺术”。所以应当是“视觉为主、声音为辅”,声音单方面为画面服务,被用来补充、说明、丰富和扩展画面的内容与涵义,并无论声音显示出如何的表现力,也只能以画面的附庸而存在。这一观点最典型的标准用语即是声音主要是:“烘托画面气氛”。总之,声音从属于画面。

而当代电影声音观念,则是声音与画面并行的综合意识。即认为有声电影不是无声电影的简单延续,它是另外一种独立的艺术,它属于“视听艺术”,应当声画并重。认为电影的银幕空间、银幕形象是声音与画面共同构筑的艺术综合体,声音与画面是两个互为依存、共同构筑的艺术序列。如陈凯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饰演的老师给小春上最后一刻的片断和影片最后的车站相遇片断。其中在最后一课片断中,衣着整洁的老师坐在琴旁为小春伴奏,两个人沉浸在乐曲中。配合着音乐,观众看到了两人即将分离的不舍、老师对小春的爱和小春在音乐道路上的潜力和希望。在影片最后车站相遇的片断中,小春因为领悟到父爱的珍贵在火车站大厅里激动的拉响了小提琴。带有感恩色彩的琴声配合小春带着泪水的脸以及众人激动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

在纪录片中,声画同步可以体现真实感(声画同期录制)。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神奇的地球》中播出过的《最后的蒸汽机火车》。本片讲述的是当地最后一列蒸汽机火车即将退役时最后一天的纪录。用胶片拍出的画面带着与众不同的温暖的褐色调子,颇具老照片的情调。进站时火车周围包裹的浓浓的白色水蒸气和蒸汽机火车特有的轰鸣声让观众被感真实。

如今电影中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有时甚至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成为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其一,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其二,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音乐电视、音乐题材的影片);其三,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

电视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声音和画面是其主要表现手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对未来中国影视行业培养合格人才,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主持和制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创新型传媒人才,因此在选拔入学之前增加“声画组合”的题目是必然趋势。

二、准确运用“声画组合”的基本方式,得足基础分

声画组合有三种方式: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声画统一是声画组合中运用最多的一种,但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更能表达深遂的思想含义,收到更加吸引人的艺术效果,这也将是考察的重点。

“声画组合”就是要求考生将画面和声音这两大类信息形成整体综合处理,使画面和声音既有各自的表现特征,又达到声音协调、配合的高度统一,最终使给定片段或情景成为一种相对完美的视听综合艺术。

1、声画统一

声画统一又叫声画对位,就是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协调统一,语言、音乐、音响各声音元素在基本内容、时代色彩、环境特征、人物情绪上与画面风格基本统一。

2、声画并行

声画并行是指声音和画面在两条线上并行发展,二者之间若即若离,表面游离,实质上是貌离而神合,通过声画并行调动观众的联想,去理解声画结合之后的新的意义,笔者认为考试中将会重点考察,这也是此类题型中的一大难点。

如:许多介绍先进人物事迹的专题节目,某一段解说词是对人物几十年来成长历程追述,而画面是表现“现在时”的人物工作、学习、生活的场面,使观众产生联想,就是采用的声画并行的表现手法。

这种组合,可以增加容量,有时可生发新意。如:《黄土地》翠巧一边纺线,一边唱歌,歌声和画面内容是平行发展,二者并没有必然的意义联系,但通过这种声画组合形式,我们一方面了解到翠巧的心灵手巧和勤劳能干,另一方面又了解到他的不幸婚姻,这样就增加了画面的容量。

3、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是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收到更加感人的艺术效果。声音不是画面的附属或补充,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营造某种情绪,暗示某种思想,声画对立产生了新的表象,有时可以成为隐喻蒙太奇。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一幕在小说里采用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手法分头描写,而在电视剧中就利用声画对立的方法创造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画面上:潇湘馆里林黛玉已奄奄一息;声音上:远处怡红院里贾宝玉大婚的喜乐之声隐隐传来。声音与画面的悲喜对比更加深此刻的悲剧效果。

又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

音画对立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再如:某故事片男主人公回到家中看到女主人公心情悲凉失望,此时的声音却是口哨声鼓掌声,欢呼声,声音传达出的热烈和兴高采烈与女主人公心境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声画对立更加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失望与愤懑、焦急与慌张。

声画对立是在三种声画关系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也将会成为考试中考察的重难点,它往往可以通过对比反差达到很深刻的艺术效果;但它使用起来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如果使用不好,反而会破坏整体效果,所以广大考生要慎用。

三、掌握“声画组合”特殊性方式,人为制造得分点 声音和画面内容上的组合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在时间配合上可以同时也可以不同时,在正常情况下,声画应当是同时性的,有时为了表现某种主观情绪,或制造特殊气氛,便让声音先于画面或后于画面出现,形成声画对位上的时间差,这便叫声音串位,它又分串前串后,如果考生在考试中准确使用这种方式,便可形成新意,制造得分点。

1、声音串前

声音先于画面出现这叫串前,在《爱国者》中有多次声音串前的镜头,每次表现战争前,都是苏格兰风笛演奏的进行曲响起,然后画面才出现两军对垒的厮杀场面,这种声音串前,就表现出了战争的一触即发性和连绵不断性,营造出炮火连天的战争氛围。

2、声音串后

指画面声音已经隐去,但音响还不绝于耳,这种情况较多的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一场浩劫过后,人们由于恐惧惊吓而形成了心理失衡,精神异常,耳际老是出现浩劫时的声音,说明人物还没有从恶梦中挣脱出来。如《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这样一个串位,一场激战过后,我军有重大伤亡,烈士们静静的躺在的一间大屋子里,老大娘在给他们净身,大嫂们在撕扯白布包裹遗体,随后一排排裹上白布的烈士被慢慢的推出画外,然而撕布声却依然存在,且音量越来越大,充斥整个银幕,此时撕布声震动着每位观众的心,因为大家都明白,每撕一块白布就意味着多了一位烈士,虽然烈士的画面已经隐去,但随着哗哗的撕布声,该画面在观众脑海中却在继续扩大,这组声音串后的镜头,在审美效果上优于声画同步,原因就在于画面隐去后,银幕上就有短暂的空白,让声音充分发挥作用,观众在听其声时也有时间去感受思索了。

四、将“声音”在“声画组合”题目中突出,打动评委

“声画组合”作为本推出的新型题型,笔者认为将重点考察“如何将声音与画面或者情景融合”,甚至将“声音作为一种叙事和表达主题的手段”,因此,考生必须掌握声音在影视中的表现功能,并熟练运用。影视中主要存在三种声音,即:人声、音乐和音响,这将成为考试中的重点。

电影中的声音,首先是作为造型元素参与影片银幕空间和银幕形象的塑造。声音给了银幕世界以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空间延伸——包括进入人们的心理空间(如音乐及某些具有一定社会含义的自然声等)。第二,一切艺术最根本的职能就是表达情绪,所以,声音参与电影的视听造型,寻求银幕空间真实、生动的目的,是为了履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表达情绪的根本职能。因而声音又必须是作为情绪元素(思想元素)参与影片的创作。在那些堪称艺术品的影片中,每一项声音的每一次使用,几乎都同时是作为情绪元素而存在的。最后,在一些特定的、必要的情况下,作为造型元素和情绪元素的声音(包括人声、动作声、自然声、音乐声等)又常常直接参与影片的结构,或推动影片动作的发展,从而成为影片的剧作元素参与影片的创作。

《红高粱》和《孩子王》是真正的把声音作为造型元素、情绪元素、剧作元素来使用和发挥的两部好片子。那高粱地里的风声和歌声,那硕大茅草屋顶下和空旷山野里的朗朗书声,还有那酒歌、轿夫歌、那齐天的唢呐等等。虽然两片对自然声的运用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关注,但总的说来,在电影声音的创作方面已经表现出难能的、鲜明的、积极能动的创作意识。

1、两种声音(可译的与非可译的)综合使用有声电影中的声音,既具有非可视空间形象的单纯听觉运动的形式,又具有与画面一起完成银幕可视空间描述的“绘画”或“照相”的性质(包括画内与画外)。由此我们把声音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可以称作“可译的”声音,即可以由声及物、具有声源可视性的声音形象,意思是可以翻译为其它表述方式或可视形象的声音,如风、雨、苗电、枪炮等等。另一类则属于非可视空间的纯听觉运动的声音形象,如电子合成器的一些声音以及现实物质世界中一些我们一时无法识别或判明的自然声音。它们大多无须“翻译”,甚至根本无法用别的表述方式来表述,它们就是它们自己,它们只是一种情绪和形象,这一类声音我们权且称之为“非可译的”。

①人声与音乐 人声与音乐,是属于被赋予一定文化的含义或社会含义的一类声音,作为人们表达和交流信息和情绪的手段,它们经常担负着非常直接的使命。

首先,毫无疑间,人声是表达人物情绪、个性以及人物和影片的任何“伟大”思想的重要手段。对话、心声、旁白等等推动影片动作的发展,表现主客观对事件的感觉和判断„„。如果没有了对话,如果涵义不清,任何“伟大”的思想就都无从谈起。当然,某一片断的情绪、思想并不一定(也不应该)完全依赖对话和人声,但对整部影片来说,思想的表现却极少不需要对话所提供的明晰的确定性和逻辑。因此,考生不可忽略人物声音的表现。

第二,音乐是一种潜在的力量,也是所有听觉艺术中最强有力、最能洞穿人们心灵的武器。如果说准确无误地表达逻辑与思想是话语最值得骄傲的特长;那么音乐,它那不容忽视的魅力和极度权威性,它在表达情绪与思考方面的抽象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常常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常常绕过人们的智力活动、不诉诸智力而直接融入观众的心田和撞击人们的心灵。正如人们常说的—所有的艺术都仰望着音乐。电影音乐从来是电影表现情绪、从心理上推动电影动作的最重要、最强有力的手段。第三,对话、音乐及自然声等创造的声音形象,如同画面一样,也常常能长长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有时甚至比画面的形象更生动、更深刻。以对话为例:比如译制片中列宁讲话的声音形象或国内影视中周恩来总理的声音形象,就是很好的例子。再如美国西部片《西部的故事》开头不久那只落在帽子上的苍蝇时起时落的“嗡嗡”声以及希区柯克《群鸟》中那铺天盖地丰富多变的鸟声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②用自然声表达情绪 自然声不等于“噪音”,在过去众多有关电影声音的专著中,几乎都把自然声称作“噪音”。自然声应该是即除了由人类发出的声音(人声)和人类制造的声音(如机器声、飞机声等等)以外的大自然中的所有声音——包括大自然中所有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存在,以任何形态的振动方式所发出的所有声音。这是区别于人类声音的、未被赋于特定的文化的与社会含义的声音(当然也有很多例外,如喜鹊、乌鸦等,考生在使用自然音的时候,要十分注意使用这些被赋予了“特定文化”和“特定含义”的声音,方可唤起考官的共鸣)。此类声音,由于其几乎是纯天然的,因而更接近人们的心灵,也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这一特点,对于我们的电影具有更为可贵的意义。

2、要将声音作为考试中给定情景和片段的造型 “耳熟的声音总会在人们的内心唤起声源的形象”、“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物质方面的注意”,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声音造型功能的基础。这里所说的“一般意义”相对于电影以外的其它艺术又具有非常的、特殊的意义。因为电影一经完成,声音与画面就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一旦成为电影,就不可过多地强调“个性”,而要强调其结合或综合。首先,影片中的声音——人声、自然声、音乐声、动效声——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物理存在,具备了一般艺术造型所藉以激起人们产生审美意识的几乎所有因素,如形态、色彩、同

一、对比、节奏、变化等等,更何况人们由生活经验和记忆所赋予的联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更无限地扩大了声音的成形力。譬如,我们单凭声音就可以感觉和判断一列火车正以如何的速度、行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离我们多远,是空车还是重车,进山洞了或是过铁桥了„„再如,一声空间感鲜明的滴水,能勾画出一个深邃空旷的山洞,手表的“嚓嚓”声可以强调时间的行进,挟着巨大气浪冲过来的降落着的飞机声,表现出了很大的动势和运动等等。(在这一感知过程中,当然同时还有一股强大的情绪力量潜移默化地注入人们的心中,这就是考试重点——用声音去延伸考官的想象空间。)第二,电影中的声音以听觉为感知方式,具备了光(以视觉为感知方式)在电影银幕造型中几乎所有的造型和表现的功能。比如我们看一幅画上的小河,不一定会感觉到河水的流动,但听到小河“徐徐”的流水声,人们马上就会感觉到有生命的、活的存在。第三,电影中的声音形象本身又都是一种情绪。如风声、雨声、瀑布、爆炸、流水等等(音乐也属于此类声音)。它们的感知,已经类似于人们对音乐形象感知的性质了,却又往往比音乐更具体、更生动、更接近生活与大自然,因而更接近人们的心灵。电影声音既是造型元素又是情绪元素的特征在此类声音上表现得尤为典型。对此类声音感知的特点,是常常绕过人们的智力活动,直接浸入人们的心田,并因而具有了音乐的性质。当《芙蓉镇》结尾那“疯子”沿街大喊“运动啦,运动啦”时候,影片的思想力量是显而易见并震撼人心的。

3、要使声音成为考试中给定情景或片段的“隐喻”或者“象征”

可以识别的自然声,常常会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注意到它,并在考试中有意地运用此类含义,就有可能把自然声这一现实的物质存在,转化为组成思想过程的单位,使之具有语言式的表达功能,把自然声当作对话、心声、旁白、音乐等来使用。使用声音做象征和隐喻,又常常是分别以声音与画面之间或声音与声音之间的横向或纵向的组合等手段来完成的。借用符号学的术语,这是利用电影的“组合性内涵”来完成的。比如:在一部风格化的影片中,表现两个儿童足球队的比赛,当比赛进行到激烈的时候,球场上的动作声和观众的呼喊、鼓掌声,演化成一场真枪实弹的战斗背景和士兵的喊杀声,以讽喻小足球员之间的拼搏就象一场真刀真枪的战斗,并从而取得一定意义的幽默。这里是利用两个部分各自的声画横向组合,以及前后两个半截之间的纵向组合来完成的。又如:在影片《贞女》中,有两场紧接的戏。前一场,女主人公桂花蹲在一群喧闹的小鸡中,手里托着一只小鸡痴痴地望着,想着自己因丈夫有病而不能作母亲的痛苦,她多么喜欢这个小生命啊。后一场,一群红领巾来她的店里吃饭,她置身于一群孩子的叽叽喳喳之中,她的招呼声与孩子们的喧闹相呼应,就象一只母鸡置身于一群小鸡中间。前场小鸡的喧闹在下一场变成了儿童的喧闹,其间所引发的联感和联想形成了隐喻,并产生了思考的意识。此类方式,以时间先后顺序组合的声音的对比、变化,可以称作声音或声画的纵向组合。再如:一只孤独的小鸡从岸上跌落到下面岩石的一块突出部上,随时都有坠落水中被洪水吞没的危险„„它吓呆了,偶尔发出“叽叽”的叫声,与背景瀑布吞噬一切的巨大吼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一个声画组合,用在影片中就可能暗示主人公以弱小的力量面对强大的黑社会时抗争无力束手待毙的命运。在同一片断或同一镜头中,接近同时的各类声音的组合,可以称之为横向的(或垂直的)组合。再通过它们的对比、重叠、重复,又都可以产生新的情绪和思考的意识。

声音的象征和隐喻,将会给考生讲述的片段或者情景开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天地,这是电影声音表现思想的初期意识;同时又永远是电影声音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这是不同程度地诉诸人们的智力活动的一种方式,望考生在考试中准确使用。

下载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诗与画的关系5篇范文

    浅谈诗与画的关系苏东坡曾称赞王摩诘(即王维)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这一说法不仅说明了王维诗画的创作特点,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创作的新领域,从中我......

    赏析电影《裸岛》中的声画结合

    浅析《裸岛》中的声画结合 一场战争过后,让人见识到了战争给日本诸岛带来的贫瘠荒芜,给日本人民的生活造成的难以愈合的创伤,但同时也让所有人看到了日本人身上的坚韧和不服输......

    电影《入殓师》中声画蒙太奇的使用

    浅析声画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以电影《入殓师》为例摘要:本文以声画蒙太奇为研究对象,对电影《入殓师》中的声画蒙太奇叙事手法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的阅读,来探讨......

    声屏障基础技术总结

    声屏障基础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5标D1K92+050~D1K95+513段路基工程全长3463米,前接柳屯站,后接吉家庄中桥。为减少对附近居民区的噪声......

    国声琴行2014年度活动总结

    国声琴行2014年度活动总结 2014年4月在合肥举办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新品发布会; 2014年6月举办国声琴行成立十周年店庆; 2014年6月邀请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赵晓生教授现......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把正在发......

    【转载】浅谈中国古代诗中诗与画的关系

    【转载】浅谈中国古代诗中诗与画的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诗中诗与画的关系中国古诗,诗与画向来密不可分。诗是画的延伸,画是诗的补充,有相通之处,也各有独特之处。一、诗与画的融合......

    2010劳动关系总结(精选合集)

    2010年旌德县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2010年我县劳动关系工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任务,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主线,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注重预防、调节并举......